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七年级上册Unit 1 You and Me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You and Me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主题:make new friends该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围绕make new friends这一主题展开,由三组对话,一个自我介绍(独白),两个新媒体语篇(征友帖子)和一篇个人档案四种不同类型的语篇组成。
语篇一是师生初次会面的对话。
第一组对话在学生Meimei和Peter之间展开。
涉及打招呼交流姓名、国家、年级、班级等信息。
第二组对话在新生Emma与老师Ms Li之间展开,涉及打招呼、询问及确认姓名、年龄等信息。
语篇二是新生Chen Jie将新朋友Peter介绍给老师Mr Smith的对话。
老师询问班级班主任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Peter混淆了中国人的姓与名,体现文化差异产生的文化碰撞。
该语篇拓展和延伸了交朋友这一主题,呈现了为第三方做介绍的基本句式。
学生通过以上对话语篇的学习,能够与他人打招呼,交流姓名、年级、班级、班主任、国家、年龄等个人信息,并区分中英文中姓与名的位置差异。
语篇三关于自我介绍和介绍朋友。
13岁的Liu Yu介绍了自己的年龄、城市、国家、最喜欢的动物、食物,并介绍了自己的新同学Sally wood的姓名、年龄、城市、国家、居住地、同住人、最喜欢的食物。
该语篇复现了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核心语言。
语篇四是交友论坛的新媒体语篇。
Pauline和Peter在交友论坛发征友帖,他们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国籍、现住地、家庭、宠物、兴趣爱好、喜欢的食物及感受等信息,并表达了真诚的交友意愿。
该语篇复现了自我介绍的核心语言,并呈现交友的基本句式。
该语篇有助于引导学生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异同点,归纳自我介绍的核心句式。
语篇五是Andre的个人档案。
Andre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年龄、国籍,其中介绍原籍和现住地时用到了连词but,介绍家庭成员时用到连词and,以及自己的宠物、喜欢的食物、爱好等信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选取了三篇现代诗歌和两篇文言文,旨在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感受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理解作者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文言文的基本常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现代诗歌欣赏:《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象征、比喻等。
(4)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朗读能力和表现力。
2.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诫子书》(1)引导学生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语法特点。
(2)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分析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4)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诵比赛,提高朗读能力和表现力。
3.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与“文学部落”(1)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古诗苑漫步”,收集、整理、欣赏诗歌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部落”,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交流阅读心得。
(3)鼓励学生在“文学部落”中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写作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2.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文言文朗诵比赛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现力。
4.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反应,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科素养整体教学设计

(3)解决与长度有关的实际问题:将长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举例:测量课桌、书本等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教学难点
(1)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学生容易混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尤其是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单位相关的实际问题。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教师可以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长度单位,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时选择米,测量书本的厚度时选择毫米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度单位》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测量桌子的长度,书本的厚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单位的奥秘。
人教版五年级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以及略读课文《珍珠鸟》,四篇文章均是散文。
作者所描写的事物都源自生活一隅,借助生活中具体事物,抒发真实情感。
《白鹭》通过对白鹭外形以及三幅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落花生》主要通过父亲与孩子的对话,揭示了花生的价值,抒发了“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
《桂花雨》叙述了作者童年时期有关桂花的记忆,尤其是摇落桂花雨记忆尤其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对家乡的怀念。
《珍珠鸟》描述了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展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谊。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统编版教材关于这一阅读训练要素的编排有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
中段重在“抓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高段则重在“抓关键语句和主要内容,体会作家表达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由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向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过度。
为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表现事物特点,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略读课文进一步运用这一方法,交流平台总结了本单元课文描述的不同事物特点和表达的真情实感。
本单元习作要素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正是从课文得法,并运用到写作中,是读写结合的完整闭环。
从四年级开始,与“表达自己的感情”有关的表达训练出现频率比较高。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我的心爱之物”,重在引导学生围绕心爱之物,学习作者借助心爱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升入五年级,在中段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抓关键词句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也学习了怎样在习作中清楚地表达自己对一件事或一个地方的感受。
本单元教学中可以借助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并从课文学习中收到启发,在读写结合中迁移运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 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如语法、修辞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他们对大自然的看法和经历,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阅读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深层含义。
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和感受。
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和反思学生通过写日记或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成绩,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评价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评价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以上就是本单元的新式教案整体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掌握第一单元的数学知识,包
括数字的认识、数的读法、加法运算等内容。
教学内容
1. 数字的认识:通过图形、口算等方式,教导学生认识数字1-100,包括数字的形状、大小、排列等特征。
2. 数的读法:教授学生数字的读法,包括整十、整百以及其他
数字的读法。
3. 加法运算:通过实际问题和练题,教授学生加法运算的基本
概念和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数字卡片、数形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数
字的形状和特征。
2. 概念讲解:通过示例和图示,教导学生数字的读法以及加法
运算的基本概念。
3. 实践练: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巩固练:分发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互相批改。
5. 总结复: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数字认识和加法
运算的理解。
教学评价
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彼此在课堂练中的表现。
2. 个别辅导: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3. 作业评分:根据学生完成的练题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
研究成果。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希望能对
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篇一单元目标一、单元分析:本单元为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为“难忘的小学生活”。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教材围绕“难忘小学生活”的主题,编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个活动板块,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
每个板块都编排了“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其中“活动建议”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提供了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阅读材料”属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资源参考,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使用这些材料。
本单元的第一项活动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用“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的活动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回忆往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练习,发展学生整理资料与使用资料的能力。
本单元的第二项活动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二、课标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3、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材料。
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如毕业联欢会,学写策划书。
5、设计并制作成长纪念册。
三、学情分析:这个单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即将告别生活六年的小学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儿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依托语文学习,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梳理或令人激动、喜悦,或令人伤心、遗憾的`事,使得本单元学习时光成为人生道路上永远难忘的岁月,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单元学业质量标准1、围绕单元及板块主题,与同学交流、协商,制定阶段活动计划。
2、收集和筛选反映小学生活的资料,填写时间轴,与同学分享难忘的回忆。
3、自主整理成长资料,设计制作成长纪念册。
人教PEP五年级上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Unit 1 My day PC Story time 教案

人教PEP五年级上册Unit 1 My day
单元整体设计
新课标第二部分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7 课时】
一,语篇研读(附图)
本节课是故事篇,本课时的主题意义是通过Zoom和Zip在一起谈论Zip忙碌日常活动等,掌握如何讲述一些日常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来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等。
让学生感知本节课句型的语义及语用情景。
能根据课文判断句子正误,回答相应的问题,并能情景表演故事等,养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一)学习能力目标:
1.能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相应练习并能运用所学短语和句型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
2.能在音频和图片语境的帮助下,学习听力题型和听力技巧。
3.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字、词、句,培养“能听会说英语”的能力
(二)语言知识目标:
1.能在图片和文本语境的帮助下,熟练运用本单元的核心单词。
2024统编新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它如同一扇窗,为学生们打开了文学与艺术的美妙世界。
这一单元精心挑选了三篇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每一篇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色彩,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积淀。
散文部分,《春》以清新明快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力和欣赏力。
《济南的冬天》则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济南冬天独特的美景娓娓道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眷恋之情。
《雨的四季》则通过雨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感受自然界中的韵律与节奏。
古代诗歌部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佳作,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诗歌不仅富有韵律美,更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引导学生们在诵读中体会古人的情怀与智慧。
除了文学作品的学习,本单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综合实践,学生们将学会如何深入解读文本,提炼文章主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写作训练则旨在让学生们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涵盖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旨在为学生们打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语文学习平台。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精心设计,围绕“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自然之美,同时培养其深厚的人文情怀。
在散文部分,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描绘四季变换、自然景观的佳作,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将大自然的壮丽与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阅读这些散文,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进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学会以更加敏锐和温柔的目光去观察世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2. 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3. 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和运用第一单元的课文。
4.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1. 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2. 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和运用第一单元的课文。
教学准备1. 课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2.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第一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概念讲解1. 向学生介绍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并简要解释相关概念。
2. 通过示例和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听说训练1. 播放第一单元的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 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运用第一单元的词汇和词语进行简单的对话。
阅读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合作阅读,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语言运用1. 引导学生根据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总结归纳1. 教师对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2. 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与第一单元主题相关的书籍。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
2.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书面评价。
参考资料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册3. 课外相关阅读材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结:跟着作家学写作,我们也可以从花的颜色、气味、形状着笔,并由此想开去。
任务三:聚焦“丁香花”,品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批注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1)运用多种方法想开去,感受丁香之美。
片段①: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指导:调动各种感官想开去。
——在白纱一般的月色下,丁香的白更富光彩,丁香的紫更加柔和,伴随着淡淡的甜香,仿佛置身于柔美奇幻的境地。
片段②: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
花的秘密,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联系生活想开去,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深,写得更有内涵. 课时作业 设计
课下搜索其他花朵,并说说它的象征意义。
板书设
计
教学反
思
第四课时
课 题 精读引领课《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默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能边读边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历史之旅”,聚焦于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社会变革,并从中汲取营养,用于指导今天的学习和生活。
二、单元目标1.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历史变革的必然性和规律。
2.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 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理解历史对今天的意义。
4.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1课:古代社会的变革与进步(4学时)教学内容:古代社会的起源、古代社会的政治体制、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古代社会的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古代社会的特点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2. 第2课:中世纪社会的演进与变革(4学时)教学内容:中世纪社会的起源、中世纪社会的政治体制、中世纪社会的经济形态、中世纪社会的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中世纪社会的特点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中世纪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3. 第3课:近代社会的崛起与转型(4学时)教学内容:近代社会的起源、近代社会的政治体制、近代社会的经济形态、近代社会的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近代社会的特点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近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4. 第4课:现代社会的繁荣与进步(4学时)教学内容:现代社会的起源、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现代社会的经济形态、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现代社会的特点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现代社会与古代、中世纪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内容。
2.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4.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了解并背诵相关文学常识,如作者介绍、作品背景等。
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包括《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等经典诗文,以及《土地的誓言》等散文。
2.文学知识:介绍相关文学体裁的特点、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等。
3.写作训练: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写作任务,如写读后感、仿写诗文等。
4.口语表达:组织课堂讨论、诗歌朗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读写结合: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技巧,并应用到写作训练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相关背景知识或话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学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相关拓展活动,如主题讨论、诗歌朗诵等。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
五、评价方式1.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
2.总结性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与教材分析。
1. 单元主题。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通过对山水画卷、四季之景等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1.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是对于写景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独特的写作手法的把握还不够精准。
2.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但对于像本单元中这种充满想象、富有独特视角的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指导。
3. 学生对于大自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在通过文字深入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对自然的热爱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如“静谧、烘烤、音韵”等。
-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如比喻、拟人、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默读、批注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描写自然景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学习本单元课文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如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等。
2.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创作,写出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受。
五、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2. 情境教学法。
3. 合作探究法。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背景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关于杰出人物的散文和一篇文言文,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单元要求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其中,《邓稼先》抒写了邓稼先以身许国、科技创新的巨大贡献;《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学术上沉默专注、革命时无惧生死的爱国热情;《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录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可亲、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孙权劝学》则把循循善劝的国君孙权和善读好学的吕蒙呈现给读者。
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等人物,都堪称中华文化历史长廊中的“奇丈夫”,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们的品格和气质。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以‘为班级牛人打CALL’为题,写一篇反映同学精神品质的记叙文”。
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写作,和本单元的课文联系紧密。
学生通过学习四篇课文,感受名人风采,学习课文在篇章结构、言语形式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进行写作。
在谋篇布局上,《邓稼先》用六个小标题连缀全篇,多角度组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通篇对举,对比组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以空行自然分割,多片段连缀成篇。
学生可以从“篇”的角度学习组材。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四篇课文均运用了“以形写神”的方法,有通过语言写精神,如《邓稼先》抓住邓稼先在井下信号失去时“我不能走”这一“语”,表现邓稼先的责任和担当;有通过外貌写精神,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写闻一多先生“头发凌乱”这一“貌”,表现闻一多先生专注学术,专心致志;有通过行为写精神,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写鲁迅先生把书包好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这一“行”,表现鲁迅先生的认真细致。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名称:古诗文欣赏【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和智慧,通过鉴赏古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文的寓意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和智慧,通过鉴赏古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文的寓意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教辅资料《古诗文欣赏》等。
2.学生准备教具,如课本、笔、纸等。
【教学过程】1.欣赏古诗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等古诗文,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寓意。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和美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听故事学古诗教师讲解古诗文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创作的背景与意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3.演讲古文名篇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文演讲,每组选择一篇古诗文进行朗读和解读,让学生通过演讲提高朗读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
4.集体赏析古诗文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赏析《蜀道难》、《静夜思》等古诗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通过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5.写意境诗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所学内容,创作意境诗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感悟古诗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文的寓意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既增加了对古诗文的了解和欣赏,又提高了语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文的寓意和意境,表达了对古诗文的深刻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总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字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内容;掌握传记的常识。
2.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探寻名人的足迹,走进名人的心灵,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学习他们的高贵品德和感人精神,陶
冶情操;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
《邓稼先》2课时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课时
《回忆鲁迅先生》1课时
《孙权劝学》2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名人有关,他们分别是:科学家邓稼先,革命家、民主战士闻一多,文学家鲁迅和军事家吕蒙。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段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本单元的文章人文内涵丰富,侧重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2.授课技巧
杨振宁的《邓稼先》记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重点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告诉我们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
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
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主要写了自己与鲁迅先生一家的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点追忆鲁迅,去怀念他所做的那些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的事情,将鲁迅更拉近人们身边。
作者笔下的鲁迅:坦率、敏捷、和善、幽默、爽朗、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
重点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学习本文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孙权劝学》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