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不象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举⼿就可以摘下来。

获得知识的钥匙只有⼀个,那就是勤奋。

接下来⼩编给⼤家分享关于⼋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第⼀章⽔和⽔的溶液第⼀节地球上的⽔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咸⽔),约占地球⽔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的淡⽔主要是: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淡⽔3、⽔的循环:⼩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海上内循环:海洋--⼤⽓⼤循环:海陆间⽔循环:海洋--陆地--⼤⽓4、海陆间⼤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汽输送、③降⽔、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岩⽯和⽣物发⽣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使⽔资源得到再⽣。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引⼒。

内因:⽔的三态变化6、我国⽔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与⽣命:⼀个健康成年⼈,平均每天需2.5升⽔。

据测量,⼈体重量的2/3以上是⽔分,⼉童⾝上4/5是⽔分。

8、每年的3⽉22⽇为“世界⽔⽇”第⼆节⽔的组成⽔的电解实验结论:⽔通直流电氢⽓+氧⽓(⽔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由⽔分⼦构成的,⽔分⼦由氢原⼦和氧原⼦构成;1个⽔分⼦由2个氢原⼦和1个氧原⼦构成,⽔的分⼦式:H2O)。

第三节⽔的浮⼒1、液体(⽓体)对浸⼊(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其内的物体都会产⽣向上的浮⼒。

⼤⼩:浮在⽔⾯上,F 浮=G;⽅向:垂直向上;作⽤点:物体重⼼。

2、阿基⽶德原理:浸在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浮⼒的⼤⼩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

公式:F 浮= G 排液=ρ液gV 排液注意 :(1)浮⼒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有关;(2)浮⼒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ρ液取kg/m?, V排取m?)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G和浮⼒F浮的⼤⼩。

八年级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科学主要包含了五个模块: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地球科学。

下面分别对这五个模块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生物生物模块主要介绍了生物的特点、组成、分类、遗传、环境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1.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按照营养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按照生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等。

2. DNA和基因D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而基因则是DNA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它决定了生物个体的性状。

3.健康和环境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破坏则对健康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因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

二、物理物理模块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运动学和力学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而力学则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

2.热学和光学热学研究物体的热量运动和热量传递,光学则研究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3.电学和磁学电学研究电荷、电场、电流和电磁场等,磁学则研究磁场的产生和作用。

三、化学化学模块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物质变化和化学元素等方面的知识。

1.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它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2.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化学量的计算、物质比例和摩尔质量等方面的知识。

3.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物质,目前已经确定的元素共有118个,它们按照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四、天文学天文学模块主要介绍了宇宙的结构、天体的运动和天象现象等方面的知识。

1.宇宙结构宇宙包括了星系、星系团、星云和星际介质等,它们按照大小和结构的不同进行了分类。

2.天体的运动天体的运动分为平动和自转两个方面,它们决定了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3.天象现象天象现象主要包括日食、月食、彗星、流星和星座等,这些天文现象都对人类文化和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气味、硬度等-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的分类: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第二章:材料常见的物理性质1. 颜色与光- 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颜色的三原色和三基色2. 热与温度- 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温度的测量和单位3. 声音与噪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 电与电路- 电的产生和传导-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和电器第三章: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光泽等 - 非金属的性质:不良导电性、脆性等2. 酸、碱和盐- 酸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碱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盐的性质和应用领域3. 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水的性质和重要性第四章:机械运动1.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牛顿定律和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质量的关系 - 摩擦力的产生和减小方法3. 功和机械能-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第五章: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速度-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 光的反射特性:平面镜、凸镜和凹镜3.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光的成像规律和应用第六章:声的传播与反射1. 声的传播- 声的传播介质和速度- 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2. 声的反射和回声- 声的反射规律和应用- 回声的产生和特点3. 声音的利用- 声音的放大和捕捉- 声音的运用:通讯、音乐等第七章:电的传输与应用1. 电的传输-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电阻的作用和测量方法2. 电的应用- 电的加热效应和电灯的原理- 电的化学效应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电的磁效应和电磁铁的原理第八章:常见现象与科学思维方法1. 声光电效应与光电池- 光电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晶体管和光电池的作用和结构2. 磁场与电磁铁-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电磁铁的结构和应用3. 科学思维方法- 观察、提问、实验和推论的过程- 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这是《科学》上册各章的知识要点概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摘要:一、科学教材解读概述1.科学教材的定义和作用2.科学教材的特点和分类3.科学教材的发展趋势二、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总体结构2.教材的主要内容2.1 生命科学2.2 物质科学2.3 地球与宇宙科学3.教材的知识点覆盖三、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教学策略1.教学目标与要求的解读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3.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实施四、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1.1 科学性1.2 系统性1.3 实用性2.缺点2.1 部分内容过于抽象2.2 部分知识点更新不及时正文:一、科学教材解读概述科学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为满足学生科学知识学习需求而编写的教学材料。

它具有知识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引导性等特点,是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二、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以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为主要内容,涵盖了科学课程标准中相应年级的知识点。

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践操作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优缺点分析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需求。

但在部分内容上,教材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部分知识点更新不及时,难以反映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挖空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挖空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挖空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是我们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学知识是为了生活服务的,掌握科学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挖空八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

一、物理学1.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宇宙中万物运动规律的基础性学科。

2.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概念。

3.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4.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其表述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5.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它的表述是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二、化学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离子电解离子电解是指依靠直流电在电解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使物质分解为离子。

3.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种。

4.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的元素和化合物之间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

三、生物学1.生物学的定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细胞理论细胞理论是生物学的基础,它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3.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分为营养、运动、传递、感知和调节五个方面。

4.生殖生殖是生物繁殖的过程,它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形式。

5.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指的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地理学1.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学科。

2.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公里。

3.地理要素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水文、气候和生态四个方面。

4.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现象。

5.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1. 第一章: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 植物的生长过程:萌发、生长、开花、结果-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的结构:核和电子层-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化合物的定义和特性- 分子和离子的结构及其区别3.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平衡反应和不平衡反应- 化学计算中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比等概念-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4. 第四章: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相变的概念和分类:沸腾、融化、冷凝、凝固和升华等- 温度和气压对物质相变的影响- 固态晶格和液体分子间力的区别5. 第五章:流体的压力和浮力- 流体的定义和分类:液体和气体-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 浮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应用- 显微镜、水压机和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6. 第六章: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空气和透明介质- 反射光的形成和规律- 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镜面反射和 diff 反射的区别-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和应用7. 第七章: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光的全反射现象和应用-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8. 第八章:声的传播和反射- 声的传播介质:空气、固体和液体- 声的振动和频率-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声的反射现象和定律- 声的反射在声学设计和建筑中的应用9. 第九章:电能的利用与输送- 电流的概念和方向表示-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和应用- 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10. 第十章:磁场中的电荷- 磁铁和磁场的特性-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 磁场中的电荷在导线中的运动规律- 洛伦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磁铁和电磁感应的应用以上是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的简要介绍。

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篇

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篇

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八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物质的变化第二单元: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与折射- 光学仪器的应用第三单元:电的传输- 电的产生- 电的传输- 电路的搭建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保护与改善环境教学方法:讲述、示范、实验、讨论、小组合作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光的传播原理,电路的搭建,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环境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掌握电路的搭建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思考2. 完成新知识的讲解和示范,解答学生问题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知识点4. 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讨论解决问题5. 总结本单元知识,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作业安排:课堂练习、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阅读材料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能力,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4篇(二)班务教学工作计划时间:八年级上学期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每周组织一次班会,讨论班级事务和学习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 每周安排一次班级集体讨论课,引导学生主动发表观点和参与讨论。

4. 制定班级学习计划,包括每周的作业安排和复习计划,确保学生学习按时有序进行。

5.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学生的困惑。

6. 组织班级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体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友好关系。

7. 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协助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八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是中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科学,本文总结了八年级上册必考的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物理1. 力和运动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力的单位是牛顿(N),其公式为F=ma。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引力,可以用公式F=m*g计算。

2. 静电学静电学研究的是不运动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静电现象包括摩擦电、电荷感应和电离等。

3. 声音和光学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有关。

声音分为噪声和音乐,音乐可分为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要素。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光线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理,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是光学重要的基础概念。

二、化学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物质两类。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在物理状态下混合而成的,不具有固定的成分和化学性质。

而纯物质则是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其化学性质具有明显的不变性。

2. 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生成新的物质,反应方程式可以描述化学反应的物质消耗和生成的过程。

反应方程式中必须要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符号和系数。

3.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和电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电解和电池。

电化学反应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反应,电池可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

三、生物学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不同层次上的多样性表现,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不同类群的生物在形态、生理、习性和环境适应方面都有所不同。

2. 生殖和遗传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遵循遗传规律,性状和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遗传变异的基础。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遗传是八年级上生物学习的重点。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研究的是生物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有哪些内分泌腺?
脑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 能够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能够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
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脏
分泌胰岛素 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
在肝脏和肌肉内
卵巢
肾上腺
睾丸
分泌肾上腺激素
能够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 通往肌肉的血管
分泌雌、雄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 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中枢神经 系统 神 经 系 统
周围神经 系统

脊髓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植物性神经
2.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1、神经系统:传导并处理信息的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重任。 3、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承担着传导信息的功能。
大脑
左右半球,分别具 有管理人体不同部 位的功能
1、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 B C D )
A、蜜蜂采蜜 B、蚂蚁作巢 C、蜘蛛织网 D、鱼类洄游E、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跑过来
2、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C )
A、蚯蚓
B、大山雀
C、黑猩猩
D、牛
先天性行为 动 物 的 行 为
大脑皮 层以下 的神经 中枢完 成
本能例:求偶、 索食、通讯、竞 争、筑巢、贮食、 迁徙……
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
5、实验3和实验1参与的器官有什么不同?
接受信息的器官不同,实验3中是耳朵,实验1中是眼睛。
【结论】
1、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同一 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刺激反应的快慢也是不一样的。 2、在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时,需要有许多器官的 参与。 3、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 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
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感应性
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被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向性运动: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向性运动有: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 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活动1: 现象: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活动2:
现象:
习题
探究:植物对水的反应
习题
植物激素
非条件反射
需加 例吮奶…… 强巩 第一信号系统

后天性学 习行为
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 (语言,文字)
人特有
3.5 体温控制
看一看 夏

秋冬
思考与讨论
人的体温恒定吗?
物质与能量转换正常的必要条件 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进行正常的生命运动。
一、变温动物、恒温动物
下表是在一个身体健康的学生身上测得的三个温度值(在同一时刻测 得),请问下面哪一个能代表这个学生的体温呢?从测量的部位来说, 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结论: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温度也 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人体内部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下的产热量百分比
比一比



56%
16%
18% 10%
脑 内脏 肌肉皮肤 其他
写字,但能看书报,由此分析,他受伤的部位可能是
(A )
A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5、某人患了一种病,当他看到小水坑想跨过去,可他却跨
了大大的一步而无法控制,其病变的部位是 ( B ) A大脑 B小脑 C 脑干 D脊髓
6、脑干位于大脑的 下面,被称为生命中枢,它主要控
制着人体中的哪些系统的运动
哪些是先天性行为
觅食行为 求偶行为 繁殖行为 防御行为 育雏行为 通讯行为
迁徙行为和洄游行为 动物的社群行为(群居)
通讯行为
二、后天学习行为
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后天性行为
有些动物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这样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
特点: ⑴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⑵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 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⑷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下列选项属于大脑功能的是( ⑥ )
下列选项属于小脑功能的是( ①②⑤ )
下列选项属于脑干功能的是( ③④ )
①维持身体平衡②协调骨骼肌运动 ③控制呼吸系统④调节心血管功能 ⑤维持和协调肌肉的紧张程度 ⑥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如嗅觉中 枢
1、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B ) A.躯体运动中枢 B.语言中枢 C.听觉中枢 D.视觉中枢
实验2 同样做活动1,同时让被测试者数数,按2, 4,6,8这样的顺序数,记录捏住尺子处的刻度。
实验3 被测试者闭上眼睛,重复上述实验,测试者 在放开直尺的那一刹那发出声音,给被测试者一个暗 号,记录捏住尺子处的刻度。
【讨论】
1、比较数据,哪个实验时的反应最快?
实验1时反应最快,实验2、3时反应比较慢
2、为什么要测3次取平均值?
可以排除偶然性,减小误差
3、实验2中,数数对被测试者有什么影响?
数数使被测试者反应变慢
4、实验1中,被测试者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有哪些 器官参与,具体过程是怎么样?
被测试者通过眼睛接受测试者放手的光信息,接着把信息通过神 经传导到大脑,由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再把信息通过神经传导到手 指上,由手指作出捏住直尺的反应。
动物后天的学习行为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不需要后天的训练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 经中枢完成
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由遗传 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 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是通过后天的学习 获得的行为方式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 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思考题
1、动物行为的多样性是动物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 反射活动和_激__素___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2.动物的行为分为 先天性 行为和 后天性 行为两
中枢神经系 统接收处理 各种信息, 并决定和启 动相应的反 应
脑神经
脑神经:12对, 来自脑部,主要 支配头部和颈部 的各个器官的感 受和运动。
脊神经
周围神 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 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 位的通讯
脊神经:31对,来自脊椎, 主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 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1.人的神经系统组成:
(C )
A消化系统
B 神经系统
C循环和呼吸系统 D生殖系统
7、中风的病人四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了一侧肢体 不能活动的症状,则其受伤的结构是
(C ) A骨骼 B 血管 C大脑 D脊髓
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
动物体 生命活动 调节
激素调节:缓慢而持久 神经调节: 快速而短暂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1
作用机制
胰岛素分泌增加 感受器
胰岛素分泌减少 感受器
正常水平
二、内分泌腺和激素
进入青春期后
男性 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变粗
女性 丰满、骨盘变宽、音调高而尖
形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内分泌腺和激素
我们体内分布有许多的内分泌腺,他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 这些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 但这些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对外界刺激反应等 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讨论】环境中温度变化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 通过人体皮肤细胞中的冷敏小体和热敏小体中的神经元接受。
练习
1、小鸟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 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 和调节的。 2、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如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 鼻粘膜中的 嗅觉细胞,味蕾中的味觉细胞都是神经细 胞。 3、人体作出反应是一个
轴突:较长,一般只有一条
(轴突末梢)
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到细胞体,兴奋再从细胞体传到轴突, 再到轴突末梢。最后传送到另一个神 经元或其他组织。多、把产生的
突起
兴奋传递到细胞体
轴突: 仅一条、把兴奋从 细胞体传出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接受信息 传导信息 处理信息 传导信息 作出反应
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指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 细胞体

② 细胞核

③ 树突

④ 轴突

⑤ 轴突的分枝

三、信息的处理
书中斑马对环境的察觉和人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应. 他们是通过什么获得信息的?又是什么支配他们作出这 样的反应?
神经系统
中枢 神经 系统
激素分泌失调会引起一些疾病
3.3 神经调节
人在接受刺激后,要多久才会有反应呢?
一、对刺激的反应
【实验】P101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
实验1 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实验,用一直尺零刻度朝下, 测试者用手握住尺子,突然松开,被测试者仅用拇指 和食指将尺子夹住,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子的那个位 置的刻度。测三次,求平均值。
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1、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
(1)眼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2)鼻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 (3)舌上味蕾中有味觉细胞能接受化学物质刺激 (4)更多,如听觉,触觉……
【结论】上面提到器官里的细胞都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细胞体
神经元 (神经细胞)
树突:短而多,呈树枝状 突起
三.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 中有许多功能区,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
大脑的不同部位的功能
运动 语言 嗅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