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
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教育必须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否则教育就是失败的。
所以,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道德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和价值观。
1、教师自身要具有表率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要是对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规范。
所有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当传授知识的"精神之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为人之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并升华自身的人生价值。
2、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
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积极渗透德育,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
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
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空有满腹经纶,但却缺少道德,惟利是图,何谈教育的成功。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适度的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从报刊中摘选了一篇关于有毒奶粉的报道,通过讨论和学习,帮助同学们详细了解"三鹿奶粉事件,引导大家围绕事件中的道德缺失、诚信危机等问题,并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展开讨论。
同学们普遍认识到见利忘义,不顾职业道德的行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明确了职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当代有理想、有道德的大学生。
今后,无论在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价值观,都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讲求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服务大众,奉献社会,自觉成为一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综上所述,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摘要】课堂教学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在课堂中,德育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和规定,而是通过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质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课堂教学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应该注重德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营造有利于德育渗透的课堂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尊重能够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度,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加强师生德育观念教育,培养出更多德育意识强的教师和学生。
【关键词】课堂教学、德育、品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生德育观念、渗透、课堂氛围、策略、教育1. 引言1.1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塑造人格的主要场所,而德育则是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
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之一。
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各个学科和各个环节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和洗礼,使之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设置讨论、提问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课堂教学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材内容、讲解案例、引导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相应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营造有利于德育渗透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摘要】本文探讨了课堂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德育的具体方法、评价效果以及解决问题。
在引言中,分析了何谓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以及为何在课堂中进行德育。
正文中提到了通过设定榜样、建立规则和开展道德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具体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文章还探讨了如何评价渗透效果以及解决潜在的德育问题。
结论部分阐述了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与价值,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课堂教学、渗透德育、道德品质、德育具体方法、效果评价、德育问题、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什么是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指的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康心理和积极人生态度的人才。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事业追求和生活态度,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品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才,为建设和谐社会和美好未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1.2 为什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当前社会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使命。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至关重要的。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接受道德信念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品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应该努力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安排新颖的教学活动,协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困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好奇心、勇于探索和思考的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情境展示、游戏仿真、奥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刻苦努力的品质。
二、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在数学学科中,涉及到很多解题方法和原理。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告诉学生虽然有时作弊看似能填补自己的不足,但从久远来看,它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成绩和态度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诚实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题目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思考与解决问题。
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竞赛等活动,践行“五人成行,十人成队”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数学学科中,每个学生都应该被认真对待,教育工作者要尽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被尊重。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差异化教育和个性化服务。
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在解题时采用自己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五、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
对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失误,勇于面对挑战。
引导学生将挫折视为成功的必要阶段和过程,让学生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和成就,而不是让学生逃避失败,放弃努力。
浅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可见,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认真研究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
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
因此,在教学中,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楚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体会,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精心设计教学,把握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德育教育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进行、因材施教。
德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把握住时机有利于创造最佳的教育氛围。
要寓德育教育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不能因为思想教育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也不能只顾及教学而对德育敷衍了事,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
由此可见,把握好教育的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德育效果。
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D7CDSHkH993a2VlrRii866n4nve3g+PrIYEG61gkzw4=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目的。
三、把握学科特点,增强德育教育的生动性要把握本学科性质和特点,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品德和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有责任感、爱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用于实现这种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自己应该展示出积极的道德属性,以身作则,发展高尚的道德品质。
只有通过自己真实的行为表达,才能真正影响学生。
教师应该尽量做到公正、真诚和尊重每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道德榜样。
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在讨论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评价历史人物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伦理和道德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第三,教师可以在学科内容中融入一些道德教育元素。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选择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文学作品,教授学生品味美好的文学情感,培养情感的调控能力。
在科学课上,可以从事例中选取一些道德议题,让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应对科技进步的道德担当。
第四,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来培养其道德耐力和责任感。
学生参与义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可以切身体验到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等道德价值,通过实践得到深刻的理解。
最后,学校和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
学生自治组织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责任感和经验,在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正公平的原则、忍让和社交技巧等。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的榜样力量、教学内容的融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将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做到知行合一,将德育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德、有才、有学问、有健康的全面发展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积极引导和教育,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
具体方法如下:1. 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他们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人情味的人。
2.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锻炼。
3. 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通过教学内容来渗透德育教育除了上述的渗透方式,教学内容也是一种渗透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授学生各种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1. 人文知识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文化等涉及人文知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道德和人性方面的事情,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能力。
2. 科技知识方面:在教授科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和教授观察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有关的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对于新科技与新发明的思考,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性关怀。
3. 社会生活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的方种表现和现象,比如社會公正,环境保护等,让学生对这些类比较关注的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和评比。
三、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有很多隐性的方式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来实现德育内容的渗透。
具体方式如下所示:1. 多角度讲解: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讲解问题,从而多方面地教育学生,以此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2. 以情感为纽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情感为纽带,将学生的情感投射在某个内容上,让学生体会到某个问题的道德和社会意义。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和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素养和道德行为。
首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学风格、态度等,塑造道德榜样形象,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同时,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德育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例如,当教授生物学中的生态环保时,可以让学生从道德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以及每个人应该怎样履行环保的责任。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
在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述和讨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道德问题,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例如,讨论科学家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科学实验中的道德问题、遗传科学中的伦理问题等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来解决道德问题。
例如,在学习动物保护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参与救助流浪动物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乐趣,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
科学是客观、合理、严谨的,要做到客观,就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不带有主观偏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同时,要强调科学实验中的安全和诚信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同时要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抄袭、不欺骗等诚信行为。
最后,通过学习小学科学学科中的科学发展历程和科学家的伦理道德问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敬佩之情,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设计,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那么英语学课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大家知道英语学科授课时主要使用的语言不是母语而是英语,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接受教育。
我的做法是适时地、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
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品质。
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Glad to meet you! 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的使用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
在Daily talk 中,采用的对话也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如Is everyone here? How are you today? 通过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应该关心、善待他人,这就是学科德育的一种方式。
再者,我认为激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当同学表现好,老师发奖券或奖品鼓励时,要求全班都表扬Good! Very good!得奖同学应回答:Thank you,teacher.对于受表扬的同学来说,是种鼓励,下次会争取更好,培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完整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论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市四小李青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
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
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
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
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早就将数学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在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
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数学、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
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标签:德育;理想;言传身教;家校联系加强德育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有效途径。
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而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一个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利用专业知识和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懂得活着和做人的意义所在,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生活目标,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价值观,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让学生了解到劳动人民的物品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了这种精神支柱,学习上就有信心和决心。
当学生的兴趣、意志、心理、习惯等因素,对其学习产生重大影响时,高效的课堂教学,也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当学生花费较少的精力投入,真正获得了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后,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意志力。
其次有助于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抱负,提高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放在成为合格的人才上,努力学习,培养自己,不断提高。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净化他们的灵魂,规范他们的行为。
二、教师言传身教,树立表率形象教师平素的言行就是学生最好的正面教育,因此笔者时时处处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自己的人格风范和教师的良好形象给学生以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勤奋敬业精神去赢得学生的尊敬和钦佩。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特点,加强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一、榜样激情法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介绍了许多经典人物和先进事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榜样,分析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挖掘他们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见贤思齐”的目的.例如,初一年级思想政治课讲《爱国情操使人们产生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这一知识点时,教学中就以钱学森为榜样,讲述以他为代表的我国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为了打破50年代中期少数大国的核垄断,肩负国家的重托,怀着为祖国争光、为人们争气的雄心壮志,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1964年成功地爆炸了我过第一颗原子弹,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确爱国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情感,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二、对比激情法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可用激情法来对相反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事物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从而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例如,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知识时,针对现在有极少数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中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不理解的问题,我用学生所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开放20年来所取的辉煌成就这是一具体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伟大真理.通过比较,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三、图像激情法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推进,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鲜明、生动、有趣、直观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四、态度激情法教师教学中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可以给学生以情感的暗示,并感染学生.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在遇到不方便讲述的内容时,动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和种种手势,恰当地将语言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崇尚“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感情.以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五、语言激情法语言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音调、节奏,与听课者的心情及授课效果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音量、语调、语速等语言素材,做到抑扬顿挫.有时候甚至可以模拟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表现教师内心对某一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与情感.例如,在讲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是通过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进行血腥的殖民掠夺实现这一悲伤的情境时,声调应低沉,语调缓慢,在教学中用各种语言色彩来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六、故事激情法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多运用讲故事这一生动、直观而形象的形式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空洞说教、枯燥乏味、程式化的模式.例如,初三年级讲《只有中国*才能就中国》这一问题时,教学中用讲故事这一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七、理论联系实际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结合.总之,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教学质量,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政治是中考必考的学科,但政治课的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再加上近年来中考政治考试的制度变化,政治考试由闭卷改为开卷,学生都认为政治考试只要带足资料随便抄抄就行,不愿再政治学习上下功夫。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既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做好铺垫。
二、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式1. 学科渗透: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富有道德意义的文学作品来阅读和讲解,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数学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合作共赢意识;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生物、物理等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惜生命。
2. 案例引导: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道德规范。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例如孝道、友爱、助人为乐等方面的事例,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深刻了解相应的道德义务和责任。
3. 规则宣讲: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和规范,教师可以常态性地进行规则宣讲和规范引导。
当学生没有做到规范时,及时给予批评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三、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通过德育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更加关注人文情感,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2. 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诚信、守纪、自律等良好品质。
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四、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教师付诸实际行动来实现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德育的渗透方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德育的渗透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德育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有着先天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教材中基础知识与德育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社会规则,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及策略进行探讨。
一、深入解读教材,提升德育能力小学德育的教学内容设计较多,除基本的课堂知识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有着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楚意识到这一特质,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知识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优秀的德育能力。
[1]例如在对《欢欢喜喜庆国庆》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对教材中的基础内容进行解析,通过内容的分析不难发现在这一章节渗透爱国情怀的教育不仅符合教学内容,更是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
首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祖国成立的艰辛过程,随后可通过展示阅兵仪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祖国的强盛和发展的迅速,并根据阅兵活动中讲话的内容进行家国情怀的逐步构建,使学生在全国的联欢中感受祖国的魅力。
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能够根据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思考,在课堂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并通过融入德育知识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育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结合学生生活,开展德育渗透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着大量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其生活化的特质融入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及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及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趣味性,进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学习。
[2]例如在对《我们当地的习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结合学生家乡的特产、风俗及人情等进行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逐渐提高对家乡的热爱。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展开户外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对家乡的改变和城市的更新进行直观地了解,如街道的筹建、新建筑的规划、公园的修整、学校的扩建等。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德育渗透。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借助课文选择。
在选择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责任感、友善精神等美德。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设置德育示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积极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良好榜样。
3. 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引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获取道德知识和价值观。
4. 设计德育活动。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如班级文明礼仪评比、课堂互助小组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1. 提供优秀读物。
学校图书馆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每个学期设置一些必读书目,并倡导学生形成读书习惯。
2. 组织读书活动。
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班级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内容,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读书内容进行评析,分析其中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
3. 创设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故事讲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渗透1. 实施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残酷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鼓励参与公益活动。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捐款、助老等,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多年来的体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日常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
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常规教学,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快、静、齐”,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成为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无形感召力量。
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语言,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
我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
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二、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1)结合教材特点渗透体育教材的内涵包括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
学校体育包括田径、体操、武术、球类和体育游戏等各项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十分重要。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品德、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等基本道德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会分数应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现代社会,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是必不可缺的基本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此外,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发扬共同探究、彼此帮助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协作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公正、公平观念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日常中常见的生活事物相结合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意识到公正、公平观念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公平原则”,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一视同仁,注重公正公平。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公正、公平观念等基本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中,全面提高获得的技能和品德水平。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析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析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人认为数学是自然学科,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数学虽然比较抽象、枯燥,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那么该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说说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初中数学教材的德育内容虽然不十分明显,但相当多的知识内容中隐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它,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如提到圆周率时,就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成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又如在学习“勾古定理”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一根绳子分成13个节点,然后三个同学分别握住1和13节点、4节点、8节点,拉紧后即可得直角三角形,最后归纳出“勾古定理”。
与此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联系与实践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的美同样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空间的美、和谐的美。
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讲解、演示,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美、数学的美,提高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如在讲授《分式与分式方程》时,可先让学生回忆分数的有关概念,然后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分式分式方程是怎样的呢?它与我们学过的分数有没有联系呢?”那么学生就会想:分式与分式方程和我们学习过分数存在什么关系呢?然后学生就会讨论其中的内在联系,在讨论中感受数学的内在因素的变化。
谈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谈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顺利贯彻国民教育任务的基础和奠基石,也是其他各学科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德,指人的品质。
它不仅意味着一个人的政治觉悟、阶级觉悟、思想觉悟以及政治品质;也意味着一个人的意志、兴趣、爱好、情感、情操;更意味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风貌、风格、品行。
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要紧紧围绕德育及为人处世的表现等,更要贯彻和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
所谓“德育渗透”中的“渗透”二字,是指施教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凭借一定的载体,通过渐进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手段和途径,使受教育者于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
我们知道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
现今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学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后期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
所以,必须以培养合格的新世纪人才的战略眼光认识德育工作,并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务必注重实效,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对德育教育的“点”、“时”、“度”要做到有目的、无意识地渗透第一,找准“渗透点”。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
因此,德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
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德育渗透过程的显著特征是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即作为施教者,在德育渗透的操作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而作为受教育者,则多半处在无意识状态(即不知不觉状态,并非被动状态),是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论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市四小李青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
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
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
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
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早就将数学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在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
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数学、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
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
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
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
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案例分析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市四小李青宁教学内容:书 P30-3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争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1.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理解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1.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先算乘法的理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仔细观察下列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组第(2)组57+43-30 60×5÷2 57-43+30 60÷5×2小结:一道算式中只含加减,或只含乘除,就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像上面的每道算式中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叫混合运算。
二.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
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你的购物经验,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课件出示: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
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
这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
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5×3+20=15+20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35(元)5.提问: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①20+5×3 ②20+5×3 ③20+5×3 ④20+5×3=15+20 =25×3 =15 =20+15=35(元) =75(元) =35(元) =35(元)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7.比较5×3+20和20+5×3=15+20 =20+15=35(元) =35(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
(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谁先说说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谈话: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①50-18×2 ②50-18×2= 50-36 =32×2=14(元) =64(元)③50-18×2 ④50-18×2=36 =36-50=14(元) =14元)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对比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
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用横线画出计算的第一步,再进行计算。
比较每组中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脱式计算。
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订正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3.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式学到运算顺序的?哪位同学最值得你学习?板书设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只含加减或乘除,按从左到右分步列式综合算式3×5=15(元) 3×5+20 (2)50-18×215+20=35(元)=15+20 = 50—36=35(元=14(元)答:应付35元。
答:应找回14元。
案例分析及反思《口算除法》教学案例及反思市四小李青宁教学设计说明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
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
四是应用拓展。
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
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1、教学问题1(1):(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