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江苏卷)试题分析
2018高考作文解析
![2018高考作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a4bd72a45177232f60a2ae.png)
浙江卷作文基于对“浙江精神”的提炼与概括,回 望历史,紧贴时代主题,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 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
、本大题共2小题,23· · · 24共60分。 • 23、微写作(10分) •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 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 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 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 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 150-200字。 •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 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 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 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 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材料在提供多向思维路径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思维梯 度,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和思辨,达到叙述或论证的深度 与高度。
2018上海高考作文详情: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 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 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今年的作文试题命制充分调动文化积淀,融会新思想, 将“四个自信”贯穿其中,并着力画龙点睛,在关键处 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 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 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 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 时代感与历史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 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 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 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 “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 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高考作文解读: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解读
![高考作文解读: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f8cda4bf242336c1eb95ed9.png)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解析以下是江苏卷作文题目解析:一、2018年作文题目呈现江苏卷:生活处处有语言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
生命也可以用语言来解读,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语言来传递。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自己拟题,问题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二、材料解析此考题与2017的“车”相似,具有生活气息,贴近考生的生活,从考生熟悉的方面,得出感悟。
而且语言的三个角度又做了总结,并且这三个角度层层递进。
所以,审题范围大,写作入口可以小。
1、“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语言丰富生活”这句话是对应于后文的“语言丰富生活”,什么样的语言?语言如何丰富生活的?可以是有声的,可以是无声的,有形的和无形的都可以阐释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入口可以小:如那令人动容的语言----家人的叮嘱、朋友的关切、老师的关怀2、“生命也可以用语言来解读”----“语言诠释生命”这句话对应后面的“语言诠释生命”,是对“丰富生活”进一步的升华,当然,要展示什么样的语言,如何诠释生命的?这里并不仅仅是生命本体,而可以是生命的意义。
如:邰丽华用她的“行为语言”诠释了生命的意义,那么这种语言诠释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生命意义和精神了。
3、“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语言来传递。
”-----“语言传承文明”这句话与后面的“语言传承文明”相对应,这里的语言又进一层,提到艺术、传统工艺、传统礼俗等,他们的语言可以传承文明。
如:雕塑、绘画、书法、戏曲、景泰蓝、春节的礼俗等,都是对文明的传承,都是另一种“语言”。
4、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也可以直接写这三个方向,但是要提升一个中心论点,涵盖这三个之上,然后将这三句作为三个分论点,形成层进结构。
找立意方向1、语言丰富生活:自然风物、人和艺术等语言传递信息、沟通、情感……2、语言诠释生命:自然风物、人或艺术等,诠释生命过程或内在力量如:种子破土而出是一种生命语言、寒风梅花绽放是一种生命语言残荷立于寒秋是一种生命语言、老人将花儿装进玻璃瓶子,这种语言诠释了生命的动人……3、语言传承文明:可以立意为:传统文化的语言,需要传承和发扬可以直接展示:语言传承文明。
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简评
![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简评](https://img.taocdn.com/s3/m/9add2134c281e53a5802ffb3.png)
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简评作者:徐晓彬来源:《语文建设·上旬》2018年第09期一、材料解读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語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材料由分行排列的三句话组成。
“语言”一词共出现五次,显然是材料中的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是命题者希望考生审题时加以圈画、凝视、辨析的对象。
套句古话,即“舍矢如破”的“的”也,“靶子”也。
因此,切切不可错过关键词,它提示了写作的对象、重点和内容。
与2017年江苏卷相比,今年的材料关键词更为醒目突出。
因为2017年的材料中,“车”字共出现六次,“车来车往”一词只出现了两次,如果误以为“车”是关键词,则很有可能失之偏颇,因为不是所有的车都可以“车来车往”,而今年则不存在这样的干扰项。
三句话的语意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对考生既有提醒和强调,又有启发和引导。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第一句话通过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现象,引出“语言”这一关键词,同时暗示考生除了人类习知习用的语言,大自然中的万物也有它们各自的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第二句话阐述了语言的功能,即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同时在第一句的基础上,提醒考生人类创造的其他科学、文化成果,也可以被看作不同语言的结晶。
这里列举了四种,前两者是文艺语言,后两者是科学语言。
当然省略号之中还可以填进其他内容:文学、数字、建筑、影视等。
这样第一句话中的“生活”就兼指自然和社会两方面了。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第三句话是材料的立意重点和写作导向,从生活、生命、文明三个角度,指出语言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其中,“丰富生活”较易理解,“传承文明”不乏佐证,“演绎生命”可以意会。
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0d24a2cc22bcd127ff0c11.png)
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导读:本文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这样的作文题目该从哪个方面来写呢?高考频道第一时间整理出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这个题,我觉得出题老师有可能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
从现代汉语释义上来看,语言是什么,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表达的主要方式。
同学们看到这个作文材料的时候,不要将语言局限于我们平时说的话,因为语言可以分为肢体语言和符号形式,口语不过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罢了。
如果能突破关于语言的定义,我想这篇作文你一定就有话说了。
高考英语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解析版)
![高考英语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0d93b4da38376baf1faee0.png)
2018年高考英语满分作文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假定你是李华,你的新西兰朋友Terry将去中国朋友家做客,发邮件向你询问有关习俗。
请你回复邮件,内容包括:1.到达时间;2.合适的礼物;3.餐桌礼仪。
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书面表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选择性,给予考生畅所欲言的空间,摆脱单一方法,唯一答案的思维模式,在展示多彩思维活动的同时,真正考查了考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让考生感受英语学习的趣味与魅力,突出英语学科的独有特征。
2018高考作文全国卷Ⅱ解析
![2018高考作文全国卷Ⅱ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8e10cfd1f34693daef3ec0.png)
2018高考作文全国卷Ⅱ解析2018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此作文回归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在完整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材料立意。
2.材料叙述一反传统的人文关怀、感性认知,而选择军事题材理性思考,突出科学性和思辨性,要求写作更具思辨性。
3.材料中“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因此沃德的推理分析为正面立意,而材料中“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是常规思维,综合材料来看是反面立意。
4.材料中“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启发考生分析未返航的飞机坠落与弹孔位置的关联性,有较高的思维推理能力要求。
5.作文要求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综合”二字提醒考生必须全面分析解读理解材料,而不能只抓只言片语。
开放性1.材料中“英美军方”、“沃德”不同的判断处置,“幸存飞机”、“力排众议”、“数据被忽略”、“事实证明”,就可以从多角度立意,思维的丰富性让更多的考生有话可说。
2.要求中“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对文体不做硬性限制,只要文体特点分明即可,自拟题目也给考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
3.作为材料作文,没有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限制,考生思维可以更为灵活,有了较大的自由写作度。
解题在分析材料题目中,我们要善于抓住题目的矛盾所在。
题目中的矛盾双方非常明确,即英美军方和沃德的观点冲突。
2018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分析梳理
![2018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分析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0fd6b4c27d3240c8447efb7.png)
【2018省考试院试题分析例文1】野芳虽晚不须嗟高考前放假回家,手机传来提示音,老爸发来了一条微信:“儿子,我为你打cll!"不禁哑然失笑。
和许多高中生一样,我和母亲在学校旁租房住,老爸一个人住,不仅地理上的距离带来了疏离感,热衷于网络新词的我,更是和从不使用新语言的父亲,有了淡淡的心理上的疏离感。
父亲是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在语言上曾经有过光辉岁月,为领导写的材料,屡次被表扬,喜爱舞文弄墨的他,演讲得过奖,偶尔在报纸的豆腐块儿也会发现他的文章。
但是现在,父亲的语言已经过时了,他与时代脱节了,已经是一个“油腻男”了。
我开始质疑他的高谈阔论,在我看来,他偶尔使用的流行语都是老古董,我开始嘲笑他的自视清高,我....父..亲没有反驳,只是沉默。
高考誓师。
放假回家,为了避免和父亲尬聊,我急匆匆地往书房赶,谁知一进门,“毛头,我为你打call!",这吓了我一跳,词汇水平还停在十年前流行语的父亲竟学会了新词儿,“打call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就随便用!”“不就是加油助威吗?我知道你们年轻人就好这一口!”父亲炫耀似的晃晃手机,有股淡淡的自豪感。
“你啊,学了两个新词儿就瞎炫,我和你在一块儿只能尬聊,”看见父亲希冀的眼神,我一顿。
我总想,和一个总是痴迷于七八十年代的品质低劣的武侠电影的父亲,又能有多少共同语言呢?父亲的眼神黯淡下来,搓搓手,他尴尬地笑笑,小心翼翼地走出了书房。
放下书包,书桌上的一个小本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本子已被翻得发皱起角,打开一看,题为“疑难生词本”,上面书写着父亲工工整整的字迹.... ....信手翻阅,“怼”,心里抵触反抗;“打cal!",加油助威:“老铁”,对哥们的别称;“杠精”,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我鼻头发酸,却又哭笑不得,父亲把我谈论的网络新词都工工整整地抄了下来,想象着那带着一千度近视镜的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一边握着手机,一边瞪大了眼抄写的苍老背影,心中竟五味杂陈。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501bb651e79b8968022650.png)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70分)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口江苏省涟水中学薛和平一、作文题解读与评价作文材料由三段话组成,以“花解语,鸟自鸣”引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从“生活语言”拓展到“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进而提升到“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
材料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语言”,言简意赅,但内容丰厚,发人思考;材料关注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学科本质和使命。
第一段由自然的、人类的语言引出了核心概念“语言”,写作对象明确。
“花解语,鸟自鸣”,花鸟美好可人,这是“引子”;写鸟鸣、写花语当然可以,而且也能写得好。
在这一点上,老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可称范本,多年后邂逅江苏高考!但是,无论鸟鸣还是花语,都离不开人,正如矛盾的《风景谈》所言“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材料有意将考生的目光引向现实生活,提示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理解生活。
那么,生活中的“语言”是什么?材料引领考生思考生活,认识未知,在思考和辩证中使考生的认识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处处”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强调了语言的广泛性。
由此可见命题具有生本意识,把考生作为认识“语言”的主体,引导考生思考生活语言的丰富意蕴。
对考生来说,读第一段犹如宝黛初会,大有“这个妹妹我认识”之感。
第二段由有声到无声点明“语言”的功能和种类。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生活的“语言”丰富多样,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作用。
以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为例谈语文素质教育
![以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为例谈语文素质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6f8c1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1.png)
以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为例谈语文素质教育【摘要】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以"直击人心的瞬间"为主题,要求考生以自己经历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展开议论。
语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思维品质等方面。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综合素质。
其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强调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呼吁社会关注和支持语文素质教育,总结语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高考作文题、语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内涵、实施方法、目标、意义、启示、必要性、社会关注、支持、总结1. 引言1.1 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内容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内容:选择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小猫在椅子上趴着睡觉,小狗在旁边注视着小猫,画面温馨有趣。
作文题分析:该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图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小猫和小狗之间的故事,或者讲述他们的生活状态,鼓励考生通过想象和创造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这样的作文题旨在考查考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1.2 作文题分析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内容为“绿色生活”,要求考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去过一种绿色生活。
作文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活方式,引导考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作文题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要理解“绿色生活”概念,包括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等内容;要明确作文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怎样去过一种绿色生活,提示考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要注意作文的立意,强调环保的重要性,指导考生在写作中不仅要表达个人观点,还要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专家点评)(精品)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专家点评)(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520ea34b4daa58da0114a1b.png)
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第一句话跟后面的
音乐雕塑程序基因什么关系?“莫不如此”,这个“此”指的是什么?不够明确。
这句话不如去掉,甚至“以语言为题写一篇文章”也可以。
点评 3:
下笔容易,架构不易
点评专家:南师附中特级教师 许祖云
今年江苏作文题很“本色”。从科研方面来说,这个题目有缺陷,但是作为
学语文课本中,有大自然的语言,有《口技》,有《琵琶行》,物候现象、艺术 想象都有体现。我这样说,并不是希望高考作文命题一定要考虑课本的某种联 系,而是觉得“考”与“学”之间,总该建立某种联系。如果所考与所学一点 关系都没有,那么语文课本就可以抛弃。我觉得,命题要考虑学与教之间的某 种联系,考与教之间的某种联系。
2017 年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语文是一门学习并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是学语文的本质特色,体现了课标精神。所以,我认为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很有“语文味”。然而,语言天天见天天用,越是熟悉的
东西还越是不大好写,要写好确实很不容易,人人有话说,很可能大家泛泛而
谈,深入不下去。
其实,题目第二段的语言表述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前面这句话“不同语言
点评专家:省写作学会秘书长,南师大文学院教授 沈国芳 点评 10:写作空间广阔,现实意义很强 点评专家: 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王夫成 点评 11:强烈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 点评专家: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李凤成 点评 12:找准核心词 点评专家:南京雨花台中学语文老师 顾淋丽 2018 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集锦
点评 6: 题目客观体现了狭义的读写结合关系
点评专家:南京一中特级教师 孙芳铭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因为这 个题目直接启示,你只有熟悉生活,才能认识到不同世界有不同的语言,才能
2018年各省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2018年各省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6f6b75647d27284a735144.png)
2018年各省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导读:本文2018年各省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全国I 卷材料作文:时光瓶2035…分析:这道题瞄准今年考生的特点,聚焦这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整体特征,仿年表形式选编材料、创编引导语,通过任务设定,让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对话”,从而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引导考生强化代际身份感,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
全国II 卷“幸存者偏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道题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
材料明白晓畅、饶有趣味,又耐人寻思;事理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
本题强化了对考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导向显著,也拓展了命题的选择空间,更好地引领教学与备考。
全国III 卷材料作文:围绕标语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道题精选三条标语口号创编为一则材料,既借重标语口号言简意赅、反映时代的特点,为四十年改革开放书写了*迭起的发展三部曲,又发挥标语口号自身的思想力量和彼此间的思维张力,启发并鼓励考生从所知所闻、所感所想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理性思辨、感性叙说、畅所欲言,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2018高考作文解读
![2018高考作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ebc81c880eb6294dd886ccf.png)
2018高考作文解读全国卷Ⅰ(来源《广州日报》官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道题瞄准今年考生的特点,聚焦这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整体特征,仿年表形式选编材料、创编引导语,通过任务设定,让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对话”,从而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引导考生强化代际身份感,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
全国卷Ⅱ作文题(来源于《重庆商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地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道题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
材料明白晓畅、饶有趣味,又耐人寻思;事理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
2018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2018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c888d10912a21615792999.png)
高二语文作文评讲[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题意解读]这道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
材料从日常生活切人,经反复锤炼而成型。
这样的命题思路,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语言”,正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这话题就很有烟火气、生活昧.第二句话,“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
.莫不如此”,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考生展开联想。
什么是“语言”?有声的是语言,无声的也可以是语言;有形的可以是语言,无形的也可以是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很好地引导考生思考语言的“种类”和“形态”,而且材料的后半句还从“音乐、雕塑、程序、基因”等方面加以引导,“省略号"更是给了考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比如还可以是“绘画、摄影、书法、文学"等艺术,也可以是“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诗意地思考某一个具体形态和种类的“语言”,比如“留白是绘画、文学、摄影等形态的一种语言艺术”,“射门是最好的足球语言”,“诗中有画一一王摩请诗歌的语言艺术”等。
总之,这句话给了考生更多的诗意的想象空间.第三句话,“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这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主旨所在.从“生活”“生命”到“文明”,进一步引导考生体悟司空见惯的生活中的各种语言形态.三句话实际上是从三个维度闲释语言的作用,也是命题者给考生的立意方面的一个暗示,三者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语言丰富生话”主要是基于常见的不同的生活形态有不同语言的角度,让绝大率数考生有话说:“语言演绎生命”则更多的是从理性思考层面让考生进一步深人分析语言的作用:最后“语言传承文明“则提升到语言的核心价值层面来讲语言的作用。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d45fba84868762caaed5e5.png)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 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 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 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 ③⑥⑤①④②B. ③⑥⑤④②①C. ⑤⑥③①④②D. ⑤⑥③④②①3.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 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 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 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 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语言”的边界——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语言”的边界——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46c6a3daef5ef7ba0d3ce0.png)
观物,而物皆着我之色彩”。文人们把情感倾注 到花儿等风物上,有时又不得不隐藏真意,这才 有了“物语”。“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 游《卜算子・咏梅》),梅花怎么会发“愁”?“风和 雨”则明显是恶势力的象征,词人借梅语写出了 自己的内外交困与不屈意志。 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是一种物化的“语 言”,涉及很多领域,如文艺、科技等,严格地说, 也是“物语”。只不过这些领域俱是人所感知和 创造的,它们各具特色的“语言”都是人给予的, 由“人”打开的,但又不符合狭义“人语”的界定, 因而必须具备两种条件才能成为边界内的语 言。一是考生应基于该领域的专有“语言”展开 评说或记叙,呈现对象的特征,赋予特定的意 义。如,对音乐作品的把握,应从旋律、节拍、音 色、和声等“音乐语言”展开;二是作为个人与世 界交流的“工具”,应体现该领域“语言”作为工 具与之交流、表达的功能或特点。如,音乐家以 音乐为“语言”,表达自身的激昂、悲伤、迷惘、思 索等。 音乐是有声的,“棋语”“酒语”“画语”等是 无声的、静态的,进入“言语”的状态较难,因而 转化为“语言”的难度会大一些,更需要强化人 的体验、感悟以体现“交流”的动态特征。如果 要以罗丹的《思想者》演绎雕塑的语言,仅仅描 述这一作品的基本形态是不够的,要从形象中 感悟到内涵,才会形成“对话”,派生出“语 言”。比如,“思想者”是静坐着的,但他的神情 和姿势给人不稳定的动感,在强壮体魄中孕育 着无穷精力,似乎即将行动。这就在形象的姿 态上读出了静和动两个对立的因素。又如,“思 想者”目光深沉,右手托在有着凌厉线条的下巴 上,握紧的拳头用力地顶在嘴唇上,背部的肌肉 紧张地隆起,彰显了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力量之
美,同时表现出人物极度痛苦的心情。这就在 化静为动中品出了美,体验到情感,雕塑不再是 一块冷冰冰的石头,它是有生命的,于是,“语 言”生成了。 狭义“人语”的边界不需要转化,它体现为讨 论语言的个性化角度,即角度就是边界。直接以 “语言”作为表达对象无异于囫囵吞枣,无法划定 边界。如果是这样的标题:“语言”“谈语言”“论 语言”“语言之美”“语言之妙”,还有“语言的意 义、真谛、魅力、重要、作用、艺术、传承、力量 ……”,将会一片混沌。语言的“世界”很广很大, 即使是一个点也会“远近高低各不同”,而我的语 言世界一定是有限的,因此,你必须选择一个角 度,学会在“语言”前面添加限制,用“自己”的语 言“打开”世界,形成自我语言的边界。 可以表现地域语言(方言)以及由此生发的 文化风情,因为那是“我”的“生活”,“我”所熟悉 的领域,最易于形成自我语言的边界。江苏本身 有着多样的文化,汉文化、吴文化、里下河文化, 各有自己的特色“语言”。比如吴侬软语,可以品 味它既轻且软的特点,表现吴地人们温润的性 格,破译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可以描述特定场 景中人际交往的生活场景,表达某种感悟;可以 思考它的存留以及新与旧的嬗变。还可以将不 同地域的语言整合到一起形成冲突,假定一位北 方老太太突然到了苏州,你会看到多么有趣的情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Ⅱ卷)作文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Ⅱ卷)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a40a2bdd3383c4ba4cd249.png)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Ⅱ卷)作文“二战”期间。
为了加强时战机的防护。
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
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合含,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立意探究:这是一个叙事性材料作文题。
属于新材料作文,有很强的思辨性。
立意方向参考:(1)尊重客观现实,走出定势思维。
英美军方对于作战飞的弹痕分布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这是一种惯性思维。
人只有针对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提出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该作文可以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破思维定势。
(2)坚守自我认知,做到以理服人。
统计学家沃德在对飞机弹痕进行分析后得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
并且能够“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坚守自我内心的科学态度,值得学习。
(3)树立全面思维,追寻正确答案。
沃德并没有说只关注“弹痕少的部分”,而是说“更应该注意”,实质上是一种全面思考的过程,只有对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才能接近问题真相。
(4)注重整体观念,考虑忽略内容。
现实生活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科学的发现或许只是偶然的瞬间灵感。
而作为个体的人,往往都有“从众心理”,那么这个被忽略掉的不起眼的部分,往往会被人们一直忽视,进而和真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例文欣赏:浮尘不拂,真珠难露战机防护,止于表象众人服;力排众议,透视本质获真知。
沃德借透视本质之笔,书正解之章。
故曰:浮尘不拂,真珠难露。
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曲为直,傲视群雄。
莎士比亚有言:“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表面上是愚笨的顽石,其内心却可隐着光彩的珠玉;表面上是争艳的罂粟,其内心却可是害人之物。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江苏卷3篇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江苏卷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57ff2d3b3567ec102d8a8b.png)
2018 年高考满分作文(江苏卷)选精以“语言”为材料作文【原题再现】,写一篇不少于80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70 分)语言。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原题特点】今年的江苏作文试题依然为“新材料作文”,命题风格和去年基本保持一致,也就是:现象 +观点罗列。
现象可看成是“由头”,真正的思维着力点在最后的三小句上面。
在这三句中,命题人表达了三种观点一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
三种观点实际上指三种逐层深人的语言功能,考生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切人。
对于考生常选的议论文、记叙文这两种文体,写作的难易度大致上都差不多。
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命题人不仅注重命题的“接地强气”,还紧跟热点。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受到的力烈关注。
江苏考纲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传统文化考查度。
命题人这一次没有选择远离“人间烟火”。
相比其他考区,江苏的高考作文试题更意蕴悠长,更耐人咀嚼,是一道十分出色的作文题。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考生应该避免的误区是:只领会了材料前面的现象而忽略掉了最后面的关键句,导致文章流于肤浅;紧紧围绕前面的“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展开写作,而忽略了最后的关键句,导致文章言之无物。
【思路要点】1.语言与自然状物抒情的散文风云雷电、鸟语花香,自然万物用它独特的语言方式向你传递生命的讯号。
从“语言与自然”的角度写,考生不仅要呼唤人们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更要与自然对话,懂得花的怒放草的萌发都是在宣示一种精神,表达一种热情,传递一种默契。
另外考生在解读自然物语时需要代人自己的心灵历程,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方能体现自然语言的力量。
孤独地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正是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体味到自然生命的顽强和不屈;《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老贝尔曼用一片画在墙上的绿叶唤起了琼斯对生命的渴望;劳伦斯的《岛啼》中,岛的啼叫昭示向死而生的生命法则。
高考作文: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江苏卷)试题分析
![高考作文: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江苏卷)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d12d1d02020740bf1e9b15.png)
高考作文: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江苏卷)试题分析_4a348da30102xr02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江苏卷)试题分析徐江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还有有声的、无声的语言。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
要求: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审美情趣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审题】限制性1.整体限制较少,但必须围绕关键词语言来写,这里的语言指生活中处处有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的语言。
2.继2017年的车,2018年文体继续选择话题的形式,但话题的大方向材料给了限定。
3.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允许写诗歌。
开放性1.写作维度宽,关键词语言的多样化解读带来写作的自由,语言的理解可虚可实,除了人类使用的真正的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以及网络语言、鸟类语言等实性语言之外,材料中也给出了虚化的引导,这一类更具开放性:雕塑、绘画、电影等,以及基因、气象等,可以由此谈到更广阔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层面。
2.主题方向宽泛,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还有有声的、无声的语言,对这些引导语,可以围绕其一认真思考或综合来写。
3.体裁不限,除了可以用记叙文写生活中某种语言帮助我们交流沟通,表达情感,展示丰富的生活,也可以写议论文,可用的素材十分广泛,可以调动自己平时的积淀(素材)表达自己的理解。
【解题】命题延续了江苏高考作文的一贯原则:材料阐述、给关键词、立意方向提示。
把关键词与立意方向合在一起就是写作的主旨:语言丰富了生活,语言在特定情境中演绎生命,给我们生命的感悟,语言可以传承文化,表达文学艺术的诉求等。
与2017年相比,2018年江苏命题更加温和宽厚,雕塑作为一种艺术都是语言了,那么多数我们平时知道的艺术形式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是语言,由此可以自由选择要叙写的那种语言:雕塑、建筑、电影、音乐、基因、气象(变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江苏卷)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还有有声的、无声的语言。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
要求: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审美情趣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
【审题】
限制性
1.整体限制较少,但必须围绕关键词“语言”来写,这里的语言指“生活中处处有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的语言。
2.继2017年的“车”,2018年文体继续选择“话题”的形式,但话题的大方向材料给了限定。
3.“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允许写诗歌。
开放性
1.写作维度宽,关键词“语言”的多样化解读带来写作的自由,“语言”的理解可虚可实,除了人类使用的真正的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以及网络语言、鸟类语言等实性语言之外,材料中也给出了虚化的引导,这一类更具开放性:雕塑、绘画、电影等,以及基因、气象等,可以由此谈到更广阔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层面。
2.主题方向宽泛,“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 “还有有声的、无声的语言” ,对这些引导语,可以围绕其一认真思考或综合来写。
3.体裁不限,除了可以用记叙文写生活中某种语言帮助我们交流沟通,表达情感,展示丰富的生活,也可以写议论文,可用的素材十分广泛,可以调动自己平时的积淀(素材)表达自己的理解。
【解题】
命题延续了江苏高考作文的一贯原则:材料阐述、给关键词、立意方向提示。
把关键词与立意方向合在一起就是写作的主旨:语言丰富了生活,语言在特定情境中演绎生命,给我们生命的感悟,语言可以传承文化,表达文学艺术的诉求等。
与2017年相比,2018年江苏命题更加温和宽厚,“雕塑”作为一种艺术都是语言了,那么多数我们平时知道的艺术形式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是语言,由此可以自由选择要叙写的那种语言:雕塑、建筑、电影、音乐、基因、气象(变化)等。
注意写作切口要小,角度新,深入专精,避免浮泛空洞,最好是选出自己独家所有的“语言”,或某种语言的独特的点。
【参考立意】
1.语言传递生活之美。
2.多种语言(有声的、无声的、自然的、人类的)丰富了生活。
3.个性的语言表达传递生活的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4.语言带来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感悟。
5.特定情境下,语言体现亲情友情等。
6.文学语言(诗歌、戏剧、小说)传承了国家、民族(和世界)文化。
7.艺术语言(雕塑、电影、绘画)表达艺术家对生命的理解,对艺术的坚守。
……
【优秀范文】
江湖寂夜的弦语
十八年后再看一次《卧虎藏龙》,最动人的不再是竹梢对决、舒展飘逸的武打动作,也不再是“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何尝不是?”的经典台词,而是“一种很深的寂静”和这寂夜里的弦声。
粉墙黛瓦,板桥流水,一个祥和安静的江南水乡,舒缓的大提琴音乐节奏之中夹杂着一丝丝的忧伤,为观影者建起一个暂时远离血雨腥风的清平世界,在此后故事的诸层进程中,大提琴和竹笛、二胡、琵琶、马头琴等渐次响起,乐声为我们演绎了清代中晚期那段诗意江湖的故事:竹笛配《南行》;葫芦丝配《丝绸之路》;《闹婚》开端即为紧凑的短拍,最适合紧张的剧情;《夜斗》手鼓、京鼓、各种鼓,联想夜行人互相追逐的脚步,和无声的过招、缠斗,精准狠……最爱这段《夜斗》和《交锋》,没有了人声,再用鼓点和青筝的乐音直接替换了金属兵器相交的声音,讲述白日和暗夜里惊心动魄的打斗。
原来,弦语可以绘画面,说故事。
想说说箫和二胡。
中国的传统乐器——箫被引进影片中,它的幽远萧瑟的声音,似乎为这江湖纷争平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一袭白色长衣,垂辫负手的李慕白背执青冥剑伫立在竹梢之上,似乎抱着一种看破红尘、超然脱俗的心态出现在观众的眼前。
说起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的纠结牵绊的爱,那真的要感谢二胡,当大提琴缓慢下来进入到了一个暗淡的空间,声调更显凄凉和伤感,观众也为他们的爱情唏嘘不已的时候,马晓晖的二胡突然来了一个二度滑音,哽咽凄楚,而又抑扬顿挫,几根弦瞬间道出了人类情感中那份最无法言说的痛。
是的,弦语道出了人心人情。
还想说说李安、谭盾。
看似中西合璧的李安,骨子里仍然是东方的文化传统,他试图讲述道家的“退隐”的无奈,用剧中李慕白的话就是表现了人“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
”深谙李安之心的谭盾大胆地在音乐上中西合璧,把这种道家情怀表现的非常精彩。
华裔马友友的大提琴,马晓晖的二胡,这两种极具中西特色的乐器对话,更让观众沉浸在一种苍凉的东方式的江湖氛围中:“卧”与“藏”表达了对于人在江湖的无奈,李安要的是一种无尽的寂寞与怅然,谭盾的音乐紧扣整个电影的脉博,也是如此贯穿电影始终。
“一种很深的寂静”,音乐在说着江湖,更是在演绎文化的忧伤。
“人即是江湖……我们能触摸的没有永远。
”剧中人深深的伤感,随提琴与二胡回荡在江湖的暗夜,这弦语细听来却又分明寂然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