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

合集下载

最新《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最新《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1【原文】2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①,梁父即楚将项3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4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5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6又不肯竟学③。

项梁尝有栎阳逮④,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⑤,以故事得7已⑥。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⑦。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8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⑨,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9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⑩,族矣(11)!”梁10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12),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3)。

11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

“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②去:放弃,丢下。

③12竟学:学到底。

“竟”,终于,完毕。

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

⑤请:求,要。

书:信。

13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

⑥以故:因此。

已:止,了结。

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14都不如项梁。

⑧繇:同“徭”。

⑨阴:暗中。

部勒:部署,组织。

宾客:“指客居吴中依15附项梁的人。

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

⑩妄言:胡乱说。

(11)族:灭族,满门抄斩。

(12) 16扛:两手对举。

(13)虽:即使。

惮:害怕。

17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18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19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20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21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22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23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项羽本纪原文对照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对照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对照翻译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我们看看下面的项羽本纪原文对照翻译吧!项羽本纪原文对照翻译原文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空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日:“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日:“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弓l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日:“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日:‘承其敞’。

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敞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日:“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遏,九战,大破之,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参考译文:项梁到定陶,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更加轻视秦军,显露出骄傲的神态。

《史记 - 十二本纪 - 项羽本纪》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史记 - 十二本纪 - 项羽本纪》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史记 - 十二本纪 - 项羽本纪》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史记 - 十二本纪 - 项羽本纪汉·司马迁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剪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项羽本纪是一篇经典的史记文章,描述了项羽的一生,又赞美也有批评,下面是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作品介绍】本文是司马迁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写的赞语,附在该纪之末,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项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本文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原文】项羽本纪赞①出处:《史记》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④。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⑤。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⑥。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⑦。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⑧!【注释】①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正如本文所说,“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赞:文章最后的论赞部分。

这里是作者在叙事之后,以作者的口气写的议论、总结及补充的文字。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②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周生: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

最新《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最新《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1【原文】2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①,梁父即楚将项3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4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5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6又不肯竟学③。

项梁尝有栎阳逮④,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⑤,以故事得7已⑥。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⑦。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8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⑨,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9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⑩,族矣(11)!”梁10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12),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3)。

11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

“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②去:放弃,丢下。

③12竟学:学到底。

“竟”,终于,完毕。

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

⑤请:求,要。

书:信。

13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

⑥以故:因此。

已:止,了结。

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14都不如项梁。

⑧繇:同“徭”。

⑨阴:暗中。

部勒:部署,组织。

宾客:“指客居吴中依15附项梁的人。

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

⑩妄言:胡乱说。

(11)族:灭族,满门抄斩。

(12) 16扛:两手对举。

(13)虽:即使。

惮:害怕。

17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18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19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20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21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22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23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 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 项羽本纪》为最。 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 本纪》 又以巨鹿之战、 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 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 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 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清)郑板桥 (
研读第四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 研读第四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 明确: 明确: 1、重点词: 、重点词: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 时不利兮骓不逝 2、重点句: 、重点句: 是何楚人之多也 饮于帐中
1、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速读课文,思考: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 面的内容? 面的内容? 明确: 明确: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 自然段)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 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 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 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 自然段) 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 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 自然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 自然 段) 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与叹( 自然段) 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与叹(第9自然段) 自然段
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 、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 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 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 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 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 的内容有何联系? 的内容有何联系?

史记项羽本纪文言文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文言文翻译

项籍者,下相人也。

字羽,故世称项羽。

其先项仲,为楚将,封于项,因以为姓。

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籍曰:“学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方能济大事。

”项梁奇之,遂教籍兵法。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于大泽乡,天下响应。

项梁举籍,籍遂起兵响应。

项梁自号为武安君,籍为裨将。

项梁败秦军于定陶,秦将章邯收兵,籍复与梁破秦军于东阿。

秦二世三年,项梁败秦军于莒,秦将王离追击,梁兵败,籍与梁俱死。

籍遂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诸侯,割地封王。

项籍为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勇猛果断。

自起兵以来,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然而,项羽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喜怒无常,终致败亡。

项籍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封项羽叔父项伯为吴王,封季布为楚王。

刘邦初入关中,见秦宫室、苑囿、狗马、衣服、财宝,意欲据而有之。

项籍闻之,大怒,遂攻破函谷关,入关中,烧秦宫室,杀秦降王子婴,焚秦朝官文书,杀秦官吏,尽收秦财宝。

项羽入关中后,见天下已定,欲立为帝,以示尊崇。

项伯曰:“项王有功于天下,宜为帝。

”项籍曰:“吾有何功?敢为帝?”项伯曰:“项王破秦有功,宜为帝。

”项籍曰:“吾破秦,非吾之力,乃天命也。

”项伯曰:“然则项王宜为帝矣。

”项籍遂自立为帝,国号大楚。

项羽立为帝后,封刘邦为汉王,封项伯为吴王,封季布为楚王。

刘邦封后,欲东归,项羽怒曰:“吾为帝,何故东归?”刘邦曰:“吾为汉王,东归以镇抚诸侯。

”项羽曰:“诸侯宜属吾,何得东归?”刘邦曰:“诸侯宜属汉王,吾东归以镇抚诸侯。

”项羽不听,遂攻刘邦。

刘邦败走,逃至彭城。

项羽大怒,遂围彭城,杀刘邦父、母、妻。

刘邦闻之,大悲,遂与张良、陈平定计,欲破项羽。

刘邦遂与诸侯联军,攻项羽于垓下。

项羽兵败,困于垓下,四面楚歌。

项羽曰:“天之亡我,我何面目见江东父老?”遂自刎而死。

项羽死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项羽,一代英雄,勇猛果断,力能扛鼎,然因刚愎自用,不纳忠言,终致败亡。

史记项羽本纪序原文与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序原文与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序原文与解析史记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有影响力的历史著作之一,其包含了广泛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历史观点。

其中,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章之一,记录了项羽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反秦起义军领袖的生平事迹。

本文将介绍史记项羽本纪序的原文,并对其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序原文:项羽者,下相人也。

其先确得邯郸,姓姬名与字羽。

太公望姬姓也,而神异者得书于碣石。

好读书。

咸但頞之,自号为颍川彭越。

及真定之败,项氏亡。

遂流亡东人,曰冯唐者,冯之,唐邑也。

故号曰项冯。

键壁阳翟。

齐鲁之间,有诡人之事者,号谓之黥布,能自饰其形容,辞辩神速,权谋多诈,故多乔之。

布,东北人。

方今秦势众,地势险固,略与无取,而布与将军项羽俱起,破秦国之将帅数十人,东向并不留意,逡头相与使。

布、江淮之间皆强,亦并无争,顾未有大名耳。

欲效简主,要无难也。

原文分析:项羽本纪序的原文以“项羽者,下相人也。

”作为开篇,简洁明了地介绍了项羽的身份和背景。

接着,文中提到项羽的祖先确得邯郸,并有太公望姬姓的神异之事。

这部分内容既介绍了项羽的家族背景,也暗示了他拥有姬姓的贵族血统。

接下来,原文提到项羽好读书,并自号为颍川彭越。

这一句话不仅展现了项羽的文化修养,还表明他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一定的认同感。

此外,原文中还提到项羽曾在真定之战中战败,项氏家族亡于秦国。

随后,项羽流亡东人,并以“冯唐”作为自己的别号。

这段内容揭示了项羽的历史经历,以及他对自己的新身份的命名。

在原文的后半部分,作者专注介绍了另外一个重要人物黥布,并对其背景和特点进行了描述。

黥布是一个具有权谋和辩才的人物,他与项羽一起起兵反秦,并破坏了秦国的势力。

接着,原文提到黥布和项羽的兵力都很强大,但在大事成之前,他们都没有建立起较大的声望。

这一部分内容深入阐述了黥布的品质和才能,同时将黥布与项羽并列,暗示了两人在史事上的交织关系。

最后,原文提到项羽希望效仿简主,即成为一个简简单单、清清楚楚的君主。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项羽本纪赏析

项羽本纪赏析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目之一,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本纪主要记载了项羽从起兵反秦到失败自刎乌江的整个过程,展示了项羽英勇、刚毅、迈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斗争现实。

以下是《项羽本纪》的赏析:
1. 人物塑造: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成功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

通过描绘项羽的江东起兵、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等重大事件,展示了项羽军事才能、勇武精神和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同时,司马迁也通过细节描绘了项羽的憨直、粗疏寡谋等性格特点,使得项羽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2. 历史价值:《项羽本纪》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秦末汉初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纪中记录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江东起兵、楚汉之争等,为后世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提供了宝贵的。

3. 文学风格:《项羽本纪》采用了生动的文学手法,如描绘战争场面、人物形象等,使得本纪既有史实价值,又具有文学价值。

此外,司马迁在本纪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如
“破釜沉舟”、“乌江自刎”等,丰富了汉语表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思想内涵:《项羽本纪》反映了作者司马迁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通过描绘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成败得失,司马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使得本纪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项羽本纪》作为《史记》的重要篇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不仅展示了项羽英勇、刚毅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斗争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第7期十二本纪项羽本纪(赏析)

《史记》第7期十二本纪项羽本纪(赏析)

《史记》第7期十二本纪·项羽本纪(赏析)《项羽本纪》在《史记》中可以说是最为精彩、最炫耀人的篇章之一了,而项羽这个人物无疑也是司马迁笔下各色悲剧人物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司马迁不以个人好恶而褒贬人物,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做出了公正、中肯的评价。

《项羽本纪》给人最深刻最强烈的第一印象,就是项羽这个历史英雄所具有的超乎常人的巨大力量,作者显然把他当成力的化身来描写。

这一点在文章一开始便一览无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他的军事才能也在年少时便凸显出来,他学书剑皆不成,独好兵法,然而他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暴露出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性格弱点,为他最终失天下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但年少时的这些弱点还不足以使项羽这位英雄的光芒黯然。

司马迁高古评价了他在亡秦过程中所建立的历史攻击。

项羽“年二十四”即参加了反秦斗争,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功绩。

当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时,项羽几乎是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

”唬得其叔忙掩起口:“毋妄言,族矣!”这是何等的自信!着是何等的勇气超群!这是何等的胆识与魄力!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其中杀宋义和巨鹿之战的胜利使项羽的军事才能大放光彩。

杀宋义使其“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救巨鹿使其“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楚汉之争中,他又数度威逼汉军,困沛公于鸿门,败汉王于彭城,几射杀刘邦于广武。

一个勇冠三军、被坚执锐、所向披靡、威武刚猛、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由于他的刚愎自用、鲁莽行事,不能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不能知贤善用而从大好形势陷入到了“四面楚歌”的绝境,最后“自刎而死”。

鸿门宴便是项羽从胜利走向败亡的转折。

在这场觥筹交错的宴会上,项羽、刘邦两个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史记项羽本纪》课件

《史记项羽本纪》课件
高的可信度。
语言节奏明快
司马迁在叙述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节 奏感,使得整个作品读起来明快有 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语言内涵丰富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运用了丰 富的语言内涵,使得整个作品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04
项羽的历史评价
后人对项羽的评价
正面评价
项羽被认为是一位英勇善战、威武霸气的英雄,具有强烈的 个人魅力和豪情壮志。他的形象在文、艺术和影视作品中 经常被塑造为具有传奇色彩和英雄气概的代表。
《史记项羽本纪》ppt课件
目录
• 《史记》简介 • 《项羽本纪》概述 • 《项羽本纪》的文学艺术特点 • 项羽的历史评价 • 《史记项羽本纪》的现代意义
01
《史记》简介
作者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 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父亲是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对司马迁的成长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价值观的引导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也要尊重个体的权 利和自由。通过对《史记项羽本纪》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引导社会价值观的 健康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历史的认识和反思
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通过《史记项羽本纪》,我们可以了解秦末汉初的历史事 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探究历史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
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于项羽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评价他 的功过是非,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并从中汲取 经验和教训。
历史的启示
通过对《史记项羽本纪》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历史 的启示,思考如何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以及如何更好地 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项羽本纪主要内容

项羽本纪主要内容

项羽本纪主要内容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项羽本纪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项羽本纪主要内容1、兴衰过程:文中写项羽由微而盛,由盛而亡的整个过程;以义帝为关照,未弑帝前,由裨将而次将,而上,而西楚霸王,军队由八千而二万,而后六七万,至鸿门则已四十万。

弑帝后则日见其衰败,颇有揭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历史教训的意味。

2、人物个性:项羽是全书中最突出的人物,他兴起快速,败亡也快,文中深入写到他的性格。

由文中可看到项羽为人充满矛盾性:他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杀义帝及韩王成、烹说关中者,这些都是粗暴的行为;但鸿门宴放走邦、重用秦将甘邯、司马欣等、听外黄令言而赦当坑者、归回刘邦父母妻子,与刘邦和平共存,这些又是宽仁大度的表现,富理性和感情。

欲和刘邦一决胜负以息天下纷争,及最后无颜见将东父老,又是责任感的表现。

写项羽一生经历及成败关键,成功地刻画项羽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物性格。

3、探讨败亡原因:综观项羽败亡的原因在于血气方刚,缺学问道德修养,无识远见,但知以武力经营天下,而不知总体战和持久战,所以在颠覆秦政权后不能建立新秩序,反而倒行逆施,史公欲以项羽为强而不义者之鉴戒也。

史记项羽本纪的故事关于史记项羽本纪的故事,小编就不在这里描述了,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百度下“项羽本纪”,百度百科里的内容还是比较权威的。

但是,在百度百科中史记项羽本纪的原文是详细的,翻译却是截取的。

项羽本纪中的成语破釜沉舟、取而代之、先发制人、拔山扛鼎、四面楚歌、沐猴而冠、作壁上观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翻看《项羽本纪》,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项羽的影投在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

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等只是这乱世的配角。

《史记》中历史人物项羽本纪

《史记》中历史人物项羽本纪

《史记》中历史人物项羽本纪《史记》中历史人物项羽本纪一说历史大家就会觉得我们中国历史很厚重,其实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的,小编在这整理了《史记》中历史人物项羽本纪,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

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

《史记》“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在这一百三十篇中刻画了帝王将相、谋臣策士、游侠商贾等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人物形象,在这一百多个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中,或许这两位人物是最让人记忆深刻,不能忘怀的——西楚霸王项羽、汉之高祖刘邦。

在《史记》中,司马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更充分、集中地刻画历史人物形象,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命运,赋予了历史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太史公的笔下,我们看到的项羽、刘邦,虽然同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却具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命运——沛公刘邦,机智果断,能屈能伸,贪财好色,狠毒阴险,最后威加海内,成就一代宏业;西楚霸王项羽,率直磊落,勇武过人,刚愎自用,寡谋轻信,最后自刎乌江,失去一生霸业。

太史公以细腻的笔触精致地雕琢刻画出了两人复杂的人格特征。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善于将人物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为显现个性特征。

如在《鸿门宴》中通过展现紧张、复杂的矛盾冲突,揭示了项羽与刘邦两人的不同性格。

先看项羽,当曹无伤派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可是在鸿门宴上,刘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席温顺言语对项羽讲过之后,他不但不杀刘邦,而且竟然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羽本纪原文逐句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逐句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逐句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项羽本纪原文逐句翻译两汉:司马迁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羽本纪的基本介绍

项羽本纪的基本介绍

项羽本纪的基本介绍《项羽本纪》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第七卷,是一本描述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项羽本纪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项羽本纪之项羽简介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匹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为这个缘故,事情才得以了结。

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

吴中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

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

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敬畏他了。

项羽本纪之楚军崛起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

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

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

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解析项羽,名籍,字羽。

相传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

《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史书,其中记载着项羽的事迹。

本文将引用史记中描写项羽的本纪原文,并解析其中的内容含义和历史背景。

【引言】《史记·项羽本纪》是史书中对项羽事迹的专门记载,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们可以了解到项羽在秦末战国时期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与刘邦的斗争和最终的结局。

【正文】项羽本纪原文如下:“项羽者,临江人也。

孰谓无彊者哉!少时事秦所败,降为郡守。

年三十馀,与韩信数十人,居沛中为豪杰。

项王使韩信。

信年少壮,疑为信使,乃收豪杰,三万馀人。

信阳让都尉,以钩陈王出,下千乘冯助洙泗上。

项羽使韩信击奔安国王于广陵,灭其族。

堕堡邑。

〔项羽欲更立信为楚而立之者亡〕〔项羽赋文,立为淮阳王〕项王乃拔徐州,使项羽为徐州牧,将兵五十馀万。

发九江兵,杂而不足以取彭城。

二岁乃举,使项羽将十五万人,往击刘伯卜,取彭城,復发兵西,举荆州,东立刘交为淮南王,使韩信南击胶东王,伐下邳,取之,冬乃报。

立韩信为齐王,益邑,执三假以徇诸将。

暂省略围攻赵王歇段落,解析七国之乱及项羽方面角色【解析】项羽本纪最早的部分主要介绍了项羽在沛(今江苏沛县)的往事。

他少年时曾与韩信一起在沛中崛起,并带领着数万人起义。

成为刘邦的部下,且被任命为都尉。

他在秦末乱世中崭露头角,聚集了众多武力和势力。

文中提到项羽与韩信夺取了彭城、荆州、下邳等地,还立刘交为淮南王,韩信为齐王。

可以看出项羽在这段时间内发展势力、扩大地盘,展示出了其统治者的野心。

而在文字间的删节部分中,提到项羽有意更立韩信为楚王,但最终韩信并未成为楚王。

这段文字反映了项羽对韩信的失望和曲折变化。

【结论】通过社记项羽本纪这一章节的解析,我们可以窥见项羽在秦末战国时期的举足轻重地位及其与刘邦的人物关系。

他在史记中的描写反映了其勇猛的军事本领和雄心勃勃的政治追求。

同时,也展示了项羽权谋过人、善于利用他人的一面。

文言文《项羽本纪》

文言文《项羽本纪》

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 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 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 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 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 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 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 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 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 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 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 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 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 “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 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 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 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 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 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书不成,去
去:离开
B.又不肯竟学
竟:完成
C.毋妄言,族矣
族:灭族
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灭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 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 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 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羽本纪原文

项羽本纪原文

②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 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 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 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 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 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 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 故姓项氏。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
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
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 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 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 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青梅煮酒论“英雄” 之末路英雄——项羽
项羽曰: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也。”
刘邦曰: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 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 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 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 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 所以为我擒也。”
思考
1、项羽被汉军追上的原因是什 么? 2、田父将项羽指向绝路是偶然 的吗? 3、文中哪一个细节让你印象深 刻,为什么?
东城快战
作为统帅,项羽在这时主张快战,快战和决 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难分、一决雌雄 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 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匹夫之勇而已,完全 不计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项羽本纪》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了本纪、世家和列传等体裁。

他用本纪体来撰写帝皇的事迹,比如“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和“孝文本纪”。

以世家来记录王侯,以列传来记录其余人士的事迹。

这样想来,历史上的名人大都可以被安排进属于自己地位的地方。

但是,对于《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我便有了以下疑问: 项羽他一生都没有当帝王,他那凭什么也进入到本纪中?我带着疑问熟读了这章节。

终于在“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可以看到司马迁相关的解释。

“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总结起来主要的原因是首先项羽不和从前的帝王一样,是通过继承王位而来,他是通过自己的、个人的努力从小平民奋斗最终得到西楚霸王的称号,这种经历更加应该得到嘉奖。

还有就是,他亲自率领诸侯参与直接战斗颠覆了暴秦,而且他主持分裂天下,所有的政事都由其定夺,称号为“霸王”,这是千古未有的奇事奇人。

[1]基于以上原因,项羽该入本纪。

经过此番解释对于项羽我更加崇敬了,但我主观上认为还可以加上一条原因就是项羽所展现的个人男子汉魅力使他能够加入到本纪中。

一部《史记》,就是写人的历史。

《项羽本纪》就是一篇项羽的人物传记。

我之所以选择项羽来写,就是项羽人物形象十分饱满,他是个英雄式人物,他是个铁骨铮铮、重情重义同时又柔情似水的男子汉,也可以说具有十足的人格魅力。

可是司马迁他在写项羽的时候不仅描写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这位英雄的满腔同情,项羽他也有性格缺陷,他虽然骁勇善战但也优柔寡断并且胸无大志,司马迁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来其人物缺陷,从描写范增和沛公的语言中可以看出。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物语言。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我在想,也许司马迁描写的这样胸无大志的项羽其实一开始就决定好了其悲剧性。

从文中项羽说的话也可窥见一二。

《项羽本纪》中,项羽说的第一句话是:“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意思是:项羽不愿学写字及剑术,他认为这些无用,他要学可以抵挡万人的本领。

司马迁仅通过这一句话表现了项羽重武轻文,做事不能善始善终,过于狂妄自大的性格特点。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可见性格对一个人的命运影响是巨大的。

项羽这一句话中便体现了他本身的个人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一位要成就大事的人所需要的特质,也注定了他的失败,项羽的个性特点也暗示了其最后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

再看“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2]项羽把秦朝宫室用一把大火烧得十分残破,紧接着他的思乡之情就十分的强烈。

在各路军马还未平定的危机时刻,江山还不稳固之际,作为总头领的“西楚霸王”不想着如何稳定天下及自己的统治,却儿女情长地思念起家乡,他的理智轻易的被情感所取代,自然不会理会他人建都关中的建议。

项羽对家乡的眷恋一直放在心中,当这种情感慢慢发酵,慢慢爆发,结局就已经向悲惨的方向发展。

[3]他被逼到乌江边时,说道:“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2]这一段独白,在表现了项羽受江东父老的爱戴的同时也体现了项羽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深厚,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宁愿死也不渡乌江。

[4]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项羽一开始就被安排好了其悲
的结局。

虽然整个脉络是悲的基调,但不能否定项羽所取得的的成就,项羽一生身经百战、可歌可泣的大事应该是太多了, 但作者以其一生中最重大、最能表现其性格特征的三件大事来集中表现人物。

这三件大事就是: 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

“钜鹿之战”是项羽一生伟业的奠基。

卿子冠军宋义和项羽奉命救赵于围城钜鹿。

项羽反对宋义饮酒高会、拥兵观望。

项羽慷慨陈词、勇斩宋义、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充分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过人的勇武。

“鸿门之宴”是项羽由胜到败的一个转折, 这场激烈的外交争斗, 双方唇枪舌剑, 众多的历史人物联袂登场, 最后因为项羽的妇人之忍、宽厚天真,以“不忍”之心,纵敌轻逸,以至于失去了好机会,从而展现项羽性格的另一面。

“垓下之围”则是英雄末路。

在“溃国、斩将、刈旗”的殊死决战中,再现了霸王的神勇不减当年。

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壮烈自刎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品质, 而临终时的话说道“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又表现出他“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的愚昧和顽固。

这三个场面都是具有重大意义、关系到天下大势的历史事件。

这三件事,反映了项羽创造辉煌、抉择失误、走向末路的人生三部曲,展示了秦亡汉兴的历史脉络,也写出了悲剧英雄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胸无城府、不善权谋、迷信武力、至死不悟等主要性格特征。

[5]因此, 以它们为主要环节而组成的《项羽本纪》既能互相关联, 形成完整的人物传记, 又能引人入胜地通过语言特点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表达出作司马迁对他的深切同情。

参考文献:
[1]霍小芳.《史记·项羽本纪》探析[J].山西经贸职业学院,2010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沈欣怡.从《项羽本纪》的语言描写中看项羽的悲剧性[J]常熟理工学院,2017
[4]黄岩.《史记·项羽本纪》中人物语言的特点[N]淮北师范大学,2013
[5]罗留力.《史记·项羽本纪》的艺术特色.[J]文学教育,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