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成功 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页/共33页
二、学牛吃草:不断咀嚼——研读 文本
• 1、作者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 • 2、作者如何看待“天资”的? • 3、作者认为“勤奋”在成功中有什么作用? • 4、作者如何看待“机遇”在成功中的作用? • 5、对构成成功的这三个条件作者认为哪一个最重要?
为什么? • 6、王国维看问题的角度和作者的角度相同吗? • 7、作者引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有什么作用 • (目的)?
第4页/共33页
经典语录: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 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
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 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 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 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 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5、对构成成功的这三个条件作者认 为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 明确:三个条件中作者认为勤奋最重 要。因为对天资和机遇人们无能为力, 而勤奋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第15页/共33页
6、王国维看问题的角度和作者的角度相同吗?
王国维
Fra Baidu bibliotek
作者的理解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 教学目标: • 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 2、能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 • 3、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
展。 • 4、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第1页/共33页
走近名人:
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季羡林)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 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 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 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 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 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 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 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 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 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第5页/共33页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 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 这就是恶。
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东方 则主张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 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类生存所需 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 吾与也。” 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 的窍门。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舟。”这就是窍门。
第3页/共33页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 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 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 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 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 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 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 分子历程的反映。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 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 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 等国的多部经典名著,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 《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 读书写作。
第2页/共33页
季羡林(1911—2009)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 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 历史学家、作家。曾任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 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 南亚研究所所长。2006 年9月26日,95岁高龄 的季羡林先生成为首位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获得者。被称为“国学 大师”。
“最后两句话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 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 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
第6页/共33页
一、学牛吃草:大量进食 ——感知 文本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 出:
• 1 、生字 • 2 、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 • 3 、作者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第12页/共33页
3、作者认为“勤奋”在成功中有什么作用?
• 明确:作者指出勤奋“一向为古人 所赞扬”,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也赞同。 作者在分析勤奋的作用时,已经顺便提 到天资与勤奋的关系,认为即使天资高, 不勤奋也无用,说“事理至明,无须饶 舌”,意思是,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公理, 无须证明了。
第13页/共33页
8、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10页/共33页
• 1、作者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
明确:作者借助词典,诠释“成功”, 就成功定义中的“预期”作了说明。 然后以自己的治学经验,就这一个论 题,用一个公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第11页/共33页
2、作者如何看待“天资”的?
• 明确:作者的态度是承认天资,不惟天资。 特别提到“文革”中的“天才”闹剧,对 自我标榜唯物主义却大行封建迷信之实的 丑陋行为深恶痛绝。对当今一些“自我感 觉过分良好”的人,说“我除了羡 慕”“不敢赞同一词”,顺带讽刺。作者 主张每个人都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不 要脱离实际,不要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 力。这也就照应了“成功”内涵中“预期” 的含义。
第7页/共33页
(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言简意赅 ɡā烦i 琐 suǒ
家喻户晓 yù兀兀穷年 wù膏油
阑珊 gāo
lánshān
憔悴 qiáoc晷uì guǐ
第8页/共33页
(二)本文的脉络怎样呢?
全文共10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问题——作 者谈他对成功的理解,并提出成 功的三个条件; 第二部分(5~10)分析问题—— 指出勤奋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4、作者如何看待“机遇”在成功中的作
用?
• 明确:作者针对机遇“往往为人所 忽视”。指出要正视它的存在,而且指 出其重要性,并以实例为证,“如果清 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 全不会现在这个样子”。作者在说“成 功”,但不以成功者自居,这样来阐述 一个公式,更能显示出是一种基本规律。
第14页/共3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