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 完结篇01
第五章 第一讲 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包豪斯
椅 子 1 9 2 9 年 设 计
休闲椅 1928-1929
成组的桌子 1925-1930
为所奈特公司和标准组合家具公司设计
钢管桌椅 1930年
成组的分层边桌
躺椅 1935-1936
4、迈耶、米斯和包豪斯的终结 (1931-1935)
(1)汉斯•迈耶时期的包豪斯
迈耶于1927年担任包豪斯建筑 系系主任,1928年担任包豪斯 校长。迈耶是一个坚定的马克 思主义者、共产党员,他对于 设计的认识,是基于设计为广 大人民服务的基础上的,具有 强烈的社会功能主义立场,他 认为格罗皮乌斯关于艺术设计 和艺术相联系的概念是一种审 美幻想,主张在设计中更多地 依赖科学,而不是艺术,因此 在他上任后立即改变了包豪斯 的方向,迈耶的贡献在于重视 设计的社会方向,强调产品与 消费者、设计与社会的密切关 系,加强了设计与工业的联系。
• 学校一反传统的“老师”、“学生”的称谓而代 之以手工艺行会性质的“师傅”、“徒弟”,要 求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基础课训练,然后进入 车间学习各种技能
• 开辟出艺术课程与工艺技术课程相结合的双轨教 学途径,建立、奠定了包豪斯发展的基础。
• 以一种合成的方法,把一流的技师和杰出的艺术 家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从实践和造型两方面来 施加影响 • 这种双重教学将使未来一代人能够把各种形式的 创作活动重新结合,使他们成为新的设计师。
• 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主张形式追随功 能,讲究设计的科学性,提倡简约理性的设计, 通过机器时代技术与设计的统一,达到生产的标 准化和高效率,反对过度的装饰。
•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主要理论观点:
• 功能第一,形式第二
• 设计为大众服务
• 反对沿用传统产品模式,不再依附于任何手工 艺生产活动
现代主义设计 包豪斯ok
德国工业同盟的六点设计主张: (1)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业相结合; (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艺术的水平,完善艺术、工 业设计和手工艺; (3)强调联盟走非官方路线,保持联盟作为艺术界行业组织的性质, 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 (4)要求在德国设计艺术界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并接受 现代工业; (5)在设计中,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 (6)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化,以此作为设计艺术的基本要求。
现代主义 设计
一、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性 二、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形式、思想基础 三、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德国工业同盟
荷兰风格派
俄国构成主义 包豪斯 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一、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主义设计是设计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风格,并且影响现 代主义设计之后的一系列设计风格的产生。
二、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形式、思想基础 (1)、背景 (2)、定义:时间、意识形态、设计观念 (3)、形式:材料、结构、形式 (4)、现代主义设计的优点与缺点
其二,以嘉博和佩夫斯纳为代表,强调艺术的自由与独立,追求艺术形 式的纯粹性,不愿为政治目的服务。
两股潮流曾于1917年在莫斯科汇合,但由于观念分歧而于1920年分道扬 镳。
4、构成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列捷西斯基、塔特林 Markovich) Lissitzky
3.最早的工业设计师——彼得•贝伦斯
(Peter Behrens,1868-1940) 设计代表作: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 。1907年贝伦斯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气公 司AEG的艺术顾问,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 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了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的企业形象, 。 AEG拥有在德国使用爱迪生电气照明系统的专利许可,到1907年,它已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制造商之一,生产发电机、电缆、变压器、电动机、弧光灯以及各种 家用电器等。 早期设计:受新艺术运动影响,设计采用富有节奏感的装饰样式。 后期设计:受麦金托希影响,重视以直线为主的功能主义,采用理性的几何造型来 表达设计。 贝伦斯设计事务所:格罗皮乌斯、柯布西埃、米斯
世界现代设计简史
世界现代设计简史(1)(2007-12-25 21:14:19)现代设计形成和发展的背景:1、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之必然产物。
2、是设计界改变以往专为权贵服务的方向,转而提出要为民众服务的口号下的产物,是设计民主化的进程。
3、它的形成是基于社会的日益富裕,中产阶级日益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日益向消费时代转化,科学技术日益膨胀,大众媒体日益咄咄逼人,世界结构从二战以后对峙转变为冷战后的新复杂格局等因素下,通过商业活动、贸易竞争、文化发展、知识份子对社会危机的不断思考和忧虑得到表达和完成的一个进程。
1、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欧洲18世纪仍处在农业经济时代,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时代的来临,主要的设计活动为:1>贵族的设计,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都以他们服务为中心,设计不是大众享有的。
两大优点:知识分子的思考;外界的交流。
代表作: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巴洛克风格的凡尔赛宫。
2>底层的为大众服务的手工艺出身的建筑师:为农民建筑简陋的住房,完全采取中世纪的学徒师傅方式,没有设计图,完全凭记忆。
缺乏知识分子的激动,没有外界的构思,基本上是封闭式的,联系性的,但他们是真正的民间艺术。
背景:18世纪末,工业化来势汹汹:1、欧洲出现手工艺的会社或联盟来对抗工业化、保存民间工艺。
2、作为贵族设计的思想来源之一的知识分子的思考,虽未完全受到威胁,但也面临改革,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发展。
趋势:设计的当时主要从建筑设计、家具设计开始,早期建筑探索主要是古典的最精华的部分。
18世纪末,少数的设计家要改造罗马风格早成的垄断局面,发展古典复兴设计。
代表,法国包利等,采用图斯坎风格,但大多只保存在图纸上。
图斯坎风格是早期的古典风格的基础。
设计上的探索从以罗马风格为核心的所谓意大利风格发展到希腊主义、图斯坎风格,这场运动称为浪漫主义。
在美国的最大体现是华盛顿;英国的古典复兴设计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纳什的伦敦的改造计划19世纪,对新古典的主义进行挑战的主要风格是哥特风格,促进哥特风格复兴的主要建筑家是普金和斯各特;普金的两个要求:功能好,装饰应该与功能吻合。
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
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 四、包豪斯与设计教育
包豪斯教学楼
中外室内设计史
中外室内设计史
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 一、早期现代主义运动
在“机器美学”的审美风潮的鼓舞下,现代主义运 动摒弃了室内设计中过于繁复的装饰,希望创造一种更 能体现民众意愿的设计风格来满足大众的日常生活。
法古斯工厂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典范,是欧洲第一座 真正采用玻璃幕墙结构的工厂。
在马勒别墅中,“嵌入式家具”是其空间表达上的 重要特征,错层式空间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 四、包豪斯与设计教育
包豪斯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其教学特点可归纳为4个方面:第一,讲求自由创意, 反对墨守成规;第二,注重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的结合;第三, 强调基础训练,从抽象绘画和雕塑中发展而来的平面、立体 与色彩三大构成课程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 一;第四,倡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
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 一、早期现代主义运动
法古斯、现代派艺术与现代设计
红蓝椅是格瑞特·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最 早表现荷兰“风格派”观念的作品之一。红 蓝椅由两端带黄色收头的黑色木条为构架, 坐面与靠背漆成红、蓝两色。施罗德别墅, 是荷兰“风格派”的代表。整座建筑为一个 简单立方体,强调水平与垂直元素,其整体 采用原色体系,使房屋内外在视觉上显得更 加统一和协调。
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 二、现代派艺术与现代设计
红蓝椅
施罗德别墅(乌德勒支别墅)
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 三、现代主义的先驱
由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世界博 览会德国馆,强调“少即是多”的设计原 则,展览馆的结构包含一面伸展的平板和 部分墙体,经过仔细的安排,保证空间的 自由流通。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摘要: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设计运动之一,它是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相结合的产物。
本文从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互为关系入手,对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现代艺术客观化趋势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
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
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
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
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
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
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通用课件
目 录
• 现代主义设计概述 • 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和意义 • 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 现代主义设计的实践和应用 • 现代主义设计的未来展望
01
现代主义设计概述
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
现代主义设计
一种强调功能性和简洁性的设计 风格,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 它主张去除多余的装饰,强调形 式和空间的简化,以及使用新材 料和新技术。
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推动
了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现代主义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促 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推
动了全球文化的交融。
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
现代主义设计注重简洁、功能性和美 感,对人们的审美水平产生了影响,
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对经济和产业的影响
推动经济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符合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对经 济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促进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如建筑、家 具、家电等产业的发展。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品牌和形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反对多余的装饰和传 统美学,而传统设计则更注重美学和装饰性。
现代主义设计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现代主义设计的价值在于其功能性、效率 和符合时代潮流的美学特点,它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 作需求,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2
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和意义
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
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现代设计的发展是一个跨越多个世纪、涉及全球各地的复杂过程,它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以及文化的交融而不断演变。
从最初的萌芽阶段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现代设计不仅反映了人类审美观念的变化,更体现了功能主义、简约风格以及文化多样性的深刻影响。
现代设计的全球起源与早期发展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现代设计的萌芽自1850年以来,世界各国的设计史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的现代设计,主要起源于欧洲,尤其是英国和德国。
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生产,使得设计开始从手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设计师们开始探索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包括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它们强调手工艺的价值,反对机械生产的粗制滥造,提倡自然、优雅的设计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由威廉·莫里斯等人发起,强调手工艺的价值,反对工业化生产带来的粗制滥造,提倡自然、优雅的设计风格。
新艺术运动则以其流畅的线条和自然的形态而闻名,代表人物如赫克托·吉马德和阿尔丰斯·穆夏等,他们的作品在建筑、家具和装饰艺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些运动不仅在视觉上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也在理念上推动了设计从手工艺向现代设计的转变。
包豪斯学派的影响1919年,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校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
包豪斯学派强调艺术与工业技术的结合,倡导简约、实用的设计风格。
这一理念对后来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领域。
包豪斯学派的设计师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创造出了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实用耐用的产品。
包豪斯的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强调设计应以实用性为核心。
包豪斯的教学方法也极具创新性,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出了一批具有现代设计思维的设计师,如马塞尔·布劳耶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等。
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与衍变
浅析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与衍变摘要:本文分析介绍了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观点,同时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影响与历史价值,并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变化而来的新生建筑流派——后现代主义建筑及新理性主义建筑的思想特征。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新理性主义建筑、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及主要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社会经济条件下,建筑发展中久已存在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创造新建筑的历史任务更加尖锐地摆在建筑师的面前。
在这种形势下,一批思想敏锐而且具有一定建筑经验的年青建筑师,在前人革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向保守思想猛烈开火。
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法国的勒柯布西耶是这些人中间的突出代表。
这些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二)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如,框架结构中的墙是不承重的,在建筑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解决不按传统承重墙的方式去对待它;(三)主张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合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四)主张创造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
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五)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
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产生了“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六)废弃表面的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这样一些建筑观点被人称为建筑中的“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之为“现代主义”。
浅析现代设计的兴起与设计美学的诞生
“丑陋”下的起步奢华下的新生——浅析现代设计的兴起与设计美学的诞生曾几何时,设计风格的混乱,使设计讨论的中心围绕着机械化的主题展开,如何为新生的“丑陋”的机器产品寻找一种合适而美观的形式,成为这个时代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矛盾下的新生总是一股新主宰力量的崛起,那么这种合适与美观是如何发展而生?现代设计的兴起与设计美学的诞生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年轮中相辅相生的呢?据了解,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了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从而把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予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继而,从建筑革命出发,又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达设计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据材料观察,构成了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和美学诞生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是现代工业化大规模系统化生产能力的形成,科技和社会文明的提高,.其次是随之而来的人们物质,精神需求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工业产品的审美特征的重新认识和审美要求的普遍提高。
同时它也成为现代设计运动兴起和现代设计美学诞生的直接催化剂。
而我们从发展的角度看,从设计和制造活动的关系来看,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在手工业时代设计和制造是结合在一起的;二、工业革命的早期设计和制造分离,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和低劣,在成熟和后工业时代,设计与生产活动再次结合,使产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三、19世纪的中叶出现与现代设计同步的现代设计美学思想萌芽而第三阶段正是设计师、制造者高度重视发展的巅峰阶段,也对让历史的走上了另一条路。
英国著名的作家和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对现代设计美学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工业产品的艺术质量问题,他对资本家一味追求产量所造成的产品外观丑陋的现象深感不满,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世界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展品中精美的手工艺产品使大量的粗陋的机械产品相形见拙,1957年罗斯金在曼彻斯特发表了两次重要的演讲,:匆匆制造出来的东西也会匆匆的离去,代价最低廉的东西最终要成为花费昂贵的东西,日用品是艺术大厦的基石之一,他以否定的眼光来看等机械化生产,提倡回到手工业劳动中去,这一观念成为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蔓延欧洲的"新艺术运动"的重要口号,他对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开出的药方却是违背历史的,英国诗人,美术设计家和手工艺人威廉,莫里斯很认同罗斯金的观点,主张艺术与劳动结合,主张从大机器生产回到手工操作中去,而且身体力行成立了"莫里斯----韦珀事务所"第一次将建筑,室内装修,家具等进行总设计。
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5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
第二节 德国工业同盟
3、科隆工业设计与建筑展览会(1914年) 展出各种机器产品,展会建筑也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展示给观众。本次展览的
目的是倡导将艺术、手工艺、工业与贸易结合起来,发展德国设计,宣传工业同 盟的设计思想等
本次最重要事件就是艺术与单设击计此的处思添想加交标锋题
第一节 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背景
(二)现代化工业产品、现代艺术等改变审美观念 现代化的工业产品、交通工具、建筑设计和当时各种现代艺术的产生,扩大
了社会消费群体,健全了大众消费市场,增强了城市繁荣,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 念。
现代艺术,特别是立体主义单、击未此来处主添义加和标抽题象派艺术等艺术观念和形式的产 生,积极地推动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这些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到 20世纪初期已经成熟。
(以柏林艺术学院、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和布莱斯劳艺术学院为试点,任命贝伦 斯等担任院校领导)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柏林艺术学院
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
第二节 德国工业同盟
四、德国工业同盟的贡献
(三)代表人物介绍:贝伦斯 1、奠基者
20世纪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先驱 2、多重身份
画家、设计师、建筑家,且单在击现此代处工添业加设标计题、平面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等方 面都有开拓性的贡献 3、多领域设计实践
第二节 德国工业同盟
四、德国工业同盟的贡献
积极地推进了德国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尤其在理论研究、经验推广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重要事件 1、第一期工业同盟年鉴出版(单19击12此年处)添加标题
除介绍重要成员及其设计特点外,强调设计师要把产品的实用功能、质量、 产品设计的标准化等要素放在首位,产品外形要简洁、抽象 2、第二期工业同盟年鉴出版(1913年)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 完结篇01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摘要追溯历史,分析历史,发现一切的发展都是那么按部就班。
每一个文明,每一个发展都是那么必然。
就像一个转动的齿轮,不管齿轮怎么转动仍然逃不过齿对齿的转动,这就就是趋势。
然而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也逃不过历史发展的趋势按部就班的产生了,各种产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就像两个齿轮,在转动时下一次相遇的机会是必然的,看的就是得转几圈后在相遇。
现代主义设计是幸运的它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转动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出现了。
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是由19世纪一大批的思想家提出平等、博爱、自由等观点后影响到设计领域的。
随后又发展了新艺术运动,它是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完善,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在之后现代主义设计代替了新艺术运动而成为20世纪初的潮流。
本人就据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必然性进行简单的论述,把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的串接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进程,从而更好的了解艺术的发展。
介绍的过程中本人也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表示自己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解。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形势机械美功能主义大众服务引言随着历史的发展,一起正在改变。
而改变时必然的,因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的出现也只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出现也就代表着衰败和消失。
可谓“后浪推前浪,前浪埋在沙摊上”,现代主义设计虽然顺应时代发展替代了新艺术运动,但他的出现也预示了他的衰败。
我们在这里就从他的“替代”和“衰败”着手从而分析它的必然性。
第一章现代主义设计思潮1.1现代主义设计形势及特点随着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规律,建筑史艺术发展最敏感的艺术,它的改变和发展引领着其他艺术的发展。
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把现代建筑设计引向纵深,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建筑设计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观念来创造新型建筑。
犹豫新建筑的革新,他们的思想很多设计家,而这些设计师的思想特征也很明显,大概分为三种:明主主义、理想主义、精英主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可以改造社会,造福社会大众从而拯救众生。
现代设计史讲义
现代设计史讲义现代设计史讲义第一章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经历了一个疯狂的发明时代即导致整个封建体系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工业革命”。
以前以手工为主的生产方式基本被机器代替个体经济形态向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形态转变现代设计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得以产生分工、利益之上、新技术与材料。
一、产生 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发起在伦敦举办世界上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本意为了检阅英国产业革命的成果鼓励工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成果。
会上展出产品包括手工业产品一万多件主要是英国的工业产品外形相当粗陋工匠们尝试用一些装饰来加以弥补结果杂乱无章更加令人不舒服。
在这次博览会持怀疑的两位最有影响的人是拉斯金和莫里斯约翰·拉斯金是当时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他认为这次展览毫无可取之处认为这些产品艺术低下号召艺术家参与工艺设计。
他猛烈抨击艺术家孤芳自赏、脱离大众的作风。
拉斯金的论点——艺术为人民大众——艺术与工业结合二、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的莫里斯在参观水晶宫时只有十七岁不愿看下去。
他牛津大学毕业后准备从事建筑设计在斯特里特事务所但认识画家罗西提后想投身绘画。
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他决心从事设计事业。
与朋友韦柏共同设计了自己的新婚房屋及装饰之后组织设计事务所。
1861年他单独建立了“莫里斯设计事务所”从事室内用品的设计。
其主要设计原则仍是继承拉斯金的“艺术与技术统一”以及“艺术家向自然学习”。
莫里斯在大学学习过建筑很迷恋哥特式华丽的建筑和装饰所以他在设计上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的纹样中汲取素材与营养。
同时主张统一设计由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只有手工才能创造美的产品。
三、总结成功与缺陷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提出“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等在现代设计史上意义重大。
这一运动还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风格特征如采用植物、动物纹饰主张“师自然”注重材料的选择设计较质朴、大方、适用都是其成功之处。
现代主义设计理念论文
现代主义设计理念论文一、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产生和发展现代主义设计最先发源于欧洲: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和德国包豪斯共同组成了现代主义的三个重要部分。
在此之前,欧洲设计界对于机械化时代下的设计美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
早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以威廉•莫里斯和约翰•拉斯金为代表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就已经认识到工业社会下,随之而来的是设计观念或者说审美观念的变革,对于刚刚产生的工业时代产品,他们试图从外观直接改变其粗制滥造的设计问题和千篇一律的缺点,提倡回归手工业生产,这些设计上的探索虽然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具有极高审美趣味和艺术价值的设计作品,却并未真正触及这场巨变的实质。
他们所提倡的“回归真实的自然”在来势迅猛的工业潮流下,显得不堪一击,难以实现。
威廉•莫里斯强调艺术的目的是使人们快乐的劳作或者说“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并使劳动者的闲暇时间变得充实丰富。
在机械化时代席卷欧洲社会的时候,人们迫切需要的是与之相适应的美学观的构建。
笔者认为,在生产力变革的情况下,行动似乎先行于思维的准备,机械时代早已不再等同于手工业生产时期的小规模生产,其背后的推动力也不再等同于以往风格变迁时代下,以新鲜的装饰样式和形式语言来迎合古旧的器物这么简单。
现代主义设计观念基本形成于20世纪初期,包豪斯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代表。
包豪斯设计学院聚集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和理论家进行教学,从思想观念到具体实物贯彻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家勒•柯布西耶认为,不同于工艺美术运动或是新艺术运动理论家们出于机器的粗制滥造,而对机械化生产方式产生抵触心态,柯布所处的时代机器已经足够精确,而手工艺才是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老旧形式,应该面临淘汰的命运,他甚至认为“对美丽材料的信仰比痛苦的痉挛好不了多少。
”时代的发展已经将设计推向了一个转折的临界点,而这个转折首先开始于审美观念的转变。
机械时代下催生出了新的艺术形态——即工业美术,人们逐渐开始从审美观念上进行变革,新的观念正在不断形成,建立在大工业时代背景下的新美学将机器美、结构美突显出来。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及特征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及特征现代主义或现代派运动一词现在被固定作为一种国际倾向的综合名称,这种国际倾向出现于19世纪末期西方的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建筑和其他艺术领域,后来影响到20世纪大多数艺术的特征。
一般认为这种倾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或战后不久达到了顶峰,至于它是否仍存在或者是否已经开始了一个随后的风格的时代,则仍不能肯定。
因此,F·克莫德(FrankKermode)提出了“对现代主义两个阶段之间有益的粗略区分”,即古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前者是早期的发展,后者则是超现实主义的和后超现实主义的发展。
其他一些人,特别是在美国,例如I·哈桑(IhabHassan),L·非德勒(LeslieFiedler)等,则主张有一种鲜明的区别,一种新的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一种合唱式的、综合的乡村艺术,即“后文化”时代的产物,在这里它强调从任意艺术、反艺术、反文学、自我破坏艺术和新小说等方面来论述艺术的发展。
七十年代后期,兴起于欧洲思想界的利奥塔德——哈伯马斯(注*)之争使这场局限于北美文化艺术界的讨论带有了哲学思辩的色彩。
现代主义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则是把后工业化社会作为时代背景。
后工业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创造的名词,他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的新社会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将导致美国、日本、苏联以及西欧在21世纪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式。
那么,是否就可以断言后工业社会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呢?让我们继续关注。
贝尔所谓后工业社会的“轴原理”是说“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是社会革新和政策形成的根源”。
从经济方面来说其标志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从职业方面来说,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
而这些,恰恰就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特征。
对此,也许我们可以解释:由于技术变革,而把马克思主义者赋予工人阶级的作为社会变革的历史代理人的作用取代了,而且这种取代正如历史发展一样是不可逆转的,后工业化必将来临。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摘要】现代主义设计在20世纪初兴起并迅速发展,其起源和特点体现了对传统设计的批判和革新。
与工业化的密切关系使现代主义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简约性,与社会变革相互影响,体现了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表达。
其思想核心包括功能性、简洁性和抽象性,对后世设计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设计思想和实践的影响,当代应用中依然能见其独特魅力。
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再认识使人们更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在设计领域中取得更显著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探讨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索现代设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起源,特点,批判,工业化,社会变革,思想核心,影响,发展,重要性,当代应用,再认识。
1. 引言1.1 现代主义设计的起源现代主义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尤其是在德国、奥地利和荷兰等国家。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同时也催生出了新的审美理念和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在这一背景下崛起,以其突破传统、强调功能性和简约性的设计理念,成为当时社会和文化变革的产物。
1.2 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1. 简约与功能性: 现代主义设计强调简约而有效的设计风格,主张以功能为中心,摒弃繁琐复杂的装饰。
设计师们注重实用性,追求简单直接的美感。
2. 去除传统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拒绝传统风格的束缚,打破传统设计的格局和规则,追求独特性与个性化。
设计师们力求通过创新和突破来展现新颖的设计理念。
3. 强调材料与结构: 现代主义设计注重材料与结构的表达,追求简单、清晰、准确的构造方式。
设计师们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和材料,打造出独特而稳固的建筑结构。
4. 开放式空间布局: 现代主义设计倡导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强调室内外的联系和交流。
设计师们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舒适、通透的居住环境。
5. 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追求美感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
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
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
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
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
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
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
“新艺术”运动打破了19世纪弥漫于整个欧洲的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束缚,努力向自然界学习并加以大胆创新,试图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
后现代主义与室内设计间的必然性
后现代主义与室内设计间的必然性1、后现代在当代室内设计中是一种必然的文化现象目前国内的室内设计没有固定的风格取向,国人目前接受的知识体系几乎是全盘西化的,对于这种知识体系如何与传统的人文体系相融合是目前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
世界设计风格的流向主要是体现了一种设计的取向、设计的生态、设计的无规律,这都挑战了现代艺术对秩序的延续,设计艺术中功能的丧失,设计的杂乱无章,设计泛化到无所不是。
作为工业文明文化代理的现代艺术开始逐渐的边缘化,设计呈现了更多的非理性状态。
中国近代由于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所以也没有产生相应的稳定的文化形态,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直接和间接的从国外引进的,所以这种文化体系没有根基,于传统的文化体系相比较而言,传统文化是根深蒂固的,是我们永远无法消除的。
外来的文化怎样才能合理的嫁接到传统的文化体系上是一个历史问题,中国的艺术形态不需要对本国的经济基础负任何的文化责任,所以就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文化符号,只能是一种相对杂乱的局面。
对外来文化的接纳是建立在对传统意识形态否定的基础上的,对表象的认同和对文化根基的否定导致了文化领域的混乱现象,但它的存在却是一个年代的特征和必然。
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由此出现的文化现象就呈现了一种文化的失重状态,当文化的失重状态一旦出现,文化不再反应相应的物质基础,就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她漂流在当代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下,却与他们没什么必然的伦理关系,当代文化就成了名符其实的克隆现象,他没有稳定性,没有主题性,没有传承性,甚至连自己的存在性都意识不到。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依然存在的,当这种文化病毒一旦进入意识体,就会造成社会集体意识的塌陷。
表现为基本伦理道德的丧失,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无政府的状态。
这种文化泡沫所呈现的存在现象,是人们普遍怀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理性价值观的丧失,对奢华的普遍性追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的意识矛盾逐渐的被个体激化,并逐渐的蔓延。
所有的这些现象我们都可以归结为后现代的文化现象。
论现代主义产生的必然
论现代主义产生的必然摘要:二十世纪40-50年代,以包豪斯设计理论为基础的现代主义蓬勃发展起来。
它以功能主义为核心,并且强调实用物体的美应有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
现代主义的产生对社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的产生对如何解决众多的工业产品、现代建筑、城市规划、传达媒介的设计问题铺平了道路。
然而现代主义的产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代主义的产生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以前的设计思想也为现代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无论是古代时期的手工艺设计还是工业革命以及各种设计改革运动都对现代主义的产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工业技术发展迅速,新的设备、机械、工具不断被发明出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飞速的工业技术发展,同时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及其他方面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因此必须有新的设计方式出现,来解决新的问题,来为现代社会服务。
而无论是英国、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时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就成了必然.Abstract: 40-50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Bauhaus to the design theory of modernism to flourish together. It functions as the core, and emphasized the practical objects of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have its practicality and for the material. Structure to determine the true embodiment.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social production had a profound impact. The emergence of modernism on how to solve 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ial products, modern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the design of the media to convey the issue paved the way. But modernism does not have will take time, the emergence of modernism has also been a lo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previous design for modernism have provided the conditions. Both the ancient craft of design or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 tion, as well as a variety o、ly 20th century, all over the world, especially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new equipment, machinery, tools have been invented, 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Such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life created a serious impact, as well as other areas has also brought a lot of problems. Therefore, there must be a new design, to address new problems for modern social services. And both the United Kingdom, the United States,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decorative arts" campaign is not the solution. At this time of post-modernism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关键字:工业革命、新材料、新技术、改革、运动、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摘要追溯历史,分析历史,发现一切的发展都是那么按部就班。
每一个文明,每一个发展都是那么必然。
就像一个转动的齿轮,不管齿轮怎么转动仍然逃不过齿对齿的转动,这就就是趋势。
然而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也逃不过历史发展的趋势按部就班的产生了,各种产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就像两个齿轮,在转动时下一次相遇的机会是必然的,看的就是得转几圈后在相遇。
现代主义设计是幸运的它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转动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出现了。
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是由19世纪一大批的思想家提出平等、博爱、自由等观点后影响到设计领域的。
随后又发展了新艺术运动,它是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完善,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在之后现代主义设计代替了新艺术运动而成为20世纪初的潮流。
本人就据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必然性进行简单的论述,把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的串接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进程,从而更好的了解艺术的发展。
介绍的过程中本人也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表示自己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解。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形势机械美功能主义大众服务引言随着历史的发展,一起正在改变。
而改变时必然的,因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的出现也只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出现也就代表着衰败和消失。
可谓“后浪推前浪,前浪埋在沙摊上”,现代主义设计虽然顺应时代发展替代了新艺术运动,但他的出现也预示了他的衰败。
我们在这里就从他的“替代”和“衰败”着手从而分析它的必然性。
第一章现代主义设计思潮1.1现代主义设计形势及特点随着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规律,建筑史艺术发展最敏感的艺术,它的改变和发展引领着其他艺术的发展。
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把现代建筑设计引向纵深,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建筑设计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观念来创造新型建筑。
犹豫新建筑的革新,他们的思想很多设计家,而这些设计师的思想特征也很明显,大概分为三种:明主主义、理想主义、精英主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可以改造社会,造福社会大众从而拯救众生。
从他们的思想上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朝着一个目标展开的——服务大众这也就形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当然这也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原因,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现代主义建筑坚持改变传统的昂贵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一般采用新型的材料从而把成本降低到最低。
他们还还放弃了一些不必要的装饰甚至不要装饰就连色彩都使用中性色这样以来他们就把成本降到了最低,符合大众使用和接受。
因而,整个建筑体现了鲜明的功能主义原则,成为了一种单纯到了极点,少就是多,理性而又冷漠的立体主义新建筑。
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1. 功能主义特征突出。
它主要追求功能而把形式退为其次,就像沙利文提出的“形式永远服从功能,这是规律”从而讲究科学,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和效率性。
2. 否定装饰提倡简单的几何造型。
装饰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还消耗成本,从而使设计又走上了为贵族服务脱离服务大众的思想,所以它否定装饰提倡用那些简单的几何造型,这样不仅造价低还有利机械大量生产。
3. 重视费用和开支、大量使用中性色。
由于设计思想是要让设计让大众接受就必须降低成本和开支,除了不用装饰外设计中以黑色和白色为主,从而降低成本,也符合现代设计的意识形态和设计要去。
我们也知道,现代主义设计是替代新艺术运动而出现的,他的恨多特点都是对新艺术运动的否定。
它的思想形态我们可以从很多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的思想看出。
美国的建筑大师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形式永远服从功能,这是规律”可以看出功能和形式的主从关系;美国设计大师费兰克—莱特提出了“有机建筑”原则,他认为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应该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德国的设计大师米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就是多”名言,他提倡建筑要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形式,提现了简单几何的思想特征;瑞士的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埃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的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的机器”从而产生了机械美的思想。
1.2 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及发展的必然性一个时期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它是由多种风格的。
现代主义设计就有好几种风格,大致分为:风格派、构成主义和流线型。
风格派:风格派是指1918年在荷兰在以【风格】杂志为核心的基础上形成的以青年艺术家为成员的松散的艺术团体。
风格派基本上是一个“美学运动”主张从理性出发,他们透过形象看本质,不受外在形体的约束,去发现物体内在的发展规律。
而这些规律是有科学理论的,是又机械生产的结果。
在设计中他们抛弃传统的设计特征主要以水平的、垂直的、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的几何结构来组成新的结构组合。
并且他们非常特别的反复使用几何结构;在色彩的使用上重视基本色和中性色。
其次主张艺术的“抽象的简单化”以数学式结构反对印象主义和所有的巴洛克艺术形式。
体现了一种冷静、严肃的格调。
代表人物有: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
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又称结构主义,他们是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分离而来的,他们的风格从艺术角度来看和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有很大的深渊。
构成主义许多作品是半抽象或抽象性的,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抽象的作品,注重形态和空间的影响。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他的渊源:构成主义的抽像和半抽象性,主张的简单几何形体我们可以看到立体主义的影阴。
对于构成主义追求的艺术的重点是空间的动感又与未来主义的速度和动感的思想相结合。
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一个作品,由埃尔—列捷斯基设计的海报用红色槭形打败白色,他采用了抽象的形式进行创作的。
其中的那些简单几何图形是以圆和三角形设计的,而三角形插入圆形的内部又体现了一种动感,他的色彩也很单一就用了黑白灰却把一幅图的思想表现得淋淋尽致。
代表人物:埃尔—列捷斯基、罗钦柯、佩夫斯纳流线型:流线型是一个以科学为依据的风格,他是从空气动力学发展过来的,用来描述表面光滑、线型流畅的物体形体,用来减少风的阻力。
它主要表现在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两个大的领域。
它在设计方面用处很广,大到汽车、轮船、火车头、飞机,像设计家哈利—厄尔在通用公司设计的大众汽车,罗维设计的流线型火车头和应美国总统之邀设计的“空军一号”飞机。
小到香烟、可口可乐瓶、火柴盒,像罗维设计的“幸运”牌香烟和火柴盒。
代表人物:哈利—厄尔、雷蒙德—罗维、华特—D—蒂格、罗曼—贝尔—盖茨其实对于风格来说也不是太固定的,就算是同一个流派的大师,他们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出入。
风格派的大师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就在纵深的结构上发生过激列的争论过。
蒙德里安坚持在造型上水平线和垂直线是最有活力的而杜斯伯格却认为斜线的构图原理比直和横更有活力。
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一个大致归拢。
对于风格来说,一个时期的风格也不是生来具有的,它是通过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转变而来的。
不能说一个大师的出现就代表着这个风格的出现。
他们的思想之受时代背景和前大师的铺垫一点一点演变过来的。
假如你把现代主义设计的大师放到文艺复兴时期,他们是不可能有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的,最多也只是有文艺复兴时文艺复兴三节的那种思想和成就。
所以风格的发展也是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
像现代设计史刚开始的时候,当时设计学校的校长威廉—戴斯提出一条指导性原则,认为几何形式为装饰图案提供了最合适的风格。
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个观点被拉丝金给否定了,关键有两个原因:1.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工业发展处于刚起步时期,大量的设计被批量化,生产的东西僵硬、丑陋让很多人厌恶,所以很多人喜欢古典主义的手工艺品,戴斯的思想虽然很前卫,具有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子,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有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它被否定了。
2. 思想跳跃太快,没有一个铺垫思想做作基础,让很多人一时不能接受。
因此一个事物的产生它是必然的,但这个必然也是有依靠的。
一个风格代表着一个时期,而这个时期的思想又影响着这个时期的风格。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风格的作品去推断这个风格所在的时期和思想。
第二章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史必然的,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说明在一点2.1历史发展规律造就的必然性对于艺术,历史就是他的根源和依据。
艺术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首先他对当时社会的思想产生看法并提出异议,否是当前的思想。
然后你追寻历史会发现在这个思想之前有一个思想是他所提倡的。
最后他在提出一个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具有前卫的思想,这样一个新的思想也就产生了。
我们可以回溯历史来看看这个发展规律。
我们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开始探究。
我们知道古希腊是在古代埃及之后发展起来的,它借迁和发展了古埃及的文明,古埃及是艺术的开始,它们的艺术是慢慢的摸索得来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他们一般是按照一定的规程、法则和方法去发展他们知道的东西。
到了古希腊和罗马,人对那种固定模式和法则提出了看法,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开始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进行创作,走上可写实主义。
此后,西方艺术几千年的发展都没能离开这个追求美、追求和谐、追求真实的道路。
就算有发展也只是对现有思想的完善。
一直到了中世纪时期,由于时局的改变,政治影响了艺术。
中世纪的艺术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背离了写实主义,由那些呆板的平面的,没有动态的,没有表情的,没有前后层次感的空间几乎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替代了古希腊和罗马的那种生动形象的艺术创作。
这样就使得一些有思想的艺术家在他们禁锢的范围内画出了与以前不同的风格—画他们感觉到的东西,具有精神感染的东西,这就是艺术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历史的继续发展,我们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
这也是一个巨星闪耀的时期。
随着基督教统治的衰落封建制度的崛起,那些以没有动态,没有激情,没有层次的中世纪艺术又被历史的脚印给踩灭了,人们纷纷否定中世纪那种被束缚的艺术,坚决排斥中世纪道貌黯然的禁欲主义和神秘、变形、隐晦的形象。
提出要追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追求生动形象的写实主义。
那种美实主义有回到了人间。
但这种提倡并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他们把艺术又加以了发展。
在文艺复兴期间,画家乔托的《哀悼基督》这幅绘画里开始出现了用明暗法来表示空间的透视。
在后来画家们不但地探索透视法则,他们研究和发明了透视法,掌握了人体的解剖知识,运用数学的比例关系,去如实的描绘客观世界。
像布鲁内莱斯基发明了透视法,而由马萨尔明确表现出透视法,像《圣三位一体》。
在随着艺术的漫长发展,他经历了17、18世纪的发展,这是对文艺复兴的延续和发展。
到了19世纪工业不断的发展,各种工业机械的发明,机械代替了手工,使世界格局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机械化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和他的丑陋性,又激起了一些有思想的设计家的反对。
他们反对世界的现状,否定机械化,提倡中世纪和哥特风格。
他们还提出真正的艺术必须是“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着力把美术和技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