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尺度(scale)

尺度: 指物体的规模大小。

构造尺度:指构造的规模

与大小。

1.3 构造层次

(layers)

•表构造层次

•浅构造层次

•中构造层次

•深构造层次

1.4 构造学(tectonics)

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及机理的一门地球科学分支学科。

2. 课程性质

构造地质学是广义构造学(Tectonics)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固体地球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研究地壳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和机理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地质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而形成的各式各类构造地质现象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和成因机制。它将给学生教学有关构造地质学领域的最基本知识、思维方法和技术技能。

第二讲

地质体的界面及其产状要素

1. 地质体及其界面

1.1 地质体的概念

•地质体:各种成因的自然

岩石体或土质体。

•特点:形态各异,尺度多样,

性状不同

1.2 地质体的界面

地质体间及其内部几何的、物理(物质)的、状态的界面。

特点:多类型、多尺度、多成因、多物理环境

1.2.1 实际物理界面

岩层界面

断层面

不整合面

面理等

1.2.2 几何界面:褶皱轴面等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两条线可以构成一个面,而线又是点的集合。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地质体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系列面和线的集合体。

1.2. 3 面状和线状构造的概念

面状构造: 指地质体中几何的

或物理的呈面状的

结构面。

线状构造:指地质体中几何的

或物理的呈线状的物体。

2.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虽然构造的类型、成因、规模和形态千差万别,但从几何学看,其基本结构可归纳为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观测和确定构造的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的方位和空间状态,即其产状,则是构造研究的基础。

一般认为:除盆地边缘外,沉积岩层的初始产状都是水平的,受到变形后,它们的产状才有可能发生改变。这是研究地质界面产状在变形前后发生变化与否的重要的基础性参考坐标。

2.1 产状

指面状构造的空间产出状态,即指其与水平参考面和地理方位之间的关系。

任何面状构造或地质体界面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数据表示。

2.2 走向、倾向、倾角(α)

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平面的走向。

倾向: 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

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

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

倾向。

倾角(α) :指平面上的倾斜线与

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之间的夹角。

2.3 视倾向和视倾角(β)

•视倾向

•视倾角(β)

•tanβ=tanα×

cosω

ω—界面倾向线和视倾斜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2.4 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图示法

•数字法 SE 120︒∠30︒

•象限法 N30︒E∠30︒

3.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直线的产状是指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程度,直线的产状要素包括倾伏向、倾伏角,或其所在平面上的侧伏向和侧伏角。

3.1 倾伏向和倾伏角(α)

倾伏向(指向): 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

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

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

下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

限角表示

倾伏角指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

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3.2、侧伏向和侧伏角(θ)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侧伏向就是构成上述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

3.3 表示方法

倾伏 SE120︒∠30

侧伏 30︒N

4. 岩层的面向

4.1 岩层的面向

岩层由老变新的方向

4.2 岩层面向的确定标志

4.2.1 沉积岩层的沉积学标志

层理

波痕

泥裂

印痕

化石产出状态等

4.2.2 岩浆岩石学标志

斜层理

4.2.3 利用岩层面向确定岩层产出状态(正常与倒转)

利用岩层面向确定褶皱构造类型

(一次构造变形)

第三讲

岩层基本产状类型

及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形式

1. 岩层的基本产状类型

2. 地质图

2.1 地质图

用规定的符号、色谱、花纹表示,按一定比例把地壳或岩石圈某一部分地质组成、构造地质现象等地质内容正投影到地形图(水平面)上得到的一种图件。

2.2 地质图的要素

图名

图例

比例尺

地形线

地质体

地质界线

制图单位

制图时间等

2.3 地质图类型

标准化地质图按国家制图标

准和规范编制的

专门地质图按某种特殊要求

编制的

3. 地质图上地质界线的V字形法则

3.1、几个概念

3.1.1 露头线

任一地质界面与天然地面的交线。其形状取决于地质界面的产状和地形两个基本要素。

3.1.2 地质界线

露头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

3.1.3 露头宽度(L)

岩层顶面和底面正投影间的水平距离。其大小取决于岩层厚度、地形和岩层产状等三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2 V字形法则

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弯曲的规律。其特征受地质界面倾角、地形坡度及地形与地质界面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三个因素制约。表现为:

(1) 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质界线在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端指向下坡的“V”字形,地质界线的弯曲紧闭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紧闭度。

(2)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但地质界面的倾角大于地形的坡角时,地质界线在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下游的“V”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端指向上坡的“V”字形。

(3)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但地质界面的倾角小于地形的坡角时,地质界线在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端指向下坡的“V”字形,但地质界线的弯曲紧闭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紧闭度。

(4)当地质界面水平时,地质界线的弯曲形态随地形等高线的变化而变化,且二者相互平行或重合。

(5)当地质界面直立时,地质界线呈直线沿其走向延伸,不受地形变化影响。

4. 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4.1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不整合接触界面上下的岩层时代存在明显的间断,但其上下的地质界线与不整合界线相互平行。

4.2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不整合接触界面上下的岩层时代存在明显的间断,但其下覆的各地质界线与不整合界线斜交,其上的地质界线与不整合界线相互平行。

4.3 超覆不整合接触关系

沿超覆不整合界线在超覆处其下覆地质界线与不整合界线斜交且存在沉积间断,而在远离超覆处其上下地质界线与不整合界线相平行且不存在沉积间断。

第四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