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陶渊明经典素材运用

陶渊明经典素材运用

陶渊明经典素材运用一、陶渊明形象概括【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殇斛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

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

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总结:淡泊明志闲适自在固穷守节厌恶官场躬耕田园诗酒琴书二、介绍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①成功的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境界②发现日常生活也是充满智慧和哲理的③开创了田园诗的新题材④“不为五斗米折腰”崇高人生境界,为后代士大夫提供了精神家园三、陶渊明代表名句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

四、陶渊明经典材料运用1.如何使用“经典材料”?A、首先分析这材料的用途;B、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头脑变得圆通一点。

2.运用举例(1)2006年全国高考卷1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陶渊明诗风

陶渊明诗风

陶渊明诗风【最新版】目录1.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背景2.陶渊明的诗歌风格特点3.陶渊明的诗歌主题及其影响正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他的诗歌创作背景正值战乱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因不堪世俗纷扰,选择归隐田园,创作了大量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特点非常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质朴自然: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不加雕饰,与自然景象相得益彰。

如《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意境优美,语言平实质朴。

(2)意境平淡高远:陶渊明的诗歌意境深远,以平淡的笔触描绘出高远的意境。

如《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人们和睦相处的理想世界,寓意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情感真挚深沉:陶渊明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社会的厌倦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情感饱满而真挚。

如《归园田居》诗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的诗歌主题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归隐田园:陶渊明的诗歌主题多为归隐田园,表达了他对纷繁世俗生活的厌倦,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一主题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隐逸情怀:陶渊明的诗歌表达了他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隐逸情怀,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也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诗歌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唐代诗人,如王之涣、王之涣、王勃等人,都受到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影响。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地位及影响

陶渊明的地位及影响

十家,如王绩、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
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嘉佑、戴叔伦、
翰愈、孟郊、卢纶、李端、钱起、许浑、崔
道融、颜真卿、郑谷、韦庄等等. 由此可见,
陶渊明的事迹已深入到唐人的日常生活中了,陶
渊明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独特的。
世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陶诗胸次浩然,其中又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 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 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 司(韦应物)有其冲和,柳义曹(柳宗元)有其俊洁, 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3、对政局的失望,崇尚自然的本性,归隐的生活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陶渊明到江陵, 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
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任镇军 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给晋王朝带来一线希望。 于是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
405年他便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 军。这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馀 日,十一月就辞官归隐了。
陶渊明的 地位和影响




















生平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或名 渊明。一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入刘宋后改 名潜。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陶征士诔)。 东晋末期南宋朝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 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 人。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 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生活。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 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 《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 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6陶渊明诗歌思想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6陶渊明诗歌思想内容
(2)崇尚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核心内容,也是陶渊明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后的结论。自然是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准则。在自然中,表现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陶渊明认为:“人秉受天地之灵气而生,就应该避免世俗的牵扰,隐居山林,躬耕田园最符合人的本性。《归园田居》返回自然,就集中地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在他看来,世俗的名禄好像罗网和樊笼,束缚人的本性,只有回到自发的状态与自然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自由。
二、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1)安贫乐道。陶渊明特别推崇历史上安贫乐道的贫士,如颜回(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袁安之流,他要像他们那样保持自己的品德和节操,决不为仕途的污浊而玷污自己。当贫富在他思想中产生矛盾时,他用“道”来化解。“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他出仕,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要实现儒家兼济之志。“好爵吾不萦,厚馈吾不酬。……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其四),所以他赞叹汉代疏广疏受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退隐。为坚守自己的节操,即使晚年到了极为困顿的境地,以至捱饿,但陶渊明仍能用古代贤士来勉励自己,固守自己的清白:“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有会而作并序》)
这是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诗中表达了脱离官场后清闲、淡泊的情志。在晋安帝元兴三年(404),作者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时,在赴任途中,作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中抒发了自己热爱田园,寄情世外的本性。“弱龄寄世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诗人向往书琴自娱的生活,虽然此次出仕,但对田园自由的生活充满了怀念之情。为保持自己纯真的本性,诗人已经抱定返回田园的决心:“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这首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即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在陶渊明看来,世俗的名禄就好像是一张捕捉鸟兽的罗网,束缚了人的自然本性,十三年的仕途生活好比“羁鸟”、“池鱼”一样,他渴求回到田园,获得自由。脱离仕途的轻松,返回自然的愉悦使陶渊明淳朴真诚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人生哲学陶渊明(AD 365~AD 427)生活在东晋末年和南朝宋时期,他以诗文才华和理想的人生哲学而闻名于世。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抒发了对尘世世事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看法。

下面将从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和人生哲学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他对诗歌和人生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陶渊明以其纯真而质朴的诗风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描绘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抒发了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例如他的《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些诗句通过描绘清新的自然景色,表达了陶渊明对简单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他认为自然是真实而美好的,人们应当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他曾经历了家族衰败和政治乱象的时期,对世事的冷漠和痛苦让他产生了对现实社会的失望。

他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疑惑和对人性的深思。

例如他的《桃花源记》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并通过这个故事批判了现实社会的虚伪和险恶。

陶渊明的作品中渗透着他对人性本善的信仰,他认为人们应当保持纯真和善良,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快乐。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对尘世的厌倦和对桃花源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探索。

最后,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他的人生哲学密不可分。

他认为人生应当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回归自然和孤独的田园生活是实现这种追求的途径。

他以自己在山水田园中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感慨人性的善恶和尘世的纷扰。

他的诗作中常常倾诉个人的心情和思考,通过咏史抒怀、吟咏山水、描绘宁静田园等手法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的人生哲学强调了内心的满足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应当保持纯真和善良,追求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他的诗歌在反映自然景色之外,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的表达。

简述陶渊明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简述陶渊明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以自然、闲适、恬淡为主题,表达了对清净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极富哲理性。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开创了田园诗的新时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田园派代表之一,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文学作品。

他注重描写农村生活、山水风景、自然环境等内容,将田园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主张“隐逸”、“归真”,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类的智慧,让后人感受到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情感共鸣。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对文学创作、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诗歌以简约、清丽、含蕴等特点受到后世文学大师和艺术家的推崇,如唐代王之涣、宋代苏轼、元代关汉卿等人,都深受其影响。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对后世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和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陶渊明对白居易闲适诗的影响

陶渊明对白居易闲适诗的影响

陶渊明对白居易闲适诗的影响陶渊明是古典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对后世诗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他的诗风独特,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而白居易也正是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

白居易是唐朝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与陶渊明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白居易的诗歌仍然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

首先,陶渊明的抒情诗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抒情诗大多是关于自然的描写,充满了丰富而详实的感受。

他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自然的美,让人们能够体会到生活的美丽。

白居易也借鉴了陶渊明的抒情诗,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诗歌中。

在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陶渊明诗歌的喜爱,以及他借鉴陶渊明的抒情诗的影响。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富有哲理性,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不仅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而且也在诗中传达了他深刻的哲理思想。

他在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对人生的经历和观察。

白居易也受到了陶渊明诗歌中深刻的哲理思想的影响,他在自己的诗歌中也加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也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融合了传统的文化、哲学、宗教的元素,并以独特的诗体表达出来。

这种独特的诗体在白居易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

他也借鉴了陶渊明的诗体,将其用于自己的诗歌中,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陶渊明对白居易闲适诗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抒情诗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诗歌也充满了哲理性,这也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陶渊明的诗体也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也借鉴了陶渊明的诗体,并将其用于自己的诗歌中。

因此,可以说,陶渊明对白居易的影响是巨大的。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气势恢宏而著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1.1 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特点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醉翁,是东晋末年至南朝的著名文学家。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清新淡雅、博大精深而著称。

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反对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清新脱俗、自然淳朴为主题,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非常突出。

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创作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被广泛传诵,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3 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陶渊明在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借鉴。

可以说,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陶渊明的影响2.1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唐宋以来,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文人雅士模仿的对象,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在历代文人中,不乏因崇拜陶渊明而效其风格的诗人,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2.2 对文学思潮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我国文学思潮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崇尚自然,推崇超脱世俗的生活观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启发作用。

他提出的“归去来兮辞”思想,对后世文学家关于生活、自然、心灵追求的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是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以田园诗成就最大。

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对他的田园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的田园诗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平淡自然”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正文: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大的文学家之一,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他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就是其“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这一风格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陶渊明个性倾向于自然,不喜拘束,于是在与现实官场不合后,便转而求本性的发挥,转向自然。

加上自汉、魏后,儒家经学渐衰,老庄思想兴起,正配合了他爱好自然的本性,道家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余外物,顺乎自然。

觉察到了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摧残,希望能超越世俗的人际关系网,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自在。

或院于山林,或隐于阡陌,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陶渊明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

他不慕名利、喜爱山水,其《归园田居》中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青山。

”通过《桃花源记》可以看出他对美好淳朴社会的向往,希望能找到一个如《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理想世界。

那里土地平阔,屋舍俨然;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而这和老子笔下“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的生活图景何其相似?于是在他41岁时辞去了仅任职83天的县令一职,并欣喜地认为“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隐柴桑,真正回归了他理想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的田园生活。

道家思想宏通开阔,可以说陶渊明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

在玄言诗盛行的时代,他的出现,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

他的田园诗独具田园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园地。

“古今尊陶,统归平淡”,和同时的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截然不同,包含了对日常生活的热爱。

平淡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格修养,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因而在陶诗渊明中出现的经常是一些日常常见的事物,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丽句。

陶渊明诗风

陶渊明诗风

陶渊明诗风摘要:一、陶渊明的简介二、陶渊明诗歌的特点1.田园诗2.饮酒诗3.抒情诗三、陶渊明诗风的影响四、结论正文:【一】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一生经历了从繁华到衰败的历程。

尽管他曾出任过江州祭酒、荆州参军等小官,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过着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歌作品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展现出一种恬静、自然的审美情趣。

【二】陶渊明诗歌的特点【1】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包括《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一系列名篇。

在这些诗歌中,他赞美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对世俗烦扰的逃避。

他以纯朴自然的笔触描绘出农村生活的恬静、安逸,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2】饮酒诗陶渊明的饮酒诗也是他的特色之一,如《饮酒》、《止酒》等篇。

在这些诗歌中,他借酒消愁,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他以酒为引子,抒发了对逍遥自在、超脱世俗的渴望。

【3】抒情诗陶渊明的抒情诗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等篇。

在这些诗歌中,他或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或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陶渊明诗风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代诗人王之涣、白居易、杜甫等都对他的诗风表示推崇,尤其是田园诗成为后世诗人的楷模。

陶渊明的诗风影响了后世诗人对自然、田园的审美取向,也为后来的山水田园诗派奠定了基础。

【四】结论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风独特,作品丰富多样。

他以自然、田园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优美的诗歌,为后世诗人树立了典范。

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以其优美的田园诗闻名于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优美的古风之一,其作品透露着对自然的热爱、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传颂。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简洁、明快、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笔下的田园风光、清泉碧草、明月清风,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丽图景。

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他渴望远离喧嚣的都市,追求平淡宁静的心境,追寻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这种“明清”的情怀,深深触动了后世文人的心灵,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之源。

陶渊明的田园诗又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中。

许多唐代诗人如王维、孟浩然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他们延续了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继承了他的田园理想和情感表达方式,创作了大量优美的田园诗篇,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不少亮丽的篇章。

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等也深受陶渊明之风的熏陶,他们在唐宋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了陶渊明的田园情怀和人文关怀,开创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瑰宝。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对后世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提出了“归田园”的理念,主张清雅淡泊、舍弃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种“归田园”的思想对后世文人、文化人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堪称一股清流,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精神食粮和思想启发,还激励着他们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田园诗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不朽的光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启迪了后人的创作灵感,也激发了后人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抚慰,它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永远发光发热。

陶渊明作品的成就与影响

陶渊明作品的成就与影响

陶渊明作品的成就与影响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拥有崇高地位。

一、陶渊明作品的成就陶渊明文学作品的各种样式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四言诗调高格古,凌驾前人,正如刘克庄所论:“四言自曹氏父子、王仲宣、陆士衡后,惟陶公最高,《停云》、《荣木》等篇,殆突过建安矣。

”(《后村诗话》卷一)其五言诗在中国诗坛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五言诗自汉末走上诗坛,建安三曹七子、嵇阮等人辛勤开拓后,至陶渊明又得以继续发扬光大,被推上了新的高峰。

所谓“五言古以陶靖节为极诣”,陶渊明为“五古之最工者”等种种评论,说明了其五言诗的水准。

前人在论及诗体传承关系时曾云“五言诗平远一派,自苏李、《十九首》后,当推渊明为传灯之祖”;“五言自汉魏至六朝,皆一源流出,而其体渐降。

惟陶靖节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源也”。

其文则摆脱了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倾向,为散文的发展带来了生气。

所作辞赋以新内容新色彩推动了抒情小赋的进一步发展,传、记等以流畅的语言、活跃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拓宽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也是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之一。

陶渊明在玄风弥漫东晋文坛时,能将田园山水和农村生活大量引入创作,对文学的表现领域自然是一种扩大和创新。

在陶渊明以前,文坛上虽然出现了一些描写山光水色的作品,但作为独树一帜的文学流派而形成山水田园文学,还是在陶渊明的田园诗及谢灵运的山水诗问世之后。

陶谢的作品标志着山水田园文学已趋成熟,表明了以文学形式认识和表现大自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陶渊明的作品形成了自然质朴与隐曲豪放相辅相成的风格特征。

后人评价陶渊明的诗句

后人评价陶渊明的诗句

后人评价陶渊明的诗句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自然幽远而闻名于世。

如今,后人仍然对他的诗句予以高度评价,以下是其中几句经典的诗句及评价: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描绘了陶渊明在采菊时的悠闲自得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句简短清新,气韵流畅,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此处观沧海'
这句诗是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的一句,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批判和对自然世界的追求。

这句诗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后人誉为'文学史上最美的一句话'。

3. '野外何须长笛管,天边不是好山山'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恶。

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表达了诗人的归隐情结和对清新自然生活的向往。

4.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这句诗是陶渊明所作《饮酒》中的一句,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感悟。

这句话通俗易懂,表达了生命的真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被誉为'千古绝句'。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一直是文学界的经典之作,他那清新脱俗、自然幽远的诗风,对后人影响深远。

陶渊明的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诗歌的文化意义及人生启示

陶渊明诗歌的文化意义及人生启示

陶渊明诗歌的文化意义及人生启示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做出过划时代贡献,他的诗歌尤其是田园诗给晋宋之交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活泼的风气。

他的诗歌明晰高远内涵神韵,透露着平淡自然宁静的特色,诗风真切、清新、纯朴、大方,不加雕琢,而丝毫没有浅薄乏味之腐气,相反却醇厚有味,生活底蕴深厚;他的诗歌思想感情深切静穆,山水田园诗作寓情于景,由景生情,景物和情感相融相生;他的语言色彩清丽质朴,平淡新奇,没有堆砌的辞藻,没有不必要的修饰以及浓墨重彩的铺展,通俗无奇的“田家语”使他的诗作近似口语化,因而作品鲜亮清丽,形象鲜明。

他的诗歌创作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开辟了田园诗这个诗歌题材的新天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内容,开创了田园诗歌崭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

他的诗成功地将自然与劳动提升为一种美的境界,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意韵特别醇厚而又质朴无华的恬淡美。

他把日常生活诗化和诗意化,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生活的意义和恬淡美丽的诗味。

他重视写普普通通的生活,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用家常话写常事,并且写得诗意盎然,生机勃勃,让人回味无穷。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今天看来,仍然有不可替代、无法企及的审美价值,倍受现代人关注,倍受现代人的崇拜与学习。

二、自然与纯真的审美风格陶渊明把“真”作为自然的本色,把“真”看成审美的最重要的因素。

正因如此,陶渊明把平淡率真看作是为人处世的最珍贵的人格。

也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思维,陶诗更加地体现了再现了大自然和真实的农村生活,体现了他淳朴自然纯真率直的行动风格。

把生活实际化,把纯真的情感和优美的艺术交融在一体,形成物我合一,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把自己的人生艺术化,把自己的言行和诗文生活化是他追求个人本性的体现。

陶渊明有着平和的生死观,认识到人即是万物之一,命来自于天,死也归天所管。

他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

临终前陶渊明为自己写下一篇《自祭文》,“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他十分客观现实地看待生命,以淡然而又平和的心境,看待生死问题,寻求与自然合二为一,水乳交融。

中国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1:[判断题]《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参考答案:错误2:[单选题]《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产生的年代是A:北宋B:南宋C:元代D:清代参考答案:B3:[单选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者A:杨炯B:王昌龄C:王勃D:骆宾王参考答案:C4:[单选题]"花重锦官城”里的锦官城现在指哪个城市?A:重庆B:广州C:昆明D:成都参考答案:D5:[单选题]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A:《词综》B:《闲情偶寄》C:《剧说》D:《花部农谈》参考答案:B6:[判断题]重章叠句在大雅和国风中运用较多。

参考答案:错误7:[单选题]《稼轩长短句》是哪位词人的词集名A:李清照B:苏轼C:周邦彦D:辛弃疾参考答案:D8:[单选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

”一语出自()之口。

A:孔子B:孟子C:庄子D:墨子参考答案:B9:[判断题]《左传》的体例是纪传体参考答案:错误10:[判断题]《汉书》的作者是班超。

参考答案:错误11:[判断题]《诗经》篇章分为风、雅、颂三类。

参考答案:正确12:[单选题]"不为五斗米折腰”源自田园诗人A:陶渊明B:谢眺C:谢灵运D:颜延之参考答案:A1:[判断题]《九章》共有九篇文章。

参考答案:正确2:[单选题]著名散文《师说》的作者是A:柳永B:秦观C:李白D:韩愈参考答案:D3:[单选题]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曹丕B:陆机C:刘勰D:钟嵘参考答案:C4:[单选题]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是A:王维B:杜甫C:王昌龄D:李白参考答案:C5:[判断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致参考答案:正确6:[判断题]《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先河。

参考答案:正确7:[判断题]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

参考答案:正确8:[判断题]"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出自于《卖炭翁》参考答案:正确9:[单选题]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A:《西洲曲》B:《孔雀东南飞》C:《陌上桑》D:《敕勒歌》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________。

听陶渊明心得

听陶渊明心得

听陶渊明心得听陶渊明心得篇1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的诗歌和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人。

作为一名现代读者,我通过阅读陶渊明的作品,获得了深刻的启示和感受。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充满了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他在诗歌中描述了自然的美景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自然。

其次,陶渊明的思想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哲理。

他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表达了对和谐、平等和自由的向往。

他的思想涉及到人性、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让人深思。

他的思想让我更加关注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问题,激发了我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最后,陶渊明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他的书法飘逸洒脱,独具一格;他的绘画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他的艺术风格让我更加注重艺术的表现和欣赏,提高了我的审美水平。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和思想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不仅获得了人生的启示,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

听陶渊明心得篇2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田园生活的情景,描绘了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听陶渊明的心得,也就是听他诗歌中的情感、主题、韵律和意义。

每个人的听赏都是主观的,因此最重要的是自己对于陶渊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如《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鸟和鱼的依恋来比喻对故园的思念,鲜明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如《饮酒·其五》中“虽未言相识,脉脉如有情”,描绘了诗人对那种亲密无间的情感的向往,以及“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表达了诗人对人际情感的深厚。

陶渊明饮酒诗的成因及其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陶渊明饮酒诗的成因及其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陶渊明饮酒诗的成因及其对后世创作的影响作者:高煜洁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3期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中一名伟大的诗人,其毕生写下了诸多经典诗歌。

针对饮酒诗来说,其的成熟便是通过陶渊明创造的诸多以酒作诗的作品来呈现的。

这些饮酒诗内涵大量繁杂的感情和思想,而且影射出诗人的崇高品格以及对彼时实际生活的真实态度。

饮酒诗不但本身有着特殊寓意,而且为后人带来一定影响。

一.关于陶渊明创作饮酒诗的缘由(一)彼时时代风尚决定我国是全世界造酒比较早的国家,在古代,一般老百姓是没有酒喝的,因为在当时只有王侯贵族才能品尝酒这种非常昂贵的饮品,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民间也逐渐研发酿酒工序,因此大部分平民都体验到了酒的美妙。

依据以往史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中已经建设了大量酒肆,因此酒也开始渐渐广泛流行起来,喜欢喝酒的人数不断增加。

但是到了汉代末尾,喝酒盛行之风席卷起来,对酒欲罢不能的人愈来愈多,有些学者通过研究觉得这些老百姓是想利用酒来体现自身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之情。

另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对未卜死亡的忽然而至的畏惧。

众所周知,无论翻阅哪一位诗人的著作,均能在其中感受到其对生命的憧憬及惧怕。

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感情,才会利用酒精来麻木自我,以此得到暂时的一些宽慰。

喝酒并不是在魏晋阶段诞生的,但是却是在魏晋阶段流行的。

魏晋六朝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是被悲戚所充斥着的,人们在和命运做抵抗的一个阶段。

因此在这种环境中,酒可以说是一剂宽慰心灵的良药,另外,人们还发觉酒完全可以胜任负荷其所造就的文化底蕴。

在这种情况下,喝酒变成一种上瘾的行为,成为展现魏晋阶段典型的时代方向标。

那么在这种时代环境的熏陶下,陶渊明自身就非常喜欢喝酒,而且视为喝酒和其生命处于相同关键位置,大部分领悟也均伴随沉醉的状态中将其制作成诗歌,这也就是陶渊明饮酒诗的由来[1]。

(二)探寻精神释放导致对于魏晋这一历史阶段来说,儒家思想早已渐渐丧失了功效所在,之前的正派明教现在已经在逐渐变化的进程中变成一个死板的外壳。

陶渊明诗风

陶渊明诗风

陶渊明诗风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派”的奠基人。

他的诗歌创作背景主要体现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动荡和官场腐化两个方面。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陶渊明选择了远离世俗,归隐田园,他的诗歌也因此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自然:陶渊明的诗歌真挚坦诚,毫无虚伪之处。

他的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都是他自己生活和身边的真实写照。

这种真实自然的风格,使他的诗歌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2.简练明净: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表达清晰。

他善于用简单的词语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使诗歌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3.意境高远:陶渊明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意境。

他的诗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这种意境高远的风格,使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真情流露:陶渊明的诗歌中,真挚的情感流露无疑。

他的喜怒哀乐,都在诗歌中得以体现。

这种真情流露的风格,使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陶渊明的诗歌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田园诗创作: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奠基人,他的诗歌作品中,以描绘田园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占据很大比重。

这些作品歌颂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人生哲理的体现: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他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提炼出许多富有哲理的诗句,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崇尚自然的境界:陶渊明崇尚自然,他的诗歌作品中,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这种境界不仅体现了他的审美观,更彰显了他的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坛上的瑰宝”。

后世的许多文人墨客,都深受陶渊明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对陶渊明本人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称赞:“陶渊明,天下之至文也。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那高尚的品质和独立的人格魅力。

陶渊明诗风

陶渊明诗风

陶渊明诗风摘要:一、陶渊明的简介二、陶渊明诗歌的特点三、陶渊明诗歌的主题四、陶渊明诗歌的影响正文:【一、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

陶渊明少时家境贫寒,但他博学多才,尤其擅长诗文。

他曾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荆州参军等小官,但最终选择归隐田园,过上了简朴的田园生活。

他的诗歌创作以田园诗最为著名,被誉为“田园诗人”。

【二、陶渊明诗歌的特点】陶渊明的诗歌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质朴自然: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不尚华丽雕琢,给人一种真挚、亲切的感觉。

2.形式多样:陶渊明的诗歌形式多样,有五言、七言古诗,也有歌行体、近体诗等。

3.寓意深刻:陶渊明的诗歌寓意丰富,常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对人生、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思考。

4.情感真挚:陶渊明的诗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三、陶渊明诗歌的主题】陶渊明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田园生活: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他的许多诗歌描绘了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

2.人生哲学:陶渊明的诗歌中,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探讨人生的意义、生死观等问题,展示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

3.社会批判:陶渊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黑暗政治的批判,也是其诗歌的重要主题。

他通过讽刺和批判,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担忧和对清明政治的期望。

4.历史抒怀:陶渊明的一些诗歌以历史为背景,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前贤的敬仰之情。

【四、陶渊明诗歌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田园诗为后世诗人树立了榜样,成为田园诗派的滥觞。

同时,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也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唐代诗人王之涣、白居易等人,都受到陶渊明诗歌的熏陶,创作了大量具有陶诗风格的诗歌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A S T E R1摘 要:文化的传统张力是异常强烈的,可以穿越漫长的历史时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时代变迁,以独特而顽强的精神内核传承并影响着后世。

本文以陶渊明的诗风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整体风格的介绍,并佐以时代背景的阐述,探讨陶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 诗歌 田园 影响一、陶渊明诗作整体风格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界独树一帜的诗人,因为其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其诗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是其人超脱自然、任情豁达的人格体现。

(一)“真善美”的主题选择田园诗就其所选的主题来讲,天然的与真善美契合。

这也体现了陶渊明对这一主题的终极关怀,是陶诗风格的基本内核。

中国诗人有一个比较独特的创作背景,那就是存在着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纠缠,而其中内在世界是具有支配力量的。

因此,这个主题的选择,就自然而然的涉及到这两个世界的共有主题。

1.外在世界的真善美陶渊明的田园诗从现实层面来看,普遍具备这种外在世界的真善美主题,也很好理解。

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因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恬淡宁谧的农村田园生活,首先在视觉逻辑上确立了真善美的主题要素。

诗中提到的所有形象,几乎都以真善美的姿态在陈述。

从所有形象之前的修饰语可以看出:“丘山”之前是“爱”,“榆柳”对仗“桃李”,“暧暧”的“村”,“依依”的烟。

外在世界的真善美是诗人发现和选择的结果,更是赋予其灵魂的结果。

2.内在世界的真善美前文提到,中国诗人对待外在世界的态度取决于他内在世界的结构和价值取向,即内心的真善美决定了现实的真善美。

之所以能够开辟田园生活作为诗歌的陈述对象,就在于诗人内心对完美精神世界和完美人格的追求和塑造。

陶渊明善于运用神思遐想以意造境,构筑理想的境界,他喜欢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勾勒和睦舒畅、淳朴可亲的社会环境。

如诗人笔下的《桃花源诗》,桃花源中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融洽,这正是农村中淳朴的人际关系的升华。

这是陶渊明对现实世界不满的反映,也是他对农民理想和愿望的描画。

尽管也有局限,但在他对这种境界的追求中,再现了他高尚的人格。

中国诗人的理想情节浓重,内圣外王,主张构建内在的完美世界,修身为始,因此,理想中的真善美是诗人心中最终极的目标,而现实的真善美仅仅是理想中的真善美的外在形式和诗人的选择而已。

(二)朴实、生动、充满创造力的陈述方式朴实无华,是陶诗的最明显的语言风格。

在陶渊明的诗中找不到奇特的意象,瑰丽的辞藻,富艳的想象,他的田园诗中究竟潜藏着何样的魅力,令历代文人才士对其人其诗仰之若神,追摹怀想。

元好问曾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

”陶渊明诗真醇之所以不同平淡,缘其豪华褪去之底色。

浑然天成,无需雕饰,是陶渊明所开创的田园诗以清新之风吹动东晋诗坛的原因。

生动真切,同样是陶诗的一大特色。

六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倾向,总体以奢华浮躁为主,文多佶屈,诗多矫情,文人也以追求辞藻的华丽、形式的铺张和华而不实的语言技巧堆砌为己任,缺乏最直接、最基本的生活体验,大多无感而发,无病呻吟。

而陶渊明的田园诗则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农业社会背景下优美宁谧的田园风景画:东篱,南山,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种真切的体验所带来的语言表述,是任何浮在虚空上面的陈词滥调所无法比拟的。

陶渊明的田园诗甚至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的产业结构特征和农村图景的重要文献。

创造力,表现为陶渊明作为一个诗人,却能够真正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去,以事必躬亲的态度去切身体验农事生活,同时赋予了农事田园经济功能之外的审美功能。

这种创造力是陶诗独步东晋文坛的根本原因。

二、陶渊明诗风形成的时代背景诗人的风格,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休息相关。

而研究其时代背景,能够提取出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用以分析诗人对后世的影响的最普遍的方式。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 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三、陶渊明诗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陶渊明与他开创的田园诗,对后世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唐诗的影响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对其风格的继承和创新,成为唐宋文人同类题材创作的内涵脉络。

(一)对唐诗的影响陶渊明在中国诗歌界地位极高,始于唐代。

也就是说,六朝时期那种形式主义奢靡文风仍然占主流,而陶渊明的淳朴清新的诗风则是以另类的身份存在的。

陶渊明的诗风在六朝中受到的排斥远远盖过了他所受到的肯定。

而正是在唐代,由于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大一统的文化氛围,使得陶诗脱颖而出,收到了唐代诗人的热捧。

1.奠定了初唐诗风褪尽浮华的大势初唐诗风在继承六朝奢靡华丽的诗风的必然过渡阶段中,蕴含着变革的因素。

由于陶渊明诗风的其中一部分源自他隐退官场的超脱之举,颇为迎合当时的文人追求,因此初陶渊明诗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杨晓唐诗人开启了崇拜陶渊明及其诗作的热潮。

以初唐四杰为例。

四杰对陶渊明也有着不同于以往隐士、征君形象的认识。

陶渊明形象与诗歌以另一种鲜活的生命力映照在四杰的诗歌中,四杰引用、化用陶诗的情况开始大量出现,而尤以卢照邻为甚。

如卢照邻《山林休日田家》诗:“……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

2.构建了盛唐气象中的自然率真诗风如前文所说,真切生动,是陶诗的一大特色,也是极为可贵的诗品。

而盛唐时代,在文化上是一个充满青春激情、热情洋溢、自由奔放的时代,大多数盛唐诗人多率性真切,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个性,因此对陶诗的真切生动全情投入,褒奖有加。

以王维为例。

王维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陶渊明、谢灵运、鲍照等人的优秀后继者。

王维对陶渊明的批判的继承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是由于王维本身通晓佛理,因而在诗中点入了禅境。

王维认为,陶诗的本是一种“无我之境”。

如陶渊明的《饮酒》中。

诗人采菊于东篱下,不经意间,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

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好象不在眼前而在诗人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一个超俗的境界。

诗人仿佛是那南山、那秋菊、那飞鸟,与大自然心息相通,形神合一,达到“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境界,像“庄生梦蝶”一样,“不知我化为了蝴蝶,还是蝴蝶成了我”,真正的物我两忘。

王维对陶诗的这一灵魂把握极为精准,在此之上又进行了深化,认为陶诗的“无我之境”是朴素自然的,是用“物”的视角去观“物”,因而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了禅境中的“无我”加以凝练。

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种“无我”较之陶诗则更为深刻彻底,完全将大自然的原生态以自体的形态展示出来,而消解了主体的存在意义。

同样,陶渊明的诗风还塑造了中唐平易近人和晚唐避世保身的诗风,代表人物有白居易和司空图。

每一时期形成的主流的诗风,都与当时的主流诗人对陶渊明诗风不同侧面的不同理解不无关系。

(二)对宋诗词的影响宋代文学的文人书斋气相当浓厚,诗风由外向奔放型转为内向思辨型,而且还诞生了新的文学样式,即词。

而陶渊明因其独特的隐士身份,继续为后世文学家开启着走向终极价值关怀的巅峰之路。

1.对宋诗的影响宋朝的诗歌整体风格也偏重于孤瘦嶙峋,更加关注诗人内心较为抽象的感情感性,因此同类型的诗歌流派不多。

而以范成大为代表的农事诗,却是陶诗某一方面的别样继承。

客观的讲,范成大对陶渊明诗歌的继承要远远次要于与他的区别。

虽然同为农事田园的写作对象,但是范成大则是在时代环境和生活经历中,自觉地把自己的感情与农民的思想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认同感,从农民的立场出发,运用同辈诗人所开创的通过“我”的内心独自这一表现手法,真实、具体地反映农民丰富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田园诗(粉饰、美化、歪曲)的本质,因而相对地提高了田园诗的价值。

”2.对宋词的影响词是宋代文化的骄傲。

词是一种纯粹抒情的文学样式,不存在任何叙事词,因此,对陶诗风格的继承则更为隐秘。

以辛弃疾为例。

同为隐士的身份,使得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推崇和靠近成为必要,即便二人隐退的原因和方式都大相径庭,但是隐退是不争的事实。

辛弃疾词中经常出现的陶诗中常见的意象,如飞鸟、菊、柴桑等,甚至直接出现陶渊明本人,足见对陶诗所能做到的尊重和致敬。

由于辛弃疾一生颠沛流离,曲折往复,与陶渊明相对简单明了的退隐经历相比难以理清,因此对陶诗的继承则更为复杂。

陶渊明可以说是真正的看破红尘,融入自然,享受天年,因此能够看出陶诗风中轻松畅达的味道。

陶诗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可以延续到元明清。

总之,诗风能够体现一个诗人的人格,而诗风的形成和对后世的影响往往能够反观该诗风的生命力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参考文献:[1]崔晓艳.论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美学内涵[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7.[2]赵红.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陆学松.论陶渊明对唐代诗风的影响[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孙会黎.陶渊明、王维诗歌意壤之比较[J].科技信息,2009.22.[5]吕慧娟.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三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6]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杨晓:河南开封市教育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古典文学。

)摘 要:学界一般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体现浓厚宗教情怀的神魔小说,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发现小说的核心主旨并没有宗教所高扬的超脱意味,相反,在世俗化的方向上却走得很远,本文结合作者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及其他作品,从故事情节的转换、孙悟空的形象发展及人物形象塑造的世俗化三方面来阐述《西游记》的世俗情怀。

关键词:西游记 形象 世俗 情怀论《西游记》的世俗情怀朱俊海历来对《西游记》的解读,众多读者都认为吴承恩是在借小说中的神佛故事“谈禅”、“讲道”、“解易”等。

也正是由于《西游记》取经故事的宗教题材,不少学者认为《西游记》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