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2011年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2.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3.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5.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6.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7.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8.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1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1.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在这个现象中()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12.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究事理开始的。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包括八年级人教版上下两册知识内容-非常完整)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一、全等三角形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个角的平分线。
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5)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第十二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1、有趣有用的物理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②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例如,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从电灯和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到电子计算机都要用电。
③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胜枚举。
汽车、火车、飞机,电灯、电话电视,X光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物理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怎样学习物理①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
②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
③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④学习物理,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猜想:要善于动手,只有实践,才能证明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也才能最终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G.Galilei,1564-1642) 是物理学的伟大先驱。
科学之旅就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其中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 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1)4.2光的反射 (11)4.3平面镜成像 (23)4.4 光的折射 (40)4.5光的色散 (55)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光源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知识点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105k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长度单位。
重点难点解析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二、重点记忆真空中的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 m/s。
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4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光源【例题1】(2020齐齐哈尔模拟)能够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将所举例子中的光源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
【答案】发光,③⑧⑨,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⑤⑥⑦,人为制造的。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中,我们涉及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全面评估,并按照从简到繁的方式来探讨主题,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
一、生物知识点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部分首先介绍了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而生物的分类又是整个生物学的基础。
通过对生物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从而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2. 生物的遗传变异另外,生物的遗传变异也是本学期生物知识点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遗传变异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的遗传规律和遗传性状的表现,进而应用于生物育种、基因工程等方面。
二、物理知识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部分,我们首先接触到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运动、变化的科学,而它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运动、力等,这些都是我们理解物理学知识的基础。
2. 声、光现象声、光现象也是这个学期物理知识点中很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声、光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声音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等规律,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际技术中。
三、化学知识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还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这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亲自操作和观察化学反应,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和规律。
2. 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也是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对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过程和反应类型,并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涉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科学领域,并且内容丰富多样。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真正掌握和应用这些科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细致到每一课)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细致到每一课)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我们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1)必要性: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2)重要性:①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生活中有哪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1)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如:子女、父母、兄弟姐妹(2)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如:同乡、邻居等(3)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如:同学、同事等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认识社会化:(1)含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途径: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
(3)表现: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为什么说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4.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意义:①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复习
A. 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如图,ABD ≌ CDB ,且 AB 和 CD 是对应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D和CDB 的面积相等
A
D
B. ABD和CDB 的周长相等 C. A + ABD = C + CBD
B
C
D.DAD//BC 且 AD=BC
3.如图, ABC ≌ BAD ,A 和 B 以及 C 和 D 分别是对应点,如果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边边边”或“SSS”.
AB = DE 如图,在 ABC 和 DEF 中 BC = EF
AC =
【典型例题】
例1.如图, ABC ≌ ADC ,点 B 与点 D 是对应点, BAC = 26 ,且 B = 20 , SABC = 1,求 CAD , D, ACD 的度数及 ACD 的面积.
数及 BC 的长.
E
F
A
BC
D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11.如图,在 ABC与ABD 中,AC=BD,AD=BC,求证: ABC ≌ ABD
D A
C B
全等三角形(一)作业
1.如图, ABC ≌ CDA ,AC=7cm,AB=5cm.,则 AD 的长是( )
求证:(1) DE ⊥ AB ; (2)BD 平分 ABC (角平分线的相关证明及性质)
B
A E
D
C
【巩固练习】 1.下面给出四个结论:①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形状一定相同;②若两个图形的
形状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③若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 ④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的大小一定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一、知识结构 12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知识点归纳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08中考)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 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07、09中考) 3、哺乳动物:(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藻类 如水绵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种子植物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腔肠动物:珊瑚软体动物:河蚌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有脊柱 爬行类:龟鸟类 哺乳类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2)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3)兔:体表:被毛(保温)呼吸:用肺呼吸,循环: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消化:牙齿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人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解析第一章: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1 观察法- 定义: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观察- 要求:全面、细致、实事求是1.1.2 实验法- 定义: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一般步骤: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1.3 调查法- 定义:通过访问、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地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1.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1.2.1 提出问题- 要求:具有针对性、适合探究、表述清楚1.2.2 猜想与假设- 要求:基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合理、可验证1.2.3 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 要求:方法合理、步骤简单、易于操作、有针对性1.2.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要求:如实记录、尊重实验事实1.2.5 分析与论证- 要求:针对探究内容,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1.2.6 评估- 要求:客观、全面、注重事实1.2.7 交流与合作- 要求:明确表达、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物质的组成2.1.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2.1.2 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2 物质的结构2.2.1 原子结构- 原子核:质子、中子- 电子:绕核运动2.2.2 分子结构- 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化学键的类型2.2.3 离子结构- 离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排列方式、电荷分布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1 物质的性质3.1.1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1.2 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3.2 物质的变化3.2.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2.2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第四章:能量与生活4.1 能量的种类与转化4.1.1 能量的种类- 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4.1.2 能量的转化- 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4.2 生活中的能量4.2.1 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制作4.2.2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的利用、生物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4.2.3 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的利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第五章:生物与环境5.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1.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改变5.1.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5.2 生态系统5.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5.2.2 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的构成、食物网的特点第六章:科学、技术、社会6.1 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6.1.1 科学对技术的影响- 科学理论对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6.1.2 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提高生产力6.2 科技与社会的发展6.2.1 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6.2.2 能源技术的发展-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6.2.3 生物技术与医学的发展- 基因工程、生物医药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二章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一、动物(第一章至第三章)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4.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5.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6.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7.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8.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9.兔:体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灵活10.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1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蝙蝠、鸟类等1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②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③骨坚而轻,多气质骨,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完善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6知识点详解
Unit 6 I 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知识点梳理1、cook厨师cook此处用作可数名词,意为厨师”。
His father is a great cook. 他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厨师。
I want to be a cook when I grow up. 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厨师。
[拓展]①cook还可作动词,意为烹调,煮,烧”。
Every girl should learn to cook. 每个女孩都应该学习做饭。
My mother is cooking the fish. 我妈妈正在做鱼。
②cooker可数名词,意为厨具”。
He bought a new gas cooker. 他买了一个新煤气灶。
2、scientist 科学家scientist可数名词,意为科学家”,是以后缀-ist结尾的表示职业的名词。
常见的以-ist结尾的职业名词还有:pianist 钢琴家;artist艺术家;violinist小提琴手。
[拓展]本单元出现的职业的名词(短语)还有:computer programmer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cook 厨doctor 医生engineer工程driver 驾驶员pilot 飞行员pianist钢琴家teacher教师actor演员basketball player篮球运动员3、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你大后想成为什么?(1 )want to be意为想成为• • •,•后常加表示职业的名词。
He wants to be an artist. 他想成为一名画家。
Does he want to be a singer like his uncle? 他想成为一名和他叔叔一样的歌手吗?(2 ) when意为当• ••时候”,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在含有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中,如果主句和从句的动作都发生在将来,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即主将从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Unit 7 知识点总结 (适合听写,带答案)
1.纸张2.污染n.3.预言4.将来5.污染v.6.环境7.行星8.地球9.种植10.部分11.参与12.和平13.海洋14.建筑15.天空1.一套公寓套房2.火箭3.太空站4.人5.仆人6.有危险的7.已经8.工厂9.多次,反复地10.日本11.相信12.不同意13.甚至14.同意15.许多,大量16.形状17.倒塌(原型,过去式)18.跌倒(短语)19.在...里面20.寻找(短语)21.可能的22.不可能的23.一方24.很可能25.在...期间26.假日27.单词1.人们会有机器人吗?2.你认为人们家里将会有机器人吗?是的,会有的。
我认为每家都会有一个机器人。
3.孩子们会上学吗?孩子们将不用去上学。
他们将在家里通过电脑学习。
4.人们家里将会有机器人。
5.人们将不再使用钱。
每样东西都是免费的。
6.书只会在电脑上出现,而不会在纸上。
7.孩子们将不用去上学。
他们将在家里通过电脑学习。
8.将会只有一个国家。
人们将会活到200岁。
9.人们会活到200岁吗?是的,会的。
10.100年以后人们还使用钱吗?不,不用了。
11.关于未来你的预言是什么?12.我认为将会有更多的污染。
13.但我认为将会有更少的树。
14.它是关于未来方面的一本书。
15.那么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16.城市将会更加拥挤,污染将会更加严重。
17.将会有更少的树,环境将会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18.我们将不得不搬到其他星球上吗?19.但我想住在地球上。
20.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21.我们可以少用水,多栽树。
22.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拯救地球的行列当中去。
23.世界将会和平吗?是的,我希望这样。
24.孩子们将在家里通过电脑学习。
25.将会有更少的空闲时间。
26.在将来,将会有更少的淡水,因为海洋将会有更多的污染。
27.100年后,将会有更多的汽车,因为城市里将会有更多的人。
28.对人们来说将会有更少的工作,因为更多的机器人将会像人们一样做工作。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12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Unit 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短语归纳:无线电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影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好的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装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的调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艺表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获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价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国北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分析:fortable seats 舒适的座位Comfortable 形容词“舒适的,舒服的”,其反义词为”uncomfortable”Eg.I feel uncomfortable.What about you?Seat 名词. “座位”常用短语有”take/have a seat”意为“坐下”Eg.Have a seat, please.2.It has the biggest screens.biggest 是big 的最高级,形容词的最高级用于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事的比较。
最高级前面一般要加定冠词the,后面可带介词of/in短语来说明比较的范围。
Eg.It is the most expensive car in the world.Whose drawing is the best of all?3.It’s the most popular.popular 形容词“流行的,受欢迎的”most popular 是它的最高级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我们将学习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其中的奥秘。
一、物理知识点1. 运动和力:在物理学中,我们将学习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通过对运动和力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状态和变化规律,同时也能够理解物体受到力的影响和作用。
2. 电路和电流:电路和电流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我们将学习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要素,以及电流的产生和作用。
通过对电路和电流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电子技术,理解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声音和光线:在物理学中,我们还将学习声音和光线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通过对声音和光线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们进行通讯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化学学科中,我们将学习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属性,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物质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化学反应和能量:在化学学科中,我们还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能量变化规律。
通过对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转化,以及如何利用化学能量进行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我们将学习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对金属和非金属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工业生产和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三、生物知识点1.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物学是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学科,我们将学习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生物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组成和特性,以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第一教师,服务教师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2011年初中物理(人教版)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和九年级全部内容)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介质的温度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距离×01s=17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各单元(课程)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 í)港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 āng)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发(bān)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三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病毒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病毒知识点归纳及练习病毒的种类1. 病毒的发现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这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
后来其他科学家在研究口蹄疫时发现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正常叶片感染烟草花叶病毒叶片烟草病毒发现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
2. 病毒的种类脊髓灰质炎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T4噬菌体病毒的形态是多样的,它们比细菌小得多。
只能用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病毒不能独立地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根据它们的寄主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如噬菌体。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方式。
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细胞。
病毒要是离开了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重新开始。
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繁殖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有弊,可以使动植物患病,又可以为人类造福,例如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某种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艾滋病狂犬病郁金香碎色病毒典例剖析例题1烧伤后容易感染绿脓杆菌(细菌),人们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治疗,绿脓杆菌噬菌体是一种()A. 细菌病毒B. 植物病毒C. 动物病毒D. 细菌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实际应用题,病毒按照寄主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
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
答案:A例题2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微小,结构简单B. 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C. 能使人、禽致病D. 能够利用它来生产疫苗防治禽流感思路分析:病毒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2011版)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洋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占地球水总量的2.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小循环5、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环节:蒸发(蒸腾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地下)径流原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因内因:水的三态变化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途径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6、水循环7、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8、径流=降水量-蒸发量9、水资源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东南部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10、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2、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但同一种物质,状态或温度不同,密度也不同。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m、v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密度=质量/体积=ρ= m/v(公式变形:m=ρv v=m/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m3或cm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①密度的单位:kg/m³或g/cm³,②两者的关系:1g/cm³=1000kg/m³1kg/m³=10³×g/cm³③水的密度:1×10³kg/m³或1g/cm³④单位转化:1毫升= 1cm³= 1×10-6m³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1×10-3升1升=1×10-3m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作用点: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3、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P=F/S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2),还有:百帕(102),千帕(103),兆帕(106)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
注:受力面积一定时,产生的压强跟压力成正比;压力一定时,产生的压强跟受力面积成反比。
4、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5、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2)液体的内部都存在压强;(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液gh)第五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注意(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 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 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②当ρ液<ρ物时,下沉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5、浮沉条件的应用6、轮船的载重线表示的意义:FW:表示淡水载重线;S:表示夏季海洋载重线;W:表示冬季海洋载重线;T:表示热带海洋载重线。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比较:3、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A、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或酒精擦洗。
B、服装干洗的原理是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因其含有致癌物质,所以需隔几日取回。
第七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氢氧化钙、气体除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3、溶有较多溶质称为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在其温度下,若其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若其溶质还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如果溶液中有少量不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如果加少量溶质,还能继续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5、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溶解度单位为克;(4)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6、室温(20℃)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7、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硝酸铵,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8、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注: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A%=m 溶质/m 溶液×100%= m 溶质/(m 溶质+m 溶剂)×100%m 溶液=m 溶质/ A% m 溶质= m 溶液·A%(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前后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变;(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八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1、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是晶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叫结晶。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溶液较小);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注:通常是将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小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4、许多物质从水溶液里析出晶体时,晶体里常含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分子叫做结晶水。
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叫做结晶水合物。
如:硫酸铜晶体(五水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俗称胆矾或蓝矾)、石膏(二水硫酸钙,CaSO4·2H2O,俗称生石膏)、硫酸亚铁晶体(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俗称绿矾)、硫酸铝钾晶体(七水硫酸亚铁,KAI(SO4)2·12H2O,俗称明矾)。
很多晶体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产生风化现象。
相反,有些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这是潮解现象。
第九节水的利用和保护1、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
3、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