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192015年第四章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
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GB50019—2003的 修订任务。
修订情况
《工业建筑采暖通 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规范》
2012. 12. 12编 制组成立暨第一次 编制工作会议在北 京召开。
2013年12月10日 通过审查
2016年2月1日实施
原《采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同时废止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公
告
第 822 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的公告
现批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50019-2015, 自 2016 年 2 月 1 日起实施。其中,第 5.4.12、 5.5.2、5.7.4、5.8.17、6.1.13、6.2.2、6.3.2、 6.3.10、6.4.7、6.9.2、6.9.3、6.9.9、6.9.12、 6.9.13、6.9.15、6.9.19、6.9.30、8.5.6、 9.1.2、9.4.4(4)、9.7.12、9.11.3、10.2.12、 11.2.11、11.6.7 条(款)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同时废止 。
2008年12月24日,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在北京 召开。
2010年12月2日在北京通过审查 2012-01-21发布 2012-10-01实施 2012年8月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进行宣贯
《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一章室外空气计算参数4.1.1主要城市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应按本规范附录A采用。
对于附录A未列入的城市,应按本节的规定进行计算确定,若基本观测数据不满足本节要求,其冬夏两季室外计算温度,也可按本规范附录B所列的简化方法确定。
4.1.2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4.1.3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4.1.4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4.1.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4.1.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球温度。
4.1.7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湿球温度。
4.1.8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4.1.9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4.1.10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4.1.1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可按下式确定:式中:——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β——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表4.1.11确定;——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表4.1.11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4.1.12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应另行确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
仅在部分时间工作的空调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室外计算参数。
4.1.1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最多风向(静风除外)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热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4.1.14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热3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GB500192015年第四章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
气象技术近年来的发展
1957年气象要素人工操作、读数、记录
54511站1957.8.2辐射参数观测记录表
18
气象技术近年来的发展
1988年气象要素人工操作、读数、记录
54511站1988.8.9~12地面气象参数观测记录表
19
气象技术近年来的发展
从人工观测向自动观测转变
建站初期,气象要素的采集全靠人工观测的仪器,还有云量、水平能见度 等人工目测项目。所有设备都需人工操作、读数、记录,工作量巨大。
原始数据:4次定时 处理方法:1个点代表6个小时
《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处象理数结据果集:2》70(个台20站05)
数据类型:26类
规范标准中室外计算参数应用沿革
1975年 1979年 1987年 1995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常用气象术语
出版时间:1979 统计年份:1951~1970 原始数据:4次定时 处理方法:1个点代表6个小时 处理结果:954个台站 数据类型:43类
规范标准中室外计算参数应用沿革
1975年 1979年 1987年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将了暖供79通热年空、数调空据调集气与,象通相资风比料推于集广原》至75(民年1用版97;有9室少)外许计文算字参叙数述上定的义改沿动用,
2004年以来,自动气象观测站陆续建成,实现人工观测向自动观测的转变
观测精度也从原有四次定时数据,逐渐转变为逐小时甚至逐分钟数据
温湿度
来的发展
数据处理技术
计算机技术发展之后,电脑计算替代了人工手算,大大加大了工作效率, 减少劳动负荷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一章室外空气计算参数4.1.1主要城市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应按本规范附录A采用。
对于附录A未列入的城市,应按本节的规定进行计算确定,若基本观测数据不满足本节要求,其冬夏两季室外计算温度,也可按本规范附录B所列的简化方法确定。
4.1.2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4.1.3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4.1.4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4.1.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4.1.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球温度。
4.1.7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湿球温度。
4.1.8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4.1.9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4.1.10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4.1.1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可按下式确定:式中:——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β——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表4.1.11确定;——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表4.1.11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4.1.12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应另行确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
仅在部分时间工作的空调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室外计算参数。
4.1.1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最多风向(静风除外)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热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4.1.14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热3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PPT精选文档
编制单位
主编单位: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中治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GBT50466-2008 6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HGT 20698-2009 7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SL 490-2010 8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SHT3004-2011
12
调查研究
1、搜集整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并对反馈意
3 立足GB50019-2003的主要结构,扩充、细化工业部分内容,注重规范的完 整性,并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5 增加近年来的新技术、新方法、体现新政策,力求合理完善; 6 协调与现行的本专业各行业规范之间的关系,吸纳他们中先进、通用的内容 7 协调与《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规范》的关系,借鉴其先进适用部分,避免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 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5 年 5 月 11 日
10
1 GB50019-2015修订原则
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合理利 用资源,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 编制完性、先进性,要在基础理论水平、工艺技术水平、质量 上、合理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达到较高的高度。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15
全国主要城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冬季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
夏季
空气调节
最低日平 均
通风
通风 空气调节
-12
-15.9
-5
30
33.2
-11
-13.1
-4
29
33.4
-12
-15
-5
29
32.7
-11
-17.1
-3
31
35.1
-15
-17.8
-7
28
31.2
-22
-25.1
-13
26
29.9
-22
-24.9
-12
28
31.4
-28
日平均
差
温度
平均
平均 时平均
28.6
8.8
26.4
25.8
45
78
64
29.2
8.1
26.9
26.4
53
78
65
28
9
26.2
25.5
52
79
64
29.7
10.4
26.6
26.6
52
75
54
26.1
9.8
23.4
23.5
51
72
54
25
9.4
20.8
21.9
56
64
49
27.2
8.1
25.4
24.6
28.3
75
82
66
81
75
59
31
4.8
27.9
26.5
66
81
67
31.4
6.9
传统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及统计方法
序号
参数
确定原则
统计方法
1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采用累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在用于统计的年份(n年)中,将所有年份的日平均温度由小到大进行排序,选择第5n+1个数值作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累年不保证5n天,即累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天
2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采用历年最冷月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13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采用累年最热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累年最热3个月”,系指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的3个月
14
冬季日照百分率
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
15
冬季室外大气压力
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大气压力的平均值
16
夏季室外大气压力
采用累年最热3个月各月平均大气压力的平均值
17
8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采用累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小时的湿球温度
在用于统计的年份(n年)中,将所有年份的逐时湿球温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序,选择第50n+1个数值作为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累年不保证50n小时,即累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小时
9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4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在用于统计的年份(n年)中,分别选出每年最热月,即得到n个月,将n个月的逐日14时的平均相对湿度进行平均即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5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
采用累年平均每年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在用于统计的年份(n年)中,将所有年份的日平均温度由小到大进行排序,选择第n+1个数值作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累年不保证n天,即累年平均每年不保证1天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
2013年12月10日 通过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公
第 822 号
告
2016年2月1日实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的公告
现批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 为国家标准, 编号为 GB50019-2015, 自 2016 年 2 月 1 日起实施。 其中, 第 5.4.12、 5.5.2、 5.7.4、 5.8.17、 6.1.13、 6.2.2、 6.3.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GB50016-2006, GB50045-95 同时作废
调查研究
1、搜集整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并对反馈意 见集中处理。 2、各行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实施情况。 3、调查研究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劳动卫生问题的主要废气 污染源,污染物种类以及这些污染物的净化工艺。 4、调查研究近些年出现的先进理论、先进工艺、先进方 法。 5、调查研究现有的室外计算参数是否满足使用的需要, 是否需要扩充。 6、调查研究国外同类标准的情况。
原《采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同时废止 。
6.3.10、 6.4.7、 6.9.2、 6.9.3、 6.9.9、 6.9.12、 6.9.13、6.9.15、6.9.19、6.9.30、8.5.6、 9.1.2、 9.4.4 (4 ) 、 9.7.12、 9.11.3、 10.2.12、 11.2.11、11.6.7 条(款)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同时废止 。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 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5 年 5 月 11 日
全国主要城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专题三空气调节负荷计算
5mm厚吸热玻璃
0.88
6mm厚吸热玻璃
0.83
双层3mm厚普通玻璃
0.86
双层5mm厚普通玻璃
0.78
双层6mm厚普通玻璃
0.74
数据来源:马最良,姚阳,民用建筑空调设计(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5
2.1.3.3 夏季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
2.1.3.4 玻璃窗的净面积
窗户类别 单层钢窗 单层木窗 双层钢窗 双层木窗
2.1.4.1人体散热:显热冷负荷
人员“群集系数”是指根据人员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密集程度等情况 不同而考虑的折减系数。成年女子的散热量和散湿量约为成年男子体育馆
群集系数 0.89 0.89 0.93 0.92
工作场所 图书阅览室 工厂轻劳动
(1)电热设备的散热量
(2) 电动设备的散热量
(3) 办公及电器设备的散热量
(4) 办公及电器设备的散热量
2.1.4.6 食物散热冷负荷
对于餐厅,需要计算食物散热所形成的冷负荷。
用于火 锅城
酒精膏 人工煤气 液化气 天然气
全热负荷w/人 潜热负荷w/人 显热负荷w/人
630
430
200
370
(3)食物散湿量
(4)敞开水面的散湿量
第四部分:冬季空调热负荷计算
冬季空调新风热负荷
空气定压比热kJ/(kg·℃) , 取1.005kJ/(kg·℃)
.
.
Q h.o M o CP (to t R )
冬季空调室内计算温度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间歇期:空调系统停止运行后,室 内温度逐渐升高,且逐渐接近于室 外空气温度,直到第二天空调系统 系统重新启动时为止,结构蓄热; 预冷期:空调系统向室内供入大量 冷量,以便使室内空气温度回到设 定值,此时供入的冷量称为预冷负 荷。预冷时间越长,预冷负荷越小;
采暖通风设计规范·室内外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暖通知识第2.2.1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
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2.2.2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2.2.3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2.2.4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2.2.5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第2.2.6条冬季空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第2.2.7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注:统计干温球温度时,宜采用当地气象台站每天4次的定时温度记录,并以每次记录值代表6h的温度值核算。
第2.2.8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第2.2.9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第2.2.10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可按下式确定:tsh=twp+βΔtr(2.2.10-1)式中:tsh---室外计算逐时温度(℃)t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按本规范第2.2.9条采用。
β---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2.2.10采用;Δtr---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应按下式计算: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560)this.width=560">式中:Δtr---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按本规范第2.2.7条采用。
其他符号意义同式(2.2.10-1)。
第2.2.11条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应另行确定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参数。
更多文章/ 长沙地暖 cscnwk仅在部分时间(如夜间)工作的空气调节系统,可不遵守本规范第2.2.7条至第2.2.10条的规定。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GB50019—2003的 修订任务。
修订情况
《工业建筑采暖通 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规范》
2012. 12. 12编 制组成立暨第一次 编制工作会议在北 京召开。
2013年12月10日 通过审查
2016年2月1日实施
适用范围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的供暖、通 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不适用于有特殊用途、特殊净化与防护要 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1.0.2 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其中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
筑、科教建筑、医疗卫生建筑、交通邮电建筑、文体集会建筑和其 他公共建筑等。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其供暖、通风 与空调设计,均应符合本规范各相关规定。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以及生产工艺除尘及有害气体净化设计。其中适用 于构筑物,主要是指在构筑物内生产工艺除尘及有害气体净化。
不适用于有特殊用途、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洁净厂房 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是针对设计标准、装备水平以及某些特 殊要求、特殊作法或特殊防护而言的,并不意味着本规范的全部内 容都不适用于这些建筑物的设计。“特殊用途、特殊净化与特殊防 护要求的建筑物”,是指如军事用途的建筑物,对空气中细菌、病 毒有净化要求的医疗建筑物,人防工程等。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设 计,应执行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
前言 十三、取消“室外气象参数”表,另行出版《采暖通风与空气
调节气象资料集》。
3 GB50019-2015强制性条文
强制性条文25条 (GB50736.36条)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5 年 5 月 11 日
1 GB50019-2015修订原则
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合理利 用资源,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 编制完成后将成为我国工业领域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通用规范,修订要 维护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先进性,要在基础理论水平、工艺技术水平、质量 上、合理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达到较高的高度。
前言 十三、取消“室外气象参数”表,另行出版《采暖通风与空气
调节气象资料集》。
3 GB50019-2015强制性条文
强制性条文25条 (GB50736.36条)
供热4条: 5.4.12、5.5.2、5.7.4、5.8.17、 通风13条:6.1.13、6.2.2、6.3.2、6.3.10、 6.4.7
编制单位
主编单位: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中治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24日,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在北京 召开。
2010年12月2日在北京通过审查 2012-01-21发布 2012-10-01实施 2012年8月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进行宣贯
《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GB50019-2003、GB50736-2012
GB50019-2015强制性条文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室外设计计算参数【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室外空气设计计算气象参数应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附录A采用。
2、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3、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4、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 天的日平均温度。
5、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6、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干球温度。
7、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8、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9、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10、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 天的日平均温度。
11、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可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式(4.1.11-1)确定。
12、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应另行确定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参数。
仅在部分时间(如夜间)工作的空气调节系统,可不完全遵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4.1.6 ~ 4.1.11 的规定。
1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 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14、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冷3 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热 3 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15、冬季室外大气压力应采用累年最冷3 个月各月平均大气压力的平均值。
夏季夏季室外大气压力应采用累年最热 3 个月各月平均大气压力的平均值。
16、冬季日照百分率应采用累年最冷3 个月各月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
17、设计计算用供暖期天数应按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暖供暖室外临界温度的总日数确定。
一般民用建筑供暖室外临界温度宜采用5℃。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1.1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设计所采用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可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1.1.2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1.1.3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注:①冬季使用的局部送风、补偿局部排风和消除有害物质的全面通风等的进风应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②“累年”指多年(不少于3年)。
特指整编气象资料时,所采用的以往一段连续年份的累计。
以下各条有“累年”词者,与此同义。
1.1.4夏季通风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注:“历年”指逐年。
特指整编气象资料时,所采用的以往一段连续年份的累计。
以下各条有“历年”词者,与此同义。
1.1.5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温度的平均值。
1.1.6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干均温度。
注:冬季不用空气调节系统而仅用采暖系统时,应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1.1.7冬季空气凋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温度。
1.1.8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干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夏季空气调节新风的计算温度采用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干球温度。
注: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应另外确定空气调节计算参数。
1.1.9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1.1.10夏季空气凋节室外计算日干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1.1.11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可按下式确定:tsh=twp+βΔtr(1.2.11-1)Δtr=(twg-twp)/0.52(1.2.11-2)式中 tsh — 室外计算逐时温度(℃);twp —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β— 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表1.2.11采用;Δtr — 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twg —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干球温度(℃),按表1.2.8条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处象理数结据果集:2》70(个台20站05)
数据类型:26类
规范标准中室外计算参数应用沿革
1975年 1979年 1987年 1995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修订与研究
目录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历史沿革 气象技术近年来的发展 气候变化的事实和对设计的影响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国内外对比 工业建筑设计中对气象的需求 本次规范的修订和更新 正在开展的气象数据研究 室内发热量计算参数讨论
但是其主要定义方法仍沿袭了75年的版本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出版时间:1987 统计年份:1951~1980 原始数据:4次定时 处理方法:1个点代表6个小时 处理结果:203个台站 数据类型:40类
规范标准中室外计算参数应用沿革
1975年 1979年 1987年 1995年
《气暖象通数空据调统计气方象法资和料规集定》均(沿1用97897版)规范内容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1995)
出版时间:200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统范计》年(份GB:510907119~2-0200303)
原始数据:4次定时 处理方法:1个点代表6个小时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气暖象通数空据调统计气方象法资和料规集定》均(沿1用97897版)规范内容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1995)
出版时间:1995 统计年份:1951~1980 原始数据:4次定时 处理方法:1个点代表6个小时 处理结果:177个台站 数据类型:26类
原始数据:4次定时 处理方法:1个点代表6个小时
《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处象理数结据果集:2》89(个台20站05)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气暖象通数空据调统计气方象法资和料规集定》均(沿1用97897版)规范内容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1995)
出版时间:20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统范计》年(份GB:510907119~2-0200003)
出版时间: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修范订》时(取GB消5了00“19室-外20气0象3)参数”
表,原计划另行出版的《采暖 与空气调节气象资料集》由于 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出版。 因此仍沿用87年规范中数据。
规范标准中室外计算参数应用沿革
1975年 1979年 1987年 1995年 2003年 2005年
气象参数通过墙体传热、太阳辐射透射、通风等过程对室内环境和空 调采暖负荷造成影响;
因此,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是进行暖通空调设计的重要边界条件。
太阳辐射 透过外窗的 太阳辐射
外温
围护结构 传热负荷
空调
新风
室外焓值
新风负荷
渗风负荷
4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获取方法
建筑热过程
气象数据 统计方法
负荷计算方法
出版时间:1976 统计年份:1951~1970 原始数据:4次定时 处理方法:1个点代表6个小时 处理结果:111个台站 数据类型:32类
பைடு நூலகம்
规范标准中室外计算参数应用沿革
1975年 1979年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室暖外通计空算调参数气基象本资沿料用集75》年(规1范97的9统)计方法,订正了少量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气暖象通数空据调统计气方象法资和料规集定》均(沿1用97897版)规范内容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1995)
出版时间:200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统范计》年(份GB:510907119~2-0200303)
规范标准中室外计算参数应用沿革
1975年 1979年 1987年 1995年 2003年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气暖象通数空据调统计气方象法资和料规集定》均(沿1用97897版)规范内容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1995)
统计方法 术语表述
气象数据统计
室外空气计算 参数
气象部门 术语
原始气象参数
5
规范标准中室外计算参数应用沿革
1975年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首次出现暖通空调设计手册和规范对气象参数的解释,其 对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是我国这四十年来室外空 气计算参数确定方法的源头
2
目录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历史沿革 气象技术近年来的发展 气候变化的事实和对设计的影响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国内外对比 工业建筑设计中对气象的需求 本次规范的修订和更新 正在开展的气象数据研究 室内发热量计算参数讨论
3
气象参数对设计的重要意义
建筑热环境受室外气候条件、室内各种热源的发热状况以及室内外通 风状况所决定的;
常用气象术语
出版时间:1979 统计年份:1951~1970 原始数据:4次定时 处理方法:1个点代表6个小时 处理结果:954个台站 数据类型:43类
规范标准中室外计算参数应用沿革
1975年 1979年 1987年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将了暖供79通热年空、数调空据调集气与,象通相资风比料推于集广原》至75(民年1用版97;有9室少)外许计文算字参叙数述上定的义改沿动用,
《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处象理数结据果集:2》70(个台20站05)
数据类型:26类 数据沿用《中国建筑热环境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析二专版用)气》象数(据2集00》7)
规范标准中室外计算参数应用沿革
1975年 1979年 1987年 1995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