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传入中国与中国烟草业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烟草发展史

中国烟草发展史

中国烟草发展史烟草不是本土货。

据记载,烟草和吸烟都源于美洲印第安人。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烟草也被他们带回欧洲,并开始在全世界扩散。

烟草传入中国,要从明万历年间始。

在当时主要有三条传播路径,一是从菲律宾传到我国台湾、福建,再传到北方九边;第二条路线是从南洋输入广东,后来又随军队传入到北方。

明人杨士聪《玉堂荟记》记载:“烟自天启末(公元1620-1627)调广兵,乃渐有之。

”第三条路线是由辽东传入,从日本到朝鲜到辽东。

据记载,万历四十四、五年(公元1616-1617)由日本输入朝鲜,后来由商人带入沈阳,清太宗以其非土产,下令禁止。

烟草初入中国,便风行一时,“辛酉壬戍(公元1621-1622)以来,无人不服,对客辄代茶饮,或谓之烟茶,或谓之烟酒。

至种采相交易。

久服者知其有害无利,欲罢而终不能焉。

世称妖草。

”此时的人们对其药用价值及危害都有一定的了解。

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九记载:“其性可以祛湿发散,然服久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为吐黄水而死。

”又如广东《高要县志》记载:“服之以御风湿,独取一时爽快,然久服之面目俱黄,肺枯声干,未有不殒身者,愚民相率服习,如蛾赴火,诚不可不严戢之。

”当时崇祯曾下严令禁之,民间私种者问徒,后来又下令犯者皆斩,然不久因军中病寒不治,遂弛其禁。

辽东地区新崛起的后金(即清前身),初时也是严禁,但只禁众人,不禁王公贝勒,故而在当时起的作用并不大。

后来便规定,凡欲用烟者,唯许人自种而用之,不得从国外走私输入。

自此烟草业可谓大兴,全国许多地区都种起了烟。

其中有名的如关东烟叶,时人以为味胜建烟,还有崇德烟、黄县烟、曲沃烟、美原烟、福建漳州石马烟、山东济宁烟、粤东潮烟、浙常山面烟、江西射洪烟等等。

而且吸烟也被诸多文人学士、达官贵绅视为一种雅好,清乾隆、嘉庆年间,烟草几乎遍布社会,妇女吸烟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烟草甚至渗入了社会习俗和人情世故中,成为一种独特的烟文化。

烟草传入中国的历史

烟草传入中国的历史

烟草传入中国的历史新版《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6月1日已经开始施行,其禁烟范围之广,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所以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

说起“控烟”,这件事绝不是现代才有。

在古代明清两朝都曾不止一次地发过“红头文件”,还要求国民戒烟,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公共场所内吸烟……烟草自明代传入中国,古人曾认为此物可“还魂”烟草大约于明代嘉靖末至万历初经菲律宾传入我国南方,后迅速在全国推广种植,吸烟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至清代吸烟已成为国人的基本嗜好。

此物在进入中国时,还传入一个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当时,吕宋岛上淡巴国公主死后,被弃于野外,没想到她在闻到烟草香味后竟苏醒了!从此,被译名“淡巴菰”的烟草又有了神奇的名字“返魂香”。

从史料上看,古人对烟草的嗜好甚至比今人还严重,这或许与古人对烟草的过度迷信有关。

据最早著录烟草的医学书籍《本草汇言》载:“此药气甚辛烈,得火燃取烟气吸入喉中,大能御霜露风雨之寒,避山蛊鬼邪之气,小儿食此能杀疳积,妇人食此能消癥痞。

”《露书》还记载,烟草“能令人醉,亦辟瘴气,捣汁可毒头虱”。

古人还相信,烟草能治畏寒、发热等所谓“寒疾”。

明末人王逋曾在《蚓庵琐语》中记载:“烟叶出闽中,边上人寒疾,非此不治。

”姚可成辑《食物本草》中还有一观点,认为烟草能“当饭吃”,称“凡食烟,饥能使饱,饱能使饥,醒能使醉,醉能使醒,一切抑郁愁闷,俱可藉以消遣,故亦名忘忧草。

”可见在古代,烟草还一度被认为是对身体有益的。

但到了清代,就有医生提出吸烟有害健康了。

名医张璐已在其所著的《本经逢原》中提出:“岂知毒草之气,熏灼脏腑,游行经络,能无壮火散气之虑乎。

”清人陈淏子在《花镜》中也提出烟草“久服肺焦,非患膈即吐红。

抑且有病,投药不效,总宜少用”。

名医吴澄在《不居集·烟论》中甚至认为,“无病之人频频熏灼,津涸液枯,暗损天年”,对吸烟者提出了警告:“虚损之人,最宜戒此。

”吴仪洛在《本草从新》里干脆将烟草列入“毒草类”。

中国香烟发展史

中国香烟发展史

中国香烟发展史
烟草传入中国是在明代万历年间,也就是十六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

这中间葡萄牙人占领的菲律宾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国早就有“吕宋岛皆产烟叶”的说法,因此,在中国,香烟最初叫吕宋烟。

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

一九零零年在台湾试种烤烟,自一九一零年后相继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等地试种烤烟成功,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零年开始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试种,发展成为我国主产优质烟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引进香料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引进白肋烟,分别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试种成功。

黄花烟约在两百年前由俄罗斯传入我国北部地区种植。

与欧洲一样,烟草首先也是被当作一种药物传入中国的。

最早接受烟草的是台湾、福建、广东一带。

有典籍记载,烟草具有驱寒、疗百病的功效,以烟草代茶、代酒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必需。

到明代中叶以后,抽烟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烟草是从哪个朝代传入中国的?

烟草是从哪个朝代传入中国的?

烟草是从哪个朝代传⼊中国的?烟草传⼊中国有不同的路线,因此在时间上有先有后:“吕宋烟”的传⼊——闽南地区:17世纪以后,吸烟之风传遍了全世界。

烟草传⼊我国,⼤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厦门,所以当时叫它为「吕宋烟」。

种植最早的是漳州。

但也有⼈认为是先传⼊台湾,再传⼊漳州、泉州。

传⼊的确切时间、年份已不可考,最早的说法认为是在万历三年(1578年),但未提出证据;最晚的说法是《⼴州植物志》(1956年)提出的,认为「当在1700年以后」,这和事实不符。

因为那个时候已是清朝康熙年间了。

清⼈谈及烟草或吸烟时常常引证姚旅《露书》的有关记载,该书⼤约成于1611年,卷⼗《错篇》载谓:吕宋国同⼀草,⽈淡巴菰,⼀名早醺,以⽕烧⼀头,以⼀头向⼝,烟⽓从管中⼊喉,能令⼈醉,且可辟瘴⽓。

有⼈携漳州种之,今反多于吕宋,载⼊其国售之。

⿐烟的传⼊——粤:清末⼈赵之谦说最先传⼊中国的是⿐烟(如上图,图⽚来⾃⽹络),由利玛窦⾃⼴东带⼊,他在《勇卢闲诘》中这样记述:⿐烟来⾃⼤西洋意⼤⾥亚(意⼤利),明万历九年(1581)利玛窦泛海⼊⼴东,旋⾄京师,献⽅物始通中国。

李时珍《本草纲⽬》(1590年)中没有烟草的记载,但赵学敏的《本草纲⽬拾遗》(1755年)中把烟草归⼊⽕部,并引张景岳之说,谓「烟草味⾟⽓温,性微热……此物⾃古未闻,近⾃我明万历时,出于闽⼴之间,⾃后吴楚地⼟皆种植之」。

德⼈⽩⾥契奈特在其所著的《中国植物学⽂献》(1870年)⼀书中,亦谓我国古籍中没有烟草的记述,瓷器上画有烟草的亦都在1700年以前。

由上述种种记载,看来烟草传⼊我国,⾄迟不会晚于1620年。

万历以后到明朝灭亡的25年间,吸烟之风已经很盛⾏。

不然的话,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也不会严令禁⽌种烟草和吸烟了。

烟草是⼀年⽣草本植物,⽤来制烟的部分为烟叶。

17世纪以前的制品,主要是雪茄烟、⽃烟、⿐烟及嚼烟。

到了1843年才开始⽣产卷烟。

烟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烟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烟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烟,就像咖啡和酒一样,从发现时人们的爱不释手,到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烟满足了人们对刺激的需求,即使吸烟有害,“据统计我国目前烟草生产、消费、吸烟人数均为世界首位,烟草生产3300万箱(每箱5万支),是第二烟草生产大国美国的4倍,占全球烟草市场31%,我国吸烟人数3.2亿,占世界吸烟总人数(11亿)的1/4还要多”。

我国吸烟人数多,除了人口基数的问题,还和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有关。

烟草在16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在那时并未马上受到国人的喜欢,因为我国传统饮用品是茶,习惯浓郁清香的国人对烟这种刺激的东西并不适应,就和咖啡差不多。

但由于烟中成分的上瘾性,烟一直在发展。

吸烟之风盛起于明神宗时,波尔氏《烟草史》第六章云:“十七世纪初期,广东以与吸烟的西班牙人占领下之菲律宾,盛行通商,因此吸烟之风,迅雷疾风地侵人中国,在神宗皇帝之世,此种新风气,比向来吃茶之风殆有甚焉。

”可见吸烟的盛行是外国传入的。

大概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人开始种植罂粟,种植地在云南附近,不再依赖进口。

相照之前流行的抽旱烟,此时另一种吸法在中国流行开来:卷烟(即香烟)。

旱烟一般用烟斗或烟袋锅来抽,味道更为浓烈。

卷烟由不同材料和制作方法分成英式烤烟型卷烟、美式混合型卷烟、法式深色晾烟型卷烟和中东香料型卷烟。

制法是把烟草烤干后切丝,然后以纸卷成长约120mm, 直径10mm的圆桶形条状。

吸食时把其中一端点燃,然后在另一端用口吸咄产生的烟雾。

香烟最初在土耳其一带流行,当地的人喜欢把烟丝以报纸卷起来吸食。

香烟最早出现时,都为软包装,并无硬盒装置,后烟厂发现对吸烟者的携带与保存不便,于是衬以厚纸一张,使烟壳挺硬,以便吸烟者放于袋中,保持香烟之完整,该纸就是香烟牌子的雏型。

香烟成为现在人吸烟最普遍的方式,尽管危害比雪茄大很多。

1889年,美国人“菲里斯克”带着“品海”牌10支装香烟到上海试销取得成功。

次年,“纸烟”正式输入中国。

烟叶基础知识

烟叶基础知识
烟叶基础知识
目录
l一、烟草的发展史 l二、烟叶在全国的分布情况 l三、烟叶生长发育阶段与特性 l四、国内各地区的烟叶品种及特性 l五、烟叶种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自 一、烟草发展史(一)起源
l
烟草最早起源于“美洲”,也就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美洲”后,烟草开始传播世界各地。烟草传入中国,是在明朝
四 各地区烟叶品种及特性
烟叶的构造部位。烟叶的叶片,从柄端到叶尖,可分为: 基部、中部、尖部三个部位;其构造分为:叶肉、叶脉(主 脉、支脉、细脉)、叶尖、叶缘、叶耳。
烟叶结构图
烟叶品种及分布情况
• 目前被植物学家确认的烟草已有66个品种。但被人们栽
培食用的只有两个品种:一个是普通烟草,又叫红花烟 草,是一年生或二三年生草本植物。这种烟草宜种植于 较温暖地带。一种是黄花烟草,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 植物。这种烟草耐寒能力较强,适宜于在低温地区栽培。 我国所栽培的烟草除了北方有少量黄花烟草之外,大部 分是普通烟草。
• 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显著的“北烟南移”。目前,我国烟
叶生产集中在西南烟区和中南烟区,云南、贵州、四川、
重庆、湖南、河南成为我国主要烟叶生产省份。从2010年 的烟叶生产情况来看,云南是我国第一烟叶生产大省,种
植面积占全国的32.6%,产量占33%;贵州是我国第二烟 叶生产大省,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4.6%,产量占13%;列 三至六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四川、湖南、福建、湖北。
返苗期: 从移栽到恢复生长,开始伸根。
伸根期 烟苗主根、侧根大量生长伸长,开始吸收营养和水份
•团棵期:
叶片生长迅度、 出叶速度快多,形成团 球状。下部叶基本形成, 为旺长期打下基础,形 成动力。
• 拔茎旺长期:

一支卷烟,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精选五篇)

一支卷烟,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精选五篇)

一支卷烟,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精选五篇)第一篇:一支卷烟,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一支卷烟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之三“小草纷缠市,何年火利开。

神农经不载,吕宋国移来。

叶槁干时切,花红露下栽。

曲生风味似,为尔减深杯。

”清代文人万光泰这首《烟》诗,既道明了烟草的来历,也记录了当时人们栽植利用烟草的情况。

不觉间,烟草传入中国已有400余年。

历经时光洗礼,这株“小草”从农耕时代的鼻烟、旱烟、水烟、手工卷烟等,变身为机械化时代的机制卷烟,成为映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面镜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机制卷烟从内在风格到外在形态,从生产技术到品牌规格,都随时代之变而变,展现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从“跟人学”到“自己走”“中式卷烟”开辟发展新纪元盘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卷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中式卷烟”发展方向的确立,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一个从“跟人学”到“自己走”的过程,是一场从追随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1903年,官商合办的北洋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卷烟品牌——“龙珠”。

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卷烟工业发展艰难,我国烟草行业及卷烟市场基本上被外国资本垄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卷烟生产体系,“中华”“黄金叶”“熊猫”等一批新品牌应运而生。

由于历史上我国卷烟和烤烟生产都由英国人开发,卷烟类型基本上是英式烤烟型。

新中国成立后,英美烟公司撤出,原料已有所改变,我国卷烟已不同于原来的英式烤烟型卷烟。

20世纪中期,国际市场上已逐渐形成四种比重较大的卷烟类型:英式烤烟型、美式混合型、法式深色晾烟型和中东香料烟型。

20世纪50年代以后,降焦减害成为世界烟草行业的共同目标。

混合型卷烟因在降焦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法式深色晾烟型和中东香料烟型卷烟急剧萎缩并逐步被取代。

这股风潮也在改革开放后刮到了国内,对我国卷烟风格带来了一定影响。

一方面,受国际潮流影响,我国烟草行业提出了卷烟降焦减害的目标,改进了加香加料措施,其香味风格与英式烤烟型已有较大差别;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提出并大力发展低焦油混合型卷烟,“都宝”“金桥”等混合型卷烟产品纷纷面世。

烟草的起源与发展

烟草的起源与发展

烟草的起源与发展烟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叶片经过加工后可以用于制作香烟、雪茄、烟斗等烟草制品。

烟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烟草的起源、历史发展、种植与加工技术以及对健康的影响。

一、烟草的起源烟草最早的起源地被认为是美洲,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至少在公元前5000年,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烟草。

当时的烟草并非用于吸食,而是用于宗教仪式和医疗目的。

随着欧洲人的探索和殖民活动,烟草被带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逐渐传播开来。

二、烟草的历史发展1. 欧洲的烟草文化16世纪,烟草开始在欧洲流行起来。

最早的烟草制品是烟斗,逐渐发展出雪茄和香烟等形式。

烟草成为欧洲贵族社会的时尚消费品,也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18世纪末,烟草制品开始工业化生产,大规模出口到世界各地。

2. 烟草在亚洲的传播烟草的传入亚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最早是通过欧洲商人和传教士传入东南亚地区。

随着贸易的发展和殖民活动的推进,烟草逐渐传播到中国、日本、印度等地。

在亚洲,烟草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吸食、咀嚼和嗑草等。

三、烟草的种植与加工技术1. 烟草的种植烟草是一种耐寒、耐旱的植物,适宜的种植环境包括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烟草的种植一般分为苗期、移栽期和生长期三个阶段。

种植技术包括选种、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2. 烟草的加工烟草的加工包括采收、晒干、发酵和制品加工等环节。

采收时,一般选择烟草的叶片进行加工。

晒干是将采摘下来的烟草叶片晾晒至干燥状态,以便后续的发酵和加工。

发酵是烟草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使烟草叶片发生化学变化,提高烟草的质量和口感。

制品加工包括剪裁、混合、卷制等步骤,最终形成成品烟草制品。

四、烟草对健康的影响长期吸烟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

吸烟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肺癌、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吸烟还会对被动吸烟者造成伤害,特别是儿童和孕妇更为脆弱。

中国烟草产量及烟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烟草产量及烟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烟草产量及烟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概况烟草是茄科烟草属植物,别称:烟叶。

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全体被腺毛;根粗壮。

茎高0.7-2米,基部稍木质化。

叶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矩圆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至茎成耳状而半抱茎。

花序顶生,圆锥状,多花;花梗长5-20毫米。

蒴果卵状或矩圆状,长约等于宿存萼。

种子圆形或宽矩圆形,径约0.5毫米,褐色。

夏秋季开花结果。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卷烟生产国与消费国,生产并消费了全球约1/3的卷烟,拥有大约3.2亿的烟民,占到世界吸烟总人数的1/4,烟草还是国家和地方财税的重要经济来源。

国内烟草市场容量仍可以继续扩大,主要体现在农村烟草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

男性吸烟率大于女性,其中男性为52.9%,女性为2.4%,但大城市的女生吸烟率正在增长;农村高于城市,农村和城市男性吸烟率为56.1%和49.2%。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吸烟率和戒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者吸烟率最高,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戒烟率最高。

中国不同地方男性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在36.1%-65.45%,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最高的国家。

《2020-2026年中国烟草生产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烟草行业工业总产值为10061.94亿元,同比增长6.45%。

按季度工业增长值来看呈下降趋势。

二、烟草行业现状中国地域辽阔,适合种烟的国土面积约为300多万公顷,而且地形和气候多样,适合多种烟叶的生长,其中我国最优烤烟品种就是由引进的“大金元”种子培育而成的“云南一号”。

烤烟和卷烟产量与我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息息相关,充足的人力资源造就了产量优势。

2019年中国烟草产量215万吨,比2018年产量下降9万吨,同比下降3.9%。

2019年中国烟草出口数量19.4万吨,同比增长4%;烟草进口数量15.39万吨,同比增长19.1%。

中国烟草发展史

中国烟草发展史

中国烟草发展史一、中国烟草的起源与发展烟草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而中国作为烟草的起源地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远古时期的中国人类已经开始种植烟草,并将其用作草药和仪式活动。

到了宋代,烟草种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开始有组织地种植和销售。

二、清朝时期的烟草发展在清朝时期,烟草的种植和生产进一步发展。

由于烟草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烟叶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烟草开始以商业化的方式生产和销售,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烟草产业。

清朝末年,烟草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

三、民国时期的烟草发展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烟草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国内出现了一些烟草企业,开始了现代化的烟草生产。

同时,烟草作为一种商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出口量逐渐增加。

民国时期的烟草业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烟草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中国成立后,烟草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国家对烟草产业进行了规划和支持,建立了一系列的烟草企业和烟叶基地。

烟草产量和销售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烟草业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五、烟草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烟草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国家对烟草行业加强了监管,限制了烟草的广告宣传和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烟草企业也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烟草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推出了一些新型烟草产品。

未来,烟草行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烟草的消费需求可能会下降,烟草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同时,烟草企业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烟草行业向高质量、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总结起来,中国烟草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个从古代到现代的演进过程。

烟草作为一种农业和工商业产品,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雪茄故事

中国雪茄故事

中国雪茄故事一、中国雪茄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明朝时期的雪茄传入中国雪茄这一独特的烟草制品,最早在明朝时期由西班牙人传入我国。

当时,雪茄主要作为奢侈品在权贵阶层中流行,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2.清朝时期的雪茄发展清朝时期,雪茄在我国的发展逐渐扩大,不仅在上层社会中享有盛誉,还传入民间。

当时的雪茄制作技艺逐渐成熟,产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福建等地。

3.改革开放后的雪茄产业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此背景下,雪茄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政府部门加大对雪茄产业的扶持力度,产区逐渐扩展至四川、湖南等地。

同时,国内雪茄品牌纷纷涌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二、中国雪茄产业的现状与特点1.产区分布当前,我国雪茄产区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云南等地。

各产区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烟草品种,生产出具有特色的雪茄产品。

2.品牌格局在国内雪茄市场上,众多品牌争奇斗艳。

既有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的传统品牌,如“大前门”、“哈德门”,也有新兴的个性化品牌。

此外,近年来还有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在我国市场崭露头角。

3.市场规模与消费群体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雪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消费群体也日益多元化,除了企业家、官员等高端人群,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也开始接触并喜爱上雪茄。

三、中国雪茄文化的传播与影响1.雪茄社交场合的应用雪茄作为一种高雅的消费品,其在社交场合的应用愈发广泛。

雪茄吧、私人聚会等场合,人们通过品味雪茄,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友谊。

2.雪茄鉴赏与品鉴技巧随着雪茄文化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雪茄的鉴赏与品鉴技巧。

烟叶品种、制作工艺、口感风格等成为消费者品鉴雪茄时的关注点。

3.雪茄收藏与保养雪茄收藏已成为众多雪茄爱好者的一种兴趣爱好。

正确的收藏方法和保养技巧,能使雪茄在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品质。

四、中国雪茄产业的未来展望与挑战1.政策扶持与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雪茄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烟草工业的兴起及其发展(至1990年代)

我国烟草工业的兴起及其发展(至1990年代)

烟草属于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美洲印第安人,已经开始培植和吸用。

l492年;哥仑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

把烟草带回欧洲,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各地。

传入亚洲大约在16世纪,传之初,是作为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的.烟草传到中国,最初也是用于防止疫病和寒疾。

据历史资料记载,烟草于16世纪中叶传入我国的。

明代名医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中说:“此物自古未闻也,近自我明万历(公元1573年-1619年)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间皆种植之矣。

”明末科学家方以智著《物理小识》载有“万历末,有携谈把姑至漳泉者,马氏造之日谈肉果,渐传至九边,皆街长管而火点吞吐之,有醉仆者。

”烟草传达入我国途径有三条,一条由航海水手将种子从菲律宾带到台湾,从台湾传到福建,再由福建传到其它地区;二条由南洋或越南传到广东,再传到其它各省;三条由日本传入朝鲜再传到辽东及东各地。

由于烟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很快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开始流行的吸烟方式为烟斗,为水烟、鼻烟、嚼烟。

这样自18世纪以后,我国烟制品逐渐增多,制烟业趋向手工作坊生产,至于吸用卷烟,即香烟或纸烟,这在19世纪中叶广东沿海一带就出现了用小纸片卷烟丝吸用的形式。

真正机制卷烟的消费始于19世纪90年代美商老晋降洋行在中国推销的“品海”牌卷烟。

接着1893年美商商务烟草公司正式在沪设立第一家卷烟厂;1902年,世界卷烟托拉斯英美烟公司来华设厂,就地产销卷烟,发展迅速。

《英美烟公司有限公司在华事迹纪略》中载:“夫以机器制造纸烟,同完善矣,而制造纸烟机器之画华,英美烟公司实为先河。

当西历1890年,有美商老晋隆者,首输入纸烟入中国,中国人士酷嗜吸之。

该公司以嗜吸者众,谓宜在华自设器,以广制造,遂于翌年运入机器,就华创制,中国之有纸烟机器,盖导源于此。

”直至20世纪初,在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推动之下,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在抵制美货的同时,还必须大兴国货,挽回利权,因此一些民族资本家在“不用美国货,不吸美国烟”的口与下,兴起了办厂热潮,与外资抗衡。

中国烟草历史发展及变革

中国烟草历史发展及变革

中国烟草历史发展及变革选题原因一、中国烟草的百年历史第一阶段:中国烟草的初始期我国古代没有烟草种植也没有关于吸烟的记载。

烟草起源于美洲。

烟草是于明朝传入中国,经历了300余年。

烟草成为走私鸦片的幌子,皇帝崇帧下令禁烟。

19世纪末期,中国真正的香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1889年,“品海”牌10支装香烟到上海试销。

1891年,由美商投资兴办的“美商老晋隆洋行卷烟厂”于天津成立,我国境内最早创办的卷烟厂1900年,“北洋营报局”出版了绍兴人徐树兰写的《种烟叶法》。

1902年,我国最早的卷烟品牌——“龙球”牌香烟。

1902年,英美烟草公司,兼并了民族资本老晋隆洋,外国洋烟开始抢占中国市场。

第一阶段:中国烟草的初始期1904年,“庆亲王合约” 标志着外国烟草在中国销售的合法化。

1905年,简照南、简玉阶两兄弟筹建了“南洋烟草公司。

1915年,袁世凯颁布了《全国烟酒公卖暂行简章》和《烟酒公卖组织法》,设立了“全国烟酒公卖局”。

1918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北洋政府注册。

1919年,我国境内最早的卷烟印刷厂“英美烟草公司浦东印刷厂”于上海创立。

1924年,美国《读者文摘》刊载一篇文章,第一次指出烟草是有害的。

第二阶段:中国烟草的成型期1942年,国民党政府颁布《战时烟类专卖暂行条例》,这是中国对烟类实行专卖的第一部正式法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逐步实行了专卖体制。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颁布实施《专卖事业暂行条例实行草案》。

60年代初期,成立了中国烟草工业总公司,并比较成功地试办了工业“托拉斯”。

第二阶段:中国烟草的成型期“中华”卷烟的诞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1950年底,上级部门将“生产中国人自己的最好的卷烟”的重任交给了中华烟草公司负责这项工作。

三个月后,样烟的配方终于顺利完成。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款民族高档卷烟,“中华”卷烟很快就取代了“白锡包”。

中国烟草发展简史

中国烟草发展简史

《中国烟草发展简史》
在中国,烟草的发展可是有着一段不短的历程。

很久很久以前,烟草还没在咱们国家广泛出现呢。

后来,慢慢地,它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

记得在过去,抽烟的人不是很多,而且烟草的种类也比较单一。

那时候,能有一包烟抽,对一些人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草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种植技术提高了,烟草的产量也越来越多。

各地都有了自己的烟草种植地,农民们精心地照料着这些烟草苗,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

再后来,香烟的品牌也越来越丰富。

什么中华、玉溪、黄鹤楼等等,各种各样的牌子让人眼花缭乱。

而且,香烟的包装也越来越精美,有的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在这个过程中,烟草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步。

从最初的简单手工制作,到后来的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效率提高了,品质也更有保障。

不过,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对于烟草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宣传戒烟,让人们少抽烟、不抽烟,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

总的来说,中国烟草的发展有起有伏,有辉煌的时候,也有面临挑战的时候。

但无论如何,它都在咱们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未来,也许烟草行业还会继续变化,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大家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中国烟草史

中国烟草史

中国烟草史顾森森Tobacco,洋烟我国古代没有烟草种植也没有关于吸烟的记载。

中国人吸烟是由外邦传入的,故有“洋烟”之称。

据考证,烟草传入中国在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的明朝万历年间,路线有4条。

第一线是经菲律宾,中转台湾,传入福建、广东地区,再由福建等地传至江苏、湖北等中原地带;第二条线路始于明朝天启年间,是从南洋一带进入广东境内,再往北传;第三条线路则从北方“侵入”——由日本到达朝鲜,再转辽东半岛;最后以条线路是从俄国传入新疆,这条线路开始的时间稍晚于前三条线路,大约在18世纪下半夜,兴旺于20世纪初。

烟草传入中国的时候,名称很多,如淡巴姑、相思草、烟酒、金丝烟、仁草、八角草等。

从史籍记载,广泛叫烟草、烟丝的,大约是到清代以后烟草的中国政治:“吃烟”与“吃燕”明末崇祯帝,曾多次下达过禁烟令。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上谕严禁吸烟,违者处死。

次年,有会试举人,指使其仆人携烟进京,被近卫军查获,第二天,这个仆人就被押至西市,斩首示众。

崇祯师六年,皇帝又颁布了严禁私贩烟草,违者处死的禁令。

崇祯癸未(1643)年,再度规定民间私种烟者,被抓获后要流放到不毛之地去服苦役。

崇祯禁烟并未讲明吸烟的危害,而是出于“吃烟”与“吃燕”谐音,北京是燕地,崇祯认为吸烟兆头不好,不吉利。

禁烟令既然不能以理服人,当然也就禁而不废了。

再加上当时明朝统治正摇摇欲坠,朝不保夕,大量南兵北伐,生活不习惯。

他们感到吸烟可驱寒避瘟,解闷提神,日不可缺,后经蓟辽总督洪承畴请求,最后开禁。

从此吸烟又以“熙朝瑞品”的雅号重新流行起来了。

到崇祯末年,竟发展到“虽三岁童子,莫不食烟”的地步。

禁烟、禁税,与生俱来的难题清人入关以前,清太宗也曾下令禁烟,但却是禁百姓,不禁皇族。

主要是禁止出境货买烟草,规定贩运烟草一斤以上者先斩后闻,一斤以下者处以徒刑。

但是在清庭上层贵族内,吸烟已成风气。

到清统一全国时,烟草的种植与吸食,已从福建、浙江、江苏扩展到南北各地,朝廷遂重新颁示严禁,“不许种植,不许贩卖,违者与通番同罪”。

论烟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史

论烟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史

论烟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史(2009-07-29 15:25:58)标签:历史文化“烟草”最早起源于“美洲”,也就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后,烟草开始传播世界各地。

但是,“烟草”以“香烟”为载体真正作为一种商品形式被大众所认知与接受的历史只有区区百年,在本文中,我想就“烟草”作为商品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做一个回顾与总结。

许多学者认为,烟草最早于“明万历年间”即16世纪末,从菲律宾传入我国台湾,再到福建、广东。

但是,1980年,广西博物馆文物队在广西合浦县“上窑明窑遗址”发现三件明代瓷烟斗和一件压槌,压槌上刻有“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四月二十日造”。

这些实物对中国烟草起源于“明万历年间”的说法提出了疑问。

因此,有的学者经过考证,认为烟草在1549以前已经传入我国的广东(合浦在明朝、清朝、民国时属广东),因此“广东”是中国最早有烟草的地方。

直到1889年,美国人“菲里斯克”带着“品海”牌10支装香烟到上海试销取得成功。

次年,“纸烟”正式输入中国。

1891年,由美商投资兴办的“美商老晋隆洋行卷烟厂”于天津成立,这也是我国境内最早创办的卷烟厂。

1899年,广东商人在宜昌开办了我国最早的民族资本的卷烟厂“湖北宜昌茂大卷叶烟制造所”,由此拉开了“烟草”作为商品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史。

1900年,“北洋营报局”出版了绍兴人徐树兰写的《种烟叶法》,介绍了“新昌烟叶”的种植方法,并于台湾省开始种植。

到1902年,我国最早的民族资本的机制卷烟厂“北洋烟草公司”由清朝直隶政府和天津、北京商人集资创办于天津,并自行生产了我国最早的卷烟品牌——“龙球”牌香烟。

1903年,“英美烟草公司”来华设厂,就地产销卷烟。

次年,清政府“庆亲王”复函英使,同意英美烟草公司在华制造的卷烟按烟丝计税(每公斤付关银0.45两)。

此函即所谓的“庆亲王合约”。

“庆亲王合约”签定后的第一年,也就是1905年,“简照南”、“简玉阶”两兄弟,以10万元港币的资本额在香港筹建了“南洋烟草公司”,并于1909年移师上海,改名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并推出了“飞马”、“飞艇”牌香烟。

《中国烟草发展历史重建 中国烟草传播与中式烟斗文化》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国烟草发展历史重建 中国烟草传播与中式烟斗文化》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撰稿人序
第一部分 烟草传播到中国边境的 路线与时间...
第二章 美洲发现、 葡萄牙海洋扩张与
烟草东...
第一章 中国烟草 “烟源学”研究回

第三章 烟草传入中 国的路线与时间重

第二节 中国烟草 “外源学”研究回

第一节 中国烟草 “内源学”研究回

第三节 中国烟草 “烟源学”研究面
临的挑战
《中国烟草发展历史重 建 中国烟草传播与中式
烟斗文化》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历史
水烟壶
中国烟草
文化
发展
烟斗
路线
烟草
美洲
时间 路径
活动
中国
典籍
地区
葡萄牙
旱烟斗
世界
扩张
目录
01 撰稿人序
第一部分 烟草传播到
02 中国边境的路线与时 间...
第二部分 烟草在中国
03 境内的传播路径与时 间...
第三部分 中国烟草与
04 中式烟斗文化发展历 史...
05 参考文献
五百多年前,大航海时代开启,美洲被发现。随着探索与发现、征服与殖民、贸易与交流,整个世界联系起 来。瓷器、丝绸、茶叶、香料、蔗糖、象牙、珠宝,以及烟草,成为联系世界的纽带;在美洲大地之下沉睡亿万 年的白银被开采,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辗转汇聚到中国。进入中国的除了白银和作物,影响最大最深最久的莫 过于烟草。本书梳理航海史、交通史、外交史、战争史、商业史、移民史、宗教史、艺术学、气象学、地理学、 医学、影像学、文学等相关典籍,撷取烟草在历史浪潮中的闪光,重建烟草从美洲到亚洲、到中国,在中国境内 传播的路径和时间,勾勒出烟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图景。烟草进入中国,催生出独属于中国的烟草文化和各式各 样的中式烟斗——旱烟斗、水烟壶、鼻烟壶,这些在本书中也得到了全面、直观、富有趣味的展现。这是一部中 国烟草发展史,而不止于烟草发展史;这是一部中国烟草文化史,而不止于烟草文化史。

烟草传入中国溯源

烟草传入中国溯源

硫组成的青铜合金。

据《考工记》记载,战国时期的工匠已累积了足够的经验,能充分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

三、一箧线书,半生荣辱中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书生上京赴考,需要携带书籍和生活用品,于是出现了专为科考书生之用的书箱。

书箱是知识和身份的象征,无论它是紫檀木、黄花梨、酸枝木、楠木还是普通硬杂木,读书人都会将它视若珍宝。

书箱十分灵巧,便于搬运,内部空间分配合理,纵横排列疏密有致。

箱的制作工艺往往代表一个时代最为精绝的木艺术水准。

书箱多用脱胎漆器制作而成。

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

脱胎漆器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

书箱四周采用精细竹丝作装饰,竹丝可比发丝还细。

书箱边角用铜件包角,有的书箱还用朱砂或金粉描绘。

人类最早发现烟草可追溯到1000年前,那时的美洲已经有了烟草,后又由西班牙人把烟草传到了葡萄牙和法国。

那么,烟草何时传入中国的?不少学者认为,烟草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从吕宋(今菲律宾)引进到台湾和福建的。

据明代张介宾所著的《景岳全书》记载:“此物自古未闻,近自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间皆有种植矣。

”其实,烟草传入中国应该是在更早的时候,至少是在1549年以前。

上世纪80年代初,广西博物馆文物队在广西合浦县上窑明窑遗址发现三件明代瓷烟斗和一件压槌,压槌上刻有“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四月二十日造”。

这些实物的发现向以前所有谈及中国烟草起源于明万历年间的说法提出了疑问,把烟草传入中国的历史至少提前了20多年。

葡萄牙人是烟草的主要传播者,中国的烟草也是由葡萄牙人传入的。

十16纪初,葡萄牙人贸易与侵略的主要目标是东方,他们一跨入东方,就把中国作为他们的主要贸易对象。

当时,中国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只在宁波、泉州、广州三处设立市舶司。

但自郑和下西洋后,民间海上私人贸易暗中频繁地进行,私人船队出没在南洋一带,不少广东人、福建人寄居那里成为华侨。

而葡萄牙人经常在澳门及其他港口活动,烟草很有可能在这段时间传入中国的广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洋卷烟的冲击和影响下,民族工商界有识之士纷纷倡议开办中国自己的卷烟工业企业,借以挽回利权。当时环境对民族工业十分有利,从而使初生的民族卷烟工业有了一次发展。据有关材料记载,1898年有广东商人在湖北宜昌投资14 000元设茂大卷烟制造所,这可能是中国近代民族卷烟工业的第一家企业,然立足未稳,于1900年停业。其后,天津和上海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卷烟工业企业,这两个地方实际成为当时南北卷烟工业的中心。其他地方如烟台、北京、汉口、哈尔滨、保定等地,也都出现过一些早期有影响的烟草公司和卷烟厂。当然,最有影响的还是北洋烟草公司和南洋烟草公司的产生。这两家公司的产生,象征着中国民族卷烟工业从萌芽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民族卷烟工业是在与外来资本的对抗中产生的,也在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中成长。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中国卷烟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出现民族卷烟工业的第二次发展。惨案的爆发,掀起了大规模群众性的抵制外货高潮,国货运动盛极一时。于是,上海华商各烟厂日夜加班赶制,市面仍供不应求,民族资本也相继自建烟厂。
其二,自日本入朝鲜,入辽东。日本烟草大约是在16世纪末由葡萄牙人带来的。1615年日本政府曾颁发禁烟令。又琉球烟亦源于日本。据徐保光《中山传信录》记载,康熙十年琉球进贡,于常贡外加进烟,十三年加进丝烟等物。17世纪20年代,朝鲜吸烟者已经不少,并由政府以礼物赠建州官员或由商人输入沈阳等地。刘廷玑《田园杂志》云:“关外人相传(烟草)本于高丽国。”钱宝汾有咏高丽烟词云:“白岳岗浓,绿江沙净,无端孕出有情枝叶(按:白岳,即长白山;绿江,即鸭绿江)”。
抗战期间,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的卷烟工业受到战火的摧残,不久就被日伪所劫夺。抗战胜利,国民政府在上海等地接收了日伪烟草业,一些民族私人资本卷烟厂也相继复工,有的还扩充了生产,中国卷烟工业出现过一时短暂的繁荣。
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壮大,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烟草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得到了很快振兴。到目前,烟草行业已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税利来源之一。
烟草传入中国的路线,一般认为有三条。
其一,自吕宋(今菲律宾)入台湾,入福建。以下是关于烟草的记载:方以智《物理小识》(明末):淡芭菰烟草,万历末携至漳泉(今福建漳州、泉州)者,马氏造之曰淡肉果。张介宾《景岳全书》(明末):此物(烟草)自古未闻也,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闵、广之间,自后吴、楚皆种植之矣。《台湾府志》(清):淡芭菰冬种春收,晒而切之,以筒烧吸,能醉人,原产湾地,明季漳人取种回,今名为烟,达天下矣。清人陆耀所著《烟谱》,是烟草方面有影响的早期著作之一,书曰:烟草处处有之,其初来自吕宋国,名淡芭菰,明季入中土。
烤烟,原产于美国,旧称董烟,也称美烟或弗吉尼亚烟草。中国烤烟于20世纪初引种,最初是伴随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掠夺进入中国的。
19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卷烟机,使英国和美国在卷烟工业技术和产品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从而加强了对外的原料掠夺和商品输出。19世纪80年代以后,帝国主义一方面竭力将洋卷烟输入中国,另一方面积极筹划对华输出资本,就地设立卷烟厂,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占领当地市场,攫取更大的利润。上海是国外投资设立卷烟厂最早也是最集中的地方。外国资本在华设立卷烟厂,其资金雄厚,并且享有种种特权,竞争上处于有利的地位,故能长期地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占夺消费市场,逐年获得高额利润,这对中国民族卷烟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其三,自南洋入澳门,入广东。杨士聪《玉堂荟记》云:“烟酒古不经风,辽左有事,调用广兵,乃渐有之,自天启中始也。”
烟草传入中国的途径虽然各说不一,但自吕宋传入乃为比较流行的说法。这不仅因为吕宋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葡萄牙人的早期占领,有可能使这一地区比亚洲其他地区较早地接受美洲烟草,而且从比较充实和具体的文献记载看来,漳、泉很可能是中国最早引种烟草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