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眼睑下垂1

合集下载

上眼皮下垂中医怎么治疗?

上眼皮下垂中医怎么治疗?

上眼皮下垂中医怎么治疗?眼睑下垂,这是许多人都有过的体验。

但是很多人只是一过性的眼睑下垂,过几天都会好的。

这对你个人的影响不是很大,因此也不必加以治疗,休息休息就会好。

但是有的人却严重的上眼皮下垂,整天看起来是耷拉着,一点精神都没有。

有人寻求了很多种方法,不见效果,有人想知道上眼皮下垂中医是怎么治疗的吗?上眼皮下垂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原因,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先天性上睑下垂者,以手术矫正颇为有效,后天性上睑下垂者则应针对不同的致病原因进行治疗。

如肌营养不良、全眼肌麻痹或提睑后出现复视的病例,不宜作手术矫正。

重症肌无力性一般不应手术,如果只局限于眼睑,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不能接受时则可以考虑手术矫正。

麻痹性上睑下垂经保守治疗半年至一年后,如无效可以行手术治疗,但合并其他眼外肌麻痹,提睑后出现复视则不应立即进行手术,以免在术后因出现复视对患者生活、工作妨碍更大,得不偿失。

眼睑下垂古方中医辨证治疗:1.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者,为先天性。

治法:温肾阳2.脾虚气陷,中气不足者,眼睑提举无力或晨轻暮重,或眼球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升阳益气3.风邪中络,筋脉拘挛,风痰阻络者,单眼骤然发病,上睑垂闭,眼球转动不灵,视一为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通络4.外伤瘀滞,气滞血瘀者,有外伤病史。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5.肝阳上亢,阴虚生风者,上睑不能上举,头痛目胀,眩晕耳鸣,面红耳赤,舌红少苔,脉弦有力。

治法:潜阳熄风关于中医如何治疗上眼皮下垂的问题上面已经介绍的很清楚了,朋友们也已经都了解了!中医是我们的国学,在我们的身体调理、治疗疾病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它副作用非常少,相当适合我们使用。

另外平常要注意多休息,才能有效的缓解上眼皮下垂的问题。

眼睑下垂的偏方

眼睑下垂的偏方

眼睑下垂的偏方
关于《眼睑下垂的偏方》,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眼脸下垂主要是上眼脸下垂的状况,它的表现症状便是上眼脸是没法伸出的,因此病人看上去的双眼是不大的,这类熟归属于精神性病症,它有先天和后天。

针对先天的眼脸下垂的医治是很艰难的,可是后天的眼脸下垂要是病人依照一些小偏方或是到医院接纳医治迅速就可以康复治疗的。

小偏方一
生产构成疫苗党参20克,黄芩25克,伏苓10克,桑椹子
10克,巴戟10克,仙茅25克,肉桂粉5克。

生产使用方法疫苗水煎服,每天1剂,日服2次。

生产辩证疫苗脾肾虚损,血气失和,经络虚损。

生产治疗方式疫苗健脾益肾。

生产方名疫苗温肾益脾汤。

小偏方二
生产构成疫苗党参12克,白术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生甘草6克,黄芩10克,川芎10克,广皮3克,升麻3克,橘梗3克,赤芍5克,晚蚕砂10克。

生产使用方法疫苗水煎服,每天1剂,日服2次。

生产辩证疫苗肾性子弱,筋络弛缓,眼胞松驰。

生产治疗方式疫苗养血柔肝,健脾胃助化。

生产方名疫苗补中益气汤交互。

小偏方三
川芎,羌活各10克,大蜈蚣3条,蝉蜕,麦草各6克,地龙10条(烤干),乌附片13克。

做法:先煎三十分钟,防风,钩藤,僵参各13克.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服。

眼脸下垂让病人看上去好像沒有醒来的状况,并且双眼会较为肿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发觉眼脸下垂是非常简单的。

针对眼脸下垂这类状况,后天的病症是较为普遍的,关键是由于病人沒有恰当的应用双眼而造成的,因此病人应当要降低针对电脑上和电视机的应用。

中医治疗上睑下垂良方

中医治疗上睑下垂良方

中医治疗上睑下垂良方临床概述上睑下垂是指上睑不能上举或力量不足的一种异常表现。

即眼球向正前方注视时,上睑遮挡部分瞳孔,引起视功能障碍,病人常常抬头仰视或皱额、耸眉而视。

本病可单眼或双眼发生。

眼睑下垂临床上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者为动眼神经核或提上险肌发育不良所致。

患儿出生时即显眼睑下垂,有遗传性,有时合并上直肌功能不全或其他先天畸形。

后天性上睑下垂典型而常见者有以下数种:①动眼神经麻痹:系各种原因引起的该神经核部或末梢受损所致。

多为单眼,常骤然发病,患眼上睑沟消失。

如伴有动眼神经支配的其他眼肌麻痹时,可出现复视。

②交感神经麻痹:常为颈部交感神经受损引起的Miiller肌功能障碍所致,除轻度上睑下垂外,尚伴有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和同侧颜面无汗等症状,称为Homer综合征。

③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系由于神经-肌肉兴奋传递障碍所引起,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胸腺增生或肿瘤。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眼睑下垂为双眼性,具有晨轻暮重的特点,有时合并眼外肌或其他横纹肌的功能减退。

当注射新斯的明后,上述症状立即缓解。

④外伤性上睑下垂:患者有颅脑或眼部外伤或手术病史。

⑤其他上睑下垂:包括由眼睑本身的重量而引起的机械性上睑下垂及癔病性上睑下垂等。

西医对幼儿的先天性眼睑下垂,特别是单眼重度下垂,主张早期手术矫治,以防发生弱视;如已经发生弱视,到成年手术时则只能收到美容效果。

对其他后天性睑下垂,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中医学称本病为“上胞下垂”、“睢目”、“侵风”或“睑废”等。

并认为先天性者由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所致。

后天性者多因脾虚气陷、风痰阻络、阳亢动风或外伤瘀滞所致。

临床应视不同证情,分别采用或合用补中益气、祛风化痰、潜阳熄风、活血通络等法。

并可结合针灸治疗。

治疗方剂1.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炙甘草10g,陈皮10g,当归10g,升麻6g,柴胡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眼皮下垂解决方法

眼皮下垂解决方法

眼皮下垂解决方法眼皮下垂,也称为眼睑下垂,是指眼睑肌肉松弛或眼轮匝肌功能减退造成的眼睑下垂。

这会给人带来不仅是外貌上的影响,还会给视觉带来不便。

下面介绍一些眼皮下垂解决方法:1. 针灸:针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眼肌周围的穴位,促使眼肌得以收缩,从而改善眼皮下垂的症状。

针灸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术后恢复期的痛苦。

2. 眼部运动:进行一些特定的眼部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眼皮下垂的症状。

例如,闭眼慢慢数到10,然后再慢慢睁开眼睛,重复5-10次。

这样的运动可以有效地刺激眼肌,增加肌肉的张力,从而减轻下垂的程度。

3. 使用眼部护理产品:选择一些专门对抗眼皮下垂的护理产品,如紧致眼霜或眼膜,每日坚持使用。

这些产品可以帮助加强眼部肌肤的弹性,从而减轻眼皮下垂的症状。

4. 眼部按摩:用指腹轻轻按摩眼部肌肤,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方向轻轻推开,每日坚持5-10分钟。

眼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眼肌张力,改善眼皮下垂症状。

5. 就医求助:如果上述方法无效或效果不明显,建议及时就医。

眼皮下垂的程度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眼轮匝肌缩短术或眼轮匝肌提升术,通过切除部分松弛的眼皮组织或增强眼轮匝肌的功能,来达到提升眼皮的效果。

6. 日常护眼:注意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保持眼部清洁。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熬夜、暴饮暴食等有损眼部健康的行为。

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C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番茄等,有助于改善眼部肌肤弹性。

总而言之,眼皮下垂不仅影响外貌,还会给视觉带来困扰。

针灸、眼部运动、眼部护理产品的使用、眼部按摩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都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眼皮下垂的症状。

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坚持进行,将有助于缓解和改善眼皮下垂的问题。

同时,良好的日常护眼习惯也是重要的预防和保护眼部健康的措施。

上睑下垂中西医诊断方法

上睑下垂中西医诊断方法

上睑下垂中西医诊断方法本病辨证应当区分先天与后天。

自幼双眼上胞下垂,无力抬举,多属肾阳不足,脾失温煦;骤然发生上胞下垂,多为单侧,常与后天失养有关。

若上胞下垂晨轻午后加重,伴有乏力者,多为中气不足;若伴有眼珠转动不灵,胞睑皮肤麻木不仁者,多属风痰阻络;若年老眩晕或有外伤史而致的上胞下垂,多属气滞血瘀,胞络不畅。

一、中医诊断1.命门火衰,脾阳不足证候:自幼双目上胞下垂,无力抬举,视物仰首举额张口,或以手提睑,伴有体乏无力,面色无华,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暗苔白,脉沉细。

辨析:①辨证:以自幼双眼上胞下垂,无力抬举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约束失养而抬举无力,脾阳不足,不能温煦眼肌,故胞睑垂缓难睁;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暗苔白,脉沉细,皆为阳虚之征。

2.脾虚失运,中气不足证候: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

症重者眼球转动失灵,视一为二,并有周身乏力,甚则吞咽困难,食欲不振,眩晕,脉虚无力。

辨析:①辨证:以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乏力,脉虚无力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脾主肌肉,脾虚中气不足,睑肌无力故上胞下垂;乏力,食欲不振,脉虚无力皆为脾虚不运,中气不足之征。

3.风痰上壅,胞络受阻证候:骤然发生上胞下垂,胞睑皮肤麻木不仁,眼球转动欠灵,伴有口眼歪斜或复视。

辨析:①辨证:以上胞下垂骤然发生,伴口眼歪斜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风邪挟痰上壅,阻滞胞睑脉络,气血不能濡养筋肉,故上胞下垂;肌肤麻木不仁,口眼歪斜均为风痰阻络之征。

4.气血瘀滞,胞络失荣证候:骤然发生单侧上胞下垂,伴有单侧头痛,多见干老年人有眩晕病史或外伤史。

舌质紫暗,苔薄白或黄,脉弦。

辨析:①辨证:以老年人骤然发生上胞下垂或外伤所致的上胞下垂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老年或外伤气血运行不畅,胞络失于濡养,升提无力故上胞下垂;舌质紫暗,脉弦皆为气滞血瘀之征。

二、西医诊断1.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自然睁眼平视时,上眼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3mm,严重者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影响视线。

腕踝针为主治疗重症眼睑下垂1例

腕踝针为主治疗重症眼睑下垂1例
用。 可使血 液的浓 、 、 粘 凝聚程 度减轻或恢 复正 常 , 从 而 改善 血液流变 学 的性 质 。 药理 研究莪 术 中所 舍的挥发油 的成分 具有 明显 的 免疫保 护作用 , 益母 草 、 贯众对离体 子宫具 有兴 奋 作用 , 以使子宫 紧张度与 收缩率 增强 。 可
药 治疗 , 早 不宜 迟 , 别是 目前 , 据 病 史 、 情 、 宜 特 根 病
4 讨

呃逆 系 由于种 经 肌 肉 奋性 增强 神经 末梢 瞩 受 刺激 所致 . 也可 由 胃肠道 胀气刺 激膈肌 『 。 一 起 当 般镇 静 、 解痉 药物治疗 失效 后 , 用f  ̄ 及膈 俞穴 局 使 t, -i l 部注射 山 茛菪碱 出现明显效 果 。 医认 为 , 中 本症 系由 于气血 正常运 行扰 乱 , 上逆 膈肌 。 茛菪碱 对 胃肠解 山 痉 作用 较强 , 配合 针 刺后 局封 , 强 了穴 位刺 激 , 当 增
借 助 B超极 易诊 断 , 治疗 不 但 疗效理 想 也可 减 轻 早
病 人的痛 苦 条件 的 在药 流后 即 服 用 几贴 活血 祛 有
瘀 之 药 , 留的机 会将 会 明显 下 降。 残
收 稿 日期 :0 II 0 2 0 —1 9
维普资讯
折江 中 两 医 结 合 杂 志 2 0 0 2年 第 l 2卷 镩 1期
3 治疗 结果 6例于 针 灸 针刺 后 即停 止呃 逆 , 余 8例 经 双 其
侧 穴 位 封 闭 注 射 后 停 【 呃 逆 , ~ 次 成 功 . 再 复 L 均 来
在治疗过 程 中 , 笔者还 体会到 , 对于 流产 后的 中
灵脂 入血 行 , 破血 逐瘀 勾用 . 棱 、 二 莪术 、 角刺行气 皂

中医-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上眼睑下垂案

中医-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上眼睑下垂案

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上眼睑下垂案杨女士:2020年9月26日主诉:乏力,上眼睑下垂无力睁开,发病3个月。

涂抹眼药水无效,服用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效果不明显,劳累加重,天晴可缓解。

病史:脱肛,风湿痛四诊:舌苔薄黄,眠可,纳强易饥,口干喜喝热水,怕冷,夜尿2~3次,大便不成形日2~3次,自小至今出汗极少,伴头痒脚痒,右脉:轻寸浮大有力,关尺极濡无力,深寸有力夹珠关尺无力。

左脉:轻中寸关浮有力尺无力,深寸关厚结,尺无力。

考虑主诉与脉证不符,结合以往病史,初步诊断为中气不足,眼肌无力而下坠,伴胃阴不足,脾肾虚寒。

立方:补中益气汤加参梅理中汤加苓桂术甘汤。

方药:黄芪30g,白术10g,炙甘草6g,人参6g,当归9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北沙参15g,山楂15g,乌梅10g,木香6g,蒲公英20g,炒白芍12g,炮姜6g,茯苓10g,桂枝6g,甘草6g,酒黄精10g,附子6g,菟丝子15g,泽泻12g,巴戟天12g,防风10g。

7剂,水煎服。

服药5天后病人前来反馈,毫无改善。

追问夜里睡觉醒来有没有眼皮黏合,她说有黏合,笔者可以确定补中益气汤不对症。

既然医院多种检查无病,仔细查看脸部皮肤紧绷无皱纹,眼袋肿大,眼角水汪汪有丝状物,从小无汗,头皮痒脚湿痒,脾肾寒湿,寒湿束表也可有怕冷无力症状。

本次立方:越婢加术汤加减去水湿肿。

《金匮要略方义》:本方乃越婢汤加白术而成。

白术乃脾家正药,健脾化湿是其专长,与麻黄相伍,能外散内利,祛一身皮里之水。

本方治证,乃脾气素虚,湿从内生复感外风,风水相搏,发为水肿之病。

方以越婢汤发散其表,白术治其里,使风邪从皮毛而散,水湿从小便而利。

二者配合,表里双解,表和里通,诸症得除。

用药如下:生麻黄12g,炙甘草6g,生石膏30g,白术20g,炒苍术12g,炒苡仁30g,车前子15g,土茯苓15g,防风8g,羌活8g,粳米5g,姜枣10g。

先配1剂自煎。

第二天反馈,眼皮黏合有所缓解,仔细看看脸上,起了皱纹。

眼睑下垂按摩治疗

眼睑下垂按摩治疗

眼睑下垂按摩治疗本病又称“雕目”、“睑废”等,其特点是上睑不能提起,掩盖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影响视力。

【病因病理】一、xx的病因病理主要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在后天因素中由提上睑肌受损、动眼神经和交感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眼外肌麻痹等引起。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1.先天禀赋不足多因脾肾虚弱,发育不良,使眼睑下垂。

2.气血两虚气血不足,血不荣筋,肌肉无力,眼睑升举迟缓。

3.脾气虚弱睑为肉轮,在脏属脾,脾气虚弱则睑举无力。

4.风痰阻络多为素有风痰,若上攻于眼睑,则阻络而致眼睑不举。

【临床表现】可见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为了克服上睑下垂,患者常紧缩额肌,借以提高上睑位置,而导致额皮横皱,眉毛高竖,对侧眼睑加宽的外观特征,医.学搜集整理如双眼睑下垂,则见昂首抬头视物。

【中医辨证】常见症候及表现特点如下。

1.先天禀赋不足此为出生时已有眼睑疾患,或为眼睑下垂或为睑闭不合。

2.气血两虚可见眼睑升举无力,兼见面黄少华,气短,乏力,舌质淡,脉细弱等症状。

3.脾气虚弱可见眼睑不举或不能闭合,可兼见食欲不振,精神困倦,舌苔薄,脉细弱。

4.风痰阻络眼睑下垂,麻木难举,可兼有睛珠转动不灵活等。

【按摩治疗】补气养血,祛痰升睑。

嘱患者仰卧,施术者站于头顶侧。

用拇指在前额部及眼眶周围部做揉法10~15次,用拇指、中指、食指在眉弓做捏提法10~15次,可向上方用力。

点按阳白、鱼腰、风池、三阴交、陷谷等穴,每穴1分钟,坚持每日1次,每10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1.尽量治疗原发病,如沙眼、眼外伤等。

中医按摩治疗上眼睑下垂上眼睑下垂,又称“睢目”、“睑废”、“睑皮垂缓”。

上眼睑下垂的病人常需借助额肌之牵引而睁眼视物,日久则额部皱褶,眉毛高耸,严重影响美容。

祖国医学认为,先天性眼睑下垂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所致;后天性眼睑下垂,每因脾虚气弱,气血不和,脉络失养,血不荣筋而致眼肌松弛下垂;或因脾失健运,聚湿成痰,外夹风邪,风痰阻塞经络以致筋脉失养而成。

眼袋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哪些

眼袋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哪些

眼袋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哪些眼袋是指眼睑下方皮肤松弛,出现凸起的现象,常常会给人一种疲倦、衰老的感觉。

中医认为,眼袋的形成与肝肾功能减退、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停留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中,眼袋可根据辨证分型进行治疗,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第一篇】辨证一:肝肾亏虚型特征:眼袋明显,颜色发黄,常伴有头晕、腰酸等肾阳虚的症状。

治疗方法:补肝肾,活血化瘀。

方药建议:1.肾气不足型:加减六味地黄丸。

组成:山药、牛膝、茯苓、泽泻、桑寄生、天冬。

功效:补肾气,滋阴降火,收敛皮肤。

2.肝血不足型:加减桃仁牡丹皮汤。

组成:桃仁、牡丹皮、当归、川芎、白芍、木瓜。

功效:活血化瘀,滋养肝血,改善眼袋。

3.肾阳虚型:加减左归饮。

组成:杜仲、肉苁蓉、桂枝、肉桂、熟地、山茱萸。

功效:温肾阳,祛风寒,收敛眼袋。

辨证二:气滞血瘀型特征:眼袋色暗,伴有眼部浮肿、干涩和疼痛的症状。

治疗方法:活血祛瘀,通络消肿。

方药建议:1.川芎茶洗眼:取川芎粉末适量,与开水冲泡后放凉,用来洗眼。

功效:活血散瘀,减轻眼袋浮肿。

2.丹参酒糊敷眼:用酒将丹参煮开后捣烂,敷在眼袋处。

功效:活血消肿,减轻眼袋颜色暗沉。

3.橘皮茶:取橘皮适量,加入开水中冲泡。

功效:理气化痰,改善眼袋症状。

4.红花决明子饮:红花、决明子各适量,煮水冲泡后服用。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降火,改善眼袋。

【第二篇】辨证三:脾胃湿滞型特征:眼袋肿胀明显,伴有面色晦暗、胃脘胀闷等症状。

治疗方法: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方药建议:1.龙胆泻肝汤:取龙胆草、黄芩、黄连、泽泻、茯苓、白术、滑石各适量,煎服。

功效:清热燥湿,减轻眼袋肿胀。

2.猪苓茶:取猪苓粉末适量,冲泡饮用。

功效:利尿消肿,改善眼袋症状。

3.养胃消食汤:取山楂、草果、陈皮、白术、厚朴、千里香、白茅根各适量,煎服。

功效:健脾燥湿,促进消化,缓解眼袋问题。

辨证四:肾气下陷型特征:眼袋下垂,皮肤松弛,伴有五心烦热、腰酸等肾阴虚的症状。

眼睑下垂中药方剂

眼睑下垂中药方剂

眼睑下垂中药方剂
益气温肾汤
【来源】徐杰,《湖北中医杂志》(4)1988年
【组成】党参12克,黄芪18克,柴胡、升麻各7克,干姜、肉桂各6克,防风、生甘草各8克,赤芍、地龙、白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分3次温服。

待病情好转后,可用上方加工成冲剂,每日3次,每次服20克,以巩固疗效。

【功用】温肾运脾、益气升陷。

【方解】方中的党参、黄芪、甘草、柴胡、升麻益气和中,升提脾气;又加肉桂,温煦元阳,兼顾脾肾;久病体弱者肾阳亦亏,故再加熟附片以助干姜、肉桂温阳运脾,益气升陷,适当佐以防风、赤芍、白芍、地龙祛风胜湿、活血通络。

本方功专力著,疗效甚为满意。

【主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加减】畏光、流泪、纳呆,加羌活、苍术;复视、斜视、眼球活动受限,加川芎、全蝎、蜈蚣;面色?白、活动乏力,则红参易党参;病程长,反复发作,四肢欠温,加熟附片、鹿角霜;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去防风、干姜,加仙鹤草、旱莲草。

【疗效】治疗65例,痊愈(眼裂大小正常,且早晚无改变,伴随症状消失、新斯的明试验阴性)24例(其中重型10例、中型14例);好转(眼球症状好转、眼睑下垂上抬0.2厘米、全身症状好转)36例(其中重型12例、中型22例、轻型2例);无效5例(其中中型4例、轻型1例)。

总有效率为92.3%。

平均治疗天数为41天,平均好转天数为13。

眼皮下垂应该怎么消除?

眼皮下垂应该怎么消除?

眼皮下垂应该怎么消除?人的皮肤到了一定的时期就会慢慢的松弛,特别是眼睛周围的皮肤,会出现松弛和眼皮下垂的现象。

眼皮下垂除了是皮肤自然的松弛造成的,还可能是疾病引起的,肾虚脾虚,血气失和等等,都可能会造成眼皮下垂,那么眼皮下垂到底应该如何消除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眼皮下垂的消除方法。

眼皮下垂,又称上睑下垂,是指提起上眼睑的肌肉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以致上睑部分或完全不能上提,当双眼平视前方时,上眼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2mm以上。

提上睑的肌肉有提上睑肌和Müler氏肌,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Müler氏肌受颈交感神经支配,当这二个肌肉的功能不全或丧失时,就会出现上眼皮下垂。

上睑下垂轻者可遮盖部分瞳孔,严重者则全部瞳孔被遮盖,不但有碍美观,而且还影响视力,为了克服视力障碍,患者常常要紧缩额肌,皱额耸眉以提高上睑位置,严重时则必须仰头甚至用手指抚起上睑才能视物。

眼睑下垂中药方剂中医方剂(一)【辨证】脾肾虚损,气血失和,经脉失养。

【治法】补脾益肾。

【方名】温肾益脾汤。

【组成】党参20克,黄芪25克,芡实10克,金樱子10克,巴戟10克,仙茅25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树方。

中医方剂(二)【辨证】肾脾气弱,筋脉弛缓,眼胞下垂。

【治法】益气补中,健脾助化。

【方名】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成】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广皮3克,升麻3克,桔梗3克,苍术5克,晚蚕砂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炳凡方<眼睑下垂>文章中介绍了一些可以消除眼皮下垂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中医调理内在的处理方法,但是平时也要注意保养好皮肤。

眼睛周围的皮肤是最容易生皱纹的,所以平时要坚持做眼膜和眼霜,不要熬夜工作,熬夜对眼睛的伤害很大。

治疗眼袋的中药方剂

治疗眼袋的中药方剂

眼袋是许多人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们可能是由于过度疲劳、缺乏睡眠、遗传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

虽然市场上有许多化妆品和手术方法可以减轻眼袋,但许多人更倾向于使用自然疗法来缓解这个问题。

在中药领域,有几种中药方剂被广泛认为可以帮助治疗眼袋。

首先,五苓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眼袋和眼部浮肿。

它由茯苓、白术、桂枝、泽泻和猪苓等草药组成。

这些草药具有利尿、消肿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眼部浮肿和眼袋。

其次,逍遥散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主要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草药组成。

逍遥散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眼袋和黑眼圈。

另外,黄芪炖鸡汤也是一种受欢迎的中药食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眼袋问题。

黄芪是一种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作用的草药,而鸡肉则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提高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

这种食疗方法可以滋养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眼袋和黑眼圈。

最后,珍珠粉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治疗眼袋的方法。

珍珠粉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

将珍珠粉与适量的蜂蜜或牛奶混合成糊状,然后敷在眼睛周围,可以有效地减轻眼袋和黑眼圈。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重症肌无力是由于神经与横纹肌之间传导障碍的一种慢性疾患。

这种病多发生于15~35岁的女性。

最突出的症状是受累的横纹肌活动后疲乏无力,而休息后又有程度不等的恢复。

病人早晨起床时情况较好,到了夜晚,肌肉无力的情况就加重。

横纹肌长期异常疲乏无力,“不能随意运动。

各个病人受累的肌肉不同,同一病人不同对期受累的肌肉也不同。

最多见的是眼肌无力(眼睑下垂)或肢体无力。

具体症状有:眼睑下垂,眼球歪斜,转动障碍,复视,面肌无力,说话无力:闭目无力,咀嚼、吞咽均无力(吞咽困难),下颌下垂无力闭合,颈项抬不起,喝的水可从鼻孔中流出。

呼吸道的分泌物无力咳出,可引起窒息。

四肢无力的症状最早表现为上肢疲乏无力,如洗脸无力,梳头无力,继后又感到下肢无力,,步行艰难。

多数患者的病倩时轻时重。

少数患者病情逐渐发展,可导致全身肌肉无力。

如果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呼吸困难)也可危及生命。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理,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病人常伴有全身性红斑狼疮或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此外,感染、情绪刺激、过度疲劳、创伤、分娩、应用某些药物(奎宁、奎尼丁、巴比妥类等)也可以诱发重症肌无力,或促使病情加重(应用氯丙嗪、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均能使病情加重)。

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肌无力病人要注意护理,嘱病人要避免疲劳,并要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感染。

病人的生活环境要稳定,平时应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培养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重症肌无力属于祖国医学的“痿症”范畴,认为元气败伤,精虚血虚,导致“痿蹩”。

临床上分为“脾气虚弱”、“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几种类型。

1、脾气虚弱型: 除了具有上面所说的“重症肌无力”的典型症状外,还有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表现。

处方:黄芪30克,人参30克(嚼服),白术2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

水煎服。

2、肝肾阴虚型:除了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外,还有头昏、目眩、遗精等表现。

朱海玲:岐黄针疗法治疗上睑下垂

朱海玲:岐黄针疗法治疗上睑下垂

朱海玲:岐黄针疗法治疗上睑下垂上睑下垂是指提上睑肌及Mü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导致上睑不能提起而呈下垂状态的眼病。

轻者不遮盖瞳孔,只影响外观,重者则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妨碍视功能。

本病可单眼发病,亦可为双眼,可突然发生,亦可缓慢起病。

从中医审证求因的角度来分析,结合中医古籍进行考证,不难发现上睑下垂在《北史》有“脸垂覆目不得视”的记载,巢元方《诸病源侯论﹒雎目候》曰:“目是脏腑血气之精华,若血气虚,其卡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此呼睢目。

”《目经大成》称睑废,后世称上睑下垂。

眼脸在眼科五轮中,为肉轮,属脾目,司眼之开合。

脾气虚弱,以致下垂不举。

”疗法/ 简介岐黄针疗法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陈振虎教授,在20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灵枢·官针》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

岐黄针是利用現代材料和工艺水平,整合多种针具的优点形成的,运用《内经》“五剌法”里面的“输刺”和“合谷刺”做为临床操作技法,取穴极其精简,每次治疗仅取2-3穴,无须留针,得气即止,真正体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治疗效果,操作简便、安全、高效、易推广等特点。

”01病因病机本病可因先天禀赋不足,眼肌发育不良,胞睑乏力所致;亦可因后天脾虚气弱,清阳之气不升,无力抬举胞睑;或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风痰阻络,胞睑经脉迟缓引发。

02临床表现症状:上睑下垂,影响视物;或伴有复视;体征:两眼自然睁开向前平视时,有不同程度的眼睑变窄,上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2mm,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

03治疗原则先天性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后天性者,先进行病因或药物治疗,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

西医治疗以营养神经、增强肌力为主。

中医以针灸治疗为主:(1)选丝竹空、鱼腰、足三里、血海、脾俞、胃俞、阳陵泉,每次取2-3穴,每日针刺1次,用补法。

(2)岐黄针选2—3穴位。

04病案分享王某某,女,56岁,已婚。

眼睑下垂(病案导入)

眼睑下垂(病案导入)

(三)预后和调养
先天性预后不如后天性发病者。 因先天所致在针灸或结合药物 治疗效果不佳时,宜行手术矫治; 后天性者,除了针灸治疗外,还可 配合温肾健脾(右归饮)、升阳益 气(补中益气汤)、祛风化痰(正 容汤)等中药治疗,以提高临床疗 效。
四 【古代经验】
(1)目,是腑脏血气之精 华.··然则五脏六腑之血气, 皆上荣于目也。 若血气虚 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 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 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 亦名侵风。 (《诸病源候 论·目病诸候》)
(2)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 阴交。(《眼科锦囊》)
谢谢聆听
针灸推拿学院 卢老师
眼睑下垂
针灸推拿学院 卢老师
一 【案 例】
丁某,男,12岁。右眼上睑下垂3日。 患 者玩耍时眉弓被球砸伤,第2日即出现上 睑下垂。
检查:左眼正常,右眼上睑下垂,视物时需 昂首皱额,晨起时减轻,午后加重,右眼上 睑遮盖角膜上缘下3mm;提睑肌力,左眼 15mm,右眼8mm;额肌力双眼为11mm; 双眼Bell征阳性;眼位正,眼球运动正常, 屈光间质清,眼底正常。舌象、脉象正常。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上睑下垂影响视物,常需仰头,耸肩,皱眉协助;两眼向前平视 时,上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2mm,睑裂变窄,只要具备这些症 上上睑睑下下垂垂状影影响响、视视体物物,,常常征需需,仰仰诊头头断,,耸耸较肩肩,,皱皱为眉眉容协协助助易;;两两.眼眼向向前前平平视视时时,,上上睑睑遮遮盖盖角角膜膜上上缘缘超超过过22mmmm,,睑睑裂裂变变窄窄,,只只
西医诊断:右眼外伤性上睑下垂; 中医诊断:胞睑下垂;外伤型。 取穴:阳白、鱼腰。
患儿仰卧,首先以梅 花针轻轻叩刺阳白、 鱼腰穴2~3 min,局 部见轻微潮红后,再 予隔姜灸3壮,每日1 次。

补阳还五汤治面瘫眼皮下垂临床应用案例

补阳还五汤治面瘫眼皮下垂临床应用案例

补阳还五汤治面瘫眼皮下垂临床应用案例我们应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口服,配合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30例,并与单独针灸治疗中枢性面瘫30例疗效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治疗组:运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中药内服基本方: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0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地龙10g,全蝎10g,蜈蚣2条,僵蚕10g,蝉衣10g,防风10g,1剂/日,3次/d。

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

1剂/d,水煎,分早晚2口服,15剂为1疗程。

对照组:只采用针刺疗法。

痊愈:患侧面部皮肤表情肌可随意运动,两侧额纹对称,眼睑完全闭合,鼻唇沟对称,人中沟不偏,口角无下垂,面部体征消失;显效:口角歪斜明显改善,患者眼睑能闭合,鼻唇沟稍浅、笑时口角略有歪斜;好转:口角歪斜部分恢复,鼻唇沟仍消失;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基本无变化。

可见,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30例病人中痊愈12例,显效13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

中枢性面瘫是一组以气虚血瘀为主的脑血管疾患,同时又存在口眼歪斜的现象,两者病情且呈同步变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本病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

目前采取的西药常规治疗活血化瘀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针对性、个体性差,疗效往往不令人满意。

中医学认为,中风是机体正气不足,气虚血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治疗方法,皆以补气、活血、疏风、通络,调整阴阳为治,单独针灸只起到局部调节经络的作用加上补阳还五汤的中药治疗能起到补气、化瘀、活血、达到全身调整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来源于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其功效为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主要治疗由急性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

黄芪温通经脉,鼓舞阳气;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诸药合用风痰得祛、经脉得通、肌肤得养、面瘫乃愈。

眼睑痉挛中药方剂

眼睑痉挛中药方剂

眼睑痉挛中药方剂黎明质医案:李某某,女,56岁,1989年10月8日初诊。

自述左侧上下眼睑动三年余,多方治疗罔效。

近月来病情加剧,一日之间瞬动发作数十次,每次3~5分钟,瞬动时畏惧视物,以手覆压左眼,终止家务,直待瞬止。

视力不减,无羞明眵泪,食、便正常,惟素易怒易郁,情绪不稳,舌淡、苔白润,脉寸浮尺沉。

推论病机,当属肾水冻结,木失所荣,阳虚风动。

拟用真武汤增减。

处方:制附片6克,白芍20克,茯苓、谷芽各15克,白术、僵蚕、防风各10克。

5剂。

服用第3剂后,瞬动大减,尽剂而病告愈。

又拟柴芍六君子汤5剂善后,随访7个月病未复发。

(柴芍六君子汤,处方:柴胡9g,白芍、党参、白术各15g,茯苓12g,陈皮、法半夏、炙甘草各6g。

)(新中医1991;〈11〉:41)按语:肾水冻结,木失所荣,阳虚风动。

方中用附片微量,恰如春日迟迟,使冰冻缓缓而解,泽土荣木;白芍重用,直取涵木息风;谷芽以助茯苓,白术复苏土运制水泛滥;僵蚕、防风从标而治。

共奏阳气健运,水润木荣,其风自息之效。

中医方剂(一)【辨证】心肺两虚,痰气上冲。

【治法】补气逐瘀,解痉化痰。

【方名】补气镇惊汤。

【组成】炙黄芪24克,柏子仁12克,川芎6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茯神10克,当归身10克,杭白芍10克,枣仁(炒)10克,半夏10克,胆星6克,细辛3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路际平方<眼睑痉挛>大秦艽汤治疗眼肌麻痹50例临床资料50例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19-67岁,病程2天-3个月。

伴糖尿病者4例,脑血栓者5例,外伤者3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35例,左眼15例。

复视像检查:水平复视46例,垂直复视4例。

50例患者均有眼球活动受限、复视、头晕、恶心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大秦艽汤为基本方剂: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细辛、白术、黄芩、生地、茯苓、石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按摩治疗上眼睑下垂的手法:病者坐位或仰卧位,用轻快的按揉法从印堂至睛明,再沿上眼眶经鱼腰、丝竹空、太阳、瞳子髎,并沿下眼眶上缘到睛明,往复移动操作约6分钟,重点在睛明、鱼腰、丝竹空。

再在额部及沿眼眶用缓和深沉的抹法往返操作7-8遍。

同时配合按睛明、阳白、鱼腰、太阳穴。

随症加穴:先天性上睑下垂、推擦左侧脊部脾胃区及腰部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

按揉或拿足底涌泉穴,以酸胀为度。

再沿足底纵轴直擦,以透热为度。

上睑下垂(眼皮往下耷拉),是由于大脑中负责支配眼睑(眼皮)中提上睑肌的第三颅神经麻痹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功能丧失时,导致眼睑下垂,不能抬起。

如患者向上看,眼睑一点都不能抬起,为完全性上睑下垂。

可以部分抬起,为部分性上睑下垂。

临床上将上睑下垂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多因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所致,大都表现为双眼。

后天性可由于眼睑本身受外伤、炎症等引起提上睑肌受损而造成机械性下垂,多发生于单眼,但更多的是发生于第三颅神经麻痹,还可见于重症肌无力。

为避免眼睑下垂影响视力发育而造成弱视,先天性上睑下垂需早期手术,后天性上睑下垂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积极治疗。

(一)药物调养法
祖国医学认为,对本病的治疗,属先天命门火衰,脾阳不足者,当以温补脾肾为主。

后天性者,属脾虚中气不足,当以升阳益气为主。

常用验方:
(1)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9克,枸杞9克,肉桂9克,杜仲12克,人参9克,白术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宜先天性上睑下垂)。

(2)黄芪15克,党参9克,白术12克,陈皮9克,当归9克,升麻6克,柴胡6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宜后天性上睑下垂)。

(二)针灸调理法
主穴取攒竹透睛明,鱼腰透丝竹空,太阳透瞳子髎,并配用足三里、三阴交等。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按摩调养法
用食指或中指在阳白、丝竹空、瞳子髎等眼睛周围的穴位进行适度搡压,以耐受为宜,每次5~10分钟,隔日1次。

(四)贴敷调养法
取芙蓉叶、生地黄各等分,鸡蛋清适量。

将前2味药捣碎研末,加入鸡蛋清调拌匀,敷贴上眼睑(适用外伤引起的上睑下垂初期)。

(五)神经干电刺激法
取眶上神经与面神经刺激点(位于耳上迹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即面神经的分布点),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极。

每次20分钟左右,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二疗程。

(六)饮食调养法
祖国医学认为上睑下垂属脾虚中气不足症候,治当强肾益精补中益气,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多食药膳对本病有一定调节作用。

(1)山药粳米粥:山药200~300克,枸杞50克,粳米100克。

加水适量熬粥,可经常多次服用,有补肾阴助脾阳之功。

(2)黄芪当归粥:黄芪50克,当归30克,陈皮30克,粳米100克。

将前3味药煎汁弃渣,加入粳米,用微火熬粥,趁热食之。

有补气血之功
我家小宝生下来后眼睛睁不开,一个月后睁开了,右眼却比正常左眼要小得多。

去医院看了后确诊为先天性上眼睑下垂。

医生说没什么方法等大后做手术。

心情很糟糕,想哭。

既然西医没有办法,那中医呢?回来后就在网上找中医治疗的资料。

找到很多资料,通过比较最好最全面的就是以上资料。

所以就用了这个穴位按摩。

一:穴位按摩
中医按摩治疗上眼睑下垂的手法:宝宝用仰卧位,用轻快的按揉法从印堂至睛明,再沿上眼眶经鱼腰、丝竹空、太阳、瞳子髎,并沿下眼眶上缘到睛明,往复移动操作约6分钟,重点在睛明、鱼腰、丝竹空。

再在额部及沿眼眶用缓和深沉的抹法往返操作7-8遍。

同时配合按睛明、阳白、鱼腰、太阳穴。

这里我一天就不只按摩7到8了,可能20次都有了,总是一有空就给按,躺着按,抱着也按。

我家小宝宝刚开始不是很配合,我是在喂母乳的时候给他按眼睛。

刚开始要轻柔,要让他感觉舒服,习惯后就要按重点。

但有一点好就是
随症加穴:先天性上睑下垂、推擦左侧脊部脾胃区及腰部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

按揉或拿足底涌泉穴,以酸胀为度。

再沿足底纵轴直擦,以透热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