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
裁判的方法读后感
裁判的方法读后感《裁判的方法》是美国法学家、哲学家本杰明.卡迈尔的一本学术著作。
该书围绕着裁判的方法论展开,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思考,探讨了裁判员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重新审视了裁判的角色和方法,对司法公正及其实现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在书中以案例为基础,通过精心挑选的法律案例,分析了各种裁判方法的优缺点,并提供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不仅增加了读者的乐趣,也更加贴近了实际的司法裁判过程。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裁判员在处理同一案件时使用不同的方法,各有利弊。
一种方法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行之有效,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却不适用。
因此,在裁判实践中,裁判员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书中所提及的裁判方法包括传统的逻辑法学方法、历史法学方法、经验法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也各有局限性。
作者强调了方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指出裁判员应该对不同方法保持开放的心态,并根据需要灵活应用。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认识到裁判员的角色并不是机械地依据法条进行判断,而是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做出公正的裁决。
《裁判的方法》还探讨了裁判员的道德责任和决策的困难性。
裁判员需要拥有高度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以保证裁判的公正性和正当性。
尤其是在一些棘手的案件中,裁判员常常面临重大决策的压力和困扰。
书中提到了一些真实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裁判员在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成为一名裁判员并不容易,需要承担巨大的道德和责任。
阅读《裁判的方法》让我认识到了裁判员职业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裁判员不仅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和维护者。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深刻的思考能力,同时还需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决策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裁判员的作用无处不在,他们的裁判决定关系到个人的权益,甚至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icourt能力应用清单每一篇都值得收藏
iCourt能力清单,每一篇都值得收藏12门课程,从核心业务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法律新科技三个层次,全面帮助法律人构建职场能力体系。
“烧脑”过后,如何学以致用,让这份能力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法秀小编选取了与课程相关的精品文章编成合集——这里既有老师的思想精粹,也有校友的心得体悟,更有手把手的例操作与贴心的工具推荐:)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和标题即可直达原文iCourt可视化集训营以培养法律观点可视化思维为核心,并辅以软件操作,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
1.物权法司解的真正可视化解读,还得看这图2.财产保全错误的责任认定,一图了解司法观点集成3.可视化怎么做?看这个案件全步骤分解4.面对不利证据,我如何用可视化成功逆袭5.劳动诉讼的可视化应用6.诉讼律师为什么要用Excel7.律师使用Excel完全手册8.EXCEL用得巧,每天下班早(附动图演示)9.四款思维导图软件大比拼,附《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10.教你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案卷材料管理11.如何制作法律事实图12.我与可视化的第三次握手13.看得见的改变——写在诉讼可视化两周年14.律师高效工作的九款神器iCourt大数据集训营帮助律师直面大数据挑战,让大数据为律师市场开拓、客户谈判、合同审查、行业风险、法庭审判全程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用最具说服力的方式赢得客户和法官。
1.用手机查法条,你知道哪几个App最靠谱吗?(附评测)2.商业决策中如何用好法律大数据3.裁判文书公开新规发布,再不用大数据就out了4.深挖裁判文书:案例检索六大关键点5.如何采集和分析法律大数据6.罗瑶:大数据,让决策更有说服力7.九步法攻克法律检索8.如何做法律检索9.法律检索的方法和技巧10.晓峰:用百度做法律检索,还能这么玩11.律师检索技术之Westlaw12.律师检索技术之Lexis13.律师检索技术之Heinonline14.律师检索技术之Justis & JustCite15.执行难?5招挖出隐藏财产线索16.面对陌生项目,法律基础资料全掌握的4个途径17.四大法律数据库全方位比拼18.如何整理结案卷宗19.大数据时代下的银行风控20.大数据解析贩卖毒品类案件现象、辩护与量刑(文末有彩蛋)21.管窥买卖合同纠纷办案要点:混凝土款案件大数据报告22.省货物走私案件大数据报告23.最高院2015年度建设工程纠纷案件审判研究报告24.最高法院审结涉银行纠纷案件报告(附研究方法)iCourt 出庭集训营站在法官视角,通过体系化的总结,帮助律师洞悉庭审,充分发挥庭审每个环节的效用。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裁判方法的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以前吧,总觉得裁判这事儿离咱普通人挺远的,可读完这本书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书里讲了各种各样裁判的方法和原则,一开始我还担心会不会很枯燥,毕竟法律相关的东西在我印象里总是严肃又刻板。
但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居然越读越入迷。
就比如说,在判断一个案件的时候,不能光看表面的现象,得深挖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这就好像我们平时看人一样,不能光凭第一印象就给人家下定论,得多接触、多了解,才能真正知道这个人到底是啥样。
书里还提到了证据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证据,那裁判就可能会出现偏差。
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剧,一个人被冤枉了,就是因为关键的证据被忽视了,最后差点酿成大错。
还有啊,关于法律条文的解释和适用,这也是有讲究的。
有时候一个条文可能有多种理解,这时候就得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立法的目的来选择最合适的解释。
这就好比我们解数学题,一个公式可能有多种用法,得看具体的题目条件来决定怎么用。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书里说的裁判要保持中立和公正。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真正做起来可太难了。
想象一下,在一个案件中,双方都各执一词,都说自己有理,这时候裁判就得有一双“火眼金睛”,不被任何一方的情绪或者言辞所左右,只根据事实和法律来做出判断。
我想起有一次在小区里看到两个邻居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好像就是因为其中一家的花盆不小心掉到了另一家的阳台上,把人家的东西砸坏了。
然后双方就开始互相指责,一个说对方不注意,一个说对方太计较。
这时候大家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觉得花盆那家应该赔偿,有的人又说只是个意外,没必要这么较真。
我在旁边看着,就想,这要是真让谁来当这个裁判,还真不好办呢!得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了解清楚,看看是谁的责任更大,还得考虑两家平时的关系怎么样,能不能通过调解解决问题。
要是处理不好,说不定这两家以后就成仇人了。
读了这本书,我也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在生活中的一些判断和决策。
裁判的方法 读书笔记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
摘要:
一、引言
二、裁判方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三、裁判方法的应用领域
四、如何提升裁判能力
五、结论
正文:
【引言】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裁判员是司法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他们肩负着对事实和法律进行审查、评判的重任。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裁判员?本文将分析裁判的方法,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裁判方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裁判方法,简而言之,是指裁判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运用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案件事实进行审查、判断的方法。
它包括对证据的识别、事实的认定、法律的适用等环节。
裁判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裁判方法的应用领域】
裁判方法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等。
在各个领域,裁判员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裁判方法,以确保司法公正和公平。
【如何提升裁判能力】
1.深入研究法律知识:裁判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
2.提升事实认定能力:裁判员应掌握科学的事实调查方法,确保对案件事实的准确判断。
3.锻炼法律适用能力:裁判员要在实际工作中,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条款。
4.增强沟通能力:裁判员需要与当事人、律师、证人等各方保持良好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案情。
5.注重案例积累:裁判员应从过往的案件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裁判水平。
【结论】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裁判员,掌握科学的裁判方法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事实认定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才能为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后感)裁判方法读后感
裁判的方法读后有感裁判的方法读后有感(一)读罢一回梁慧星老师所写的《裁判的方法》,从不知道何为民法解说学,到此刻对民法解说学理论情有独钟,也加深了我对民事诉讼法学习的兴趣。
说到此书,不得不说起的是梁老师致力于中国建设以及完美法治之路的拳拳之心,日月可昭,让我们这些晚辈非常敬重,这本书是梁老师写给中国全部法官的,告之以先进的理论与特有的审讯艺术,以充足的理性思想,依照裁判特有的逻辑公式进行审讯,此书独具特点,手不择卷。
自学习民事诉讼法以来,向来感觉好多程序、细节让人难以把握,加上阅读此书,领会到法官审讯工作的复杂,想起在法庭上,法官的一锤定音,一判影响别人人生以后的道路,自然,不及刑事诉讼这可带来对于生命、权益义务的剥夺的结果,但是也顿生法官审讯之不易的感觉。
法官的审讯是以经验进行堆砌,所以对于一个新晋法官而言,《裁判的方法》一书是审讯时候全部不解抑或烦忧的答案,梁老师会以此文字形式给你答疑解惑。
读完好书,我深刻理解了《裁判的方法》一书籍身所阐释的是法律工作者特别是一名法官怎样判断凭证,怎样合用法律的问题。
梁慧星教授总结说:一个裁决能否正确、稳当,就看它能否切合这个裁判逻辑公式,这个裁判逻辑公式就是指形式逻辑的三段论。
法律法例为大前提(TR),案件事实为小前提(S=T),裁判为结论(SR)。
简言之,大前提既定法律规则是对典型行为典型关系的办理,小前提个案事实是对争讼案件中的行为与关系确实认,裁判结论即法院裁判,则是对涉案当事人关系和行为的评论,以及对涉案当事人权益的处理。
因而可知,固然法律规则是法官裁判的潜伏标准,可是,详细的个案事实才是案件办理的真切基础,法官的详细审讯工作也是从案件事实的认定开始的,而后才返身去找寻法律规则( STR)。
经过对此书的阅读,再联合老师讲堂上所讲的事例剖析以及各种案件的审讯,我感觉对于审讯思路的基本脉络有了整体性的认知,真切理解了所谓法官审讯就是审察凭证认定事实合用法律的过程。
梁慧星裁判的方法第四版附录读书心得
梁慧星裁判的方法第四版附录读书心得《梁慧星裁判的方法第四版附录》是一本关于裁判方法和技巧的书籍,对于提高裁判员的素质和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对于裁判员的角色、职责和实践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受益良多。
首先,在阅读《梁慧星裁判的方法第四版附录》时,我深切感受到裁判员的角色和职责的重要性。
梁慧星在书中强调,裁判员是比赛中的公正仲裁者,需要保持客观、中立、公正的原则。
裁判员的决策和判罚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和双方参与者的权益,因此准确、公正地执行裁判工作是裁判员的首要目标。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比赛规则、技术要求和裁判操作,裁判员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比赛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其次,书中对于裁判员在比赛中的实践技巧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对于我提高裁判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处理犯规问题时,梁慧星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判罚原则和思维方法,如法定损害、意图判罚和判罚等级等。
这些原则和方法能够帮助裁判员做出准确、公正的判罚决策,避免主观片面的个人偏好影响判断,提高判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在处理技术争议和纠纷时,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技巧和策略,如善于沟通、站在正确的角度看问题和保持冷静等。
通过运用这些实践技巧,裁判员能够更好地处理比赛中的问题和纠纷,维护比赛秩序和公平性。
另外,梁慧星还强调了裁判员的自我修养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书中提到,裁判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裁判员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控制能力,保持平衡、公正的心态。
这些有助于裁判员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减少个人情绪和偏见对判断的干扰,提高裁判员的专业性和专注度。
通过阅读《梁慧星裁判的方法第四版附录》,我深刻认识到裁判员作为比赛中的仲裁者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名裁判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注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客观、中立、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比赛规则,维护比赛的公正和权威。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
在为客观地解释法律事实和解释法律条文时,裁判的主观认识对审判的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裁判的主观认识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是造成审判过程中出现数书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有必要分析裁判官在阅读书籍时应遵循的一步法,以充分把握审判流程和结果及时准确地完成司法实践所需的知识财富的积累。
首先,在阅读书籍时,以进行分类阅读为起点,即首先检查书籍的结构,了解它的主题,并考虑其背景信息的影响,以准确理解其内容。
然后,逐步深入阅读,探究书籍中反映的法律原理和法律解释,分析其法律权威性和实用性,加深对法律活动的理解。
其次,在阅读书籍时,进行记录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裁判官更好地把握法律权威及其解释的核心思想。
同时,读者可以结合实际案例,以案例的方法来检验所得结论的准确性,有助于审判过程中,在案件审理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在阅读书籍时,还可以对书中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活动等内容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以便从不同角度解释法律,有助于完整把握法律精神和解决问题。
最后,在阅读书籍时,也要留意书中的新观点、新概念,从中把握法律的发展方向,掌握法律的最新动态。
以上是作为裁判官正确阅读书籍的方法。
以此作为基础,加强书本阅读,相信可以帮助裁判得出更加精准、合理的司法结论,发挥更大的司法作用。
《裁判的方法》之读书笔记
《裁判的方法》之读书笔记李宽法政学院04法本(1)班2004664154 说句老实话,当初老师布置要写读书笔记时心里还有点抵触,但后来有时间能静静的看起梁慧星先生的《裁判的方法》时,反倒一下子喜欢上了。
记得刚看“裁判的方法”书名时,感觉这是和《民法总论》一样艰涩难懂的书,但读后才发现,这本我们法学方法论课程的教科书远比自己所读过的所有法学专业书都来得精辟、生动、通俗易懂。
梁慧星先生并不是单纯的讲解理论,而是列举了大量贴近生活、为社会热点关注的案例来阐述他的观点,语言生动、形象,评论剖析精辟、深入浅出,使读者不但能轻易地理解了他所要阐述的观点,而且扩展了法律的视野,学会了一些裁判的方法。
我因此慢慢体会到当初老师的用心良苦。
下面是我《裁判的方法》的读书笔记。
此书共分五讲,依次为:一、民法解释学概述;二、法律解释方法;三、法律漏洞补充方法;四、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五、利益衡量。
前三讲重点阐述,后两讲简要讲解。
一、民法解释学概述(一)什么是民法解释学:“民法解释学”又叫“法学方法论”,它是微观的学问,是关于法律解释适用的方法和规则的理论,属于一种一法律解释适用的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实用科学。
须说明的是,民法解释学的这一套方法和理论并不仅仅对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等民事庭的法官有用,对其他审判庭如行政审判庭和刑事审判庭的法官也有用[1]。
(二)法官裁判的逻辑:我讲的法官裁判过程,是把同志们日常裁判案件的工作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从规律上,从适用法律的方法上,来寻找它的规律性。
那么法官裁判的过程是如何呢?它是一个严格的逻辑三段论公式:T→R 加S=T得出S→R。
第一段:T→R(法律的规定),叫大前提;第二段:S=T(事实认定),叫小前提;第三段:S→R,是得出的推论。
这个逻辑公式表述了将法律规则适用于具体案件事实得出判决的逻辑推论过程,是检验、鉴别、衡量你的判决在形式上是否合格的标准,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官靠这个逻辑公式去说服当事人,说服社会;其次,法官也是靠这个逻辑公式去说服上级法院)。
梁慧星裁判的方法第四版附录读书心得
梁慧星裁判的方法第四版附录读书心得
读完《梁慧星裁判的方法第四版附录》,我对裁判的方法和角色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与认知。
这本书是裁判员梁慧星根据自己多年的执裁经验总结而成,是一本让人对裁判员工作有很大启发和帮助的读物。
在这本附录中,梁慧星详细介绍了裁判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以及在不同
比赛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他强调了裁判员的公正、专业和独立性,这些特质对于维护比赛公平和真实结果至关重要。
同时,他也提醒裁判员要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梁慧星在附录中还重点讲述了裁判员在处理纠纷和冲突时的方法和技巧。
他强
调了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裁判员如何保持冷静和客观,避免情绪上的冲动和偏见。
他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冲突情况,并给出了解决的建议和示例,这对于新手裁判员来说尤为有用。
我个人认为,这本附录的核心观点是裁判员的责任和使命。
裁判员不仅仅是判
罚和追踪比赛规则的执行者,更是维护比赛公平和保护运动员权益的守护者。
在这个角色定位下,裁判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始终保持公正和独立的立场。
总的来说,读了《梁慧星裁判的方法第四版附录》后,我对裁判员这一职业有
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裁判员的职责和技巧,也帮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裁判员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态度。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每个裁判员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公正的和受人尊敬的执裁者。
【裁判的方法读后感】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
【裁判的方法读后感】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读后感网权威发布裁判的方法读后感,更多裁判的方法读后感相关信息请访问读后感网。
【导语】“一个判决是否正确、妥当,就看它是否符合这个裁判逻辑公式”,这个裁判逻辑公式就是指形式逻辑的三段论。
法律法规为大前提(T→R),案件事实为小前提(S=T),裁判为结论(S→R)。
读罢一回梁慧星老师所写的《裁判的方法》,从不知道何为民法解释学,到现在对民法解释学理论情有独钟,也加深了我对民事诉讼法学习的兴趣。
说到此书,不得不提及的是梁老师致力于中国建设以及完善法治之路的拳拳之心,日月可昭,让我们这些晚辈很是敬佩,这本书是梁老师写给中国所有法官的,告之以先进的理论与独有的审判艺术,以充分的理性思维,按照裁判独有的逻辑公式进行审判,此书独具特色,百读不厌。
自学习民事诉讼法以来,一直觉得很多程序、细节让人难以把握,加上阅读此书,体会到法官审判工作的复杂,想起在法庭上,法官的一锤定音,一判影响他人人生后来的道路,当然,不及刑事诉讼这可带来关于生命、权利义务的剥夺的后果,然而也顿生法官审判之不易的感觉。
法官的审判是以经验进行堆砌,因此对于一个新晋法官而言,《裁判的方法》一书是审判时候一切不解抑或烦恼的答案,梁老师会以此文字形式给你答疑解惑。
读完全书,我深刻理解了《裁判的方法》一书本身所阐释的是法律工作者特别是一名法官如何判断证据,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
梁慧星教授总结说:“一个判决是否正确、妥当,就看它是否符合这个裁判逻辑公式”,这个裁判逻辑公式就是指形式逻辑的三段论。
法律法规为大前提(T→R),案件事实为小前提(S=T),裁判为结论(S→R)。
简言之,大前提既定法律规则是对典型行为典型关系的处理,小前提个案事实是对争讼案件中的行为与关系的确认,裁判结论即法院裁判,则是对涉案当事人关系和行为的评价,以及对涉案当事人权益的处置。
由此可见,虽然法律规则是法官裁判的潜在标准,但是,具体的个案事实才是案件处理的真正基础,法官的具体审判工作也是从案件事实的认定开始的,然后才返身去寻找法律规则(S→T→R)。
裁判的方法 读书笔记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裁判的方法是指裁判员在处理纠纷或争议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原则和程序。
这些方法旨在确保案件的公正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在司法系统中,裁判的方法是确保正义得以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裁判方法的不同方面,包括证据收集、法律解释和裁判员的角色。
首先,裁判的方法涉及证据收集和鉴别。
裁判员必须仔细收集和考虑与案件相关的证据,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包括证人证词、文件、物证和专家意见等。
裁判员要学会识别证据的可信度和证据的价值,以便判断其是否对案件有重要意义。
他们还需要能够分辨真实的证据与虚假的证词或声明之间的区别。
其次,裁判的方法涉及法律解释。
裁判员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够正确解释和适用这些法律原则。
他们必须能够理解和解释法律的条文和规定,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案件。
这需要对法律原则和判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裁判员还需要注意到不同的法律解释存在争议,并在其决策中考虑这些争议。
此外,裁判的方法还包括裁判员的角色和责任。
作为司法系统的一部分,裁判员必须遵守专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他们必须保持中立和公正,不受任何个人或外部压力的影响。
裁判员应该积极参与审理,并提供公正和全面的裁决。
他们还需要与各方保持沟通,并解释他们的决定和理由。
最后,裁判的方法还涉及一系列程序。
这包括听证会、诉讼程序和上诉程序等。
裁判员必须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和公开地审理,并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他们需要与当事人合作,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尊重。
裁判员还需要确保裁决的执行,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签发执行令等。
总的来说,裁判的方法涉及一系列技巧、原则和程序,以确保案件的公正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裁判员在处理纠纷和决策时必须遵循这些方法。
他们需要仔细收集和鉴别证据,并正确解释和适用法律原则。
他们还需要参与并积极处理案件,并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通过遵循这些方法,裁判员可以确保司法系统的公正和公正性。
《裁判的方法》读后感
读《裁判的方法》有感《裁判的方法》,是梁慧星老师为“忠于法律正义的中国法官”而写的,因而整本书讲的都是法官如何认定事实,如何解释适用法律,如何审理、判决案件。
全文共分为五讲,第一讲“民法解释学概述”,第二讲“法律解释方法”,第三讲“法律漏洞补充方法”,第四讲“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第五讲“利益衡量”。
其中前三讲作了比较详细的讲解,后面两讲只是作简单分析。
《裁判的方法》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读者更便于理解,更容易与文意联系。
第一讲,讲了民法解释学、法官裁判的逻辑、法官如何认定事实、法官如何处理法律问题、法律解释的意义、法律解释的分类等几个问题。
第二讲至第四讲,是根据第一讲中找法的三种结果而提出的三种法律解释方法。
其中第二讲讲的是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包括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立法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目的解释、合宪性解释、比较法解释、社会学解释。
第三讲论述了法律漏洞补充方法,此法是针对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找不到现实的法律规则,而法官又不能由此拒绝裁判,故而有此法。
此时法官只能创设一个法规来裁判此案,但也不是说法官是任意的创设。
而是依据:依习惯补充法律漏洞的方法,类推适用(采用类似案件的法律规则处理此案件),目的性扩张,目的性限缩,反对解释,比较法方法,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法官直接创设法律规则。
第四讲则是介绍了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
第五讲讲的是利益衡量,这也是一种法律解释方法,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按照实质判断加上法律依据来操作的。
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在案情事实查清后,不急于去翻法规大全和审判工作手册寻找本案应适用的法律规则,而是综合把握本案的实质,结合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价值观念等,对双方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作比较衡量,作出本案当事人哪一方应当受保护的判断。
比较判断作为实质判断,在实质判断的基础上,将寻找法律上的依据。
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民法解释学,民法解释学即法学方法论,是法官怎样裁判案件,在裁判中如何适用法律,如何解释法律的学说。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下面本人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说句老实话,当初老师布置要写读书笔记时心里还有点抵触,但后来有时间能静静的看起梁慧星先生的《裁判的方法》时,反倒一下子喜欢上了。
记得刚看“裁判的方法”书名时,感觉这是和《民法总论》一样艰涩难懂的书,但读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后才发现,这本我们法学方法论课程的教科书远比自己所读过的所有法学专业书都来得精辟、生动、通俗易懂。
梁慧星先生并不是单纯的讲解理论,而是列举了大量贴近生活、为社会热点关注的案例来阐述他的观点,语言生动、形象,评论剖析精辟、深入浅出,使读者不但能轻易地理解了他所要阐述的观点,而且扩展了法律的视野,学会了一些裁判的方法。
我因此慢慢体会到当初老师的用心良苦。
下面是我《裁判的方法》的读书笔记。
此书共分五讲,依次为:一、民法解释学概述;二、法律解释方法;三、法律漏洞补充方法;四、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五、利益衡量。
前三讲重点阐述,后两讲简要讲解。
一、民法解释学概述(一)什么是民法解释学:“民法解释学”又叫“法学方法论”,它是微观的学问,是关于法律解释适用的方法和规则的理论,属于一种一法律解释适用的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实用科学。
须说明的是,民法解释学的这一套方法和理论并不仅仅对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等民事庭的法官有用,对其他审判庭如行政审判庭和刑事审判庭的法官也有用。
(二)法官裁判的逻辑:我讲的法官裁判过程,是把同志们日常裁判案件的工作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从规律上,从适用法律的方法上,来寻找它的规律性。
那么法官裁判的过程是如何呢?它是一个严格的逻辑三段论公式:T→R加S=T 得出S→R。
第一段:T→R(法律的规定),叫大前提;第二段:S=T(事实认定),叫小前提;第三段:S→R,是得出的推论。
这个逻辑公式表述了将法律规则适用于具体案件事实得出判决的逻辑推论过程,是检验、鉴别、衡量你的判决在形式上是否合格的标准,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官靠这个逻辑公式去说服当事人,说服社会;其次,法官也是靠这个逻辑公式去说服上级法院)。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裁判方法的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书里讲了好多裁判过程中的门道和技巧,其中有个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它说裁判就像是在走钢丝,得时刻保持平衡,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一场邻里纠纷的调解。
那是在一个老旧的小区里,两家住户因为共用的一堵墙闹得不可开交。
一家说另一家私自拆了墙,影响了自家的房屋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另一家则坚称那堵墙本来就是危墙,不拆会出大问题。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闹到了居委会。
负责调解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爷,他没有一来就急着判断谁对谁错,而是先去两家实地查看了情况。
那认真劲儿,就像是个专业的建筑师,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
他一会儿摸摸墙的质地,一会儿又看看周围的环境,还不时地跟两家住户询问一些问题。
看完现场,大爷把两家人召集到一起。
他没有板着脸说教,而是笑眯眯地说:“咱们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为了一堵墙伤了和气多不值当。
”接着,他开始分析情况,“老张家啊,你这拆墙之前确实应该跟老李家打个招呼,毕竟这墙不是你一家的。
老李啊,你也别着急上火,老张他也是担心这墙真有危险。
”然后,大爷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他说可以找个专业的师傅来评估一下,如果墙确实没问题,老张负责把墙恢复原样,费用他自己出;要是墙真有危险,那两家一起商量怎么修,费用平摊。
这个方案一提出来,两家都没话说了。
在这个过程中,大爷就像是个高明的裁判。
他没有被两家的情绪所左右,而是冷静地观察、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他不偏袒任何一方,完全是基于事实和道理来做判断。
回过头来再想想书里说的裁判方法,我发现大爷的做法和书里讲的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裁判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得全面了解情况。
就像大爷亲自去查看那堵墙,这就是在收集证据,掌握事实。
而且裁判要有同理心,要能理解双方的立场和诉求。
大爷能体谅老张的担心,也能明白老李的愤怒,所以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才能让双方都接受。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裁判要有权威性。
裁判的方法梁慧星读后感
裁判的方法梁慧星读后感读了梁慧星先生的,真的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书没有那种高深莫测的理论堆砌,反而是用特别实在的方式,给咱讲清楚了裁判的那些门道。
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和方法,都让我联想到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儿。
就比如说,判断一个事情的是非对错,不能光看表面现象,得深挖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亲眼目睹的一场小区里的纷争。
那天阳光还算不错,我在小区里溜达,正享受着片刻的悠闲呢,突然听到一阵吵闹声。
走过去一瞧,原来是两家人在为停车位的事儿争得面红耳赤。
一家说他们一直都停在这个位置,是有“优先权”的;另一家则说,这停车位又没写你家名字,谁先抢到算谁的。
两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那场面,真是火药味十足。
我在旁边听了一会儿,大概明白了情况。
原来,先占着停车位的那家,之前确实经常停在那儿,但也不是天天都停。
而另一家呢,当天正好有急事,回来得晚,找了半天就这个位置空着,就想停进去。
结果先那家的人回来了,非说这是他们的“专属车位”,不让停。
这时候,小区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有的说,要讲个先来后到;有的说,公共车位就该谁抢到谁用。
我就在想啊,如果这事儿让法官来裁判,该怎么弄呢?按照梁慧星先生书里说的,得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就这个停车位的事儿,咱得看看小区的规定到底是咋写的。
如果规定没有明确说这个车位是谁的,那就要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
先停车的那家,虽然之前经常停,但没有形成一种稳定的、被大家公认的“专属权”。
而另一家当天确实有急事,也不是故意找茬。
这就好比在法律裁判中,不能只看谁嗓门大、谁态度强硬,得看事实、看证据、看相关的规定和原则。
如果只是凭着感觉或者人情来判断,那肯定是不公平的。
再说这两家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物业的人来了。
物业的处理方式一开始也有点简单粗暴,就说让他们自己协商解决。
可这时候双方都在气头上,哪能协商出个结果呀。
后来,还是一位比较有经验的大爷站了出来。
裁判的方法读后感
裁判的方法读后感
阅读关于裁判的方法,我对裁判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意识到裁判的工作并不简单,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裁判需要了解相关的规则和条例,并能够正确应用这些规则来判断比赛中的各种情况。
裁判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并且能够在高压和复杂的比赛环境中保持冷静和公正。
其次,我认识到裁判的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裁判的存在可以确保比赛的公平和公正,避免因为不公正的判罚而导致的争议和不满。
裁判的工作也能够保护选手的权益,确保比赛的秩序和安全。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一些裁判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裁判应该保持专注,并且时刻与比赛保持同步,以便于及时做出判断。
裁判还应该保持中立和公正,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此外,裁判还应该与其他裁判和工作人员进行紧密合作,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总的来说,阅读关于裁判的方法让我对裁判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裁判的工作方式和重要性有了更高的认识。
裁判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保持公正和中立,并与其他裁判和工作人员紧密合作。
裁判的存在能够确保比赛的公平和秩序,维护选手的权益。
裁判的方法
读《裁判的方法》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每天晚上泡在图书馆里,看梁慧星编的《裁判的方法》,感觉不错,有让人想一口气读完的吸引力。
一方面整本书采用讲稿形式编写,亲切易懂,仿佛在听老师讲课;另一方面运用了大量真实案件,既富有故事性,不乏味,又让人容易理解故事后的内涵。
看书过程中,法官的神秘面纱一点点被掀开,看完整本书,感觉自己似乎也可以做法官了,至少流程方法我知道了。
不信?那我给你讲讲!先讲个大轮廓,法官裁判的逻辑——三段论:T→R 大前提法律规定S=T 小前提法律事实S→R 结论判决内容只有大、小前提都正确了,结论才能正确,法官从而说服当事人、上级法官、社会。
但现实中,法官都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也就是先认定事实,再找法。
那么我们先看看如何认定事实。
要让事实说话,也就是让证据说话,即判断证据。
1、合法性。
指证据的形式和证据的取得方法合乎法律的要求,而不涉及证据的内容。
在这里,我很不认同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制的谈话资料不具有合法性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现实中,有谁会允许对方录制谈话资料,依据这个批复,法官即使确信证据内容是真实的也无法对合法权益予以保护。
我对这有怀疑,便查了相关资料,找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作了新的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这样,以后我就可以通过偷拍偷录收集证据了。
2、真实性。
要求证据材料所反映或证明的案件事实与客观事实一致。
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⑴证据形成的原因:(2)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3)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4)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5)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3、证据的内容与意义4、证据力。
证据所具有的可以用来证明事实的效力。
事实上,证据并不会说话,而是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判断,最后达到认定事实,从而准确小前提。
裁判方法的基本问题
裁判方法的基本问题【全文】【法宝引证码】CLI.A.1217305裁判的方法,又称为法学方法论,其实法学方法论是从德国法中翻译过来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裁判的方法,是指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如何运用方法正确认定事实、解释法律并作出裁判。
裁判的方法是司法能力的重要内容,其实今天我们讲的司法能力,一是法官所具备的法律专业素质。
包括法律思维、已经掌握的法律的专业知识。
二是裁判的经验。
霍姆斯(Holmes)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对于法官来说,实务经验尤为重要。
三是裁判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概括了方法的重要性,他说:“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主要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都强调的是方法的重要性。
有人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和知识爆炸的时代。
这就意味着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越来越方便地获取信息、获取知识,所以很多知识实际上也不一定全部要从课堂上获取,大量的知识都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
但是,方法是无法从互联网上学到的,它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同时需要经过反复的、大量的实践。
如果掌握了好的方法,再通过这些方法去获取知识,就非常容易而且便捷。
法学知识的获取同样如此。
掌握一套系统的、扎实的法学知识,必须掌握好方法论。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我们要从注重立法转向注重法律的适用,要从纸面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
而准确适用法律,就需要掌握好一套法学方法。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法官除了具备扎实的法学功底以外,还需要具备裁判的方法,能够娴熟地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和观察各种纠纷,并能够准确认定事实、寻找法律,公正地裁判案件。
在民事案件中,裁判方法一定要和民法的学习结合起来,这一点笔者在《法律解释学导论》这本书中已经谈过。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著名的研究法学方法论的学者都是民法出身,例如拉伦茨(Karl Larenz)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下面本人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说句老实话,当初老师布置要写读书笔记时心里还有点抵触,但后来有时间能静静的看起梁慧星先生的《裁判的方法》时,反倒一下子喜欢上了。
记得刚看“裁判的方法”书名时,感觉这是和《民法总论》一样艰涩难懂的书,但读裁判的方法读书笔记)后才发现,这本我们法学方法论课程的教科书远比自己所读过的所有法学专业书都来得精辟、生动、通俗易懂。
梁慧星先生并不是单纯的讲解理论,而是列举了大量贴近生活、为社会热点关注的案例来阐述他的观点,语言生动、形象,评论剖析精辟、深入浅出,使读者不但能轻易地理解了他所要阐述的观点,而且扩展了法律的视野,学会了一些裁判的方法。
我因此慢慢体会到当初老师的用心良苦。
下面是我《裁判的方法》的读书笔记。
此书共分五讲,依次为:一、民法解释学概述;二、法律解释方法;三、法律漏洞补充方法;四、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五、利益衡量。
前三讲重点阐述,后两讲简要讲解。
一、民法解释学概述(一)什么是民法解释学:“民法解释学”又叫“法学方法论”,它是微观的学问,是关于法律解释适用的方法和规则的理论,属于一种一法律解释适用的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实用科学。
须说明的是,民法解释学的这一套方法和理论并不仅仅对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等民事庭的法官有用,对其他审判庭如行政审判庭和刑事审判庭的法官也有用。
(二)法官裁判的逻辑:我讲的法官裁判过程,是把同志们日常裁判案件的工作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从规律上,从适用法律的方法上,来寻找它的规律性。
那么法官裁判的过程是如何呢?它是一个严格的逻辑三段论公式:T→R加S=T 得出S→R。
第一段:T→R(法律的规定),叫大前提;第二段:S=T(事实认定),叫小前提;第三段:S→R,是得出的推论。
这个逻辑公式表述了将法律规则适用于具体案件事实得出判决的逻辑推论过程,是检验、鉴别、衡量你的判决在形式上是否合格的标准,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官靠这个逻辑公式去说服当事人,说服社会;其次,法官也是靠这个逻辑公式去说服上级法院)。
(三)法官如何认定事实:法官审判案件的工作有两类,第一种,认定事实,处理事实问题。
第二是法律适用,处事法律问题。
法官认定真实,只能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来认定,但不是凭空的认定,需要根据程序法规定的证明手段。
通过证明手段和方法来查明本案的真实①。
但须要我们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需要审查,都需要认定,就如自认的事实和不争执的事实不需审查就可以直接采纳。
除此之外的需要审查、需要认定的事实,都必须通过程序法上的证明手段才能作出认定。
那么程序法上的证明手段是什么呢?作者认为就是证据。
我同意此看法。
每一个法官认定事实都是从审查证据入手,就是审查这个证据是真的还是假的。
通过证据来达到认定本案的事实。
作者把法官对证据的判断区分为若干步。
第一步,是合法性判断。
第二步,真实性判断。
第三步,判断证据的内容、意义。
作者列举了大量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案例来讲解这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三步的判断,法官已经可以达到认定事实的目的。
但对证据的判断工作还不算完,因为在一个案件的审理中,如果最后留下两个证据,都是合法的、真实的,各自的内容意义都是清清楚楚的,而两个证据的内容意义截然相反,法官只能是选择其中一个证据。
选择保留哪一个呢?当然是证据力强的那个证据。
(四)法官如何处理法律问题:法官处理法律问题是从找法开始。
找法,就是从现行的法律规则当中找到可以用来裁判本案的那一个法律规则,即用来进行逻辑推论的那个大前提。
而找法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一是有,二是无,三是不确定概念。
其一需要确定其适用范围,明确其内容意义,区分起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这一套工作叫狭义的法律解释;其二指的是法律漏洞,需要由法官自己创设一个规则,创设规则当然要依据一些方法和理论,这一套工作叫法律漏洞补充;其三虽有法律规定,但属于不确定概念,需要结合本案事实将不确定概念具体化,这一套工作叫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
这三类工作加在一起叫广义的法律解释。
(五)法律解释的意义:法律解释对法官裁判案件、处理法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进行解释就不能进行法律的适用,不能进行裁判。
民法解释学就是研究法律解释的规则、方法和理论的学问。
这是法律解释的意义。
那么,法律解释的必要性是什么呢?一,是法律的本性。
这是因为法律条文是由语言文字所表述的,而语言文字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二,是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这是因为社会生活极端复杂,并不断变化,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新型案件。
另外,法律解释也有它的可能性。
首先是私法的本性。
民法是私法,正是私法的本质决定了可以进行解释,因为它是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其次法律解释的可能性还在于法官本身。
法官不是机器,法官有他的能动性。
法官生活在社会当中,有高度的法律素养,有对法律正义的追求,忠于法律,与当事人一般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即使让他创设规则,也不至于有什么害处。
因此,由他创设一个规则来裁判这个案件,完全做得到,法官有这个能力。
而所谓法律解释的创造性,指的是法官通过解释创设规则,也称为“法官造法”。
(六)法律解释的分类:依解释者的身份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成四种: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裁判解释和学说解释。
它们有着明显的差别。
二、法律解释方法所谓法律解释方法,是指在找法的结果找到现行法上有一个可以适用与本案的法律条文后,为了确定这个法律条文的内容意义、适用范围、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等,所采用的方法。
本书作者把它分为四个类型,共十种方法。
四个类型是:文义解释;论理解释;比较法解释和社会学解释。
其中论理解释包括七种方法:体系解释;立法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目的解释和合宪性解释。
加上各自成为一个类型的文义解释、比较解释和社会学解释,总共是十种解释方法。
(一)文义解释。
文义解释,是指按照法律条文所使用的文字词句的文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的方法。
它的根据就在于,法律是由语言文字写成的。
(二)体系解释。
所谓体系解释,指根据法律条文在法律体系上的位置,即它所在编、章、节、条、项以及该法律条文前后的关联,以确定它的意义、内容、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的解释方法。
它的根据在于,法律是由许多概念、原则、制度所构成的,但这许多概念、原则、制度绝不是任意的、杂乱无章的堆砌,而是依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体系,各个法律条文所在位置及与前后相关法律条文之间,均有某种逻辑关系存在。
(三)立法解释。
立法解释,是指对一个法律条文作解释时,从法律的起草和制定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分析立法者于制定法律时所作价值判断及所要实现的目的,以推知该法律条文的立法者意思的解释方法。
(四)扩张解释。
扩张解释,指某个法律条文所使用的文字、词句的文义过于狭窄,将本应适用该条的案件排除在它的适用范围之外,于是扩张其文义,将符合立法本意的案件纳入其适用范围的法律解释方法。
其根据是法律条文的立法本意。
(五)限缩解释。
限缩解释,是指某个法律条文所使用的文字其文义太宽泛了,超过了该法律条文、法律制度的立法本意,将本来不应当适用的案件包括进去了,于是应该把它的文义范围缩小到符合立法本意,将不应当适用的案件排除进去。
(六)当然解释。
当然解释,是指某个法律条文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适用于该类案型,但从该法律条文的立法本意来看,该类案型比法律条文明文规定者更有适用的理由,因此适用该法律条文于该类案型的一种解释方法。
其法理根据是所谓“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
在我国法院的判决当中,暂时还没有看到运用这样的解释方法。
(七)目的解释。
目的解释,指以立法目的作为根据,以解释法律的一种解释方法。
其依据就在于法律的目的。
(八)合宪性解释。
合宪性解释,指以宪法及阶位较高的法律规范解释阶位较低的法律规范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
其依据是法律体系结构中宪法的最高阶位。
(九)比较法解释。
比较法解释,是指某个外国的某个制度、某个规定或者某个判例来解释本国的某个法律条文的一种解释方法。
其根据在于各国民法总是互相借鉴。
(十)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解释,就是把社会学上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法律解释上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解释法律。
三、法律漏洞补充方法法官审理案件,在查明案件事实后,找不到任何法律规则,现行法律对本案没有规定,这种情形就叫做法律漏洞。
面对法律漏洞,法官是不能拒绝拒绝裁判的,惟有把自己当做立法者创设一个规则来裁判案件。
然而法官创设规则绝不是任意的,首先要采用民法解释学的各种法律漏洞补充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来创设规则。
梁慧星先生认为,法律漏洞补充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八种。
(一)依习惯补充法律漏洞的方法。
法官受理的案件在法律上找不到规则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方法是依习惯,包括交易习惯、行业习惯和地方习惯。
如果当事人间或者当地有习惯规则,这个习惯规则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就可以用这个习惯规则来裁判这个案件,即用习惯规则补充了法官所面临的法律漏洞。
(二)类推适用。
类推适用是指法官受理的案件在法律上未有规定时,采用类似的法律规则裁判案件。
类推适用的根据在于两个案件之间存在类似性。
类推适用是各国法院裁判民事案件普遍采用的漏洞补充方法,但在刑事裁判中不能采用(这是刑事案件的性质决定的)。
(三)目的扩张。
目的扩张是指法律对本案未作规定,属于法律漏洞,为了裁判本案,找到这样一个法律条文,虽然按其适用范围和立法本意均不包括本案,但是用该条裁判本案符合该条的立法目的,因此扩张其适用,将本案包括在内,亦即适用该条裁判本案。
这情形,扩张的依据不是立法本意,而是立法目的(四)目的性限缩。
目的性限缩是指一个法律条文的文义太宽,将不该适用的案件包含在内。
而按照该条文的目的,是不应该包括这类案件的。
于是直接依据其立法目的,将该类案件排除在外。
其根据在于法律条文的立法目的。
(五)反对解释。
反对解释是将一个法律条文反过来运用的法律漏洞补充方法。
(六)比较法解释。
比较法解释,是指本国法律上有一个法律条文,因为它是在参考借鉴外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在解释这个条文时,可以参考该外国法律的规定及该规定在适用中法院和理论界所作解释。
(七)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
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是指以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评价标准,以衡量本案事实,如果当事人的行为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即认可其有效,并予以保护;如果当事人的行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即否定其效力,甚至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
其根据在于,现代民法上,诚实信用原则属于授权条款。
(八)法官直接创设法律规则。
法官直接创设法律规则,是指法院受理的案件属于法律漏洞,不能通过运用民法解释学上的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也不能通过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裁判时,法官不得已自己创设规则,并且不借助于前述各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