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
4、慕尼黑阴谋的影响:
(1)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侵略气焰,不久,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2)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3)使苏联构筑集体安全防御体系的努力失败,对英法更加不信 任,为寻求自保,同德国单独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例》。
13
明 确 目 标 提 出 问 题 自 学 互 动 精 讲 点 拨 练 习 互 查 总 结 作 业
5.绥靖政策的危害
⑴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 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⑵英法忽视了战争的准备,导致战争 初期受到严重损失 ⑶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 ⑷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团结对敌
明 确 目 标 提 出 问 题 自 学 互 动 精 讲 点 拨 练 习 互 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 查 总 结 作 业
绥靖政策的危害:
⑴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 西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⑵英法忽视了战争的准备,导致战 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 ⑶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反法 西斯国家力量团结对敌。
明 确 目 标 提 出 问 题 自 学 互 动 精 讲 点 拨 练 习 互 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 查 总 结 作 业
总 结 作 业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㈠英法 ㈡美国(“中立政策”) (见大视野P27)
①忙于恢复经济,无暇顾及(同英法) ②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③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动 ④外交需要: 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利用三股力 量互相牵制削弱。
明 确 目 标 提 出 问 题 自 学 互 动 精 讲 点 拨 练 习 互 查 总 结 作 业
明 确 目 标 提 出 问 题 自 学 互 动 精 讲 点 拨 练 习 互 查 总 结 作 业
人教版历史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word学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word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把握绥靖政策及慕尼黑阴谋;了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阻碍;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缘故。
情境设置:1938年,德国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希特勒信誓旦旦地说“苏台德区是我在欧洲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你相信希特勒所说的吗?英法相信吗?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政治家认为德国有理由对一战后的现状不满,有理由修改《凡尔赛》和约,因此主张对德国采取“安抚”、“平息其不满”的政策,这是“绥靖”(Appeasement)一词的由来和最初的含义。
随着绥靖政策推行的恶劣后果逐步明显,人们才更加确定地用另外的含义来明白得这一词汇,即“用满足要求的方法息事宁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绥靖政策是纵容法西斯国家扩张入侵的政策,是在贬义上使用那个词汇的。
材料二:英法尽管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要紧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庞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入侵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入侵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坚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为复杂。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件,这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而且在英法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中造成了一种负罪感。
它们对战后德国显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明白得的态度,对30年代德国的违约行动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交战国军队和人民的大量伤亡,严峻破坏了交战国人民正常的经济生活。
因此,战后在英法等国中显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一切代价幸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还有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专门难希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决和连续的政策。
在这一时期内希特勒尽力造成一种看起来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绥靖者在专门大程度上是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情愿过早刺激英法美等国,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入侵的庞大障碍,如此,“反共”就成了他们结盟的最好招牌材料三:现在我们为了一个遥远的国家中我们完全不了解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争吵,在那个地点挖掘战壕,试带防毒面具,这真是多么可怕,多么不合理,多么不可思议!……我那个人,从心底里确实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
人教版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word教案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及后果;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
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教训。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西方大国、苏联角度);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难点:局部战争为什么没能遏止住法西斯侵略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导入新课】提问:“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在亚、非、欧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对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美采取了什么政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由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和英法的纵容政策,1938年,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面对法西斯德国发动新战争的威胁,英法又采取了什么政策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一)英法的绥靖政策【思考探究】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提问: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主要表现都有哪些?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侵略西班牙。
所谓绥靖政策,是指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的矛头引向苏联。
英法认为对自己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德国,因此想拉拢意大利以寻求支持,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二)美国的“中立”政策对德意侵略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不干涉”政策。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教学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战争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探究,撰写研究报告。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解析》、《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深入探讨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其影响。
4. 价值观培养:通过学习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高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历史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及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层面,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各大国间的微妙关系及意识形态的深入了解可能尚显不足。能力方面,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联系现实问题、深入探讨历史事件方面的思辨能力。
- 建议学生将拓展学习的成果以报告、PPT展示或小论文的形式提交,以便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探讨了导致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了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对战争走向的影响。
- 讨论了战争对世界历史进程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的态度,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教学活动。然而,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程兴趣不足,可能影响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此外,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较少接触时事政治,可能对战争与和平、国际关系等现实议题缺乏关注,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培养。
综上,本节课需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时事敏感性和国际视野。
【教学设计】《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
《走向世界大战》本课是高中《历史》选修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三课《走向世界大战》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大构建:1、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2、慕尼黑阴谋;3、集体安全的落空。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三课,介绍了二战彻底爆发前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带来恶果。
课本课内容丰富,知识点难易适中,对着恶势力实行妥协政策永远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
培养热爱和平,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
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
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2、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1、多媒体课件;2、做好预习和导学案。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第二次世界彻底爆发前,法西斯政权对外侵略可以说是节节胜利,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使法西斯势力越来越强大?[问题] 1、西方国家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2、集体安全的落空与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什么关系?【讲授新课】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板书)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企图“祸水东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3《走向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3-3 走向世界大战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
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
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在本单元第1、2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局部战争演变而成的。
在战前发生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中,由于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准备充分,力量强大,而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则因贫穷落后,国力弱小,且各自为战,这就使它们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
因此当时并未直接卷入反法西斯斗争的国际力量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以及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最终难以避免。
人教版历史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ppt
精品
德国通过电话就接管了奥地利; 这一事件在国际联盟中竟未被提起
1938年9月英、法、 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 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 给德国。
波
兰
第二年控制了捷克 斯洛伐克全境。
精品
精品
【学思之窗】法西斯国家的实力远不像西方国 家想象的那样强大。希特勒承认:“进入 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 紧张的时刻。”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 “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我就不得不 在一周内从埃塞俄比亚撤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绥靖政策的影响
精品
5、绥靖政策的危害
1.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 2.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 3.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 6、教训: 在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致, 共同对敌,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
精品
精品
慕尼黑阴谋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 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 抱有多大同情,但总 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 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 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 战斗的话,那也必须 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 问题。
—张伯伦(英国首相)
精品
慕尼黑阴谋
张伯伦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祭坛上的牺牲品
绥靖政策的顶峰
精品
三、集体安全的落空
1、背景
1)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 2)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 3)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 4)德国提议苏德和解
2、主要内容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精品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精品
签 订 《 苏 德 互 不 侵 犯 条 约 》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教案-3.3课 走向世界大战
人教版选修三专题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德国是二战的挑起国之一,英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中绥靖政策的主导国,而绥靖政策推动了德国的侵略扩张,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德国挑起二战添了最后一把火。
而这三个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希特勒、张伯伦(1937年5月~1940年5月在任)、斯大林,无疑是影响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欧洲乃至世界局势的最重要的三个人物。
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希特勒极力想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然而他的实力与他的愿望并不完全匹配,所以他一步一步试探性地对外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希特勒也一点一点摸出了英法的底线,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最后挑起世界大战。
希特勒像极了一个疯狂的赌徒。
张伯伦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主张推行绥靖政策而闻名,在推行的过程中有许多心思,打着各种算盘:实力在下降却仍想保住帝国的辉煌与利益,联合法国又担心法国的强大所以想强德抑法,想消灭苏联却削弱不了所以想强德弱俄,厌恶社会主义所以极力反对人民力量的壮大等等,而这一系列的心思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
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张伯伦借着和平的名义,不仅自己纵容德国,还拉着法国姑息德国,逼着小国屈服于德国。
张伯伦像是一个兜售和平的掮客,最后想要和平却得不到和平。
苏联作为后起之秀的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处境非常尴尬,不受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欢迎,想有所作为提高国际地位,却没有国家买账,像个上不了桌的看客,最后基于自己国家的利益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而30年代后期发生的事件里具有突出影响的,我认为是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这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重要史实。
因此,本课创设了“一场世纪的豪赌”这个情境故事,以希特勒——一个极度疯狂的赌徒、张伯伦——一个兜售和平的掮客、斯大林——一个举棋不定的看客三个人物为线索,通过对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这三个历史事件中主要国家的作为的解读和这些作为背后的心理的解读,理清3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发展的脉络,了解英法美苏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探索走向世界大战的始末,认识担负大国责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教版的一部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从而更加珍惜和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战争,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和平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及影响,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平和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平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及影响3.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环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相关视频、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3.课堂讨论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战争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及影响,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课标要求:了解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基础:英法绥靖政策,美国中立政策,慕里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理解:通过对西方大国对法西斯纵容政策的学习,深刻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仇视社会主义、以牺牲换和平的的强权政治的本质。
3、通过补充历史史料分析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培养学生历史解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历史史料解析法等(情感态度价值观):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为维护既得利益,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实行祸水东引苏联的纵容侵略的强权主义政策,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
2、面对灾难,世界大国应当合力共建世界集体安全防御体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3、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大战的根源和残酷性,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绥靖政策,苏联中立自保政策难点:英法美推行纵容侵略政策的原因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教学过程:导言:有个星球需要和平,有个疯子希特勒写部书叫《我的奋斗》,鼓吹日耳曼民族是优等民族,幻想世界为他服务。
请看图:他和他的盟友用世界人民的鲜血粉刷地球,大战阴云笼罩世界上空,下面我们学习第三课走向世界大战,探讨为什么会走向世界大战。
一、英法推行绥靖政策:1、含义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 同时企图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的政策。
2、绥靖政策的目的和实质:目的:避战自保(维护既得利益),祸水东引实质: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无视小国和弱国利益的强权政治4、绥靖政策的表现:(1)纵容日本侵略中国(2)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3)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4)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5)制造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为什么?学生从书中找出、教师点评)(6)“奇怪战争”、“静坐战”---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西方大国为什么会推行绥靖政策?材料一、英法尽管是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相斗,而是通过绥靖来保全自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3《走向世界大战》教学设计(共1课时)
1.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重点讲解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的原因,如经济竞争、殖民地争夺、军备竞赛等。
2.详细讲述萨拉热窝事件,分析其如何成为导火索,引发全球性的大战。
3.按照时间线索,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和战争过程,如马恩岛海战、索姆河战役等,以及战争期间的重大事件。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纠正错误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3.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解题能力。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料,进行时空分析和综合分析,提高历史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以下方面存在困惑: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如何激化,导致全球性的大战爆发;战争对世界各国及民众生活的具体影响;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反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疑问,结合课本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2015年高二历史教案3.3《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选修3)
第三课时走向世界大战【教学建议】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对绥靖政策的理解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突破方法:1.对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应结合前两课的相关知识,从定义、目的、手段、表现、影响和实质等内容进行总结,以形成对历史事件和概念的完整认识。
2.回忆第二单元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集体安全体系,同时探讨二战未能避免的原因。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日渐嚣张,尽管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进行了英勇斗争,但由于国小力弱,都未能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西方大国执行利己主义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一再受到纵容,国际形势在走向世界大战。
英、法、美等国为什么要推行绥靖政策?主要表现有哪些?应怎样评价慕尼黑阴谋?应怎样看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学案导学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概念: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姑息纵容的政策。
2.表现:(1)日本对中国侵略时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的迁就。
(2)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过程中,国际联盟虽然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其进行了某些制裁,但英法却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
(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
美国在30年代实行“中立”政策,美国军火商和石油公司利用“中立法”向西班牙叛军供应燃油。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丘吉尔在1946年的一次演说中指出:“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使地球这么多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被及时地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
材料二“不必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这是罗斯福总统在问英国丘吉尔首相怎样去形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所说到的。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本课重点让学生掌握一战的过程和结果,了解一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战争的过程。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影响和启示可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掌握一战的主要战役和关键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2.难点:战争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战争期间的图片、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情况。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战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就战争的影响和启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事先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资料,备好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教具:图片、地图、多媒体设备等。
3.学生:提前分组,准备进行讨论和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关键事件和战役。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具体战役为例,让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湖北省武汉高中历史 走向世界大战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学习选修三指导思想:了解大致情况,为理解必修做知识准备;尽可能复习必修。
【学习目标】课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1.知识与能力: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大国民族利己主义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重难点】1.重点:绥靖政策。
2.难点:西方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学法指导】1.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2.A层全部完成;B层完成1-4、9题和5-8之一;C层完成1-4、9题。
3.学科组长督促全组及时完成1-4、9题,并予以批改,随时接受老师抽查。
4.阅读教材地图《二战前德国的侵略》,按时间顺序编上序号,想一想,每件事情发生时英法的态度是什么。
【知识链接】5.必修一:回顾第16课,中国的抗日战争和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1】不同。
中国坚持下来了,没有被打败。
2】原因。
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拼死抵抗;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多。
6.必修二:联系第10课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破坏华盛顿体系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1】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部分地方沦为日本殖民地,日军以战养战,掠夺土地、劳动力、资源、工矿企业。
2】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工矿企业大量内迁,促进西部发展;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探究案】材料一如果你们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
——扬·马萨里克材料二“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
既然我们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
《走向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前期分析(一)文本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3课。
从宏观上看,本课讲述了二战爆发前的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主要论述了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采取中立政策,苏联寻求集体安全。
随着德国侵略的加剧,英法转向与苏联合作,但由于三国之间的互不信任,加上德国谋求与苏联合作,集体安全最终失败,二战的最后一道防线被德国击破,二战一触即发。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此课有助于理解二战爆发的起源。
同时,许多学者就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二战起源等展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A.J.P泰勒、齐世荣、李巨廉等人。
从史料来看,关于30年代的外交也有丰富的原始文件,这些都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思路。
从微观上看,本课分为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集体安全的落空三个子目,主要涉及30年代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英法苏对此的态度,知识点非常丰富,需要教师根据课标与考纲进行妥善的选择与处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从认知水平上看,高一学生经过初中与高中前面的学习,对二战的基本史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绥靖政策在二战进程中的作用是不能准确把握的。
如何准确地把握二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这需要教师的引导。
从心理特征上看,高一学生对二战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涉及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同时,高一学生相较于初中生而言,理性思维活跃,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选择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梳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和西方民主国家应对的史实年表,认识世界大战局势的演变与走向。
2.以典型史事为例证,认识绥靖政策的内涵以及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3.在史料探究的基础上,分析慕尼黑会议的影响,理解二战爆发前集体安全落空的原因,并对此作多角度的历史解释。
4.分析30年代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尝试用唯物史观解释绥靖政策影响,增强对如何维护和平的理解,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世界大战》
本课是高中《历史》选修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三课
《走向世界大战》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大构建:1、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2、慕尼黑阴谋;3、集体安全的落空。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三课,介绍了二战彻底爆发前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带来恶果。
课本课内容丰富,知识点难易适中,对着恶势力实行妥协政策永远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
培养热爱和平,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
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
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2、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1、多媒体课件;
2、做好预习和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导入:第二次世界彻底爆发前,法西斯政权对外侵略可以说是节节胜利,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使法西斯势力越来越强大?
[问题] 1、西方国家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2、集体安全的落空与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什么关系?
【讲授新课】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板书)
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企图“祸水东引”。
(1)李顿调查团:迁就日本,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2)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纵容: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但英法没有把石油列为禁运范围之内,苏伊士运河继续供意军使用。
(3)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纵容: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推行“中立”政策。
同时,英、美公司对法西斯势力进行经济援助。
二、慕尼黑阴谋(板书)
背景:德国占领奥地利,开始践踏《凡尔赛和约》,并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酝酿:希特勒向捷克提出割占苏台德区,英法为了达到“祸水东引”对捷克施压。
过程:慕尼黑会议、慕尼黑协定和慕尼黑阴谋
(1)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2)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30日凌晨1时与会的英法德意四国背着捷克政府自行签署了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
(3)慕尼黑阴谋: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平,尽量满足希特勒的领土要求,以便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即“祸水东引”。
以后“慕尼黑”成了为了自私目的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行为的代名词。
影响:慕尼黑协定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次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侵吞阿尔巴尼亚),增强了侵略力量。
表明英法长期以来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集中表现,是希特勒加紧备战的重要步骤。
协定迫使捷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法国在东欧的同盟体系,从而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助长了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1939年3月,希特勒践踏在协定中承诺的国际保证,出兵占领捷全境。
英法却背信弃义,拒不履行保证捷新边界的国际义务。
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集体安全的落空(板书)
背景:一战后,欧洲很多国家为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防止战争再次发生,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自法西斯国家发动局部侵略以来,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国际联盟也未起到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
1939年8月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标志着集体安全体系的落空。
条约内容: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条约有效期位10年。
影响:
对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破产。
对苏联:赢得了加强战备的宝贵时间,但秘密议定书严重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形象。
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按既定计划对波兰发动进攻。
[历史纵横]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
[学思之窗]
[问题] 结合本课和前一课的内容,请思考:为什么丘吉尔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不必要的战争”?20世纪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什么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当堂测试
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了什么结果?
2、慕尼黑阴谋为什么是绥靖政策的顶点?请试说明理由。
【课堂小结】
课时结束:让同学们总结一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慕尼黑会议的具体内容,以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相关内容。
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