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项羽本纪(字词+内容详解)
《项羽本纪》字词整理(答案版)电子教案
![《项羽本纪》字词整理(答案版)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a07fbbd15abe23482f4d86.png)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为…所:被) .. ......剑一人敌,不足学(敌对,抵抗;值得)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 项梁尝有栎阳逮(d ài ,有罪相连及)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同徭) ... ....... .. .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敬畏) 力能扛鼎(g āng ,举起).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zhu ì)恐(恐惧) 及楚击秦(等到)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诸侯皆属焉(sh ǔ,隶属)......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用,率领) 骑能属者(zh ǔ,跟随)田父(f ǔ)绐曰“左”(d ài ,欺骗) 项王自度不得脱(估计;能够) 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汉军皆披靡(m ǐ,溃败) .. .乌江亭长舣船待(y ǐ,使船靠岸) 愿大王急渡(快)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chu āng ,创伤)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 ..《项羽本纪》字词整理第一段. .第二段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写字;足够;用来) 又不肯竟学(完毕). . .... 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写信;送达)事得已(停息)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不及项梁)以是知其能(用,凭借)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暗中;用;部署)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 .. 毋妄言,族矣(瞎说话;名作动,灭族)第三段皆沉船,破釜甑(沉、破:使动;锅)楚兵冠诸侯(名作动,称冠,居…之首). ....第四段项王军壁垓下(军队;名作动,驻扎)时不利兮骓不逝(奔跑)歌数阕(曲子演奏终了为一阕)第五段直夜溃围南出(同值,当) 平明(天刚亮). .. . . ...辟易数里(同避,退避) 亡其两骑耳(损伤)第六段..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称王)无以渡(没有办法). ..若非吾故人乎(你)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捕捉)word 可编辑........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不可胜数(sh ēng ,尽)... . . .. . .. . ..吾为若德(好处;翻译:我给你这个好处)第七段为主死节(为…而死)乃持项王头视鲁(同示)第八段诸项氏枝属(宗族)第九段羽岂其苗裔邪(后代子孙)何兴之暴也(突然)..然羽非有尺寸(微小的势力)乘埶起陇亩之中(同势)怨王侯叛己(使…怨恨) 自矜功伐(自夸;功劳)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逞;名作动,效法)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治理)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同悟;正确语序应为“责自”,责备自己)word 可编辑。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6f750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4.png)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项羽本纪是一篇经典的史记文章,描述了项羽的一生,又赞美也有批评,下面是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作品介绍】本文是司马迁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写的赞语,附在该纪之末,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项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本文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原文】项羽本纪赞①出处:《史记》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④。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⑤。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⑥。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⑦。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⑧!【注释】①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正如本文所说,“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赞:文章最后的论赞部分。
这里是作者在叙事之后,以作者的口气写的议论、总结及补充的文字。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②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周生: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
舜:虞舜,我国上古时代的帝王。
项羽本纪重点知识(教师用)
![项羽本纪重点知识(教师用)](https://img.taocdn.com/s3/m/017116cf5fbfc77da269b1ad.png)
项羽本纪字音王翦蕲县狱掾曹咎栎阳会稽浙江毋妄言扛鼎釡甑冠诸侯忼慨乌骓马麾下田父绐自度不得脱刈旗披靡瞋目而叱舣船王翳蹂践乘埶谬通假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乃持项王头示鲁出示,展示三、重点实词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认字、写字2、剑一人敌,不足学对抗,值得3、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司马欣写信,到,送达4、以故,事得已缘故,停息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暗中,部署,约束力能扛鼎举起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敬畏楚兵冠诸侯位居第一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营垒诸侯皆属焉隶属平明,汉军乃觉之才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田父绐曰“左”欺骗刈旗割,砍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约定乌江亭长舣船待使船靠岸持短兵接战兵器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伤顾见汉司马吕马童回头看羽岂其苗裔邪后代何兴之暴也快,突然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弃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竟然,荒谬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感叹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征求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逞,效法古今异义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指当地的土著丁壮期山东为三处山的东面马童面之背向然羽非有尺寸比喻微小的权势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统治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土地方圆项王乃悲歌慷慨激昂词类活用项梁怒之形作意动对…生气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梁以此奇籍形作意动,认为奇特,与众不同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名作动,向前走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歌数阕名作动唱歌项王泣数行下动作名,眼泪此天之亡我形作使动,使…灭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作动称王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特殊句式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宾语前置项王军壁垓下省略句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动句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定语后置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省略句七、翻译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以是知其能每当吴中有大徭役和丧事,项梁常为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各人的才能。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2f952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1.png)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项羽本纪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克不及,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639fef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7b.png)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本文先是现代文翻译与解析,然后是原文和注释。
【说明与解析】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语文《项羽本纪》知识点整理 ppt课件
![语文《项羽本纪》知识点整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043d22011ca300a6c39085.png)
• 1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 视。(眼泪,动词作名词)
•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往左边走,名词作动词)
• 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向东边,名 词作状语 )
• 1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向西 进军,名词作动词)
战争的实质。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 •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 •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 •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 •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 •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 •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似乎应该 •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 1、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古义:拒绝;今义:感谢)
•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古 义:土地方圆;今义:土地)
•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古义:近臣;今义:表示概数或者方 位)
•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古义:重金收买,悬赏;今义:购买)
思考:划线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 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巨鹿之战
• 提示: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 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
项羽本纪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项羽本纪文言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ac84eb7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5.png)
项羽本纪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项羽本纪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项羽本纪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项羽本纪文言文原文项羽本纪作者:司马迁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9753a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b.png)
项羽本纪赞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
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
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
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
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注释】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e597bc9f18583d048645943.png)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被编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项羽本...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被编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一:一词多义期:1、期山东为三处动词,约定2、度已失期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3、期年一周(年、月)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服,为期一年的丧服属:1、骑者属者百余人耳跟随2、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3、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4、若属皆且为所虏类5、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6、诸侯皆属焉从属,隶属,归属引:1、乃引"天亡我" 借口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率领3、夜引弓拉开(弓)4、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5、相如引车避匿退回,调转矜:1、矜愍愚诚怜惜2、自矜功伐夸耀伐:1、自矜功伐功劳2、伐无道,诛暴秦讨伐害:⒈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⒉邪曲之害公损害⒊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祸害乃:⒈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就)⒉平明,汉军乃觉之 (才)⒊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 (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⒋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表转折,但、却竟然)以:⒈以故,事得已 (因为)⒉以是知其能 (凭借)⒊以示士卒必死 (来)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 (率领)⒌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凭借)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二: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徭役2、问一田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3、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4、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5. 羽岂其苗裔邪?"邪"通 "耶",语气词,吗6、乘埶起陇亩之中:"埶"通"势",形势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三:古今异义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今义:学习书本)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宾朋客人) (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痛快的打一仗今义:快速战斗)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边今义:山东省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一片地域)7、吾知公长者(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8、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指体量大小)9、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治理今义:管理 )10、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古义:在此,这时候今义:承接连词(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1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悬赏今义:购买)12、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自己立自己今义:靠自己一个人)1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四:词类活用1.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2. 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3. 皆沉船,破釜甑(使动用法)4.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5.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6.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7.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8. 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⒐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⒑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⒒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作动,向西走)⒓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⒔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动,为......而死)⒕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项籍者,下相人也。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7358af4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f.png)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项羽本纪字词梳理
![项羽本纪字词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0ed9ffb8f67c1cfad6b8f8.png)
文言梳理
文言梳理
• • • • • • • • • 1无不膝行而前 [n.] 用膝盖 2诸侯皆属焉 隶属于他 军:军队;壁: n.~v.筑营垒,驻扎 3项王军壁垓下 4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n.~v. 唱楚歌 5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定后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定后;属zh ǔ,跟随 7田父绐曰:“左。” 欺骗 8汉军皆披靡 以:v.率领 用膝盖本指草木随风 9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倒伏,这里指溃败
文言梳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纵使 2籍独不愧于心乎 难道 3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遭受 4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回头看 …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悬赏(追购又急) 6邑万户, n.~v. 封…邑 7吾为若德。 德:n. 恩惠,好处 8乃持项王头视鲁 同“示”,给…看 9独鲁不下 n.~v. 投降
表修饰退避损失约定如同像使船靠岸古今异义土地方圆地理面积只有没有的方法文言梳理独鲁不下纵使难道遭受回头看悬赏追购又急《项Βιβλιοθήκη 羽 本 纪》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文言梳理 判断句,被动句
• • • • • • • • •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学书不成,去 书:认字和写字;去,离开,这里 指放弃 3剑一人敌 敌:抵抗,抵挡 4又不肯竟学 完毕,结束 5项梁尝有栎阳逮 有罪相连及 6以故,事得已 因为这个原因,已:停息 7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不如,比不上 8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暗中,用,部署约束 ,流寓在当地的客民 9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繇,同“徭”
• • • • • • • • •
文言梳理
1项王嗔目而叱之 conj. 表修饰 2辟易数里 退避 3亡其两骑耳 损失 4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 5如大王言 如同,像 6乌江亭长舣船待 使船靠岸 7地方千里 古今异义,土地方圆,地理面积 8今独臣有船 只有 9无以渡 没有…的方法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419b020da8114431b90dd8aa.png)
船,破釜甑,烧庐舍, 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 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
死,无一还心。于是至 则围王离,与秦军遇,
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 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 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
九战,绝其甬道,大破 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
之,杀苏角,虏王离。
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 俘虏了王离。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 震楚国,名闻诸侯。乃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 楚国,名扬诸侯。于是他派 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
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 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
二万渡河,救巨鹿。战 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
少利,陈馀复请兵。项 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
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 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 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 壁,莫敢纵兵。及楚击 秦,诸将皆坐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 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 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 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项羽 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诸侯皆属焉。
❖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 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 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 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 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 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 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 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 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 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 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 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 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 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 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项。
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 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项羽本纪》字词整理(答案版)电子教案
![《项羽本纪》字词整理(答案版)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d3ee68f18583d048645958.png)
《项羽本纪》字词整理第一段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为…所:被)第二段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写字;足够;用来)又不肯竟.学(完毕)剑一人敌.,不足.学(敌对,抵抗;值得)以故..(因为这个缘故)项梁尝有栎阳逮.(dài,有罪相连及)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同徭)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写信;送达)事得已.(停息)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不及项梁)以.是知其能(用,凭借)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暗中;用;部署)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敬畏)力能扛.鼎(gāng,举起)毋妄言..,族.矣(瞎说话;名作动,灭族)第三段皆沉.船,破釜..甑(沉、破:使动;锅)楚兵冠.诸侯(名作动,称冠,居…之首)诸侯军无不人人惴.(zhuì)恐.(恐惧)及.楚击秦(等到)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诸侯皆属.焉(shǔ,隶属)第四段项王军壁..垓下(军队;名作动,驻扎)时不利兮骓不逝.(奔跑)歌数阕.(曲子演奏终了为一阕)第五段直.夜溃围南出(同值,当)平明..(天刚亮)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用,率领)骑能属.者(zhǔ,跟随)田父(fǔ)绐.曰“左”(dài,欺骗)项王自度.不得.脱(估计;能够)期.山东为三处(约定)汉军皆披靡..(mǐ,溃败)辟易..数里(同避,退避)亡.其两骑耳(损伤)第六段乌江亭长舣.船待(yǐ,使船靠岸)愿大王急.渡(快)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称王)无以..渡(没有办法)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chuāng,创伤)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若.非吾故人乎(你)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捕捉)吾为若德.(好处;翻译:我给你这个好处)第七段为主死.节(为…而死)乃持项王头视.鲁(同示)第八段诸项氏枝属..(宗族)第九段羽岂其苗裔..邪(后代子孙)何兴之暴.也(突然)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不可胜.数(shēng,尽)然羽非有尺寸..(微小的势力)乘埶.起陇亩之中(同势)怨.王侯叛己(使…怨恨)自矜.功伐.(自夸;功劳)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逞;名作动,效法)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治理)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同悟;正确语序应为“责自”,责备自己)。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d5527c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1.png)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②,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③涉间不降楚,自烧杀④。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史记·项羽本纪》翻译: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巨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注:①卿子冠军:楚军上将军,被项羽斩杀。
②甑: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③涉间:秦末将军。
④自烧杀:自焚而死。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名闻诸侯有仙则名B.以示士卒必死以中有足乐者C.绝其甬道哀转久绝D.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上使外将兵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18.这个故事可用成语概括,请写出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2分)参考答案:16.B(2分)17.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
(2分)18.破釜沉舟启发示例:任何的事情只要下决心就一定要做到底。
(2分)。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dd8be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8.png)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项羽本纪是一篇经典的史记文章,描述了项羽的一生,又赞美也有批评,下面是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作品介绍】本文是司马迁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写的赞语,附在该纪之末,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项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本文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原文】项羽本纪赞①出处:《史记》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④。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⑤。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⑥。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⑦。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⑧!【注释】①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正如本文所说,“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赞:文章最后的论赞部分。
这里是作者在叙事之后,以作者的口气写的议论、总结及补充的文字。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②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周生: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
舜:虞舜,我国上古时代的帝王。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282ce732af90242a895e5ee.png)
项羽本纪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欧阳歌谷创编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欧阳歌谷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298b77dc79563c1ec4da7102.png)
项羽本纪欧阳歌谷(2021.02.01)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项羽本纪字词
![项羽本纪字词](https://img.taocdn.com/s3/m/7d7b08e5f78a6529657d536b.png)
《项羽本纪》1.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判断句2.初起,年二十四。
开始起兵反秦3.其季父梁 .叔父4.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句5.氏世世楚将,封于担当 / 被分封6.学不可,去学字和写字 / 走开7. 学,又不可学法刺之8.梁怒之() ⋯而怒9.足以名姓而已能10.籍大喜十分11.又不愿竟学最12.梁有阳逮被句 / 有罪相及13 乃掾曹咎抵管囚的官吏 / n-v写信14.以故,事得已故/ 暂停15.与籍避仇于吴中状后置句16.每吴中有大徭役及同“徭” / 和17.梁常主担当18.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用/19.以是知其能依靠/ 认识/才能20.秦始皇帝游会稽出巡21.梁与籍俱一同22.彼可取而代也被句 / 他,代秦王23.毋妄语,族矣被句 /n-v 被族24.梁以此奇籍因 / (意)以⋯奇25 力能扛鼎起26.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便/ 敬畏27.羽已卿子冠在... 以后28.威震楚国,名侯省略句29.乃遣当阳君、蒲将将卒二万渡河定后置句30.皆沉船,破釜甑(使)使 ... 沉/ 使...破31.无一心畏退后之心32.九多次33.王离俘34.当是,楚兵冠侯n-v居首位35.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定于后置句 /36.莫敢兵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37.将皆从壁上依凭 / 依凭38.楚士无不一以当十前置句39.侯无不人人惴恐惧怕40.于是已破秦在... 后/ 使使...被攻破41.无不爬行而前n-状用膝盖 / 表修42.羽由是始侯大将担当43.诸侯皆属焉归属 / 代词代项羽44.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n-v修营壁/完45.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层46.夜闻汉军四周皆楚歌n-v唱楚歌47.项王乃大惊曰于是48.是何楚人之多也定语后置的标记49.常幸从被动句 / 向来 / 被分辨50.于是项王乃悲歌大方在这时 / 大方激动5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力气/ 气概/ 奔跑52.骓不逝兮可何如怎么办53.歌数阕,佳人和之n-v唱歌/ 多次/ 应和54.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n-v流眼泪 / 身旁的人55.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 / 定语后置的标记56.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当夜冲决重围57.平明,汉军乃觉之才58.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带领59.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 跟从60.田父绐曰“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王伏弩(nǔ)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gāo) 。
(退回,逃回)
2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
(攻战)
乃使龙且(jū)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 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
(趁机)
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xūyí)人武涉往
(被打败)
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
(只,仅) (回头) (面对,名作动) (遭受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句式:判断句)
马童面之,指王翳(yì)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乃自刎(wěn)而死。 邑万户,吾为若德。”
(好处)
(重金购买,古今异义) (句式:状后,
以千金购我头)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修筑营垒,名词作动词)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眼泪,动词作名词) 3、左,乃陷大泽中 (往左边走,名词作动词) 4、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名做状,在夜晚)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名做动,东进) 6、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名做动,西进) 7、身七十余战 (名做动,亲身参加,身经)
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受宠幸)
骏马名骓(zhuī),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作,写)
“力拔山兮(xī)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向前奔驰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对你怎么办
歌数阕(què),美人和(hè)之。
3、塞王欣皆自刭汜sì 水上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文本探究
2.“叱咤风云”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分成 几个层次? “叱咤风云”叙述项王在“楚汉相争”中的英勇 善战,可分为三层。(1)从“楚、汉久相持未决” 到“汉王伤,走入成皋”为第一层。这一层的意思是: 项王吓退汉军中“善骑射者楼烦”,并“伏弩射中汉 王”,使汉王受伤,逃入成皋gāo。(2)从“项王 闻淮阴侯已举河北”到“闻之皆争下项王”为第二层。 这一层的意思是:项王率军东击陈留、外黄,赦免 “外黄当坑者”,使“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3)从“汉果数挑楚军战”到“尽走险阻”为第三 层。这一层的意思是:楚将曹咎违背项王调度,引发 汉楚汜水之战,汉军大败楚军。项王引兵而还。
(欺骗)
“左。”左,乃陷大泽中,以 故 汉追及之。
(向左走,名作动) (因为) (缘故) (赶上)
4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带领) (向东行走)
(估计)
(只 )
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八年,古今异义)
身七十余战,
(亲身参加)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以目示意)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shò u)。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之)以所为起大事,
(旧时)
(告诉)(把)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发动)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pí)将,徇xù n下县。
(担任) (降服)
第一部分写了项羽的什么事情?可以 看出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主要事件
好兵法,不竟学 观始皇,出豪言 杀郡守,举大事
主要性格
少怀大志,才气过人。 有叛逆精神,粗疏
刘邦见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 二 部 分
1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
(使……称王,使动) (即使) (什么)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难道) (句式:状语后置句)于心愧
“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有才德的人)
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 赐公。”
(把 ) (句式:省略句,以(之)赐公)
8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交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chuāng,
第一部分 少怀壮志
1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
(句式:判断句)
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就是) (句式:判断句)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
(为…所…:被)(被动句) (担任)
封于项,故姓项氏。
(因此)
2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文字)(丢开,放下)
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梁以
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gāng鼎,
(用双手举起) (害怕)
(因为) (认为…奇特,意动)
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dà n籍矣。
4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句式:状语后置句)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
(指今长江以北的安徽部分,古今异义)
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
(使…灭亡,使动) (判断句) (就)
(归顺,名作动)
4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
(多次)
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sì)水。士卒半渡,汉 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长史
(句式:状语后置句) 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
大司马咎者,故蕲(qí)狱掾(yuà n),
(旧的)
长史欣亦故栎(yuè )阳狱吏,两人尝有德于项梁, 是以项王信任之。
(唱)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眼泪,动作名)
2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huī)下壮士骑从者八百
(天亮的时候)
(带领)
余人,直夜溃围而出,驰走。平明,
(当,趁着)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 才)
3
项王渡淮,骑能属zhǔ者百余人耳。
(跟随)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fǔ),田父绐dà i曰:
(因此) (句式:状语后置句)
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
(带领)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xíng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
(句式:状语后置句)
尽走险阻。
(险阻的地方,形作名)
解释下列句子横线的词语。 1、丁壮苦军旅 (形做动,为……所苦) 2、老弱罢转漕(通“疲”,形做动,为……所疲困) 3、汉王使人间问之 (名做状,偷偷地,暗中) 4、于是项王乃即汉王 (接近,靠近) 5、汉王数之 (数落,数说) 6、徒以吾两人耳 (仅仅,只) 7、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对…感到生气)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抵挡)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
(就)
又不肯竟学。
(完)
3
秦始皇帝游会(kuà i)稽,渡浙江。
(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主语省略,倒装“(吾)可取彼而代之”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灭族)
判断下面的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项羽者,下相人也。 (判断句) (项羽,是下相人) 2、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被动句) (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 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倒装句) 3、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剑术,也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 要学就学能敌万人的兵法) (被动句) 4、后则为人所制。 (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为…所苦,形做动)
老弱罢pí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
(通“疲”,为…所疲困)
(通“汹汹”,动荡)
徒
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
(只是) (因为)
决雌雄,毋徒 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白白地) (使…受苦,使动) 语气词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拒绝)
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 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徒:白白地。为,语气词) 8、彭越复反,下梁地 (攻占)
9、乃东,行击陈留 (名做动,东进) 10、欲坑之? (名做动,活埋) (形做动,认为…对) 11、项王然其言 (推辞,拒绝) 12、汉王笑谢曰 13、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占,占领) 14、则汉欲挑战 (如果) 15、尽得楚国货赂 (财物)
翻译下列句子: (判断句) 1、大司马咎者,故蕲qí 狱掾yuàn 译:大司马曹咎,就是原来的蕲县狱掾。 (状语后置句) 2、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xí ng阳东 译:(刘邦的)汉军刚刚在荥阳东部围困住钟离昧。 译:塞王司马欣等都在汜水边上自刎了。 4、两人尝有德于项梁 (状语后置句) 译:两个人都曾经对项梁有恩德。
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jià ng。
为…所…:(被)
(派)
(统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逃亡)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句式:判断句)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 曰:“请召籍,使(之)受命召桓楚。”守曰:
(句式:省略句)
“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shù n籍曰:“可行 矣!”
(土地方圆,古今异义)
亦足王wà ng 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
(使……称王,使动)
(没有办法…)
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呢) !
(句式:宾语前置句)我为何渡?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 向西走,名作动)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wà ng我,我何面目见之?
文言基础训练
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 1、毋妄言,族矣。 (名做动,灭族 ) 2、项梁怒之(形做动,发怒,对……感到生气) 3、梁以此奇籍 (形做动,以……为奇,认为奇异) 4、又不肯竟学 (竟:尽、完毕、结束) 5、学书不成,去 (去:离开,“丢下,放下”) (率领) 6、使公及桓楚将 7、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逃亡) 8、项氏世世为楚将 (作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