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玉米发芽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发芽过程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条件,我们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玉米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影响其发芽的因素,并分析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
2. 探究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条件,如水分、温度、光照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20粒,餐巾纸8张,清水适量,培养皿2个,保鲜膜2张,温度计1个,湿度计1个。
2. 实验工具:放大镜,计时器,温度计,湿度计。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阶段:将20粒玉米种子洗净,放入培养皿中。
2. 实验分组:- 组1:将餐巾纸浸湿后覆盖在玉米种子上,模拟湿润环境。
- 组2:将餐巾纸覆盖在玉米种子上,不浸湿,模拟干燥环境。
- 组3:将餐巾纸覆盖在玉米种子上,浸湿后用保鲜膜密封,模拟高温高湿环境。
- 组4:将餐巾纸覆盖在玉米种子上,浸湿后置于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3.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各组玉米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数量、发芽时间等。
- 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记录各组培养皿内的温度和湿度。
4.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分:在湿润环境下,玉米种子发芽速度较快,发芽率较高。
在干燥环境下,玉米种子发芽速度较慢,发芽率较低。
2. 温度: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玉米种子发芽速度较快,发芽率较高。
在低温环境下,玉米种子发芽速度较慢,发芽率较低。
3. 光照: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玉米种子发芽速度较快,发芽率较高。
在阴暗环境下,玉米种子发芽速度较慢,发芽率较低。
六、实验结论1. 玉米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2. 在进行玉米种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调控水分、温度和光照,以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
七、实验反思1.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玉米种子的发芽过程,使我们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发豆芽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 掌握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芽是豆类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生长的嫩芽。
在发芽过程中,豆子中的营养成分逐渐转化为易于人体吸收的形式,如维生素C、矿物质等。
三、实验材料1. 种子(如黄豆、绿豆等)2. 容器(如塑料杯、玻璃瓶等)3. 水源4. 棉花或湿纸巾5. 温度计(可选)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种子准备:- 选择新鲜、饱满的豆子。
- 将豆子用清水浸泡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发芽容器准备:- 选择合适的容器,底部铺一层湿棉花或湿纸巾。
- 将浸泡好的豆子均匀地撒在棉花或湿纸巾上。
3. 环境控制:- 将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
- 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观察温度变化,保持室温在18-25℃之间。
4.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豆芽长度、颜色等。
- 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病虫害、腐烂等。
5. 生长周期:- 记录豆芽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包括发芽时间、生长速度、成熟时间等。
6. 实验结束:- 豆芽成熟后,将其从容器中取出,洗净。
- 将豆芽进行食用或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记录不同品种豆子的发芽时间,分析其生长速度差异。
2. 生长速度:记录豆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长度变化,分析其生长速度。
3. 生长环境: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4. 营养分析:通过实验前后豆子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豆芽的营养价值。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2.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到豆芽的营养价值。
3. 培养了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七、实验心得1. 发豆芽实验简单易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生物实验报告发豆芽(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环境因素。
2. 掌握豆芽的培育方法,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1. 黄豆若干2. 水盆3. 装豆芽的容器(如碗、盆等)4. 湿布或保鲜膜5. 温度计6. 记录本三、实验方法1. 将黄豆洗净,放入水盆中浸泡,浸泡时间约为6-8小时。
2. 将浸泡好的黄豆取出,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
3. 将装有豆芽的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20-25℃。
4.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子叶展开等。
6.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豆芽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黄豆洗净,浸泡6-8小时。
2. 实验开始:将浸泡好的黄豆取出,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
3. 实验观察:a. 第一天:观察黄豆是否吸水膨胀,种皮是否破裂。
b. 第二天:观察黄豆胚根是否突破种皮,子叶是否展开。
c. 第三天:观察豆芽生长速度,记录豆芽高度。
d. 第四天:继续观察豆芽生长速度,记录豆芽高度。
e. 第五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f. 第六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g. 第七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4. 实验结束:将豆芽从容器中取出,洗净,可进行食用或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第一天:黄豆吸水膨胀,种皮略有破裂。
b. 第二天:黄豆胚根突破种皮,子叶开始展开。
c. 第三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2cm。
d. 第四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3cm。
e. 第五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4cm。
f. 第六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5cm。
g. 第七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6cm。
2. 实验分析:a. 种子吸水膨胀:种子在浸泡过程中吸收水分,使种皮膨胀,有利于胚根突破种皮。
发芽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通过对不同种子的发芽实验,分析其发芽特性,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起始阶段,需要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水分、温度、氧气等。
通过控制这些条件,可以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分析其发芽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黄豆、绿豆、红豆、玉米、豌豆五种植物种子2. 水杯、塑料盒、棉花、筷子、铁丝、滤纸、培养皿、滴瓶、高锰酸钾溶液仪器:1. 电子天平2. 秒表3. 温度计4. 恒温培养箱四、实验方法1. 种子的选择与准备:选用黄豆、绿豆、红豆、玉米、豌豆五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
所有干燥(或新鲜)种子进行实验前,均置于水中(只要不是高温的)中24小时进行催芽。
2. 发芽条件实验:(1)水与空气:将固定有种子的筷子斜插入水杯中,使3粒豌豆处于杯中不同的高度。
将冷却的开水注入杯中,深度控制在:完全没过最下面的豌豆(1号)、没过一半中间的豌豆(二号)、最上面的豌豆(三号)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不与水接触。
同时,在室温、有光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2)光:将绿豆种子分成两组,每组10颗左右。
将棉花摊开,形成一片棉层,加水使其浸透,分成两片。
将种子放在棉花上,进行发芽(这是传统发芽方法)。
3. 发芽率与发芽势测定:(1)发芽率:发芽终期在规定日期内的全部正常发芽籽粒粒数占供检籽粒粒数的百分率。
(2)发芽势:发芽试验初期在规定的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的百分率。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每种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并进行分析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与空气条件:在水与空气条件下,豌豆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降低,说明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
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豌豆种子的发芽率较高。
2. 光条件:在光条件下,绿豆种子的发芽率高于黑暗条件,说明绿豆种子需要光照才能发芽。
3. 发芽率与发芽势:不同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存在差异。
种子快速发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方法对种子快速发芽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和园艺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快速发芽的影响。
2. 优化种子发芽条件,提高发芽率。
3. 为农业生产和园艺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种子:选择生长周期较短、发芽率较高的植物种子,如黄瓜、豆角、辣椒等。
- 实验器具:培养皿、滤纸、水、温度计、定时器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种子分为5组,每组50粒,分别进行以下处理:A组:正常发芽组,将种子放入培养皿中,用滤纸吸湿,保持湿润,置于室温下发芽。
B组:温水浸泡组,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C组:低温处理组,将种子放入4℃冰箱中冷藏24小时,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D组:高温处理组,将种子放入40℃水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E组:化学处理组,将种子放入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2)发芽观察记录每组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从实验结果来看,A组(正常发芽组)的发芽时间为5天,B组(温水浸泡组)的发芽时间为3天,C组(低温处理组)的发芽时间为4天,D组(高温处理组)的发芽时间为7天,E组(化学处理组)的发芽时间为6天。
可见,温水浸泡法和低温处理法可以显著缩短种子的发芽时间。
2. 发芽率A组(正常发芽组)的发芽率为80%,B组(温水浸泡组)的发芽率为90%,C组(低温处理组)的发芽率为85%,D组(高温处理组)的发芽率为75%,E组(化学处理组)的发芽率为80%。
可见,温水浸泡法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3. 发芽势A组(正常发芽组)的发芽势为75%,B组(温水浸泡组)的发芽势为85%,C组(低温处理组)的发芽势为80%,D组(高温处理组)的发芽势为70%,E组(化学处理组)的发芽势为75%。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3篇)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3篇)【导语】种子萌发的试验报告怎么写出亮点?整理了3篇优秀的《种子萌发的试验报告》通用版范文,有规范的开头结尾写法和标准的书写格式。
是您写出深受大家欢迎的综合报告抱负参考模板,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第1篇】种子萌发的试验报告一、做试验1.材料工具(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其次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潮湿,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沉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
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看,我发觉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讨论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汲取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养分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充分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由于它虽有充分的空气和相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行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相宜的温度和充分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由于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行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相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试验报告·化学试验报告·生物试验报告·试验报告格式·试验报告模板三、争论结果通过此次试验,我发觉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分的空气、水分和相宜的温度。
认真地观看,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发芽的情况,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教室实验台实验材料:1. 各种植物种子(如小麦、大豆、绿豆等)2. 实验培养皿3. 蒸馏水4. 研究用土壤5. 温度计6. 秒表7. 记录本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各种植物种子分别放入培养皿中。
2. 在每个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土壤湿润。
3. 将培养皿放置在实验台上,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室温。
4. 每隔一定时间(如每24小时)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数量。
5. 对不同条件下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一、室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分组:1. 室温组:将培养皿放置在室温下,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2. 加温组:将培养皿放置在恒温箱中,温度设置为25℃,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3. 降温组:将培养皿放置在恒温箱中,温度设置为15℃,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实验结果:1. 室温组:经过5天,种子发芽率为50%。
2. 加温组:经过5天,种子发芽率为70%。
3. 降温组:经过5天,种子发芽率为30%。
结论:室温对种子发芽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
二、土壤湿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分组:1. 湿度适宜组:将培养皿中的土壤保持湿润状态,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2. 湿度过高组:将培养皿中的土壤保持湿润且多余水分的状态,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3. 湿度过低组:将培养皿中的土壤保持干燥状态,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实验结果:1. 湿度适宜组:经过5天,种子发芽率为60%。
2. 湿度过高组:经过5天,种子发芽率为40%。
3. 湿度过低组:经过5天,种子发芽率为20%。
结论:土壤湿度对种子发芽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利于种子发芽。
三、土壤质地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分组:1. 轻质土壤组:使用沙质土壤,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2. 中等质地土壤组:使用壤土,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3. 重质土壤组:使用黏土,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种子的发芽实验报告
种子的发芽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原理,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水、玻璃瓶、湿纸巾、温度计。
实验步骤:1. 准备玻璃瓶和湿纸巾,将湿纸巾放入玻璃瓶中,确保湿度适宜。
2. 在湿纸巾上均匀摆放玉米种子,然后再放入一层湿纸巾,保持湿度。
3. 将玻璃瓶放置在室内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4.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在观察的同时,注意保持玻璃瓶内的湿度,确保种子的生长环境。
实验结果:第一天,玉米种子表面无明显变化,湿纸巾保持湿润状态。
第二天,部分玉米种子开始出现微小的裂缝,有些种子开始发芽。
第三天,大部分玉米种子均已经发芽,幼苗开始生长。
第四天,幼苗继续生长,根部逐渐加粗,茎叶开始展开。
第五天,幼苗生长迅速,根部向下延伸,茎叶呈现出翠绿的颜色。
实验分析: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了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种子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芽生长。
这说明湿度和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
另外,观察发现,种子的发芽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氧气,这也是种子生长的必要条件。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比如光照、土壤等因素。
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种子生长的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结语:种子的发芽实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也让我们对植物生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激发大家对植物生长的兴趣,也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实验中不断探索,为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豆儿发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豆类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掌握豆类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并观察不同品种豆类种子发芽的差异,为今后的种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绿豆、黄豆、红豆、黑豆、豌豆各50克;2. 容器:5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盒;3. 装饰品:棉花、沙子、泥土;4. 工具:镊子、剪刀、尺子、温度计、湿度计。
三、实验方法1. 种子准备:将五种豆类种子分别放入5个塑料盒中,用剪刀将棉花剪成小块,铺在盒底;2. 种子催芽:将绿豆、黄豆、红豆、黑豆种子浸泡在水中24小时,豌豆种子浸泡在水中12小时,然后用镊子将种子取出,放在铺有棉花的塑料盒中;3. 种子种植: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匀撒在棉花上,用沙子或泥土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厘米;4. 实验观察:每天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芽长等数据;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豆类种子发芽的差异。
四、实验步骤1. 第1天:将五种豆类种子分别浸泡在水中,绿豆、黄豆、红豆、黑豆浸泡24小时,豌豆浸泡12小时;2. 第2天:用镊子将浸泡好的种子取出,放在铺有棉花的塑料盒中;3. 第3天:将种子均匀撒在棉花上,用沙子或泥土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厘米;4. 第4天:开始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芽长等数据;5. 第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7. 第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8. 第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9. 第9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0. 第1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1. 第11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2. 第12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3. 第13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4. 第14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5. 第1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6. 第16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7. 第1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8. 第1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9. 第19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0. 第2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1. 第21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2. 第22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3. 第23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4. 第24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5. 第2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6. 第26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7. 第2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8. 第2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30. 第3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
生物蚕豆发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蚕豆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2. 探究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对蚕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蚕豆种子发芽是种子萌发过程的一部分,是植物生长的起始阶段。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以及光照等条件。
本实验通过控制这些条件,观察蚕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发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蚕豆种子、吸水纸、培养皿、蒸馏水、温度计、计时器、光源、剪刀、放大镜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电子天平、电子秤等。
四、实验方法1. 准备种子:将新鲜蚕豆种子洗净,用蒸馏水浸泡过夜。
2. 分组处理:将浸泡好的蚕豆种子分为四组,分别标记为A、B、C、D组。
- A组:正常发芽组,提供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
- B组:低温发芽组,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5℃。
- C组:高温发芽组,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40℃。
- D组:无光发芽组,将培养皿用黑布遮光,其余条件与A组相同。
3.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各组蚕豆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发芽种子数量、发芽率、幼苗生长状况等。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发芽组(A组):- 发芽率:90%- 幼苗生长状况:叶片绿色,生长良好。
2. 低温发芽组(B组):- 发芽率:40%- 幼苗生长状况:叶片黄绿,生长缓慢。
3. 高温发芽组(C组):- 发芽率:30%- 幼苗生长状况:叶片黄绿,生长缓慢。
4. 无光发芽组(D组):- 发芽率:70%- 幼苗生长状况:叶片黄绿,生长缓慢。
六、实验分析1. 温度对蚕豆种子发芽的影响:低温和高温均不利于蚕豆种子发芽,适宜的温度为20-25℃。
2. 光照对蚕豆种子发芽的影响:光照对蚕豆种子发芽没有显著影响,无光发芽组的发芽率与正常发芽组相近。
3. 水分对蚕豆种子发芽的影响: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水分不足会导致发芽率降低。
初中发豆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2. 掌握豆芽的生长条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芽是由大豆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发芽、生长而成的。
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需要吸收水分、养分,并借助酶的作用将储存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可利用的营养物质。
三、实验材料1. 大豆种子2. 筛子3. 水盆4. 豆芽盘5. 湿布6. 纸巾7. 透明塑料袋8. 记号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大豆种子洗净,放入筛子中沥干水分。
2. 播种:将沥干水分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撒在豆芽盘上。
3. 浇水:用喷壶将豆芽盘均匀地喷湿,确保种子表面湿润。
4. 遮光:用湿布覆盖在豆芽盘上,避免阳光直射。
5. 保持湿度:在豆芽生长过程中,每天定时用喷壶喷水,保持豆芽盘的湿润状态。
6.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生长的时间。
7. 成长过程: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豆芽逐渐生长,观察豆芽的形态变化。
8. 收获:当豆芽长到约5-7厘米时,可以收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过程: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大豆种子在第三天开始发芽,第五天长出白色嫩芽,第七天嫩芽逐渐变绿,生长速度较快。
2. 形态变化:在豆芽生长过程中,种子逐渐膨胀,白色嫩芽逐渐变绿,根系逐渐形成。
3. 光照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在遮光条件下,豆芽生长速度较快,且颜色较深;在光照条件下,豆芽生长速度较慢,颜色较浅。
4. 湿度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在保持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豆芽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在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豆芽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豆芽的生长过程,掌握了豆芽的生长条件。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豆芽可以迅速生长,为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蔬菜。
七、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
2.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保持适宜的湿度、光照等条件,使豆芽能够健康生长。
种子的发芽实验报告
种子的发芽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小麦种子、水稻种子、豆类种子等不同种类的种子;水、培养皿、湿纸巾。
2. 实验方法:a. 将不同种类的种子分别放在湿润的纸巾上,然后将纸巾放入培养皿中。
b.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的时间、发芽的数量和发芽的情况。
实验结果:1. 玉米种子:第二天开始有部分种子发芽,第四天全部种子发芽。
2. 小麦种子:第三天开始有部分种子发芽,第五天全部种子发芽。
3. 水稻种子:第三天开始有部分种子发芽,第六天全部种子发芽。
4. 豆类种子:第一天开始有部分种子发芽,第四天全部种子发芽。
实验分析:1. 种子的发芽时间和速度受到种类的影响,不同种类的种子发芽时间和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豆类种子的发芽速度较快,而水稻种子的发芽速度较慢。
2. 种子的发芽受到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保持了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促进了种子的发芽。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发芽,而且发芽的时间和速度各不相同。
种子的发芽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类、环境等。
这对我们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启示:1. 种子的选择和培育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种类的种子特点,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种子的发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注意控制好水分、温度和光照等因素,促进种子的健康发芽和生长。
实验展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种子的发芽过程和影响因素,探索更多种子的发芽特点,为植物的培育和生长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为种子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种子快速发芽实验报告
种子快速发芽实验报告通过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快速发芽过程,了解种子发芽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材料:1. 白瓜子种子2. 塑料盒子或花盆3. 湿润的棉花或土壤4. 温水实验步骤:1. 将盒子或花盆内放入湿润的棉花或土壤,使其保持湿润状态。
2. 取出一定数量的白瓜子种子,将其放在湿润的棉花或土壤上。
3. 用温水喷洒种子,并保持适宜的湿度。
4. 将盒子或花盆放置在充足的光线下,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
5.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下发芽的数量和时间。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发现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在3-5天之间,发芽率在60%左右。
观察到发芽的种子往往会出现白色幼苗,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逐渐变长、变粗并且叶片逐渐长大。
实验原理:种子发芽是种子开始生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吸水、破裂、生根和出苗。
首先,种子吸水后,渗透压增大,导致种子壁扩张,最终破裂。
然后,种子通过生长点钻破壳体,在土壤中生根。
最后,种子幼苗逐渐长大,出土,并进入正常的生长过程中。
讨论:1. 种子的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发芽率下降,光照不足也会影响种子的正常生长。
2. 种子的品质也是影响发芽率的重要因素。
新鲜的种子发芽率较高,而老化或损坏的种子发芽率较低。
3. 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需要摄取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因此,保持土壤湿润,并适时给予适量的水分补充,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4. 种子发芽的速度和发芽率也与不同品种的种子有关。
不同种类的种子具有不同的发芽特点和要求。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种子快速发芽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得出以下结论:1.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种子的品质对发芽率有重要影响。
3. 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提供充足的水分对发芽有利。
4. 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因品种而异。
展望: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进一步探讨它们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单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研究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器材与材料1. 实验器材:- 培养皿- 滴管- 放大镜2. 实验材料:- 小麦种子- 湿润的纸巾- 温水三、实验步骤1. 将培养皿准备好,并放入湿润的纸巾。
2. 在纸巾上均匀地摆放10颗小麦种子。
3. 使用滴管将适量温水滴在纸巾上,使其保持湿润。
4. 在观察时间内,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
四、实验结果观察了5天后的实验结果如下:第1天:所有的种子均未发芽。
第2天:有2颗种子发芽,其中一颗的根长约1cm。
第3天:有4颗种子发芽,其中2颗的根长约1cm,另外的2颗根长约0.5cm。
第4天:有8颗种子发芽,其中6颗的根长超过1cm。
第5天:所有的种子均已发芽,其中有3颗的根长超过2cm。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1. 温度:在实验中,温水能够提供种子发芽所需的适宜温度。
种子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才能发芽,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发芽率和发芽速度。
2. 湿度:湿润的环境是种子发芽的关键。
适量的湿度能够帮助种子吸收水分,并刺激发芽。
3. 光照:实验中未涉及光照条件,但光照也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
光照能够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提供发芽所需的能量。
4. 种子品质:每颗种子的品质不尽相同,种子的品质也会影响发芽率和发芽速度。
优质的种子通常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和更快的发芽速度。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小麦种子能够发芽。
发芽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七、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我了解到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且观察了种子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发芽情况。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我的观察能力,也加深了我对种子生长的认识。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重视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积极保护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豆子、小麦或其他种子- 湿纸巾- 透明塑料袋- 温水2. 实验方法:- 将豆子或其他种子浸泡在温水中,大约浸泡12小时,使种子吸水膨胀。
- 取出浸泡后的种子,用湿纸巾包裹好。
- 将包裹好的种子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将袋子密封好。
- 将袋子放置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三、实验观察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种子发芽的过程如下:1. 第一天:- 种子在温水中浸泡后,外部的硬壳开始变软。
- 种子吸水膨胀,变得比之前大了一些。
2. 第二天:- 种子开始出现裂缝,新的根部开始伸出。
- 一些种子已经开始发芽,露出了嫩绿的幼苗。
3. 第三天:- 种子的根系进一步生长,向下延伸。
- 幼苗的叶子开始展开,逐渐变得更加绿色。
4. 第四天及以后:- 种子的根系继续向下生长,幼苗的叶子逐渐变大。
- 幼苗的茎变得更加坚实,向上伸展。
四、实验讨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
在浸泡后,种子吸水膨胀,激活了内部的生长机制。
2. 适宜的温度对种子发芽也非常重要。
温暖的环境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3. 充足的阳光是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所必需的。
阳光提供了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促进了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4. 种子的外部硬壳在浸泡后变软,这是因为水分的渗透使得硬壳变得柔软,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幼苗的出土。
5. 种子发芽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生长过程,需要时间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五、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
同时,种子的外部硬壳在浸泡后变软,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幼苗的出土。
种子发芽是一个连续的生长过程,需要时间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植物的种植和护理有了更多的认识。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篇一」【探究内容】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目的】1、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2、学会进行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探究器材】种子100粒、5个能盖紧的罐头瓶、小勺一个、餐巾纸10张、标签纸5张【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光的强弱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水的多少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影响吗?温度的高低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空气的流通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做出假设:光的强弱、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都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一定的影响。
制定计划:准备100颗绿豆种子,5个有盖的瓶子,10张纸巾,5张便利贴。
1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2号瓶的水不但能湿透纸巾,而且能把种子淹没,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3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用盖子把瓶子盖上,使瓶子空气不能流通;4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冰箱里,尽量使瓶子里的水不结冰;5号瓶不放水,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实施计划:每天都进行实验并观察5个瓶子有什么变化,再把每天的变化都纪录下来。
分析结果:1号瓶大部分能发芽;2号瓶的种子皮破了,但不能发芽;3号瓶只有少许发了芽;4号瓶和5号瓶没有发芽。
得出结论:想要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适宜的光度;需要适量的水分,温度也要控制好,空气的流通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没有光度、水分和温度大,相对来说,空气流通的影响较小。
这个实验很简单,我们在做实验要分以上几步完成,就会很容易的完成实验。
【交流与评估】1、根据你的问题和假设,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XX每组应有多少粒种子?XX 每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2、对照组应提供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应该如何?3、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与对照组相同?初中生物《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重点。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绿豆(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生长顺序及各部分结构的特点。
2. 探究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3. 了解种子萌发的生理过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绿豆种子:50颗,生长状况良好。
2. 透明塑料杯:2个。
3. 脱脂棉:适量。
4. 水:适量。
5. 纱布:适量。
6. 温度计:1个。
7. 照相机:1个。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分组:将50颗绿豆种子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分别编号为1至5号。
2. 实验装置:- 1号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
- 2号组: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
- 3号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低温环境。
- 4号组:正常光照、干燥环境、适宜温度。
- 5号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高温环境。
3. 实验步骤:- 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 将绿豆种子浸泡在水中一夜。
- 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匀分布在脱脂棉上,注意保持种子之间的距离。
- 按照实验分组,将塑料杯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
- 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时间、胚根长度、子叶颜色等。
- 每隔3天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环境条件的一致性。
四、实验结果1. 发芽时间:在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绿豆种子发芽时间为3-5天;在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发芽时间为4-6天;在低温环境下,发芽时间为6-8天;在干燥环境中,发芽时间为8-10天;在高温环境下,发芽时间为10-12天。
2. 胚根长度:在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胚根长度为1-2厘米;在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胚根长度为0.5-1厘米;在低温环境下,胚根长度为0.3-0.5厘米;在干燥环境中,胚根长度为0.2-0.3厘米;在高温环境下,胚根长度为0.1-0.2厘米。
3. 子叶颜色:在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子叶颜色为绿色;在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子叶颜色为黄绿色;在低温环境下,子叶颜色为淡绿色;在干燥环境中,子叶颜色为黄白色;在高温环境下,子叶颜色为浅黄色。
黄豆发芽过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观察黄豆从种子到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细致观察的习惯。
二、实验材料1. 黄豆种子:选用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康黄豆。
2. 透明玻璃杯:用于观察发芽过程。
3. 土壤:选用透气性好、肥力适中的土壤。
4. 吸水纸:用于保持土壤湿度。
5. 水壶:用于浇水。
6. 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三、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取适量黄豆,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
- 将洗净的黄豆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为4-6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
2. 播种阶段:- 取一只透明玻璃杯,在杯底铺上一层吸水纸,然后放入适量的土壤。
- 将浸泡好的黄豆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注意种子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 轻轻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确保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
3. 发芽阶段:- 将装有黄豆的玻璃杯放置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中,保持土壤湿润。
- 每天观察黄豆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的日期、胚根和胚芽的生长情况。
4. 观察记录:- 第1天:种子开始吸水膨胀,种皮逐渐裂开。
- 第2天:种皮裂开,露出白色的豆瓣。
- 第3天:豆瓣逐渐展开,胚根开始生长。
- 第4天:胚根伸长,向下生长,吸收水分。
- 第5天:胚芽开始生长,向上突破土壤。
- 第6天:胚芽逐渐伸长,形成豆芽。
- 第7天:豆芽长出真叶,子叶开始萎缩。
- 第8天:豆芽长成秧苗,叶子逐渐展开。
5. 实验结束:- 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整理,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条件:-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氧气。
- 温度:黄豆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30℃。
- 水分: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
- 氧气: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气。
2. 生长过程:- 黄豆发芽过程分为种皮裂开、豆瓣展开、胚根生长、胚芽生长、真叶展开、子叶萎缩等阶段。
- 在适宜的条件下,黄豆发芽速度较快,大约需要7天左右。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单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植物种子(本实验选用豌豆种子)- 湿纸巾- 透明塑料袋- 温水2. 实验方法:- 准备10颗豌豆种子,将其放在湿纸巾上,然后将湿纸巾卷起,使种子完全被包裹。
- 将包裹种子的湿纸巾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加入适量温水。
- 将塑料袋密封,并放置在室温下。
-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 温度对种子发芽有明显影响。
在室温下,种子发芽较为迅速,而在较低温度下,种子发芽较为缓慢甚至停止。
2. 湿度也是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之一。
适当的湿度能够促进种子吸水、发芽,但过高的湿度则可能导致种子腐烂。
3. 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小。
无论是置于光照条件下还是暗处,种子的发芽率并没有明显差异。
四、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和湿度是种子发芽的两个重要因素。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能够更快地吸收水分,激活内部酶的活性,从而迅速发芽。
而过低的温度或过高的湿度则会对种子发芽产生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也表明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小。
这是因为种子在发芽初期并不依赖光合作用,而是通过吸收水分和储存的养分来启动发芽过程。
不过,一旦种子发芽后,光照对其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以及过高的湿度都会对其发芽产生不利影响。
2. 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小,但对其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情况,探究了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湿度是种子发芽的两个关键因素,而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对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同时,这也为我们今后的植物栽培和种子处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大豆发芽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大豆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2. 观察大豆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其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1. 大豆种子:选用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大豆种子。
2. 容器:玻璃瓶、塑料盒等。
3. 装饰材料:棉花、土壤、沙子等。
4. 工具:剪刀、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
三、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将大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容器准备:选择合适的容器,放入一层湿棉花,作为种子发芽的基质。
3. 种子摆放: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摆放在棉花上,注意不要重叠。
4. 实验分组:将容器分为若干组,每组放入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
5. 控制条件:a. 光照:部分容器放置在光照条件下,另一部分放置在黑暗条件下。
b. 温度:控制容器内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如20-25℃。
c. 湿度: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适宜,如80-90%。
d. 通气:确保容器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缺氧。
6.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其生长过程,如发芽时间、发芽率、生长速度等。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大豆种子一般在浸泡24小时后开始发芽,约3-5天内发芽率可达90%以上。
2. 发芽率:在光照、适宜温度、湿度及通气的条件下,大豆种子的发芽率较高。
3. 生长速度:大豆种子发芽后,生长速度较快,约2-3天内可长至1-2厘米。
五、实验结论1. 大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条件。
2. 在适宜的条件下,大豆种子发芽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
3. 本实验为大豆种子的播种和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大豆种子的生长情况,及时记录数据。
3.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大豆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播种和栽培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发芽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与意义
意义: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4响必检指标之一。
正确及时确定种子发芽率对种子分级、种子收购调运、种子贮藏加工、防止发芽率过低的种子下田、确定合理的播种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计算前三天的发芽势及发芽率。
熟悉种子的发芽条件,掌握标准发芽实验的操作技术,以及单子叶幼苗和双子叶幼苗的主要构造幼苗鉴定标准和结果计算方法,并将实验结果和种子质量标准中发芽率或规定值进行比较,判定种子批质量的优劣。
实验原理
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某些植物的种子还需要光照或黑暗。
在实验室内,根据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的外界条件控制发芽所需,即根据作物种子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发芽床、
适宜的发芽温度及光照,保持发芽床事宜的水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
材料:波斯菊种子若干
用具:培养皿、滤纸、镊子、滴瓶
药品:高锰酸钾溶液
试验方法
用具消毒:本实验的相关器具及实验用的种子皆在实验前进行消毒处理。
制备发芽床:先在培养皿内平整的垫两张滤纸,再用蒸馏水浸湿待用。
数种子:随机取用若干种子待用。
图1制床 Day1 制床:将准备好的培养皿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随机摆放20粒种子。
每粒种子之间间隔大致相同。
(如图1 )将培养皿盖好,放在室内待其发芽。
(期间时常对其进行浇水保持滤纸湿润及开盖通风)
发芽率、发芽势的概念
发芽率是指发芽终期在规定日期内的全部正常发芽籽粒粒数占供检籽粒粒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是指发芽试验初期在规定的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
种子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X 100%
种子发芽势=(发芽势天数内的正常发芽粒数/供试种子粒数)X 100%
观察记录表共80颗种子(第十天后经确认剩余种子已无再发芽可能)
1 0 8 13 13 13
2 0 11 15 15 15
3 0 12 18 18 18
4 0 10 12 12 12
图二Day 3 图三Day 5 图四Day 7
种子发芽率
区域一: 65 %
区域二: 75 %
区域三: 90 %
区域四: 60 %
总平均发芽率: 72.5 %
实验不足与反思:
1、实验的记录时间不够严谨,容易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
2、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滤纸湿润,但是由于无法全程照看导致培养皿出现过滤纸变干的情况。
3 、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实验过程无法做到无菌。
实验结论:
实验第三天的发芽势 区域一: 40 % 区域二: 55 % 区域三: 60 % 区域四: 50 % 总平均发芽势 ;5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