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整理
整理与归纳一、内容提要二、专题讨论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从微粒的观点认识和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是微粒间的间隙发生了改变,而微粒本身没有改变;但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时,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即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3.关于原子结构(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3)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4.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上:(1)表示某物质;(2)表示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1)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5.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计算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我们知道,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
如Fe3O4中,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3∶4,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以Fe3O4为例,可知其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可设铁原子个数为3k,氧原子个数为4k;可以通过查表得到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铁元素的质量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Fe∶O=3k×56∶4k×16=21∶8。
故在某一种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比值。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三、思维启迪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与400 g硝酸铵(NH4NO3)含氮元素质量相同?解析:解答本题,要先分别算出NH4HCO3和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再算出400 g 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总结提升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2024)上册
和钠离子
的化学性质不同
1
2
3
25
26
27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返回目录
22. (2022·贺州)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 a ,能够形成X n-,另一元素
Y能够形成与X 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 m+,则元素Y的原子核内质
子数是( B )
A. a + m - n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返回目录
21. 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C )
A. 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 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 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
D. 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
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D.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1
2
3
25
26
27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返回目录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共45张PPT)
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难点)
运用十字交叉法书写化学式:
①把元素符号按正价前,负价后进行排列: 如: P O ②在元素符号上方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5 -2 如: P O
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难点) 运用十字交叉法书写化学式:
③如能约分,将元素符号上方的化合价按绝对值进行约分化 简。 ④把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8时48分21.11.920:48November 9, 2021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难点)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 化合物。
知识点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地壳中、人体中以及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空气中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人体中含量较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元素是钙元素。
知识点元素与人体健康
如果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量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 和保健药剂来予以补充。如在食品中添加含钙、锌、硒、锗的 化合物,或制成补钙、补锌等的保健药剂或制成加碘食盐,来增 加对这些元素的摄入量。但要注意,即使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也 要注意适宜的摄入量,摄入量过高和过低对人体健康都有不良的 影响。
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比方说,我 们站在地面上,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如果我们站在20层楼的顶上, 再往下看时会感到害怕。这是因为物体在越高处具有的势能越 大,物体总有从高处往低处运动的一种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我 们从来没有见过物体会自动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物体要从地面到 空中,必须要有外力的作用。电子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也具有同样 的性质。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第3章:构成物质的奥秘复习 课件(20张PPT)
首页
分子
原子
概 分子是保持物质_化__学_____ 念 性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 __化__学__变__化___中 的最小粒子
相 质量、体积都很_小_______,彼此之间有 同 ___间__隔_____,总在不停地____运__动____,都
点 能直接构成物质
区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别 __可__以___再分
+34 2 818n
A.Na2SeO3中Se的化合价为+3 B.Se是一种金属元素 C.n的值为6 D.Se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变式训练
3.根据如下所示有关信息判断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3.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
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A.电解水的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将品红加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 子在不断运动
例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
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
是水 .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
下所示:
图例:
氢原子 氧原子
氮原子
A
B
C
D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3 NH(3 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CD (填
字母符号)
③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 F,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变式训练
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知识点归纳简语: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微粒构成组成:普通用于对微观事物形状的描画,比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再如:地球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组成构成:普通用于对微观事物形状的描画,比如:水分子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实验1氨水: 指氨气的水溶液,有剧烈刺鼻气息,具弱碱性酚酞:是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到碱变红现象: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结论1:微粒是不时运动的例子:走进花园闻到花香翻开酒瓶,闻到酒精的气息补充: 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例子: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分散的快实验2说明:在玻璃管中加水至玻璃管容积的1/2再参与无水酒精,使其充溢玻璃管堵住玻璃管口,摇动几次现象:水和酒精的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水和无水酒精的体积之和结论1:微粒之间是有间隙的普通物质微粒间的间隙,是气态>液态>固态〔水是特例〕举例:气体容易被紧缩,固体液体不容易被紧缩补充:改动温度和压强可以改动微粒间的间隙例子:热胀冷缩,温度降低,间隙变大,温度减小,间隙变小握紧气囊〔增大压强〕,气囊变小〔间隙变小〕松开气囊〔减小压强〕,气囊变大〔间隙变大〕微粒种类:分子、原子、离子简语: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干冰由二样化碳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金刚石有碳原子构成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不时地运动着分子之间有距离分子是坚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以再分红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总是不时地运动着原子之间有距离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可以再分化学变化了解例子:水的电解反响解释: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构成新的分子,少量分子聚在一同构成物质小tip: 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子: 罕见的金属和稀有气体等图示物质构成了解原子分子物质直接原子的构成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总体带正电荷〕原子中子〔不带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比拟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简直集中的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小得多等量关系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没有规律上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Ar〕为这种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小tip: 原子的质量太小,不方便停止计算,所以定义了相对原子质量便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Mr〕小tip: 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例子: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是一种比值,没有单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Mr(H2O)=1×2+16×1=18离子电中性的原子经常失掉或失掉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称为离子原子失掉电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带正电的离子〕阳离子原子失掉电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带负电的离子〕阴离子例子:金属钠在氯气中熄灭收回黄光,发生少量白眼,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NaCl〕每个钠原子失掉一个电子构成钠离子,应用元素符号表示为Na+每个氯原子失掉一个电子构成氯离子,应用元素符号表示为Cl-Na+和Cl- 结分解NaCl,NaCl不显电性NaCl溶于水中,会电离出能自在移动的Na+和Cl-科普: 在水分子的冲击下,原天重量很高的化学键断裂,使分子成为阴阳离子,形成了电离元素周期表:横行代表周期,纵列代表族,开创人俄国门捷列夫引见:依据核外电子的活动区域离原子核的远近不同,将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划分红不同的电子层详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有趋于相对动摇的趋向,当条件成熟时会失掉或失电子到达相对动摇的结构当最外层电子〝满〞的时分,化学性质最动摇,如稀有气体〔惰性气体〕小tip: 第一周期〔只要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越2个,其他周期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越8个规律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时(多为金属元素〕,容易丧失最外层电子,构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多为非金属元素),容易补满最外层电子,构成阴离子发现: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亲密元素:具有相反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子:质子数相反,但中子数不同,如C-12和C-14是两种原子,但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相反,但电子数不同,如Na和Na+ 都属于钠元素小tip: 元素是一微观概念,是描画物质组成的,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符号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碳元素C、氧元素O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铁元素Fe 意义:单个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子: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关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要多一种意义,即表示一种物质例子: Fe表示铁元素,也表示一个铁原子,也表示铁这种物质前面带数字的元素符号,只表示几个原子例子: 2H只表示2个氢原子引申:离子的符号书写方法,把离子的电荷数目和电性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电荷数目,后写电性例子: 钙原子失掉两个电子构成的钙离子用Ca2+表示碳酸根离子CO32-小tip: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都叫做离子,如Na+、Cl-、Ca2+、CO32-、SO42-、OH-原子序数:每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大小等于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这个编号就是原子序数小tip: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各个字符含义。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汇总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一、微粒的性质1.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1个水微粒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
用胶头滴管滴下的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7×1021个水微粒。
2.微粒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1)现象:试管中酚酞溶液变红;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B烧杯中酚酞溶液不变色。
(2)解释:试管中酚酞溶液变红证明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红;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证明C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微粒运动到了A烧杯中,所以A中的溶液变红,由于大烧杯的遮挡作用,氨气微粒不能运动到B烧杯中,所以B中的溶液不变色。
其他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湿衣服晾干、打开酒精试剂瓶瓶塞能闻到酒精气味、闻到花园里的花香……都能证明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着。
3.微粒之间有间隔实验一: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提示:水中含有红墨水)现象: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
结论:实验证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实验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1)水和空气都可以被压缩,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2)比较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探究方法,通过上图对比发现,空气要比水更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微粒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微粒间的间隔。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酒精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铁、金刚石等。
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第2课时分子原子一、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均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2)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如:氧气和液氧均能支持燃烧是因为二者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及分类(1)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可能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知识沪教版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对于物质的构成,我们知道:(1)所有物质都是由的、的构成的;(2);(3)。
2.微粒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随温度降低而。
3.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间隙;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间隙。
所以__________物质往往容易被压缩,__________物质不易被压缩。
4.一般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隙受热,遇冷。
5.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6.分子是的最小微粒,因此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7.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只是它们的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分成了,而进行。
8.化学变化实质上就是的过程。
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都,只是进行。
9.原子是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不同在于 。
10.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构成的。
两者所带电量 ,,因而原子呈性。
11.原子核的虽然很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
电子在核外空间作。
12.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
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有,但原子核内没有。
原子核中带正电荷,不带电。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
13.以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与这一基准的,称为这种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除以, 它单位。
在原子结构中,相对原子质量=+。
14.相对分子质量等于。
15.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6.微粒间的转化:和等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1.元素是具有相同(即)的的总称,元素的种类取决于即。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不讲。
通常把元素简单分成、、三大类。
2.常见元素的符号:素符号的。
4.称为单质;称为化合物。
叫做氧化物。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其他从高到低,依次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太阳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其次是。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知识点归纳-word
微粒简语: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微粒构成组成:一般用于对宏观事物状态的描述,比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再如:地球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组成构成:一般用于对微观事物状态的描述,比如:水分子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实验1氨水: 指氨气的水溶液,有强烈刺鼻气味,具弱碱性酚酞:是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到碱变红现象: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结论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例子:走进花园闻到花香打开酒瓶,闻到酒精的气味补充: 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例子: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实验2说明:在玻璃管中加水至玻璃管容积的1/2再加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堵住玻璃管口,摇动几次现象:水和酒精的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水和无水酒精的体积之和结论1:微粒之间是有间隙的一般物质微粒间的间隙,是气态>液态>固态(水是特例)举例:气体容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补充:改变温度和压强可以改变微粒间的间隙例子:热胀冷缩,温度升高,间隙变大,温度减小,间隙变小握紧气囊(增大压强),气囊变小(间隙变小)松开气囊(减小压强),气囊变大(间隙变大)微粒种类:分子、原子、离子简语: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干冰由二样化碳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金刚石有碳原子构成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以再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原子之间有间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可以再分化学变化理解例子:水的电解反应解释: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大量分子聚在一起构成物质小tip: 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子: 常见的金属和稀有气体等图示物质构成理解原子分子物质直接原子的构成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总体带正电荷)原子中子(不带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比较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几乎集中的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小得多等量关系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没有规律上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Ar)为这种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小tip: 原子的质量太小,不方便进行计算,所以定义了相对原子质量便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Mr)小tip: 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例子: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是一种比值,没有单位)O)=1×2+16×1=18Mr(H离子电中性的原子经常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称为离子原子失去电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带正电的离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带负电的离子)阴离子例子: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白眼,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NaCl)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利用元素符号表示为Na+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利用元素符号表示为Cl-Na+和Cl- 结合成NaCl,NaCl不显电性NaCl溶于水中,会电离出能自由移动的Na+和Cl-科普: 在水分子的冲击下,原本能量很高的化学键断裂,使分子成为阴阳离子,造成了电离元素周期表:横行代表周期,纵列代表族,创始人俄国门捷列夫介绍:根据核外电子的活动区域离原子核的远近不同,将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电子层详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有趋于相对稳定的趋势,当条件成熟时会得到或失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当最外层电子“满”的时候,化学性质最稳定,如稀有气体(惰性气体)小tip: 第一周期(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其余周期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规律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时(多为金属元素),容易丢失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多为非金属元素),容易补满最外层电子,形成阴离子发现: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如C-12和C-14是两种原子,但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如Na和Na+ 都属于钠元素小tip: 元素是一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组成的,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符号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碳元素C、氧元素O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铁元素Fe 意义:单个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子: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要多一种意义,即表示一种物质例子: Fe表示铁元素,也表示一个铁原子,也表示铁这种物质前面带数字的元素符号,只表示几个原子例子: 2H只表示2个氢原子引申:离子的符号书写方法,把离子的电荷数目和电性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电荷数目,后写电性例子: 钙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钙离子用Ca2+表示碳酸根离子CO32-小tip: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都叫做离子,如Na+、Cl-、Ca2+、CO32-、SO42-、OH-原子序数:每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大小等于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这个编号就是原子序数小tip: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各个字符含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整理与归纳课件沪教版
13. 身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 [Ca5(PO4)3(OH)]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02。牛奶含钙丰富又易被吸收,且 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和 部分说明。
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3_9_._8_%__(保 留到0.1%) (2)若成人每天至少需要0.55 g钙,且这些钙均来 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要喝____2____盒这种牛奶。
(3)图B中所得物质(b)属于_混__合__物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理由是 _______由__不__同__粒__子__构__成_____________;所得物质(d)属于_纯__净__物___(填“纯净物”或 “混合物”),理由是_____由__同__种__分__子__构__成_______________。
19. (2020·浙江温州瑞安月考)经测定,某物质里含有两种元素,则关于该物 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一定不是单质 B. 一定不是化合物 C. 一定是化合物 D. 一定是纯净物
易错点三、有关元素质量分数计算错误 20. (2020·盐城东台月考)LSD(化学式为C20H25N3O)是一种俗称为“邮票”的新型 毒品。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其中氮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3∶1 B. LSD分子是由四种元素组成 C.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由20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 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现有同温 同压下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数据中,甲大 于乙的是( D )。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妙》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妙》基本知识点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2.微粒的性质小、不断运动、有空隙3.微粒之间空隙影响因素温度高、速度快、间隙大4.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5.分子:构成物质一种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氧气6.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和稀有气体7.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重新组合8.英国道尔顿的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汤姆生提出电子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原子结构9.原子不显电性质原因: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质子和电子电性相反、电量相等10.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基准,其他原子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其单位为“1”。
11.已知N:14 H:1 S:32 O:16求(NH4)2SO4相对分子质量(14+1×4)×2×+32+16×4=13212.离子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如S2-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如Mg2+食盐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13.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14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15.氢原子不含中子、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16.单质与化合物区别: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Fe是单质如:H2O、CO2、KMnO4是化合物1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Fe3O4、H2O、H2O218.地壳中元素含量:O、Si、Al、Fe海洋中和人体内最多元素是:O太阳上最多元素是:H空气中最多元素是:N19.缺铁:盆血缺碘:大脖子病(早状腺肿大)缺钙: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病缺氟:龋齿缺锌:智力低下20.H、H2、H+、2H表示的意义H:氢元素或1个氢原子H2:氢气或1个氢分子H+:氢离子2H:2个氢原子21.化合价的本质:得失电子数或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新版)沪教版
物质构成的奥秘1、微粒的性质:(1)物质是由极小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3)微粒之间有空隙(气体>液体>固体,气体容易压缩)2、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3)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如Na +、NH 4+]和阴离子[如Cl —、CO 32—],阴、阳离子相互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Cl 、NH 4HCO 3)。
3、原子结构:(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
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
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不计。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或”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如Ca (OH )2的相对分子质量Mr[Ca (OH )2] = 40+(16+1)×2 = 74 。
(注意:硫酸铜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5、元素名称、符号:记住常见20种元素名称及其符号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氢 H 氮 N 钾 K 锌 Zn 碳 C 氯 Cl 镁 Mg 铜 Cu 氧 O 硅 Si 铝 Al 银 Ag 硫 S 碘 I 钙 Ca 汞 Hg 磷 P 钠 Na 铁 Fe 锰 Mn 6、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Al (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 (4)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H 7、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符号 化合价 符号 化合价 符号 化合价 符号 化合价 K +1 Ca +2 Cu +2 OH —1 Na +1 Mg +2 O —2 NO 3— —1 Ag +1 Ba +2 Al +3 SO 42— —2 H+1Zn+2Si+4CO 32——28、化合物的命名:(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 氧化镁,NaCl 氯化钠,Fe 3O 4四氧化三铁,P 2O 5五氧化二磷,Ca (OH )2氢氧化钙;(2)金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 3碳酸钙,CuSO 4硫酸铜,NH 4NO 3硝酸铵。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教师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考点1 微粒及性质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如金刚石、石墨、硅)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微粒(如分子)的性质(1)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①应用:用分子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气味、溶解、扩散、挥发、蒸发等生活现象。
用分子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
②分子运动实验的证明实验1中现象溶液为无色,得出的结论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实验2中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得出的结论浓氨水水能使酚酞变红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分子间有空隙①分子间空隙大小: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空隙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空隙相对较小。
解释生活现象:气体体积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较难被压缩。
②分子间空隙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A.温度升高,分子空隙增大;温度降低,分子空隙变小。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
(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空隙变小)(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空隙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空隙减小;压强减小,分子空隙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空隙在改变)(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和巩固练习(无答案)
一、知识总结 分子1.定义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2.性质:①不断运动②分子间有空隙③分子小④同种物质分子一样,不同种物质分子不一样。
3.常见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碳、氧气、氢气、氮气、氨气、氯化氢 H 2O CO 2 O 2 H 2 N 2 NH 3 HCl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①解释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一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多种分子构成 ②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不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 原子1.定义: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也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2.性质:①不断运动 ②之间有空隙 ③原子小 ④同种原子相同,不同种原子不相同 ⑤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也可以构成分子。
3.常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所有的金属 ②所有稀有气体 ③某些固态非金属:C S P Si 碳 硫 磷 硅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5.分子与原子比较分子 原子 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有间隙(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分子聚集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也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由于原子聚集状态不同,原子也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6.物质宏观说组成,例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物质微观说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提纲-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1.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2、现象:溶液A 逐渐变红原因:浓氨水中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右边的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氨水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3. 实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2.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间隙很大;4. 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海绵吸水、豆子与芝麻混合不能说明) 5.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认为是不改变的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被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 小结:原子的构成情况:(注意:普通的氢原子中无中子)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
8.9.物质由元素组成(宏观),也可以说由微粒构成(微观),分子由原子构成 离子构成的物质:NaCl CaCl 2 KMnO 4 -----酸、碱、盐 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 、Si 、SiO 2、金刚石 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并有白烟10.相对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的比值。
(单位为1)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居于原子中央)分 子 物 质 原子离 子 结合 得、失电子失、得电子分解=质子数+中子数公式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11. 相对分子质量: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即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和12.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一种总称,是集体名词,因此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九年级的化学第3章知识点(沪教版).doc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铁、铜、氦气、水、等。
碳、硅、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_ 氯化钠等。
2.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同一种微粒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微粒构成3.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微粒保持的(或者说决定的)。
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铁原子,氦气的化学性质由氦原子决定.4.分子由原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成分子。
( 1)①水由水分子构成,在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氢分子聚集为氢气,氧分子聚集为氧气。
②实验中,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不变化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 2)氢气燃烧时,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 3)结论: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由原子结合而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改变6.原子的构成原子说明:( 1)不同的原子,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2)中子的质量几乎与质子的质量相等,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 3)对原子而言,质子数===电子数=== 核电荷原子核数上7.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相同点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②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不同点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
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互关系8.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名称原子阳离子阴离子质子数和电子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数关系电性不显电性呈正电性呈负电性相互转化9.原子、分子、离子、物质的关系结合物质如:等结合原聚集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分解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结合物质如:等得到或失去电子10.相对原子质量(Ar ):1.表达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kg )Ar1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kg )12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一).元素1.元素符号的意义:①一种元素②一个原子③一种单质( 1)如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O2 种: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知识点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微粒的性质
实验一:氨分子扩散(无色酚酞遇碱变红)
1、向水中加酚酞,酚酞不变色。
结论: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2、再向烧杯中加几滴浓氨水,酚酞变红。
结论: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把装有浓氨水的一个烧杯,和另一个装酚酞试液的烧杯用一大烧杯罩在一起,一
段时间后,酚酞试液变红。
结论:①(主要)微粒在不段运动。
②(其它)浓氨水有挥发性。
氨水显碱性。
注: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二:半管水和半管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一管。
气体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结论:微粒间有空隙。
气体微粒间空隙大,固体液体微粒间空隙小。
注: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
总结:微粒的性质:1、物质是由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的动运。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3、微粒间有空隙。
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气水碘)、原子(金属、稀气、碳、硅)、离子(盐)
二、分子
1、不同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反之为混合物。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气(除稀有气体之外的气体)、水、碘(I2)
6、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7、H2O由H元素和O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由H原子和O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由2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
注:只有氧气中才含有氧分子,只有水中才有水分子,只有氢气中才有氢分子,以此类推。
三、原子
电解水微观示意图: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
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4、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5、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金属、稀有气体、碳单质、硅单质
6、提出原子学说:道尔顿发现电子:汤姆生发现原子核:卢瑟福
原子核 质子(+)
(+)
中子(不带电)
7、 原子
(正电=负电) 电子(-) H 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原子核体积极小,但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质量忽略不计。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 不一定 相等。
8、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
▼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四、离子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电子排布原则:
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第一层最多排2个,二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
前一层排满后,再排下一层。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如果第一层为最外层电子数只要达到2个),则为相对稳定结构。
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原则: < 4,易失电子,大多为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大多为金属元素
=8(He 为2),相对稳定,为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He 原子特殊,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
得电子,负电多,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
(正电=负电) 失电子,正电多,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1、 元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既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释:只要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就是同一种元素。
2、 元素符号:用拉丁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一大二小)。
3、 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如:Cl 表
示氯元素,还表示1个氯原子。
4、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5、物质的分类 物质
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是化合物。
例如O 2和O 3混合成的物质与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前都是混合物,后都是单质。
6、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由多到少顺序)
地壳中:氧、硅、铝、铁、钙。
口诀:养贵驴铁盖。
海水中:氧、氢、氯、钠镁 记忆方法:水+盐=海水,水中氧多氢少,盐中氯多,钠少。
人体中:氧、碳、氢、氮、钙 口诀:(向天)仰叹,(菜太)清淡,该! 太阳上:氢、氦 方法:元素周期表前两个。
7、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中含的比较多的元素叫常量元素,含的比较少的元素叫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锰、锌、钴、碘、硒。
人体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如缺钙: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
缺锌: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侏儒症。
缺钴、铁:贫血 缺碘和碘过量:甲状腺疾病 元素过量也会得病:钙过多:白内障、动脉硬化。
微量硒防癌,过量的硒致癌。
第3节 物质的组成
1H 2O 含义:1、水
2、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3、一个水分子
化学式 4、一个水分子由两个H 原
子和一个O 原子构成。
2、单质化学式书写: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即为元素符号。
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符号和右下角数字组合。
3、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步骤:①、写出组成元素(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②、标出化合价(元素正上方,先正负,后数字)
③、确定原子个数(约分交叉)
4、化合价中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三四碳,
二四六硫价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零要记清。
原子团化合价:-1氢氧、硝酸根,-2碳酸、硫酸根,+1价的是铵根。
一般来说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5、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数值相同。
如:Mg 显+2价,则镁离子为Mg 2+。
6、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
例题:求CaCO 3中C 元素化合价。
方法:设C 的
化合价为X ,则+2+X+(-2 )X 3=0,解X =+4。
7、 原子团中元素化合价求法: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
例,求
SO 42-
中S 化合价。
列式:X +(-2)X4=-2,解X =+ 6 8、 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化合价可能不同。
如:NaCl 中Cl 为-1价,NaClO 3中Cl 为+5价。
9、 同种元素在同种化合物中化合价可能不同。
如NH 4NO 3中,前个N 为+3价,后个为+5价。
10、化合物的命名: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向左读,中间用“化”连接,原子个数在该元素之前先读出,如P 2O 5 读 五氧化二磷。
②含原子团的化合物,不需要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
NaOH 氢氧化钙,CaCO 3碳酸钙。
11、化学式相关计算: 以CO 2为例 ①计算原子个数比:C 、O 原子个数比=1:2
② 计算元素质量比:C 、O 元素质量比=12:16X2=3:8
③ 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C 元素质量分数= X 100% =27.3%
④ 某元素的质量:22克CO 2中含多少克C 元素。
22g X X 100% =6g
⑤ 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纯净物质量分数X 纯净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CO 2与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分数为80%,求混合物中C 元素质量分数。
解:C 元素质量分数=80% × × 100% = 21.8%
⑥ 求化学式
已知某化合物由C 、H 元素组成,C 、H 元素质量比为3:1,求该化合物化学式。
方法:设化合物化学式为C x H y ,根据C 、H 质量比可得等式12x:y = 3:1, 计算可得x:y =1:4,则化学式为CH 4。
12 12 + 16 X2 12 + 16 X2 12 12 + 16 X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