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教案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合集下载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1.1 认识化学科学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1.1 认识化学科学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
知3-讲
1. 农业生产需要化肥、农药,其加工、生产都离不开
化学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的支持。
2. 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短缺问题。化学家利
用太阳能,通过人工模拟光合作用,捕获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作为燃料或粮食的有机化合
物,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本题通过课本的改进实验来考查知识的应用 能力和分析能力,如要求运用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来分析实验乙在空气中和 热水中的现象,通过甲、乙实验的对照,要求学会从操 作、环保等方面去分析改进实验的优点。本题较有新 意,且综合性较强。感悟新知Fra bibliotek技巧点拨: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可运用标准对照法,对照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内 容,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来解答。“神舟十八号”轨道高度 的设定、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属于物理学、信息学等研 究的内容;航天员所穿衣服材料的研制,属于研究、制取 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 体状况,属于医学研究的内容。
明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
感悟新知
考向 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知1-练
题型1 化学研究的对象
例1 [真实情境题] 2024 年4 月26 日,“神舟十七号” 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
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下列与航空相
关的内容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B ) A. “神舟十八号”轨道高度的设定 B. 航天员所穿衣服材料的研制 C. 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 D. 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体状况
感悟新知
知3-讲
3. 新型武器的研制和武器性能的提高,航天航空领域所需的新 型高效推进剂,高强度、耐高温、抗老化的新型材料的开发 研制也都需要化学科学支撑。

九年级化学上《1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1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沪教版

沪教九上《1.0 开启化学之门》全章教学设计3(讨论稿)同学们,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一门很有趣味、很有用处的自然学科——化学。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到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和身上。

在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

2、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概念。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化学研究些什么?【课前准备】[学习任务]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结果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了解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认识一些简单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并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

[知识准备]1、回忆一下,初二生物实验中哪个用到了澄清的石灰水?用澄清的石灰水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初二物理所学的知识,举例说出什么叫物质的熔点、密度、沸点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

3、通过看书自学、询问他人、查阅资料和浏览互联网等形式,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实例,留待课堂讨论发言时用。

你能举例说出身边的一些化学变化现象吗?[物质准备]1、自备一支蜡烛和一盒火柴,准备参与课堂实验的观察与思考。

2、准备一个鸡蛋和一瓶白醋,准备参与课堂实验探究活动。

【课堂学习】一、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讨论交流]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物质”、“物体”这两者概念相同吗?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什么叫科学探究?如何进行科学探究?5、如何观察一个化学实验?做化学实验应注意些什么?[实验探究]1、按课本第4页“观察与思考”中要求进行点燃蜡烛的实验,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写在书本相应的空白处。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同时培养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化学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材料开发等重大问题)作出的最大贡献。

3、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2、树立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新知识导学:1、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1)举出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

(2)近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有赖于化学的发展来解决。

例如:、、、。

2、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观察与思考] 问题:仓库中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演示实验]:ⅰ仪器名称:ⅱ实验现象:a、b、文字表达式:小结:保存碳酸氢铵的方法:3、交流与讨论:( 1 ) 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向全世界推广使用中国的铁锅?( 2 )吸烟有何危害?经典例题解析: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地吸“二手烟”。

“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解析:根据生活常识知道氧气、二氧化碳、氮气都是空气中含量较大的气体,不应有毒。

燃烧烟草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结合,使人缺氧中毒。

故选:C四、巩固练习:1、中华民族造就了许多古代文明,这些古代文明成果与化学有关的是()①青铜器的制造②铁的冶炼③火药的发明④瓷器的烧制⑤造纸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其主要原因是()A、铁锅价格便宜B、铁易导电C、可以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D、保温性能好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B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C 凡是“绿色食品”均不含化学物质D化学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4、“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 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 C 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5、面对当前全球性的人口爆炸、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化学科学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是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沪教版
2.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正确量取8mL液体,应选择的最合适的仪器有(D)
①5mL②10mL③50mL④胶头滴管
A.①④B.②C.③④D.②④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我们已经熟悉了常见化学仪器,如何应用这些仪器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呢?
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②若定量量取液体,读数时, 量筒应先放平,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如右图为50ml量程的量筒内液体的切面图,其体积为43.0ml。
五.归纳总结
六.教学反思:
个人二次备课
实验基本操作
课题
实验基本操作
地点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自主
探索
能力目标
培养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重点
几个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难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点








一.预 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1.实验室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④火焰结构: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
注意:①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酒精添加:应借助漏斗。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2)给物质加热:最常用的加热工具是酒精灯。
①加热所用仪器:
a.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教案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水的沸腾、汽油挥发、煤油燃烧、衣服晒干、矿石粉碎、碱式碳酸铜分解、葡萄酿成酒、10、蜡烛(足量)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过程中装置内总质量变小B、蜡烛无法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C、蜡烛熄灭可能与生成水蒸气有关D、整个燃烧过程中,装置内压强一直在减少11、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物质是()A.木炭B.红磷C.硫D.铁丝12、(烟台中考)(双选)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资料: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1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5 13、(2016南京改编)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

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

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古量为19.13%。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本章是九年级化学的第1章,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因而,本章是初中化学教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章节之一。

本章由“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化学研究些什么”“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三个课题组成。

教材安排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和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通过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铁的锈蚀实验、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知道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能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

难点是:学生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等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等。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知识技能1. 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介绍及联系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等,让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2.列举化学与社会、与生活关系的事例,收集资料,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并激发学生热爱化学、亲近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精品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精品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作为学习化学知识的开始,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研究的内容,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产生热爱化学之情,引导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化学打好基础,并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知道化学研究什么,了解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以及二者的区别,学会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体验化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第二部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
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节能与清洁能源的开发,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科技前沿密切相关。

四、学法建议
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观察实验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重要结论,熟练掌握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判断方法,通过训练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024沪教版(全国)新教材 九上化学 第一节 认识化学科学

2024沪教版(全国)新教材 九上化学 第一节 认识化学科学
加入3勺小苏打, 再加入少量白醋,观察现象。
2.向上述烧杯中再加入一小把红豆, 加入适量白醋,观察现象。
你能描述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吗?
会“跳舞”的红豆
交流讨论
可燃物一般都需要点然后才能燃烧。那么不直接点燃, 物质能燃烧吗?
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玻璃筒里 放一团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把 活塞迅速地向下压,棉花能燃烧, 你能解释实验现象吗?
棉花燃烧实验
观察思考
烧不坏的手帕
火焰熄灭后,可以观察到手帕并没有被烧坏,你能解释原因吗?
观念建构
明明没有火,棉花为什么被点燃了? 明明有火,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点燃? 有火源才可以引火吗?没有火源就不可以点燃吗? 物质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基于实验事实观察展开思考并讨论。
实验探究 我们可以通过下述实验 对微观粒子特性进行研究。
拓展视野
航空材料 聚酰亚胺
效率超高燃料电池
拓展视野
GPU半导体硅片
拓展视野
合成氨之父 哈伯
二氧化碳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
中国化学家
中国催化剂之父 闵恩泽
中国稀土之父 徐光宪
练习与实践
化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物质,合理利用资源。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可以供给呼吸 B.无色透明的材料只有玻璃 C.某些绿色植物可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D.可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抗病毒的药物
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利用
③新材料研制 ④粮食增产
A.仅①②③
B.仅②③④
C.仅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后作业
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新材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用途。
练习与实践
下列是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几位获得者及其部分研 究领域,其中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催化科学的是: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课堂练习设计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课堂练习设计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课堂练习设计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学习目标】1.能说出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3.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任务一:观察实验,正确认识物质(12分钟) 小组助学,探究问题1.⑴如图一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应该出现哪些实验现象:⑵如图二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应该出现哪些实验现象:⑶请比较两种实验的优缺点⑷两个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⑸思考:如何保存碳酸氢铵?2.铁丝生锈实验。

如右图所示,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红色的水中,2 min~3min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铁丝,红墨水,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任务二:自学课本第4页,总结氮气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8分钟)任务三:请阅读课本第6-7页,思考:(10分钟)1.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年代?2.你能说出哪些材料,各有哪些用途?任务四:当堂检测,提升知识运用能力(10分钟)1.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是举世瞩目的。

以下的技术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烧制陶瓷B.发明指南针C.使用火药D冶炼钢铁2.今年,我市旱情比较严重,水资源紧缺。

有关部门呼吁,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B.推广使用节水龙头C.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D.不喝水,不洗澡3.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而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4.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A.延展性B.导电性C.弹性D.导热性
5.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C)
A.沸点B.硬度C.可燃性D.溶解性
6.实验室里有一瓶无色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二氧化碳,你认为下列做法 合理的是(C)
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实验D.交流讨论
7. 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D)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教学
目标
整理和归纳本章所学内容,并通过习题加以巩探索








【整理与归纳】
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重要作用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促进科学技术更快发展
物理性质
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 性质
物理变化
变化
化学变 化
原理
研究内容空气成分的探究操作
化学 结论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A.冰块融化B.玻璃破碎C.树木折断D.钢铁生锈
3.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D)
A.在甲骨上刻字B. 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铸造青铜器皿
4.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 属丝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B)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A.将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给盛满液体 的试管直接加热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知识点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重、难点)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 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 “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 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知识点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重、难点)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这是因为不同 的物质所具有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 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知识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难点
(1)托盘天平的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千万不能把砝 码弄湿、弄脏(这样会让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测量结果不 准确),游码也要用镊子拨动。 (2)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放至室温后再称。
知识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难点
托盘天平的精准度是0.1 g,若要更准确称量一定质量 物质,可使用分析天平,能精确称量到0.0001 g。
知识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难点
量筒的刻度是指温度在20 ℃时的体积数。温度升高, 量筒发生热膨胀,容积会增大。由此可知,量筒是不能 加热的,也不能用于量取过热的液体,更不能在量筒中 进行化学反应或配制溶液。
知识点化学实验室常见仪器(重点)
酒精灯的结构:
酒精灯由棉线灯芯和灯身、灯帽组成。棉线灯芯固定在搪 瓷上,但是搪瓷没有螺纹,与灯身不能紧密连接。搪瓷与玻 璃灯身之间有空隙,如果酒精灯倾斜,酒精就会流出。酒精 灯的这一结构决定了它的使用方法。
知识点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重点)
氧化镁:白色固体,耐热,常用于生产防火材料。
知识点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化学式不仅可以表示某种物质,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由几种 元素组成,如H2O可以表示水,也可以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1)复习教案

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1)复习教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第1课时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些什么【课时目标】1.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3.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4.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混合物与纯净物。

5.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6.了解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7.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8.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铁的快速锈蚀以及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这三个重要实验。

【自主复习】1.化学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人类_______,促进_______。

2.化学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_______,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高效的_______和_______,还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_______。

5.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6.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7.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一般的_______和_______只需要空气就行了。

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又都有各自重要的用途。

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币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_______。

空气中各种气体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性质______________,用途也______________。

8.氮气化学性质_______,在常温下_______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沪教版-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沪教版-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本章学习要求:1.初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

3.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重要概念。

4.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学习实验基本操作。

5.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符号。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共2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研究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

2.初步懂得应用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讲解>1.在古代,我国的化学工艺已有相当的成就。

例如:青铜器的制造、钢铁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

2.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例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农药和化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药物保证。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实验探究>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如课本第4页图1-7)实验现象:碳酸氢铵白色固体不断减少;试管口有水滴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气味气体。

解释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铵加热水+氨气+二氧化碳。

保存碳酸氢铵的注意事项是: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问题讨论>1.为什么用铁锅烧菜比较好?2.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3.举例说明学习化学还有哪些实际用途?[巩固练习]见学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讨论>1.你能说出一些有关材料的知识吗?答: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纳米材料是21世纪的“材料之星”,晶体硅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石英砂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2.使用氢能源有何优点?答:氢气作为未来世界的理想能源,其主要优点是:来源丰富、单位质量的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产物无污染。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新版)沪教版-(新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新版)沪教版-(新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教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教学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投影提出下列问题:怎样才能使天空变蓝?河水变得清澈?物质变得更丰富?生活变得更美好?……你的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明确学习目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交流预习内容】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新知导学】:【思考与交流】二、合作、研讨与点拨(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正确认识碳酸氢铵活动一、碳酸氢铵的溶解①碳酸氢铵是色状固体,将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足量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是,说明碳酸氢铵溶于水。

活动二、碳酸氢铵的加热②②如右图取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用酒精灯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

说明碳酸氢铵易分解。

结论: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总结:通过以上活动你对碳酸氢铵的认识是,你认为碳酸氢铵应_______________保存。

活动三、碳酸氢铵的加热③③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加热碳酸氢铵,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提示: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思考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物有哪些?思考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小结:加热碳酸氢铵的文字表达式为提示:表达式就是哪些反应物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哪些产物,物质间用“+”号连接,读作“和”;反应和生成物间用“=”号或“→”,读作“生成”,并在上面写上反应条件。

沪教版(上海)(五四学制)(2024)全一册《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上海)(五四学制)(2024)全一册《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上海)(五四学制)(2024)全一册《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2.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开启化学之门》是沪教版(上海)(五四学制)(2024)全一册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本章节的学习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化学现象,如燃烧、生锈等,但对化学的认识比较模糊。

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的实验现象和实例。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问题驱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板书设计:《开启化学之门》板书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作用观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八、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验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1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1-1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教学内容开启化学之门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化学,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掌握基本概念,知道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教学重点辨别物理变化(性质)、化学变化(性质);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教学难点从组成上准确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教学准备联系生活、结合课本、查阅资料教学过程前课回顾1.世界卫生组织曾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

铁锅相对于其它烹饪用具有哪些优势?2.“吸烟有害健康”是一条随处可见的宣传语,吸烟对人体健康到底存在哪些危害?3.水银不是银,铅笔芯不是铅,你知道到底是什么吗?4.空气为什么可以供人呼吸?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分?知识详解【问题】化学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丰衣足食”、“保家卫国”,你信吗?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物质【观察与思考1】在一个堆放了一批袋装化肥(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铵)的小仓库里,过了一个夏天,管理员发现仓库里这种化肥所特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浓烈了,有些袋里的化肥变少了。

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有少许破损,但没有发现化肥洒落在地上。

〖提出问题〗你认为袋中化肥变少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碳酸氢铵保存注意点将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拓展』能尝试写出碳酸氢铵的文字表达式吗?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合理利用氮气资源2、合理利用铁资源【观察与思考2】取一块废旧铁丝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在锥形瓶中加入几毫升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后,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使用铁制品注意点: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1.古代四大化学工艺:、、、。

2.许多性能优异的材料:石英砂可制造光导纤维、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高强度陶瓷可制作航天飞机的防热瓦、钛合金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等。

2024年秋季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

2024年秋季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

实验探究 教材第2页 1.现象:产生大量气泡。 解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现象:产生大量气泡,红豆上下翻滚。 解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持续产生的二氧化碳推动红豆在液体 中上下翻滚。
交流讨论 教材第3页 迅速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温 度升高,当温度达到乙醚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时,乙醚燃烧,进而 引发棉花燃烧。 观察思考 教材第3页 手帕上的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达不到手帕燃烧所需的最低 温度,手帕不燃烧,所以没有被烧坏。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
九上化学 HJ
1.能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化学学科的神奇魅力。 2.能以化学史为载体初步认识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我国古 代杰出的化学成就。 3.能感悟化学作为中心科学的意义,体会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价值。
1.化学的概述 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不是物体)的组成、结 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自然科学。化学常通过实验来探究和揭示 自然界的规律,有着独特的魅力。
事例
材料特点
全碳气凝 ①世界上最轻的பைடு நூலகம்料;
胶——“碳海 ②具有很好的隔热效能,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 绵” 航天等领域
①新一代防腐涂层钢筋可抗击高温高湿的海洋气候
港珠澳大桥 环境对金属的腐蚀; ②由特殊的聚乙烯纤维制成的高性能绳索强度高、
承重力大
1.化学的发展 化学是在人们对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探索和应用中建立和发 展起来的。 (1)人类最初只是用石头、树木 等天然材料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拓展培优 化学是中心科学
化学在相关科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被称为现代科学 体系的“中心科学”,是21世纪最富有创造性的科学之一。

1.1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堂(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

1.1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堂(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

1.1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目标】1.能说出化学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的本质与特征。

2.初步掌握化学变化的特征,学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辨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了解化学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会分辨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难点: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学科的本质与特征。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观察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把草莓切成果盘与草莓腐烂,二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发生了变化。

不同点:将草莓切成果盘仍然是草莓;草莓腐烂后就产生了别的物质。

那怎么判断和区别这些变化呢?新课学习:一、物质变化有哪些特征(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探究前教师设问: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前:有几种物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中:实验条件;现象:光、热、颜色改变、气体、沉淀的生成。

实验后:有几种物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教师:演示实验或播放视频实验1:水的变化(1)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取一片洁净的玻璃片靠近试管口(注意不要蒸干试管中的水)。

(2)向盛有约一容积的水的烧杯中投入一小片泡腾片,取一片洁净的玻璃瓶靠近烧杯口。

实验2:镁带的变化(1)取一根6cm长的镁带用砂纸打磨至表面光亮,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端。

(2)点燃镁带。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段镁带,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迅速移到陶土网上方。

注意:观察镁带燃烧实验时,佩戴护目镜,不要长时间直视镁带燃烧。

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思考1:想一想:这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点?1-(1)水的沸腾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2-(2)剪断镁带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小结:像在这样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2)泡腾片投入水中产生许多气泡,但是玻璃片上没有出现大量冷凝水,说明气泡不是水蒸气,而是一种新产生的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
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
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练习与实践:P9 1 2 3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3、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参与交流与讨论观点。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重点与难点:
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形成。

教与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讨论化学研究的对象。

提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焰火为什么如此艳丽?石灰岩洞是怎样形成的等。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
介绍观察的内容: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火焰边的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蜡烛燃烧变少了,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

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变化:熔化-气化-燃烧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矿石粉碎酒精挥发海水晒盐食物腐败碘升华火药爆炸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的现象: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能根据这些判断某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活动探究: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总结: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元素。

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学生讨论生产生活实际中产品的使用,了解物质的用途以及制备的重要作用,交流自己的看法。

化学史的教学:了解化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明、发现、成果。

交流与讨论:化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学习化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研究,是学习化
学的最重要方法。


了简便地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要使用化学符号。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研究;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