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介绍2. 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3. 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4. 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5. 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收集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资料和新闻报道。

3. 准备讨论问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

4. 讲解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5. 引导学生讨论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2. 分析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和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易的知识点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西气东输工程的专家或相关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程实际运行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天然气调配中心或相关设施,增强学生对跨区域调配实际操作的理解。

人教版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让学生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如让学生小组设计一个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2.设计模拟情境,如让学生扮演项目经理、规划师等角色,参与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的制定,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相关知识。
3.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和经济发展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教师通过展示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具体问题,如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工程对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等。
2.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通过播放西气东输工程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程背景和实施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感官体验。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贴近实际,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亮点二: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让学生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教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及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 使学生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意义。

教学内容:1. 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线路、建设意义。

教学过程: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能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简介西气东输工程,让学生了解其背景、线路及建设意义。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意义的掌握。

教案章节:二、西气东输工程概况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对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终点、线路长度。

2. 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

教学过程:1. 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

2.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让学生了解工程规模。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的理解。

教案章节:三、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2. 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

教学过程:1.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作用,让学生了解工程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贡献。

2. 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让学生了解工程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掌握。

教案章节:四、跨区域能源调配的挑战与应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跨区域能源调配所面临的挑战。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和目的。

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西气东输工程。

第二章: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概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终点和线路走向。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建设和技术难题。

阐述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性和对我国能源结构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和覆盖区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气东输工程的认识和评价。

第三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资源优化配置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短缺地区的支持和补给作用。

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丰富地区的机遇和挑战。

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效果。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看法和建议。

第四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经济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经济效应的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和气体市场的调整和优化作用。

讨论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4.3 教学方法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经济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气东输工程经济影响的观点和分析。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地理背景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实际操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思辨能力。难点在于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分析方法。
1.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本章节内容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认真对待。
五、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西气东输工程的特点和意义。
2.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结合教材,绘制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图。
2.撰写一篇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小论文,谈谈自己对这一项目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对我国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于具体的调配工程,如西气东输工程,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知识层面,学生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认识,理解其实际运作过程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地理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3.小组讨论:各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资源跨区域调配这一现实问题。
2.利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帮助他们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升对资源调配的认识。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深度。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探究问题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起点、终点、途径地区、输送介质等。
3.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国家资源调配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发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关注。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激发学生的思考。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分发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5.撰写一篇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合理,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交流与合作,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自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觉察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进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自然气资源利用开觉察状的分析,培育学生地理规律思维力量;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力量。

通过活动设计,培育自主学习力量和探究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进展之间的冲突分析,培育学生全面、辩证对待问题的力量。

通过对自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觉察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进展。

3.理解西电东送工程缘由、意义。

教学难点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自然气、水能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觉察状。

2.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进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构造所产生的影响。

3.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课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了区域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调配。

对于这些我国著名的资源调配工程,我们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以西气东输为案例,来争论我国资源调配的一系列问题。

板书: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进展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

它以疆自然气资源为根底,以长江三角洲作为自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板书: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西气东输线路〔教师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展现: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

〔教师出示下面四个题目〕1.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哪三局部?2.管道运输有什么优点?3.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建设途经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4.所经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有何特点?同学们分组争论沟通自己的观点,并请代表来表达小组的共同观点。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及跨区域能源调配的重要性,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3. 认识跨区域能源调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西气东输工程概述2.1 工程背景介绍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以及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的丰富情况和东部地区的需求。

2.2 工程概况详细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规模、线路走向、技术特点和建设意义。

2.3 工程成果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第三章:跨区域能源调配的技术挑战3.1 天然气长距离输送技术介绍西气东输工程中所采用的天然气长距离输送技术,包括管道设计、建设、运行等方面。

3.2 输气管道的安全与环保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在保障输气管道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3 技术创新与突破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技术研究与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为我国跨区域能源调配提供借鉴。

第四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经济影响4.1 工程投资与经济效益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总投资及分摊到各地区的经济效益。

4.2 区域经济发展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就业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4.3 能源市场与价格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天然气市场供应、价格体系的影响。

第五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社会效益5.1 环境改善介绍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包括减少煤炭消费、降低大气污染等方面。

5.2 民生改善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提升作用。

5.3 国家战略与安全阐述西气东输工程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对外合作等方面的意义。

本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六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管理与运营6.1 项目管理介绍西气东输工程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包括组织架构、协调机制、质量控制等。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教案: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1.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和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原理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介绍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图像和数据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作用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二章:西气东输工程概况2.1 教学目标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背景和过程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的地理位置和线路规划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过程和主要成就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作用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图像和数据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背景和过程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特点和影响2.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三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作用3.1 教学目标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3.2 教学内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和分类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作用西气东输工程作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成功案例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使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图像和数据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和作用3.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四章: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作用4.1 教学目标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4.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西气东输工程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启示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作用的相关图像和数据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作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启示4.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5.1 教学目标展望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5.2 教学内容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5.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5.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六章:西气东输工程的技术挑战与创新6.1 教学目标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掌握西气东输工程所采用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分析能力6.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西气东输工程所采用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创新的意义和影响6.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创新的相关图像和数据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技术挑战与创新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创新的意义和影响6.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七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7.1 教学目标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7.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投资等方面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西气东输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7.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的相关图像和数据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的促进作用7.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八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环境影响与对策8.1 教学目标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和潜在问题掌握西气东输工程所采取的环境保护和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8.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潜在问题西气东输工程所采取的环境保护和应对措施西气东输工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启示8.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环境保护的相关图像和数据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环境影响与对策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启示8.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九章:西气东输工程的启示与未来展望9.1 教学目标展望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9.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启示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9.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启示的相关图像和数据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9.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深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10.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调研、数据分析等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10.3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10.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评估学生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实践活动展示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1. 章节一和章节二中的“教学内容”部分:这部分是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工程概况的介绍,为学生提供了工程的基本背景和知识点,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背景、建设意义、线路走向等。

2. 使学生掌握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能源战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意义、线路走向及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原理。

2. 教学难点: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案例分析法: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原理和关键技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和文字材料。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3.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走向和建设意义。

(2)讲解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

(3)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天然气长距离输送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突破。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4. 案例分析: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关键技术。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其他国家的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分析这些工程的特点和意义。

2. 探讨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方面的作用。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地理③必修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地理③必修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资源西电东送:“西电东送”工程主要是把贵州、云南、广西、内蒙古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珠江三角洲、沪宁杭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西电东送”将形成3大通道: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3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或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南部通道;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或沪宁杭地区,形成中部通道;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陕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通道。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和骨干工程,是促进东西部共同发展的双赢举措。

“西电东送”工程将西北、华北、华中、川渝电网联网,可实现水火互济、丰枯互补和跨域补偿调节,并使3个大区电网的电力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

1.我国能源分布不均。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西南地区河流。

由于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但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仅北京、广东、上海等东部7省市的电力消费就占到全国的40%以上,但能源资源非常短缺,只能从外地运煤建火电厂,一是造成大气污染严重,二是交通运输压力很大。

2.开发西部的电力资源应该以水电为主,水火并举。

这是因为,水电与火电相比有很多优点:它运营成本很低,一次性投资建成之后,其发电成本比火电和核电要低得多;水能资源可再生,可永续利用;无污染。

燃煤发电,无论是在煤炭产地建坑口电站,还是在东部消费区建火电厂,燃煤造成的废气污染和炉渣占地、再利用等问题都不好解决,所以说水电的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非常大。

水电的缺点:一是一次性投入特别大,尤其是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背景、线路走向、建设意义等。

2. 使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并能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能源政策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概况a. 工程背景b. 线路走向c. 建设意义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3. 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a.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b. 优化能源结构c.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d. 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建设场景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案例分析法,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让学生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西气东输工程概况,让学生了解工程背景、线路走向和建设意义。

3. 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为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

4.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工程的重要性。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情况。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工程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概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于资源跨区域调配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于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作用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和拓展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推荐-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推荐-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让学生掌握读联系图的方法,并能从读图中归纳总结。
分析归纳
影响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归纳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培养能从文字材料中归纳总结的能力。
读图对比
影响三: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读图5.5和5.6,引导归纳:我国西部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资源由西部向东部,东部地区会产生更大的效益,提供更多的税收,将更多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让学生懂得读扇形图,并提高在读图中总结知识的能力。
知识联系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联系第三章第一节图3.2,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弊端。
读图思考:读图5.3“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分析天然气的突出优点和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得出结论:我国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2)新疆轮南不是唯一的气源地,消费市场也不局限在上海。(可进一步明确广义的西气东输的线路走向。)
让熟悉有关西气东输的具体知识,排除疑难。
图表点拨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一: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读图5.2“我国东部、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站全国的比例(1998)”,得出结论:东中西部各自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各地区进一步发展。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应该从国家层面上分析,着眼对各产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不仅只局限于输气管道的建设,还会激活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
让学生明确分析问题应该抓住整体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读图分析
影响一: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读图5.4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明确两个“效应”。(1)西气东输骨干工程的带动效应;(2)投资效应,促进形成锌的经济增长点。

公开课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公开课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概况。

2.以“西气东输”为例,归纳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3.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以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述地理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读图导析法,材料分析法。

【学法】图文资料分析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1.预习本节内容,搜集西气东输的相关资料;2.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内容简要回顾前一节课的内认真读图,联系承前启容,设问:所学,积极思考,回后。

导入新课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答问题激发学离不开能源,可是该地区能源生的好奇心,资源匮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习的呢?兴趣,对西气引出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展示图片:➢新疆与上海2019年GDP比较展示资料:➢新疆和上海能源资源比较展示图片:➢中国行政区图简要介绍新疆与上海,设问:新疆和上海之间有联系吗?是什么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天然气把这两个区域联系在了一起。

由区际联系引出本节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页前两段和图 5.1旁小字内容,了解一下西气东输工程(1分钟)。

展示图片:西气东输示意图结合课本内容,读图思考,并利用教师提供的问题线索,介绍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南东输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习新课一西气东输概况目前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三线也将于2019年通气,其中只有一线工程途径地区完全在我国境内,它对协调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本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线工程。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包括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主要惠及地区等。
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包括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资源需求的地区差异等。
3.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过程,包括资源调查、资源评估、调配方案制定、工程建设等。
4.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
3.教师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包括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主要惠及地区等,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如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资源需求的地区差异等,让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属于人教版必修三地理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资源调配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作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对于学生理解资源配置的地理意义、掌握资源调配的原则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5.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过程及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现实意义,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019《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语文

2019《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语文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设计思路】以发展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读图分析归纳等课堂活动建构知识。

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导入激趣、自主学习、拓展延伸、探究归纳、迁移应用、课堂小结等六个环节,以任务进行牵引,学习任务明确,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说出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学生能说出西气东输实施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我国某些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和经济活动进行对比,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通过读图了解西气东输线路的选建。

3.通过运用相关图表及文字信息和视频资料,归纳西气东输的原因。

4.通过西气东输案例,指导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分析,如南水北调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及其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2.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3.强化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和内涵。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必修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必修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基础上,探索资源问题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五章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学习、理解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

通过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西气东输实施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析南水北调的原因和如何协调用水。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对我国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差异均有所了解,但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意义并没有多少了解,对于工程线路的了解也很少,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实现问题的探索和解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设计思路】以发展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读图分析归纳等课堂活动建构知识。

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导入激趣、自主学习、拓展延伸、探究归纳、迁移应用、课堂小结等六个环节,以任务进行牵引,学习任务明确,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说出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 学生能说出西气东输实施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国某些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和经济活动进行对比,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通过读图了解西气东输线路的选建。

3.通过运用相关图表及文字信息和视频资料,归纳西气东输的原因。

4.通过西气东输案例,指导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分析,如南水北调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认识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及其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2. 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3. 强化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和内涵。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必修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必修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基础上,探索资源问题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五章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学习、理解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

通过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西气东输实施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析南水北调的原因和如何协调用水。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对我国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差异均有所了解,但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意义并没有多少了解,对于工程线路的了解也很少,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实现问题的探索和解惑。

【教学方法】图文资料分析法、案例探究与问题研讨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认识马鞍山本地居民生活能源的改变,由柴变成煤,变成煤气,最后用上天然气的历史,展现生活水平的变化。

提出问题:马鞍山的天然气是本地的资源吗?若不是,气源地在哪里?
课程推进: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根据我国某些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二、案例分析: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两个问题引领:如何输,为何输。

自主学习:1、“西气东输”如何输:
阅读课本第二自然段和图5.1,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西气东输工程分为几条线路?指出起点和终点?
(2)以一线工程为例,说出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和地形单元?
拓展延伸:介绍西气东输的三线工程,指出一线工程是天然气资源在我国国内的跨区域调配,二线和三线工程引进的是国外的气源,主要是中亚的天然气,属于能源资源在国际间的调配。

探究归纳:2、“西气东输”为何输:
(1)读图 5.2,分析并说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差异?
(2)读图 3.2,对比我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意在发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视频认识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将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认识天然气的清洁优势明显。

(3)读“我国重点建设的油气基地”图,发现我国油气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格显示我国三大油田生产现状,发现东部油田进入全面减产阶段;介绍我国陆上四大气区名称和地理位置。

阶段小结:
三、迁移应用:视频了解相似案例——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三个问题引领:为何调、如何调、如何合理协调用水。

1、“南水北调”为何调:
读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结合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说出原因。

2、“南水北调”如何调:
合作探究:
(1)判断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在工程量、调水量、水质、现有条件等方面有什么差异?
(2)读“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和“长江流量”图,
思考下列问题:
北方什么季节缺水?长江什么季节最适宜调水?
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提示:关键抓住对长江水先蓄后调的思路。

3、“南水北调”如何合理协调用水:
在城市生活、工业、生态以及农业等方面,受水区对调来的水应重点保证哪个方面的需要?
提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将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资源调往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作为受水区,应协调好各部门的用水,以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课堂小结】
任何一种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实施,不仅仅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最终目的都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即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围绕案例(西气东输)探讨了两个问题:为何输、如何输,并且相应做了知识迁移——南水北调,也是两个问题,为何调、如何调。

整节课,学生活跃度不高,参与度欠缺,显示出基础水平不扎实。

整节课,教师讲授过多,学生自主表达较少,说明教师启发不足,下节课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完成工程实施后的影响,再交给学生来提取本节内容的脉络提纲,已达到通晓全篇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