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规模

合集下载

城市经济学-4

城市经济学-4
门槛成本是为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城市规模扩大会对城 市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之与其相适应,于是,必须要 投入巨额资金以跨越城市规模扩大这个门槛。 迁移成本指城市人口和企业为避免因规模大而造成的城市 病的困扰所引起的大城市中心迁向城市边缘迁移所支付的成 本。其中包括迁移和安置费等。规模越大,迁移成本越高。 重建或改造称本是在城市规模收缩的情况下,政府为吸引 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重新聚集对旧城进行重建或改造而支付的 成本。
(二)城市经济功能发展规律 主要经济功能沿产业链延伸,并刺激相关功能的发展。产 业的前向、后向、侧向关联。 创新功能将主导城市经济功能的走向,并促进其升级换代。 创新功能是城市经济功能转换的推进器。在创新功能的作用 下,城市经济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问题是:具 备创新功能的城市不一定就能主导区域经济的发展。原因何 在? 城市主辅经济功能更讲求时空配合和互动,并增强整体的 能效。主要功能的长期性,辅助功能的阶段性与变化性,实 际操作中如何协调?
城市经济功能包括如下: 集散功能: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和扩 散各种经济要素的能力。 生产中心功能:为各不同市场服务的商品生产功能。其主 要载体是制造业。当前制造业的不断高加工度化,以及传统 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服务功能:为国内外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要素自由流 动提供全面、高效、便捷服务的能力。物流、信息 创新功能:根据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的趋势在各经济 领域实行不断创新的能力。创新功能是城市是否充满活力的 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城市经济功能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
(一)形成机制 城市经济功能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市经济功能的 形成是市场诱导、产业聚集、要素扩散的复杂过程。由于城 市主要经济功能是由基础部门完成的,比较成本利益、生产 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等的综合考虑对其影响较大。 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改变着原有的城市经 济功能。信息、金融中心强化。同时,城市经济中心功能的 作用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i型大城市的划分标准

i型大城市的划分标准

i型大城市的划分标准
i型大城市的划分标准通常根据一系列因素来确定,包括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地位和城市功能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划分标准:
1. 人口规模:一般来说,i型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大,通常在数百万以上。

这是衡量城市大小的主要指标之一。

2. 经济发展水平:i型大城市在经济方面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拥有多个重要的产业和经济中心。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

3. 行政地位:i型大城市在行政管理上享有较高的地位,通常是省级或直辖市。

它们在政治、行政和决策层面上具有较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4. 城市功能:i型大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通常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丰富的教育、医疗和娱乐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i型大城市的划分标准
可能存在差异。

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常见标准,具体划分标准可能因地区而异。

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

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

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1.引言1.1 概述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是经济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它描述了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

该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齐普夫于1949年提出,他发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的人口规模越大,城市的数量越少。

齐普夫定律的背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大多数国家中,几个大城市拥有大部分人口,而小城镇的人口数量则相对较少。

这种城市规模不均衡的现象是齐普夫定律的基础。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定义。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该定律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借助具体案例,我们将阐述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如何影响城市的发展和人口分布。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的重要性,并展望该定律的未来研究方向。

我们将探讨城市规模不均衡背后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规划和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对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决策中。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了解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规划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论述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的概念、应用、重要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首先,在引言部分(1.引言)中,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概述,介绍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的背景和基本概念,并简要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2.正文),我们将详细介绍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的概念(2.1 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的概念)。

我们将解释这一定律的内涵和定义,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我们将阐述该定律对于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该定律来预测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

然后,在正文部分继续(2.2 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的应用),我们将探讨城市规模齐普夫定律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城市经济学——第4章 城市规模与城市体系

城市经济学——第4章 城市规模与城市体系

二、影响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
(一)客观因素
• 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 • 规模经济(生产与消费) • 经济实力(经济规模对要素的吸引) • 科技水平 (如轨道交通) • 社会历史与政治条件
(二)主观因素
• 重大工程项目布局 • 人口生育政策 • 城市规划(青岛、厦门) • 特殊优惠政策 • 人们选择行为
2.外部性成本
地价上升、住房短缺、通勤成本、交通拥挤、环 境污染、城市管理成本……
3.疏解成本
当门槛成本难以逾越时,集中过程将难以为继, 这时候,就会有部分居民和企业从该城市迁出。 居民、企业甚至政府为此支付的费用和承担迁出 的机会成本,就是疏解成本 。 这其实也是门槛成本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城市规模收益与外部成本
四大直辖市与河北省三城市资料(2007年)
GDP (万元) 城市 全市 全市 全市 市辖区 全市 市辖区 全市 市辖 % 全市 市辖区 人均 (元) 年末总人口 (万人) 非农业人口 (万人) 行政区面积 (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保定 邯郸 石家 庄
成本与收益 城市规模
以上从理论上以抽象或泛指的城市为对象讨论 适度城市规模问题。由于考察的角度不同,对成 本和效益的确认,从而对适度城市规模有不同的 认识。 国内外许多学者多曾对最优或适度的城市规 模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出于所使用的评价标准不 同,所考虑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不同,因 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
93533200 50504000 12188850 0 41225100 13751799 16081303 23607230
58204 46122 66367 14660 12703 18406 24243

城市地区的社会规模经济效益

城市地区的社会规模经济效益

城市地区的社会规模经济效益城市地区的社会规模经济效益是指城市地区通过规模扩大,人口集聚以及经济活动的发展所带来的效益。

这种效益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包括社会发展、生活品质和文化等多个维度。

城市地区的社会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地区的规模扩大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机遇和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潜力。

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和发展空间。

同时,城市地区规模扩大也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

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资源,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市场活力。

其次,城市地区的人口集聚对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城市地区人口集聚带来了人才的聚集效应和知识交流的机会。

不同行业的人才相互交流、创新能力的提高将极大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同时,人口集聚也促进了产业的升级。

同一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将推动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生产效率以及拓宽市场。

另外,城市地区的社会规模经济效益也体现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

城市地区规模扩大带来的经济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此外,城市地区的规模扩大带来了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如交通、医疗、教育等,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最后,城市地区的规模扩大也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市地区人口的集聚带来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汇,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思路和多样性。

同时,城市地区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文化资源的更好利用,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丰富,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文化体验的机会。

总结起来,城市地区的社会规模经济效益是多维度的,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也包括社会发展、生活品质和文化等方面。

随着城市地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集聚以及经济的发展,城市地区的社会规模经济效益将不断增强,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因此,加强城市地区的规划建设,提高城市地区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对于促进社会规模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城市规模

第四章  城市规模

城市首位度 11.193 7.066 5.441 4.545 4.008 3.512 2.346
表4-4 中国城市规模等级分布比较
城市规模等级(万人) 2000年 1990年 1977年 1952年 >700万 400~700 200~400 100~200 50~100 22~50 <22 2 1 0 0 3 2 2 1 8 6 4 1 25 22 9 5 54 28 19 8 183 125 76 20 380 282 210 118
家经济有利。因此,首位分布作为一种自然经济
历程,对经济发展具有牵头作用。
三、中国城市规模的分布
• 1、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接近于标准的位序 -规模分布 • 2、中国有些省区不同程度地显示出首位分 布特征 • 3、中国城市规模的等级分布已表现为对数 正态分布
表4-2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
年度 1953 城市规模分布模型 Pi=781.80Ri-0.906 样本数 前100位 相关 系数 0.990 资料来源
27.6
31.98
16.29
5.28
2.87
0.91
0.3
100
Pm = S 1 K Pm 1
• 城市规模将按它在等级体系中的级别以指数形式增加。
3.丁伯根的输出等级模型
假设: • 1)最小的中心地制造I型商品,供应当地居民和农 村消费,其他商品则全部从外地输入;稍大的中心 地制造I型和Ⅱ型的商品,供本地居民需求,并将 Ⅱ型商品向较小的中心地输出;更大的中心地则生 产Ⅰ、Ⅱ和Ⅲ型商品,并输出Ⅲ型商品,如此等 等。 • 2)每个中心地都输出其最高等级的商品并从中获 得收入;所获得的收入全部花掉,没有储蓄。
q
LgR=lgK-qlgP

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成因分析城市规模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指的是城市人口数量的大小。

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

这种影响关系不仅存在于国内城市,也可以在国际层面看到。

然而,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成因却有很多,需要具体分析。

一、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城市规模会对各个方面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城市规模越大,则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吸引力越强,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口、资源和资本的流动。

从人口角度来说,大城市的劳动力储备通常比较充足,劳动力多样化程度更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培育出更多的人才,这些人才带来的大量知识和技术的流动能够促进城市的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从资源和资本角度来说,大城市通常有较高的资本密度和技术密度,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大量工业、商贸、服务业企业集中在城市,便于市场流通,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备,整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也更加多元化,这些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城市规模的变化不仅仅影响到城市内部,还会对周边城市和地区产生影响。

大城市可以向周边地区进行外部功能扩展,带来对地区微观经济活动的影响。

这种影响常常体现在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教育等方面。

例如,大城市的发展会促进周边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的流动性和便捷性,促进区域内人员、货物和信息的流通。

同时,大城市也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例如更先进的医疗设备、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好的教育资源等。

这些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让周边地区民众获取到城市发展带来的更多机会,吸引了更多人员和企业集聚形成新的产业和商业集群,进一步推动了此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成因分析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除了上述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外,还有一些成因。

其中一点就是城市规模本身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促成经济活动的集聚效应。

这种规模效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出,在同样的用工、资本和技术投入下产生更多的利润。

中国的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模式

中国的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模式
协同演化的影响:城市规模与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演化对城市的发展具 有重要影响,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城市规模 和城市发展模 式的未来趋势
城市规模发展趋势
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不 断提高
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 展,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城市管理体制 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未来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模式的挑战与机遇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需要应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问题 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加大,需要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需要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城市发展模式:集中式和分散式的 发展模式
案例研究对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模 式的启示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添加标题
小型城市:汕头、海口、海口 等,这些城市人口规模较小, 经济实力较弱,但具有独特的 文化、历史和地理特色,是地 方经济、文化的重要节点。
添加标题
新型城市:雄安新区、深圳、 珠海等,这些城市成立时间较 短,但发展迅速,具有前瞻性 和创新性,是中国城市发展的 新亮点。
案例分析:成功经验与教训总结
成功经验:上 海浦东新区的 发展模式和经

成功经验:深 圳经济特区的 创新和开放政

教训总结:过 度依赖投资和 出口的经济增 长模式的局限
性和风险
教训总结:城 市规划和基础 设施建设的不 足对城市发展
的制约

2023年全国城市规模级别划分

2023年全国城市规模级别划分

2023年全国城市规模级别划分
简介
本文档旨在给出2023年全国城市的规模级别划分,以便提供
参考和决策依据。

城市规模级别划分
根据人口和经济指标,将全国城市划分为以下几个规模级别:
1. 一线城市:拥有超过千万人口、经济实力强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

2. 新一线城市: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
广州、深圳等。

3. 二线城市: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经济逐渐崛起的城市,如成都、杭州等。

4. 三线城市:拥有数十万以上人口、经济基础良好的城市,如
郑州、西安等。

5. 四线城市及以下:拥有几十万人口以下、相对经济较为落后
的城市,如乡镇和县城等。

规模级别对比
下表列出了各规模级别城市的特点和代表城市:
注意事项
- 本文档所给出的城市规模级别划分仅供参考,具体划分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城市的规模级别划分不仅仅依赖于人口和经济指标,还受到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

- 请在使用本文档的信息时,确保参考的数据和内容经过准确核实。

以上是2023年全国城市规模级别划分的文档内容,请参考。

如需更多信息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知。

第四讲城市经济学

第四讲城市经济学
Q'
C
c
B
b
a
S
L
K/L
当大小城市有着相同的资本—劳动投入系数
(K/L),但是有着不同的投入—产出比例, 其收益和产出点分别是c,a点和C,A点。这里 存在的明显的内在机制是规模经济
Q"
C
A


c Q a
S、L
K/L
如图所示
Q Q' Q" C A B
c
Q
b
a
S
L
K/L
图4-1 不同规模城市的投入—产出差异
二、城市多种适度规模的考察
假定城市所需的各种投入都按照相同比例进行 城市规模是否会产生规模经济,反映的就是城
市人口和城市土地资本各要素的集合力量与产 出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要素投入为解释变量的城市产出函数的 变化,来分析城市各种规模的产出效益。如下 页图所示:
横轴表示城市人口规模,纵轴表示城市效益
中、小不同规模。
1.2 城市规模经济
一、基本概念
城市规模经济:指城市非农业生产单位和人
口恰好适应城市土地承载力和基础设施的容 量,使得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都达到最低水 平,城市发展处于规模经济区间。
规模经济效益:指由于城市规模的变化,获
得了递增的报酬,而这种规模报酬递增往往 体现为城市规模与城市资本数量与效率的同 方向变化
城市人均产出
P0 P1 P2 P3 P4 P5
城市人口规模
P5
人均收入最大
P5是城市பைடு நூலகம்均效益最高规模。这时城市企业
的平均效益或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最大
图:城市规模的成本与收益
城市边际投入

2022新第二章 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

2022新第二章  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

第二章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本章要点:1、城市规模的基本概念2、城市规模的形成机制3、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4、城市产业结构对城市职能和空间布局的影响第一节城市规模与最佳规模知识点一:熟悉城市规模和最佳规模(轮换考点)1、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学中最常见的城市规模衡量指标有:就业规模(代表其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2、经济学中有三个基本原理可用来解释城市的形成:(1)生产要素组合原理:用不同的经济活动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组合不同来说明其空间特征(2)规模经济原理:是指某些生产活动(主要指工业生产)具有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的特点。

(3)集聚经济原理:是指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相互靠近可以提高效益。

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地方化经济,一种是城市化经济。

3、集聚力和分散力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聚而形成了城市,推动其集聚的原因称之为“集聚力”。

实际上,还有一些相反的力量促使经济活动分散化,称为“分散力”4、均衡规模与最佳规模理论上,当城市集聚力和分散力达到平衡时,城市规模就稳定下来,这个规模经济学称之为均衡规模。

均衡规模不等同于最佳规模。

从经济学理论上讲,最佳规模是指一个城市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

对于企业,当其最后增加一单位产出所消耗的成本(边际成本)等于其带来的收益(边际收益),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的规模就是最佳规模。

实际中,城市的最小规模、最佳规模和均衡规模都难以精确计算出来,因为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平均成本、平均收益都是难以准确测量的。

三个相关结论:1、不存在一个普遍使用的最佳规模2、城市最佳规模和均衡规模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3、如果城市规模过大,可以通过采用消除外部性的政策来使其均衡规模接近最佳规模。

第二节城市经济增长及其调控知识点一:城市经济增长和调控原理(轮换考点)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当年总产出-前一年总产出)÷前一年总产出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即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的增长即产出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而是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生产要素概括为:资本、劳动和土地三大要素。

城市规模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城市规模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城市规模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城市规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涉及到人口数量、土地面积以及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对于城市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口规模、资源利用效率、企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城市规模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重要指标。

人口数量的增加通常意味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当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增加,整体市场规模也随之增大,从而激发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在一个庞大的市场中,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此外,人口规模的增加还可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匹配人才,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城市规模对资源利用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在大城市中,资源的分配更加集中和高效。

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聚集效应,使得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和高效。

例如,大城市往往具有更完善的交通网络,更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更完备的产业链条,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城市规模的增加也可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企业之间可以进行规模经济的合作,共享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等,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城市规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大城市中,企业更容易获得创新支持和市场机会。

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更丰富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群体,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大城市通常也集聚了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创新资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此外,大城市还具有更完善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最后,城市规模对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大城市往往具有更多的人才聚集和创新集群,这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在大城市中,企业可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之间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和创新联盟,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会带来更多的人才流动和交流,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和创新。

按经济总量世界十大城市排名

按经济总量世界十大城市排名

按经济总量的世界十大城市排名及说明一、日本首都东京(Tokyo)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约1229万(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东京市的GDP为7848亿美元。

二、纽约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

它由五个区组成: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面积78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00多万,包括郊区在内的大纽约市人口1800万。

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纽约市的GDP为4070亿美元。

三、英国首都伦敦(london)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

伦敦的行政区划分为伦敦城和32个市区,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称为内伦敦,其它20个市区称为外伦敦。

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构成大伦敦市。

大伦敦市又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和港口。

伦敦城是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西伦敦是英国王宫、首相官邸、议会和政府各部所在地,东伦敦是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南区是工商业和住宅混合区,港口指伦敦塔桥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间的地区。

整个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

2001年伦敦人口为718.8万。

伦敦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伦敦市的GDP为2847亿美元。

四、汉城是韩国的首都,面积为6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61%,2000年统计人口为1032万。

汉城共有25个区,522个洞,是直接受中央管辖的地方自治团体“特别市”。

是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汉城市的GDP为1980亿美元。

五、洛杉矶濒临浩瀚的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卡湾沿岸,背靠莽莽的圣加布里埃尔山,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

城市规模分级标准

城市规模分级标准

城市规模分级标准
城市规模分级通常是根据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地理面积等因素来划分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城市规模分级标准:
1. 小城市:通常是指那些人口在100万以下,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

2. 中等城市:通常是指那些人口在100万至500万之间的城市,经济规模中等。

3. 大城市:通常是指那些人口在500万至1000万之间的城市,经济规模较大。

4. 超大城市:通常是指那些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经济规模非常大。

这些分类并不是固定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例如,中国通常将城市分为五类: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

第四讲城市规模

第四讲城市规模




指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占地面积。(人口管理实 用辞典)
广义的城市规模可以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 规模、生产力规模、消费力规模等;狭义的城市 规模仅指城市人口规模。城市规模是一个动态性 概念。
二、 城市规模的划分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联 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 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 的下限。中国建设部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文件中按 居住人口的数量、规模将城市规模分类如下:按 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 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
(一)、城市规模统计的口径

关于城市规模统计的口径存在若干,包括辖县的 市行政区人口、市区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
(二)城市规模分布
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之间的 比例关系,如大中小城市在城市体系中各自所占 的比重。衡量城市规模分布有三种指标:

城市首位率(law of the primate city):一国最 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被称为首位度, 它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首 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概念提 出者:马克.杰斐逊

经济实力。城市规模扩展→资金→经济实力 人口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的现状规模、增长速度、构成、
素质等等。
1、聚集经济 最早提出“聚集经济”概念的是德国经济 学家A.韦伯,在他的《工业区位论》中系统 阐述了聚集经济理论。他认为聚集经济是: “由于生产按某种规模聚集在同一地点进行 ,因而给生产或销售方面带来的利益或造成 的节约” 。可见,韦伯的聚集经济与规模经 济有关,他强调工业企业在空间上的规模变 化。

城市界定的四个标准

城市界定的四个标准

城市界定的四个标准
1. 城市规模:城市的人口数量、用地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城市规模的主要指标。

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的人口数量越多,用地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 城市功能:城市所具有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功能,是城市功能的主要指标。

一般来说,城市功能越完善,城市的发展水平越高,城市的吸引力越强。

3. 城市地位: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城市地位的主要指标。

一般来说,城市地位越高,城市对区域的影响力越大,城市的吸引力越强。

4. 城市特色: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所具有的特色,是城市特色的主要指标。

一般来说,城市特色越鲜明,城市的吸引力越强,城市的品牌形象越突出。

城市经济发展指标

城市经济发展指标
发展不均衡
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问题产生的原因
政策因素
部分城市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政 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发
展缺乏必要的支持。
市场需求不足
部分地区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缺 乏订单和发展机会。
城市内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意味 着市场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 城市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还 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落户。
THANKS
03
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问 题分析
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1 2
经济总量增长迅速
我国城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增 长势头。
产业结构优化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产业结构逐 渐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3
科技创新能力提高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支 撑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特点的重要指标。通过优化产业 结构和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比分析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指标
人均GDP
企业数量和规模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 平的重要指标,通过比较不同城市的 人均GDP,可以评估城市经济发展水 平和发展速度。
主成分分析法
通过数学变换将多个指标降维成几个主成分,以 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重进行综合评价。
专家打分法

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划分标准

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划分标准

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划分标准
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是根据一定的经济、人口和发展水平来划分的。

具体标准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规模:一线城市通常具有较大的经济规模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收入较高。

而二线城市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

2. 人口规模: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居民密度高,人口聚集效应明显,而二线城市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3. 城市功能:一线城市通常具有较强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能力,是国内外资本、人才和信息的集聚地。

而二线城市的城市功能相对较弱。

4. 城市影响力:一线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较大,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号召力。

而二线城市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5. 城市设施:一线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如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而二线城市的设施相
对较少。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划分标准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一些二线城市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一些一线城市有可能下降为二线城市。

划分城市等级的标准也可能因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城市经济规模理论
四、适度规模,合理规模和最佳规模的理论 适度规模 合理规模 最佳规模 评价 综合方法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城市规模等级分布
一个国家的主要生产活动,一般都由几个比 较大的城市承担了大部分,而这些城市一般
都坐落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同时大中小城市
呈现出非常规律的降次排列。
第一节 城市经济规模理论
(2)城市经济规模收缩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导致城市资产贬值

二、减少城市收人流量来源
城市经济规模的收缩时期,Fra bibliotek果不采取 特殊的有效措施,城市经济增长是无望的; 没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保持一定繁荣度的经
济活动,城市就丧失了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物
质基础,也失去了经济增长的意义。
一、城市经济规模效益 城市经济规模效益是由各经济要素在城市空
间的聚集和有效组合达到一定规模所带来的 利益。 消费者规模效益 企业规模效益 综合规模效益
第三节 城市经济规模和效益成本
二、城市经济规模成本 城市经济规模成本是指城市经济要素聚集和
组合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外在成本(外部性成本问题) 门槛成本(公关事业需要的最低人口规模) 迁移成本 重建或改造成本
一、城市经济规模优化的理论模型
根据城市规模等级分布模型,位序越高,城 市数量越少。就是说,数量与位序的关系呈 金字塔形,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 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
把我国的全部城市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 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五个规模等 级,2000年,中国有超大城市13个.特大 城市27个,大城市53个,中等城市218个, 小城市352个。
第二节 城市规模等级分布
二、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1、“位序--规模”分布理论
1913年,F·奥尔巴克通过对5个欧洲国家和美国 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实证检验,提出了“位序一规模” 分布规律,其表达式为:

PiRi=K
式中,Pi为城市i的人口规模,R为所有按人口规模 排列的城市中的i城的位序,就是属于第几级,处于 第一统的城市通常叫做首位城市;K为一个常数。 该式表明,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它所处的位 序的乘积恒等于某个常数。
第一节 城市经济规模理论
经济规模是在物质生产过程或经济活动中,把人力、 物力、财力集聚在一定范围内,使之发挥其某种经 济功能的程度。简单地说,经济规模就是人力、物 力、财力的集中程度,经济规模是客观已存在的各 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关系。
规模经济则是按预定目标,把各种生产力要素按客 观要求的数量质量关系进行组合,是人们按客观要 求规划经济发展规模的大小。
第一节 城市经济规模理论
三、城市经济规模变动和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 (1)城市经济规模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城市经济规模扩张会促进城市聚集经济效
益的同步增长。 其次,城市经济规模扩张会增强城市对经济持续
增长的支撑力。 第三,城市经济规模扩张必然促使城市结构的变
化,使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复杂化。
第二节 城市规模等级分布
2、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等级分布理论。克里斯塔 勒在《南德中心地》一书中,以对德国南部城镇的 调查为基础,系统阐明了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 布模式,从而建立了中心地理论。
3、贝克曼的中心地模型。贝克曼于1958年建立了 中心地模型,试图把中心地、市场区的等级体系与 城市规模分布联系起来。他认为,城市为周围的人 口服务,由于等级不同,商品的门槛范围和最大销 售范围把城市组织成不同的等级体系,井决定了每 一等级城市的规模和数量。
2.城市基础设施构成城市规模容量的支撑基 础。
实际的城市规模超过规模容量时,会导致一 系列的“城市病”,从而降低城市聚集经济 效益。而要克服这些“城市病”,则必然要 跨越门槛成本。基础设施对城市规模的制约 作用,不仅表现在总量方面.还表现在结构 方面。城市基础设施是由多个小系统组成的 大系统,里面存在着性质不同的各类基础设 施,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基础设施之间,必须 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第二节 城市规模等级分布
5、首位分布理论
首位分布是指由少数几个大城市占据主导地 位的城市规模分布,在这种城市规模体系中, 第一大的城市的作用十分突出。
反映首位分布水平的指标是“首位度”,即 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之间人口规模的比率。
首位城市的形成原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文化因素、国际关系。
第五章 城市经济规模
内容概要
本章将介绍城市经济规模的有关 概念、基础理论、等级分布和对 城市经济规模和效益成本的主要 分析,并对我国城市经济规模理 论进行实证分析。
第一节 城市经济规模理论
一、基本概念 规模是一个数量概念。任何一种具体事物,
都有一个数量表现,从这个数量表现中,反 映该具体事物所特具的规模。一个年产100 万吨化肥的化吧厂,年产100万吨是这个化 肥厂的生产规模。 规模可以用空间占有数量、容量、生产能力 或投资等各种数量表现。 规模是某种数量的集聚程度。
中国城市规模的分布
从图形可以看到,2000年中国 城市数量最多的是16-32万人 口的城市,其次是8-16 万人 口和32-64 万人口的城市,它 们共有人口约1亿6000 万,超 过全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也是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潜力所在, 而256万人以上的8 个超级城 市 ,约有4000多万,约为我国 中国2000 年城市规模等级的对 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的1/7,是 数正态分布图,频数是指某一规 中国城市化的领导力量。
第二节 城市规模等级分布
4、丁伯根的输出等级模型
这一模型也是以中心地理论作为建模的基础的。 在模型中,丁伯根假定最小的中心地制造Ⅰ型 商品.供应当地居民和农村消费,其他商品则 全部从外地输入;稍大的中心地制造Ⅰ型和Ⅱ 型的商品,供本地居民需求,并将Ⅱ型商品向 较小的中心地输出;更大的中心地则生产Ⅰ、 Ⅱ和Ⅲ型商品,并输出Ⅲ型商品。
一般来说,中央政府往往希望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 发展,因而希望城市规模保持在城市化拐点上寻求 最大的城市边际收益;
而城市政府总是希望总产出最大,愿意把城市规模 发展,获得城市最大产出;
城市居民则希望人均的收益最大,故要求把城市规 模保持到直至获得最大的城市平均收入;
而进入城市的企业都是按市场规律的要求, 期望获得可以得到的全部利润,因而希望城 市保持社会最大经济效益规模;最后进入城 市的农村剩余劳动者为了向城市转移,得到 城市社会的共享利益,因而希望发展到城市 的最大规模。
第二节 城市规模等级分布
对于首位分布所引发的后果,存在下列两种主要 观点:
首位度反映了社会经济方面的区域不平等。首位 城市代表着一种超国家的力量,它使人口和资源 过度集中,阻挠着对全国资源的有效利用,因而 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
首位分布具有积极效应:首位城市对资本和人才 的更大积累,可以使知识专门化和进行更广泛的 思想交流,从而促进技术进步;首位城市的规模 效益通常要比一般城市要高。规模成本要低,而 劳动生产率往往最高。
模等级的城市个数。
第四节 优化我国城市经济规模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二、城市经济规模优化的实证分析
三、城市经济规模优化的途径
本章
小结
规模和效益的关系问题 城市经济规模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引入城市经济结构也是影响城市规
模的重要因素。
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城市经济规模的各种效益点?现 实中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一节 城市经济规模理论
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 的城市的大小。一般来说,用地规模总是随 着人口规模而变,所以城市规模通常以城市 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人口规模就是城市人 口总数。
城市综合实力的评价标准
城市规模(土地面积、人口数量) 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包括GDP及占全球或区域
第一节 城市经济规模理论
城市作为一种空间集中的经济区域,其产生 和发展过程从来就是经济运动与空间运动的 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城市的发展显然以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前提, 而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结构调整又必须以 适当的土地利用即空间布局变动为前提。
支配城市空间聚集的经济力量则主要是聚集 利益。
可见,适度城市规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从不同的目标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现实中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
1.城市区位。城市地理位置是对城市规模有 决定作用的一个因素,地理位置有着丰富的 内涵。首先,地理位置意味着城市规模扩张 的资源可获得性,主要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其次,地理位置还意味着城市的通达性和开 放性,这主要是指交通条件,位于江河入海 口、铁路公路交会处的城市规模都在持续增 大。

第一级:区域中心城市--1

第二级:大型城市----2

第三级:中型城市----3

第四级:小型城市-----4
第二节 城市规模等级分布
一、城市规模等级分布理论的提出 城市规模等级分布,就是指城镇人口和城镇
数量在不同规模等级中的比例关系和分布状 态。这种比例关系和分布状态构成了一个国 家或地区城镇的规模等级体系。 克里斯塔勒对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3.城市内部布局。主要指城市内部土地利用 结构,即不同的功能用地在城市内部的配置 情况。导致直接影响城市外在成本和通勤成 本。
第一节 城市经济规模理论
二、聚集经济和城市经济规模
当城市经济规模达到一定范围以后,由于交易 成本费用的提高,成本效益发生变化.拥挤 成本因素的增加,聚集强度逐步减弱,最后 会趋于扩散,从而使城市经济规模收缩。
在较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较大城市 的要素聚集程度相当高,因为在这里可以获 得比规模较小城市中更多的聚集和规模经济 利益。这些利益主要来源于城市化和外部经 济地方化所形成的好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 体现在市场规模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