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合集下载

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学案

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学案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学目标重点教学方法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学习型社会”?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概况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口号,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

之后,一个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便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当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时,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1、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全民学习,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

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人的一生。

2、“学习型社会”的特点(1)人人都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2)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3)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二、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1、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

“知识”发展预测据说,今天一个人一年的信息接受量相当于17世纪英国一个农场主17年阅读量的总和。

今天知识淘汰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一个人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将很快就会被淘汰。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教案设计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教案设计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教案设计高二年级政治组:张艳艳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教案设计【教案目标】:识记并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性;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教案重点】:真正认识学习型社会的实质【教案难点】:将:终身学习落实到行动当中【教案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教案工具】:黑板多媒体【教案过程】:一、解答上节课布置的课外练习题提问学生——教师解答:、没有继承,就谈不上文化创新,所以,文化继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辨析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没有量变就不会引起质变,所以,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辨析题)、背景: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

积极开展“国家年”各项活动,有利于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①积极开展“国家年”各项文化活动对我国文化创新有怎样的意义?②中俄互办文化年活动有何意义?二、出示本节课教案提纲(分钟内完成)……提问学生——教师解答:、“学习型社会”的含义(简讲)、“学习型社会”概念提出的背景及我国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背景(简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性(原因)①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②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①全民学习的含义: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

②终身学习含义: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人的一生。

高中政治 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3

2、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 (1)必要性
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之一 。 ②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知 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 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现代信 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 质条件。
1、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1)“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2)“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①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 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②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 要。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 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 4 习。
12
参考答案
(1)“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说,要全民学 习,终身学习。要建立学习型社会。 (2)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 “学习型社会” 的核心内涵 。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 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时时 学习,处处学习。 同时,国家也要为人们的学习提供物质条件 和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使每个公民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 13
8
教材P56-59有五则材料和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
①第一则材料和图片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对 社会进步、个人发展以及丰富人们的生活有重要作用。 ②第二则材料和图片说明知识不仅包括贮藏在头脑中的具 体的知识,而且还包括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③第三则材料和图片说明人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已远远超出 传统学校教育的范围。 ④第四则材料和图片说明人人需要终身学习。 ⑤第五则材料和图片说明网络拓展了人们学习的空间,扩 大了学习的交互性。 9
BLeabharlann 112、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指出,要学习,学 习,再学习。毛泽东指出,必须善于学习。党 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 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怎样理解“学习,学习,再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

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综合探究活动和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意义,学习型社会的提出背景、内涵及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建立学习型社会。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以及课上的展示活动,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比较分析和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个人发展的需求,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学情分析《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探究课。

本节综合探究课是在学习了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了解知识是什么?应该怎样学习?并进一步探究学习型社会的特征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和措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成为生活方式。

探究过程和探究策略本单元综合探究可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第一阶段:课前收集与整理1、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搭配,对选定的某一个主题来进行探究,课前搜集和整理资料。

2、提出探究主题(1)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你的未来理想职业是什么?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展示)(2)学海无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知识?(课堂讨论)(3)学习型社会的提出者、背景?(展示)(4)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基本特征?(展示)(5)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展示)3、分工合作各小组围绕主题通过书籍报刊剪辑、图书资料查询、电脑网上浏览及下载等方式,搜集课本内外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关的信息资料。

4、按照主题对材料进行分析、筛选,通过归类整理,形成可交流的材料(文本式、图片说明式或多媒体展示件),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系统阐述所要表达的观点。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二、第二阶段:课堂展示与交流1、各小组在上课前找好座位,为讨论创设有利的环境。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参考答案
(1)“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说,要全民学
习,终身学习。要建立学习型社会。
(2) 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 “学习型社
会”的核心内涵 。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终身学习
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时时学习,处处学习。
②国家也要为人们的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
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
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
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
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
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
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
使每个公民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整合
建设学习型社会
⑴是什么(含义和表现) 1、文化多样性 ⑵为什么(价值和意义) ⑶怎么办(①态度;②原 则;) ⑴途径

创 新
传 承
文 化
一、传播
民族文化与 外来文化
要 求
促 进
⑵手段(特点) ⑶推动中外文化交流(①使 者;②传播方式;③传播手段; 1、文化继承性 ④吸收、以我为主,为我所 (意义和表现) 用;⑤反对错误倾向;⑥态度; ⑦原则) 二、继承 ⑴为什么?(①传统文 化在今天的作用;②正 2、在继 传统文化与 ⑴正确继承 确继承传统文化对国家 承中发展 基 要 当代文化 民族和个人的意义) 础 求 ⑵怎么办(①态度;② ⑴依据 ⑵发展 继承与发展关系;③继 承与创新的关系;④反 1、为什么 ⑵意义(社会实践和民主文化) 对错误倾 向) 2、在交流中传播 2、怎么创新 ①实践;②中外;③古今;④反对错误倾 向;⑤群众;⑥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 播手段

建设学习型社会

建设学习型社会

《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意义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当今社会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品质,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成为生活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高三复习课)1.活动准备:全班分为4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活动与探究,完成抢答和必答环节的问题解答,必答由小组推荐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负责问题解答,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发表看法;科代表负责记录各小组活动情况,评出优秀学习小组,给予表扬。

(具体活动:阅读课件相关资料,分组讨论,集中组员意见;展示讨论成果;分工合作,客观评价。

)活动提示:(1)抢答必须遵守抢答规则。

(2)每组小组长负责讨论情况记录,并与本组组员讨论必答题的思考角度和答题内容。

(3)活动中需要具有合作、效率与竞争意识。

活动主题:学习型社会——我们身在其中。

2.活动过程:第一步我的了解活动形式:小组抢答(老师交代抢答规则;课代表负责记录各组得分情况)(1)学习型社会的由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型社会在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社会现实谈学习型社会提出的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的:增强学生查找资料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强烈参与意识和责任心。

第二步参与活动活动形式:分组讨论观看课件展示的材料,围绕各组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小组长集中小组答案,确定本小组的中心发言人。

政治:2.4《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精品教案(三)

政治:2.4《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精品教案(三)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1.@相关理论依据(1) @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既表现为不同文化因素决定生产方式的不同特点,又表现为不同文化因素促进或阻碍生产方式的发展或更替。

总之,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形态、性质等不同,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对人的重大影响和作用①@文化是人创造的,人也离不开文化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第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第二,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

第三,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等,都会对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带来影响,导致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人们作出任何判断和行为选择,总要受一定思维方式的支配和调节。

②@文化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第一,丰富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塑造,集中地反映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增强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塑造,突出地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第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由于时代特点和人的素质的不同,在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是不同的。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建立“学习型社会”教学设计

建立“学习型社会”教学设计

建立“学习型社会”教学设计《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教学设计[探究目标]本单元的综合探究是依据课程标准——思想政治3第二部分2。

8的“提示与建议”中的“学习型社会的特点”而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感悟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学习型社会的特点,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懂得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认识建立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教材内容及分析]1、本综合探究设计的相关理论依据(1)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和作用(2)文化对人的重大影响和作用(3)文化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文化具有多样性(5)文化具有继承性(6)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2、探究重点(1)从众多的职业、获得知识的方式等角度,感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理解文化传承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

(2)从人们接受教育方式、场所等方面的变化中,感悟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3)从课堂的延伸、学习者范围的扩大、学习方式的变化中,感受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4)在“课外活动设计”中,学生围绕)我与学习型社会*收集整理材料,为课堂交流#或主题班会$作好准备。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较多践行、体验的机会。

3、阅读材料解析“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这一部分提供了“职业新变化”、“知识是什么”两则资料及两幅图片。

第一则材料和图片介绍了职业的拓展和新变化,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对社会进步、个人发展以及丰富人们的生活有重要作用。

第二则材料和图片告诉我们,知识不只是贮藏在头脑中的死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一部分提供了三则资料及多幅图片。

第一组资料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人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范围,逐步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

第二组资料“活到老,学到老”和图片强调人需要终身学习。

2013学年高二政治精品教案: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新人教版3)

2013学年高二政治精品教案: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新人教版3)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1.@相关理论依据(1) @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既表现为不同文化因素决定生产方式的不同特点,又表现为不同文化因素促进或阻碍生产方式的发展或更替。

总之,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形态、性质等不同,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对人的重大影响和作用①@文化是人创造的,人也离不开文化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第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第二,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

第三,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等,都会对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带来影响,导致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人们作出任何判断和行为选择,总要受一定思维方式的支配和调节.②@文化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第一,丰富精神世界。

文化对人的塑造,集中地反映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增强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塑造,突出地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第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由于时代特点和人的素质的不同,在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是不同的。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优化方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

【优化方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
识。
学校施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 影响人终身的教育。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家庭 教育适应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对提高家庭成员 综合素质、提高家庭文明程度有重要意义。
退休杨老师:我年纪大了,学习也没有什么 用处,所以我的阅读量减少了。而作为年轻 人,不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在校学生小李:我觉得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 考上大学能找份稳定工作就很好了,没必要 不断学习,增加自身压力。
___学__到__老___”,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 成为人们___实__际__生__活___的“第一需要”,伴 随人的一生。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条件 推动__教__育__信__息__化__和构建___终__身__教__育__体__系__,是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4.“学习型社会”的美好蓝图 可以预见,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之时,我国现代___国__民__教__育___体系将更加 完善,___终__身__教__育____体系将基本形成,全民 _受__教__育__程__度__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
教材P59“探究提示2” 提示:本探究问题比较复杂,要求从文化的 传播、继承、交融、创新等不同的角度探讨 建设学习型社会对文化传承的意义。这要求 学生把本单元所学的内容都与学习型社会相 联系,进行重新归纳整理。
[综合探究归纳] 1.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1)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 国__全__面__建__设__小__康__社__会____的目标之一。 (2)建设“学习型社会”,是__科__技__进__步___的必 然要求,也意味着__文__化__传__承__方__式____的新 变革。
(3)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 条件,你认为社会应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提供哪些条件?

《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教学设计】学科:政治授课人: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一、教材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

主要学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青少年应该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分析:当代中国青年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两个修养”的学习,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当代中学生自觉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能力,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归纳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四、学情分析通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了国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内容,,本课将从微观上即从个人的角度重点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原因及具体要求。

本课内容离学生的距离较近,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学习3、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和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充分了解学情,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导入(情景导入)【说句心里话】A:老师三令五申在考试时不允许作弊,但你最好的朋友却要你在考试时给他传答案,你该怎么办?B:别人在公交车上都没有让座,你要不要让座?C:到商场买东西花了3元钱,一位老板错把10元看成了100元,多找了钱,该不该归还回去?教师:请大家认真思考,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教师:为什么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矛盾?面对道德与自身利益的冲突,面对道德的“两难选择”,我们怎样正确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二节‘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板书课题)(三)教学过程一、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课堂探究:(1)你是如何看待上述道德冲突的?(2)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吗?从上面的课堂探究中,我们认识到:1、出现道德冲突的原因:生活变化很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新型产业的崛起与传统产业的衰落,使众多劳动者不得不面对新的择业问题;网络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会交行的新天地;等等。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说课稿一、教材简介《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的教材,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认识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本篇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章进行详细介绍:教材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材背景本章的出现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爆炸和知识更新的时代,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公民,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因此,本章的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本章旨在使学生能够:1.理解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特点;2.分析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求和目标;3.思考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路径和实践途径;4.掌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5.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特点;2.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求和目标;3.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路径和实践途径;4.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教学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型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比较与分析;2.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困难和挑战;3.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难点,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归纳演绎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归纳出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特点;4.视听教学法:使用多媒体、幻灯片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设计本章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第一课时: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特点1.导入:通过引入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型社会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题目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拟 1 课时
第 1 课时
三维目标
帮助学生感悟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学习型社会的特点,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懂得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认识建立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重点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难点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自主备课一、第一阶段。

课前收集与整理
1、全部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多少自定,组长自定。

2、提出探究主题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怎样的作用?
(2)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
(3)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条件有哪些?
(5)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何在?
(6)怎样做到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7)学习型社会有哪些特点?
3、分工合作,各小组围绕主题通过书籍报刊剪辑、图书资料查询、电脑网上下载
以及做一些社会调查等方式,搜集课本内外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关的信息资料。


一过程由小组长安排。

4、按问题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筛选,通过归类整理,形成可交流的材料(文本
式、图片说明式或多媒体展示件),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系统阐述所要表达的观
点。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体验研究
性学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自主备课二、第二阶段。

课堂展示与交流
1、各小组在上课前找好座位,同组的组员坐在一起,为讨论创设有利的
环境。

2、播放有关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视频资料,全班统一观看。

3、结合录像内容,各小组代表或组长上台展示和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小
组其他成员可以作补充。

4、对小组阐述不清的问题或存在歧义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探究,全班学
生可自由发言。

5、总结性陈词。

(这一阶段很容易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例如:学生的发言$讨论的拓展偏
离了教学目标,如果学生对此话题很感兴趣,积极发言,就可能出现时间
不够的问题;反之,则可能会出现“冷场”情况,导致时间过多等等。

教师
对以上情况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对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整个交
流过程采取赏识性教学,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打
开话匣,勇于表现自己)
三、第三阶段。

课后感悟与收获
1、让学生以“走向学习型社会”为题,将在收集与整理、展示与交流两个
环节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以心得体会的形式写一篇小论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