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精髓 中医内科学】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郁证郁证: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烟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广义: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狭义:单只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病因】①情志失调②体质因素【病机】病位:肝,可涉及心、脾、肾病性:初多实,后虚或虚实夹杂病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肝喜条达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诊断要点】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中青年女性,情志内伤病史【辨证要点】①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②辨明症候虚实【治疗原则】理气疏肝,调畅气机,移情易性第二节 血症血症:凡血液不寻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吐血》著名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治血四法【病因】①感受外邪②情志过极③饮食不节④劳欲体虚⑤久病之后【病机】各种原因共同病机:火热熏灼、破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诊断依据】出血①鼻衄②齿衄③咳血④吐血⑤便血⑥尿血⑦紫斑 【病症鉴别】 鼻衄咳血吐血尿血尿血与血淋 尿血与石淋血症主要类型【辩证要点】①辨病证不同②变脏腑病变之异③辨证候之虚实【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分证论治】尿血紫斑第三节痰饮痰饮: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金匮要略》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用温药和之《仁斋直指方》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病因】①外感寒湿②饮食不当③劳欲体虚【病机】病位:肺、脾、肾主要病机:三焦气化失宣。
三焦失通失宣,阳虚水液不运,必致水饮停积为患病性:总属阳虚阴盛,疏化失调,阴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温化,以温药和之。
治标之法:发汗、利尿、攻逐;治本之法:健脾、温肾【分证论治】悬饮溢饮第四节消渴消渴:以三多一少,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内经》记载“消瘅、肺消、膈消、消中”《金匮要略》最早提出治疗方药,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证治准绳消瘅》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为下消(经谓肾消)【病因】①禀赋不足②饮食失节③情志失调④劳欲过度【病机】病位:肺、胃、肾(关键)病性: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病机:伤及阴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肾阳虚衰【诊断依据】三多一少,尿甜味,并发症: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盲、疮痈,遗传性【病证鉴别】【辨证要点】①辨病位(上(肺燥)、中(胃热)、下(肾虚)消)②辨标本(阴虚为主、燥热为标→阴阳俱虚)③辨本病与并发症(痈疽、眼疾、心脑病)【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气血津液病证的主要证候,及特征是什么?
气血津液病证的主要证候,及特征是什么?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脏腑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均以气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
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病变,而它又会反过来加重脏腑病变,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或生成不足,是气血津液病证的基本病机,而其主要的证候有如下几种。
气虚1、主要脉症精神萎顿,倦怠,四肢乏力,眩晕,白汗,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虚无力。
2、证候特征本证表现为一系列元气耗损,脏腑机能减退的症状。
随发病脏腑的不同,症状侧重点有所差异。
气郁1、主要脉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胀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2、证候特征本证的轻重程度,常与情志舒畅与否有较密切的关系。
本证与气滞的区别是:气郁由精神因素所致,以肝为主要病及之脏;引起气滞的原因很多,病及的脏腑也多,肺、肝、脾、胃等脏腑均可能发生气滞。
气滞1、主要脉症病变脏腑或相应部位出现胀满、疼痛,苔薄腻,脉弦。
2、证候特征气滞以胀满、疼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多为胀痛而非刺痛。
气逆1、主要脉症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甚则昏厥,或有咯血、吐血。
2、证候特征气逆与气滞的区别在于:气滞是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甚或阻滞;气逆是气机的升降失常而气逆于上,易发生于肺、胃、肝。
在本病证中,主要为肝的气逆。
血虚1、主要脉症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心悸怔忡,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
2、证候特征本证表现一系列血虚失养、脏腑机能减退的症状。
其与气虚的主要区别在于,本证面色萎黄不华、唇舌色淡等营血亏虚的表现突出,且常有失血过多的原因存在。
血瘀1、主要脉症病变部位疼痛,痛有定处,或有肿块,或致发热,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
2、证候特征血瘀以疼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其痛以痛处固定,多为刺痛,久痛不愈,反复发作为特征。
(PPT)-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兼证: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
等中老年者还可见心胸疼痛,甚则喘促肢冷汗出,或 晕厥
诱因:情志刺激、劳倦过度、饮食饥饱等
脉象: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病证鉴别 1、与怔忡相鉴别 2、与奔豚相鉴别 3、与卑惵相鉴别
1、惊悸与怔忡
病证鉴别
病因
外因 内因
感受外邪 药食不当 七情所伤 体虚劳倦
心悸
病机示意图
风寒湿热邪 外感
温热疫毒之邪 药食不当 蕴湿生热
药过量或毒剧 气郁化火生痰 七情所伤 心虚胆怯
心血暗耗 先天禀赋不足 体虚劳倦
劳倦内伤
邪扰心神
心神不安
心悸
心神失养
小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邪扰心神,心神不安 病位——主在心,与肺肝脾肾有关
沿革
张仲景
—心悸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 有“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惊悸”等病名。
—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 —提出基本治则,以“炙甘草汤”治疗“心动悸, 脉结代”。 《伤寒明理论》 —提出心悸病因为气虚、痰饮两端。
《丹溪心法》
—提出心悸发病应责之虚与痰。
沿革
《济生方》
—首先提出怔忡的病名。
四.辨证论治(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an overall
analysis of signs and symptoms)
(一)辨证要点(Points of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二)治疗原则(Principle of treatment) (三)分证论治(Differentiation for syndrome classification)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必考考点气血津液病证
1郁证
肝气郁结
证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
证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丹梔逍遥散
痰气郁结
证
行气凯郁,化痰散结
半夏厚朴汤
心神失养
证
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甘麦大枣汤
心脾两虚
证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归脾汤
心肾阴虚
证
滋养心肾
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
2血证
畀衄
热邪犯肺
证
证
益气健脾,生津止
渴
七味白术散
下消
肾阴亏虚
证
滋阴固肾
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
证
滋阴温阳,补肾固
涩
金匮肾气丸
5癌病
脑瘤
痰瘀阻窍
证
息风化痰,祛瘀通
窍
通窍活血汤
风毒上扰
证
平肝潜阳,清热解
毒
天麻钩藤饮&黄连解毒汤
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息风
大定风珠
证
肺癌
瘀阻肺络
证
行气活血,散瘀消
结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肺
证
健脾燥湿,行气化
痰
二陈汤&舌蒌薤白半夏汤
血
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
证
补中健脾,益气摄
血
归脾汤
肾气不固
证
补益肾气,固涩止
血
无比山药丸
紫斑
血热妄行
证
清热解毒,凉血止
血
十灰散
阴盛火旺
证
滋阴降火,宁络止
血
茜根散
气不摄血
第六章 2气血津液辩证
肺——咳喘,咳痰,胸闷,喉中痰鸣; 胃脘——脘痞不舒,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头晕目眩; 神窍——神昏癫狂; 躯体——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颈部——瘰疬瘿瘤,痰核乳癖,喉中异物感,舌苔白腻
或黄腻,脉滑。
治法方药:化痰——二陈汤
3. 饮证
概念:指水饮质地清稀,停滞于胃肠、胁下、
治法方药: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
(四)血寒证
概念: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
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肢体或少腹等患处冷痛拘急,得温则减,遇寒
加重,皮肤紫暗、发凉;
或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痛经、闭
经;
畏寒,面唇青紫,舌淡紫,脉沉迟或涩。
治法方药:温经活血——温经汤
三、气血同病辨证
(三)气滞证
概念:指人体脏腑经络组织气机阻滞,运行不
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胸胁、脘腹或病变部位胀闷、胀痛
、窜痛。
症状时轻时重,走窜不定,按之无形,随嗳气
、矢气、太息而减轻,或随情绪的忧思恼怒与 喜悦而加重或减轻,脉象多弦。
治法方药:行气——金铃子散、五磨饮子
(四)气逆证
概念:指人体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而不顺降
第六章 辩证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主讲:吴平
教学目标:
熟悉:气、血、津液病的各种证型及临
床表现
了解:各证型的治法、方剂
难点:气血同病
概念:
气血津液辨证是运用藏象学说中有关气血 津液的理论,对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 综合,以辨别气血津液失调所致病证的辨 证方法。
一、气病辨证
(一)气虚证 概念:由于元气不足,或气的功能减退所致脏
短,倦怠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脉虚弱。
中医-气血津液
下篇各论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1.痰瘀阻窍证头晕头痛,项强,目眩,视物不清,呕吐,失眠健忘,肢体麻木,面唇暗红或紫暗,舌质紫暗或瘀点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痰瘀互结,蔽阻清窍。
治法:熄风化痰,祛瘀通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本方有活血通窍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窍证。
常用药:石菖蒲芳香开窍;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三七活血化瘀;白芥子、胆南星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和胃止呕;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2.风毒上扰证头痛头晕,耳呜目眩,视物不清,呕吐,面红目赤,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咽千干燥,重则抽搐,震颤,或偏瘫,或角弓反张,或神昏谵语,项强,舌质红或红绛,证机概要:阳亢化风,热毒内炽,上仇清药。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解毒。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前方清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适用于肝阳偏亢者;后方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火热邪毒炽盛之病证。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山栀,黄芩,黄连,黄柏泻火解毒;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
阳亢风动之势较著者,加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重镇潜阳,镇熄肝风;大便干燥者,加番泻叶、火麻仁,通腑泻热。
3.阴虚风动证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虚烦不宁,肢体麻木,语言謇涩,颈项强直,手足蠕动或震颤,口眼歪斜,偏瘫,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
代表方:大定风珠加减。
本方具有滋液填阴,育阴潜阳熄风的功能,适用于脑瘤阴虚风动者。
常用药:阿胶、熟地、白芍滋养肝肾之阴;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熄风;钩藤、僵蚕熄风止痉。
虚热之象著者,加青蒿,白薇清退虚热;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中医内科学)肺癌1.瘀阻肺络证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痰血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细弦或细涩。
证机概要:气滞血瘀,痹阻于肺。
治法:行气活血,散瘀消结。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讲义气血津液病症
第六单元气血津液病证有B证要点一郁证的概念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要点二郁证的病因病机(一)病因1•情志失调2.体质因素(二)病机基本病机一一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位一一肝,涉及心、脾、肾。
病理性质——虚实两端。
要点三郁证的诊断与类证鉴别------- 诊断依据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要点三腹痛的诊断与类证鉴别一一类证鉴别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两者皆有咽中有物梗塞感觉。
梅核气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但无吞咽困难。
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与情绪波动无关,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做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3.郁证脏躁与癫证两者均与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都有心神失常症状。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主要表现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善哭,时作欠伸等,具有自知自控能力。
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缺乏自知自控能力, 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中医“气血津液病证”概述
中医“气血津液病证”概述一、气血津液病证的生理病理表现1.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五脏六腑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精微物质。
《素问·调经论》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此处的“血”包含了津液的概念。
气、血、津、液遍布全身,无处不到。
气、血、津、液之间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
2.气和血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难经·二十二难》概括了气与血的生理功能:“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石室秘录·论气血》云:“气生血,而血无奔铁之忧;血生气,而气无轻躁之害。
此气血之两相须而相得也。
”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对维持人体生理活动至为重要,诸如脏腑之濡润、肌肤之润泽、关节之滑利、骨髓之充盈,无不与津液的润滋养有关。
3.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病变,而由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加重脏腑病变,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外感或内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输布失度、生成不足或亏损过度,是气血津液病证的基本病机。
二、气血津液病证与他脏关系五脏六腑病证均与气血津液失常有关。
气机郁滞引起的郁证,血溢脉外引起的血证,水液停聚引起的痰饮,津液输布失常引起的消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引起的汗证,气血阴阳失衡引起的内伤发热,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的厥证,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引起的虚劳,气虚痰湿偏盛引起的肥胖,以及正虚邪结,气、血、痰、湿、毒蕴结引起的癌病等。
临床应将气血津液病证与他系病证互参,审证求机,详辨主次,灵活运用。
三、气血津液病证的辨治气血津液病证的辨证当分清虚实。
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者多属实证,当以通导疏利为原则;气血津液亏虚耗损者多属虚证,当以滋补助益为原则。
本章病证繁多,病机复杂,临床治疗需注意疾病虚实之间的转化,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气血津液病证1.郁证一、郁证的概述临床表现: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痞满,胁肋胀痛,易怒喜哭,咽中如有异物梗塞。
二、郁证的病因病机1.病位: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2.病因:七情、思虑、脏气素虚3.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4.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三、郁证辨证论治主症: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易怒喜哭,咽中如有异物梗塞。
注意:1.郁证痰气郁结证与噎嗝痰气交阻证鉴别:2.血证一、血证的概述1.鼻衄2.齿衄3.咳血4.吐血5.便血6.尿血7.紫斑二、血证的病因病机病机:热迫血溢,气虚失摄,瘀血阻络三、血证辨证论治1.鼻衄:肝火很大龙将军,气喘嘘嘘的归来,会见性感火辣的玉女,在沸腾的热水中蒸桑拿,流鼻血了。
2.齿衄:从阴暗的火堆里捡来六个黄色的茜根,火速回家细心清洗了下吃,吃得牙齿出血了3.咳血:咳嗽,痰中带血雪白的林黛玉肝火老大了,因为天气燥热就特别伤心,躲在阴暗的废墟里咳血百斤注意:咳血与咳嗽4.吐血:吐血,呕吐咖啡色物质,呕吐深红色物质肝火很旺的龙将军,在开会时感觉特别热感到十分灰心,气喘嘘嘘地吐血归西了注意1.吐血与呕吐相鉴别2.吐血气虚血溢证与噎嗝瘀血内结证鉴别5.便血:去很寒冷黄土高原上玩,在潮湿闷热的羊肠小道发现了地榆槐角,气喘嘘嘘地偷回来下啤酒,吃完便血了注意便血与痢疾相鉴别6.尿血:尿血,小便色深红或浅红小鸡尿血了,知道归来吃山药注意尿血与淋证血淋的鉴别7.紫斑: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3.痰饮一、痰饮的概述痰饮分类:(1)痰饮:饮停胃肠(2)悬饮:饮流胁下(3)溢饮:饮溢肢体(4)支饮:饮邪支撑胸肺二、痰饮的病因病机1.病位:肺、脾、肾、三焦2.病因:外感寒湿、饮食不当、劳欲体虚3.病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4.治则:温化为原则,“病痰饮者,当与温药和之”三、痰饮的辨证论治注意:悬饮邪犯胸肺证与胸痹、胁痛的鉴别注意:1.溢饮与水肿之风水相搏证鉴别2.支饮与悬饮鉴别A.痰饮B.伏饮C.悬饮D.溢饮E.支饮4.消渴一、消渴的概述症状:重点二、消渴的病因病机1.病位:肺、胃、肾,以肾为关键2.病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3.病理因素:虚火、浊瘀4.病理性质:阴虚为本,燥热为标5.转化:1)阴损及阳,阴阳俱虚;2)病久入络,血脉瘀滞6.治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三、消渴辨证论治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尿有甜味注意:消渴下消与淋证膏淋的鉴别5.内伤发热一、内伤发热的概述概念: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考点总结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考点总结:气血津液病证一、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因:情志失调,体质因素病理基础:气机瘀滞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肾病性: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以气为主。
治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移情易性。
1.痰气郁结证(梅核气):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加减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气郁痰凝,阻滞胸咽)2.心神失养证(脏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减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人喊叫等。
舌质淡,脉弦。
(营阴暗耗,心神失养)噎膈与梅核气:二者均见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
噎膈系有形之物瘀阻于食道,吞咽困难。
梅核气则系气逆痰阻于咽喉,为无形之气,无吞咽困难及饮食不下的症状。
二、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病机:实火-- 火热熏灼、迫血妄行; 虚火-- 气虚不摄、血溢脉外治则:治火(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治气(实证清气降气,虚证补气益气); 治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祛瘀止血)。
三、痰饮是指体内谁也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分类1. 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2.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3.溢饮:身体疼痛而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4.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治疗原则:以温化为原则。
因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
通过温阳化气,可杜绝水饮之形成。
故《金匮要略》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同时还应根据表里虚实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
中医知识: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知识:气血津液病证【导读】中公贵州卫生人才网提供贵州医疗卫生招聘考试资讯,备考资料及各种公益课程供大家学习。
考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贵州卫生人才招聘(gzylwsks),新浪微博:@贵州卫生人才招聘了解最新资讯,也可拨打我们的热线:400-6300-999 进行咨询。
在贵州事业单位考试e类中,气血津液病证的内伤发热是经常考的内容,尤其是它的辨证论治,代表方剂需要重点记忆,下面就是中公贵州卫生人才网的专家们就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进行归纳总结。
1.气郁发热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药:丹栀逍遥散。
2.血瘀发热症状: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下,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千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方药:血府逐瘀汤。
3.痰湿郁热症状:低热,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粘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方药: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4.气虚发热症状: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
方药:补中益气汤。
5.血虚发热症状: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
方药:归脾汤。
6.阴虚发热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方药:清骨散。
7.阳虚发热症状: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晄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方药:金匮肾气丸。
【例题】内伤发热属气虚证者,治宜选用:A.清骨散B.六味地黄丸C.补中益气汤D.归脾汤【答案】C。
解析:气虚发热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1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1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脏腑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均以气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
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病变,而它又会反过来加重脏腑病变,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或生成不足,是气血津液病证的基本病机。
气血津液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病因的影响下,引起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输布失度,生成不足,亏损过度,从而导致的一类病证。
内科的多种病证均不同程度地与气血津液有关,本章着重讨论病机与气、血、津,液密切关联的病证,包括气机郁滞引起的郁证,血溢脉外引起的血证,水液停聚引起的痰饮,阴津亏耗引起的消渴,津液外泄过度引起的自汗、盗汗,气血阴阳亏虚或气血水湿郁遏引起的内伤发热,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引起的虚劳,气虚痰湿偏盛引起的肥胖,以及正虚邪结,气、血,痰、湿、毒蕴结引起的癌病等。
此外,积聚、瘿病亦与气滞、血瘀、痰凝密切有关,章;水肿虽系水液停聚体内所致,但因其病位主要在肾,但本书按脏腑分类归人肝胆病证一故本书将其列在肾系病证一章。
临证应联系互参。
第一节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内经》无郁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沦述。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并还有较多关于情志致郁的论述。
如《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灵枢·本病论》说:“人忧愁思虑即伤心”,“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
6气血津液病证
一、郁证 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1、气虚
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
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安神-养心汤
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心脏体征:心脏扩大、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或收缩期杂音、交替脉。
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表现为主。心脏体征:颈静脉怒张或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肝肿大、有压痛,下肢水肿、胸水或腹水,紫绀。
四、消渴
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3)脾肾两虚: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
5、肝癌
1)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结-复元活血汤
2)湿热聚毒:清热利胆,泻火解毒-茵陈蒿汤
3)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湿消肿-四君子汤合五皮饮
4)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化瘀软坚-一贯煎
手术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首要治疗方法。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最敏感,鳞癌次之,腺癌最差。
2、悬饮
中医内科气血津液病证
气血津液病证1.郁证:郁证是由于原本肝旺或体质素弱,复加情志所伤引起的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血证:血证凡由各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致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因血证的范围相当广泛,凡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病证,均属该证范围。
3.痰饮:痰饮是指体内水液不归正化所导致的一类病证,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疾病过程中多种复杂症状、体征的内在本质。
痰饮即可是病因,也可是病理产物或临床表现,还可以是疾病过程中的病机概括。
痰与饮广义上相互涵盖,狭义上各有特点又相互转化,且常常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故一般痰饮并称。
4.消渴:消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导致阴虚内热,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5.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
6.汗证: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者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寝汗。
7.肥胖:肥胖是由于过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使体重超过一定范围,或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是多种其他疾病发生的基础。
8.虚劳: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9.癌病: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多为其基本特征,临床以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常伴乏力、纳差、消瘦,并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课件)-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心血不足证
加减:①阳虚汗出肢冷—加附子、煅龙牡、浮小麦、黄芪;
②兼阴虚—重用麦冬、地黄、阿胶,加沙参、玉竹、石 斛;
③纳呆腹胀—加陈皮、谷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健 脾助运;
④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莲子心养心安神; ⑤热病后期损及心阴—合生脉散; ⑥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
数或结代—炙甘草汤加减以益气滋阴, 补血复脉。
阴虚火旺证
主证:心悸易惊+阴虚火旺证的表现
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耳鸣腰酸, 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阴虚火旺证
病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
心神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常用药: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瘀阻心脉证
症状:心悸不安+瘀血内阻症 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 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瘀阻心脉证
病机: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常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
元胡、香附、青皮(理气通脉止痛) 生地、当归(养血活血) 桂枝、甘草(通心阳)
三七粉祛瘀止痛。
痰火扰心证
症状:心悸时作,受惊易作+痰热内扰证 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
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痰火扰心证
病机: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栀子(苦寒泻火)
半夏、胆南星、竹茹、全瓜蒌、陈皮(清热化 痰,和胃降逆)
搏异常,或快或慢,忽跳忽止,持续或阵发性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一、填空题:
1.————、————、————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是郁病的证候特征。
2.郁病病情的反复常与———密切相关。
本病多发于————.
3.脏躁证宜采用————、————的治法。
4.《血证论》提出的————、————、————、————的治血四法,为通治血证之大纲。
5.对鼻衄的治疗,除内服汤药外,鼻衄当时,应结合————治疗,以期及时止血。
6.鼻衄多由火热迫血行所致,其中以————、————、————为常见。
7.便血属脾胃虚寒者其治疗首选方为——————。
8.便血患者根据病情,在饮食上可选用————、————或————饮食。
9.尿血属下焦热盛者,其治疗主方为——————。
10.各种血证均应酌情选用————、————、或————的药物。
11.紫斑好多发于————尤以————为甚,常反复发作。
12.汗证是由于————、————,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13.自汗表现为————时时汗出,————则益甚。
常伴有————的症状。
14.————、————为消渴病的治疗大法。
15.消渴病除药物治疗外,注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判断消渴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在于————和————的程度。
17.临床上通常把以————为主————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
18.消渴多伴有————的病变,故在各种证型中,均可酌加————的方药。
19.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失调————亏虚。
20.内伤发热临床多表现为————,但有时也可是————。
21.湿郁发热的最佳治疗选方为————。
22.积聚发病的内在原因在于————。
1
23.积聚的形成及演变,均与————密切相关。
24.积聚的发生主要关系到——————、——————两脏:—————、————、————是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变化。
25.厥证在临床以突发一时性的————为证候特征。
26.厥证在临床上尤其以————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较多见。
27.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失常。
二、单项选择题
1.郁证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
A.热郁
B.血郁
C.痰郁
D.气郁
2.郁证的发生,主要累及脏腑为()
A.肝、脾、肾
B.肝、脾、心
C.肝、心、肾
D.肝、肺、心
3.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胸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治宜()
A.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B.活血理气解郁
C.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D.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4.痰气郁结型郁病的主证,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A.咽中不适
B.如物梗塞
C.吞咽困难
D.咯之不出
5.下列哪出血无使用归脾汤的证型()
A.紫斑
B.尿血
C.便血
D.咳血
6.咳血与吐血的鉴别点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咳血是血由肺来,吐血是血由胃而来
B.咳血之血色紫暗,吐血之血色鲜红
C.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
D.咳血之后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之后大便多呈黑色
7.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滑。
属何型鼻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