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典阅读》课程2014级新生教学安排

合集下载

人文课教学计划

人文课教学计划

人文课教学计划第一部分:引言人文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的一门课程。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

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人文课教学计划,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种全面而丰富的人文课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在知识、情感和思维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目标设定在制定人文课教学计划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对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包括对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能力。

第三部分:内容安排在人文课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历史事件,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文领域的知识。

例如,通过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学生可以体验到戏剧的魅力,并了解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对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启迪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促进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我们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进行讲座和互动教学,以增加学生对人文课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五部分:资源利用在设计人文课的教学计划时,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除了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材料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电子教育资源和网络平台。

这些资源包括在线文学阅读、艺术作品欣赏和历史事件研究等,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文领域。

第六部分:课外拓展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拓展活动。

例如,组织文学社团或艺术俱乐部,让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和表演活动。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画廊和历史遗迹,让他们亲身感受人文领域的魅力。

第七部分:评估方法在人文课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应该设计合理的评估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估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小组展示和艺术作品创作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增设“经典阅读”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增设“经典阅读”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增设“经典阅读”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作者:苏娟娟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12期在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讲的很多道理学生都知道,也不反驳,却并不照做。

究其原因,我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知识和素养的差别。

借用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言来解释一下:学生问他为什么许多人知道孝悌的道理,却做出邪恶的事情,王阳明说:“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在我个人的解读里,王阳明所指知而不行的“未知”就是知识的层次,而素养,则是“知行的本体”。

只有把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素养才能使认知和行为相统一,知行不能一致的原因就在于知识与素养的差距。

一、什么是“人文经典阅读”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暂时用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个大方向。

尽管“人文知识”包括文、史、哲三大学科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人文知识并不等同于人文素养。

知识是外在于人的东西,仅仅是材料和工具,是一种可以量化的东西。

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人的生活与行为中才能称之为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或称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

人文素养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情感世界、意志能力、价值取向、审美体验、意识形态和理想模式都具有决定作用。

重新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可以了解这些著作所处时代背后的人文气息,洞悉人性,还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从而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上看,自然科学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人文社会科学解决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前一种对话中,只有知识系统,而无价值系统;只有理论理性,而无道德理性。

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必须在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兼备相当的人文素养,二者不可偏废,因为在人文素养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才不会违背人们所公认的普世价值。

经典阅读教案

经典阅读教案

经典阅读教案
教案一:
课程:经典阅读
年级:高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典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经典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3. 阅读并理解选定的经典文学作品。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用经典文学作品的名言或片段,引起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

2. 探究:与学生一起讨论经典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列举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例子。

3.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4. 阅读:学生阅读和分析一段经典文学作品,并回答相关问题。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经典阅读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6. 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教学资源:
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段或摘录。

2. 讨论问题的提示。

3. 阅读理解题。

评估方法: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态度和兴趣。

教学反思:
1. 关注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的困惑和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答。

2. 激发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去阅读和探索经典作品。

3. 提供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资源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

2014年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14年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14年红谷滩新区生米中心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我校将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引导师生与经典对话,让经典养育心灵睿智,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丰富和拓展书香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外延。

二、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放飞中国梦三、具体措施(一)环境文化,营造氛围我校将把经典诗文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精选古诗文、名言警句布置廊道、教室、办公室等,在板报、作品展板等阵地开辟经典诵读专栏,营造氛围,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二)班级工作,纳入常规为全面推进诵读活动的开展,学校对诵读活动建章立制,规定各班要求学生每日晨诵时间和课前两分钟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学校将定期对各班诵读活动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检查结果纳入书香班级评比内容。

同时与学校的考章活动结合,设置笔韵书香之星,要求各班老师每月组织对学生进行笔韵书香之星考评,学年末评选书香学生,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

(三)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如:语文学科中,让经典诵读与写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良性互动。

音体美学科中,可在音乐教学中配乐吟唱古诗文或舞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

(四)活动开展,直面经典1、我校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与学校的“传统文化普及”主题读书活动相结合,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

2、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比赛,让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五)家校携手,感悟经典利用家校网等平台宣传经典诗文诵读工程的意义,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给予支持,同时开展家长共读活动,打造书香家庭。

阅读与人文课程设计

阅读与人文课程设计

阅读与人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文学作品及作者信息,建立文学常识框架;2. 学生能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掌握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特点等基本要素;3. 学生能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评价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和感悟;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2. 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阅读与人文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文学鉴赏能力,对文学作品感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才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 精选课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特点、艺术手法等。

2. 文学鉴赏方法:- 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词句、分析结构、体会情感等;- 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评价和分析文学作品。

3. 阅读策略与技巧:- 教授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概括、推理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4. 写作与表达:- 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如仿写、创编等;- 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和感悟。

人文阅读教学设计

人文阅读教学设计

人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发展对人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2.提高阅读的技巧和能力,包括理解、解释和分析人文文本;3.掌握文学与其他形式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1.文学的定义与特点;2.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戏剧等);3.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4.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5.文学作品与当代社会的联系;6.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

教学方法:1.导入: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展示一段有趣的文学作品的片段或者解读文学名句来引发学生对人文阅读的兴趣。

老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并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主题和象征。

2.知识传授: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的定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来传授相关知识。

同时,可以通过演示和展示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通过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阅读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老师可以安排一些练习活动。

例如,给学生分发一段文学作品,并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该作品。

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参与。

5.评估与反馈:为了评估学生对人文阅读的掌握情况,老师可以设置小测验、作业和项目作品来进行评估。

同时,老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技巧和能力。

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人文阅读教材,包含多种文学作品和相关分析。

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学作品的片段、音频或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和图表。

3.阅读材料:提供丰富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材料,供学生在课堂和课外阅读。

学年第1学期人文通识经典课程

学年第1学期人文通识经典课程

2017-2018学年第1学期“人文通识经典课程”课程群开设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宋词导读(黄松梅)课程简介: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宋词亦是这“造极之世”中的瑰宝。

宋词与唐诗一样,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久性的艺术典范和审美对象;宋词的审美功能和认识功能历久弥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桥梁,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窗口。

宋词对后世文学也有深刻的影响。

本课程内容包括:宋词的起源、宋词的社会背景、宋词的流派、宋词不同时期流派代表性作品赏析、宋词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宋词的研究等。

2、课程名称:海南历史文化(朱小宁)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对海南历史文化生长的土壤、“海南”及其诸别称来源与西汉海南历史文化、黎族历史文化、明代海南历史文化、三沙历史文化、海南花梨木与沉香文化、海南旅游历史文化等等内容的讲解,展现海南深厚、充满魅力的历史文化,破除海南是“文化沙漠”无知之见。

本课程帮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海南历史文化,为宣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独特历史文化魅力添砖加瓦。

同时,培育大学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文化氛围,达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启迪思维的教学目的。

3、课程名称:古典名篇选读(孙海兰)课程简介:本课程内容为《诗经》、《楚辞》导读。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本课程在熟悉与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拟从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等多重维度,深度解读《诗经》与《楚辞》的文学史价值与文化史价值。

4、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导读(汪荣)课程简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百余年的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继承传统的流风余韵,又踵事增华、开创新局,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情感故事和心灵图像。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们不仅可以触摸现代中国的历史脉动,还可以体验现代中国人的生命精神。

重庆大学经典阅读课程安排

重庆大学经典阅读课程安排

重庆大学通识教育《经典阅读》课程安排
通识教育课程《经典阅读》分为上、下两门课程,建筑城规学院学生必修,在大一的两个学期分别开课,课程以主题讲座形式授课,授课教师为重庆大学通识教育专家组的专家,每位专家每次讲课8学时,再配2学时的小班讨论课。

课程名称分别为:
《经典阅读(上)》,2学分,32学时,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课;
《经典阅读(下)》,2学分,32学时,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课。

本学期《经典阅读(上)》的课程阅读材料由教务处统一印制后发放给学生。

课程上课地点:建筑城规学院多功能厅。

讨论课上课地点按班级安排教室,具体参见网上课程表。

联系人:郑老师
联系电话:65111429
邮件地址:jwcpy@,andyegotist@(陈颀博士)
教务处培养科。

《经典阅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经典阅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经典阅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经典阅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二、课程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挖掘作品中的深层意义和价值,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2. 文学史与文化背景的探究- 介绍与经典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 探讨作品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在不同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3. 阅读研讨和创作实践-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分享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包括写作、戏剧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示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3. 实践活动安排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文学展览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究机会,增强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感悟。

四、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 课堂参与度:主动提问、讨论参与等。

- 作业完成情况:阅读笔记、小组研讨报告等。

2. 考核方式- 期中测试:针对所学内容进行书面或口头测试。

- 期末作品展示: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并进行展示或演出。

五、教学资源1. 教材- 选用经典文学作品教材,包括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2. 资料和多媒体资源- 提供与经典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多媒体资源,如电子书、音频、视频等。

六、考虑因素1. 年级特点和学生需求- 考虑学生的年级特点和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经典文学作品和教学方法。

2. 课程时间分配- 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保证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和平衡。

2014经典诵读方案

2014经典诵读方案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六中学中学部中学生2014年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中学教务处2014年2月2014年76中学中学部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是提高学生修养弘扬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文学知识、增长智慧重要手段。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全区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有效的在我校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

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经典诵读内容及时间安排2、3月:诵读岳飞《满江红》,文天祥《正气歌》,必背古诗10首。

4月:诵读《增广贤文》2篇、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必背古诗10首。

5月:诵读《论语》10则,必背古诗10首。

6月:诵读《宋词》5首、必背古诗10首。

7—8月:要求背唐诗20首9月:诵读《诗经二则》《韩非子二则》《淮南子二则》《战国策二则》,必背古诗10首。

10月:诵读《淮南子二则》《战国策二则》古诗10首11月:《大学二则》《列子.汤问二则》,必背古诗10首。

三、组织实施1、负责部门:教务处2、教材编订:教务处、语文教研组3、具体负责:各年级语文教师4、诵读时间:课余时间、每日早读、午读时间5、参与年级:七、八年级三、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一)保证诵读时间。

每天早读、午读时间为固定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同时鼓励学生每日抽出一定时间背诵。

(二)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根据计划诵读。

人文阅读教学设计

人文阅读教学设计
目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方法:选择具有争议的议题或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注意事项:确保作业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同时鼓励创新和多样性 评估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演讲或书面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
人文阅读的教学评价
第四章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表现和参与度
目的:为学生提供与文化名人面对 面的机会,深入了解人文阅读的价 值和意义
资源准备:提前收集文化名人的相 关资料,了解其作品和观点,以便 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交流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Fra bibliotek题添加标题
实施方式:联系相关机构或个人, 确定讲座或工作坊的主题和时间, 组织学生参加
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参与 度,评估活动的成功与否,为后续 活动提供改进建议
人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第三章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导入方法
故事导入:通 过讲述与文本 相关的故事, 引起学生的好 奇心和兴趣。
情境导入:利 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与文本相 关的情境,引 导学生进入阅
读状态。
疑问导入:提 出与文本相关 的问题,引发 学生的思考和 探究欲望,从 而激发阅读兴
趣。
背景导入:介 绍文本的背景 知识,帮助学 生理解文本的 背景和意义, 从而激发阅读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和策略的讲解与示范
精读与泛读结合: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阅读材料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提问与讨论:鼓励学生提问,组织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 笔记与总结: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整理阅读心得,培养信息筛选和总结能力。 拓展与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拓宽知识面。
观察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否具备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技巧。

《经典阅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经典阅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经典阅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下降。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经典阅读》的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该计划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要阅读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资源的引导,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研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增进学生的文化修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三、教学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导读:选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教师的导读,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2. 阅读理解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要素,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

3. 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表达,如写作文、诗歌、戏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文化交流与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戏剧演出等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教师的导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问题导学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五、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选编:为每位学生提供经典文学作品的选编,并提供相关的导读、注释和解析。

2. 课外阅读推荐:引导学生在课外选择与经典文学作品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3. 多媒体资源利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经典文学作品的视听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体验。

人文经典阅读(第一讲)

人文经典阅读(第一讲)

课程主要特色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人文” 的通识、“经典”的高度和“阅读”的体验。以“人” 为本位,提倡“人”是一切教学和研究活动的本质和 基础,“文”则其是外在的表现和形式,“人”的核 心和“文”的外化的最高结晶就是我们说的“人文经 典”。“经典”就是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圣贤在 人生哲理、生活体验和终极信仰等处悟出的那样一种 生命和存在之维。“阅读”,就是要倡导学生认认真 真的读经,读原典,让我们学校的学生从单纯的语言 学习和专业学习中走出来,进入更高层次的人文习练 和通识培养。
任务二:中国古 代文经典阅读
导师论著: 何光顺《玄响寻 踪——魏晋玄言 诗研究》,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



何光顺《环视中的他者与文学权力的让渡》, 《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 何光顺《神性的维度——试论<离骚>的“他在” 视域》,《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何光顺《文学的缘域——兼论文学的“自性” 与“他性”》,《暨南学报》2013年第11期。
四、古代人文经典的研读方法





经、史、子、集为吾国典籍之总称,乃国学研究之对 象。四部之书,人人不能尽读,但亦不能不读,而研 究所及,往往出入四者之间,故不可不求其治学方法。 首先要了解历代学术变迁之大势。 其次是经学乃吾国思想之祖,学术之源,故必以求本 义、明大义为旨归。 再次经学之大义,牵涉多端,总之在修己治人。 最后读经宜从传注着手:读任何古籍,都宜从传注训 诂着手,惟经学之传注,不为千门百类,而且全系古 人心力精神所专注学问,是读经的要途。


经部类的演绎: 先秦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西汉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东汉七经: 五经加上《论语》《孝经》合称七经 唐代十二经: ‚明经‛科以‚三礼‛、‚三传‛合《易》《诗》《书》 为九经;合《论语》《孝经》《尔雅》为十二经; 宋十三经: 合《孟子》为十三经。 南宋四书五经: 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合《论语》 《孟子》为四书;与汉代五经合称。

人文经典诵读策划书3篇

人文经典诵读策划书3篇

人文经典诵读策划书3篇篇一人文经典诵读策划书一、活动背景人文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诵读人文经典,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先哲们的智慧和思想,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因此,我们策划了本次人文经典诵读活动,希望能够通过诵读经典,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人文经典。

二、活动主题“诵读人文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三、活动目的1. 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人文经典,感受其魅力。

2. 培养参与者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3. 增强参与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时间]地点:[具体地点]五、参与人员[具体参与人员]六、活动内容及形式1. 经典诵读比赛(1)参与者自行选择一篇人文经典作品进行诵读。

(2)诵读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个人朗诵、集体朗诵等。

(3)比赛设评委,根据参与者的诵读表现进行评分。

2. 经典讲座(1)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人文经典讲座,介绍经典作品的背景、内涵和意义。

(2)讲座内容可以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加深参与者对经典的理解。

3. 经典分享会(1)参与者分享自己诵读经典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享形式可以是口头表达、文字展示等。

4. 经典展览(1)展示人文经典作品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如书籍、文献、研究成果等。

(2)通过展览,让参与者更直观地了解经典作品的丰富内涵。

七、活动流程1. 活动开场: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

2. 经典诵读比赛:按照比赛规则进行诵读比赛。

3. 经典讲座:专家进行人文经典讲座。

4. 经典分享会:参与者分享诵读心得。

5. 经典展览:展示经典作品相关资料。

八、活动宣传1. 在学校官网、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通知和宣传海报。

2. 邀请学校广播电台进行宣传报道。

3. 向相关社团和组织发送活动邀请。

九、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专家讲座费用:[X]元3. 宣传物料费用:[X]元4. 奖品及证书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十、活动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高中文科阅读教学计划

高中文科阅读教学计划

高中文科阅读教学计划高中文科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扩展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合理的阅读教学计划对于高中文科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

一、教学主题确定针对高中文科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设立以下几个主题:文学经典阅读、社会热点与时政事件阅读、科学与人文阅读等。

每个主题都能够选取相应的经典文献或教材进行深入学习。

二、活动安排1. 小组讨论: 在阅读教学中,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老师可以挑选一些经典或有争议的文本提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交流讨论,提高理解和思考的深度。

2. 辩论赛: 辩论赛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针对某个话题或文本进行辩论,培养学生思辩能力和论证能力。

3. 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或社会热点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作文训练: 高中文科阅读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

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材使用1. 经典文学作品: 在文学经典阅读主题中,可以选取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深入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 时事热点材料: 在社会热点与时政事件阅读主题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当下社会热点相关的材料,如新闻文章、专题报道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并培养学生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3. 科普读物: 在科学与人文阅读主题中,可以引入一些科普读物,如《宇宙的奥秘》、《人类简史》等,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前沿和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

四、评价方式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文本解读、书面作业、口头表达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测验或考试形式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二、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课三、教学时数:分学期完成,每学期由相应的课程导师引导阅读经典,学生完成相关经典阅读任务及完成课程作业。

四、教学对象:广外非中文学院的本科学生(从级开始)五、学分:六、教学目的与要求:人文以化成,课程开设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纠正目前大学专业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性、技能性..。

以“的学习任务。

十、网络课程内容简介公共教学区:.有统一的涉及该模块的各部重要经典的导读,约字,每一个模块至少介绍部经典。

.有统一的教案,即对该模块的经典有一个完整的思想和经典的谱系,以让学生对每个模块所当读的经典有一个线索和脉络的了解。

.有系列的教学视频,主要将两学年所要开展的人文经典讲座视频和资料放到公共学习区,学生每学期任选其中两个视频学习。

个人教学区:课程导师个人的科研、学术和教学成果等材料,以让学生了解每位导师所做的研究。

十一、专题讲座授课方式中国古代人文经典系列布置次专题讲座,中国现代人文经典、西方古代人文经典、西方现代人文经典各布置次专题讲座。

南北校区各布置十场人文经典讲座,以真正实施通识性人文教育,活跃两校区的经典阅读风气,创造一种经典阅读的氛围。

南北校区学生在各自校区的讲座中每学期选听一期,学期共听次专题性的人文经典讲座,并就听取的讲座主题提交读书报告份。

专题学术沙龙,不单独针对某个学院,不要求某个学院全体学生参加,而是针对全校学生,学生根据兴趣自愿参加。

每学期期专题学术沙龙。

十二、课程模块分布:经部《论语》(古典人文部分:春秋)《孝经》(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四书集注》(古典人文部分:南宋,朱熹)子部《老子》(古典人文部分:春秋,老子)《庄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庄子)《孟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孟子)《韩非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韩非子)《传习录》(古典人文部分:明,王阳明)史部《史记》(古典人文部分:西汉)《汉书》(古典人文部分:东汉)《后汉书》(古典人文部分:南朝刘宋,范晔)《三国志》(古典人文部分:西晋,陈寿)《资治通鉴》(古典人文部分:北宋,司马光)集部《楚辞》(古典人文部分:西汉,王逸辑录)《杜诗详注》(古典人文部分:唐杜甫撰,清仇兆鳌详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古典人文部分:南宋辛弃疾撰,邓广名笺注)《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柏拉图)《诗学》(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艺》(古典人文部分:古罗马.贺拉斯)《圣经》(古典人文部分:中世纪)《忏悔录》(古典人文部分:中世纪.奥古斯丁)《神曲》(古典人文部分:文艺复兴.但丁)《哈姆雷特》(古典人文部分:文艺复兴.莎士比亚)《诗的艺术》(古典人文部分:新古典主义.布瓦洛)《社会契约论》(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卢梭)《拉奥孔》(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莱辛)《新科学》(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维柯)《风俗论》(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伏尔泰)《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席勒)《美学》(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黑格尔)《歌德谈话录》(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歌德)《艺术哲学》(近代人文部分:实证主义.丹纳)第四模块西方人文经典(现代、后现代).索尔罗曼米兰。

“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开发顶层设计

“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开发顶层设计

“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开发顶层设计一、课程开发的意义目的:开发一门以奠定高中学生人文精神为目的的经典阅读课程,探索一条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所提出的奠定学生人文精神的显性途径。

教育的改革价值:创新人文教育的途径,使人文教育由“潜在”的熏陶感染转化为“明里”的课程教学;使人文教育走向系统化,人文教育将由以前零散地渗透在语文教学转变为系统地专门训练。

二、相关研究述评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搜索到“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开发研究”的同类研究成果,但关于“人文”或是“经典”方面的诵读活动、读本编写和课程探索却不少,对这些研究和实践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

观点一:认为“诵读经典”就能培养人文精神中国青基会1998年启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遍及29个省市的100万孩子,受其影响的成年人超过500万人;台湾地区的“读经”和东南亚地区、北美华人地区的“读经”活动;山东省的“小学语文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南昌市的“‘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研究”;重庆市的“诵读传统经典,促进小学生品德养成研究”等等。

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观点的影响,人们十分重视“诵读”活动,不可否认,“诵读”对于学生人文精神有熏陶感染的作用,重视“诵读”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观点二:认为大量阅读人文作品就能培养人文精神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学生对人文作品读得多,日积月累,其人文精神自然也就具备了。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确实很多,他们编写了大量的人文读本,供学生阅读。

我们在百度内输入关键词“人文读本”,出现了约56.7万条搜索结果。

这些人文读本,确实丰富了广大教师、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士的人文精神,对人文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观点三:认为开设人文课程便能培养人文精神玉林市的“校本课程开发:诵读国中文化经典研究”,石家庄市的“把经典名篇引入课堂研究”,广东省的“开设经典古籍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研究”等。

人文阅读计划书

人文阅读计划书

人文阅读计划书人文阅读计划书一、计划目标:培养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拓展知识面。

二、计划内容:1. 文学作品阅读:每月读一本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和戏剧等,以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历史书籍阅读:每季度读一本历史著作,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拓宽历史视野。

3. 哲学思考:每周读一篇哲学论文或著作,思考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4. 社会科学研究:每月选择一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行为,加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5. 当代文化评论:定期阅读当代文化评论文章,了解时代潮流和文化动向,提高对现代社会的洞察力。

三、计划时间安排:1. 每天安排30分钟到1小时的阅读时间,确保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进行人文阅读。

2. 每周安排2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3. 每月安排1天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整理思路和心得体会。

四、计划评估:1. 制定每月的阅读计划,分析每本书的阅读目标和预期收获。

2. 每周进行阅读笔记的整理和总结,反思自己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每季度进行综合评估,总结自身阅读的收获和不足,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五、计划执行:1. 制定每月阅读计划书,并严格执行。

2. 坚持每天的阅读时间,克服拖延和散漫的习惯,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参加书友会或阅读小组,与他人分享和交流阅读心得,切磋思想和观点。

六、计划效果:1.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对文学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2. 拓宽历史和哲学领域的知识面,增加对历史和哲学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洞察力。

4. 增加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七、未来计划:在人文阅读计划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特定领域,如文化研究、艺术史等,提高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通过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拓展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和学术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2014级新生教学安排
2014-2015(上)
一、2014级新生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入学教育及课程导师见面会安排
二、作业提交安排
(一)本学期学生作业提交的时间为第18周,周一至周五。

(二)作业用A4纸打印,清楚标明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年级、班级。

(三)2014级各班学委收集本班作业,按学号排序后装档案袋。

档案袋封面请清楚标明学院、专业、年级、班级。

各班学委将作业收集后交到南北校区课程助理或学院教务秘书。

(四)请各学院教务秘书将本学院全部学生的作业汇总后交中文学院教务秘书(北校区第三教学楼405)或(北校区第三教学楼418课程助理办公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