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大全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大全5篇)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1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的,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比例解答,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数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判断题中数量成何比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小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的量。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题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已经接触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再引导运用新知做这样用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后问:这道题里有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
三、新课小结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总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关键?四、练习提高1、基础练习2、判断说理不解答3、变成练习五、本课小结六、效果预测本节课学会找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学会判断这两种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是数学下册全册的教学。
该教材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内容严谨、体系完整、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深受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欢。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循序渐进,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3. 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等。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四、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解析和归纳,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自主思考,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和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流程1. 全书讲解:介绍数学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数学思维能力,梳理数学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等。
2.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练:布置总复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反思本次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案例,提高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存在一些教学不足,例如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细致,需要进一步加强。
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篇1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统计表》,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统计表和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以后而进展教学的。
通过对教材的钻研,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1、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是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根底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是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学会分析^p 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教学形式进展教学的。
第一、老师引入谈话,复习旧知识,提示本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老师出例如题,学生齐读,考虑: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观察已有统计表,小组内展开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分析^p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最后老师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第三、在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后,让学生看统计表,答复教材上提出的问题。
然后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展思想教育。
第四、老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展小结,进展达标检测,反响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拓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统计表中遇到的问题,突出教材的重点,打破知识的难点。
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篇2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式与方程》中的内容。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周长、面积计算等知识的根底上安排的,四年级下册第13单元已经学过,通过复习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相关知识。
本课内容看似粗浅、平淡,但它是由详细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也为学习方程以及其他的代数知识奠定根底。
本节课先学惯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逐步过渡到学惯用字母表示一般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待学生有了一定的根底,再学惯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
2024《比大小》说课稿范文
2024《比大小》说课稿范文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比大小》这一数学课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简介1. 《比大小》是2024年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大小比较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门课是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
2.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比大小的含义,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比大小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比大小的含义,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学法学生在听、看和体验中学习数学,通过感受和经历数学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三、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展示教学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 引入新课课堂开始时,我会给学生出一个思考题,例如:“十只猫跳过了一条河流,你知道猫跳过河流时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吗?”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我会逐渐引出今天的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题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新知。
2. 检验课前自学成果在课前,我会让学生预习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比大小?比大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请举例说明大小比较的方法。
为了检验学生的课前自学成果,我将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
对于问题一,学生应该能很容易地回答出比大小就是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篇一:《用比例解决问题》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再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5和例6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再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
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再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
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所以,再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再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3、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说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具准备:多**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说教学过程:一、承前启后1、出示主题图。
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
(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什么意思?-2℃和 2℃各**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说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二、学习引领1、教学例1 。
(1)教师说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
(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解比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位于第十二册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第35—37页的内容,是一节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新授课。
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授课时间为45分钟(一个课时)。
一、教材分析和说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抓住解题关键进行熟练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说教学过程:师:谁能够说说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判断下题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指导学习题例。
让学生独立解答例7。
在弄清题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写完整然后比较这两种解答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抓住商一定来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直接设所求问题为X。
第二种解法是间接设,即解出X后,还要用X减3才是所求问题。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解答外,还能用其它方法吗?请用算术方法解答例7。
学习例6师: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完成例6后,再用算术方法解答。
说说用比例解例6的关键。
对比小结比较例5例6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来解答的?(强调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中的数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比例关系找准等量关系,把其中未知数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算术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较和联系。
观察算式(例5)练习巩固笔答题:教材117页1~3题。
全课总结(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说课稿【第3篇】教学内容:解比例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说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教具:实物投影说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2X=8x91/2=1/5x1/4。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认识生活中的折扣现象,理解折扣的含义。
2、能把折扣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并能准确、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3.在探索解决“折扣”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感受折扣在生活中的运用,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折扣问题。
【教学难点】能应用“折扣”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1)、孩子们!五一和国庆期间,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销的手段,你见过哪些促销手段?(降价,打折、买几送几、送货上门等)(2)、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大家看,(出示课件) 你认为打折之后去购买商品,是比原来便宜了还是贵了?(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打折有关的数学问题——折扣。
(板书课题)2、明确目标师:对于折扣,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学习目标:(1)、知意义。
(2)、会运用刚才有同学提到他的理解,那是这样吗?在这节课中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好,让我们进行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理解折扣的意义1、任务呈现:请大家自学书97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有困难的组内互相帮助。
(1)什么是打折?(2)几折表示()也就是()(3)八折=(—)=()%九五折= (—)= ()﹪(4)八折表示什么?九五折表示什么?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后完成,如遇到困难可以组内互相帮助。
3、展示交流(1)明确”打折”的含义打折就是商店降价出售,几折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十。
(2)明确“九折”“八五折”的含义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百分之九十。
八五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谁是谁的85%呢?谁能说一说八五折的具体含义?(3)及时巩固也就是说,折扣都可以转化成百分数,是这样的吗?那你能不能很快地将下面的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同学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
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
不足之处:在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我处理的有点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说教学重点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说教学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说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课前口算。
二、设情境、导新课。
(1)放大现象。
老师前几天拍了几张照片,拿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出示缩小后的)师:能看清吗?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办呢?(生:用鼠标拖拉放大。
)师把慢慢放大,放大到原来的3倍。
师:现在能看清楚了吗?是什么?漂亮吗?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很小,我们要看清楚它们就要通过什么办法呢?(说板书:放大。
)(2)缩小现象。
师:还想看照片吗?(出示一张放大得看不清的相片)师:看得清吗?怎么办?2.教学例4。
(1)出示图形。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①审题:这里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格?师: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说。
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说明。
师: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放大后的正方形。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让一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思路。
(2)如果换成长方形和三角形,你们有信心吗?①出示图形。
师:长方形可以怎样按2∶1放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能直接数出多少格吗?怎么办?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方法:把两条直角边放大2倍。
师:下面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画吧。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②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师:刚才,在画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只扩大了两条直角边,斜边是否也变为了原来的2倍?谁来验证一下?你们认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请一生上台用尺子量一量的方法验证,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列举、假设、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使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说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说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这里有一副牌,拿掉大小王后还剩52张,5位同学随意抽一张牌,猜一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指名回答)2、师:大家猜对了吗?其实这里面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叫做“鸽巢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师: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通常从简单一点的情况开始入手研究。
请看大屏幕。
(生齐读题目)1、教学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1)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
(PPT)总有:一定有至少:最少师:这个结论正确吗?我们要动手来验证一下。
(2)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一张作业纸,请同桌两人合作探究: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探究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一生读要求)(3)汇报展示方法,证明结论。
(展示两张作品,其中一张是重复摆的。
)第一张作品:谁看懂他是怎么摆的?(一生汇报,发现重复的摆法)第二张作品:他是怎么摆的?这4种摆法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其他的摆法吗?说板书:(3,1,0)、(4,0,0)、(2,2,0)、(1,1,2)师:我们要证明的是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4种摆法都满足要求吗?(指名汇报:第一种摆法中哪个笔筒满足要求?只要发现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就行了。
)总结: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一共只有四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目录认识负数 (1)《比例尺》说课稿 (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5)《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8)《成反比例的量》说课稿 (10)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13)《抽屉原理》 (16)解比例说课稿 (19)《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 (22)《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24)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7)《有趣的平衡》 (30)《圆柱的表面积》 (33)《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37)《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39)《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44)圆锥体积的说课稿 (47)认识负数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
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
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学目标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它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系数;2.通过根与系数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二、说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说教学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推导。
2.说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
3.教学疑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
4.解决办法;在实数范围内运用韦达定理,必须注意这个前提条件,而应用判别式的前提条件是方程必须是一元二次方程,即二次项系数,因此,解题时,要根据题目分析题中有没有隐含条件和。
三、教学步骤(一)说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和求根公式。
(2)解方程①,②。
观察、思考两根和、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由沉重得出结论,教师提问: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都有这样的规律吗2.推导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和系数的关系。
设是方程的两个根。
由此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结论1.如果的两个根是,那么。
如果把方程变形为。
我们就可把它写成的形式,其中。
从而得出:略写结论2.如果方程的两个根是,那么。
结论1具有一般形式,结论2有时给研究问题带来方便。
练习1.(口答)下列方程中,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各是多少(1);(2);(3);(4);(5);(6)此组练习的目的是更加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
(1)验根。
(口答)判定下列各方程后面的两个数是不是它的两个根。
①;②;③;④;⑤。
验根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简单应用,应用时要注意三个问题:(1)要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不要漏除二次项系数,(3)还要注意中的负号。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0课比例尺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0课比例尺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0课比例尺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比例尺》。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
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2、教材的编排特点:教材通过例4首先让学生明确把实物画在图纸上,一般要缩小后画,从而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通过例4和例5,使学生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进一步巩固比例尺的定义。
3、预想达到的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画出教室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并能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画图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4、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二、教法、学法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比例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探索新知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教师讲解: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
(说板书)(2)、教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指出: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2、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改写。
出示例1:把教材第49页线段比例尺改写数值比例尺。
(1)、说一说方法。
(2)、改写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1㎝:5000000㎝=1:50000003、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例2出示例2,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教师说板书解答过程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距离为Xcm。
10:x=1:500000 X=500000×10 X=5000000 5000000㎝=50㎞巩固练习。
做第52页的“做一做”。
指名做,集体订正。
三、说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第19页的练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第【2】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55页——第56页的内容“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说课稿【第1篇】《利率》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利率》,说课内容分为四大部分: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利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9——100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利率与折扣、纳税一样,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材说明储蓄的意义及什么是本金,利息和利率。
给出了200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以及利息的计算公式,然后结合实例,计算奶奶存1000元的两年定期,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说明如何计算利息以及应纳的利息税。
为了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教材在做一做中给出一张银行用的存款凭证,请学生根据凭证上的信息计算本金和税后利息。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据此,我制订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
2.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3.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本单元的重点,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炼出本课时的重点是:理解概念,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学的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引导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学法是课前搜集资料法,自学法,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共四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一)一、说教材《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思考、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课件;答题卡、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四、说教学过程:一)、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揭示课题:1.借助实物投影放大、缩小。
在一张纸上写着我的生日,同学们,一起看看,知道我的生日了吗?(字很小,看不清)怎么办呢?(放在实物投影上放大)放大到看不清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把它缩小。
知道我的生日了吗?2.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看来呀,我们借助实物投影,我们可以把字放大或缩小。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吗?(课件展示生活中一些放大、缩小的实例)3.揭题: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平面图形入手研究。
二)、出示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学习目标:1、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2、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师:目标明确了,要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完成吗?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P60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2:1放大是什么意思?是把它们的什么放大了?2:1是谁与谁的比?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2、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四).先学学生认真看书,师巡视,确保人人都在认真看书。
免费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免费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六年级下册数学的说课,主题是“比例与比例关系”。
这一单元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写出比例式,并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比例的概念:介绍比例的定义,即两个比的相等关系。
2. 比例的基本性质:探讨比例的性质,如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3. 比例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打折、图形的相似等。
4. 解决比例问题:教授学生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直接比例和反比例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4. 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加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比”的概念,引出“比例”的概念。
例如,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比例吗?比例和我们之前学的‘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自然过渡到比例的学习。
2. 讲解比例的概念首先,清晰地定义比例,并举例说明。
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比例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的相等关系。
例如,可以展示2:3和4:6是相等的比例,因为它们的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3. 探讨比例的性质通过具体的数学比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9一14题,练习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题。
说教学要求: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
(说板书课题)二、复习比例知识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什么叫做比例?(说板书: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说板书各部分名称)(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
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说板书。
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说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111页上根据0.4:3=2: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
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说板书:解比例)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
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
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说板书:比例尺)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
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14篇
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14篇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根本特征的根底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局部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根底。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展安排。
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2〕才能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理论操作才能和观察比拟才能;〔3〕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络,浸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
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假设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理论、比拟、思索,才能更加深化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正确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络。
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根底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折扣》说课稿
说课人―――xxxx
一、说教材
《折扣》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第二单元中的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意义,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根据教材的要求和目的,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二、说学情
因为我授课的学生是村级学校的六年级学生,与乡镇中的学生比较,他们的知识面较窄,
不够大胆。
但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事物,直观认知能力较好。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多采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会,多让学生动口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传授本节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依据教学规律,我采用了“指导——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知识、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四、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桥梁”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生演示、练习等学习方法。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突破重点、难点。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成四大环节:第一环节是激趣引入;既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的道理。
第二环节是探索交流:第三环节是点拔升华:用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例1第(1)题,接着用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例1第(2)题。
进行交流,解决了“折扣”的问题;最后,综合运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决两道习题,第四环节是归纳小结。
我的说课完了,xx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