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 期中考点整理分析

合集下载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一、干藏食品的复水性:指簇新食品干制后能从新吸会水分的程度。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汲取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与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复原原来簇新状态的程度。

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测定的水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之比,值的范围在0~1之间。

= 。

导温性:由于水分梯度,使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即导湿现象。

导湿温性:在物料内部会建立肯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会促使固态和液态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的现象。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①微生物的影响;②酶的作用;③呼吸;④蒸腾与失水;⑤成熟和后熟;⑥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2.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限制?影响因素:(1)微生物;(2)自然食品酶;(3)物化因素:热、冷、水分、氧气、光、时间。

①若短时间保藏,有两个原则:(1)尽可能延长活体生命;(2)假如必需终止生命,应当立刻洗净,然后把温度降下来。

②长时间保藏则需限制多种因素(1)限制微生物:加热杀灭微生物、巴氏杀菌灭菌、冷冻保藏抑制微生物、干藏抑制微生物、高渗透、烟熏、气调、化学保藏、辐射、生物方法。

(2)限制酶和其它因素限制微生物的方法许多也能限制酶反应与生化反应,但不肯定能完全覆盖比如: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

加热、辐射、干藏也类似(3)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昆虫、水分、氧、光可以通过包装来解决。

3.干燥的机制是什么?简洁状况下,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由液态转变为气态(与水分蒸发),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对四周介质中扩散,于是食品表面水分含量低于它的内部,随即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区间建立了水分差或水分梯度,会促使食品内部水分不断削减。

但在困难状况下,水份蒸发也会在食品内部某些区间或甚至于全面进行,因而食品内部水分就有可能以液态或蒸汽状态向外扩散转移。

同时,食品置于热空气的环境或条件下。

食品工艺学期中复习

食品工艺学期中复习

食品工艺学期中复习1.乳糖的溶解度(1)初溶解度将乳糖——通常为α-型含水乳糖加入水中后,部分乳糖立即溶解于水,形成乳糖饱和溶液,这种溶液所表示的为乳糖的初溶解度。

初溶解度只是暂时性的,因为溶液中的α-乳糖按溶液温度的不同,会以一定比例转变为β-乳糖(2)终溶解度继续向上述乳糖溶液中投入乳糖并震荡,乳糖将继续溶解,直至β-乳糖与α-乳糖达到平衡为止,这时的溶解度为终溶解度。

2.酪蛋白的凝固机理牛乳在凝乳酶作用下凝固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凝乳酶使酪蛋白变为副酪蛋白,在钙的存在下形成不溶性凝块所致,这种凝块可称为副酪蛋白钙。

凝乳酶可使k-酪蛋白酶分解为副k-酪蛋白,其变化可见下式:凝乳酶K-酪蛋白————副k-酪蛋白+糖肽即k-酪蛋白受凝乳酶一定限度的分解,解离出可溶性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00-8000的糖肽,而变成副k-酪蛋白。

副k-酪蛋白本身可受钙离子的影响而凝固。

本来对钙离子就不稳定的α-酪蛋白及β-酪蛋白,失去k-酪蛋白的胶体保护作用,则一并凝固。

3.罐藏杀菌(1)目的和要求罐头食品在装罐、排气、密封后,罐内仍有微生物存在,会导致内容物腐败变质,所以在封罐后必须迅速杀菌。

罐头的杀菌不同于微生物学上的灭菌,微生物学上的灭菌是指绝对无菌,而罐头的杀菌是杀灭罐头食品中能引起疾病的致病菌和能在罐内环境中生长引起食品败坏的腐败菌,并不要求达到绝对无菌。

杀菌时必须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既要杀死罐内的致病菌和腐败菌,又使食品不致加热过度,而保持较好的形态,色泽、风味和营养价值。

因此,杀菌措施只要求达到充分保证产品在正常情况下得以完全保存,尽量减少热处理的作用,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这种杀菌称之为“商业无菌”。

罐头在杀菌的同时也破坏了食品中酶的活性,从而保证罐内食品在保存期内不发生腐败变质。

此外,罐头的加热杀菌还具有一定的烹调作用,能增进风味软化组织。

(2)罐头杀菌一般分为低温杀菌和高温杀菌两种:低温杀菌为80-100℃,又称常压杀菌,时间10-30分钟,适合于含酸量较高(PH 值在4.6以下)的水果罐头和部分蔬菜罐头高温杀菌为105-121℃,又称高压杀菌,时间40-90分钟适用于含酸量较少(PH 值在4.6以上)和非酸性的肉类、水产品及大部分蔬菜罐头其他杀菌方法:预杀菌、火焰杀菌、微波、超声波、超高压等。

(工艺技术)食品工艺学考点

(工艺技术)食品工艺学考点
基本要求:
1.掌握肉制品加工常用的辅料、添加剂的种类和性质。
2.掌握肉制品腌制作用机制和方法。
3.了解肉制品加工的粉碎、混合和乳化。
4.了解肉制品加工的充填、成型与包装。
5.掌握肉制品熏制的方法、目的和有害成分的控制。
6.了解肉制品的干制及油炸。
7.掌握肉制品煮制过程中的变化。
8.掌握低温肉制品优点。
本章难点:肌肉的显微组织。
第二章 肌肉生物化学及宰后变化
主要介绍屠宰后原料肉发生变化的生物化学机制。
基本要求:
1.了解肌肉的收缩形式。
2.掌握肌肉的收缩机制。
3.了解肌肉宰后的物理变化。
4.掌握肌肉宰后的化学变化。
5.掌握肌肉的僵直和成熟。
本章重点:肌肉的僵直和成熟。
本章难点:肌肉的显微组织。
第三章 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本章重点:1.果蔬汁的分类。
2.果蔬汁原料的预处理。
3.果蔬汁的澄清方法。
4.果蔬汁的浓缩方法。
本章难点:果蔬汁的澄清方法。
第七章果蔬罐头
基本要求:
1.了解罐头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使学生认识罐头食品仍然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掌握各种果蔬罐头的加工工艺过程和有关重要的工艺参数。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1.果蔬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现状。
2.果蔬资源的综合利用思路及方法。
3.果蔬加工的研发方向。
本章难点:果蔬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第二章 果蔬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特性
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果品、蔬菜的分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化学特性。
2.掌握各类化学组成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3.控制加工工艺参数,使果品、蔬菜的营养成分保留率达到最高。

食品工艺学(带答案)重点粗略总结

食品工艺学(带答案)重点粗略总结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功能:营养功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

感官功能:外观:大小、形状、色泽、光泽、稠度ƒ质构:硬度、粘性、韧性、弹性、酥脆ƒ风味:气味、香臭。

保健功能:除食品中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低聚糖、多肽、黄酮类化合物、益生菌等。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起到增进健康、充沛精力、恢复疾病、延缓衰老、美容等作用(吃出健康)特性:1 安全性:指食品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与“食品卫生”为同义词;2保藏性:有一定的货架寿命或保质时间3方便性:便于食用、携带、运输、贮藏;2引起食品(原料)变质的原因。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2)酶的作用: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酶促褐变(3)化学物理作用:热、冷、水分、氧气、光、pH 、引起变色、褪色3食品保藏途径。

1)运用无菌原理杀死微生物:高温,辐射灭酶:加热可以灭酶;2)抑制微生物ƒ抑制微生物:低温(冷冻),干藏,腌制,烟熏,化学防腐剂,生物发酵,辐射ƒ抑制酶;能抑制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易抑制酶如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干藏可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辐射可较容易地抑制微生物但不易抑制酶;3)利用发酵原理ƒ 生物化学保藏;利用代谢产物酸和抗生素或抑菌剂等如豆腐乳,食醋,酸奶等4)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ƒ降低呼吸作用;低温气调如水果4浓缩和干燥的区别两者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食品中水的最终含量和产品的性质不同。

浓缩得到的产品是液态,其中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在15%以上;干燥产品是固体,具有固体特征,最终水分含量低。

5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MSI)(1)水分吸附等温线,反L形(高水分);反S形(低水分)第一转折点前(水分含量< 5%),单分子层吸附水( I 单层水分); 第一转折点与第二转折点之间,多分子层吸附水( II多层水分); 第二转折点之后,在食品内部的毛细管内或间隙内凝结的游离水( III自由水或体相水,包括渗透水)。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食品工艺学研究内容①食物资源利用②食品科学原理③食品工艺生产④食品安全⑤废弃物利用、“三废”处理食品按原料来源分类:植物性、动物性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填空/简答)①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物原料变质的第一因素食品中的高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各种低分子物质,使食品品质下降,进而发生变质和腐败;有些微生物会产生气体.使食品呈泡沫状;有些会形成颜色,使食品变色;有少数还会产生毒素而导致食物中毒。

②酶会引起食品品质的严重下降酶是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在食品工业上具有两重性:利用和抑制使食品中大分子物质发生分解,为细菌生长创造条件。

果蔬类等蛋白含量少的食品,由于氧化酶的催化,促进了其呼吸作用,使温度升高,加速了食品的腐败变质。

③化学反应油脂与空气直接接触后发生氧化酸收。

维生素C易被氧化脱氢,并进一步反应生成二酮基古洛糖酸,失去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类胡萝卜素因其有较多的共轭双键,易被氧化脱色并失去生理功能。

△食品保藏中的品质变化1、脂肪酸败2、褐变(酶促褐变、非酶褐变)3、淀粉老化4、食品新鲜度下降5、维生素的降解食品的保藏方法/途径(填空/简答)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此方法在冷库的高温库中进行)2、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3、利用生物发酵保藏的方法4、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食品干藏:脱水制品在它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长期贮藏的过程。

干燥是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脱水是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干制过程中食品的变化(填空/简答)P43物理变化:干缩与干裂,表面硬化,多孔性,热塑性,溶质的迁移化学变化:营养成分损失(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焦化,油脂的氧化与酸败,蛋白质的凝固、分解,维生素的损失),风味与色泽(褐变)干制过程的特性(简答)P371、干燥速率曲线2、食品温度曲线食品干藏原理(简答/论述)1、水分活度(Aw)的作用概念:Aw = P / Po可以表明水分的结合状态结论:Aw低于0.65时,大多数微生物方可得到抑制。

食品工艺学考点

食品工艺学考点

食品工艺学复习整理1、碳水化合物(P8):是果蔬干物质中的主要成分,在新鲜原料中的含量仅次于水分,主要包括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物质。

2、淀粉(P9):是由葡萄糖分子经缩合而成的多糖。

加工特性:(1)溶解性(不溶于水,60℃水中开始膨胀)(2)淀粉的糊化(进一步加热开始糊化)(3)老化(水分含量低时,则易老化)(4)贮藏期间淀粉与糖的转化(稀酸共热或酶水解)。

3、果胶物质加工特性(P10):(1)果胶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2)果胶是亲水性的胶体,其水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凝胶(高甲氧基果胶PH<4;低甲氧基果胶Ca2+)(3)果汁的澄清、果酒的生产(4)增加原料的硬度和脆度(增硬保脆)。

4、果蔬中主要有机酸种类(P11)含有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通称果酸。

为什么不能用铜铁容器?酸能与铁、锡反应,对设备和容器产生腐蚀作用;(单宁物质、花色素)金属离子引起变色;维生素氧化(高温条件)。

5、单宁物质加工特性(P14):涩味、变色(酶促褐变、酸性加热条件下自身氧化缩合、金属离子、碱)与蛋白质产生絮凝。

6、果蔬中的氧化酶(P16)是多酚氧化酶。

防止酶促褐变方法:(1)热破坏酶的活力(升温越快越好)(2)调pH降低酶的活力(PH<3)(3)加抗氧化剂(4)与氧隔绝。

7、叶绿素(P17)(了解):由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组成,其含量比约是3:1。

特性:(1)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2)不可耐光也不可耐热(3)在酸性条件下,尤其在加热时,叶绿素更易生成脱镁叶绿素(4)在弱碱中,叶绿素呈较稳定的鲜绿色(叶绿酸);强碱绿色(叶绿素盐)(5)叶绿素中的镁离子可以被铜、锌所取代而显示出稳定的绿色。

8、糖苷类物质(P22):(1)苦杏仁苷(核果类原料的核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较多,会产生HCN)、(2)橘皮苷(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3)黑芥子苷、(4)茄碱苷(水解、溶解性、剧毒且有苦味)。

9、大豆蛋白溶解度(P26):是指一定条件下大豆蛋白中可溶性大豆蛋白所占的比例,常用氮溶解指数(NSI)表示。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食品工艺学可是一门超级有趣的学问,它涵盖了从原材料到美味成品的整个神奇过程。

咱先来说说食品的原材料。

就像咱们平时吃的苹果,不同品种的苹果,口感、甜度那可都不一样。

记得有一次我去果园采摘,亲手摘下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咬一口,那叫一个脆甜多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原材料的品质对最终食品的口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食品加工中的热处理也是个关键环节。

比如说煮鸡蛋,时间短了蛋黄不熟,时间长了口感又太老。

这就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

还有杀菌处理,要把有害的微生物消灭掉,又不能破坏食品的营养和风味。

腌制食品也是常见的工艺。

像咸菜、腊肉,通过盐和其他调味料的作用,不仅能延长保存时间,还能带来独特的风味。

我小时候,家里长辈总会在冬天腌制一大缸咸菜,那股咸香的味道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干燥工艺也很重要哦。

把水果制成水果干,把蔬菜制成干菜,既能保存食物,又方便携带。

还记得有一次出门旅游,我带了一包自己做的葡萄干,在饥饿的时候拿出来吃几颗,瞬间充满能量。

发酵工艺更是神奇。

酸奶、面包、葡萄酒,都是发酵的杰作。

做面包的时候,看着面团在酵母的作用下一点点膨胀起来,那种期待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

食品的包装也有大学问。

既要保证食品的安全,又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有一次我在超市买零食,就被一款包装精美的巧克力吸引住了,结果发现味道也很棒。

在食品添加剂这方面,可不能谈之色变。

合理使用能改善食品品质,但过量就不好啦。

就像做蛋糕时加一点点泡打粉,可以让蛋糕更松软,但加多了可就影响健康啦。

食品工艺学还涉及到食品的储存和运输。

要保证食品在到达我们餐桌之前保持新鲜和安全,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比如冷链运输,让我们能在夏天吃到新鲜的冰淇淋,冬天吃到新鲜的海鲜。

总之,食品工艺学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从田野里的原材料到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通过了解食品工艺学,我们能更好地享受美食,也能更懂得珍惜每一口来之不易的美味。

食品工艺学考点总结(复习背诵版)

食品工艺学考点总结(复习背诵版)

食品工艺学考点总结(复习背诵版)1、消毒乳:指以新鲜牛乳、稀奶油等为原料,经净化、均质、杀菌、冷却、包装后,分装出售的饮用乳。

分类:⑪按原料成分:①普通全脂消毒乳;②脱脂消毒乳;③高脂消毒乳;④复原消毒乳;⑤强化消毒乳;⑥花色牛乳;⑦含乳饮料。

⑫按杀菌强度分类:①低温长时间(LTHT)消毒乳:62~65℃,30min;②高温短时间(HTST)杀菌乳:75~90℃,2~30s;③超高温(UHT)杀菌乳:一般采用120~150℃,0.5~8s。

消毒乳加工工艺:原料乳的验收→过滤与净化→标准化→均质→杀菌或灭菌→冷却→灌装→销售。

2、杀菌:将乳加热到一定程度,以杀死乳中主要致病微生物的处理方法。

灭菌:采用一定的杀菌方法,使乳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

无菌:在乳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微生物(营养细胞、孢子、芽胞)。

商业无菌:乳制品经无菌处理后,制品和媒介物(包装产品的包装)可能含有少数的微生物(营养细胞、孢子、芽胞等),但这些微生物不会引起产品的变质。

无菌包装:将杀菌后的牛乳,在无菌条件下装入事先杀过菌的容器里。

3、发酵乳制品:是指乳在发酵剂(特定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乳制品。

包括:酸奶,开菲尔,酸奶油,乳酒(以马奶为主)发酵酪乳,干酪等。

4、酸乳:是指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脂乳粉)的乳中,由于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相应的活菌。

酸乳的分类:⑪按成品的组织状态分类:①凝固型酸奶;②搅拌型酸奶;③饮料型酸乳;④冷冻型酸乳。

⑫按成品的口味分类:①天然纯酸奶;②加糖酸乳;③调味酸乳;④果料酸乳;⑤复合型或营养健康型酸乳;⑥疗效酸奶。

包括低乳糖酸奶、低热量酸奶、维生素酸奶或蛋白质强化酸奶。

⑬按发酵的加工工艺分类:①浓缩酸乳;②冷冻酸奶;③充气酸乳;④酸乳粉。

5、乳粉:它是以新鲜牛乳为原料,或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数量的植物或动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配料,除去其中几乎全部水分而制成的粉末状乳制品。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食品工艺学是指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储运等过程中的各种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包括食品的制造、保存、包装、储运等多个方面,涉及到食品的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食品工艺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食品加工过程:食品加工过程是指将食品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转化为可供人们食用的食品。

常见的加工工序包括清洗、切割、烹调、混合、杀菌、冷却等。

不同食品的加工工序会有所不同,但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工艺流程。

2.食品成分分析:食品成分分析是指对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食品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通过成分分析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特性,并可以为食品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3.食品保存技术:食品保存技术是指延长食品保质期,保持食品原有风味、营养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常见的食品保存技术包括冷藏、冷冻、腌制、干燥、灭菌等。

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保存方法,要根据食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保存技术。

4.食品加工设备:食品加工设备是进行食品加工的工具和设备。

常见的食品加工设备包括切割机、研磨机、搅拌机、蒸煮器、灭菌器等。

不同的食品要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选用适合的加工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食品包装技术:食品包装技术是指将食品放入包装容器中,并进行密封、保护和标识的过程。

食品包装可以保护食品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有塑料、纸盒、玻璃等,不同的食品要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

6.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中毒防控、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等方面;质量控制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产品质量的检验和评价等。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食品企业的发展。

7.食品工程学:食品工程学是指将工程原理和方法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一门学科。

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

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

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第1章绪论1 食品的3大功能:营养功能(第一功能);感官功能(第二功能);保健功能(第三功能,新发展的功能)2食品的3大特性:(1)安全性: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安全(2)保藏性:有一定的货架寿命(3)方便性:贮藏、运输、销售、消费3 食品工艺的定义: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包括了从原料到成品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第2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一、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举例:食品在保藏过程中的变质蛋白质的分解:导致鱼、肉、蛋类食品的腐败变质;脂肪的氧化:导致坚果的“走油”、咸鱼、冻肉“哈喇”味;淀粉的老化”导致面包、糕点的“回生”;果蔬的呼吸、蒸发、后熟:导致过熟、萎蔫、组织软化、品质下降;1、生物学因素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酵母菌、霉菌a.细菌:造成的变质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细菌将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含氮有机物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使食品带有恶臭或异味,并产生毒性。

多发生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中,如动物性食品、豆制品等b.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中一般不生长;容易受酵母菌作用而变质的食品有蜂蜜、果酱、果冻等。

c.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也容易滋生;霉菌是导致干制品变质的常见菌。

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依赖于微生物的初始菌数、加工过程中的除菌和保藏过程中的防菌或抑菌。

2、化学因素a、酶的作用(多种酶促反应)酶促褐变发生的必要条件:适当的酚类底物、多酚氧化酶(PPO)和氧。

b、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引起的褐变)非酶褐变对食品的影响:颜色变化;营养物质损失(氨基酸、还原糖和抗坏血酸)c、氧化作用(脂肪、色素、维生素等的氧化)d、其他作用(淀粉的老化、果蔬的呼吸作用、与包装容器反应发生的褐变)3、物理因素(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诱发或加快食品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变质的外在原因)主要因素有:温度、水分、光、氧气、机械损伤4、其他:环境污染、农/兽药残留、滥用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小结:食品原料属生物材料,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的原因错综复杂,有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因素,也可以分为:食品内部原因(酶引起的、自身生命活动引起的、食品成分间相互化学反应、食品成分的逸散等)、食品外部原因(污染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条件(温度、光、氧气)引起的、机械损伤、外源污染物等)其中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微生物污染、酶促生化反应、非酶化学反应。

最新最全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整理(通关必备)

最新最全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整理(通关必备)

绪论食品的品质变化主要有:脂肪酸败、褐变、淀粉老化、新鲜度的下降、营养成分的降解。

食品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生物:微生物、酶、其他生物侵害物理因素:光线:促进食品成分的分解,引起变色、变味、Vc的损失温度:温度较高时是挥发性物质损失,温度较低时会影响食品品质压力:使食品变形或裂解化学因素:氧化:油脂氧化,Vc损失还原:还原剂调节面筋筋力,使金属罐壁溶解分解:蛋白质的分解化合:蛋白质水解作用、硫化作用5、食品保藏的方法答:生机原理: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

如冷藏假死原理: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

如腌制、冷冻发酵原理:利用生物发酵的保藏方法。

如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泡菜、醋酸发酵、酸奶无菌原理: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

如辐射、高压、无菌过滤保存第一章6、干燥: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7、脱水: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8、干藏:脱水干制品在它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食品变质的水平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长期储藏的过程9、食品干燥的目的降低食品水分,抑制微生物繁殖,阻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除去部分水分,赋予新风味减轻重量,方便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其他设备的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废渣、副产品的利用价值10、食品干燥保藏的基本原理答:(1)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活度,不同微生物所需最低水分活度不一样,在水分活度小于0.65时,微生物的繁殖完全被抑制,微生物几乎不能生长(2)水分活度对脂肪氧化的影响:水分活度很高或很低时,脂肪都容易被氧化,水分活度在0.3——0.4之间时,酸败最小。

但也可以添加抗氧化剂减缓脂肪氧化(如BHA、BHT、PG、Vc)(3)水分活度对酶活力的影响:水分活度在0.75-0.95的范围内活性最大(4)水分活度对非酶褐变的影响:褐变的最大速度出现在水分活度为0.65-0.7之间。

食品工艺学考点整理

食品工艺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食品的功能:营养功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化学能和生长所需的化学成分)感官功能(外观、质构、风味)保健功能(保健食品的定义:含有功能因子和具有调节人体功能作用的食品被称为功能食品,我国又称保健食品)。

二、食品的特性:安全性(指出食品必须是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保藏性、方便性。

三、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微生物的作用、酶的作用、物理化学作用。

四、食品保藏的途径1、运用无菌原理:杀灭食品中的腐败菌、致病菌、以及其他微生物或使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能使食品长期保存所允许的最低限度。

2、抑制微生物活动:利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抑制食品中微生物和酶的活动,这是一种暂时性的保藏方法。

3、利用发酵原理:发酵保藏又称生物化学保藏,是利用某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和积累的代谢产物如酸和抗生素来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从而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4、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例如新鲜蔬菜水果创造一种条件,使其尽可能降低其物质的消耗水平,如呼吸作用。

四、栅栏技术:利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如温度、水分活度、pH和防腐剂等,用多个障碍因子来抵抗腐败变质,使保藏处理能够在更加温和,避免单个强烈的条件。

第二章食品脱水一、结合水:不易流动、不易结冰,不能作为外加溶质的溶剂,这部分水被物理或化学结合力所固定。

自由水:易流动,容易结冰也能溶解溶质的这部分水,又称体相水。

二、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水分蒸汽压与相同条件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不同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水分活度的范围是:大多数细菌Aw0.99~0.94>大多数霉菌Aw0.94~0.80>大多数耐盐细菌Aw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酵母Aw0.65~0.60。

Aw小于6.0时,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生长。

一般认为水分活度降低至0.7一下,食品适于保藏。

三、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由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促使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

食品工艺学期中复习

食品工艺学期中复习

第四章干制及浓缩食品加工工艺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关系?答:各类微生物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水分活度,只有食物的水分活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特定的微生物才能生长。

一般说来,细菌为aw>0.9,酵母为aw>0.87,霉菌为aw>0.8。

一些耐渗透压微生物除外。

2.水分活度与酶活性的关系?答:1)影响稳定性低水分活度,酶制剂保藏过程中能保持最高的稳定性;2)影响催化活性低水分活度下,酶的催化活性较低。

因此,在加工中改变食品的水分活度可以控制不期望的酶的活力。

3.什么是干缩,在食品加工中干缩会对食品造成的影响?答:食品在干燥时,因水分被除去而导致体积缩小,肌肉组织细胞的弹性部分全部丧失的现象称作干缩。

导致食品体积缩小,重量减轻。

4.为什么食品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表面硬化,硬化的后果?答:1)食品干燥时,内部的溶质随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和积累而在表面形成结晶所造成的;2)食品表面干燥过于强烈,内部水分向表面移动的速度滞后于表面水分汽化速度,从而使表层形成一层干硬膜所造成的。

表面硬化后,食品表层的透气性将变差,使干燥速度急剧下降,延长了干燥过程。

另外,在表面水分蒸发后,其温度也会大大提高,将严重影响食品的外观质量。

5.干燥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色泽、风味产生哪些影响,各举一例?答: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的减少、脂肪氧化、蛋白质脱水变性、维生素的损失,尤其水溶性维生素损失严重。

-牛肉干色泽会发生褐变、褪色、颜色变淡等。

-龙眼干风味的变化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损失、脂肪类物质氧化形成的异味和异臭、产生某些特殊香味。

-葡萄干6.什么叫食品干制的恒速干燥阶段、减速干燥阶段,此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趋势是如何的?答:恒速干燥阶段:食品水分含量呈直线下降,外界供给食品的热量恰好用于水分的蒸发,食品的温度维持不变,干燥速率恒定。

该阶段蒸发掉的水分主要是游离水。

减速干燥阶段:食品的表面水分蒸发量大于内部水分的扩散量,原来的蒸发扩散平衡遭到破坏,由于食品水分蒸发速度减慢,若单位时间里热能的供应量保持不变,则食品的温度上升。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解析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解析

第一章1、食品:指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的、可供食用的、对人体无害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

感官品质:色、香、味、形、口感(结构、组织形态)2、食品原料特征:1)食物化学成分多,体系复杂2)大多数食物原料都是活体3)原料一经收成屠宰后即进入变质过程,品质不会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好3、引起食物变质的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微生物—变质的第一因素、害虫和啮齿动物化学:酶、褐变、非酶褐变、酶促褐变、脂肪酸败、淀粉老化、新鲜度下降、维生素降解4、食品保藏原理:1)维持食物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低温、保鲜剂、气调2)抑制食物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冷冻保鲜、高渗透压保鲜、烟熏、使用添加剂(干燥、腌制、糖渍)3)应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乳酸发酵、醋酸发酵、酒精发酵4)利用无菌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罐藏食品、辐射食品、膜过滤第二章1、食品中水分存在的形式:自由水、结合水、化学结合水2、食品脱水干燥原理:水分活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低水分对酶活力、脂肪氧化作用及非酶褐变均有抑制作用3、干燥过程:是湿热传递过程,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而热则从表面传递到食品内部4、影响湿热传递的因素:食品的表面积、干燥介质的温度、空气流速、空气的相对湿度、真空度5、干燥过程(湿热传递过程)及特征:书本P13 图2-3 控制“BC”段的平衡6、常用食品脱水干燥方法:常压空气对流干燥箱式干燥:简单、小批量生产、效率化、适合所有产品隧式干燥:物料置于料盘,相对运动,适合所有产品带式干燥:效率高、适合干燥单一的产品(不黏、水分相对低的产品)悬浮接触式对流干燥气流干燥:粉末或颗粒状食品悬浮在干燥空气中进行干燥,易产生颗粒磨损。

适用:面粉、淀粉、葡萄糖、鱼粉流化床干燥:颗粒状食品在干燥床上,呈流化态干燥。

适合:易破损的颗粒食品喷雾干燥:将液体或浆质食品喷成雾状液滴,悬浮在热空气中干燥接触式干燥滚筒干燥:黏稠食品涂抹或喷洒在加热滚筒表面干燥,引起制品色泽或风味变化,适用于黏稠食品真空干燥:温度低适用于易氧化、热敏性食品,结构疏松、易复水升华干燥:特点:温度低、多孔形7、升华干燥法概念及原理:概念:升华干燥法也称冷冻干燥法或真空干燥法,它是将食品预先冻结后,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升华方式去除去水分的干燥法。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整理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1、食品:指各种供人使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食物:指可供人食用或者具有可食性的物质。

3、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4、食品加工:将食物或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5、食品工艺: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它包括了从原料到成品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6、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成为水分活度,是衡量水结合力大小的指标。

7、D值:表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

8、Z值:是杀菌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单位为℃。

9、干燥保藏:食品干燥保藏就是脱水干制品在其水分被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程度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可进行长期保藏食品的一种方法,可简称为干藏。

10、最大冰晶形成带:大多数冰晶体都是在-4~-1℃间形成,这个温度区间称为最大冰晶体形成带。

11、瘪塌温度:在食品冷冻干燥的二级干燥过程中,应注意温度补加不能太快,以避免食品温度上升快而使原先形成的固态状框架结构变为易流动的液态状,从而导致食品的固态框架结构瘪塌,干制品瘪塌时的温度称为瘪塌温度。

12、温度梯度:食品在热空气中,食品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食品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差,即温度梯度。

13、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对于特定种类的微生物进行杀菌达到某一个温度时,微生物已全部死亡,该温度即热力致死温度。

14、传热测定:一般是指对罐头中心温度(或称冷点温度)的测定。

15、灭菌:使食品内所含有的活细胞和微生物全部死亡的方法。

16、冷藏:是将食品的品温降低到接近冰点,而不冻结的一种食品保藏方法。

17、冻结:冻结就是将常温食品的温度下降到冷冻状态这样一种过程,是食品冷冻贮藏前的必经阶段。

2023年食品工艺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2023年食品工艺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1.化学保藏的概念: 食品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运用化学制剂来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尽也许保持原有品质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防止食品变质和延长保质期。

2.化学制品:指成分明确, 结构清楚, 从化学工业中生产出来的制品。

3.用于食品保藏的化学制品, 重要有三大类: 防腐剂, 抗氧化剂, 保鲜剂。

防腐剂:能克制微生物生长, 延续食品腐败变质;抗氧化剂: 能阻止或延缓食品中成分被氧化的物质。

保鲜剂: 可以杀死导致腐败的微生物。

4.化学保藏原理: 在食品中添加化学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来克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推迟化学反映的发生, 从而到达保藏的目的。

特点: ①在有限时间内才干保持食品本来的品质状态, 属于暂时性保藏;②只有在食品未被细菌严重污染的情况下才有效, 抗氧化剂也是如此;③化学保藏并不能改善低质食品的品质。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1.概念: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与食品配料的区别食品配料: 食品配料指的是公认的、安全的可食用物质, 指用于生产制备某种食品并在成品中出现的任何物质, 但不涉及食品添加剂。

配料在用于加工食品时用量相对比较大, 一般在3%以上。

3.食品防腐剂:从广义上讲, 凡是能克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 延缓食品腐败变质或生物代谢的制品都是食品防腐剂, 有时也称抗菌剂。

、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

脂溶性的抗氧化剂: BHA: 丁基羟基茴香醚;BHT: 二丁基羟基甲苯;TBHQ: 叔丁基对苯二酚。

水溶性的抗氧化剂: 抗坏血酸: 茶多酚。

苯甲酸及其盐: 苯甲酸和苯甲酸盐又称为安息香酸, 在酸性条件下, 对霉菌、酵母和细菌均有克制作用, 但对产酸菌作用较弱。

抑菌的最适pH值为2.5~4.0, 一般以低于pH值4.5~5.0为宜。

微生物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生长时能产生一些影响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抗菌素。

目前我国食品防腐剂标准只允许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等用于食品的防腐。

最新最全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整理(通关必备)

最新最全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整理(通关必备)

绪论食品的品质变化主要有:脂肪酸败、褐变、淀粉老化、新鲜度的下降、营养成分的降解。

食品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生物:微生物、酶、其他生物侵害物理因素:光线:促进食品成分的分解,引起变色、变味、Vc的损失温度:温度较高时是挥发性物质损失,温度较低时会影响食品品质压力:使食品变形或裂解化学因素:氧化:油脂氧化,Vc损失还原:还原剂调节面筋筋力,使金属罐壁溶解分解:蛋白质的分解化合:蛋白质水解作用、硫化作用5、食品保藏的方法答:生机原理: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

如冷藏假死原理: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

如腌制、冷冻发酵原理:利用生物发酵的保藏方法。

如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泡菜、醋酸发酵、酸奶无菌原理: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

如辐射、高压、无菌过滤保存第一章6、干燥: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7、脱水: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8、干藏:脱水干制品在它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食品变质的水平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长期储藏的过程9、食品干燥的目的降低食品水分,抑制微生物繁殖,阻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除去部分水分,赋予新风味减轻重量,方便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其他设备的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废渣、副产品的利用价值10、食品干燥保藏的基本原理答:(1)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活度,不同微生物所需最低水分活度不一样,在水分活度小于0.65时,微生物的繁殖完全被抑制,微生物几乎不能生长(2)水分活度对脂肪氧化的影响:水分活度很高或很低时,脂肪都容易被氧化,水分活度在0.3——0.4之间时,酸败最小。

但也可以添加抗氧化剂减缓脂肪氧化(如BHA、BHT、PG、Vc)(3)水分活度对酶活力的影响:水分活度在0.75-0.95的范围内活性最大(4)水分活度对非酶褐变的影响:褐变的最大速度出现在水分活度为0.65-0.7之间。

食品工艺学 期中考点整理分析

食品工艺学 期中考点整理分析

食品工艺学期中考点整理我国推行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法规:HACCP原则和ISO22000。

(HACCP原则:有效控制手段;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香气的增强途径:食用香精和香味增强剂。

根据果蔬原料的成分,通常可将水果和蔬菜的成分分成水分和干物质两大类。

水分是果蔬失鲜、腐烂、变质、不易保藏的重要原因。

果蔬含有多种维生素,是人体维生素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维生素C 含量极其丰富。

果蔬是人体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涩味是由于舌粘膜蛋白质凝固,引起收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味感,它的主要成分是单宁。

含氮浸出物是肉类香气的主要来源。

在机械搅拌或化学物质作用下,脂肪球膜遭到破坏后,乳脂肪才能互相聚结,奶油生产及脂肪率测定就分别利用了这种作用。

对牛乳加工(特别是对其热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的是牛乳中所含的微量无机盐。

在谷物加工中,常用灰分作为评价面粉等级的指针,成品精度越高,灰分含量越少。

生产用水的水源主要来源于: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等。

液体物料的泵送,泵的选择主要依据待泵送的食品特性而定。

采用气力输送处理:颗粒体食品和粉体食品。

(颗粒食品:谷物、麦芽、糖、可可、茶叶、碎茶饼、盐等;粉体食品:面粉、奶粉、鱼粉、饲料、淀粉。

)超滤法被用来从干酪乳清中回收蛋白质和乳糖,也用于蛋白质浓缩和从大豆、花生中分离蛋白质萃取物。

氧化酶类可导致酶促褐变,酶促褐变通常可采用热烫的方法破坏酶的活性。

食品热杀菌条件一般是指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

采用温度高时间短的杀菌工艺对食品的成分保存更有利,液态食品的杀菌大多采用高温短时(HTST)或超高温(UHT)瞬时的杀菌工艺。

热杀菌的方法以压力划分可分为常压杀菌和加压杀菌。

食品冻结一般按冷冻所用的介质及其和食品物料的接触方式分为空气冻结法、间接接触冻结法和直接接触冻结法。

浓缩可分为平衡浓缩和非平衡浓缩两种物理方法。

(平衡浓缩:蒸发浓缩和冷冻浓缩;非平衡浓缩也就是膜浓缩,类似于过滤浓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艺学期中考点整理我国推行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法规:HACCP原则和ISO22000。

(HACCP原则:有效控制手段;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香气的增强途径:食用香精和香味增强剂。

根据果蔬原料的成分,通常可将水果和蔬菜的成分分成水分和干物质两大类。

水分是果蔬失鲜、腐烂、变质、不易保藏的重要原因。

果蔬含有多种维生素,是人体维生素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维生素C 含量极其丰富。

果蔬是人体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涩味是由于舌粘膜蛋白质凝固,引起收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味感,它的主要成分是单宁。

含氮浸出物是肉类香气的主要来源。

在机械搅拌或化学物质作用下,脂肪球膜遭到破坏后,乳脂肪才能互相聚结,奶油生产及脂肪率测定就分别利用了这种作用。

对牛乳加工(特别是对其热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的是牛乳中所含的微量无机盐。

在谷物加工中,常用灰分作为评价面粉等级的指针,成品精度越高,灰分含量越少。

生产用水的水源主要来源于: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等。

液体物料的泵送,泵的选择主要依据待泵送的食品特性而定。

采用气力输送处理:颗粒体食品和粉体食品。

(颗粒食品:谷物、麦芽、糖、可可、茶叶、碎茶饼、盐等;粉体食品:面粉、奶粉、鱼粉、饲料、淀粉。

)超滤法被用来从干酪乳清中回收蛋白质和乳糖,也用于蛋白质浓缩和从大豆、花生中分离蛋白质萃取物。

氧化酶类可导致酶促褐变,酶促褐变通常可采用热烫的方法破坏酶的活性。

食品热杀菌条件一般是指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

采用温度高时间短的杀菌工艺对食品的成分保存更有利,液态食品的杀菌大多采用高温短时(HTST)或超高温(UHT)瞬时的杀菌工艺。

热杀菌的方法以压力划分可分为常压杀菌和加压杀菌。

食品冻结一般按冷冻所用的介质及其和食品物料的接触方式分为空气冻结法、间接接触冻结法和直接接触冻结法。

浓缩可分为平衡浓缩和非平衡浓缩两种物理方法。

(平衡浓缩:蒸发浓缩和冷冻浓缩;非平衡浓缩也就是膜浓缩,类似于过滤浓缩。

)膜浓缩方式:以压力为推动力的反渗透(RO)浓缩和超滤(UF)浓缩;以电力为推动力的电渗析(ED)浓缩。

食品加工中的成型方法有:浇模成型、挤压成型、挤压蒸煮、气流膨化。

通常,细菌类生长发育的最低水分活度为0.90,酵母菌类及真菌类分别为0.88和0.80。

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干制品的贮藏期,必须将其水分活度降到0.70以下。

食品在干燥过程发生的变化可归纳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干制品贮存条件:避光、干燥、低温。

干制品干制方式:自然干制和人工干制。

人工干制的方式分为气流干制、滚筒干制、喷雾干制、真空冷冻干制和其他干制方式。

食品浓缩的主要方式:蒸发浓缩、冷冻浓缩、膜浓缩。

★食品原料:是指食品加工、制造中基本的、大宗使用的农业产品,通常构成某一食品的主体特征的主要材料。

★肉的保水性:又称系水力或者系水性,是指当肌肉受外力作用时,如加压、切碎、加热、冷却、解冻、腌制等加工或贮藏条件下保持其原有水分与添加水分的能力。

含氮浸出物:为非蛋白质的含氮物质,如游离氨基酸、磷酸肌酸、核苷酸类及肌苷、尿素等。

清洗:可以简单到用毛刷去除蛋壳上的污物,也可以复杂到利用微孔过滤的办法除去液体食品中的细菌。

★超滤:能在胶态和高分子的水平上进行分离和分馏,所用膜的多孔性能使水和低分子的盐、酸和碱通过膜,而较大的蛋白质和糖分子则保留下来的方法。

★CIP清洗系统:设备原位清洗系统,设备不需要拆卸,清洗可实现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均质:使牛奶或稀奶油中的脂肪球由大液滴或脂肪簇破碎成微小液滴,较小的脂肪球均匀地分布在牛奶或稀奶油中,不易于聚集。

护色:是指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保护食品原有色泽的稳定而采取的一种处理工序。

★冷冻浓缩:是利用冰和水溶液间的固-液相平衡原理的一种浓缩方法,是将稀溶液中作为溶剂的水冻结并分离冰晶体,从而使溶液增浓。

真空冷冻干燥:也称升华干燥,是将湿物料或溶液在较低温度下(-50~-10C)冻结成固态,然后在高度真空(0.133~133Pa),将其中水分不经液态直接升华为气态而脱水的过程。

喷雾干燥:是利用热空气与食品物料对流原理进行干燥的一种方法。

干制品的复水性:是指新鲜干制品干制后能够重新吸收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衡量。

干制品的复原性:是指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风味、成分、结构以及其他各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干燥: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过程。

★回软处理:干制品水分分布不均,在包装之前常需进行回软处理,也称均湿处理。

其目的是使水分分布均匀一致,使干制品适当变软,便于其后处理。

压块:在包装前进行压块处理,使干制品的体积缩小,同时排除内部的空气。

食品的热杀菌: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热处理形式,通常是将食品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根据杀菌时对象菌的种类和杀菌效果可分为巴氏杀菌和商业杀菌。

★乳化:是将两种通常互不相溶的液体进行密切混合,使一种液体粉碎成为小球滴而后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

芳香物质与加工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可以提供果蔬及制品特殊的香味;另一方面:具有抑菌作用。

★食品包装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能:(1)食品包装材料应是惰性的(2)热稳定性(3)隔气防潮性(4)卫生和安全性(5)经济美观食品包装技术有:气调包装技术,真空包装技术,防潮包装技术,缓冲包装技术,无菌包装技术和一些其他包装技术。

微生物的耐热性与其所处的环境的水分活度有一定关系:微生物耐热性随水分活度的降低而增大。

即降低水分活度除了有效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外,也将使微生物的耐热性增大。

这也说明食品的干制虽然是加热过程,但是它并不能代替杀菌,或者说脱水食品并非无菌。

水分活度与酶活性的关系:1最低水分活度:酶要起作用,必须高于某个水分活度才行。

即每种酶都存在最小水分活度;2局部效应:食品中的酶反应与局部的水分子存在状态有关;3酶的种类:酶起作用的最低水分活度还与酶的种类有关。

食品在干燥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干缩:定义:因水分被除去而导致体积缩小,肌肉组织细胞的弹性部分全部丧失的现象称作干缩。

干缩有两种情形,即均匀干缩和非均匀干缩。

干缩之后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多孔性结构。

干缩制品低密度与高密度比较:密度低(即质地疏构)的干制品容易吸水,复原迅速,与物料原状相似,但它的包装材料和贮运费用较大,内部多孔易于氧化,以致贮期较短。

高密度干制品复水缓慢,但包装材料和贮运费用较为节省。

食品在干燥过程中的物理变化-表面硬化:定义:是指干制品外表干燥而内部仍然软湿的现象。

影响:食品表层的透气性会变差,使干燥速度急剧下降,延长了干燥过程。

另外,在表面水分蒸发后,其温度也会大大升高,这将严重影响食品的外观质量。

脱水干燥对食品色素的影响:干燥过程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色素变化量也就越多。

干燥前需进行酶钝化处理以防止变色。

酶钝化处理应在干燥前进行,因为干燥过程物料的受热温度常不足以破坏酶的活性,而且热空气还具有加速褐变的作用。

常见的非酶褐变反应:糖分焦糖化和美拉德反应。

高温和残余水分中反应物质的浓度对美拉德反应有促进作用。

真空干燥可改善制品的品质。

干燥时食品风味的变化:食品失去挥发性风味成分是脱水干燥时常见的一种现象。

解决的有效方法是从干燥设备中回收或冷凝外逸的蒸汽,再加回到干制品中。

食品干制的基本原理:水分外扩散(表面汽化):水分从产品表面的蒸发-食品表面的水蒸汽压高于周围的蒸汽压,表面的水分就会向空气中蒸发。

水分内扩散:由于外扩散的结果,造成产品表面和内部水分之间的水蒸气分压差,使内部水分向表面移动。

水分的热扩散:从温度较高处向较低处转移。

干燥过程中水分的表面汽化和内部扩散同时进行。

★影响食品干燥速率的因素:1食品物料的组成与结构;2食品的表面积;3空气温度;4空气湿度;5空气流速;6大气压力或真空度。

★干制的一般工艺流程:原料——挑选、整理——清洗——切分——烫漂(硫处理)——甩干——装盘、干燥——筛分——压块——回软——包装——贮存浓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1食品成分的变化;2粘稠性增加;3易出现结晶;4风味的形成与挥发。

哺乳动物肌肉中的蛋白质:可分为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和基质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是肌肉组织的结构蛋白,参与宰后尸僵的形成;肌红蛋白是肌肉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肉基质蛋白与肌肉的嫩度有关(少而嫩)。

在整个物料输送过程中,必须强调:a维持环境卫生;b尽量降低产品损耗(包括牲畜的重量损失);c保持原料的质量(如水果、蔬菜的维生素含量和物理外观);d进行适当冷藏,以使微生物生长减少到最低限度;e控制物料输送转移节奏,以减少滞留时间,因为滞留既增加产品成本又对产品质量不利。

★均质机的原理:当高压物料在阀盘与阀座间流过时,形成了急剧的速度梯度。

缝隙中心的速度最大,而附于阀盘、阀座上的物料速度为0。

由于急剧的速度梯度产生强烈的剪切力,使液滴(或颗粒)发生变形和破裂,达到乳化的目的。

(梯度越大,颗粒越小。

故可通过调整压力来调节颗粒大小。

)★热烫的定义、对象和指标:定义:热烫,又称烫漂、杀青、预煮,是食品加工主要用以破坏食品组织中导致质量降低的酶活性的一种热处理形式。

对象:蔬菜、某些水果,通常是果蔬冷冻、干燥或罐藏前的一种前处理工序。

对象酶:过氧化物酶(一:它与果蔬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二:过氧化物酶是最耐热的酶类);指标:过氧化物酶的钝化。

常压杀菌与加压杀菌的选择:常压杀菌:主要以水为加热介质,杀菌温度不超过100℃,用于巴氏杀菌和酸性食品的商业杀菌。

加压杀菌:通常用饱和水蒸气做加热介质,也可用加压水作为杀菌介质。

杀菌温度高于100℃,主要用于低酸性食品的商业杀菌。

食品冻结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体积膨胀、水分的重新分布、溶质组分的浓缩等,冰结晶还会给食品带来机械损伤。

浓缩对食品质量的影响:食品浓缩后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水量降低,水分活度下降,有些食品经浓缩后对微生物腐败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种能将悬浮固体颗粒截留而使液体自由通过的多孔介质,达到悬浮液分离的目的。

★啤酒CIP清洗系统步骤:预清洗——排水——碱洗——排碱——水清洗——排水——酸洗——排酸——水清洗——排水——杀菌剂冲洗——排出杀菌剂——水冲洗——排水一般食品(啤酒)呈酸性,故先碱洗后酸洗。

酸洗除去其中余留碱液和矿物质。

罐头食品热杀菌的介质条件pH=4.6,原因?高于/低于4.6有什么意义?问题一:首先,对于罐头食品而言,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是其杀菌对象菌中的最耐热菌,故为其杀菌主要对象菌;其次,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pH<=4.6时不能发育和产生毒素。

为此,人们将罐头食品按PH(酸度)分为酸性(pH<=4.6)和低酸性(pH>4.6)两大类。

问题二:对于酸性(pH<=4.6)罐头食品,由于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芽孢)不能在其中产生毒素,需要的杀菌条件相对就较弱;而对于低酸性(pH>4.6)罐头食品,杀菌时以杀死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芽孢)为目标,需要的杀菌条件相对要强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