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合集下载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章节题库-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圣才出品)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章节题库-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圣才出品)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章节题库-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圣才出品)第12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一、填空题1.______是美国重要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大师,他在纽约设计的世界贸易中心两栋大厦,曾是华尔街金融中心的标志和象征。

【答案】山崎宾2.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幽崎宾设计、位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的普鲁蒂______艾戈住宅区的三栋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大楼。

于1972年7月15日被炸毁。

那个日子被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家______在1977发表的论文______,定为“现代建筑死亡日期”。

【答案】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3.______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4.美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温图利于1966年出版的《______》一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答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5.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是______风格的典型代表。

【答案】高科技风格6.减少主义中最重要的设计团体是成立于意大利米兰的______。

【答案】“宙斯”设计集团7.针对现代主义大师米斯提出“少则多”的减少主义思想而针锋相对地提出“少则烦”的后现代主义大师是______。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8.后现代主义设计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______及英国和美国的______。

【答案】反主流设计;波普设计9.“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后工业社会条件下发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始于20世纪______年代。

【答案】6010.二战后,由欧洲的现代主义移植到美国后形成了一种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领域。

这种风格在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前,几乎一统天下,它具有现代主义的形式特征,但不具有现代主义的民主思想和主张,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这种风格是指______。

【答案】国际主义风格11.1980年12月,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索塔萨斯等7名年轻的设计师组成了______,因无视一切模式与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与理想化的现代主义设计法则格格不入,因而称为反设计。

二战后建筑设计的发展史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安藤忠雄扎哈

二战后建筑设计的发展史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安藤忠雄扎哈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 义大师”。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 平凡,却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
建筑的全球化

雷姆· 库哈斯
荷兰建筑师1975年,库哈斯与艾利娅· 曾格荷斯、扎哈· 哈迪德一道,
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 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便是由他所设计。其建筑创作都遵循着从新的抽象 概念到形式创作的方式。建筑手法上,库哈斯早期受荷兰风格派影响, 对穿插的墙面很感兴趣。而后又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爱用体块的组合, 并积极利用建筑的必然元素(常为楼梯),创造出有时髦的感染力的空 间。
+
现代主义建筑三大奠基人

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 勒· 柯布西耶
密斯· 德· 凡· 罗
+
勒· 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 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 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朗香教堂
+
解构主义建筑
扎哈· 哈迪德

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 库哈斯(Rem Koolhaas)和 埃利亚· 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 后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 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解构主义
• 解构主义的两项重要活动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的兴起与两项重要活动与此密切相关
一是在 1988年的 6月至 8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名为“解
构主义建筑”的7人作品展,参展的7位建筑师分别是美国的F.盖里和
P.艾森曼、法国的B.屈米、英国的Z.哈迪得、德国的D.李伯斯金、荷 兰的R.库哈斯以及奥地利的蓝天设计小组。威格利称,这是一场新的 运动,“一场纯净形式的梦想已全然被打破的运动”。
解构主义
• 另一重要活动是在同年的 7月,在伦敦德尔泰勒美术馆举办的一个 名为“建筑与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的国际研讨会,这个研讨活动及 其相应的专辑也是将同一些作品和人物推向公众,以揭示一种全新 的建筑观念正在形成。所不同的是,纽约 7人展的主办人声称解构 主义建筑与哲学中的解构主义无关,而在伦敦的研讨会上,解构主 义哲学却成为讨论这一建筑新思潮直接的理论话题。
解构主义
• 作品 2007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港
解构主义
• 洛 杉 矶 迪斯 尼 音 乐 中心 • 迪 士 尼 音乐 厅 落 成 于2003年10月23日, 造 型 具 有解 构 主 义 建 筑 的 重要 特 征 , 以 及 强 烈的 盖 瑞 金 属片状屋顶风格。
解构主义
• 捷克布拉格最著名的建筑: “会跳舞的房子”
解构主义
• 基本思想
• 解构主义的基本思想认为,按结构主义的观点,既然语言符号的意 义取决于符号的差异性,那么寻求符号的含义的过程只能是一个新 的符号取代另一个有待阐释的符号的过程;这样,语言体系自身是 不稳定的,意义也是不稳定的,原来的“实在”其实永远是一种 “不在场”或“缺席”,这基本就是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质疑。
② 建筑设计方面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LOREM IPSUM DOLOR
视觉传达2班 龚烈 姜一鸣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ism
新现代主义
Neo-modernism
解构主义
• 简介 •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它的哲 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 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核心理 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 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 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的叛逆 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 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另外两股启迪和滋养了解构主义 的重要思想运动,分别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欧洲左派批判理论。1968 年,一场激进学生运动席卷整个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在法国,抗议运动被 称作“五月风暴”。可悲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昙花一现,转眼即逝。 在随之而来的郁闷年代里,激进学者难以压抑的革命激情被迫转向学术思 想深层的拆解工作。不妨说,他们明知资本主义根深蒂固、难以摇撼,却 偏要去破坏瓦解它所依赖的强大发达的各种基础,从它的语言、信仰、机 构、制度,直到学术规范与权力网络。
解构主义
• 总结
• 解构建筑并不是将建筑引向虚无,他要消解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
由建筑师或业主,或任何人强加于上的一种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
这也许是一种更加多元的设计策略。从另一方面看,解构建筑的出 现也有建筑自身发展的必然性,他在艺术上的前卫姿态又一次体现 了西方建筑艺术试图不断走向形式突破的创新传统,盖里等人的实 践切实地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美学。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战后曾今引领了很长一时期的建筑的设计,这种思潮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必将有其适合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合理性也有者其必然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相继而来城市问题,的环境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等等,共同引发了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进步的概念,文化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问题等人类中的问题的重新认识,在此同时西方的现代化力量也削弱了众多国家、地域、种族间的差异性,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破坏,对科学和理性的一味推崇也造成了对人性自然和个性的忽视。

当这种种的不足或者弊端日益呈现的时候,人们对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一些批判现代主义的声音在20世纪50、60年代推动建筑发展的部分建筑师中已经出现。

50年代末期,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中分离出来的第十次小组已经十分尖锐地揭示了功能城市规划思想的不足。

代表人物是英国建筑师史密森夫妇以一种更接近现象学的分类方法提出了房屋、街道、区域和城市的概念,以之与功能城市的功能分区概念相对抗。

在20世纪60年代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理论著作开始了对现代建筑的公开严肃的反击,第一步是美国的城市理论家J-雅各布斯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在书中他对柯布西耶为代表的功能城市的规划思想公开挑。

战她指出,被现代建筑师忽视的那些隐藏在街道中的秩序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都市生活,这里面有日常生活的模式,有人际关系的网络,对于这些城市现从价值的保持才是规划中极为关键的。

1966年美国建筑师R-文图里所著作的《城市建筑》,在书中批判了现代建筑的技术理性排斥了建筑所应包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提倡要向历史吸取经验。

像这样的对现代建筑进行反省批判的著作还有如埃及建筑师H-发赛发表的《为了穷苦者的建筑》、建筑理论家柯林-罗的著作《屏贴城市》等。

在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设计思潮可谓活跃,大体有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的新发展、新现代、简约的设计倾向这几种建筑的思潮。

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第六章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一、后现代主义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概念首次在设计领域引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

他用来描写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对现代主义建筑背离的建筑新趋势。

从此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80年代,后现代设计达到高潮。

后现代主义是60~90年代的一场风格运动,目前基本消失。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现代主义之后的,或者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筑设计思潮。

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哲学理论上讲,它主要体现在以“二元论”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性”和“排他性”。

强调传统和向波普艺术(接近生活的艺术,是对抽象的表现主义的叛逆)学习的重要意义。

2.三大理论倡导者(1)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Charles Venturi,1925一)美国建筑师。

他反对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省就是光秃秃(Lessisbore)”。

主张用两个方面的元素来丰富建筑:①历史建筑因素(托斯卡纳、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哥特风格、文艺复兴、巴罗克、洛可可、法国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维多利亚、安妮公主风格等)中所有古典主义元素;②美国的通俗文化,包括好莱坞、拉斯维加斯等一向被认为俗不可耐的商业风格。

他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tchitecture,1966年)中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1972年)中强调了后现代主义的戏谑成分和对于美国通俗文化的新态度,主张激进的折中主义。

这两本书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代表建筑作:费城母亲住宅、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等。

(2)罗伯特•斯坦因(RobertStein)美国建筑家从理论上把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加以整理,分门别类,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十一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十一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一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后现代主义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和设计运动。

这种反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延续到70年代以后,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改变,而失去了昔日的荣耀。

到了7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设计确实已经发展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代之而起的是80年代正式确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时间概念的掌握1.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基本上可以说,70年代以后的设计探索都可以归纳到后现代。

2.最早在建筑上提出比较明确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的应该推罗伯特·文杜里。

1966年文杜里出版了自己的重要著作《建筑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3.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从建筑设计中开始的。

这场运动,如果把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杜里1969年在宾夕法尼亚自己的住宅“文杜里住宅”的设计算起,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了。

4.弗兰克·盖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5.1978年到1979年间,在米兰成立激进设计组织“阿基米亚”,1981年,索塔萨斯组织了重要的前卫设计组织“孟菲斯”,在80年代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激进设计集团。

6.美国评论家、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权威之一,他是最早提出建筑和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这个术语的人物。

二、几组重点概念的掌握1.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强调哪些特点?2.“孟菲斯”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成就。

3.计算机对设计带来的革命以及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

三、难点分析1.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区别。

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反叛,但这种反叛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扬弃”。

它们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某种联系,为了更好地区别两者的联系,具体用下表来表达:2.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

(1)对现代设计的反思和修正;(2)只是部分地反思现代设计,不是对现代设计的全面否定;(3)肯定了传统设计语言和民族及地方风格;(4)开启了设计的多元化局面;(5)对现代设计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现代主义之后发展出非常多的新设计风格,基本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发展。

而这些设计基本上都是基于形式主义的探索,采用的方式也都基本与装饰主义分不开,比如一度风行的后现代主义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除了采用装饰主义来重新诊注设计之外,还有一些设计家从其它方面来企图发展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是解构主义和新现代主义,下面就这两个比较重要的运动作一简单介绍。

l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因此,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从哲学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 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奎斯·德里达(Jaoques 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却是80 年代以来的事情。

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又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们厌恶,或者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此没有力、法对控制设计30 、40 年之久的现代主义一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种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

在建筑上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柏纳德·楚米(Bernard Tschumi)、彼德·埃森曼(Peter Eisenmen)、扎哈·哈迪特(Zaha Hadit)、丹尼·雷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库柏·辛门布劳(Coop Hinunelblau)等人。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弗兰克·盖里。

从字意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是指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标准与原则。

因此,如果要对解构主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其实应该是从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或者现代主义的具体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有一个研究开始。

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与认识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对于现代主义的真正了解和透彻认识,是没有可能对解构主义有真正了解的。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现代主义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创新,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元素的引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用历史元素。

设计师通过运用历史符号、装饰和建筑元素,将现代建筑与传统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罗艺术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泰罗尼亚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引用传统的建筑元素,如尖拱、石墙等,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二、当地特色的融入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当地特色的融入,强调建筑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设计师通过对当地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将当地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成为地方文化的代表。

例如,印度新德里的巴哈伊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度文化,运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和装饰手法,展现出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反对现代主义的单调和乏味。

设计师通过运用新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

例如,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轮船和贝壳,通过独特的曲线形态和材料运用,展现出极具创意的建筑形象。

四、功能性考虑尽管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和设计的独特性,但仍然注重建筑的功能性。

设计师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场景,确保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例如,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内部功能的需求,将各种功能设施以创新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具有独特的形式。

五、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设计师通过合理利用地形、保护生态环境等方式,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共生共存。

例如,德国慕尼黑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其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将场馆融入自然环境中,同时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化设计时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例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化设计时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例

MING RI FENG SHANG25艺 术 设 计文|焦 妍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化设计时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例一、现代主义设计的兴衰1、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与风格现代主义的发展首先经历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等风格的理论探索,随后荷兰的“风格派”运动、俄国的构成主义以及德国青年风格成为现代主义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者。

现代主义走向成熟是伴随着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而发展的。

包豪斯学院不仅诞生了格罗皮乌斯、米斯、柯布西耶等设计巨匠,而且建立了艺术与技术统一的设计理念,搭起了现代主义的构架。

2、现代主义设计总述在现在我们再次回看这场设计变革,不得不惊叹于它巨大的影响力。

现代主义设计的兴起是源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为建立与机器化生产相匹配的秩序,形成了功能主义为核心的追求简单、理性、民主的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打破了延续千年为权贵设计的传统,排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地域差别,包裹着钢筋玻璃等新材料的几何外形成为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统治性风格。

二、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化设计风格1、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时代背景二战结束后,随着战后重建如火如荼的展开,世界经济也在恢复和繁荣当中。

工业产值迅速增长、生产技术大幅提高、商品空前丰富、巨大的消费市场日渐形成。

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逐渐成为了消费的主体,他们有着较为富足的生活环境,经历过良好的教育,因此统一刻板的现代主义风格对于新的时代就显得无法适应了。

2、多元化时代的设计流派现在在设计界一直存在一个问题:还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设计风格可以像现代主义风格那样成为统一的潮流。

功能的实现已经不是人们购买的第一要义,就如同马斯洛的需求原理所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人们希望从产品中获得社交情感的需求满足。

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同样也包括现代主义风格。

后现代主义风格是这种多元化时代设计风格的统称,其“后”不代表对现代主义的推翻,而是多种设计风格的共存。

1)个性的极度追求这一类型的风格是对于现代主义的颠覆,也是后现代主义最为鲜明的特色。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章节题库-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圣才出品)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章节题库-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圣才出品)

第12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一、填空题1.______是美国重要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大师,他在纽约设计的世界贸易中心两栋大厦,曾是华尔街金融中心的标志和象征。

【答案】山崎宾2.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幽崎宾设计、位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的普鲁蒂______艾戈住宅区的三栋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大楼。

于1972年7月15日被炸毁。

那个日子被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家______在1977发表的论文______,定为“现代建筑死亡日期”。

【答案】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3.______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4.美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温图利于1966年出版的《______》一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答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5.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是______风格的典型代表。

【答案】高科技风格6.减少主义中最重要的设计团体是成立于意大利米兰的______。

【答案】“宙斯”设计集团7.针对现代主义大师米斯提出“少则多”的减少主义思想而针锋相对地提出“少则烦”的后现代主义大师是______。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8.后现代主义设计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______及英国和美国的______。

【答案】反主流设计;波普设计9.“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后工业社会条件下发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始于20世纪______年代。

【答案】6010.二战后,由欧洲的现代主义移植到美国后形成了一种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领域。

这种风格在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前,几乎一统天下,它具有现代主义的形式特征,但不具有现代主义的民主思想和主张,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这种风格是指______。

【答案】国际主义风格11.1980年12月,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索塔萨斯等7名年轻的设计师组成了______,因无视一切模式与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与理想化的现代主义设计法则格格不入,因而称为反设计。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产品设计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产品设计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的发展基本是遵循两条不同的道路的,一条是比较商业化、大众化、应付市场需求的设计,也就是常规设计方式,这类设计是大量的,充斥市场的,为日常生活服务的,虽然大部分设计著作并不介绍它们,但是,这却是市场上的主流设计。

这种设计会受到前卫设计的影响,但是,却没有前卫设计那样瞬息万变,那么个人化,产品的价格因此也低廉,这是为大批量生产的设计;另外一条则是较为具有探索性的、具有强烈设计家个人表现的、受到总体设计运动影响的前卫设计。

这是大部分设计理论著作都津津乐道讨论的、非常引人注目的、与总体设计运动的发展密切关联的设计,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被大批量生产,因此也是价格昂贵的设计,是与大众脱离的设计。

作为新的设计风格被探讨,也被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设计借鉴,这种设计充满了探索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和其它的一些现代主义以后的设计属于这一类型的设计。

在产品设计上,或者说在工业设计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没有在建筑设计上的广泛,但是由于对现代主义的改良和改革动机,也产生了相当一批设计家,他们不遵循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设计原则,而自己开拓新的设计风格方向。

从思想观念上看,他们基本还是形式主义者,并没有希望彻底改变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努力从形式上希望达到突破,创造新的产品形式。

从形式上看,我们可以把现代主义以后在产品设计,或者工业设计上的流派大致分成几个类别,即“高科技”风格(Hight Tech)、“改良高科技”风格(Trans High Tech )、意大利的阿基米亚和孟菲斯集团(Aichimia Memphis)、后现代主义风格, 减少主义风格(Minimalism )、建筑风格(Archetypes)、微建筑风格(Micro-Architecture)、微电子风格(MICro-electronics)等等。

以下对这些风格分别进行介绍。

“高科技”风格工业设计上的“高科技”风格是从祖安·克朗(Joan Kron) 和苏珊·斯莱辛(Susan Slesin) 1978 年的著作《高科技》(High Tech, 1978)中产生的。

20世纪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20世纪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自20世纪初生,20世纪30年代成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衰落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是世界设计艺术的主流,并形成了功能、理性、冷漠、无装饰的国际主义设计思潮,成为西方国家设计的主要风格。

二战后,这种风格逐渐遭到人们的批评,受到了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挑战。

至此,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开始向多元化风格转变,出现了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等新的设计流派。

(一)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国际主义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战后的发展,最初产生于建筑领域,后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并传播到世界各国,二战后的六七十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

1、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的背景战后美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产生于欧洲的现主义设计在这里得到发扬光大,少数几位大师的设计风格成为建筑师们效仿的对象,美国迅速成为战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

米斯·凡·德·罗设计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和意大利设计家吉奥·庞帝在米兰设计的佩莱利大厦成为建筑上的国际主义里程碑,奠定了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形式基础。

这一风潮迅速通过建筑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并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主义设计。

2、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比较(1)设计风格两者是一脉相承的,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的特点。

(2)设计形式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国际主义设计则受到米斯“少则多”主张的深刻影响,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为达到减少主义的形式甚至可以漠视功能的要求,变为“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背离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仅仅在形式上维持了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

(3)思想动机现代主义设计是为无产大众服务而发展起来的进步思想;国际主义设计是资本主义企业的符号和象征。

国际主义设计违背了功能第一的现代主义设计基本原则,是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外衣包裹的非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因而受到了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挑战。

举例说明现代主义之后的各种设计风格

举例说明现代主义之后的各种设计风格

举例说明现代主义之后的各种设计风格自现代主义以后,设计领域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风格的例子: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设计在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对现代主义的理性和功能性提出了质疑。

它强调对历史、文化和个人表达的重要性,并通过使用复杂的形式、混合多种风格和引用历史元素来达到这一目标。

后现代主义设计通常具有戏剧性、夸张和幽默的特点。

2. 极简主义(Minimalism):极简主义强调简洁、清晰和功能性。

它通过简化形式、减少装饰和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表达设计的本质。

极简主义设计通常具有纯净的线条、中性的颜色和简约的材料。

3.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但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中仍有影响。

它强调自然的曲线、有机形态和装饰性元素的运用。

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常常融合艺术和工艺品,注重细节和手工艺。

4. 后现代建筑(Postmodern Architecture):后现代建筑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相呼应,采用了类似的理念和手法。

后现代建筑对功能主义和标准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提出了挑战,强调历史、文化和个人表达的多样性。

它常常使用复杂的形式、明显的象征性和多样的材料。

5. 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 Design):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可持续设计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趋势。

可持续设计追求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并提倡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

它包括使用环保材料、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建筑的passivhaus 等。

这些只是现代主义之后设计领域的一小部分风格,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设计流派和风格。

不同的设计风格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产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审美和设计理念。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在历经威廉· 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Crafts and Arts Movement)之后,20世纪西方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

”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

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

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

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

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

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

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

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

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设计在线.中国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被现代主义设计奉若神明的经典原则“功能决定形式”,“使用与功能无关的形式等于犯罪”。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概貌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概貌
美 术 界 + 艺术设计 I 9 5
但 是 意 味 着 一件 物 公 方式 增 加 了色 彩 和活 力 , 在 一霎 那 原 因 。 日本的 现 代设 计虽 然 发展 比较 晚 , 之 间就 让人 产生 了对 它 的亲近 感 。 在 现 代化 进 程 中 日本 人 努力 保 留 了许 多 原 汁 的满意 标准 。 ” [ 3 ] 并将 其 精髓 注 入到 现 代设 计 如 果 说 具 有 浓 厚 人 情 味 的 设 计 是 关 注 人 原 味 的传 统文 化 , 在 建 筑 和室 内设 计 领 域 , 有 利 于环 境 保护 细腻 、 柔美 , 注 重细 节 、 的产 品被 不 断 开发 出来 , 包括 光 电板 、 集热器、 类 精 神层 面 的话 , 那 么 人性 化 的设 计 则关 注 的 中去 。 日本 设 计 精 致 、 既 是 日本传 统 文 化 的 载体 , 也是 日 吸热 百 叶和 有效 的遮 阳织 物 , 以及 太 阳能集 热 是 人 本 身 , 即使 用 者 。在 这 样 的设 计 原 则 下 , 体 贴 入微 ,

化 墙还 会 起 到 隔热 和保 温 的作 用 , 为 室 内带 来 在 商场 购 物 时 , 他 们 也 可 以不需 要 售 货员 的 帮 理学 、 社会学 、 伦理 学 等 内容 。也 就是 说 , 无论 了 自然 、 稳定 、 舒 适 的温度 。 些 低技 术 的 手动 工具 , 而 消费 者也 逐 渐乐 于使
首先 要 调 查 产 品 的 消 费对 象 , 包 括 他 们 的 的发扬 者 。 如 设置 在 冬 天档 , 玻 璃 窗 就会 尽可 能 地 吸 收室 发 , 外 光线 , 并保 持 室 内温 度 , 却 不使 之 散发 ; 如 果 生 活 习 惯 、 文化层次 、 消费 方 式 、 心 理需 求 , 以 今天 , 有 关 什 么主 义 的话 题 已经 不再 是 设

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第六章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一、后现代主义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概念首次在设计领域引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

他用来描写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对现代主义建筑背离的建筑新趋势。

从此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80年代,后现代设计达到高潮。

后现代主义是60~90年代的一场风格运动,目前基本消失。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现代主义之后的,或者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筑设计思潮。

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哲学理论上讲,它主要体现在以“二元论”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性”和“排他性”。

强调传统和向波普艺术(接近生活的艺术,是对抽象的表现主义的叛逆)学习的重要意义。

2.三大理论倡导者(1)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Charles Venturi,1925一)美国建筑师。

他反对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省就是光秃秃(Lessisbore)”。

主张用两个方面的元素来丰富建筑:①历史建筑因素(托斯卡纳、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哥特风格、文艺复兴、巴罗克、洛可可、法国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维多利亚、安妮公主风格等)中所有古典主义元素;②美国的通俗文化,包括好莱坞、拉斯维加斯等一向被认为俗不可耐的商业风格。

他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tchitecture,1966年)中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1972年)中强调了后现代主义的戏谑成分和对于美国通俗文化的新态度,主张激进的折中主义。

这两本书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代表建筑作:费城母亲住宅、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等。

(2)罗伯特•斯坦因(RobertStein)美国建筑家从理论上把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加以整理,分门别类,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概貌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概貌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概貌作者:施鑫来源:《美术界》 2013年第7期TEXT 施鑫经过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洗礼,设计不再被统一标准、固定原则所规范,设计的发展也趋于丰富平缓,开始进入到一个多元交融的时代。

今天,不管是设计师还是消费者,都已经不再把设计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有用的物品。

设计师在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有用产品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表达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甚至希望把文化、情感、环保等观念一起融入到该产品中,使之成为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消费者也已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功能,同时他们还期望产品本身能够传达应有的品位、个性,以及环保意识、文化理念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已经成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集合了科技、美学、语义学、符号学以及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人类智慧。

一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只要有一支铅笔、一张绘图桌就是可以从事设计,以至于美国著名的设计师雷蒙·罗维(Raymond Loeway)声称自己的一些好设计就是画在香烟盒背面的。

然而在今天的设计领域中,一支画笔打天下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了。

不了解科技、不掌握科技,就已经完全不能够在设计行业中生存了。

如今一件比较复杂的技术产品,设计师需要在科技人员的支持下才能够完成整个流程。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工程师提供有关技术参数来保证设计造型实现的可能性。

反过来,工程师也需要在设计师提供的数字模拟实物中看到一件设计品在磨损、破裂和时间的影响下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设计师、科技人员彼此为对方提出建议,在相辅相成中实现技术所能支持的最好的外观设计。

这种合作会为设计师提供有关外观造型、材料使用等非常有用的建议。

设计师的设计过程成了了解科技,并与工程师共同合作,然后通过设计使用户更加方便地使用技术的过程。

今天的设计将不再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与科技人员的合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换句话说,科技更为设计师放飞想象增添了一副隐形的翅膀。

世界著名的设计公司“IDEO”,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共有300多位员工,其中有一半是工程师,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大卫·凯利(David Kelley)就是斯坦福大学在任的工程学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本章主要内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与工业产品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时代的平面设计二、重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与工业产品设计三、难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四,内容“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一词,对于新一代设计师而言,并不陌生。

然而,对于它的含意和概念却往往含糊不清。

如果抛开特定所指,仅就字面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今日的”或“未来的”。

如果要追溯这一名词的出现,它最早在西班牙作家翁尼斯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一书中出现,并且指出:“‘后代现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

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等诸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由国家垄断向国际间跨国垄断阶段,即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代诸多矛盾与冲突。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后现代主义设计”,从本质上说,它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和设计运动。

如上一章所述,这种反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延续到70年代以后,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改变,而失去了昔日的荣耀。

这种转变在建筑设计领域曾发生过一个著名事件。

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山畸实设计、位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的普艾特一伊戈(Pruit-lgoe)住宅区的三栋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大楼,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点32分被炸掉。

那个日子被英国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后现代建筑语言》中,定为“现代建筑死亡的日期”。

这种说法,未免有些绝对,但可以表明,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设计确实已经发展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代之而起的是80年代正式确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从前所述,源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蔓延到美国、日本等国以后,汇成一股洪流,成为40至70年代设计领域的主流,从建筑设计影响到其它的设计领域,特别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成为流行一时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发展,导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的大都会几乎变得一模一样,设计探索多元化的努力消失了,被迫追求单一化的国际主义设计取代。

所有的商业中心都是玻璃幕墙、立体主义和减少主义的高楼大厦、简单而单调的平面设计、缺乏人情味的家具和工业用品,不但设计使用者的心理功能需求被漠视,就是简单的功能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其实,这种设计后果并不是设计家们的错误,而是一种历史局限性造成的。

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还是战后的二十余年间,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设计者来说,其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个人性的、能够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的、普及的新设计。

总之,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

因此,一个为个人表现,一个为社会总体服务,艺术上和设计上的现代主义其实非常不同,真正相似地地方无非是它们对于传统的一致反对。

因改变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各种探索,到70年代后期,终于形成了后现代主义。

这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在英文中,“后现代”(Post Modern)和“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ism)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主义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一种风格为特征的设计运动。

“后现代主义设计”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随后迅速发展到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在内的广泛领域,并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设计组织。

综观其风格特征,它是以反现代主义设计艺术为思想基础,在设计方法、设计语言及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出现了各种设计模式,流派纷呈,没有一个占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

总体上讲,“后现代主义设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这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与工业社会的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和集中化等高效率、高技术原则相一致的做法是有明显区别的。

第二,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

现代主义强调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强调理性主义,而后现代主义则与后工业社会相一致,倾向于幽默,满足人性的本能需要。

“功能”已不再被视为产品设计的第一要素,主张以“游戏的心态”来处理作品。

第三,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主张新旧糅合,主张兼容并蓄。

正因为如此,所以后现代主义设计大量创造性地运用符号语言,按照产品的实际功能定向和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的文脉联系,对产品进行解构、组合和调整,创造了许多丰富、复杂、多元的产品形态。

第四,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后现代主义设计者看来,设计的人性化、幽默化和自由化的最终持续实现,是与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任何设计必须适应环境,而不能改变环境,所以绿色环保设计被后现代主义设计者视为最基本的法则之一。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上述特征,既是一种对历史产物反思的结果,同时又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能源大量出现。

60年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70年代的工业和经济领域得到充分应用。

70年代,电子工业成为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的核心。

60年代,人类进入材料的“塑料时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类又迎来了新型合成材料、模仿性材料的时代,为人类设计和实践活动创造了新条件。

新材料、新技术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成为现实,而且还具有多样化的可能。

与上述同时,伴随经济、技术发展而来的是消费主体的变化。

到60、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都先后进入了丰裕社会,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真正意义上的消费时代出现了。

产品的丰裕,刺激了人们对于生活多元化的追求,特别是人们对“生活样式”和“自我意象”的追求,这就要求与之相关的设计艺术必须摆脱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样式和统一的设计理念,走向多元化和多品味的发展方向。

而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面对在极大丰富的商品面前,必须把设计的个性化、人性化、多样化作为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手段。

所以随着消费者设计意识和个性消费意识的普遍提高,设计不再单纯是厂家和设计师的事情,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和审美追求已经成为左右设计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人类因科技的发展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和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给生活起居带来了便利性和舒适性,但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类自身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尽管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生活、社会制度等因素综合造成,单靠设计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设计师们认识到了设计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因此,在经济利益、人性的舒适、方便与环保问题上,人类由现代主义时代的注重前二者,到后现代主义时代转变为更加注重后者。

诚然,历史是割不断的。

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反叛,但这种反叛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扬弃”。

它们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某种联系,具体可以用下表来表达: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哲学的理性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个人主义历史的从19世纪到二战结束。

以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工业文明为基础。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

以科技和信息革命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文明为基础。

思想的对技术的崇拜,强调功能的合理性或逻辑性。

对高技术、高情感的推崇,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和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把握。

方法的遵循物性的绝对使用。

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

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与延续,历史的互相渗透。

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设计语言功能决定形式。

少就是多。

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

纯而又纯的形态。

非此即彼的肯定性与明确性。

对产品的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简明性原则的强调。

产品的符号学语义。

对隐喻的共同理解。

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

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彼中有此。

骡子式的杂交种。

对产品文脉的强调。

艺术风格构成主义、风格主义、纯粹主义、象征主义、形而上学绘画和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

非艺术与反艺术达达艺术、波普艺术、拼合艺术、行为艺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偶发艺术、非艺术与反艺术。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探索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说,它们并没有共同的风格,也没有一致的思想,它们只是集合在“后现代主义”这把伞下面。

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使设计变得纷繁复杂和无比多样,各种类别的设计之间差异加大,共性减少;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使文化的交流、碰撞日益激烈,对于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的立场及其出路,人们在深入发掘、研究之余,对其认识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进入后现代主义设计时代以后,其理论体系的建立和认同显得漠糊、滞后。

在众多对现代主义设计理论探索的人物中,来自建筑领域的罗伯特·文杜里(Robert venturi)和查尔斯·詹克斯作出了一些积极的研究,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主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罗伯特·文杜里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

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在耶鲁大学任教。

1966年,他将自己50年代以来的研究心得写成专著《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在该书中指出:“我喜欢建筑中的复杂与矛盾。

我不喜欢那些不够格建筑的支离破碎和专横武断,又不喜欢那些富于画意的和表现主义的昂贵制作。

……而我所说的复杂和矛盾的建筑是基于现代建筑经验的丰富与多种含义之上,也包含艺术中所具有的经验。

”他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就是多”,提出了“少令人生厌”。

他主张以“杂乱的活力”取代现代主义“明显的统一”;以杂种取代现代主义“纯种”;主张走歪路而不主张走直路;主张模凌两可而不主张清晰明确;主张变化无常而非一成不变和直接了当;主张两者都要而非“要么这,要么那”;主张要“有白、有黑、有时是大”而不是要“要么白,要么黑”;他主张含义的丰富“而非含义清晰”。

随后,他在研究如何利用历史上的一些设计风格来补充、促进和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上,于1969年,在其论文《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cegas)中明确地提出了自己“后现代主义设计”原则,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设计思想,把拉斯维加斯城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建筑设计奉为大众文化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