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住宅与聚落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ch02住宅

中国建筑史-ch02住宅



2、坞堡:社会政治不稳定、战争破坏严重,为防御兵乱, 兴起堡垒性质的建筑物—;外围以高墙,外观封闭,院 中建有高楼,利于瞭望。

隋唐、五代
– 直棂窗回廊环绕的庭院住宅

宋代
– 宋代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城市住 宅形制亦呈多样化。
• 北宋汴梁为例,平面十分自由,有院子闭合、院前没门的,有沿 街开店、后屋为宅的。有两座或三座横列的房屋中间联以穿堂呈 工字形的。 • 宋代院落周围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屋代替回廊,前大门进 入后以照壁相隔,形成标准的四合院。
河南窑洞

窑洞主要有三种:
– – – –
靠崖窑 下沉式窑洞 锢窑
基本居住模式是单 元式住宅
河南窑洞

窑洞主要有三种:
– – – –
靠崖窑 下沉式窑洞 锢窑
基本居住模式是单 元式住宅

靠崖窑
– 下沉式窑洞

组合方式
– 窑洞与窑洞 组合 – 窑洞与地面 平房口圈 – 中部为起居室、卧室 – 上部为晒台、经堂
• 顺应地形,平面不规则。 • 无明显轴线,但主体建筑 围成院落。
三、福建客家土楼

建筑形制:
– 土楼以祠堂为中心 – 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 院传统格局) – 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 宅

建筑特色:
– 由外向内分为几个“环” – 建筑注重防卫(外环一、 二层不开窗,墙厚达1-1.5 米) – 选址注重风水

建筑外观特点:
– 外墙收分、开窗小 – 石墙木楼板承重结构 – 色彩运用大胆,具有装饰效果。

传统藏式建筑的古典精神
– 宗教思想的反映
– 建筑形式、风格、构造:

中建4、住宅与聚落

中建4、住宅与聚落

住宅与聚落早期聚落两大特征:以适应地缘展开生活方式,汉族以农业为主。

以家族(氏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

民居:民间居住性建筑,居住性建筑与住宅同义,而民间则与官式相对。

我国古代风水学说的实质:人在居住问题上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死问题以及人的生死与建筑环境。

我国古代选择居住用地是采用望、景、观、卜:望—从远处观看地形、地貌。

观—去实地考察植被、水文情况。

卜—用龟背等器具来进行占卜。

景—考察地段与太阳高度角、风向的关系。

住宅形制的演变:原始社会—天然洞穴、构木为巢、冬窟夏庐等。

奴隶社会时期—士大夫的住宅由庭院组成,入口有屋三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庭,即为生活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左右为厢房,堂后为寝。

汉代—一种是继承传统的庭院形式,规模较小,均是在庭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还有一种是创造一种新形制—坞屋,即平地起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北魏东魏时期—贵族住宅和大门用庑殿顶式和鸱尾,围墙上有成排的直棂窗,内侧建有围绕着庭院的走廊。

隋唐五代—住宅采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宅第门口采用乌头门形式,庭院有对称的,也有非对称的。

宋朝里坊制接替—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城市住宅形制亦呈多样化,宋朝院落周围增加了居住面积,多以廊屋代替回廊,前大门进入后以照壁相隔,形成标准的四合院,南宋江南住宅庭院多园林化,依山就水建宅、筑园,对后世江南城市住宅和私家园林的建造有很大影响。

元代—工字形的平面。

明清两代—北方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南方以封闭院落为单位,沿纵轴线布置,方向并非一定的正南北,大型住宅有中、左、右三组纵列的院落组群,宅后或宅左、宅右建造花园。

住宅构筑类型: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竹木构干阑式。

木构井干式。

砖墙承重式。

碉楼。

土楼。

窑洞。

阿以旺。

毡包。

中国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国民居类型丰富,由南到北变化很大,其中自然环境是民居建筑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巧妙的结合地形,充分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因材制用也是民居的最大特点。

史前房屋建筑与聚落考古

史前房屋建筑与聚落考古

史前房屋建筑与聚落考古第一节聚落与聚落考古学考古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出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体状况,尤其在研究古代社会组织结构时,人们曾经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墓葬资料方面。

墓葬资料在探讨社会结构方面的重要意义无可否认,但墓葬资料能够反映的情况毕竟有别于现实社会,甚至难以详细反映现实社会的具体状况,如婚姻家庭等。

而聚落考古资料则弥补了社会组织结构研究方面的缺憾和不足,并且墓葬也是聚落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因此,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聚落考古研究愈来愈受人们的青睐。

一、关于聚落的含义在中国,“聚落”一词古已有之,一般是指村落或人们聚居的场所。

如《史记·五帝本纪》有云: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张守节正义曰:“聚,谓村落也”。

《汉书·沟洫志》亦云:“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另外,《左传》庄公二十五年又有“城聚”一词,说明城自古也被包括在聚落的范畴之中。

由此可见,聚落既可以是规模较小且在空间分布上相对独立的人类集团居住的村落,也可以指规格较高且防御性能较好的城邑。

在国外,按照最早使用的德文“ siedelung ”的字意,“聚落”一词的原意当为居住地,与汉语聚落一词的含义基本一致。

李希霍芬曾经指出:“人类定着于地表,并占领地表,其中一种占领样式(Art )”即为聚落(1)。

因此,有人根据欧洲文字如英文“ settlement ”的含义,指出还是应该把聚落称之为居址,进而把聚落考古称之为居址考古(2)。

在人文地理学者看来,聚落是地表上重要的人文景观。

人文地理学者一般认为:“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 (3)。

无疑,聚落的这一定义基本符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也就是说,在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基于资料、方法和研究重心等因素的制约,故而对聚落的研究往往偏重于较晚的历史时代,甚少涉及史前聚落。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

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

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

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

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

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

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

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

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ppt.Convertor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ppt.Convertor

第三章住宅与聚落第一节概说一、住宅构筑类型住宅:用于居住功能的建筑。

民居:包含住宅及由此而延伸的居住环境。

民居较住宅更加宽泛。

(一)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

北方:多采用抬梁式,以北京四合院正房为代表南方:多用穿斗式,如云南白族住宅的主体部分彝族住宅构架用穿斗而不落地,形成木拱架。

皖南、江浙、江西一带的住宅中,山墙边贴用穿斗式,增强其抗风性能;明间为使空间开敞、庄重,使用抬梁、穿斗混合式。

皖南住宅抬梁、穿斗混合式(二)竹木构干阑式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僮侗语族地区各少数民族干阑是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为主要特征,分布广,主要用于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包括有:浙江余姚河姆渡干阑式建筑,是长江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最早发现。

及四川成都十二桥、湖北蕲春、云南剑川海门口也都发现有干阑式建筑遗址。

南方一直大量使用这种干阑式建筑,北方则自汉代以后已较少使用,但东北清代仍有一种用作仓房的干阑建筑,距地较矮,为隔潮之用。

楼面架空的作用:1.避免贴地潮湿2.有利楼面通风3.防避虫兽侵害4.便于防洪排涝西南西双版纳傣家特点:架空的居住面,深远的大出檐,向外倾斜的墙面,穿插的披檐,墙面少开窗或不开窗,构成独特自防热体系。

主要靠通风来防暑(三)木构井干式分布地:东北、云南等林区采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在东北、云南地区普遍做法为木垒墙壁的住宅。

采用端部开凹榫相叠,但因受木材长度限制之故,通常面阔和进深都较小。

(四)砖墙承重式分布地: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在汉代,砌砖技术已很发达,但砖普遍用于住宅砌墙是在明代,在北方形成和普及了硬山式住宅,代表为四合院住宅建筑。

(五)碉楼分布地: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西南一带边疆,在汉时或更早已有碉房,这种住宅与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这些地区多山,且石为板岩或片麻岩构造,易剥落加工,取石方便。

碉楼的外墙采用厚实的石墙,内为密梁木楼层的楼房,楼层则用土来作面层。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第三章:民居与聚落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第三章:民居与聚落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第三章:民居与聚落1.坞壁:起源于汉代的一种居住形式,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

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成城制。

屋主多为豪强地主,借助坞壁加强防御,组织私家武装。

2.碉楼:主要分布在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地,碉楼住宅与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这些地区多山且实为板岩或片麻岩构造,易剥落加工,取石方便。

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墙,内为密梁木楼层的楼房,楼层用土面层,这种特殊做法均和当地属高原气候干燥又多风有关。

3.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赣南等地。

是北方人为逃避战乱南迁形成的居住类型,具有防御性,运用当地材料,土筑外墙高大厚实,外环楼层开箭窗。

注重风水,保留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的习惯,是移民文化在住宅中的典型表现。

4.阿以旺: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常见之一种,有三四百年历史,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

“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中留井孔采光,天窗高出屋面约40~80cm,供起居、会客之用,后部做卧室,亦称冬室,各室也用井孔采光。

5.毡包: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等地,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牧民居住的建筑方式。

毡包搭建方便,构造简单,用皮条绑扎枝条成壁,以伞状拱起网架做顶,内铺沙或干羊粪防潮,毡顶可采光。

6.一颗印: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宅形式。

以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为特征,由于高原地区多风,故墙厚瓦重,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和夯土筑成,或用外砖内土。

称为“金包银”,“印”内的房屋梁架则主要是穿斗式。

7.坎宅巽门: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院门都开在东南角,而不开在当中,既为“坎宅巽门”。

坎原指坑,地面凹陷处,代表水位,为北方之卦,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

巽门为东南方向的门,东南方开门,意喻一帆风顺,财源不断。

8.四水归堂:住宅大门开在中轴线上,后四合院围合成的小院子称为“天井”。

因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意喻肥水不流外人田,多用于安徽民居。

中国建筑史 第3章住宅与聚落

中国建筑史 第3章住宅与聚落


竹木构干阑式 主要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 川等僮侗语族地区各少数民族 干阑在民间住宅中,以竹、木梁柱架 起房屋为主要特征。分布广,主要用于潮 湿的山区或水域。房屋一端搭在岸上,大 部架于水上,是金石比用时代的干阑式建 筑。

木构井干式 主要分布地:东北、云南等林区。 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在我国原始 社会便使用。东北及云南等林区所见木垒 墙壁的住宅,是民间的一种普遍做法,端 部开凹榫相叠。但因受木材长度限制,通 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该地区山地又盛产硬木和竹林,硬木用 于建房,竹片则提供相当于建筑骨架的拉筋。 又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盛产水稻,从而糯 米、红糖是就地取材的最好凝固剂。这三种 建筑材料和砂石、石灰一起,构筑成丰富多 彩的各式土楼。

窑洞 主要分布地:豫西、晋中、陇东、陕 北、新疆吐鲁番一带。 窑洞前身是原始社会穴居中的横穴。 窑洞住宅以天然土起拱为特征,主要流行 于黄土高原和干旱少雨、气候炎热的吐鲁 番一带。
建筑特点:
1、其梁架正贴为抬梁式,次间和边贴为穿斗式,从而 大堂室内空间开敞,而其它梁架由于有多柱落地和 梁枋穿插,楼高但结构稳定。 2、楼上立柱和下层柱并不对齐。上层柱立于梁上,故 底层梁较大。为了打破后楼5开间的过于平直,将 正脊分为3段,端部轻巧起翘,加之灰瓦白墙,江 南地区的秀丽住宅风格尽显其中。
江苏吴县东山尊让堂横(上)、纵(下)剖面图
三、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 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 到现江西、福建及 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 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客家人在漫长的 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 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闽西,以长汀为 中心的地区。 “客家“二字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那听不懂的 客家方言、看不够的客家土楼及数不清的客家 祠堂吧。

《中国建筑史》第五章(住宅)

《中国建筑史》第五章(住宅)
手法上:来自民居,走向公 共建筑
代表实例:武夷山庄、香山 饭店
黄龙饭店 程泰宁
淅美南山校区主楼
传统民居意象设计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蕴藏了丰富的建筑语言,作为 中国未来的建筑师,应当对本民族、本地区的建筑风格、 形制特征有较为深入地了解,为中国建筑在全球化进程 中拥有一席之地做好准备。
◆ 基本内容:
采用何种形式,由土 质决定,“土好顶 圆,土坏顶尖”。 3、窑洞主要有三种:
(1)开敞式靠崖窑 (2)下沉式窑院(地 坑院) (3)砖砌的锢窑
1、靠崖窑 天然崖面横向开穴。
河 南 巩 县 窑 洞 住 宅
2、地坑院
人工先挖
竖穴,然后再横
向挖,横、竖穴

结合的窑洞,称
南 洛
为地坑院。
阳 冢




主要分布地:东北、云南等林区。
(四)砖墙承重式
主要分布地: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五)碉楼 主要分布地: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
(六)土楼
主要分布地:福建、广东、赣南等。
(七)窑洞
主要分布地:豫西、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一带。
(八)阿以旺 主要分布地:新疆南部。
(九)毡包 主要分布地:内蒙古、新疆。
陕西韩城党家村
党家村文昌阁
陕西韩城党家村水池
陕西韩城党家村 住宅入口
陕西韩城党家村 寨墙遗址
(三)安徽民居
1、历史背景 ■ 徽商,以徽州人生存方式为代表,“处者以学、行者以商” ,故 徽商又称儒商。
2、建筑风格特点 两重性: ■ 外观淡雅(白墙灰瓦), 内部装饰精美、突出 ■ 构造方式,北方抬梁式 与南方穿斗式结合。 ■ 明中叶前,底层低、楼 层高,祭祖在楼上;明中 叶以后,底层高,楼层低, 祭祖在楼下。

中国建筑史-第3章住宅与聚落

中国建筑史-第3章住宅与聚落

落地,形成木拱架。
在皖南、江浙、江西一带住宅中。山墙 边贴用穿斗式,以较密集的柱梁横向穿插结 合,辅以墙体,增强抗风性能;明间为使空 间开敞、庄重,改用大梁联系前后柱,同时 大梁再抬上部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
竹木构干阑式
主要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
川等僮侗语族地区各少数民族
干阑在民间住宅中,以竹、木梁柱架
北京胡同内四合院住宅大门及倒座
北京胡同内四合院住宅大门
北京四合院住宅内门——垂花门
北京四合院住宅垂花门内侧
北京四合院住宅垂花门内庭院
北京四合院住宅游廊
北京四合院住宅正房
北京四合院住宅内院
北京四合院住宅内院一角
二、江苏吴县东 山天井式住宅 以吴县东山秋 官第尊让堂为 明代建筑,平 面呈倒“凸” 字形
清 代 北 京 典 型 街 坊 及 四 合 院 排 列 局 部 之 一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有两进院、三进院、 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外, 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花园。
北 京 二 进 院 四 合 院 鸟 瞰 和 平 面
北 京 三 进 院 四 合 院 鸟 瞰 和 平 面
江苏吴县东山尊让堂横(上)、纵(下)剖面图
三、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 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 到现江西、福建及 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 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客家人在漫长的 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 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闽西,以长汀为 中心的地区。
《中国建筑史》
2014-02
《中国建筑史》
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为密梁木楼层 的楼房,楼层用土面层,即在木梁上密排楞 木,再铺上一层细树枝,其下再铺20厘米的 拍实土层,屋顶亦拍实土层厚三十公分。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六版前言第六版前言(从第一个字到本文开头的文本将另作处理)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六版前言本书是为我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需要而在1979年开始编写的。

1989年至1999年共发行三版。

2000年,我们根据国家教委及建设部(现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九五”国家规划教材的要求,对本书第三版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修订与增补,主要由以下各个方面:第1篇:中国古代建筑根据今年来学术研究新成就,调整、充实各章内容;为了开展对古代建筑的理论探讨,增加了“建筑意匠”一章,以适应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古代建筑基本特征”的内容移于篇首作为“绪论”,使学生对古建筑的概貌及重要属于有所了解,以便后续章节的学习。

第2篇:近代中国建筑以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充实各章;着重更新了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并调整了章节关系及内容安排。

第3篇:现代中国建筑全篇共5章,均属第四版新增内容。

2000年2月,由主审在南京召开了八校(清华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现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工业大学)中国建筑史教师会议,对书稿进行了一次认真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会后,我们根据大家的建议对各章作了补充与修改。

此外,根据会议意见,第四版还增编了一份古代建筑实例图录的光盘,附于书后,作为本教材的辅助材料,供广大师生使用。

光盘共收录古代建筑图片1300余幅。

插图凡沿用第三版者不在注明出处,新增插图凡引用他书者均注明出处。

关于“现代中国建筑”部分(第3篇),这里还要作一些说明。

早在第一版的书稿中(1979年),已撰写了现代中国建筑部分,但是由于当时的外部环境不具备刊出的条件,所以临时把这一部分删掉了。

而时至20世纪末,新中国的建筑发展历程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50多年来的建筑成就与经验教训大有可书之处,书籍出版的外部环境又比当年宽松了许多,因此我们决定在第四版中弥补这个缺陷,希望能用有限的篇幅展示出50年来中国建筑发展历程的梗概。

中国建筑史住宅和聚落专业知识讲座

中国建筑史住宅和聚落专业知识讲座

住宅构筑类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住宅构筑类型最具有代表性,它既存
线性的历史发展,又跨越地区的限定。
2014-02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以现存明清住宅为实物依据,如下:
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主要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
西、湖北、云南、四川等

北方多用台梁式,以北京四合院正房
为代表。南方多用穿斗式,如云南白族住
宅的主体部分;彝族住宅构架用穿斗而不
落地,形成木拱架。
2014-02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社会便使用。东北及云南等林区所见木垒 墙壁的住宅,是民间的一种普遍做法,端 部开凹榫相叠。但因受木材长度限制,通 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2014-02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2014-02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砖墙承重式 主要分布地:陕西、山西、河北、河南。 砖普遍用于住宅砌墙并承重,是在明代,
隋唐五代,住宅仍常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
20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宋代城市住宅形制呈多样化,住宅呈工
字型,院落周围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
屋代替回廊,前大门进入后以照壁相隔,形

中国建筑史7-住宅new

中国建筑史7-住宅new
以明清住宅为实物依据,对住宅的构筑类型作以分析,主要分以下9类: 以明清住宅为实物依据,对住宅的构筑类型作以分析,主要分以下9 (一)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二)竹木构干阑式 (三)木构井干式 (四)砖墙承重式 (五)碉楼 (六)土楼 (七)窑洞 (八)阿以旺 (九)毡包
(一)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木构抬梁、
图3.9 云南丽江井干式民居
(四)砖墙承重式
1.主要分布: 1.主要分布:山西、河北、河南、 主要分布 陕西。(见图3.10) (见图3.10) 2.汉代用于仓房,明代普遍用于住 2.汉代用于仓房,明代普遍用于住 宅砖砌墙并承重。
图3.10 山西襄汾丁村民居
(五)碉楼
1.主要分布: 1.主要分布:西藏、青藏高原、内蒙古。 主要分布 2.因地制宜:与山地特殊地理环境有关,石 2.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 材易剥落,方便取材。 3.建筑特点 建筑特点: 3.建筑特点: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实 墙,内为密梁木楼层楼房。(见图3.11) (见图3.11) (P87)
图3.11 西藏穷结县藏族住宅
图3.11 藏式碉楼剖面示意
(六)土楼
1.主要分布: 1.主要分布:福建、广东、赣 主要分布 南等(见图3.12) (见图3.12) 2.渊源: 为逃避北方战乱而迁 2.渊源: 渊源 移南方的中原移民住宅。 移南方的中原移民住宅。 3.共性: 3.共性 共性: 1)土楼以祠堂为中心(供奉 1)土楼以祠堂为中心(供奉 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正中央); 2)无论圆、方、弧形,均是 2)无论圆、方、弧形,均是 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 传统格局性质; 3)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 3)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 宅。
(二)竹木构干阑式
1.主要分布: 1.主要分布:广西、海南、贵州、 主要分布 四川等僮侗语族地区各少数民族。 2.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多用于 2.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多用于 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3.明清两代,南方僮侗语族地区少 3.明清两代,南方僮侗语族地区少 数民族仍使用,北方有作仓房的干 阑建筑。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的住宅与聚落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的住宅与聚落

福建永定圆形土楼
方形土楼F碉楼式民居 Nhomakorabea F毡包式民居
二、住宅形制的演变
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 由庭院组成
三、住宅构筑类型
影响原因: 1、地理气候 2、材料与构造工艺 3、历史社会原因 4、生活方式
A合院式民居
主要特点: 1、功能分区明确。 2、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3、内向院落,利于降低外界噪声、防风沙。 4、朴素实用,青砖灰瓦为主,气质雍容。
第四讲 中国建筑史(3)—— 中国古代的住宅与聚落
一、概述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乡村和城市
城市中的住宅:形制的变化 乡村中的住宅:技术的发展
城市自成体系; 乡村沿袭早期聚落的特征: 1、以适应地缘展开生活方式,汉族以农业活 动为主。 2、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垂花门
B天井院落式民居
湖南岳阳张谷英村
湖南岳阳张谷英村
江西上栗张国焘故居
北方四合院: 院落较开阔 四边房屋以墙或廊连接 南方天井院: 院落较狭小 四边房屋连在一起,屋顶相交
C窑洞式民居
靠山窑 平地窑
平地窑
平地窑
土木
D干栏式民居
E土楼式民居

中国建筑史复习1-9章详细摘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1-9章详细摘记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建筑的多样性:南方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认为是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房屋黄河中上游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承重的建筑2建筑的主流:木构承重建筑——优点:a取材方便b适应性强c有较强的抗震性能d施工速度快e便于修缮搬迁缺陷:a木材稀少b易发生火灾c用量大d难以满足大空间需求0.2 木构架的特色1穿斗式木构件:(或称“串斗”式,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构架用料小,柱子排列密,用于空间尺度不大的室内特点:a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b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c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2抬梁式木构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可采用跨度大的梁,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特点:a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梁总数可达3-5根)b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置于斗拱上我国北方屋面设保温层(一般用土加石灰构成)3斗拱:定义:主要由斗、拱、昂构成。

一般使用在高级官式建筑。

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命名:宋代称“铺作”,清代称“斗科”或“斗拱”,江南称“牌科”分类:柱头上的斗拱称为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角柱上的称为转角铺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作用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唐宋前重结构,明清以后重装饰。

(注意斗拱的命名)4其他:叉手:台基:柱础:0.3 单体建筑的构成1单体建筑的特点: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结构的暴露:a表现木材力学的性b改善木材通风条件c便于及时维修有机:室内空间的灵活分隔另一个特点: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性2屋顶的命名和识图0.4 建筑群的组合1庭院:概念: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建筑史9住宅与聚落

建筑史9住宅与聚落


福建 泉州 杨宅 门厅 侧院

福建泉州杨 宅门屋梁架
云南大理白族住宅外观
云南大理白族住宅照壁

云南大理白 族住宅六抹 格扇(绦环 板、裙板、 格心、抹头)

西 藏 穷 结 县 藏 族 住 宅

三幅云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葡萄干晾房
云南丽江井干式民居




为减少太阳辐射,庭院南北进深小,东西 宽大,高围墙,且墙上来漏窗,以利通风; 次轴线上常布置园林、花园; 客厅或书房前每凿池、叠石、之盆景,构 成幽静的庭院; 房屋多为穿斗结构,或穿斗与抬梁结合的 结构,以利于空间的布局; 维护结构以砌筑空斗砖墙为多,墙较薄, 前后墙开窗; 厅内用罩、隔扇、屏风门等分隔。
北京四合院住宅垂花门内侧
北京四合院住宅垂花门外侧
北京四合院住宅内院一角
北京四合院住宅游廊与内院
山西襄汾丁村民居 11号院入口牌坊

山西平遥城内住宅
山西平遥乔家大院内门
山西平遥乔家大院“光前裕后” 楼
河南地坑窑住宅阶梯与两院落间过道


皖南民居

浙江民居

窄窄的街巷可以 遮蔽夏日的炎热, 石板小路也是排 水道。
临水而居是江南多水地区村落的特点
江南民居规模不大,但建筑装修丰富多彩
福建永定圆形土楼群
福建永定方形土楼“五凤楼”

三堂两横

福建泉州杨宅 门口红砖拼成 的图案及石雕
浙江东阳“千柱厅”住宅大厅梁架
浙江东阳某宅大厅前轩和出檐
江苏苏州瞿宅内门砖门楼

菱角轩

一枝香菱角轩与海棠轩

鹤颈轩
安徽歙县西溪南吴息之宅内院

中国建筑史--3住宅与聚落

中国建筑史--3住宅与聚落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 1620.1 2.1602: 5502:55 :0102:5 5:01De c-20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2 月16日 星期三2 时55分 1秒We dnesda y, December 16, 2020
抓住每一次机会不能轻易流失,这样 我们才 能真正 强大。2 0.12.16 2020年 12月16 日星期 三2时5 5分1秒 20.12.1 6
7、元: 承袭宋制
8、明清: 北方:大庭院——代表:北京四合院 南方:小天井——代表:徽州民居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形制演变
二 住宅形制演变
6、宋 形制丰富:前门后院、前殿后宅、工字厅、四合院等
7、元: 承袭宋制
8、明清: 北方:大庭院——代表:北京四合院 南方:小天井——代表:徽州民居
3、木构井干式 原木垒成墙体,作为承重结构墙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4、砖墙承重式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4、砖墙承重式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5、碉楼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2.16 20.12.1 602:55: 0102:5 5:01December 16,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2 月16日 上午2时 55分20 .12.162 0.12.16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 020年1 2月16 日星期 三上午2 时55分 1秒02: 55:0120 .12.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木构井干式 原木垒成墙体,作为承重结构墙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4、砖墙承重式
二零二零年三月ຫໍສະໝຸດ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4、砖墙承重式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5、碉楼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住宅和聚落
一、聚落的形成 二、住宅形制演变 三、住宅构筑类型 四、住宅实例
一 聚落的形成
1、聚落: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聚落的起源与发展
聚居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原始畜牧业、农业起源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剩余产品 商品生产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分散的村聚落
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高
集市
西藏民居.flv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6、土楼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6、土楼 五凤、凹字、圆、方、半圆、八卦
永定土楼形象篇.flv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7、窑洞 黄土断崖挖横穴 天然土起拱
二零二零年三月
分类方法: 1. 平面分类 2. 外形分类 3. 结构分类 4. 气候地理分类 5. 民系分类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北方——抬梁式 南方——穿斗式,白族、彝族 皖南——抬梁、穿斗混合式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北方——抬梁式 南方——穿斗式,白族、彝族 皖南——抬梁、穿斗混合式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2、竹木构干阑式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2、竹木构干阑式 下部架空,竹、木结 构;具有通风、防潮、 防盗、防兽等优点; 适于气候炎热、潮湿 多雨地区。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8、阿以旺 新疆维吾尔族 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 阿以旺—夏室(大厅) 冬室(卧室)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9、毡包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形制演变
二 住宅形制演变
3、汉 结构:木结构——抬梁、穿斗、干阑、井干 平面: ① 小规模住宅:三合院、 “口”字形、日字形 ② 中等规模:多重院落 ③ 坞壁(坞堡):汉代住宅形制之一。即平地建坞,围墙环
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形制演变
二 住宅形制演变
4、北魏、东魏 贵族住宅: 大门——庑殿顶、鸱chī尾装饰 住宅由厅堂和庭院回廊组成——《洛阳伽蓝记》
5、隋唐: 直棂窗回廊式庭院 大门——庑殿顶或乌头门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形制演变
二 住宅形制演变
6、宋 形制丰富:前门后院、前店后宅、工字厅、四合院等
优越地理环境 大河冲积平原
固定的乡村
城市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聚落的形成
二 住宅形制演变
1、上古:巢居与穴居
2、春秋 《仪礼》中士大夫住宅制度
右房 西 夹西 西序 堂
后室
西阶
北室 东房
东 东夹 序东
堂 东阶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形制演变
二 住宅形制演变
3、汉 结构:木结构——抬梁、穿斗、干阑、井干 平面: ① 小规模住宅:三合院、 “口”字形、日字形 ② 中等规模:多重院落 ③ 坞壁(坞堡):汉代住宅形制之一。即平地建坞,围墙环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2、竹木构干阑式 下部架空,竹、木结 构;具有通风、防潮、 防盗、防兽等优点; 适于气候炎热、潮湿 多雨地区。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3、木构井干式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北方——抬梁式 南方——穿斗式,白族、彝族 皖南——抬梁、穿斗混合式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北方——抬梁式 南方——穿斗式,白族、彝族 皖南——抬梁、穿斗混合式
7、元: 承袭宋制
8、明清: 北方:大庭院——代表:北京四合院 南方:小天井——代表:徽州民居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形制演变
二 住宅形制演变
6、宋 形制丰富:前门后院、前殿后宅、工字厅、四合院等
7、元: 承袭宋制
8、明清: 北方:大庭院——代表:北京四合院 南方:小天井——代表:徽州民居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形制演变
千里江山图(纵51.5cm,横1191.5cm)
二 住宅形制演变
6、宋 形制丰富:前门后院、前殿后宅、工字厅、四合院等
7、元: 承袭宋制
8、明清: 北方:大庭院——代表:北京四合院 南方:小天井——代表:徽州民居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形制演变
三 住宅构筑类型
5、碉楼 石砌外墙承重,有收分; 内部密梁木楼层; 土面层楼面、屋面
二零二零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5、碉楼 石砌外墙承重,有收分; 内部密梁木楼层; 土面层楼面、屋面
二零零九年三月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三 住宅构筑类型
5、碉楼 石砌外墙承重,有收分; 内部密梁木楼层; 土面层楼面、屋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