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常识 条
书法基本常识介绍课件(共36张PPT)
![书法基本常识介绍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441cc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2.png)
常用书法用具
02 笔有“四德”——尖、齐、圆、健
尖
所谓尖或锐,是说笔锋尖锐,不秃。 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
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
在挑选毛笔时,由于笔尖润开后需要压平,因此很难检查毫尖是否平齐。当毫尖完 全润开后,长短相等且无空隙,这样在运笔时才能达到「万毫齐力」的效果。
常用书法用具
圆
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 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 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由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 色乌光泽差,胶质轻,更适宜书法;而中国画则常用油烟墨,其色 泽黑亮,胶质重,绘画效果更佳。
常用书法用具
(3)墨的用法:
古人论画时讲用墨有四个要素: 一是“活”,落笔爽利,讲究墨色滋润自然; 二是“鲜”,墨色要灵秀焕发、清新可人; 三是“变幻”,虚实结合,变化多样; 四是“笔墨一致”,笔墨相互映发,调和一致。
露锋的写法
与藏锋相反。 其起笔是笔锋着纸后向右下,然后抑住笔毫的转动,直
接转折角度而向右行笔。
书法作鉴赏要素
(2)正锋、侧锋
• 正锋也称中锋,其用笔是以主毫在点画之中为特征。 • 侧锋是书写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需要我们在学习的
过程中仔细体味。
书法作鉴赏要素
(3)调锋
调锋就是在书写过程中不断调整笔锋的方向和位置,始终保持笔锋的端正,以免在运笔过程中出现不协 调的偏锋,甚至导致错误。
有关书法的知识
![有关书法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b0ecb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d.png)
有关书法的知识一、基础书法常识1、书法是指以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为工具表情达意的一门艺术。
2、书法的发展简史: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4、五指执笔法:擫(yè)、押、钩、格、抵。
5、书法造字时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6、选笔原则:尖、健、圆、齐。
7、写字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头正、肩平、腰直、足安。
8、五书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9、天下第一、二、三行书分别是:《兰亭序》(王羲之)《祭侄文稿》(颜真卿)《黄州寒食帖》(苏轼)。
10、圣书是指:能使自身得到休养的书。
11、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出师颂》。
12、执笔原则:虚而宽。
13、墨色五种:浓、淡、干、枯、湿。
14、用笔的方法有:中锋和侧锋,藏锋和露锋,提和按,节奏,笔势。
15、清乾隆年间的“三希堂”所藏“三希”是指:《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中秋帖》(王献之)《伯远帖》(王珣)。
16、书法作品常见的副式有11种:尺牍、手卷、中堂、条幅、对联、斗方、横幅、册页、屏风、匾额和扇面。
17、书法临写和摹写各有的三种方法:临写:对临、背临、意临;摹写:双钩、单钩、满摹。
18、“草圣”——张芝,“书圣”——王羲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上的“初唐四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19、书法史上的书论有:秦李斯《论用笔》,汉卫恒《四体书势》,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提笔阵图后》《书论》,五代隋智永《永字八法》,唐欧阳询《三十六法》,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议》《书信》《书断》,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宋苏轼《论书》《东坡题跋》,米芾《书史》,姜夔《续书谱》,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二、常见书法家及其朝代、代表书体、代表作1、李斯——秦代——一篆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2、张芝——东汉——草书——《八月帖》《终年帖》3、钟繇——三国时期曹魏——楷书之祖——《宣示帖》4、卫夫人——东晋——隶书(为王羲之启蒙老师)5、王羲之——东晋——小楷、行书、草书——《乐毅论》《黄庭经》(小楷)《兰亭序》《快雪时晴帖》(行书)《丧乱帖》《十七帖》《初月帖》(行草书)等。
书法鉴赏常识
![书法鉴赏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bef7a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e.png)
书法鉴赏常识
以下是一些书法鉴赏的常识:
1. 字体结构:观察字体的结构是否整齐、匀称。
好的书法作品通常具有良好的字体结构,笔画的长度、粗细和间距都恰到好处。
2. 笔画技巧:注意观察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是否流畅自然。
好的书法作品笔画通常有节奏感,力度掌握得当。
3. 布局构图:书法作品的布局构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观察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间距是否合适,整体是否协调。
4. 风格特色: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风格特色。
了解书法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他所擅长的书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
5. 用墨:书法中的用墨也可以体现作者的技巧。
观察墨色的浓淡变化、干湿程度以及是否有晕染效果等。
6. 落款和印章: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作者的签名和日期,印章则是作者的印鉴。
它们可以为作品增添一份艺术感和鉴别价值。
7. 个人感受:书法鉴赏也涉及个人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不同的人对同一幅作品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因此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喜好。
需要注意的是,书法鉴赏是一个主观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通过欣赏更多的书法作品、了解书法历史和理论知识,以及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537f2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8.png)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书法是一门艺术,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但一些书法基本知识仍然是提升书法技艺的必备要素。
第一,严谨的书法精神。
书法家要把真善美融入作品中,追求完美,让作品反映出自己的情感和学识。
第二,忠实于书法历史。
书法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正确的方向可以帮助书法家在表现的同时,遵循历史形式的精神。
第三,书法是一种艺术观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艺。
书法家应该多研究历史文化,加深对艺术哲学的理解,在写书时保留自己的特色。
第四,学习正统的书法训练。
书法应从根本上开始,从字帖上开始训练,才能培养起凝聚的书法灵魂。
第五,要学习多种书法,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丰富书法类型可以帮助书法家担负起更多的表现传达,使作品更丰富多彩。
第六,认真探索配色、笔画等书法元素。
书法有自己的标准,比如比例、笔势、水准等,要认真探索这些元素,才能更好地晋升书法水平。
第七,阐释文字和作者心情,让书法家的心灵得以释放。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艺术思想,要学会从文字的内容和作者的心情去阐释书写的氛围。
第八,要经常练习书法,以培养书法灵魂。
书法虽然是一门艺术,但仍然需要锻炼才能达到更高水平,为此需要大量练习,尤其是耐心和毅力。
第九,书法家要记住,书法作品是灵魂的载体,要有强烈的表达力。
书法除了表达技艺外,更是表达思想的载体,要有深刻的内涵,在营造气氛方面,要能说服民众的心灵。
最后,提倡寻找书法的乐趣,缅怀书法的文化。
书法之美不仅在墨的完美,而且在于书写的过程和文化的内涵,要继续保持书法的精神,让书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d556c7a915f804d2b16c1ec.png)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秦及秦以前1、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石鼓文》就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1、“八分书”的特征就是什么?(增加了波磔zhe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2、隶书的风格特点就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3、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章草就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礼器碑》就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书圣”就是指王羲之,她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就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鸭头丸帖》就是其行书代表。
6、《圣教序》就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真草千字文》就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1、初唐四大家就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九成宫醴泉铭》就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雁塔圣教序》就是褚遂良的作品。
4、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她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1、宋代书法四大家就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黄州寒食诗帖》就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公元1100—1125年在位,靖康二年(1127)被金人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45a633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7.png)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一、简介书法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是汉字艺术中的瑰宝。
通过练习书法,我们可以欣赏到汉字的美妙之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
二、毛笔的选择毛笔是书法创作的重要工具,选择一支合适的毛笔对于书法练习至关重要。
毛笔的选择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写作的需要来进行,但一般来说,选择品质较好的狼毫、蕉叶或羊毫毛笔是较为推荐的选择。
三、字体的选择书法有不同的字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初学者可以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字体规范,易于掌握。
当熟悉了楷书后,再逐渐学习其他字体。
选择适合自己的字体是书法学习的关键。
四、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是书法练习的基础,也是书法作品美观与否的关键。
通常来说,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笔尾,右手五指合拢握住笔柄,保持轻松而稳定的姿势。
五、调节墨汁的技巧调节墨汁的技巧对于书法练习至关重要。
墨汁过浓会影响字迹的流畅度,墨汁过稀则会影响字迹的饱满度。
调节墨汁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墨的浓稠程度和水的适量。
六、掌握基本的笔画顺序书法中的每个字都是由一笔一画组成的,掌握好笔画的书写顺序对于书法的美观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横平竖直的笔画优先书写,再书写曲线状的笔画,最后书写点画。
七、严格按照字帖练习初学者应该选择一本合适的字帖进行练习,按照字帖上的字形形态进行模仿写作。
通过严格按照字帖练习,可以提高字形的规范性和笔画的准确性。
八、重视书法的心态调整书法需要细心、耐心和专注力,因此心态的调整非常重要。
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要静心投入其中,享受书写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而是要注重感觉与意境的表达。
九、勤于练习,保持恒心书法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勤于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每天坚持练习,保持对书法的热爱和耐心,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十、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协调性书法作品的美感不仅仅体现在单个字的书写上,还需要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协调性。
书法常识——精选推荐
![书法常识——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81cf3c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1.png)
书法常识⼀、知识点:1.甲⾻⽂: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上⽤于记录占⼘或祭祀活动内容的⽂字。
1899年由王懿荣发现与河南安阳⼩屯村,⼜称为“殷墟⽂字”2.⾦⽂:先秦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边的⽂字叫做⾦⽂,⼜称为“钟⿍⽂”3.盟书:⼜称“载书” 古代记载盟誓各⽅缔约内容的⽂书材料,多为⽟⽯薄⽚制成,盟书⼀式⼆份,⼀份藏于盟府,⼀份埋⼊地下或沉⼊河⾥,以取信于神⿁。
4.侯马盟书:1965年⼭西侯马晋国遗址出⼟了⼤量盟誓辞⽂⽟⽯⽚,称为“侯马盟书”. 共5000余件。
5.《⽯⿎⽂》:⼜称“猎碣⽂”发现于唐代,西周时期刻在⼗个像⿎形柱⼦上边的⽂字,主要记录王公贵族们出去游猎、⾏乐四⾔的诗。
6.⼩篆:《说⽂解字叙》云: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字和者。
(李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作(《爰历篇》),太史(胡⽏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篆,获取省改,所谓“⼩篆”也。
7.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8.裘锡圭著作:《⽂字学概要》9.我国⽯器⽂字系统中最早的代表作《安阳殷墟妇好墓》10.⾦⽂的代表作:《利簋》《⼤盂⿍》《⽑公⿍》《⼩盂⿍》《散⽒盘》《虢(yu)季⼦⽩盘》《墙盘》11.许东汉的经学家、⽂字学家许慎慎著《说⽂解字》,全书共分540部⾸,收字9353个,另有“重⽂”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传为宋代徐铉校订本。
12.说⽂四⼤家:段⽟裁《说⽂解字注》桂馥《说⽂解字义证》王筠《说⽂释例》、《说⽂句读》朱骏声《说⽂通训定声》13.秦汉时期,汉字完成了由(古⽂字)向(今⽂字)的转化。
14.秦代通⾏⽂字的主要书体是:⼩篆(标准官体⽂字)⼤篆(战国遗存⽂字)⾪书(民间通⾏⽂字)三体15.秦⼩篆代表作:《峄⼭刻⽯》《琅琊台刻⽯》《会稽刻⽯》《泰⼭刻⽯》16.秦代⾪书墨迹为标本,当⾸推1975年出⼟于湖北的1100余枚的《云梦睡虎地秦简》17.永字⼋法:侧:(点)勒:(横)啄:(挑)磔:(捺)努:(竖)趯:(钩)策:(提)掠:(撇)18.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第⼆章两汉书法⼀、知识点:1.章草:这种与⾪书同步发展,带有⾪书式的波挑⽤笔的草书,被后⼈称为“章草”2.⾪变:汉字由篆书演变为⾪书的过程。
书法常识100条
![书法常识100条](https://img.taocdn.com/s3/m/dd34b04dd1f34693dbef3ec4.png)
书法常识100条(总1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书体类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什么是金文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
4、什么是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又称“猎碣文”。
5、什么是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
秦丞相李斯修订、整理的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
内容多为吉语。
9、隶书是怎样产生的隶书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0、什么是汉隶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
后世把东汉时期的隶书称为“汉隶”。
11、汉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
12、什么是章草章草是西汉中晚期形成,并逐渐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的一种草书,是隶书快写的结果。
传世章草著名作品有皇象及史游的《急就章》、陆机的《平复帖》、索靖的《月仪帖》等。
13、什么是今草今草又称“小草”,是草书中一种流行最广的字体。
今草成熟于东晋时期。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张芝始创的草书,风格面貌为之新。
为了和章草相区别,人们把它称为今草。
14、什么是大草大草又称“狂草”,是草书的一种。
唐朝张旭、怀素两位书家在晋代今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比今草更放纵的草书。
15、什么是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
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写的《宣示表》《荐季直表》。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观。
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种。
16、什么是北魏石刻北魏石刻是北魏碑版及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魏碑石刻书法的总称,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
中国书法常识
![中国书法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b1e210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c.png)
中国书法常识
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关于中国书法的一些常识:
1. 起源:中国书法起源于商代的甲骨文,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2. 分类:中国书法主要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篆书五种。
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传统工具:中国书法大多使用毛笔,这种工具由毛发制成。
墨、砚台和宣纸也是书法所必需的工具。
4. 字体特点:中国书法注重书写的笔画结构和形态美。
具有端庄、雅致、流畅和韵味等特点。
每个字的笔画都要注重用笔的力度、速度和顺序。
5. 文化意义:中国书法被视为文字的艺术,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作品常常与诗词、名人墨迹相结合,表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以上是关于中国书法的一些常识。
书法在中国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和教育领域。
(完整版)中国书法常识集锦
![(完整版)中国书法常识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760388c7f7ec4afe05a1df56.png)
中国书法常识集锦1.汉字经过6000多年的演变,目前公认的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
2.“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清•梁《承晋斋积闻录》3.“汉人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明人尚趣,清人尚朴”。
———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4.“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5.毛笔的“四德”:即“尖、齐、圆、健”。
6.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的湖笔、江苏的太仓笔以及河北的侯店笔。
7.墨的种类:主要分为固体墨(墨丸、墨锭)与液体墨(墨汁)两类。
墨锭主要分为:松烟墨、油烟墨和油松墨。
8.宣纸按性能用途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三种。
9.“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
10.汉字的六书:“六书”即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形声、指事、会意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它是后人根据汉字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六种构造条例,而非造字条例。
11.“永字八法”:指“永”字的八个笔画:侧(点)、勒(横)、弩(竖)、趯(钩)、策(仰横)、掠(长撇)、啄(短撇)、磔(捺)。
又:所谓“永字八法”,即以“永”字的八种点画为例,形象阐述书法用笔的基本要领:(1)点为“侧”,如鸟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跳跃也;(5)仰横为“策”。
如策马之用鞭;(6)长撇为“掠”,如蓖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如笔锋开张也。
12.楷书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
13.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内(也有先内后外的)、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
14.正确的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脚平(足安)。
所有书法理论知识全部在这里,值得收藏
![所有书法理论知识全部在这里,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b55cc8c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1.png)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你必须要知道的书法知识
![你必须要知道的书法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006a5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7.png)
你必须要知道的书法知识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通过运用毛笔、墨、纸和硬笔等
工具,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技法,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进行艺术
性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书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中国
文化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一些你必须知道的书法知识:
1. 基本书法分类,书法通常分为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和篆
书五种基本字体。
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书法的起源,书法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随着时
间的推移,书法逐渐演变成为一门艺术。
3. 书法的工具,书法所需的主要工具包括毛笔、墨、纸和砚台。
毛笔的选材和制作工艺对书法作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4. 书法的技法,书法创作需要掌握笔画结构、布局、用墨技巧
等方面的技法。
不同的字体要求艺术家有不同的技法掌握。
5. 书法的审美价值,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表现,更是艺术
家内心情感的抒发。
通过书法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性情
与情感。
6. 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
现在,书法在教育、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等
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上是一些关于书法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
果你对书法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书法知识点
![书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a6c06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b.png)
书法知识点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毛笔书写汉字来表现美感和艺术家的情感。
以下是关于书法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书法的五种基本书体:篆书(包括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点和艺术风格。
2.基本笔画:点(点如高峰坠石)、横(横如千里阵云)、竖(竖如万岁枯藤)、撇(撇如陆断犀象)、捺(捺如崩浪雷奔)、折等,这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3.执笔法:通常采用“五指执笔法”,即擫(大拇指)、押(食指)、钩(中指)、格(无名指)、抵(小指)五指协同作用,使笔能灵活运动。
4.运笔技巧: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讲究力度的轻重缓急变化,形成丰富的线条韵律感,体现书法的节奏美。
5.章法布局:又称布白,是指一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要求有气脉相连、错落有致的效果。
6.墨法运用:包括浓淡干湿的变化,以及飞白、涨墨等多种技法,丰富了书法的艺术效果。
7.学习书法的意义:除了艺术审美价值外,还有修身养性、锻炼意志力、提高审美素养等多方面的作用。
8.书法流派与名家: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流派,行书、楷书、草书等,各自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以上是书法的一些基础知识,深入学习书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
积累。
(完整版)书法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完整版)书法专题复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7da5c5cf84b9d528ea7af6.png)
书法专题基本常识一、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二、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区别1.隶书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代表作有《张迁碑》《曹全碑》等。
代表性的书法家如东汉的蔡邕。
他的书法精于篆、隶。
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2.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始于汉末,通行至今。
代表作品见下文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等作品。
楷书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
3.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特点:大小相兼。
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
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
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
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
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
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
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4.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代表书家有唐代的怀素、张旭等。
草书特点: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草书)(隶书)(楷书)(行书)三、著名书法家及代表作品(一)“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
书法常识120个(学书必备)
![书法常识120个(学书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9d4b9d2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5.png)
书法常识120个(学书必备)1,书法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
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等。
一般要求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通篇贯气;并崇尚个性、风貌和意趣。
书画艺术同源于线条,各具有气(刚性)韵(柔性)生动的美感。
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更求强烈,因此晋唐间称书法为“书势”。
书法艺术要求有微妙叠见的变化,能达到“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转引沈尹默《书法论丛》)。
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才能达到尽美。
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
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丰采多姿。
著名书法家如东晋王羲之创妍美流便新体,又备精诸体,为历代书学者所崇尚;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清代分为碑派(崇尚碑刻)与帖派(崇尚字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融合真、草、隶、篆,创有“板桥体”;现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等。
2,法书书法术语。
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
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
”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
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3,翰墨义同”笔墨”。
原指文辞。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语文考试书法常识
![语文考试书法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4374e7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c.png)
语文考试书法常识(一)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小篆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秦代的李斯被称为中国书法鼻祖、小篆第一人,代表作品是《峄山刻石》。
(二)隶书隶书,有秦隶、汉隶等,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代表作家有东汉时期的蔡邕,代表作品是《熹平石经》。
(三)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1. 欧阳询书法特点:字形稍长,整齐严谨;主笔伸长,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平正,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稳固。
代表作品楷书有 《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
2. 颜真卿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代表作品楷书有 《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行书有 《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
3. 柳公权书法特点: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显得英气逼人。
代表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4. 赵孟頫书法特点:用笔不含混,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笔圆架方,流动带行。
代表作品有《汲黯传》等。
(四)行书代表:“书圣”王羲之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其特点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飘逸而端庄。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古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0b811260c22590103029d9b.png)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秦及秦以前1.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增加了波磔zhe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2.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3.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的作品。
4.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1.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初中书法常识知识点汇总
![初中书法常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7240d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2.png)
初中书法常识知识点汇总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初中阶段,学习书法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基本字体和技巧。
本篇文章将对初中书法常识知识点进行汇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书法。
1. 什么是书法?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以写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艺术形式,其特点是注重笔墨纸砚的运用和技巧的发挥,通过书写汉字表达思想与情感。
2.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书法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法形式和风格也有所变化,如秦汉楷书、魏晋隶书、唐代草书等。
3. 书法主要字体书法的主要字体包括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
楷书是现代书法的基础,具有端庄、工整的特点;隶书则是行书和楷书之间的过渡字体,笔画较为草率;行书则注重笔画的流畅和连贯;草书则注重笔墨的韵律和气势。
4. 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书法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和折。
这些基本笔画的组合形成了汉字的结构,如“一”字是由一横组成,“人”字是由一竖和两横组成。
5. 书法的技法和要素书法的技法主要包括用笔、转折、点画、运笔和连笔等。
用笔要力求饱满有力,转折要准确明确,点画要有适当的厚薄和浓淡,运笔要有韵律和节奏感,连笔要注重流畅和连贯。
6. 书法的修养和态度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学习笔画和技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修养和态度。
书法要求学生心无旁骛,专注致志,注重细节,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姿态。
7. 书法的欣赏和鉴赏要欣赏和鉴赏好的书法作品,除了对字体的认识和了解,还需要了解作品的内容、意境和表现手法。
通过多欣赏名家的作品和参观书法展览,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
8. 学习书法的方法和途径学习书法可以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培训班、个人自学等方式进行。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从基础课程入手,如掌握基本笔画和字体。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名家的作品和练习经典的篆刻碑帖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9. 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诗、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互交织,共同传承和发展。
书法小常识
![书法小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c5f8117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5.png)
书法小常识1、书法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
汉字只是其载体,就像人的身体虽有五官和四肢,但是面貌才是识别人与人之间差别的主要所在。
书法,就是在有五官和四肢的“身体”上,有自己的模样。
2、法书法书,顾名思义有法度的书法作品。
法度归根结底属于经验的总结,大家普遍认为是美的规律就是“法”。
3、翰墨翰墨,也不过就是书法的别称。
“翰”原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后来借指毛笔、文章、书信等。
再后来就把它与“墨”合二为一,特指书法。
4、金石这个名词很简单,无非就是“金”、“石”。
分别解释,“金”就是古代的青铜礼器,“石”就是碑、墓志、摩崖等石质的书写载体。
写刻、浇铸在青铜器或摩崖、墓碑等上面的文字就是金石书法。
5、真迹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
6、墨迹墨迹,即用墨书写的手迹。
一般指存留下来的书法作品。
7、拓本用宣纸和墨或朱砂,将原本刻在青铜或石刻上的书法,以反印的形式摹制出来的拓件叫做拓本。
实物最早见于唐代。
8、刻石一般特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画。
如《龙门二十品》、《墓志七品》等等。
9、碑汉代之前是很少有个人的墓碑。
大部分的碑都用来歌功颂德记录和传承某些重大事情。
后来在魏晋时期开始将墓志的形式转变成为地上立碑写传记。
10、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
《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
”如今存之石鼓文,镌刻于鼓形圆石上,内容为歌咏秦国君主游猎之事,故也称“猎碣”。
11、碑额墓碑的”前额“叫碑额。
如下图。
12、篆额篆额,就是用篆书写的碑额呗!13、篆盖从隋唐开始,埋在地下的墓志通常有石盖,用篆书来装饰石盖并起到记录的作用,便是篆盖。
14、碑阴一块墓碑的正面叫”碑阳“,背面就叫做”碑阴“。
15、碑版泛指碑志之属。
《碑版广例》:“开元二十五年羊愉撰景贤大师身塔记,末有碑版所详,不复多载语,后魏昌冯王新庙碑,有碑版湮灭语;后人碑版名称,殆自此始。
参见“碑学”。
16、碑学亦称“碑版学”。
研究考订碑刻起源、体制及新旧异同等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书体类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什么是金文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
4、什么是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又称“猎碣文”。
5、什么是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
秦丞相李斯修订、整理的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
内容多为吉语。
9、隶书是怎样产生的隶书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0、什么是汉隶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
后世把东汉时期的隶书称为“汉隶”。
11、汉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
12、什么是章草章草是西汉中晚期形成,并逐渐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的一种草书,是隶书快写的结果。
传世章草着名作品有皇象及史游的《急就章》、陆机的《平复帖》、索靖的《月仪帖》等。
13、什么是今草今草又称“小草”,是草书中一种流行最广的字体。
今草成熟于东晋时期。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张芝始创的草书,风格面貌为之新。
为了和章草相区别,人们把它称为今草。
14、什么是大草大草又称“狂草”,是草书的一种。
唐朝张旭、怀素两位书家在晋代今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比今草更放纵的草书。
15、什么是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
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写的《宣示表》《荐季直表》。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观。
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种。
16、什么是北魏石刻北魏石刻是北魏碑版及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魏碑石刻书法的总称,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
也有人把北魏石刻称为“魏楷”。
17、什么是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楷书快写加上部分草法就形成了行书的特点。
早期行书大约在晚于楷书形成的东汉后期便萌生出来。
相传是汉末刘德升所创。
18、什么是瘦全体瘦金体是由宋徽宗赵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其笔画瘦劲似铁,自称“瘦金体”。
19、什么叫漆书漆书一般是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写的一种书体。
二、书家类20、钟繇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字形扁阔带有隶意。
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21、钟繇的传世作品有哪些钟繇的书迹已无真迹传世。
刻帖中着名的有《宣示表》《贺捷表》等。
22、张芝的书法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张芝是东汉末年着名的书法家,擅隶、行、草、飞白书,学崔瑗、杜度之法,变章草字字区分为一笔书,气脉通畅。
传世作品有《八月帖》《冠军帖》等。
23、索靖的传世书法作品及其特点是什么索靖传世作品有《月仪帖》《出师颂》《急就章》等。
其书法雄劲刚勇。
24、卫铄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卫夫人”唐人称其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犹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她是王羲之少年时代的书法老师。
25、王羲之书法风格是什么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对后世影响极大。
用“内撅”笔法。
26、王羲之的行书传世作品有哪些行书:《兰亭序》《二谢帖》等。
27、王献之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王献之创造出了意气纵横、优游神骏的行草新体。
后人把他和他父亲称为“小王”和“大王”,并称为“二王”,成为千年书法经典。
28、王献之的行草传世作品有哪些行草:《中秋帖》《鸭头丸》等。
29、王殉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书法遒劲飘逸,潇洒古淡。
他的传世作品《伯远帖》。
30、智永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智永《真草千字文》用笔秀润圆劲,清俊妍美;结体平正和雅,风神朗发,犹如豪门英俊少年之气质。
31、“初唐四家”是指哪四位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32、欧阳询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楷书作品,用笔凝练而含蓄,刚劲而清俊;结构内紧外松,左敛右放,方整而端庄,于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寓润雅,是兼取南北书法精华的杰出典范。
《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
34、虞世南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楷书代表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洒落,风神俱足。
35、虞世南的楷书传世作品有哪些《孔子庙堂碑》等。
36.褚遂良书法楷书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楷书代表作品《孟法师碑》清远萧散,遒劲端雅;37、褚遂良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38、薛稷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用笔瘦硬,点画精巧;结体以纵势为主,疏朗开阔,有华俊绮丽之美。
39、李邕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笔势瘦硬,骨力刚健,结体取相背之势而右耸,疏密对比强烈。
40、李邕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李思训碑》《麓山寺碑》等。
41、孙过庭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草书作品《书谱》深得二王笔法,用笔峻利,点画跳跃,且蕴藏含蓄。
42、张旭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张旭的草书最为着名,他往往醉后呼走狂啸,挥毫于壁,有“张颠”之称。
《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44、颜真卿楷书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多宝塔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
45、颜真卿行书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书风浪漫而沉雄,用笔多以中锋,圆润遒劲,有篆籀笔意,变二王的“折钗股’’之爽利为“屋漏痕”之毛涩。
46、怀素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怀素的草书多用中锋运笔,辗转翻侧,连绵不断,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47、怀素的大草传世作品有哪些《自叙帖》《苦笋帖》等。
48、柳公权书法楷书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用笔坚挺瘦削,强调起、收笔与转折处的顿按,呈明显的隆起结节的华饰现象;结体中宫收紧,四方开张。
49、柳公权的楷书传世作品有哪些楷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50、什么叫“颜筋柳骨”“颜筋柳骨”是对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风格特征的一种评价,意思是颜真卿的书法肉丰骨少,以筋取胜,柳公权的书法骨多肉少,以骨取胜。
51、杨凝式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结字善移部位,姿态生动,字的行间十分空疏,形成一种疏朗闲淡的布局,超尘拔俗,气息清新。
为晚唐书风的重要传承者。
《韭花帖》。
53、“宋四家”是指哪四位书法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
54、蔡襄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书法雅逸劲健,用笔简练,且富有变化。
代表作《扈从帖》《脚气帖》等。
55、苏轼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用笔点画丰富,形体丰满趋扁,章法疏密有致,茂密中求空灵,藏巧于拙。
56、苏轼的行书代表作品有哪些《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
57、黄庭坚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书法用笔生涩,运笔圆劲,锐硬中有韧性,体势中宫紧敛,长撇大捺。
58、黄庭坚的行书代表作品有哪些行书:《东坡黄州寒食诗跋》《经伏波神词诗》《松风阁帖》等。
59、米芾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用笔灵动多变,爽利中见力量,飞白劲健而又沉着,起收笔、提按、顿挫随心所欲,姿态飞动,中侧锋并用,变化莫测,“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自称“八面出锋”,体势多欹侧,章法疏密相间。
60、米芾的行书代表作品有哪些行书:《蜀素帖》《苕溪诗帖》等。
61、赵孟頫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赵孟頫的书法不激不厉,平和蕴藉,笔法精熟,结字平正秀丽,气息高古。
赵孟頫在书法上是一位复古主义者,主张师法“钟王”,出入晋唐。
影响元、明、清三朝。
赵孟頫的楷书被后人列为欧、颜、柳、赵四大楷书之一,称之为“赵体”。
62、赵孟頫楷书传世代表作品有哪些《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
63、元朝有哪些着名书家赵孟頫、康里崾崾、杨维桢、倪瓒等。
64、康里崾崾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笔画遒劲妍美,转折圆劲。
传世书迹有《渔父词》等。
65、杨维桢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运笔清劲,字形破甜俗风气,跌宕奇纵。
代表作《真镜庵募缘疏书卷》等。
66、倪瓒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以小楷见长,其字形偏扁,因其以隶法写楷书之故,深得魏晋人的笔意。
67、什么叫“吴门四家”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
68、祝允明小楷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他的小楷精致典雅,深得晋人之法,又有己意。
传世小楷作品有《赤壁赋》《洛神赋》等。
69、文徵明小楷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取法“二王”,温纯精绝。
传世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离骚经》等。
70、陈淳草书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气势纵横,奇肆奔放,纵逸率意。
传世草书代表作品有《秋兴八首》。
71、王宠小楷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他的小楷有晋人韵味,用笔丰富多变,结体平中见奇,章法疏朗有致,传世小楷作品有《滕王阁序》《刺客列传》》等。
72、董其昌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润,追求淡雅虚静、天真平淡的书风。
73、傅山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真率质朴,看似狂怪放诞,实则深通古法。
74、何谓扬州八怪指汪士慎、金农、李方膺、李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75、刘墉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书风丰润浑厚,貌腴而古劲,绵里藏针,有“浓墨宰相”之称。
76、清代擅长篆书的代表书家有哪些邓石如、吴熙载、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等。
三、碑帖类77、什么是碑碑,原来是指竖在地上的石头。
起初碑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刻了文字,才是书法艺术中所称的“碑”、“碑刻”。
78、什么是帖帖的原义是指写在帛上的字,书法中的帖是指凡晋、唐、宋人用真、行、草书作字,表现在木刻、石刻的字,都称之为帖。
79、什么是碑派碑派是清代出现的新兴的书法艺术流派。
80、什么是帖派帖派是相对碑学的出现而提出的概念。
它是指魏晋以后,以法帖为学习研究对象,以钟繇、王羲之为宗的书派。
北宋刻帖之风兴起,对帖派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81、什么是刻帖把历代书法名作摹刻在木板或石板上谓之刻帖。
在古代,刻帖使历代书法名作得以广泛流传。
82、什么是《淳化阁帖》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命侍书王着将历代帝王、历代名臣、历代着名书家作品,汇编成十卷,用枣木摹刻,以澄心堂纸、李廷硅墨拓出制帖。
83、什么是《三希堂法帖》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命梁诗正将清宫内府所藏历代法书编次摹勒,历时三年刻成。
自魏晋至明末共三十二卷。
因乾隆收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白远帖》三种墨迹,这三种墨迹也包括在刻帖内,所以就将刻帖称为《三希堂法帖》。
84、什么是传拓传拓也称椎拓。
把金石竹木器上的字画用纸墨捶拓下来,便于广泛流传,叫做椎拓。
85、什么是拓片已经从碑碣上捶拓下来的字画称为拓片。
86.《兰亭序》是谁的书法作品风格特征是什么《兰亭序》又称们临河序》《禊帖》等。
序文描写了绍兴兰亭聚会时流觞曲水的盛况以及作者王羲之的感慨。
此帖书文并佳,充分体现了王羲之潇洒俊爽、飘逸遒美的书风,世称“天下第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