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第10章 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 第十章 产业政策理论.ppt
2020/10/10
25
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般目标就是产业组织政策最终要达到的市场 状态,即促进市场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提高 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小宫隆太郎认为:产业政策是“对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部门之间 的资源配置实行干预的各种政策,以及个别产业内部的产业组织对 私人企业的活动水平施加影响的政策的总和”。
概括地讲,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 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2020/10/10
4
产业政策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 策手段与措施、政策实施机构以及产业政策的决策程序与 决策方式。通过对不同国家产业政策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比 较,就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产业政策体系特征。
3.法律规则。是以立法的方式来严格规范企业行为、政策执 行机构的工作程序、政策目标与措施等,以保障预定产业目 标的实现。
2020/10/10
22
第二节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产业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与其 它产业政策相辅相成,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目标的重 要保障。但实际上,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前,并没有 明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的概念,只有一些诸如“反托拉 斯”、“反垄断”、“中小企业法”等具体的政策措 施。二战以后,为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日本实行了 一系列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有关的政策并取得了巨 大的成功,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等 产业政策的研究。此后,产业组织政策也就成为产业 组织理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简答题范围
万能答题:一因一果第二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区别在于,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规模经济通常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数来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答:一般可以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也可以用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判定系数(FC =MC AC )来描述规模经济性:当FC>1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当FC<1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如果FC=1,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规模收益不变,在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实例。
答:理解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度量范围经济。
令TC (Q x ,Q y )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 单位的产品X 和Q y 单位的产品Y 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TC(Q x ,Q y ) <TC(Q x ,0)+TC(0,Q y )范围经济的一个经典实例。
就羊毛和羊肉联合生产的例子而言,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同一群绵羊同时生产羊毛和羊肉的成本,往往低于用一群羊只生产羊毛而用另一群羊只生产羊肉的成本之和。
产业经济学部分知识点
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
产业组织:是指生产同一类产品(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该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产业关联:是指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布局是产业的空间结构,其合理与否将影响到该国家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
产业组织理论: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人建立的传统的产业理论体系,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该理论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效果。
“马歇尔冲突”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成—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
10.1 复习笔记
考点一: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见表10-1)
表10-1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考点二: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见表10-2)
表10-2 配第-克拉克定理
要点
2.库兹涅茨定理(见表10-3)
表10-3 库兹涅茨定理
3.霍夫曼定理(见表10-4)
表10-4 霍夫曼定理
4.钱纳里标准结构
钱纳里构造了一个“世界发展模型”,并根据模型求出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即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经济结构的标准数值,得出产业结构的“标准发展模式”,反映出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规律。
依据人均GDP水平,可以将结构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等级,如表10-5和表10-6所示。
表10-5 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表10-6 钱纳里-塞奎因的标准产业发展模式
钱纳里标准结构的提出,为分析和评价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组合提供了参照标准,也为不同国家或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产业结构转换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p/△y是需求曲线的斜率,用p=b-ay代入之,边 际(biānjì)收益MR就等于b-2ay。如果我们注意到需 求的价格弹性为ed= -(△y /△p)(p/y),
改写成边际(biānjì)收益为:
MR p(1 1 )
ed
精品文档
垄断程度(chéngdù)衡量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倒数(dǎo shù)m=1/ed表示了垄断程度, 被称为“垄断度”。
精品文档
多寡头(guǎtóu)垄断
将古诺模型拓展到由n个企业形成的寡头 (guǎtóu)垄断市场。
每个企业的产量:
y n+1 b na
当企业数量n变大时趋向于完全竞争:
y n+1 b b na a
精品文档
伯川德模型(móxíng)
在伯川德模型中,假定各厂商在制定自己价格时,必须(bìxū)对市 场中其他厂商制定的价格做出预测,并认为对手将这个价格水平 保持不变。
精品文档
本章(běn zhānɡ)内容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jìngzhēng)市场形态 第二节 垄断 第三节 寡头垄断 第四节 垄断竞争(jìngzhēng)
精品文档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shìchǎng)形 态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 的市场及需求(xūqiú)曲线
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 企业董事会通常会拥有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 (q不对称的存在,管理 者往往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企业 的运作,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 进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 他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精品文档
第一节 企业(qǐyè)的本质
产业经济学 重要名词解释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哈佛学派看来,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高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产品差异: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产业组织的概念: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马歇尔冲突:他认为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厂商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导致垄断,而垄断会扼杀自由竞争这一经济运行的原动力,使市场价格受到人为要素的操纵,而且使经济丧失活力,也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他所提出的竞争的活力和规模经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产品差别化。
涵义: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异程度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 影响市场集中度。
(2)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1)产品主体差异化。
(2)品牌差异化。
(3)营销差异化。
(4) 服务差异化。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移动。
雁行形态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
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
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产业经济学学科描述
产业经济学学科描述一、产业经济学是什么呢?产业经济学啊,就像是一个超级有趣的大拼图。
它把整个产业当作研究对象,这个产业可不是一个小概念哦。
比如说汽车产业,那里面有生产汽车的厂家,有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还有销售汽车的经销商,就像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1. 产业结构这就好比是这个生态系统里各个部分的分布和比例。
有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就像服装厂,需要很多工人在流水线上缝缝补补。
而有的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的,像那些高科技的芯片制造企业,全靠高端的技术设备和一群超级聪明的科研人员。
产业结构的不同,会让这个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都有很大的差别呢。
就像盖房子,如果基础结构没搭好,房子肯定盖不高,也盖不稳。
2. 产业组织这部分讲的是产业里企业之间的关系。
有的企业之间是竞争关系,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种搞促销、打广告。
而有的企业之间是合作关系,比如一些手机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他们合作才能让手机有更多好用的功能。
这种关系就像是一场大戏里的各种角色,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3. 产业发展产业经济学还关注产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一个产业从诞生到壮大,就像一个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一开始可能只有几家小公司在尝试做某样东西,慢慢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增加,这个产业就会越来越大。
比如说互联网产业,最开始也就是几个人搞搞研究,现在呢,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购物、社交、娱乐,啥都离不开它。
二、产业经济学为啥这么重要呢?它就像是产业界的指南针。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懂产业经济学,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整个产业中的位置。
如果一个企业想扩大规模,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它就知道是该去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呢,还是去开拓新的市场。
1. 对政府的意义对于政府而言,产业经济学的作用更大。
政府可以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制定产业政策。
比如说,如果某个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在衰退,政府就可以通过减税、提供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或者引导新的产业进入这个地区。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1.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包括:(1)知识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
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两个方面。
技术革命往往是新的产业诞生的导火索。
科学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重大发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促进作用日趋增强,如:现代技术发展使得生产过程中的硬性流水线向柔性生产线转变,促使产业结构迅速走向服务化。
(2)自然资源禀赋一国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而矿产资源则直接影响采掘工业、燃料动力工业以及重工业的结构。
但自然资源不是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相对的,它对产业结构的制约会由于科技进步和国际贸易而得到缓解。
自然资源禀赋在一国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同的:在初、中期阶段,其影响与作用更大;当初级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被制造业取代,完成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时,其作用与影响趋于减小。
(3)需求结构需求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此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个人消费结构、投资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中间和最终需求的比例、净出口等因素均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4)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规模具有数量与质量两个维度。
人口数量是指一国某一时点上的人口总量。
质量是指在既定人口总量中不同的构成。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劳动时间的延长、劳动参工率的提高和移民。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来源于人力资本投资。
在自然资源与资本存量既定的条件下,人口规模的大小决定资源禀赋的相对丰裕程度,从而成为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限制条件。
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人口数量的贡献;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变为劳动力质量。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产业结构的演进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 理论界对产业结构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应反映产业结构变动的全部情形与内容。 第二种观点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状况而言,即总量平衡问题。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第三种观点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反映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要按一定比例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指产业结构水平的绝对高低,而是在国民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下,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人口规模、国际经济关系等特点,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达到与上述条件相适应的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状况。
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以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划分法,依据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分类方法
农轻重分类法
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按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法
“农” :大农业,包含了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轻”:轻工业,轻工业的产出主要是消费资料的产品
资本集约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依赖度较大的产业,一般可用资本系数来对其范围进行界定
技术集约型产业也称为知识集约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需求依赖度较大的产业
02
01
03
按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法
知识与技术创新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 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产业经济学完整课件
在产业竞争中,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而这些创新活动又会进一步加 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产业竞争与产业创新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06 产业融合与产业集群
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类型
产业融合的定义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 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 交叉,最终融为一体,形成新产 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产业结构的内涵与分类
要点一
产业结构的内涵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 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 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要点二
产业结构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产业分类标准,产业结构可分为多种类型,如 三次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农业结构等。其中,三次产业 结构是按照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 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 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 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产业布局的原则与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原则
包括地域分工原则、发挥优势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影响因素
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技术 条件、生态环境等。
产业关联与产业布局的关系
产业关联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产业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关系决定了产业布局必须考虑 产业间的协调发展,避免或减少产业间的冲突和浪费。
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不 同的产业结构对应着不同的产业组织形态和 特征。例如,在重化工业时期,大型企业占 据主导地位,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而 在信息化时代,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形成竞 争性的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对产业结构的影 响
产业组织是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 业结构具有反作用。合理的产业组织能够促 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产业升 级和转型;而不合理的产业组织则可能导致 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阻碍产业的发展和进 步。因此,优化和调整产业组织是推动产业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各个产业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
重和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不仅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特点,还对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方向起着重要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概念、演变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定义
产业结构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
和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代表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第一产业是指从事农、林、牧、渔等自然资源开发和采集的产业;
•第二产业是指从事各种实物产品的加工制造和出口的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从事各种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生产的产业。
这三个产业之间相互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演变。
一般来说,经济的发
展越加先进,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种演变被称为。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前言一、课程定位和性质个量分析——微观:研究单个经济主体(企业、家庭)在市场上的行为规律。
总量分析——宏观:以国民收入理论为核心,研究国民收支平衡规律及问题解决。
产业分析的经济对象:构成国民经济总体的各子系统和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演化与发展。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经济领域中产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与发展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研究产业经济学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政策有效化、产业管理科学化均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导论掌握产业的内涵及分类方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产业的概念、克拉克大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产业分类。
一、产业的内涵1.产业属于中观经济的范畴。
2.产业是具有某类共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
3.产业伴随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4.产业具有多层次性——产业分化和产业融合.二、产业的分类方法产业分类是人们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根据产业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特征将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分成不同的集合。
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结构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等。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定义——克拉克大分类法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产业分类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成三类: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
分类: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资生产部门,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资生产部门,广义上的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
第三产业:从第一和第二产业三场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资生产部门。
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1. 如何认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关联作用? 答: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最终 需求性基础产业,中间需求率较小,中间投入率较大,感应 度系数较小,影响力系数较大,对交通、餐饮、住宿、金融 服务等后向产业产生较大的拉到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终消费对旅游业的生产诱发 系数正在快速提高。
2.银行业市场绩效指标通常有哪些代表性指标?它们分 别有什么经济含义?
答: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有其特 殊性,主要包括三类绩效衡量指标:盈利能力指标、风险评 估指标和流动性指标。
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指标通常包括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 益率、净息差、收入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总收入等。由于资 产收益率不仅考虑了利息收入,还将其它的非利息收入考虑 在内,这符合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不断增长的现状,而且 还能衡量商业银行在社会金融资源方面的管理水平,所以通 常用资产收益率来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
(2)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是位企业通过其策略性 行为设置的进入壁垒。策略性投资必须有承诺价值,而沉没 成本在进入阻止的分析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根据原有企业的 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 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主要包括过度生产能力投 资、学习效应和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 构的进入阻挠:主要包括产品扩散策略、提高转换成本及利 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和影响潜在进入者对未来事件估计 信念的进入阻挠。
2. 请根据有关经济原理,什么如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答:从完全分配系数看,第二产业、旅游业、教育事 业、商贸业、金融业、科研事业等对旅游业需求相对较大, 它们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市场对旅游业的需求。从完全消耗系 数看,旅游业对旅游业、第二产业、住宿业、运输业、餐饮 业、金融业、保险业等产业的消耗系数较大,发展这些产业 有助于降低旅游业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与标准产业结构比较(P162)
(二)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 认为整个经济是由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强大的传统农业部门组成,
产业间的就业结构 产业间的技术结构 产业间的区域配置关系
➢ 产业间的区域配置结构 ➢ 进出口结构
产业间的产出结构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三、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的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产业结构的改进是经济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
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
三、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理 库兹涅茨人均 收入影响论
霍夫曼定理 钱纳里理论
结结 构构 演调 变整 理理 论论
刘易斯二元结 构转变理论
罗斯托的主 导产业理论
(一)结构演变理论
1、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配第定理
➢ 工业的收入要比农业高,而商业的收入又比工业的高, 说明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
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与工业部 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在上升的速度上却与工业部门不同,劳动 力的相对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重。
3、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生产资料工业的净
产值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工业化的不同阶段
产业经济学 第10章 产业结构
第一节 产业与产业结构
一、产业的含义 二、产业分类 三、产业结构的涵义 四、产业间的基本结构形态
一、产业的含义
产业是进行同类经济活动组织的总和,是具有 某种同一属性组织的集合。
这里的同类经济活动或同一属性一般是指
➢ 使用同一或相似的原材料投入要素; ➢ 主要的生产流程或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二、产业分类
1、三次产业分类法 费希尔首先提出,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
也就有了三次产业的划分: ➢ 第一次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包括采掘业。 ➢ 第二次产业以制造业为其核心,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提供物
质资料的生产部门。 ➢ 第准产业分类法(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简称SIC)是为
特点
霍夫曼系数
工业化的第一阶段 消费资料工业生产占统治地位
5 +/-1
工业化的第二阶段 资本资料工业开始获得快速发展
2.5 +/- 1
工业化的第三阶段 资本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规模相 1 +/- 0.5 当
工业化的第四阶段 资本资料工业超过消费资料工业
<1
4、钱纳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理将开放型的产业结构理论规范化,提 出了“发展型式”理论。
三、产业结构的涵义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 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 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
四、产业间的基本结构形态
产业间的社会再生产结构 ➢ 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形成的比例关 系。
产业间的需求结构 ➢ 指各个产业的消费量和投资量在需求总量中的比重。
产业间的投资结构 ➢ 指一定时期的社会总投资在各产业间的分布,包括增 量投资结构和存量结构。
4、产业结构高度化判断 ➢ “标准结构”法 :将一国的产业结构与世界其他国 家产业结构的平均高度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国产业 结构的高度化程度。
➢ 相似性系数法:以某一参照国的产业结构为标准, 通过相似性系数的计算,将本国的产业结构与参照 国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高度化 程度。
➢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法
考察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变动的规律。产业结构变动受人均收入变动 的影响理论。
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方面,都 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其上升的 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显得基本稳 定或上升相当缓慢。
2、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 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6个阶段:
➢ 传统社会阶段; ➢ 起飞前提阶段; ➢ 起飞阶段; ➢ 成熟挺进阶段; ➢ 高额民众消费阶段; ➢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主导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带动经济增长,主导部门的序
列是不能任意改变 。
3、当前的主导产业理论
第一阶 段
第二阶 段
第三阶 段
第四阶 段
第五阶 段
棉纺工业
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
电力、汽车、化工和钢 铁工业
汽车、石油、钢铁和耐 用消费品工业
信息产业
纺织工业、冶炼工业、 采煤工业、早期制造业、 交通运输业
钢铁工业、采煤工业、 造船工业、纺织工业、 机器制造、铁路运输业、 轮船运输业及其他工业
电力工业、电器工业、 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 汽车工业、以及第二个 主导产业群各产业
衡量产业优势地位的三个标准:附加价值高低、产业 产值、产业关联效应。
3、产业结构高度化动因 根本动因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导致了技术变革、技术进步和新产业的产生。 技术创新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新的市场需求推进了
产业结构高度化。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我国已有8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玩具占世界市场的70%、自行车占60%、 鞋子占50%、微波炉占50%、个人电脑占2/5、电视机和空调占1/3、冰箱占 1/5;大宗生产资料钢铁、水泥、化肥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严格来讲,不少 生产领域我们还仅仅是“加工车间”,因为很难以单纯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换 来应有的利益和好处——— 苏州生产的美国罗技鼠标,每只销售价约41美元, 中国企业只分得3美元;我国生产的个人计算机(PC)毛利率只有5%左右,用 一位著名企业家的话来说,就是“卖一台电脑才赚了一捆大葱的钱”;我国 每出口一台DVD售价32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我国数控机床 的平均利润率也只有5%;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核心技术, 所有这些产品都要向国外企业交纳昂贵的专利使用费。每台DVD的专利费是 18美元;国产手机的专利费占售价的20%;计算机的专利费占售价的30%以 上;数控机床的专利费占售价的20%—40%。不仅这些高技术产业,传统产 业也一样。美国通用在中国的单车销售(税前)利润是2300美元,而在美国却 只有145美元,所以通用汽车尽管在中国的产量只占其全球总产量的3%,而 获得的利润却占其利润总额的25%。如此高的利润从何而来?就是向中国企 业收取各种各样的专利使用费、技术转让费等等。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
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 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解决:
➢ 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相互适应问题; ➢ 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协调
问题; ➢ 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协调问题。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及其衡量 标志:
➢ 比例合理、投入产出均衡 ➢ 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 ➢ 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协调 ➢ 产业类型构成恰当
克拉克分析了劳动力在一、二、三次产业间移动的规律性, 认为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流动原因在于不同产业之间收入 的相对差异。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 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 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2、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
H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含6个大类); I金融、保险业(含2个大类); J房地产业(含3个大类); K社会服务业(含9个大类); L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含3个大类); M教育、文化和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含3个大类); N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含2个大类); O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含4个大类); P其他行业(含1个大类)。
➢ 产业机构发展沿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的方向演进; ➢ 产业结构发展沿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
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机制
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是各个产业变动 的综合结果。单个产业部门一般会经历一个“兴起一 扩张一减速一收缩”的运动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新的创新与创新的扩散,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为 高增长优势产业间的更迭。
一、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 ➢ 产业结构发展沿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 演进;
➢ 产业结构发展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 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 方法。具有权威性、涵盖性和实用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我国也有自己的对产业进行科学分类的国家标准,即由我 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它把我国全部的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 多个中类和更多的小类。这16个门类依次是: A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含5个大类); B采掘业(含7个大类); C制造业(含30个大类); 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含3个大类); E建筑业(含3个大类); F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管理业(含2个大类); G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含9个大类);
收入弹性基准(筱原三代平)
➢ 应选择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 某产业的收入弹性 = 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 / 人均国
民收入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