玻璃制造工艺种类
玻璃制造工艺(3篇)
第1篇一、引言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透明、坚硬、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玻璃在建筑、汽车、电子、光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玻璃制造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熔制、成型、退火、切割、磨光、清洗等环节。
二、原料选择玻璃制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
这些原料经过破碎、筛选、混合等过程,制备成合格的玻璃原料。
1. 石英砂:石英砂是玻璃制造的主要原料,占原料总量的70%左右。
它主要来源于天然的石英岩、石英砂岩等。
石英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2. 纯碱:纯碱是玻璃制造中的一种助熔剂,其主要成分是Na2CO3。
纯碱在玻璃制造过程中起到降低熔点和改善玻璃性质的作用。
3. 石灰石:石灰石是玻璃制造中的一种助熔剂,其主要成分是CaCO3。
石灰石在玻璃制造过程中起到降低熔点和提高玻璃化学稳定性的作用。
4. 长石:长石是玻璃制造中的一种原料,其主要成分是K2O和Na2O。
长石在玻璃制造过程中起到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改善玻璃性质的作用。
三、熔制熔制是玻璃制造工艺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加热:将原料放入玻璃熔炉中,通过加热使原料熔化。
熔炉类型有电熔炉、燃油熔炉、燃气熔炉等。
2. 熔化: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原料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中,原料中的杂质会逐渐析出,形成熔渣。
3. 混合:熔化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熔融的玻璃均匀混合,确保玻璃成分均匀。
4. 调节:根据玻璃成分和性能要求,对熔融玻璃进行成分和温度的调节。
四、成型成型是将熔融玻璃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常用的成型方法有:1. 浇注成型:将熔融玻璃倒入模具中,冷却固化后取出。
适用于制造平板玻璃、瓶罐玻璃等。
2. 拉制成型:将熔融玻璃通过拉丝机拉制成细长的玻璃丝。
适用于制造玻璃纤维、玻璃丝等。
3. 挤压成型:将熔融玻璃通过模具挤压成所需形状。
适用于制造玻璃管、玻璃棒等。
玻璃加工工艺
玻璃加工工艺玻璃加工工艺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这篇文章将围绕着玻璃加工工艺展开,探讨其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玻璃加工工艺是将原始的玻璃材料通过一系列操作和处理,转化为具有特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成品。
这涉及到熔化、成型、淬火、抛光以及其他各种工艺步骤。
无论是平板玻璃的生产,还是玻璃制品的制造,都需要借助于各种工艺技术来实现。
首先,玻璃加工的原始材料是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等物质的混合物。
这些原料经过高温熔化后形成玻璃液,然后通过不同的成型工艺转化为实际需要的形状。
常见的玻璃制造工艺包括浮法法、拉伸法、挤压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生产出各种形状的平板玻璃和玻璃管。
在玻璃制品的加工过程中,还经常需要采用淬火和抛光等工艺步骤。
淬火是将玻璃制品加热至高温后突然冷却,通过改变玻璃的结构来提高其强度和耐热性。
抛光则是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将玻璃表面的不平整部分去除,使其更加光滑。
玻璃加工工艺的应用非常广泛。
平板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它能够作为窗户、门、墙体等建筑元素,提供透明、隔音、隔热等功能。
同时,玻璃也常用于电子产品、汽车、家具等领域,为这些产品提供优雅的外观和功能性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玻璃加工工艺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工艺方法正在逐渐被新的技术所替代。
比如,激光切割技术能够实现对玻璃的精确切割,而电子束技术可以在玻璃表面形成微纳米结构,实现各种功能性的应用。
此外,玻璃陶瓷、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等新型玻璃材料的出现,也为玻璃加工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玻璃加工工艺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多种工艺步骤,将原始玻璃材料转化为各种成品。
这些成品在建筑、家具、电子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玻璃加工工艺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加工工艺将会继续取得新的突破,为各个领域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玻璃生产工艺种类
玻璃生产工艺种类
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家具、食品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材料。
玻璃的生产工艺种类较多,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玻璃生产工艺。
1. 熔融法:熔融法是最常见的玻璃生产工艺,其原理是将石英砂、石灰石和碱金属碳酸盐等原料混合后,加热至1500℃以上,使其熔化成液态玻璃。
然后,将液态玻璃注入玻璃成型机中,通过挤压、拉伸或喷射等方式形成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
2. 浮法:浮法是生产平板玻璃的主要工艺。
它是将玻璃熔液在锡液表面浮起,慢慢冷却凝固成连续长带,然后通过加热和冷却等工艺进行修整,最终得到平整、光滑的玻璃板。
这种工艺生产的玻璃板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3. 吹制法:吹制法主要用于制作各种形状的玻璃容器,如瓶子、杯子等。
工艺过程是先在一根玻璃管上端吹一个气囊,然后用工具逐渐拉长并形成所需的形状,最后通过快速冷却使其凝固成固体玻璃。
4. 冷却法:冷却法是用于产生特殊玻璃效果的一种工艺。
在玻璃造型结束后,将玻璃制品放入冷却设备中,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和温度变化,使得玻璃内部和表面产生不对称的应力分布,从而形成具有特殊纹理、模糊或不透明的效果。
5. 激光法:激光法是一种新兴的玻璃加工工艺,主要用于玻璃雕刻和精细加工。
通过激光束的高能浓度照射,可以在玻璃表
面或内部形成微小的坑洞、刻痕或图案,使玻璃具有更多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玻璃的生产工艺种类繁多且不断创新发展,不同的工艺能够满足各种玻璃制品的需求,并提供了更多样化的玻璃产品给人们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玻璃生产工艺出现。
玻璃幕墙主要加工制造工艺方案
玻璃幕墙主要加工制造工艺方案玻璃幕墙是建筑中常见的构件之一,具有美观、采光、节能等优点。
制造玻璃幕墙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主要包括玻璃切割、打孔、折弯、钻孔、坑槽等加工制造工艺。
具体工艺方案如下:1. 玻璃切割玻璃切割是玻璃幕墙制造的第一道工序,主要通过玻璃切割机进行。
首先,需要将玻璃按照需要尺寸进行切割,然后利用专业工具将边角进行修磨和抛光。
在玻璃切割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出现玻璃断裂等危险情况。
2. 打孔打孔是安装玻璃幕墙所必需的工序,主要通过打孔机进行。
在打孔过程中,需要根据玻璃的厚度和直径选择适当的钻头,并严格控制打孔深度和位置,以确保孔洞对称、大小一致且位置准确。
3. 折弯玻璃幕墙中需要使用到的拱形和弧形构件需要进行折弯加工。
这需要使用专业的玻璃折弯机进行。
在折弯前,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玻璃预处理和烤炉环境控制,以确保玻璃不会出现受热失真、开裂等问题。
在折弯加工时,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玻璃的质量。
4. 钻孔在玻璃幕墙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迎风面钻孔工序。
这需要使用专业的玻璃钻机进行。
在钻孔前,需要对玻璃进行处理,以防止出现裂纹或玻璃断裂。
在钻孔过程中,需要适当控制力度和造孔速度,以确保孔洞大小、形状及布置位置符合要求。
5. 坑槽为满足设计要求,在玻璃幕墙上需要进行坑槽加工。
坑槽的大小和深度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这需要使用专业的坑槽机进行。
在坑槽之前,需要对玻璃进行预处理,并确保玻璃表面的平整度。
在坑槽加工中,需要控制力度和速度,以确保坑槽的精度、深度和不规则度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玻璃幕墙主要的加工制造工艺方案包括玻璃切割、打孔、折弯、钻孔、坑槽等工序,工艺流程要科学规范,操作要安全可靠,以保证玻璃幕墙最终的质量和性能。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晶体材料,具有透明、坚硬、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汽车等领域。
那么,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是怎样的呢?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熔融制备、成型和加工等步骤。
原料准备。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SiO2)、氧化钠(Na2O)和氧化钙(CaO)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等处理,确保原料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
接下来是熔融制备。
原料经过称量后,按照一定比例放入玻璃窑炉中进行熔融。
玻璃窑炉一般采用煤气或油作为燃料,通过高温加热使原料熔化。
在熔融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助剂,如碳酸钠、氯化钠等,以调整玻璃的性能。
熔融后的玻璃液称为玻璃熔体。
为了使玻璃熔体达到均匀、无气泡的状态,需要进行脱气和搅拌。
脱气是通过加热和抽真空的方式,将玻璃熔体中的气体排除。
搅拌则是利用搅拌器对玻璃熔体进行搅拌,以保证其均匀性。
接下来是成型。
玻璃熔体经过脱气和搅拌后,进入成型工序。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浮法、拉伸法和吹制法等。
其中,浮法是最常用的制造平板玻璃的方法。
在浮法中,玻璃熔体被流入一个铁皮池中,上面浮着锡液,玻璃熔体在锡液上慢慢漂浮,形成一层平整的玻璃带,然后经过冷却、切割等工序,得到所需尺寸的平板玻璃。
吹制法主要用于制造容器、管道等形状复杂的玻璃制品。
在吹制法中,将玻璃熔体吹入一个金属模具中,通过吹气使玻璃熔体膨胀,与模具的形状相适应,经过冷却后,获得成型的玻璃制品。
最后是加工。
加工是指对成型的玻璃制品进行切割、打磨、钻孔、热弯曲等加工处理,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加工设备和工具,如切割机、磨边机、钻孔机等。
总结起来,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熔融制备、成型和加工等步骤。
通过粉碎、混合、熔融、脱气、搅拌等工序,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玻璃制品。
这些制造工艺和流程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玻璃制品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玻璃制作工艺
玻璃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
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
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
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有机玻璃。
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分别介绍如下: 配料,按照设计好的料方单,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熔制,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窑内进行.熔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坩埚窑,玻璃料盛在坩埚内,在坩埚外面加热.小的坩埚窑只放一个坩埚,大的可多到20个坩埚.坩埚窑是间隙式生产的,现在仅有光学玻璃和颜色玻璃采用坩埚窑生产.另一种是池窑,玻璃料在窑池内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热.玻璃的熔制温度大多在1300~1600゜C.大多数用火焰加热,也有少量用电流加热的,称为电熔窑.现在,池窑都是连续生产的,小的池窑可以是几个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成形,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态.成形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A. 人工成形.又有(1) 吹制,用一根镍铬合金吹管,挑一团玻璃在模具中边转边吹.主要用来成形玻璃泡、瓶、球(划眼镜片用)等.(2) 拉制,在吹成小泡后,另一工人用顶盘粘住,二人边吹边拉主要用来制造玻璃管或棒.(3) 压制,挑一团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压.主要用来成形杯、盘等.(4) 自由成形,挑料后用钳子、剪刀、镊子等工具直接制成工艺品.B. 机械成形.因为人工成形劳动强度大,温度高,条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机械成形所取代.机械成形除了压制、吹制、拉制外,还有(1) 压延法,用来生产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夹金属丝玻璃等.(2) 浇铸法,生产光学玻璃.(3) 离心浇铸法,用于制造大直径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应锅.这是将玻璃熔体注入高速旋转的模子中,由于离心力使玻璃紧贴到模子壁上,旋转继续进行直到玻璃硬化为止.(4) 烧结法,用于生产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发泡剂,在有盖的金属模具中加热,玻璃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很多闭口气泡这是一种很好的绝热、隔音材料.此外,平板玻璃的成形有垂直引上法、平拉法和浮法.浮法是让玻璃液流漂浮在熔融金属(锡)表面上形成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玻璃质量高(平整、光洁),拉引速度快,产量大.退火,玻璃在成形过成中经受了激烈的温度变化和形状变化,这种变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热应力.这种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如果直接冷却,很可能在冷却过程中或以后的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自行破裂(俗称玻璃的冷爆).为了消除冷爆现象,玻璃制品在成形后必须进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以消除或减少玻璃中热应力到允许值.此外,某些玻璃制品为了增加其强度,可进行刚化处理.包括:物理刚化(淬火),用于较厚的玻璃杯、桌面玻璃、汽车挡风玻璃等;和化学刚化(离子交换),用于手表表蒙玻璃、航空玻璃等.刚化的原理是在玻璃表面层产生压应力,以增加其强度.吹玻璃叙利亚的工匠发明了玻璃吹制术。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其制造工艺和流程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改进。
下面将介绍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
玻璃的制造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熔化成型、退火和加工等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
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碱金属碳酸盐、石灰石和氧化物等。
这些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经过粉碎、筛分和洗涤等处理,以保证原料的纯净度和均匀性。
接下来是熔化成型。
原料经过预热后,被送入玻璃窑炉中。
玻璃窑炉是高温环境下的熔融炉,其温度通常在1200摄氏度左右。
在窑炉中,原料逐渐熔化并混合形成玻璃液。
玻璃液的温度和成分控制是关键,以确保玻璃的质量和性能。
随后是退火。
玻璃制成后,需要经过退火处理。
退火是将玻璃加热到较高温度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这样可以消除玻璃内部的应力,提高其强度和耐热性。
退火还可以改善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平整度。
最后是加工。
玻璃制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割、打磨、钻孔、冷加工等加工工艺。
切割可以将玻璃板或管材切割成所需尺寸;打磨可以使玻璃表面平整光滑;钻孔可以在玻璃上开孔;冷加工可以通过压制、弯曲等方式改变玻璃的形状。
除了传统的制造工艺,现代玻璃制造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流程。
例如,浮法法制造是一种常用的玻璃生产技术。
它将玻璃液浇注在熔融的锡池上,形成连续的玻璃带。
玻璃带在锡池上漂浮,经过冷却后形成平整的玻璃板。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生产大面积的平板玻璃。
还有玻璃纤维制造技术。
通过将熔融的玻璃液喷射到高速旋转的喷丝盘上,形成细小的玻璃纤维。
然后,经过拉伸和冷却处理,形成玻璃纤维棉。
玻璃纤维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通信等领域。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改进。
从原料准备到熔化成型,再到退火和加工,每个步骤都十分重要。
现代玻璃制造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流程,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的改进不仅提高了玻璃的质量和性能,也推动了玻璃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流程图
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流程图
浮法玻璃是一种常见的玻璃制品,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玻璃熔化、玻璃流延、冷却、切割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浮法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浮法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砂、石灰石、碳酸钠等。
这些原料首先需要经过粉碎、筛分等处理,使其达到生产要求的颗粒度和均匀性。
2. 玻璃熔化:将准备好的原料按比例加入玻璃窑炉中,进行熔化。
在高温下,原料逐渐熔化并混合均匀,形成玻璃液。
同时,通过加入一定量的助熔剂和稀土金属,可以提高玻璃的质量和特殊性能。
3. 玻璃流延:将熔化好的玻璃液倒入玻璃浮法槽中。
浮法槽是一种长而窄的金属箱子,其内侧覆盖有涂层的铁箱。
玻璃液在浮法槽中逐渐冷却并流动,形成一层均匀的玻璃薄片。
浮法槽中的玻璃液温度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玻璃的质量和均匀性。
4. 冷却:流延出的玻璃薄片进入冷却段,通过一系列的冷却设备降温。
在冷却段的顶部,大量的冷却风流通过玻璃薄片,使其迅速冷却并凝固。
在冷却过程中,需要控制玻璃的冷却速度,以确保玻璃的物理性能和平整度。
5. 切割:冷却完全的玻璃薄片通过传送带进入切割区域。
在切割区域,工人使用切割工具将玻璃薄片按照需要的尺寸切割成玻璃板。
切割后的玻璃板需要经过清洗和质检等步骤,最后包
装出厂。
以上就是浮法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浮法法玻璃具有制造成本低、质量高且可以批量生产的优势,在建筑、汽车、家电等领域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浮法玻璃的生产工艺也不断改良和优化,以满足不同领域对玻璃产品的需求。
史上最全玻璃制造工艺介绍!
史上最全玻璃制造工艺介绍!史上最全玻璃制造工艺介绍玻璃的制作历史玻璃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古埃及人通过将沙子、碱和石灰混合加热,制造出了最早的玻璃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制造工艺不断改进,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
玻璃的原材料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材料是二氧化硅(SiO2)、氧化钠(Na2O)和氧化钙(CaO)。
其中,沙子是二氧化硅的主要来源。
在制造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原料,如氧化钾、硼砂等,以改变玻璃的性质和特点。
玻璃的制造工艺玻璃制造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首先,将所需的玻璃原材料按比例混合,并进行研磨,使其颗粒大小均匀。
2. 熔化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特制的玻璃窑中,加热至高温,使原料熔化。
熔化后的玻璃液称为玻璃熔体。
3. 成型在玻璃熔体的表面上,放置一个玻璃棒或玻璃管,然后缓慢地提起玻璃棒,使熔体围绕玻璃棒或玻璃管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这个过程称为吹制。
还可以使用模具等工具,将玻璃熔体按照需要的形状进行成型。
4. 遣气在成型完成后,需要遣除玻璃中的气泡和杂质。
这可以通过将玻璃制品再次加热,使其中的气泡和杂质上浮到表面,然后用工具将其去除。
5. 冷却经过遣气处理后的玻璃制品需要缓慢冷却,以防止出现应力和裂纹。
这可以通过将玻璃制品放置在特制的冷却装置中,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6. 淬火某些类型的玻璃制品需要经过淬火处理,以提高其强度和韧性。
这个过程将制品加热至高温,然后迅速冷却,使其表面形成压缩应力,从而增加其强度。
玻璃制造工艺的应用玻璃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建筑行业中使用大面积玻璃制品,如窗户、幕墙等;家居装饰中使用各种玻璃制品,如镜子、花瓶等;汽车行业中使用汽车玻璃等。
总结:玻璃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工艺不断改进和创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玻璃制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玻璃生产是一项工艺复杂的行业,它需要多种材料和设备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玻璃生产的主要流程包括原材料预备、熔炼、成型、淬火和涂镀等几个环节。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原材料准备玻璃的生产需要用到多种原材料,如石英砂、长石、石灰石、碳酸钠、氧化钠、氟化氢、磁铁矿、钨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分类、筛选、清洗、干燥等一系列的加工,制成适合玻璃生产的原材料。
二、熔炼原材料准备好后,就需要将它们通过混合的方式,放入一定比例的窑炉中加热,使其熔化。
玻璃的熔点很高,需要炉温达到1600~1700℃,熔化时间通常需要8~16小时不等。
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气和烟尘等,需要通过先进的治理设备进行治理。
三、成型熔融的玻璃需要通过成型工艺,将其变成各种不同形状和规格的玻璃制品,如平板玻璃、弯曲玻璃、空心玻璃和玻璃纤维等。
成型工艺主要有两种,即浮法成型和吹制成型。
1、浮法成型浮法成型是制造平板玻璃的主要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熔融的玻璃液体在一个恒温的液态铁池上冷却,形成一层均匀的平面玻璃。
在冷却过程中,玻璃会变成一种非晶态的状态,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加工成为透明的平板玻璃。
制造弯曲玻璃时,需要将平板玻璃再次加热软化,在模具中模压成形。
2、吹制成型吹制成型是制造空心玻璃的主要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熔融的玻璃液体通过空气或氧气的吹入,形成一个空的玻璃球,然后在热的模具中进行成型,同时还可以对玻璃球进行拉伸、压缩和旋转等操作,制成各种不同形状和规格的空心玻璃制品。
四、淬火玻璃的淬火工艺有两种,即加热淬火和化学淬火。
这两种淬火方式都可以提高玻璃的机械强度和抗冲击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而且可以控制玻璃的折射率和光泽度。
加热淬火主要是通过快速加热和急冷,使玻璃表面和内部不均匀收缩,使得玻璃表面处于压应力状态,整个玻璃处于拉伸状态,从而增加了玻璃的韧性和强度。
化学淬火则是在加热基础上,通过将钾、钠等离子离子交换进入玻璃中,使得玻璃表面变得硬化。
玻璃工艺学
气体率过高,会造成玻璃液翻腾剧烈,延长澄清和均化时间;气体率过低,又使玻璃液澄清和均化不完全。
热分析技术是程序控制的温度下测量物质的各种物理转变与化学反应,用于某一特定温度时物质及其组成和特性参数的测定,由此过一步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反应规律等。
2. 三场与二场互为影响 全电熔窑内电场,温度场,流场互为影响。火焰熔窑内仅温度场与流场互为影响。
3. 不同的三相参与传热过程 全电熔窑内电极,玻璃液与耐火材料三相参与传热过程通过电极供给电能,电能转为热能,调节电能即能调节玻璃液和耐火材料的温度,电能的调节是简便灵活的。
4. 不同的窑型种类
由于石英砂粒的熔解和扩散速度比各种硅酸盐和扩散速度慢得多,所以玻璃液形成阶段的速度实际上取决于石英砂粒的熔解扩散速度;石英砂粒的熔解扩散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砂粒表面发生熔解,而后熔解的SiO2向外扩散,两者的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扩散最慢,所以石英砂粒的熔解速度决定于扩散速度。
玻璃增韧的基本思路是在玻璃基体内生成晶体或者利用Kic高的材料与玻璃复合,以得到脆性低,韧性高的材料。
光记忆玻璃是指能利用光能引起的磁性变化进行信息存储的玻璃介质材料。
光记忆功能玻璃通用有两种系统:一种是Ge-Sb-Te玻璃,另一种是In-Sb-Te玻璃。
光致变色是指一种物质(甲)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可发生光化学反应得到一种新物质(乙),并且甲,乙两物质对光的吸收不同而呈现截然不同的颜色与透光性;同时,乙物质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又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甲物质。
光致变色玻璃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着色中心”型,另一种是“感光”型
电致变色材料变机理中的双注理论被基本认同。双注理论认为,变色效应是材料中离子和电子注入或抽出而产生的。当在导电层加上正向直流电压后,离子储存层中离子被抽出,通过离子导体,进入变色层,引起电致变色层变色,并实现无功耗记忆;当加上反向电压后,电致变色层中的离子被抽并进入储存层,而恢复透明状。
玻璃加工制造工艺方案
玻璃加工制造工艺方案
一、玻璃加工制造工艺的主要方法
1、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是玻璃加工制造中最常用的方法。
它根据玻
璃的特性,使用对玻璃有切削能力的工具,如刀具、电剪、电路切割、激
光切割等,对玻璃进行形状加工,将其切削成满足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2、抛光加工。
抛光加工又称磨光加工,是指在前面经过机械加工后,通过磨擦手段,使玻璃表面光滑,表面镜面化的加工方法。
抛光加工主要
有手抛、水抛和机械抛光三种方法。
3、热处理加工。
热处理加工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通过适当加热伸缩
的手段,调整玻璃的尺寸、形状和强度的工艺方法。
它可以使玻璃具有更
理想的形状和尺寸,同时还可以增加玻璃的抗弯强度和抗张强度。
4、化学加工。
化学加工是指在加工玻璃过程中,利用特定的化学药
品对玻璃进行处理,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外观的加工方法。
它可以使玻
璃表面具有着色效果,从而满足设计的要求,还可以使玻璃具有防火、防
腐蚀、抗紫外线等特殊性能。
1、物料准备。
物料准备包括玻璃的采购、存储、检查等工作。
玻璃制造工艺介绍
玻璃制造工艺介绍玻璃制造工艺是将玻璃原料加热熔化后快速冷却,使其形成坚硬、透明的物质的过程。
玻璃制造工艺一般包括原料选择、熔化、成型和加工等环节。
在玻璃制造中,原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玻璃原料主要有石英砂、碳酸钠、碳酸钙和石灰石等。
这些原料的选择要求纯净,无杂质,以保证所制造的玻璃具有较高的质量。
在原料选择完成后,将它们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助熔剂如硼酸或氮化硼,以提高玻璃的熔化温度和流动性。
接下来是熔化环节。
将玻璃原料放入高温熔炉中,加热至接近熔点的温度,使原料熔化成液态。
熔化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搅拌熔融原料,以保证玻璃中各成分的均匀混合。
完成熔化后,得到的熔融玻璃会倒入到成型设备中。
成型过程可以分为两种主要方法:注压和浮法。
注压是将熔融玻璃挤压进模具中,形成所需的形状,然后通过冷却使其凝固。
浮法是在熔融玻璃上方浮放一层液态金属(通常是锡),玻璃在金属的作用下逐渐凝固,并形成平整的表面。
注压适用于制作小批量的特殊形状的玻璃制品,而浮法更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普通平板玻璃。
最后是加工环节。
成型后的玻璃制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来满足特定需求。
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切割、打磨、打孔、钻孔、抛光等。
切割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将玻璃制品切成所需要的形状和尺寸;打磨和抛光可以使玻璃表面更加平滑、光亮;打孔和钻孔可用于制作各种装饰玻璃制品。
总之,玻璃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
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熔化、成型和加工,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业需求。
玻璃制造工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古埃及时期。
当时人们发现一种叫做天然玻璃的物质,在沙漠中的火山喷发和闪电击中沙尘时形成。
古埃及人将这种天然玻璃加工成珠宝和装饰品,为玻璃制造工艺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原料来制造玻璃。
最早的玻璃制造方法是通过熔化沙子、石灰石等天然原料来形成。
然而,这种方法制造的玻璃不够均匀和透明。
玻璃制造工艺
玻璃制造工艺玻璃制造工艺以酸性、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玻璃和玻璃制品。
不同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各有其特点,但主要工艺是相似的(图1)。
简史公元前2600年,巴比伦已有绿色玻璃棒。
公元前2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埃及已能制造玻璃珠。
最早的玻璃器物由玻璃块凿制而成。
以后埃及人用粘土和砂做成一定形状的砂芯,在砂芯上逐层蘸集玻璃液,经过拍打塑形和用颜色玻璃条围绕装饰,固化后再将砂芯除去,制得玻璃器物。
公元前1200年,埃及人采用开口模型将玻璃压成碗、盘、杯等制品。
中国古代玻璃制造技艺萌芽于西周。
战国时期出现含铅和钡硅酸盐玻璃。
汉代已有模压、铸压的玻璃壁、珠等。
公元前200年,巴比伦人首先使用吹玻璃的中空铁管。
用吹管吹制玻璃制品是玻璃制造中的一个突跃性进展。
公元1世纪,罗马人把各种颜色玻璃拉成棒,排列成捆烧熔,再切出具有一定图案截面的玻璃薄片,在模具上将这些薄片加热熔接,制出千花玻璃器。
他们已掌握在玻璃表面刻磨、用颜色釉彩绘和在玻璃中夹金等技艺,并会在暗色玻璃上镶套一层乳白玻璃,再磨去乳白玻璃,制出具有图案的套料刻花、雕花玻璃瓶。
7世纪,叙利亚人把玻璃吹成球,再用铁顶杆蘸少量玻璃液粘住球底部,然后切断吹管处玻璃,用顶杆将开口球在炉中加热软化,借快速旋转的离心力将玻璃球展平成平片玻璃,称冠冕法。
11~16世纪,威尼斯成为玻璃制造中心。
当时用软锰矿使玻璃颜色得到中和脱色制得无色透明的玻璃,并恢复了罗马人的颜色釉彩绘、玻璃夹金、玻璃磨刻等装饰方法。
1615年,英国用煤取代木柴作熔制玻璃的燃料,使熔化温度有所提高。
1635年又用燧石作原料并引入氧化铅,制成折射率高、色散大、易于刻磨的铅晶质玻璃。
1688年,法国用浇注法制出平板玻璃,经研磨抛光后用以制造镜子。
17世纪末,北欧用吹筒法代替吹圆球法,将圆筒沿长度剖开重新加热,以自身重量在铁台上展平成片,其平整度大为改善,产量增大。
1790年,瑞士人P.L.吉南发明用搅拌玻璃液的办法制出高均匀度的光学玻璃。
玻璃工艺种类
玻璃工艺种类玻璃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不仅在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艺术、工艺品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玻璃工艺种类,带您一起探索玻璃的奇妙世界。
一、刻花玻璃刻花玻璃是一种常见的玻璃工艺,通过在玻璃表面进行刻划和雕刻,使其形成各种花纹和图案。
刻花玻璃制品具有精美的外观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常用于装饰和陈列用途。
刻花玻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使用各种刻刀和雕刻工具,将花纹和图案逐一刻划出来,形成细腻而精美的效果。
二、彩色玻璃彩色玻璃是一种将金属氧化物或颜料添加到玻璃中,通过高温熔融和冷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工艺。
彩色玻璃可以根据需要调配出各种颜色,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光泽度。
它广泛应用于教堂的彩色玻璃窗、艺术品和装饰品等领域。
制作彩色玻璃需要熟练的技艺和精确的配色,每一块彩色玻璃都是工匠用心制作的艺术品。
三、磨砂玻璃磨砂玻璃是一种通过对玻璃表面进行磨砂处理,使其变得模糊或不透明的工艺。
磨砂玻璃具有一定的遮挡性能,常用于隔断、隔音和装饰等用途。
制作磨砂玻璃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使用酸蚀、砂磨、喷砂等技术。
磨砂玻璃的效果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既可以实现一定的隐私保护,又可以增加室内的艺术氛围。
四、贴膜玻璃贴膜玻璃是一种在玻璃表面贴上特殊膜材的工艺,可以改变玻璃的透明度、颜色和光线透过程度。
贴膜玻璃常用于建筑的隔热、隔音和防紫外线等方面,也可以用于装饰和广告展示。
贴膜玻璃的制作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贴膜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膜材。
五、镶嵌玻璃镶嵌玻璃是一种将多个小块的彩色玻璃或其他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图案或图像的工艺。
镶嵌玻璃常见于教堂的花窗玻璃和艺术品中,它通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玻璃块的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和景象。
制作镶嵌玻璃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将每个小块的玻璃仔细切割和组合,再用铅条或其他材料固定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作品。
六、冷弯玻璃冷弯玻璃是一种通过对平板玻璃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使其产生弯曲或曲面形状的工艺。
玻璃的成型工艺
玻璃的成型工艺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透明、坚硬、耐高温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汽车等领域。
而玻璃制品的成型工艺则是将玻璃原料通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一、玻璃的原料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SiO2),也可以添加其他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等。
这些原料经过熔融后形成玻璃液,再经过冷却固化成玻璃。
二、玻璃的成型方法1. 流延成型流延成型是将玻璃熔体通过特殊的装置,如浮法法、拉伸法等,使其在一定的温度和速度下均匀流动,然后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平整的玻璃板。
这种方法常用于平板玻璃的制造。
2. 吹制成型吹制成型是将玻璃熔体取出一定量,放在吹制管(吹管)的一端,通过吹气使熔体膨胀,然后用工具塑造成所需的形状,最后冷却固化成玻璃制品。
这种方法常用于制作玻璃容器,如玻璃杯、玻璃瓶等。
3. 模压成型模压成型是将玻璃熔体倒入预先制作好的模具中,然后用压力使熔体填充整个模具,并使其与模具表面接触紧密,冷却后将模具取出,即可得到成型玻璃制品。
这种方法常用于制作复杂形状的玻璃制品,如灯具、玻璃器皿等。
4. 注射成型注射成型是将玻璃熔体注入金属模具中,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冷却固化成型。
这种方法常用于制作光学玻璃、光纤等高精度的玻璃制品。
三、玻璃制品的加工工艺1. 切割切割是将玻璃制品按照所需的尺寸和形状进行切割。
常见的切割方法有切割机切割、水射流切割等。
2. 打磨打磨是将切割好的玻璃制品进行表面处理,使其光滑而不伤手。
常见的打磨方法有机械打磨、手工打磨等。
3. 钻孔钻孔是在玻璃制品上钻出所需的孔洞,常见的钻孔方法有机械钻孔、激光钻孔等。
4. 热弯热弯是将玻璃制品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外力使其弯曲成所需的形状。
常见的热弯方法有火焰热弯、电加热热弯等。
5. 镀膜镀膜是在玻璃制品表面涂覆一层薄膜,以改变其透光性、反射性等特性。
常见的镀膜方法有真空镀膜、溅射镀膜等。
玻璃的成型工艺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用场景和工艺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目前为止,生产平面显示器用玻璃基板有三种主要之制程技术,分别为浮式法(Float Technology )、流孔下引法(Slot Down Draw)及溢流熔融法(Overflow Fusion Technology)。
“浮式法”因系水平引伸的关系,表面会产生伤痕及凹凸,需再经表面研磨加工,故投资金额较高,惟其具有可生产较宽之玻璃产品(宽幅可达2 . 5公尺)且产能较大(约达1 0万平方公尺/月)之优点;“溢流熔融法”有表面特性较能控制、不用研磨、制程较简单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产制厚度小于2 m m的超薄平板玻璃,但生产之玻璃宽幅受限于1.5米以下,产能因而较小。
浮式法可以生产适用于各种平面显示器使用之玻璃基板,而溢流熔融法目前则仅应用于生产TFT- LCD玻璃基板。
以下仅就上述三种制程技术分别说明如下:
( 1 ) 浮式法:
为目前最著名的平板玻璃制造技术,该法系将熔炉中熔融之玻璃膏输送至液态锡床,因黏度较低,可利用档板或拉杆来控制玻璃的厚度,随着流过锡床距离的增加,玻璃膏便渐渐的固化成平板玻璃,再利用导轮将固化后的玻璃平板引出,再经退火、切割等后段加工程序而成。
以浮式法生产超薄平板玻璃时应控制较低之玻璃膏进料量,先将进入锡床的玻璃带(R ibbon)冷却至700℃左右,此时玻璃带的黏度约为108泊( Poise;1泊= 1 g / c m·s e c ),再利用边缘滚轮拉住浮于液态锡上的玻璃膏,并向外展拉后,再将玻璃带加热到850℃,配合输送带滚轮施加外力拉引而成,以浮式法技术拉制超薄平板玻璃如图三所示。
浮式法技术系采用水平引出的方式,因此比较容易利用拉长水平方向的生产线来达到退火的要求。
浮式法技术未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厚度小于2 m m超薄平板玻璃之主要原因乃系其无法达到所要求的经济规模。
举例来说,浮式法技术的一日产量几乎可以满足目前台湾市场之月消耗量;如果用浮式法技术生产超薄平板玻璃,一般多系以非连续式槽窑( D a yTank)生产,因此该槽窑设计之最适化就显得相当重要。
( 2 ) 流孔下引法:
就平面显示器所需的特殊超薄平板玻璃而言,有不少厂商是使用流孔下引法技术生产,该法系以低黏度的均质玻璃膏导入铂合金所制成的流孔漏板( Slot Bushing )槽中,利用重力和下拉的力量及模具开孔的大小来控制玻璃之厚度,其中温度和流孔开孔大小共同决定玻璃产量,而流孔开孔大小和下引速度则共同决定玻璃厚度,温度分布则决定玻璃之翘曲,以流孔下引法技术拉制超薄平板玻璃如图四所示。
流孔下引法制程每日能生产5 ~ 2 0公吨厚度0.0 3 ~ 1.1㎜的超薄平板玻璃,因铂金属无法承受较高的机械应力,因此一般大多采用铂合金所制成的模具,不过因其在承受外力时流孔常会变形,导致厚度不均匀及表面平坦度无法符合规格需求为其缺点。
流孔下引法必须要在垂直的方向上进行退火,如果将其转向水平方向则可能会增加玻璃表面与滚轮的接触及因水平输送所产生的翘曲,导致不良率大增。
这样的顾虑使得熔炉的建造必须采用挑高的设计,同时必须精确的考虑退火所需要的高度,使得工程的难度大幅增加,同时也反映在建厂成本上。
( 3 ) 溢流熔融法:
系采用一长条型的熔融帮浦( Fusion Pump ),将熔融的玻璃膏输送到该熔融帮浦的中心,再利用溢流的方式,将两股向外溢流的玻璃膏于该帮浦的下方处再结合成超薄平板玻璃。
利用这种成型技术同样需要借重模具,因而熔融帮浦模具也面临因受机械应力变形、维持熔融帮浦水平度及如何将熔融玻璃膏稳定打入熔融帮浦中的问题。
因为利用溢流熔融法的成型技术所作成的超平板玻璃,其厚度与玻璃表面的质量是取决于输送到熔融帮浦的玻璃膏量、稳定度、水平度、帮浦的表面性质及玻璃的引出量。
熔融溢流技术可以产出具有双原始玻璃表面的超薄玻璃基材,相较于浮式法(仅能产出的单原始玻璃表面)及流孔下拉法(无法产出原始玻璃表面),可免除研磨或抛光等后加工制程,同时在平面显示器制造过程中,也不需注意因同时具有原始及与液态锡有接触的不同玻璃表面,或和研磨介质有所接触而造成玻璃表面性质差异等,已成为超薄平板玻璃成型之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