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写作说明的顺序》精品教案一等奖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写作说明的顺序》精品教案一等奖

添加标题
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 身临其境地感受写作主题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引 出新的写作主题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写作说明的顺序、方法等知识点 示范写作:教师现场示范写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写作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学生练习:学生现场练习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不足: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够 成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反思感悟:教学相长,不断反思和 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 思考课后问题,并尝试回答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教学方法:是 否符合学生实 际需求,是否 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
教学手段:是 否能够有效地 辅助教学,提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 学方法和手段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 学内容和进度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 性化辅导和指导
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教学 效果和质量
背诵课文中的重 点段落
完成课后练习题
预习下一课内容
阅读相关课外书 籍或文章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主题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写作练习:布置与说明文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实践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和体会,促进互相学习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写作过程,共同关注孩子的写作进步
教学目标是教材编 写的核心,具有统 领全局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 出发点和归宿,是 评价教学效果的重 要依据。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说明的顺序》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学习过的说明文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

2.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3.学会仔细观察生活,查找相关资料,整合相关信息,培养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

【教学重点】结合学习过的说明文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

【教学难点】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课前准备】学生提前做好对某一处景物(场景)的观察,对重点事物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导入:一位去北京参加了夏令营的同学,一回到班上,就兴致勃勃地向同学们介绍他参观故宫的情景。

东路、西路、外东路、外西路……怎么拐弯怎么走,路上的一些建筑……说了许多,越说越乱,急得出汗,同学们还是不明白故宫是什么样子。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没有掌握好说明的顺序。

教师点拨: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

作过程等。

比如法布尔的《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空间顺序适用于说明静止的事物的形状和构造。

例如,介绍一座建筑物、一处园林、一幅图面、一件工艺品等。

比如《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

③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部分等一一介绍说明。

逻辑顺序适用于说明事物内部各方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特别是说明事理和具有较多较复杂特性的事物,运用逻辑顺序,更能说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揭示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逻辑顺序可以说明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也可以说明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说明的顺序写作教学设计

说明的顺序写作教学设计

说明的顺序写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范文、分析案例、写作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事物内在联系和条理清晰表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和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说明顺序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 分钟)
讲解常见的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范文阅读(10 分钟)
提供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范文,让学生分析其中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4. 写作练习(15 分钟)
给出一个具体的说明对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顺序进行写作练习。

5. 作品展示与点评(10 分钟)
选择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点评,教师进行总结。

6. 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说明顺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注意运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范文分析法、写作练习法。

五、教学资源
教材、范文、练习材料、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说明顺序的掌握程度。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教案:写作说明的顺序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撰写一篇写作说明。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见物品,如铅笔、手机等。

2. 打印几篇不同类型的写作说明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请学生猜测这些物品的使用方法。

2. 鼓励学生以口头方式描述使用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

提示顺序:1. 分析目标受众:引导学生思考使用说明的目标受众是谁,例如,年龄段、文化程度等。

2. 确定主题和标题:要求学生明确写作说明的主题,并为其起一个恰当的标题。

3. 步骤分解:学生需要将使用方法按照顺序进行步骤分解。

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来安排步骤。

4. 使用清晰的语言:鼓励学生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或专业术语。

实践与评价:1. 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物品或自己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自己的写作说明。

2. 学生互相交换写作说明,并互相反馈,督促彼此改进。

3. 教师收集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评价。

拓展练习:1. 让学生找出一则真实的写作说明,并分析其顺序优点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尝试撰写其他类型的说明,如烹饪、组装等。

面对困惑与错误处理:1.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及时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2. 多展示优秀学生的写作范例,以启发其他同学。

3. 提供有关撰写写作说明的技巧和建议。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如电子产品、运动器材等,设计并撰写一份专业的写作说明。

这将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和专业知识。

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撰写写作说明的顺序和技巧。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扩展阅读:学生可以找一些实体物品的使用说明书,与家长一起阅读,并对比分析其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训练目标:1.掌握常见的三种说明顺序,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条理清楚、顺序合理地写一篇说明文。

指导过程:一、温故知新说明文常见的几种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发展过程的时间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远到近,从外到内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逐渐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二、典范引领: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大自然的语言》这段话是_______顺序,先写_______,再写_______ ,接着写_______ ,最后写_______明确:时间顺序,先写“立春过后”的物候变化,再写“转入炎热的夏季”,接着写到了秋天大自然的变化,最后写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叙述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与花果的成长和鸟虫的活动现象,就是物候现象。

2.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梦回繁华》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从“开卷处”到“中段”再到“后段”,画面内容虽然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的将画面内容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得益于采用了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写作:说明顺序》教案

《写作:说明顺序》教案

《写作:说明顺序》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阐述,此单元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此单元的学习,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梳理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厘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主要讲的是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问题。

几位作者善于将自然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阐明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周密,说明准确。

这些文章,语言朴素优美,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给读者美的感受。

此单元可以结合“语文主题学习”的设计理念来组织教学,通过多个文本的学习,让学生理性地把握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单元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事物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

此单元都是事理说明文,比事物说明文提高了一个层次,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兴趣。

在学习的进程中,通过筛选信息、厘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等环节,达到此单元的学习目标。

四、单元学习目标1.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语句,提高写作过程中对语言的锤炼能力。

4.关注家乡及各地的文化习俗,并开展相关文化学习活动。

设计说明此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厘清说明顺序是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的重要手段。

所以此单元写作的教学重点是明确说明顺序的种类,并根据说明对象和目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

2.根据说明对象和目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写作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案

写作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案
片段演练
1.请选择一件你所熟悉的工艺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给大家。注意说明顺序的安排。
小露一手:这是一件精致的水晶工艺品,名叫“紫精灵”。它高约15厘米,从外观看,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内嵌一个紫水晶制成的可爱小天使,小天使手持小神杖,展翅飞翔,洒下点点星光,球体下方的四分之一处,内铺细碎的白色泡沫屑,好像飘洒落地的雪花,中间夹有数十根细如发丝的小荧条。若将“紫精灵”倒置晃动几下,小“雪花”和彩荧丝便飘飘洒洒地飞满球内,形成了一个缤纷神秘的透明世界,引人遐想。“紫精灵”的下半部为底座,外呈淡紫色,正面饰有3个大蝴蝶结,背面饰有百合、茉莉花样,底盘缀有一圈紫水晶粒。整个底座看起来,饰纹灵动,花形生动,与上面的水晶球浑然形成一个整体,真是一个令人爱不释手的“紫精灵”。
③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分别做出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运用于事理说明文中。
通过对说明文顺序的知识介绍,让学生完成语文书P120页的练习。
3、选择说明顺序的标准
一篇说明文采用何种说明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下两点:
[训练题二]从以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里任选一个,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与功能。不少于600字。
钢笔词典电脑冰箱民居汽车
提示:1、可以写自己拥有的“这一个”事物,如“我的钢笔”“我家的房子”,也可以写一类事物。无论选择哪种写法,都要力求写得准确、充实。
2、既要写出事物的外在特征,也要写出事物的内在特征。
关于我的传说,一说是张骞,因为他从西域取回石榴。一说是江淹,因为他写有著名的《石榴赋》。还有一说是钟馗:“五月花神丑钟馗,唐王不点状元魁。艾叶如旗征百服,苍蒲似剑斩妖魔。雄黄酒,饮数杯,阵阵轻风拂面吹。”

写作: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写作: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要求:
①选定合适的立足点,按一定的方00左右
学生作文。
检查学习情况。




(梳理归纳)
1、仔细观察教室的布局,如教室的位置,内部设施的布局。
2、选定立足点。
3、分小组交流观察结果,互相启发,畅所欲言。
4、确立说明的中心。
5、理清说明顺序,避免写作过程的随意性。
z整体:位置、名称的由来和历史变迁、功能、布局
z局部:广场(音乐喷泉等)、龟山寺、人工湖
——可详写
z多种娱乐设施(碰碰车、卡丁车、城堡探险……)
——应有选择地略写
z顺序的安排: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
z以空间顺序为主
教学反思
写作《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教案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写作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上课班级
八(3)
主备教师
副备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
说明事物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明顺序的安排和说明目的、对象、内容有很大的关系。
或用空间顺序,
或用逻辑顺序,
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学生学习说明顺序的种类。
掌握说明顺序的种类。




(合作学习)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一座建筑物,合理的排使用空间顺序,因为它要告诉读者的是建筑物的方位。
介绍事物的 发展,用时间顺序较合适,因为按时间顺序写,能够显示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阐述事理,可以用逻辑顺序因为它要说明的是事物的方方面面,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事物的发展原理。

写作《说明的排列》教案

写作《说明的排列》教案

写作《说明的排列》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步骤;2.掌握说明文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3.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和符号排列方式撰写说明文。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介绍;2.说明文的写作步骤;3.说明文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4.说明文写作技巧和常见错误。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 引入说明文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步骤(15分钟)- 分析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对象。

- 分步介绍说明文的写作步骤,包括信息收集、分类整理、排列组织等。

3.介绍说明文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20分钟)- 提供常见的说明文排列方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

- 解释不同排列方式的应用场景,并分析排列方式对文章逻辑和连贯性的影响。

4.讲解说明文写作技巧和常见错误(15分钟)- 提示学生避免使用复杂的法律术语或无法证实的内容。

-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5.小组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给定的说明文写作题目,并共同探讨最佳的排列方式和结构。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 提供几个简单的说明文写作题目,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撰写。

2.课后作业- 布置一篇说明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并注意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说明文写作题目和练题库六、拓展阅读推荐- 《说明文写作技巧与实例》- 《如何使说明文更具说服力》以上为《说明的排列》教案的简要内容概述。

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和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写作说明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8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

部编版8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1.结合写作知识短文以及学习过的说明文,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

2.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3.学会仔细观察社会生活,查找相关资料,整合相关信息,培养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

2课时第1课时1.结合写作知识短文以及学习过的说明文,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

2.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一、问题导入寒假,小明同学去北京故宫游览了一番,他自觉收获很多,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请你帮他出个主意:他怎样安排想说的内容,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白?(生讨论后回答,师点评)学生可能的疑问有:他想说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是介绍故宫,就用空间顺序;如果是介绍这次故宫之旅,就用时间顺序;如果是介绍故宫的某项艺术成就,那可以用逻辑顺序。

师:写好说明文,安排好说明的顺序,能够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也能够让读者准确把握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

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一方面需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以及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来安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说明文中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板书:说明的顺序)【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导入,让学生对安排说明顺序的条件和必要性有所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本次写作课内容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

二、重温说明顺序1.范文引路我们在学习过的说明文中找几段话出来,分析归纳说明顺序的类别。

片段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写作说明文的创新技巧;(2)能运用作文创新技巧,选择身边熟悉的事物,写出具有创意的精彩说明文。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说明文写作创新的技巧,并能灵活地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究出说明文写作创新的技巧,并能写出具有创意的精彩说明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文范文材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5′)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出示“蜘蛛”的图片,请同学们轻声读读大屏幕上对蜘蛛解说的甲、乙两文,你喜欢哪段文字?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轻读后,自由发言,说明自己喜欢乙文的理由。

教师:甲、乙两文都是对蜘蛛进行解说,甲文语言平实,枯燥无味,而乙文生动形象,趣味横生。

大家都喜欢乙文,这是因为乙文“个性张扬,出奇制胜”(课件显示:性张扬,出奇制胜,创新作文)。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探讨说明文创新写作的'技巧,写出精彩的说明文,让更多的人喜欢读,也喜欢写说明文。

(课件显示:创新作文,让你的文章精彩起来!)2.知识回顾,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课件,师生共同回顾说明文写作的有关知识:(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其中一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等进行解释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主要目的是教给人知识,以知益人。

(2)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①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②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③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明。

过渡:运用了这些要素的说明文,无疑是典范的说明文,可为什么激不起我们读说明文的兴趣,写说明文的热情呢?说明文是否就只能以一副古板的面孔出现呢?我们且来看两篇说明文,看看你眼前能否为之一亮?二、佳作赏读,探讨技巧(10′)1.佳作赏读,发现亮点教师:向学生分发作文范文,要求学生快速默读2篇范文,发现文章的亮点,并用笔勾画出来,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这些说明文精彩的奥秘是什么?学生:快速默读2篇范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章的精彩之处。

《说明的顺序》教案1

《说明的顺序》教案1

《说明的顺序》教案1《说明的顺序》教案1教案:《说明的顺序》一、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目的;2.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和结构;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说明文的写作要领和结构;2.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Step 1:了解说明文1.通过展示一篇说明文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目的。

2.让学生分析这篇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Step 2:说明文的写作要领1.介绍说明文的写作要领,包括明确的主题、清晰的结构、准确的信息和简洁的语言。

2.让学生观察其他说明文的例子,找出它们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Step 3: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通过观察和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写下他们观察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Step 4:说明文的结构1.介绍说明文的结构,包括引入、介绍、解释和总结四个部分。

2.让学生观察其他说明文的例子,并找出它们的引入、介绍、解释和总结部分。

Step 5:写作实践1.让学生选取一个观察到的问题,按照说明文的结构和要领进行写作。

2.让学生相互交流和修改自己的说明文,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1.通过观察和讨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加深对说明文的理解和掌握。

4.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顺序很重要。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安排得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在写作中,当我们要把一个事物的外观、结构、布局写清楚,要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详细又不累赘,或者是要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时,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

在写说明文时,我们需要先确定说明对象,再考虑写哪些内容,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方位词的准确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要介绍某种产品,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尽量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话语进行说明,也可采用问答的形式组织全文。

写事理说明文时,需要明确说明对象,并描述它的变化。

查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

并注意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

在说明文中,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多种顺序的结合来进行说明。

具体来说,空间顺序适用于介绍建筑、园林、山水等事物的空间结构;时间顺序适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比如印刷术、汽车技术、计算机等的发展过程;逻辑顺序适用于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同时,也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例如,介绍某个事物时,可以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历程,再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其结构特征,最后按照逻辑顺序说明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总之,合理的说明顺序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通过合理的安排,才能使说明文更加清晰、明了、有条理。

手机的自述大家好,我是手机,是社会上的新生事物。

我有很多种类,包括XXX、vivo、iPhone等等,颜色也有很多,有象牙白、大红、粉红、全黑等等。

我的身型也很多,有翻盖的、直板的、圆的等等。

我出现后,邮票、BB机、大哥大都纷纷下岗了。

我的用处非常大,如今,社会上处处都可以看到我忙碌的身影。

我的主人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我,例如在旅游胜地,主人可以拿着我拍照。

一眨眼间,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保存在了我的体内。

数码相机成了待业之族了。

我的主人还是个股民,可以随时把握股市行情,一边炒股,一边尽情游山玩水。

《写作:说明的顺序》公开课优秀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公开课优秀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明确说明文的写作目的。

2.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3.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作用。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强调说明文的目的在于解释、阐述和说明。

3. 讲解:介绍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4. 示例:分析优秀说明文作品,展示作者如何运用不同的写作顺序来表达观点。

5.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topic,运用不同的写作顺序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

6.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定义说明文,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

2. 学生能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 学生的说明文作品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符合说明文的写作要求。

五、教学资源1. 优秀说明文作品示例2. 说明文写作练习题目3. 评价标准和反馈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并在实际写作中能够运用不同的顺序来表达观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目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说明文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写作顺序的应用场景。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

3. 实践练习:设置针对性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4. 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第二单元作文 说明的顺序 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作文 说明的顺序 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
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示例:《大自然的语言》开头一段按时间顺序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
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
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要学会在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每一自然段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使用能体现说明颅序的词。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
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糅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示例:《梦回繁华》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然后再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
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绘的街道。各个部分又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层次清晰地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
明白呢?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的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作文练习。
二、把握三种说明顺序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说明文的三种说明顺序。教师明确: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

《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

《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的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清晰、连贯、准确地表达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

2.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 说明文的写作要求:明确说明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文的写作要求。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说明的顺序进行写作,使说明文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说明的顺序和写作要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说明的顺序进行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说明的顺序和写作要求。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说明的顺序进行写作。

5. 反馈与讲评:对学生写的说明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说明文基本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说明顺序的应用能力和写作技巧。

3. 评价学生写作的条理性、准确性和流畅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指导书,提供有关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的相关内容。

2. 优秀说明文范文,用于分析和示范。

3. 写作练习题,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讲解说明的顺序,举例说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应用。

4. 分析优秀说明文范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说明顺序。

《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

《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3. 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2. 说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难点:1. 说明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2. 创新性和独特性的表达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和案例3. 写作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章: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1.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作用和意义。

1.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1.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说明文的理解和看法。

1.4 总结:强调说明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说明文在写作中的价值。

第二章:说明文的写作顺序2.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写作的顺序和结构。

2.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2.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的写作顺序,让学生体会和理解。

2.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说明文写作顺序的理解。

2.5 总结:强调说明文写作顺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第三章:说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3.2 讲解:讲解说明方法的选择原则,如准确、清晰、生动等。

3.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让学生学会借鉴和运用。

3.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说明方法的见解。

3.5 总结:强调说明方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第四章:写作练习与讲评4.1 布置写作任务: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文。

4.2 学生写作: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任务。

4.3 讲评: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点评,分析其写作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

4.4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4.5 总结:总结本次写作练习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下次写作中加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
【导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

2、条理清楚、顺序合理地写一篇说明文。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一篇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说明事物总得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顺序是一篇说明文写作成功的关键,怎样合理的安排说明顺序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例文引路掌握要点
石榴的自述
同学们好,我叫石榴,又名若榴、丹若、金罂。

每年五月,我火红的花分外娇艳,农历五月也俗称榴月。

我,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据传,因此物系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引入,故旧时又名“安石榴”“海石榴”。

张华《博物志》:“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夏季开花,经常为橙红色,亦有白、黄、红、粉红诸色。

果实球形,成熟后外皮为粉红色或深
紫色。

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认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古人称我“千房同膜,千子如一”。

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

在寂寞少花的夏季,我灿红的花朵吐放于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耀眼夺目,使人感到一种热烈而明快的气氛。

因此,历代文人骚客都有吟咏我的诗赋传世。

诗人们以“碧油枝上昼煌煌”“火光霞焰递相燃”形容绽开之榴花,可谓气象全出。

宋代诗人王安石吟唱独夸我的残诗“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亦不失为赏心悦目的点染之笔。

关于我的传说,一说是张骞,因为他从西域取回石榴。

一说是江淹,因为他写有著名的《石榴赋》。

还有一说是钟馗:“五月花神丑钟馗,唐王不点状元魁。

艾叶如旗征百服,苍蒲似剑斩妖魔。

雄黄酒,饮数杯,阵阵轻风拂面吹。


我成熟了之后看起来像一个红灯笼,虽然我的皮没有苹果那么光滑,不过好吃的都在里面哩!你将我掰开时,就会看到我的“肚子”里有许多枚红色的晶莹的小颗粒,而汁水也会流出来。

尝一口汁水,有点酸,回味起来又是甜甜的,让你忍不住要尝里面的果实。

我们一“家”大约有五六十个果实,每一个中间都有一层黄色的膜。

我的
营养价值很高,有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元素。

同时,我身上的外衣也是很好的药材,我浑身都是宝哦!
点评:小作者以第一人称介绍了石榴的称呼、由来、传说以及营养和药用价值等。

作者按石榴成长的时间顺序介绍了石榴的相关内容,语言富有文采,文章引用大量诗文名句,表达了对石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读此文犹如品味酸甜可口的石榴,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叙述条理清晰,介绍恰当,给人以美的享受。

文题展示
1.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

不少于200字。

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条理清楚。

2.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

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不少于600字。

提示:(1)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比如一位长辈,他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或技术不太了解,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进行说明。

(2)为了使行文活泼,也可采用问答式来组织全文,但注意要写成说明文,不要写成叙述类文章。

3.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法指导
说明文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让人获得知识。

如何才能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呢?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合理的说明顺序,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并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比如法布尔的《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

比如《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
顺序。

3.逻辑顺序。

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顺序。

比如《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角度加以分说;《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总之,具体到写作实践中,采取哪一种顺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板书设计】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从早到晚从古到今春夏秋冬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逻辑顺序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