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命题说明与参考答案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d1b5b5336c1eb91b375d9c.png)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文后各题。
①莫言得奖,可以说既必然又偶然,我们对此应既在意,又不必太在意。
毕竟在中国,和莫言大体处在同一个级别的作家还有很多,这是一批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作家,莫言获奖只是一个开端。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
莫言获奖代表着中国文学被世界接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中国作家的认同性焦虑,对已极大边缘化的文学创作有所提振。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了解逐步深入、真实,对莫言作品的认可,就显现了这种趋势,这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有积极的意义。
②作为拥有无数经典作品的文化大国,之前惟独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成为国人的遗憾。
然而,莫言获奖并不能说明当代文学创作就达到了世界的高度,也不能说明中国进入现代以来的文学经典化的完成,或已经出现了传世的伟大文学经典。
尽管莫言的作品有特色和很成功,但就作品境界的开创、世界观的拓展方面,离中国新文学的经典尚有不少的距离。
莫言的获奖,反倒提示我们:作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文学力量,我们离世界文学高塔还有多远?无论在文学的境界、思想的高度,还是汉语言书写的创造性上,当代文学的成就尚无法超越鲁迅等汉语白话文写作的开拓者们。
③莫言通过展示“吃”、“性”等本能欲望,张扬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和激情,建构了一个非常丰富的世界,和外国报刊上报道的中国不太一样,给人许多陌生的东西,会让人看到中国成长进程中的复杂性。
莫言不是一味写中国美好的一面,他的作品会让读者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更深的理解。
莫言以其作品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惯常认知视阈中的“中国形象”,这种形象已被世界所接受。
当下文化自觉成为热门话题,但文化自觉是要自觉到民族文化上来,是说要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自主的地位。
2023-2024学年杭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杭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ec548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0d.png)
2023-2024学年杭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河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3d7b9b1eb91a37f0115c73.png)
河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字音无误的一组是A.笑靥(yè)敛声屏气(bǐng)钝响(dùn)恸哭呜咽(yè)B.监生(jiàn)姹紫嫣红(chà)惴惴(zhuì)鞭笞天下(tāi)C.红绡(xiāo)针砭时弊(biān)炮烙(lào)度长絜大(xié)D.乳臭(xiù)快乐惬意(qiè)迁谪(dí)锲而不舍(q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渣滓磨拳擦掌寒喧互相撕打B.戳穿动物嬉闹赝品孽根祸胎C.椭圆诗家辈出杜撰众说纷纭D.磅礴相形见绌搁置衔恨而死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直比她更长的的竹竿,下断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说。
C.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D.如果有条件,不妨阅读《敬畏生命》《蒙田随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领会生命的含义。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只要你设身处地的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口一词。
C.大清国一灭亡,那些整天只知道提笼架鸟,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
D.这本宣扬邪说的小册子,讲的都是些不经之谈,没有人会相信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们上来打起轿帘,黛玉被扶下轿。
B.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由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
C.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要我回来的原因。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b25cd9453610661fd9f48d.png)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6分,每小题2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认为……奇妙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夜里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指出过错D.自棹舟迎甫而还棹:用桨划【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2分)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a37d9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0.png)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学校: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民族格局似乎总是反映着地理的生态结构,中华民族不是例外。
他们所聚居的这片大地是一块从西向东倾侧的斜坡,高度逐级下降。
东西落差如此显著的三级梯阶,南北跨度又达三十个纬度,温度和湿度的差距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给人文发展以严峻的桎梏和丰润的机会。
中华民族就是在这个自然框架里形成的。
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最早的情况是怎样的?在中华大地上已陆续发现了人类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各进化阶段的人体化石,可以建立较完整的序列,说明了中国这片大陆应是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
在人类进入文化初期,中华大地上北到黑龙江,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有早期人类在活动,并留下了石器。
很难想象在这种原始时代,分居在四面八方的人是同一来源,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长期分隔在各地的人群必须各自发展他们的文化以适应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
这些实物证据可以否定有关中华民族起源的一元论和外来说,而肯定多元论和本土说。
即使以上的论断还不够有说服力,考古学上有关新石器时代的丰富资料更有力地表明中华大地上当时已出现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
如果我们认为同一民族集团的人大体上总得有一定的文化上的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推定早在公元前六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
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点。
新石器时代中原两河(黄河和长江)流域中下游这个在生态条件上基本一致的地区的考古发现,已可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文明曙光时期,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两千年之间的三千年中还是分散聚居在各地区,分别创造他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点。
在这多元格局中,同时也在接触中出现了竞争机制,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不失其原有的个性。
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齐盛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齐盛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518db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0.png)
命题人:语文学科中心组使用时间:2024年11月淄博实验中学、淄博齐盛高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
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
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
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
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
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
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凡此种种,可以多收。
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
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注:这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此前还曾批示:“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093d316137ee06eff918f8.png)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舌尖上的中秋中秋节是农历八月最重要的节日。
作为民间大节,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包括拜月、赏月等。
圆月与人间的团圆、丰收联系了起来,赋予了节日美满、喜庆的气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秋节的食俗也是多种多样,各地的中秋美食令人无限神往。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
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
”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
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除了一般的月饼,民间还用一种大的团圆饼以祭月。
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祭月的瓜果供品还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上海人家要供四色鲜果,多为菱、藕、石榴、柿子等,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
在江苏连云港,讲究的人家必备八大件:取意团圆的西瓜、取其多子的石榴、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寓意长寿的花生(因花生又称长生果)、寓意早立子的枣和栗子,以及谓之“螃蟹爬月”的螃蟹,还有一块特大的“团圆饼”(也称光饼)。
供品中不能有梨,因谐音“离”而不吉利。
北京上供的鲜果有苹果、石榴、晚桃、青柿子、葡萄等,讲究的人家要将柿子和苹果成对供上,取谐音“事事平安”;桃与石榴相对,取“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之意;枣和鲜栗子可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寓意“早早平安”“利市”。
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因其形圆似月,故而得名,也称“团圆饼”或“月团”。
月饼既是中秋祭月的供品,又是每家必吃的应节食品,还是节日馈赠中不可或缺的礼品。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69627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3.png)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共九道大题33道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
第Ⅰ卷为模块考查,第Ⅱ卷为素养考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对应题号作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能力(共18分)1. 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迂讷nà 伺候cì 惊谔 瘦削不堪B. 迤逦yǐ 半晌xiǎng 寒喧 碎琼乱玉C 谛听dì 离间jiàn 贤惠 湛湛青天D. 驯熟xùn 祈祷qǐ 唾弃沸返盈天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每本元杂剧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每一折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由各人轮流演唱。
C. 鲁迅小说代表作有《孔乙己》《祝福》等,《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D. 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一车一马称“一乘”,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大国。
B. 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做“衅钟”。
C. “侍坐”,指学生或晚辈在尊长近旁陪坐。
D. “再拜”指连拜两次,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因之以饥馑 因:接续B.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C. 善刀而藏之 善:保管D.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官知止而神欲行 项王按剑而跽曰.。
B.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不然,籍何以至此C.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若属皆且为所虏6. 下列各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技盖至此乎B. 共其乏困C. 距关,毋内诸侯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7.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瞋目视项王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朝秦楚,莅中国B. 范增数目项王C. 项伯杀人,臣活之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夫子之谓也 D. 大王来何操.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7小题,共18分)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人物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A. 巧姐B. 李纨C. 妙玉D. 香菱11.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河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a86497ddccda38366baf87.png)
河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芍药的意象及其意蕴异常丰富。
芍药的文学形象,最早出现于《诗经》中。
在先秦乃至秦汉,因为古代先民对散发香味的花草枝叶存有特殊的崇敬与钟爱之情,它的主要意象是“香草”。
《诗经·郑风·溱洧》有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关于“赠之以勺药”这一行为的含义,目前公认最传统也最合理的是“结恩情”之说。
既以“结恩情”的意象出现于诗经中,后世作品中芍药也就成了“别离”和“多情”的象征。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韩说曰:芍药,离草也;言将别离赠此草也”,因此芍药又有“将离”、“可离”的别名。
在诗人的笔下,就有“多情红药待君看”(韩元吉《浪淘沙》)等句。
同时,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也使芍药意象着上了一层悲情色彩。
唐代诗人钱起写下“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令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芍药文学意象的另一个源起,开始出现芍药的色彩、风姿等意象。
后世历代咏赞芍药姿态、神韵的诗词,大多描写芍药的美好不凡,未脱“绰约”、“殿春”的范畴。
其中李清照的《庆清朝慢》充分体现了芍药的“独占残春”、“绰约天真”的动人意象:“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容华淡,绰约俱见天真。
”词人更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拟人化的手法,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丽人。
以致后人用“芍药笼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来形容美人的娇媚。
而多情芍药的“绝艳奇芳”,往往又成为落寞、凄凉之境的反衬,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时光的不再。
姜夔在《扬州慢》中所寄托的“黍离之悲”,则更加令人扼腕。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素以红芍药闻名,但在这里,娇艳的“桥边红药”却反衬出扬州空城里寒水自碧、景物萧条,颇合“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之意。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179a3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0.png)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最说明: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下册前四个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此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用舞蹈来呈现谍战故事,确实是一项巨大挑战。
如何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里,既看懂故事又体会到仆人公的内心世界,考验的是编导解构故事、铺垫悬念以及运用舞台的综合力气。
故事先行,牵引人物。
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讲好故事。
而舞剧在以往的认知中,总冠有“长于抒情,抽于叙事”的帽子。
然而,《永不消逝的电波》〔后面一律称为《电波》〕舞剧中编导扎实地将故事完整呈现于观众面前,并努力让上海、谍战等传统元素焕发的生气。
首先,在人物设定上就有两位主演和七位关键性角色。
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由于故事的简洁性,每位人物都有特定的舞段呈现其在故事中的作用,如同一条珍宝项链一般,串联起各自的使命,为故事的进展铺垫。
其次,编导更多利用电影中的特别叙事手法,呈现主角内心状态,制造的叙事规律。
倒叙插叙、平行蒙太奇都运用于舞蹈的编排中,使得观剧体验如看电影一般。
例如,李侠与兰芬在拿到装有情报的盒子后,舞台的左侧瞬时切换为裁缝放置情报的情节。
小学徒为掩护李侠勇敢就义后,李侠回忆起两人的战友之情也是通过插叙的方式呈现的。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编导将平行蒙太奇的表达方式运用于舞台:一侧是李侠在脑海中推理演绎裁缝被害过程以及情报的公开之处,另一侧是兰芬在黄包车上觉察特务假扮车夫的危急情节。
同一时间挨次下,两个不同的空间,上演着命悬一线的紧急桥段。
一墙之隔,时空并进。
步步紧逼,直抵咽喉。
随着一声枪响,全部的心情得以释放。
舞台上,子弹穿越了时空之墙:特务被兰芬击毙,但英雄也永久离开了他的战友……如此奇异的叙事方式使观众不由发出赞美。
舞蹈,是情动于中而难以言表又不能自已的产物。
为了能够将红色信仰直抵观众的内心,就需要突破传统舞蹈叙事方式,将情节与人物充分揉捏在一起。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2a01c0ee06eff9aff807e6.png)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竹木和简牍,远在商代已然如此。
《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在甲骨文中“册”字作,是像若干支简编联成册之形。
当时称呼史官就叫“作册”。
依质地分,简牍有竹、木两类。
与竹简的宽度相仿的木条则名札。
竹简和木札在用途上并无区别,所以木札也可以称为简。
不过竹简修治好了以后,还要烤干主材中所含汁液,以防蠹并防止变形,叫“汗青”或“杀青”。
文字则写在篾黄的一面,是为简的正面。
篾青是简的背面,篇题有写在这一面的;因为卷起来之后,它反而露在外面。
木简则无须杀青,它的材质有松木,有柳木,其中用毛白杨木的也不少。
以多支竹木简写长文时,须先编联成册。
编绳多数为麻绳,它的专门名称叫“书绳”,讲究的简册用丝绳编联。
根据书写的内容不同,简的长度亦有别。
最长的三尺简是“书法律”用的,故汉人有“三尺律令”“三尺法”的说法。
书写儒家经典要用汉尺二尺四寸的简。
皇帝的策书长二尺。
策书以下的制书、诏书、诫敕等用的简短些,为汉尺一尺一寸,称“尺一诏”,或简称“尺一”。
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竹木可就地取材,供应充足,自有其方便之处,缺点是太笨重。
古人虽然也有用帛代替简牍的,但丝织物价昂。
东汉时当过济北相的崔瑗有一部书要送人,犹自称“贫不及素”,即用不起帛来抄写。
这些情况促使我国发明了纸。
我国西汉就有了纸。
它们以破旧的麻絮、麻布、绳头等为原料,已经过简单的切、舂、打浆和抄造,然而纤维交织状态差,纸面粗糙不平,大约只用作包装材料。
到了东汉前期,在蔡伦的主持下,造纸技术出现了一次飞跃。
这是在原料中增加了树皮和鱼网。
用树皮造纸是一项新技术,它开辟了木浆纸的先河。
可是要把树皮制成纸浆,仅用类似沤麻的石灰发酵是不够的,还必须反复舂捣、脱胶,并以强碱液蒸煮。
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faf3c10b4c2e3f562763d9.png)
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贿赂(lù)监生(jiān)兴奋剂(xīng)喁喁私语(yú)B.梵语(fán)蹙眉(cù)黄麂皮(jǐ)不落窠臼(kē)C.裙裾(jū)毗邻(pí)白炽灯(chì)少不更事(gēng)D.趿拉(tā)缙绅(jìn)文绉绉(zhòu )蓊蓊郁郁(wěng)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
B.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屈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
C.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份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D.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里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齐白石的印谱我读过不少,虽然我非印人,只是个写作者,故对他的印语特别感兴趣,他的印语有的表现浓烈的乡思乡情,有的抒发平生志向,有的体现他的勤勉向学。
B.贺岁档每年都是新片扎堆,而今年却在经典旧片轮番“轰炸”下显出一些疲态,从《一代宗师》《功夫》到《甲方乙方》《甜蜜蜜》,大银幕似乎掀起了一股炒冷饭之风。
C.为了提醒学弟学妹珍惜大学时光,大四学生姜新花数月时间写就一份长达万字的“悔过书”,希望学弟学妹都能吸取自己的教训,切莫马齿徒增,一事无成。
D.据《经济学人》杂志,2014年9月全球股市暴跌时,欧美日股市暴跌了5%-9%,而中国股市却风平浪静,显得特立独行。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6b94a7ad02de80d5d8401d.png)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已到泰山“玉皇顶”的小强想再到“桃花峪”景点游览,请根据下面的《泰山游览图(局部)》,向小强介绍由“玉皇顶”到“桃花峪”的游览路线及行进的大体方向。
字数在50~70字之间。
(4分)二、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抗和互补①相对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实际上是指20世纪的文学,或者是指发表在纸质媒体上的作品。
②20世纪初,在国家安危存亡的时刻,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思想之争,已经悄然决定了百年中国的命运。
民族的危亡使得文学的“警世”功能被强化,到后来对“阶级斗争”的书写,文学在意识形态旋涡里愈陷愈深。
改革开放之后,文学进入黄金时代,但始终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反思苦难、颠覆价值的阶段徘徊。
当代中国不缺乏具有天赋和才智的作家,却为什么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的顶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格局小,视野窄,不足以表达普世价值观,难以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
③20世纪的一百年特别是后来的50年,文学在思想上的负重前行,解决了民族精神成长的一些问题,但积压的伤痛阻碍了它在新世纪的发展。
“网络文学”的出现使这一现象的改变具有了可能性。
它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本能的状态。
④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
而“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
网络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
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神与貌皆相去甚远。
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
有学者提出,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
湖北省鄂东南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湖北省鄂东南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9957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0.png)
2023 年秋鄂东南联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卷命题学校:鄂南高中审题学校:黄陂一中(盘龙校区)考试时间:2023 年11 月15 日下午14:30-17:00 试卷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诗的境界产生的第一个条件是直觉所“见”的意象,第二个条件则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见”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
所见对象本为生糙零乱的材料,经“见”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
比如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光点,和它们邻近星都是一样,但是现于见者心中的则为像斗的一个完整的形象。
仔细分析,凡所见物的形象都有几分是“见”所创造的,“见”为直觉时尤其是如此。
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
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身躯,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
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时的深浅程度都随人随时随境而异。
大地山河、风云星斗原来都是死板的东西,我们往往觉得它们有情感,有生命,有动作,这就是移情作用的结果。
比如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
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
从移情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内在的情趣常和外来的意象相互融合和影响。
比如欣赏自然风景,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另一方面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
这两种貌似相反而实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所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
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情、景相契无间,这才是诗的理想境界。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82d09148d7c1c709a145d8.png)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史记》中的法治思想,主要以两种方式体现:一种是司马迁在篇末以论赞的形式直接发表观点和评论;另一种则体现在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与叙述中,正所谓“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在作《史记》时,司马迁参考了当时众多的典藉而加以剪裁,在对材料的取舍轻重中无疑蕴含着撰者的主张。
据《史记》记载,尧年老时,让舜代行天子的职务,考察他的执政能力。
舜实行了―系列政策,其中关于法治的措施有作“象刑"。
有学者推测,“象刑"并不是真正的处罚,而是―种“象征刑”,是让犯法者穿上与众不同的衣服,戴上不同颜色的头巾,以此来表示警戒。
这体现了原始的“慎刑”思想。
周穆王以甫侯为相,作《甫刑》,其中对执法人员的素质和司法的过程提出了很高要求。
难能可贵的是,当时已提出了处罚必须和所犯罪行相适应和疑罪从轻的口号。
认为只有谨慎使用法律,不轻易用刑,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秦统一后,李斯主持整理修订法律,“除疑定法",使百姓“咸知所避”。
司马迁肯定李斯在法治上的建树,但批评她过于“严威酷刑”,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他将会和周公、召公等圣贤一样名垂青史。
秦始皇用战争手段统一中国,并强制性地把泰国的法律推行到新征服的地区,造成这些地区人民的激烈反抗。
秦朝的快速灭亡,使汉初知识阶层深刻反思秦代统治教训,形成了一股“非秦”的思潮,而秦朝的严刑峻法是广受批评的内容。
贾谊的《过秦论》即是“非秦"思潮的代表作品,而司马迁非常推崇贾谊对秦政的分析与批评。
与对秦始皇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迁对汉文帝的赞扬,在他的笔下,汉文帝是一位贤明君主。
在汉文帝时期,中国的法制有几项重大的变革,废除“收孥”是其中之一。
“收孥”是由秦代开始的一种残酷制度:如果一人犯罪,其父母妻子等家属都要遭受处罚。
汉文帝认为法律是政台之本,其作用是禁止暴行,引导民众,如果某人犯罪亲属也连坐,则有悖于法律的根本宗旨,因此即位第一年就废除了这―制度。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8372f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09.png)
武安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生请注意本次考试为网上阅卷,请将所有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写到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5 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时代精神。
这种时代精神在某一社会群体中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即构成这一时代的精神偶像。
当下,科技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这种时代召唤下,无数中国科学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潜心研究,倾情奉献,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非凡贡献。
作为民族崛起的重要力量,这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铭记,科学家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境界理应被褒奖。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以科学工作者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科学人物传记片,数量并不多,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更是屈指可数。
探究科学人物传记片创作式微的原因,一方面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创作门槛较高,要求主创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充沛的学习热情、较高的学习能力,以及相当的艺术造诣。
主创需花大力气将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让观众真正理解这些科研项目的艰辛和科学事业的意义。
另一方面,创作者对此类电影的认知定位有些模糊。
比如究竟是历时性地深入挖掘科学工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亮点,彰显科学工作者的丰硕成绩,以及他们对国家,甚至是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还是围绕他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世界的互动关系,展现人物的人性弧光;是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还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必要的艺术想象,将现实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
此类问题搞不清楚,创作就容易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使人物塑造扁平化,以及剧情困于“成绩罗列”“忘我工作”“与病魔抗争”等程式化模块,缺乏创新之类的问题。
比如《人到中年》把更多力气花在反映科学工作者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坚毅品质的渲染上,作品虽然感人,却没有充分反映出科学工作的特殊性。
宁夏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宁夏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29cc319ec3d5bbfc0a7426.png)
宁夏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内容,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
读小说就是读人物,《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莫不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爱博纯真,叛逆任性,令人喜爱;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中国历史上,①:火的发明使用,②,从此茹毛饮血的时代成为历史;农业的出现,人们由采集变为栽培植物,有目的地生产出自己的食物;面食的输入,使中国饮食文化由“粒食文化”进入“粉食文化”;美洲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的传入,增加了粮食的种类,③;第五次的饮食变革,则是食物生产和制作的工业化、标准化。
二、其他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chì)监生(jiàn)拓片(tuò)沸反盈天(fèi)B.猿猱(náo)赝品(yàn)砧板(zhēn)泥古不化(ní)C.数罟(cù)商贾(gǔ)剽窃(piāo)木直中绳(zhòng)D.畏葸(xǐ)枸杞(qǐ)胴体(dòng)汗流浃背(jiá)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寒喧精彩挖墙角绵里藏针B.撕打痉挛侃大山共商国事C.掎角饿殍坐上客历兵秣马D.嬉闹通牒吊胃口沧海一粟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①他写完《一地鸡毛》,很多人痛心疾首,说这不是小说,是小林家的生活流水账。
他写《故乡面和花朵》,有人戏言,有耐力看完它的不超过10人。
②据香港《文汇报》5日报道,美国政府推出新措施,司法部警告雇主招聘外劳时,不能歧视本土劳工,预料聘请大量程序员的硅谷科企将首当其冲。
③雷蒙德·钱德勒在一封书信中就诺贝尔文学奖这样写道:“诺贝尔文学奖算什么!这个奖颁给了太多的二流作家,还有那些不忍卒读的作家们。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2be3340c22590103029d27.png)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
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
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道:“清明之日,桐始华。
”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
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而春天已经降临。
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
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
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
”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
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
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
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命题说明与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命题说明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34066627284b73f242503d.png)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命题说明与参考答案 2016.5 一、【命题说明】本题所选文本对应教材第四单元,为社科类文章。
1.C(3分)(混淆程度。
“高压钠灯……比白炽灯节电60%”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较日光灯节电60%”。
)2.C(3分)(混淆时间。
“晋朝人将生物光运用于捕鱼作业当中”表述有误,原文是说“《古今秘苑》一书中也记载着我国渔民利用荧光捕鱼的事例……而捕取之”,没有明确指出朝代。
)3.D(3分)(表述有误。
“并延长发光时间”表述错误,原文是“使发光强度增高”。
要注意人造生物光源的配制过程中的几个环节:双草酸酯被氧化释放能量,能量传给荧光剂,使荧光剂发光。
)二、(一)【命题说明】本题所选本文与本单元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文体相同,是孟子思想的重要补充。
第4题考查断句,第5题考查实词的用法,第6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第7题翻译兼顾课内外。
4、B.(3分)5、C(3分)(减轻)6、D(3分)(孟子的仁政具有普适意义,他只是宣传,梁惠王也没有接受)7、(1)(3分)如果把道义放在后而把利益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苟”、“餍”,“句义”各1分)(2)(4分)在家侍奉父亲兄长,在外尊长敬上,(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来抗击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入、出”、“挞”、“坚甲利兵”“句义”各1分。
)(3)(3分)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吧?(“所以”“其”“句义”各1分。
)(二)【命题说明】本题所选诗歌为唐律诗,与第二单元一致。
尽量做到浅显易懂,从“炼字”“情感”设题。
8.(5分)“共”有“一同、一起”之意(1分),千峰一同在夕阳照耀下,呈现出色彩艳丽、气象万千之态,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的夕阳秋峰图(2分),透露出诗人旅途孤单、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的孤寂之情(2分)。
9.(6分)表现了诗人对旅途跋涉劳顿的慨叹,对日后仕途坎坷的忧虑(3分)。
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旅途山远草深、露重湿衣的清冷秋景来抒发孤独、惆怅的心情(3分)。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相解读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相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74163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7.png)
●14.答案示例
● 应围绕下面几点展开论述:
( 1)《论语》 中的观点已经不能适应当 代社会的需要。
(2)我们要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 , 去感受亲情的可贵 ,享受亲情的美好 。 (3)在与亲人分离的日子 , 我们要从思 想到行动去关心 、关爱自己的亲人 , 多 与亲人沟通感情。
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是一个中性词 , 无褒贬意思 。出自《史记 ·滑稽列传》 :“ 日暮酒阑 ,合尊促坐 ,男女同席 , 履舄交错 ,杯盘狼藉 。 ”
●D.桀骜不驯 , 同“桀骜不逊 ”形容凶 悍倔强 ,傲慢不顺从 。桀 ,是指历史上 有名的暴君 ,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该 成语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 ·匈奴传赞 》:“其桀骜尚如斯 , 安肯以爱子而为 质乎? ” )
●16 、D (A、减少不能用倍数 B 、一面对 两面 ,C 、语序不对 ,搭配不当)
●17 、C A、绿草如茵 B、和蔼 通缉 D 、殒身不恤 察言观色
●18.答案示例: (“卫康杯 ”)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闭幕 ●19.答案示例
(1)做人要胸怀坦白(处事应心底无私) (2)书山有路奋勉能攀 ●20. [答案示例]
四 、语言文字运用
●15 、D ●(A.“ 出离 ”与“极点 ”重复,
●B. 目无全牛 , 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 牛 , 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指人的技艺高 超 ,得心应手 , 已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 出自《庄子 ·养生主》:“始臣之解 牛之时 ,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 ,未 尝见全牛也 。 ”
●C.杯盘狼藉 , 一般情况下用来形容吃喝
●“ 中国的地图 ”应 是借代;E项后两 句错 ,不是“不理解 ”,也不是否认社 会对英雄的赞美 。答案 B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命题说明与参考答案 2016.5 一、【命题说明】本题所选文本对应教材第四单元,为社科类文章。
1.C(3分)(混淆程度。
“高压钠灯……比白炽灯节电60%”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较日光灯节电60%”。
)
2.C(3分)(混淆时间。
“晋朝人将生物光运用于捕鱼作业当中”表述有误,原文是说“《古今秘苑》一书中也记载着我国渔民利用荧光捕鱼的事
例……而捕取之”,没有明确指出朝代。
)
3.D(3分)(表述有误。
“并延长发光时间”表述错误,原文是“使发光强度增高”。
要注意人造生物光源的配制过程中的几个环节:双草酸酯被氧化释放能量,能量传给荧光剂,使荧光剂发光。
)
二、(一)【命题说明】本题所选本文与本单元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文体相同,是孟子思想的重要补充。
第4题考查断句,第5题考查实词的用法,第6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第7题翻译兼顾课内外。
4、B.(3分)
5、C(3分)(减轻)
6、D(3分)(孟子的仁政具有普适意义,他只是宣传,梁惠王也没有接受)
7、(1)(3分)如果把道义放在后而把利益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
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苟”、“餍”,“句义”各1分)
(2)(4分)在家侍奉父亲兄长,在外尊长敬上,(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来抗击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入、出”、
“挞”、“坚甲利兵”“句义”各1分。
)
(3)(3分)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吧?
(“所以”“其”“句义”各1分。
)
(二)【命题说明】本题所选诗歌为唐律诗,与第二单元一致。
尽量做到浅显易懂,从“炼字”“情感”设题。
8.(5分)“共”有“一同、一起”之意(1分),千峰一同在夕阳照耀下,呈现出色彩艳丽、气象万千之态,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的夕阳秋峰图(2分),透露出诗人旅途孤单、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的孤寂之情(2分)。
9.(6分)表现了诗人对旅途跋涉劳顿的慨叹,对日后仕途坎坷的忧虑(3分)。
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旅途山远草深、露重湿衣的清冷秋景来抒发孤独、惆怅的心情(3分)。
(三)【命题说明】本题所选为情景式默写名句,出自必修三课本必背篇目。
10.(6分,每空1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命题说明】本题选文为小说,较为浅易,与第一单元小说文体一致。
11. (1)(5分)。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A项,“极具艺术魅力”错误,老赵拍的医药电视广告多为虚假广告,不具艺术魅力。
B项,“情节跌宕”说法不太恰切,小说情节起伏不明显。
C项,“被骗去拍了医药广告”错误,从文中来看,老赵是自愿的。
D项,用“珍视亲情”来评价一个小孩子有点拔高。
)
(2)(6分)①“超级演员”指的是爷爷,突出了小说主人公的形象;②
题目“超级演员”具有线索的作用,小说正是围绕“超级演员”层层展开,不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③以“超级演员”为题,突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每点2分)
(3)(6分)①擅长表演,功底深厚:在拍医药电视广告时驾轻就熟、出
神入化;②唯利是图,弄虚作假:为了金钱,违心拍虚假医药电视广告;
③爱护孙子,悉心呵护:接送小孙子上学风雨无阻,用心陪伴小孙子玩
耍。
(每点2分)
(4)(8分)①以小孙子的话“都没敢说自己的真名”揭示爷爷表演的真
相,指出老赵做演员实际是在拍虚假广告;②以小孙子的话结尾,将小孙子的纯真无邪与爷爷的弄虚作假作对比,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突出、丰满;③小孙子的话出人意料,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使文章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④以小孩儿之口道出对弄虚作假的不理解,贬斥有力,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每点2分)
四、【命题说明】本题依照全国卷共5个题,12题为变通题,主要抓基础的字词,以情景句的方式考察。
12题中的沸反盈天、笑靥、畏葸不前、锲而不舍、度长絜大,13题中的遍体鳞伤、为所欲为、人才济济、微乎其微,分别出自《祝福》《林黛玉进贾府》《劝学》《过秦论》《宇宙的边疆》《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等课文。
15题考查语言得体,与文本“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相关。
16题考查语言连贯。
12.D(3分)(A项,喧闹。
B项,五彩缤纷笑靥yè。
C项,锲qiè而不
舍。
)
13.B(3分)(A项,语义重复。
遍体鳞伤,指伤痕布满全身。
“浑身”和遍体鳞伤放在一起构成语义重复。
B项,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C项,搭配不当。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与“前景”不搭配。
D项,感情色彩不当。
为所欲为,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含贬义。
)14.B(3分)(A项搭配不当,“提高……风气”应改为“引领……风气”。
C项,成分残缺,“可改善营养缺乏”后应补上“现象”或“症状”等成分。
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调在“我们”前面。
)
15.(5分)(1)“惠赠”改为“寄来”;(2)“不吝赐教”改为“提出
拙见”;(3)“斧正”改为“修改”;(4)“雅正”改为“建议”;
(5)“笑纳”改为“修改(接受)”。
16.(6分)①未必会爱孩子(2分)②不知体会别人(2分)③“爱”中有
“严”(2分)意思对即可
五、【命题说明】针对高一学生写作状况,命制较为浅易的材料作文,训练学生的多角度审题和行文。
17.(60分)作文评分细则:切入分45分。
一类卷,53~60分。
内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立意深刻。
二类卷,46~52分。
内容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三类卷,36~45分。
内容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上有含混不明确之处。
四类卷,26~35分。
内容偏离题意,宿构文章。
五类卷,0~25分。
内容与材料完全脱离,东拉西扯,不知所云,混乱散乱。
关于扣分:缺题目扣2分;错别字1个扣1分,最多扣3分;不足字数,600字以上每缺50字扣1分,400~600字25分左右,400字以下酌情给分,只有题目得2分
【附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
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
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
这无异于驱赶兽类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
(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
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
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抗击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
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
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