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的申报与规划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9b8e53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5.png)
七、附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2.体现地质公园宗旨,突出地质公园特色;3.统筹兼顾,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一法律法规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2-11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2008-0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1996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三地质公园所在地的相关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等;三、规划工作的重点及要求一合理划定、明确界定地质公园范围1.范围划定的原则地质公园的范围划定要以能够包含构成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并能实施有效保护为基本原则,方便管理,避免公园规划面积过大,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地方经济建设情况,避免公园内设置矿业权,要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2.范围的表述地质公园的范围除文字描述外,同时要用边界控制点拐点坐标标注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公园范围如有变动必须标明变动情况,并说明变动的理由和原因;3.土地权属及使用地质公园的土地权属应清晰;公园内的土地权利人应服从地质遗迹保护的管理要求,其土地用途应符合地质公园规划,必要时以“契约”“协议”等形式约定;4.勘界地质公园边界及地质公园内的功能区界线,必须使用测绘仪器或GPS定位仪注明误差进行准确勘界,测定边界的重要拐点坐标,并标注在以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的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上根据规模按规划图件要求确定比例尺;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应依照边界类型,设立明确的界线标示碑或标示牌;地质公园勘界的图形与实测数据应建库存档;为便于管理,在保证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边界划定可充分利用山脊线、山谷线、河流中线、水岸、陡崖边线、道路、行政区边界、土地权属边界等具有明显分界特征的地形、地物界线;二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区1.园区、景区在公园范围内,按地质遗迹景观和其它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地貌的自然分区、交通连通状况,特别是行政辖区的因素,可将地质公园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园区和园区之下的景区;为便于公园统一管理,一个公园的园区应相对集中,数目不宜过多;2.功能区划分功能区的划分应依据土地使用功能的差别、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并结合旅游活动的要求,在公园或独立的园区范围内,可酌情划分出如下功能区:门区、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生态区、游览区包括地质、人文、生态、特别景观游览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其中:地质遗迹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可划分为特级保护区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确划定要有重要拐点坐标;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特级保护区是地质公园内的核心保护区域,不允许观光游客进入,只允许经过批准的科研、管理人员进入开展保护和科研活动,区内不得设立任何建筑设施;一级保护区可以安置必要的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但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要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进入;二级、三级保护区属一般保护区,允许设立少量地学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地学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在公园园区范围内,依据地质公园设立前批准的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等开展的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补充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方可动工;建设单位应确保其建设活动不得破坏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内禁止开山、开荒等破坏地貌景观和植被的活动,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工业开发区;科普教育区:公园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地质科普广场一般设于此区;要考虑景区已有的建设,有条件的公园可以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开辟专项科普旅游路线等;游客服务区:服务区内可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控制其他产业,不允许发展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产业;服务区的面积可控制在地质公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以内;三地质遗迹的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应开展对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地质遗迹类型划分可参照附表1;规划应说明公园内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工作现状,并确定近期、中期、长期的工作目标和计划;1.地质遗迹的调查地质遗迹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明公园内应当予以保护的地质遗迹的类型与空间分布;地质遗迹的地质地貌背景,例如构成地质遗迹的岩石、地层,控制地质遗迹形成的构造与外营力作用,地质遗迹所处的地貌类型单元等;能描述和分析地质遗迹形态和性状特征的各种参数;地质遗迹受到破坏与保护的现状;对地质遗迹产生破坏或威胁的自然与人为的影响因素;地质遗迹野外调查的信息与数据采集,应能满足地质遗迹评价和建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的要求;地质遗迹调查应以已完成的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实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为载体,以提高调查的精度和控制程度;2.地质遗迹的评价与登录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为主并参考有关因素对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将地质遗迹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及省以下级四个等级;按类按级编列公园全部地质遗迹名录,并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档案登录和数据库录入,为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质遗迹数据库办法另订;3.地质遗迹的保护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别划入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中,并有针对性地分别列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及保护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与保护措施,使园中地质遗迹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特级、一级地质遗迹的保护责任要落实到人;四地质公园的科学解说系统科学解说系统是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其内容包括:户内外解说设施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公园与园区主副碑,解说碑、牌、栏,交通指示牌等,解说员与解说设备的配备,解说出版物公园科学导游图、地质公园丛书、地质公园解说词及主要地质科普路线解说词,科普音像出版物等;要求:地质博物馆:各地质公园都要建立以普及本园区地质景物知识为主,面积相应的博物馆;独立的园区应当建立相应的展室;科普电影馆影视厅:是以科普电影方式向游客介绍公园科学、历史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各公园都要建立适当规模及技术等级的科普电影馆;解说牌:主要地质遗迹景物点都要设立科学、通俗、直观的中英文对照或因地增加其它语种解说牌;每个国家地质公园应不少于50块;有多个独立园区的地质公园,其每个独立园区应不少于30块;导游词:要将编写导游员专用的公园、园区、景区、特设旅游路线的解说词,地质博物馆讲解词列入规划针对不同讲解对象应当编写不同的版本;导游员配备:每个独立园区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导游员,须经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并订出定期地学知识培训计划及要求每年不少于一周,世界地质公园还要增设外语培训;要编制导游员配备计划和近期实施方案;地质公园丛书:是一套具有地质公园自助导游性质的丛书,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套,公开出版发行;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是计划公开出版发行的一套以数字地图为底图、直观显示地质地貌特色的游客用导游图;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张要求另订;五地质公园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提升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必须强化;各地质公园必须按要求制定科学研究计划;1.科学研究的原则以提高园区地质、人文、生物资源研究水平,提高地质公园的管理及政策水平,更好地实现地质公园“三大任务”为基本原则;2.科学研究选题的依据紧密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益、保障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主要针对以下领域提出研究课题:园区主要地质遗迹形成原因及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地质演化中的代表性园区主要地质地貌形成演化规律、美学特色、分类及评价准则及国内外对比研究等园区主要人文、生物景观资源研究科学解说研究包括解说员培训,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解说碑牌,导游词编写、科学导游图的编制、科普音像读物编制等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法与措施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数字地质公园建设其它3.计划编制要求按规划年限要求编制远期、中期及近期计划,近期3-5年计划要编列研究课题名录并提出实施行动方案包括人员、经费投入等;4.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配备整合现有各方面的研究资源,制定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家的合作计划,以及地质公园自身科技人才的配置计划;5.科学研究的经费保障计划要提出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的主要渠道、经费的主要来源及筹措方式;提出保障研究经费的措施和方案;如以不低于地质公园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为科研基金,并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争取进入国家科研计划或国际地质研究合作项目以获得资助;6.科研成果的出版、交流与转化要提出主要科研成果的出版途径与方式,提出研究成果转化为本公园建设与管理服务的要求,制定出利用成果参与或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计划,建立姊妹公园的计划等;六科学普及工作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是地质公园设立的三大任务之一;应以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基本原则;各地质公园应制订科学普及工作方案;1.乡土科普活动制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乡土科普教育、环境友好教育、组织青少年春、秋游园、夏令营、冬令营及其它专题性科学普及活动方案;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2.教学实习活动制定面向大中专学生及科研机构在公园内科研教学实习编写论文等活动计划并提出近期3-5年的行动方案;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3.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对客源构成、活动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编制活动计划;七地质公园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用现代科技完善信息化建设是建设和管理地质公园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地质公园数据库、监测系统、网络系统的建设;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在公园各景点及重点位置安装监测仪器,建立监测中心,加强对园区的监控管理,确保游客安全,及时发现地质遗迹损毁事件以及地质灾害和火灾隐患等;建立全园的信息网络系统,包括设立在信息中心的主机,设立于公园各处的终端机、信息自动服务台、触摸屏、电子导游系统、大屏幕、虚拟现实系统、面对面信息服务台等设施;实行信息互通,向游客及时提供游览信息、游览指南,引导游客游览、疏导客流等;建立地质公园网站,沟通与各个方面的信息联系,要具有公园及地质遗迹展示、科普教育和地质公园研究平台、远程票务住宿预订服务等功能;通过WebGIS的技术手段将地质公园数据库、地质公园网站和地质公园展示系统、地质公园监测系统整合起来;实现远程科研数据获取,数据检索查询,公园网络营销与服务等功能;八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与人才规划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有序的管理体制,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保障;规划时必须做好地质公园管理体制规划,应把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的名称、级别、二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职能等编列清楚,并以公园上一级政府正式批件为据;如公园管理机构与其他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等相互重叠时,必须设立专门管理地质公园日常业务的科室;地质公园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特别是地学专业人才,要求世界地质公园5-8人,国家地质公园3-5人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重要保障,必须将公园的人才结构和配备途径、培训计划纳入地质公园的规划;四、规划的成果要求地质公园规划应提交以下成果:一规划文本规划文本是实施地质公园规划的行动指南和规范,应以法规条文的方式、简明扼要地直接表述地质公园规划的结论,规定做什么和怎么做,体现规划内容的指导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文本的编写要求见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提纲附件1;二规划编制说明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说明是对规划编制的主要原则、主要内容、编制过程、初审情况等方面的简要说明,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1.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及指导思想;着重说明规划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特点;2.规划编制过程、规划研究情况;3.规划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及主要内容的确定过程与依据;4.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5.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对规划的审核情况;6.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专家等意见的情况以及协调、论证情况;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三规划图件及编制要求1.主要附图地质公园区位和交通图地质公园地质图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地质公园规划总图地质公园园区景区功能分区图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2.相关图件比例尺原则按如下要求选择小型地质公园:面积≤20km2,图纸比例为1/5000-1/10000 中型地质公园:20<面积≤100km2,图纸比例为1/10000-1/25000大型地质公园:100<面积≤500km2,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特大型地质公园:面积>500km2,图纸比例为1/50000-1/1000003.地质公园规划图件基本内容编制要求1地质公园区位和交通图用不同比例的几张图如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组合起来,将本地质公园在全国、全省区、市、全市中的位置和大致范围表示清楚,并在公园所在市的道路交通图上,将距公园最近的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以及市中心区到本地质公园大门的联接道路表示清楚;如果是世界地质公园还应用世界地图示意其位置;2地质公园地质图以地形图为底图,按相应比例尺地质图编制要求编制;3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根据面积的大小按规定选用相应比例的地形图,将公园全部范围边界和各园区的界线用测绘仪或GPS进行实测,重要拐点坐标进行编号并标注在图上;测点坐标资料造册存档;此图是政府批准公园面积的依据,也是用图纸计算公园和园区面积的依据;4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是资源现状图,用不同的图例将调查到的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景点、水域景点、生物景点、人文景点,分类、分等级标示在相应比例尺的底图上;5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按地质遗迹保护区进行分级如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并用不同的色彩区分表示,特级和一级保护区边界的重要拐点必须用GPS实测,并编号标注在图上,测点资料造册存档;6地质公园规划总图包括所规划的地质公园各园区、主要景区、重要景点以及各园区内的主要旅游服务设施大门、停车场、标志碑、游客中心、博物馆、重点公共卫生间、餐饮购物场所、观景台等、主要游线道路或其它交通设施的位置、范围、走向等;7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分区图对公园各园区的不同功能进行区划,各不同功能区如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人文景观区、自然生态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要有明确的范围和界线,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公园建设规划详细规划;8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按附表3将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成图;9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按规划图件比例尺精度要求编制,图面上要有公园范围及有关地物内容的文字标示;10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是游客了解公园主要地质景物、安排食宿、交通等的自助导游图;科学导游图以遥感影像图为底图转换成地貌晕渲图,直观地将主要地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重要人文景物的位置,观景点以及博物馆、食、宿、医疗、救护场所的位置表示出来,并将到达这些景点或观景点的交通线路和步行线路表示出来;图面应设计为折叠页形式,以便于游客携带;4.编制规划图件注意事项针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图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注意事项:1在图框内的右下角绘制图栏,图栏内要注明:规划名称、该图纸名称、比例尺、编制单位名称、图号和编制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要有规划项目负责人和制图人签字;2规划正式图纸必须在图框内右上角标注指北针和比例尺;3在目前没有统一图例的情况下,为方便使用,建议所有自然景点景物和天然地物均用小圆圈图例,所有人工设施和建筑物均用小方框图例;四专项研究报告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是从研究角度为规划编写提供更加准确、详尽的理论和实际分析论证依据;其编写要求见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附件2;五基础资料汇编主要是规划编制中形成的基础调查资料、资料辑录、数据统计、重要的参考文献等;五、本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所有国家地质公园;原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试行停止执行;六、附则规划工作由地质公园属地地方政府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合主持,以委托或招标方式进行;由于地质公园规划是一项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承担规划工作的单位必须熟悉地质公园规划的技术要求、具有编制地质公园规划的实际经验,规划编制组成员必须由多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除地质专家外,还应包括相关规划专业城市规划、风景区规划、工程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等的技术人员,必要时可邀请生态学、文物保护、工程建设、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规划单位应将相关工作经历与成果、人员的专业与职称构成、管理体系等材料,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认定;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批准,由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并实施;附件:1.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2.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附件1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自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位置、地理坐标;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指经过当地政府确权的公园范围、边界含主要拐点坐标和面积;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发展规划5年以内、中期发展规划6-10年和远期发展规划11-20年,年限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第四条规划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指南,公园及公园所在地区已批准的相关规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地质公园文件等;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公园建设史及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第七条发展目标总体发展目标、分项目标、分期发展目标长远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f83572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9.png)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觅旅游的新选择,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宜人的旅游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通过进行总体规划,以更好地发挥地质公园的作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一、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位置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及周边地区,距离温州市中心仅7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目的本次总体规划旨在科学规划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提高公园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快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将地质公园精神和自然景观保护意识引入公众日常生活,加强社会教育和环保意识。
三、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内容(一)地质公园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在旅游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需要建设相应的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路网、车辆停放、公共厕所、配套服务设施等,并要求其中的任何设施和设备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地质公园的标准。
(二)地质公园景点规划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世界级的地质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独特的地质构造和风景,同时,也可通过深入了解地质公园的景点,在此进行科普教育。
地质公园景点的规划应当尊重自然,合理开发利用,保持景点的原始和自然风貌。
(三)地质公园旅游业态规划旅游业态是指旅游业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大型景区、特色小镇、度假村等。
地质公园旅游业态的规划要符合地质公园自然属性、文化传统、地方特色和资源配置。
在业态规划中,要重视农村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民俗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实现公园旅游和农村旅游的有机结合。
(四)地质公园管理规划地质公园的管理是保护和发展地质公园旅游的重要手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规划包括领导机构的构建、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内容。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30e9071336c1eb91a375db5.png)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6-2025)安徽省南陵县人民政府二О一七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公园位置 (1)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1)第三条规划期限 (1)第四条规划依据 (1)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3)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4)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4)第七条发展目标 (4)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6)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6)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6)第十条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7)第四章其它景观资源及评价 (9)第十一条生物及其它自然景观及评价 (9)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 (10)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1)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11)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 (12)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13)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的确定 (13)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13)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14)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16)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16)第十九条灾害防治 (18)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20)第二十一条人文景观保护 (20)第八章科学研究 (21)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 (21)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 (21)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22)第二十五条研究经费 (22)第二十六条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22)第九章地质公园解说系统 (23)第二十七条解说系统架构 (23)第二十八条地质博物馆与演示厅 (23)第二十九条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25)第三十条景点、景物解说牌 (25)第三十一条公共信息标识牌 (25)第三十二条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26)第三十三条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27)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8)第三十四条乡土科普活动 (28)第三十五条科学实践活动 (28)第三十六条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28)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30)第三十七条旅游客源市场 (30)第三十八条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30)第三十九条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31)第四十条专题考察路线 (32)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34)第四十一条地质公园数据库 (34)第四十二条公园监测系统 (35)第四十三条网站建设 (36)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38)第四十四条道路交通 (38)第四十五条水电设施 (39)第四十六条环境卫生 (40)第四十七条服务设施 (41)第十四章土地利用 (43)第四十八条土地利用 (43)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 (44)第四十九条社区行动计划 (44)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6)第五十条管理机构设置 (46)第五十一条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46)第五十二条导游员及其培训 (46)第五十三条管理层培训 (47)第五十四条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48)第五十五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49)附表附表一:地质遗迹类型划分表附表二:地质遗迹保护区拐点坐标附表三:丫山国家地质公园用地平衡表附表四:丫山珍稀、濒危保护植物(Ⅰ、Ⅱ级)名录附表五:丫山国家重点保护动物(Ⅰ、Ⅱ级)名录附图附图一.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区位与交通图附图二.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图附图三.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划界实际资料图附图四.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附图五.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附图六.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总图附图七.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功能分区图附图八.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九.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规划平面图附图十.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附图十一.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布点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长江南岸——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境内,毗邻青阳县和铜陵市。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f30f8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a.png)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国家地质公园是指以地质遗迹为主要资源,具有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观赏价值,经国家批准,为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的特定地域。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地质科普和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管理保护等方面,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充分考虑地质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合理确定保护范围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划分。
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地质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合理规划游览线路和服务设施,确保游客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地质遗迹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需要健全的基础设施支持。
包括道路交通、停车场、游客中心、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配套的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设施的完善。
同时,要注重环保和生态建设,保护地质遗迹周边的生态环境,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管理保护是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核心内容。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监测和保护,防止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
同时,加强科普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地质遗迹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地质科普和文化传承。
此外,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促进地质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同时,要注重与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提升国家地质公园的整体品质和影响力。
总之,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规划、健全基础设施、严格管理保护,国家地质公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地质科普、旅游观光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学习、休闲和娱乐的机会。
希望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的不断完善和落实,能够推动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流程
![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5290a7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9.png)
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张掖地质公园发展规划方案
![张掖地质公园发展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506b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2.png)
张掖地质公园发展规划方案1. 引言张掖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地质公园是开展地质科普、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规划方案旨在科学规划和布局张掖地质公园的建设,促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 规划目标2.1 建设世界级地质公园在充分发掘和利用张掖地质遗迹的基础上,打造世界级地质公园,提升张掖在全球地质公园领域的声誉和影响力。
2.2 保护地质遗迹注重保护和修复地质遗迹,减少人为干扰,保持地质公园的自然状态和原貌,确保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2.3 提升科普教育功能通过地质科普展览、讲座和互动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地质知识,增强公众对地质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2.4 促进旅游业发展通过地质公园的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3. 规划内容3.1 地质公园划定范围和核心景点根据张掖的地质条件、自然景观和地质遗迹的分布情况,确定地质公园划定的范围和核心景点,形成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地质景观。
3.2 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规划在地质公园内设置停车场、观景台、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和设施,满足游客的需求。
同时,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如道路、供电、供水等,确保地质公园的正常运营。
3.3 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制定地质公园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严禁破坏地质遗迹和环境,加强巡逻和监管力度,维护地质公园的整体形象和生态环境。
3.4 地质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地质科普展览、讲座、互动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地质知识,增强公众对地质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同时,培训地质公园的科普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科普能力。
3.5 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推广挖掘和开发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和线路,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同时,加强地质公园的宣传推广,通过互联网、媒体等渠道,提升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形象。
3.6 合作交流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地质公园的合作交流,吸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交流。
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
![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40e753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c.png)
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1. 前言
1.1 地质公园的概念和意义
1.2 地质公园的分类和特征
2. 地质公园的建立
2.1 选址和评估
2.1.1 地质遗产价值评估
2.1.2 生态环境评估
2.1.3 社会经济评估
2.2 申请程序
2.2.1 申请材料准备
2.2.2 申请流程
2.3 规划和建设
2.3.1 总体规划
2.3.2 基础设施建设
2.3.3 解说系统设计
3. 地质公园的管理
3.1 管理机构和人员
3.2 保护措施
3.2.1 地质遗产保护
3.2.2 生态环境保护
3.2.3 文化遗产保护
3.3 科普教育
3.3.1 解说员培训
3.3.2 科普活动
3.3.3 教育基地建设
3.4 旅游服务
3.4.1 游览路线设计
3.4.2 旅游设施建设
3.4.3 旅游产品开发
3.5 监测与评估
3.5.1 地质遗产监测
3.5.2 生态环境监测
3.5.3 游客满意度评估
4. 地质公园的国际合作
4.1 加入国际地质公园网络 4.2 国际交流与合作
4.3 品牌推广与宣传
5. 案例分析
5.1 国内典型地质公园案例 5.2 国外典型地质公园案例
6. 总结与展望。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九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九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4eb839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b.png)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九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19.09.29•【文号】便函保〔2019〕256号•【施行日期】2019.09.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九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便函保〔2019〕2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为有效保护我国珍稀的地质遗迹,推进国家地质公园有序发展,促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我局决定开展第九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审批方式本次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继续实行资格授予和批准命名分开审核的方式。
二、申报条件(一)拟申报的地质公园内必须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普及教育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
(二)拟申报的地质公园应当是已批准建立省级地质公园2年以上并已揭碑开园;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区三州”及其他深度贫困地区的除外。
(三)拟申报的地质公园应当具有明确的园区边界和面积,独立园区数量原则上不能超过2个。
(四)拟申报的地质公园范围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世界遗产地等自然保护地不存在交叉重叠。
(五)拟申报的地质公园用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权属清晰。
其他有关申报的条件、程序和要求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要求执行。
三、申报名额每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应当严格执行限报2个国家地质公园候选地参加评审的要求。
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可不受所在省申报名额的限制;其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可在每省限定名额外增加1个。
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流程
![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d07ef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0.png)
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流程第一步:确定申报区域首先,申报方需要确定申报的地质公园区域。
选择地质公园区域时,应该具备一定的地质遗迹或地质景观,且具有较高的地质科普价值。
申报方可以自主选择申报区域,也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选择国家重点保护地质遗迹或地质景观区域。
第二步:组织筹备申报材料申报方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并编制相关的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地质背景介绍、地质遗迹的分布情况、地质遗迹的特征及科学价值、地质公园的保护措施和规划等。
第三步: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方需要将筹备好的申报材料提交给上级地质行政部门进行评审。
申报材料应包括书面材料和照片、地图等实物资料。
书面材料应详细介绍申报区域的地质遗迹或地质景观,包括地质遗迹的类型、形态特征、地层地貌特征等。
第四步:评审审查申报材料提交后,地质行政部门将组织专家对申报区域进行评审审查。
评审团一般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的专家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对申报区域的地质遗迹或地质景观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其地质遗迹保护价值、地质科普价值以及保护措施等。
第五步:公示和征求意见评审通过后,地质行政部门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公示,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公示和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较长,以确保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平衡。
第六步:国家批准经过公示和征求意见阶段,地质行政部门将形成评审报告,提交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最终,由国家主管部门进行批准,决定是否将申报区域认定为国家地质公园。
第七步:成立管理机构以上是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流程的简要介绍,具体流程可能会根据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申报方需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以确保申报的顺利进行和成功获批。
湖南武冈云山级地质公园规划
![湖南武冈云山级地质公园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164ffeea1c7aa00b52acb38.png)
湖南武冈云山省级地质公园规划(2018-2035)武冈市人民政府二O一八年八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公园位臵 (1)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1)第三条规划期限 (1)第四条规划依据 (1)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2)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4)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4)第七条发展目标 (4)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6)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6)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7)第十条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7)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9)第十一条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 (9)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 (9)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区划 (11)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11)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 (11)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12)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12)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12)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14)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14)第十九条灾害防治 (14)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15)第二十一条人文景观保护 (16)第八章科学研究 (17)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 (17)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 (17)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18)第二十五条研究经费 (18)第二十六条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19)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20)第二十七条解说系统架构 (20)第二十八条地质博物馆及科普电影馆(影视厅) (20)第二十九条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21)第三十条景点、景物解说牌 (21)第三十一条公共信息标识牌 (21)第三十二条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22)第三十三条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22)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3)第三十四条乡土科普活动 (23)第三十五条科学实践活动 (23)第三十六条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23)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24)第三十七条旅游客源市场 (24)第三十八条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24)第三十九条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24)第四十条专题考察路线 (25)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26)第四十一条地质遗迹数据库 (26)第四十二条公园监测系统 (26)第四十三条网站建设 (26)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27)第四十四条道路交通 (27)第四十五条水电设施 (29)第四十六条环境卫生 (30)第四十七条服务设施 (31)第十四章土地利用 (33)第四十八条土地利用 (33)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 (34)第四十九条社区行动计划 (34)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5)第五十条管理机构设臵 (35)第五十一条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35)第五十二条导游员及其培训 (35)第五十三条管理层培训 (35)第五十四条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35)第五十五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36)附表目录附表1、2 武冈云山省级地质公园拐点坐标列表(西安80坐标系)附表3 武冈云山省级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一览表附表4 武冈云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拐点坐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武冈云山省级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武冈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5′35.49″~111°39′37.79″,北纬26°37′53.73″~26°42′35.38″。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5775d25aaea998fcc220eb7.png)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试行)目录一、前言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报告编写纲要三、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1.总则2.一般规定2.1地质遗迹景观2.2地质遗迹分级标准2.3地质旅游资源类型2.4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2.5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3.总体规划布局3.1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3.2地质公园区划3.3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评定3.4旅游景点与景区规划3.5旅游路线规划4.地质遗迹景观保护规划4.1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划4.2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5.专题规划5.1游览设施规划5.2基础工程规划5.3居民社会调控规划5.4经济发展引导规划5.5土地利用协调规划5.6分期发展规划一、前言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址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浏览、度假休息、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遗迹景观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为了更不效地保护地质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次大会决定“建立具有特殊地质特色的全球地质景区网络”,156次执行局会议为了贯彻这一决定,决议启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 Program)。
选择地质上有特色,同时兼顾景观优美,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质遗址(区、点)建立地质公园,以期建立全球地质公园网,将景观、人文历史紧密结合,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地质公园的开发与生产资料教育紧密结合,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强调地质公园的发展与当地民众就业特别是残疾人就业紧密结合,强调为了保护地质遗迹应重视开发,以开发来促进保护。
地质公园的申报与规划
![地质公园的申报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2a2a6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1.png)
4. 等待审批结果
等待相关部门或机构的审批结果,根 据审批意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申报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 完整性
在准备申报材料时,要确保所有材料的真实 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虚假信息或遗漏重要 信息。
充分展示地质公园的价值和 意义
在申报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地质公园的科学研究和 教育价值,以及其对当地社区发展的意义。
介绍当地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人 口、经济、文化等方面,以展示地
质公园对当地社区发展的意义。
申报程序与步骤
1. 了解申报要求
详细了解地质公园申报的具体要求和 条件,确保满足申报条件。
2. 准备申报材料
根据申报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包括申 报表格、图片和影像资料、研究报告 和资料等。
3. 提交申报材料
将准备好的申报材料提交给相关部门 或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
中国地质公园未来展望
持续发展
中国地质公园将继续保持 稳定的发展态势,吸引更 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 旅游。
多元化发展
在保持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融பைடு நூலகம்更多文化、生态和社 区元素,实现多元化发展。
提升国际影响力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地 质公园的合作与交流,提 升中国地质公园的国际知 名度和影响力。
THANKS FOR WATCHING
促进当地居民参与地质公园的经营管理,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的社会参与与合作
01
02
03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地 质公园的保护、管理和经 营,提高公众参与度。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 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 地质公园的管理水平。
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以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以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2607b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e.png)
2、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结合山旺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特色,可以开发一系 列创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开展古生物化石挖掘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身 体验挖掘出古生物化石的乐趣;或者设计火山地貌观赏路线,让游客近距离感 受火山地貌的壮观;还可以开发相关的地质旅游纪念品和科普读物,满足游客 的购物需求。
3、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良好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是吸引游客的重要 保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应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例如, 建设宽敞舒适的游客中心,提供完善的导游服务;改善公园内的交通设施,确 保游客的出行安全和便利;同时,加强公园内的环保和安全措施,确保游客能 够在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中享受地质旅游的乐趣。
然而,要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仅仅依靠资源的自然禀赋是不足够的。合 理的开发与规划是关键。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熊大寻旅游规划公司的理 念:“旅游发展的问题其实主要是思维的问题,不是资源的问题”。对于山旺 国家地质公园,应注重以下几点规划:
1、深化地质旅游资源的挖掘:尽管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已经具有丰富的地质旅 游资源,但仍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例如,可以进一步开发古生物化石的形成 过程和生态环境,以及火山地貌的形成与变化等。通过增加地质知识的普及和 展示,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地质旅游的魅力。
4、资源影响力: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资源对公众具有极高的吸引 力,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同时,该地质公园也是进行科 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
四、结论与建议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资源丰富且高质量,具有很高的科学和美学价 值。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旅游价值和科普教育功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的知名度。 例如,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举办各种活动,如摄影比赛、徒步比 赛等,吸引更多游客。
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指南
![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69f8f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1.png)
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指南一、引言地质公园是自然地质景观与人文历史景观相结合的特殊景区,是保护地质遗迹、展示地质景观、开展地质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的重要平台。
为了提高地质公园建设的管理水平,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的指南,包括公园规划、资源保护、旅游开发、环境管理和科普教育五个方面。
二、公园规划1.定位与规划:根据地质公园的特点和资源,制定公园的总体规划。
明确公园的发展定位、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
2.建设与开放:根据规划,制定公园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和时间表。
合理布局公园的各项设施和功能区域,确保公园的开放运营。
三、资源保护1.地质遗迹保护:明确地质遗迹的边界和保护范围,并严格控制人为活动的影响。
禁止破坏性采石、挖掘和建设,确保地质遗迹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2.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公园内的动植物种群,建立保护区和生态通道,保持生态平衡。
限制猎捕、采集和破坏活动,保护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
3.自然环境保护:加强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控制噪音和光污染,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四、旅游开发1.交通建设:优化公园周边的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交通枢纽,方便游客的到达和流动。
2.接待设施:建设完善的副中心,包括停车场、游客中心、餐饮、住宿和娱乐设施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旅游线路:规划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包括步行、徒步、车辆、游船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景点开发:开发具有代表性和旅游价值的景点,设置丰富多样的展示和体验项目,提高游客参与度和满意度。
五、环境管理1.卫生清洁:加强公园内各个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保持公园整洁和环境优美。
2.植被管理:合理规划植被的种植和养护,增加植被覆盖率,提供良好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3.垃圾处理: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加强垃圾收集和处理工作,确保公园的环境质量。
六、科普教育1.展示教育:制作展示牌、标牌和模型,展示地质公园的特色和文化,向游客传递地质知识和历史。
2.普及教育:开展地质科普讲座、培训班和参观活动,增加游客对地质科学的了解和兴趣。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c2fff12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b.png)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随着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不断加剧,人类自然景观的保护日益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逐渐成为现代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临海市,是国家A级地质公园之一。
本文将以这个著名的地质公园作为案例,探讨其总体规划概况。
一、规划背景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浙江东南部,纵横交错的地形带、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形成了复杂而富有特色的地质景观,是我国南方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过度开发、人为破坏等行为给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为此,需要制定全面、具体、可操作的规划,进行保护、改善和利用。
二、规划目标基于对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面临问题的深刻认识,总体规划的目标如下:1.深化对地质公园的研究,全面了解地质、地貌、生态等基本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方案。
2.打造自然学科教育和科技创新基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创设和规范旅游服务,丰富公园旅游体验,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内容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涵盖了地理、地质、矿产、生物、考古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来讲,规划内容如下:1. 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对分布于公园内的各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针对部分弱化和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改善,并严格规划填土、盖房等工作。
2. 旅游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加强公园旅游开发和管理,开发科普教育、环保课程等。
3. 文化资源开发:针对临海地区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创造性地将其融入到公园景区内的游览、教育、科普等活动当中。
4. 科研和科普教育:开展地质、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
建设趣味科普游乐设施,推进环保、生态等科普课程普及。
四、实施措施为了达成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目标,下面是本规划的操作性实施措施。
1. 采用综合管理方式集合各种力量,构建生态过境模式。
地质公园创建工作方案
![地质公园创建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1dc6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a.png)
地质公园创建工作方案地质公园是有着独特地质遗迹、景观和自然生态资源的地区,是通过保护、科普和游憩,促进地质科学研究、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创建地质公园,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业提供资源支持,更具有保护独特地质遗迹、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下面是地质公园创建工作方案。
第一步:调查研究首先要了解地区的地质形成过程和地质资源分布情况,并对当地的生态和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地区的自然和文化价值。
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地质公园的核心景观区、保护区和游憩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第二步:编制规划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编制地质公园规划方案,确定地质公园的利用方式、保护目标、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并提出建设目标、计划、投资和运营管理等详细要求。
第三步:保护和利用地质公园的保护和利用是地质公园创建的核心内容。
要在保护地质资源、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普及,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要注重公园精神文明、卫生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公园游憩配套设施,创新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品质和旅游服务质量。
第四步:宣传推介为了扩大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推介,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地区的优良资源。
在公园、景区、旅游线路等地方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在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开展广告宣传,提高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第五步:组织管理为了保障地质公园的有效运营,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管理机构应该由地质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旅游行业相关单位组成,制定运营计划、管理规章、市场营销、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制度。
并定期开展地质科学、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等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
总之,地质公园的创建工作复杂而繁琐,需要各相关单位具备较强的组织、调查、规划、保护、宣传和管理能力。
只有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知名度提升,才能促进地质科学研究、自然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发展。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67011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5.png)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一、引言国家地质公园是指以地质遗迹地质地貌为基础,融自然景观、文化景观、旅游度假功能为一体,具有较高地质科普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地质公园。
为了保护地质资源,传承地质文化,促进地质旅游发展,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规划编制的目标、方式、内容以及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规划编制目标1.强调保护。
保护地质遗迹、地质地貌和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地质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
2.强调科普。
通过展示地质遗迹、解释地质现象和环境性质,提高公众对地质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3.强调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地质资源,促进地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水平。
三、规划编制方式1.多学科协作。
地质、生态、环境、文化等学科专家齐参与,实行横向协调和纵向整合。
2.公众参与。
重视地方居民、游客和各相关方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增加公众参与的机会和途径。
3.生命周期角度。
着重考虑地质公园建设、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提出相应措施和规划。
四、规划编制内容1.地质资源调查和评价。
对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地质地貌等进行详细调查,评价其科普和旅游价值。
2.规划范围和区域划分。
确定地质公园的总体范围和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核心区、缓冲区、辅助区等。
3.规划目标和布局。
根据地质公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目标和布局,明确主题和功能。
4.地质科学教育设施建设规划。
开展地质科普教育,修建展示地质现象、生态环境和科学知识的设施。
5.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合理规划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并制定管理和保护措施。
6.管理与监测规划。
设立监测网络和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和科学监测方法。
五、技术要求1.系统性。
规划编制要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各项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支持。
2.可操作性。
规划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实际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3.可持续性。
规划要妥善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4.基于科学。
规划要基于科学的调查、评价和分析,依据科学原则进行规划和决策。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d014462ee06eff9aff80719.png)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试行)目录一、前言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报告编写纲要三、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1.总则2.一般规定2.1地质遗迹景观2.2地质遗迹分级标准2.3地质旅游资源类型2.4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2.5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3.总体规划布局3.1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3.2地质公园区划3.3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评定3.4旅游景点与景区规划3.5旅游路线规划4.地质遗迹景观保护规划4.1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划4.2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5.专题规划5.1游览设施规划5.2基础工程规划5.3居民社会调控规划5.4经济发展引导规划5.5土地利用协调规划5.6分期发展规划一、前言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址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浏览、度假休息、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遗迹景观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为了更不效地保护地质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次大会决定“建立具有特殊地质特色的全球地质景区网络”,156次执行局会议为了贯彻这一决定,决议启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 Program)。
选择地质上有特色,同时兼顾景观优美,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质遗址(区、点)建立地质公园,以期建立全球地质公园网,将景观、人文历史紧密结合,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地质公园的开发与生产资料教育紧密结合,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强调地质公园的发展与当地民众就业特别是残疾人就业紧密结合,强调为了保护地质遗迹应重视开发,以开发来促进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合申报条件
已批准建立省(市、区)级公园2年以上,揭碑开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跨区域的共同(县、市、省)提出申请
省市国土资源 行政主管部门
国土资源部 地质环境司
省级初审、推荐 每省≤2个国家地质公园候选地
合规性审查
符合条件
评审委员会
进入评审程序
原则上每两年申报一次
国家地质公园审批
国家地质遗迹保 护评审委员会
3、地质公园的产生、发展、历史
欧洲地学界的探索
20世纪后期,一些地质遗迹保护理论思考、探索 1991年法国· 迪涅 ,第一届国际地质遗产保护学术会议 《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 1999.2UNESCO,正式提出地质公园计划, 创立Geopark,地质公园 1999.2UNESCO,第156次执行局会议, 创建世界 地质公园计划,每年建立20个,全球共500个 建立全球地质遗迹保护网络体系
2001年至今,中国已分7批批准建设了241个国家地质公园
2001年,第一批11个; 2002年,第二批33个; 2004年,第三批41个; 2005年,第四批53个; 2009年,第五批44个; 2011年,第六批36个。 2013年,第七批22个
如火如荼
省份
公园数量
省份
公园数量
省份
公园数量
省份
1
1
1
荷兰
1
1
1
1
4、中国地质公园计划
1985年,我国地学界,提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设想
1999年,山东威海“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确定国家级、省级 地质公园形式,推动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2000年,国土资源部制定《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00—2001)》和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 以国土资发[2000]77号文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 2001年,国土资源部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 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 ,并制定有关申报评选办法 2001年3月,我国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诞生,后陆续于2002年、2004年、 2005年、2009年、2011、 2013共七批次,建设了241处国家地质公园 (包括31家世界地质公园)
第一大类、地质(体、层)剖面大类 1.地层剖面(1)全球界线层型剖面(金钉子) (2)全国性标准剖面 (3)区域性标准剖面 (4)地方性标准剖面 2.岩浆岩(体)剖面 (5)典型基、超基性岩体(剖面) (6)典型中性岩体(剖面) (7)典型酸性岩体(剖面) (8)典型碱性岩体(剖面) 3.变质岩相剖面 (9)典型接触变质带剖面 (10)典型热动力变质带剖面 (11)典型混合岩化变质带剖面 (12)典型高、超高压变质带剖面 4.沉积岩相剖面 (13)典型沉积岩相剖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
实践与发展
2000年,欧洲地质公园网络形成,英国、德国、 西班牙、希腊首批4个地质公园 2004年,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首批世界 地质公园评审会议,25个入选。
截至2010年末,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NN) 共有87个成员,分布全球27个国家
世界地质公园全球分布图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国及公园数量
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黑龙江五大连池地质公园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第二批 浙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 内蒙古克什克腾地质公园 福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黑龙江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 河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 第四批 江西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 四川自贡世界地质公园 第五批 陕西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第六批 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
国土资厅发[2009]50号文件:
1.《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书》 2.《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
3.《国家地质公园申报画册》
4.地质公园申报影视片
5.申请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承诺书
6.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推荐意见 7.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方案
5、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
2004-2014年9月,中国已分10批成功申报了31个世界地质公园
2 处 /年
数量最多
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批次 公园名称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批次 公园名称 河南王屋山—黛眉山地质公园 广东雷琼世界地质公园
第一批 湖南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
第三批 山东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评价指标及赋分标准
(浙江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一、科学价值(45分)
(一)典型性。15分 (二)稀有性 15分 (三)系统完整性 15分
二、美学价值 (25分) 三、科普教育价值(15分) 四、旅游开发价值(15分) 100-80分为Ⅰ级,79-65分Ⅱ为级,65分以 下为Ⅲ级。
2、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
较高的美学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全国有代表 性意义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或人文景 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自然区域。 是保护地质遗迹的综合载体 是认识神秘地球的最佳窗口 是实现旅游开发的崭新模式
世界地质公园的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六条定义: (1)有明确边界,有足够大的面积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由 一系列具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地质遗址组成,还可能 具有考古、生态学、历史或文化价值; (2)这些遗址彼此联系并受公园式的正式管理及保护,制定了官方 的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3)支持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的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改善当地 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能加强居民对居住区的认同感和促进当地的 文化复兴; (4)可探索和验证对各种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法; (5)可用来作为教育的工具,进行与地学各学科有关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环境教育、培训和研究; (6)始终处于所在国独立司法权的管辖之下。所在国政府必须依照 本国法律、法规对公园进行有效管理
按功能: ①科研科考型地质公园 ②审美观光型地质公园
按主要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类型: 7大类、25类、56亚类
二、为什么要申报地质公园?
第一、合理、有效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
申请国土部、财政部保护经费
﹢
地方自筹
2003~2008年,湖南省22个国家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共获得中央财政资金 6680万元 2005~2010年,北京市为全市地质遗迹保护方面申请国家财政资金 2965万元
国家 中国 爱尔兰 爱尔兰/北 爱尔兰 冰岛 奥地利 巴西 德国 印度尼西 亚 乌拉圭 数量 31 2 1 1 3 1 5 国家 法国 芬兰 韩国 加拿大 捷克共和 国 克罗地亚 罗马尼亚 斯洛文尼 亚/奥地利 丹麦 数量 5 1 1 2 1 1 1 国家 马来西亚 挪威 葡萄牙 日本 西班牙 希腊 匈牙利 斯洛文尼 亚 摩洛哥 数量 1 2 4 7 10 4 1 国家 冰岛 意大利 英国 越南 土耳其 德国/波兰 匈牙利/斯洛伐克 数量 1 9 6 1 1 1 1
第二、普及地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地质公园博游活动、促进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
三、如何申报地质公园?
1、申报程序
申报审批工作依据 国土资发[2000]77号文件: 国土资发[2009]50号文件:资格授予+批准命名
国家地质公园申报
国家级地质遗迹≥3处,科普教育≥20处 6项→5项
第四大类、矿物与矿床大类 10.典型矿物产地(23)典型矿物产地 11.典型矿床 (24)典型金属矿床 (25)典型非金属矿床 (26)典型能源矿床
第五大类、地貌景观大类 12.岩石地貌景观 (27)花岗岩地貌景观 (28)碎屑岩地貌景观 (29)可溶岩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观 (30)黄土地貌景观 (31)砂积地貌景观 13.火山地貌景观 (32)火山机构地貌景观 (33)火山熔岩地貌景观 (34)火山碎屑地貌景观 14.冰川地貌景观 (35堆积)冰川刨蚀地貌景观 (36)冰川堆积地貌景观 (37)冰缘地貌景观 15.流水地貌景观 (38)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39)流水堆积地貌景观 16.海蚀海积景观 (40)海蚀地貌景观 (41)海积地貌景观 17.构造地貌景观 (42)构造地貌景观
公园数量
四川
16
15 12
贵州
广西 广东
9
9 8
内蒙古
山西 青海
7
7 7
吉林
西藏 江苏
4
3 3
国 家 地 质 公 园 分 省 区 分 布
河南 福建
安徽
河北 湖南 山东 云南
11
11 10 10 10
陕西
甘肃 湖北 黑龙江 新疆
8
8 8 7 7
重庆
北京 辽宁 浙江 江西
6
5 4 4 4
宁夏
海南 上海 天津 香港
评审报告
评审阶段
国家地质遗迹保护 领导小组
授予资格 决定
建设阶段
三年内
编制《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按期完成地质公园建设
审查验收
批准阶段
正式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实地复核
公园所在地人民政府:揭碑开园仪式
2、申报需要的材料
国土资厅发[2000]77号文件:
1.《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书》 2.《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 3.国家地质公园的录像带、照片集 4.国家地质公园图件资料 5.《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6.批准建立省级地质公园的文件、 土地使用权属证等有关资料
六、水体景观大类 18.泉水景观 (43)温(热)泉景观 (44)冷泉景观 19.湖沼景观 (45)湖泊景观 (46)沼泽湿地景观 20.河流景观 (47)风景河段 21.瀑布景观 (48)瀑布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