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二十课《苦斋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二十课《苦斋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积累实词虚词☆☆☆☆☆重点2理清文章结构☆☆☆☆☆重点3探究文章主旨☆☆☆☆☆【重点详解】重点1:积累实词虚词【要点解读】“重点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都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
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实词虚词【例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1)故植物中.之(2)能已.积热(3)其洩水皆啮.石出(4)茹啖..其草木之荑实(5)一旦运穷福艾.(6)不可以实.疏粝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
(1)剑溪之水出焉.。
(2)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
(3)久则.弥(mí)觉其甘,(4)人莫.知其乐也。
(5)人知乐之.为乐,(6)而.不知苦之为乐,(7)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8)虽.欲效野夫贱隶,(9)井以.甘竭:【答案】1.(1)中:受到(2)已:止,治,消散。
(3)啮:冲刷。
(4)茹啖:吃。
(5)艾:止,尽。
(6)实:装满。
2.(1)焉:于是,这里。
(2)之:助词,这里用于和中心词具有同一性的定语之后,可译为“这一类的”。
(3)则:就,连词。
(4)莫:没育谁,代词。
(5)“之”用于短语的主谓间以取消其独立性。
(6)而:却,连词。
(7)则:那么,连词。
(8)虽:即使,连词。
(9)以,因为。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的题目,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分,如“行”本身是“道路”的意思,后引申出其他的如“行走”“离开”等意思,记忆时重点以及文中的例句,答题时找相近的例句,还可结合前后文以及常用的成语进行区分。
高二语文专题20 苦斋计(练)(选修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散文之部第二十课苦斋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处而臼中。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
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其池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木节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梁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藉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岸.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
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罗:排列。
6-6 推荐作品 苦斋记(试题+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三十六)(对应学生用书P149)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匮.乏馈.赠喟.叹发聋振聩.B.惬.意挈.带堆砌.锲.而不舍C.枢.纽倏.忽殊.荣毁家纾.难D.枭.雄骁.勇销.毁祸起萧.墙解析:A项,均读kuì;B项,“砌”读qì,其他读qiè;C项,均读shū;D项,均读xiāo。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厮打走私贩井以甘竭寥若晨星B.蝉联老伙计风生水起和盘托出C.渲泄空城计名列前茅贸然行事D.候诊紧箍咒一幅对联声名鹊起解析:A项:贩—犯;C项:渲—宣;D项:幅—副。
答案:B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岸.外而臼中岸:高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族:众C.野蜂巢.其间巢:筑巢D.或降.而临清泠降:下降解析:D项降:向下走。
答案: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剑溪之水出焉.得其尤绝者家焉.B.其槚荼亦苦于.常荼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D.刘子闻而悟之.父母者,人之.本也解析:A项,焉:兼词,“于此”。
B项,于:介词,比;介词,到。
C项,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
D项,之:代词,“这道理”;结构助词,“的”。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C.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解析:C项为意动用法,其余三项是使动用法。
答案:C6.下列各句不属于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A.良药苦口利于病B.颠沛生于不测C.其槚荼亦苦于常荼D.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解析:D项为常式句。
答案: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20《苦斋计》(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易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一部经典哲学著作。
历史的考察表明,无论是老庄的道家思想还是孔孟的儒家思想,抑或其他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思想,都无不受到《易经》思想的深刻影响。
这样看来,《易经》就成为中华古典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
认真研读《易经》原著,我们发现,《易经》从某种程度上说乃是中华民族千百万年生活经验和思想智慧的高度概括。
从历史的另一个层面我们还观察到,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将相和杰出人物都精通《易经》文化,其中周文王、孔丘、孙武、诸葛亮、刘伯温、朱熹、王守仁等都是著名的《易经》大师。
易者,变也。
变化、变通是《易经》思想的核心理念。
《易经》思想跟其他出自于它的一切思想的显著区别在于它是直接面向现实人生和与现实人生相关的天地万物的,它所揭示的乃是人性与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即“人之道”和“天之道”。
但这种道不是形而上的抽象之道,而是人性的变通之道、自然的变化之道、社会的运行之道、历史的演变之道,闪烁着素朴的科学和理性精神。
正因为这一点,很多《易经》大师们将其活学活用于政治、军事、文化或现实人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孙武吸取《易经》思想不仅创建了在哲学思想上一脉相承的兵法,而且在实战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很多精通《易经》思想的人都能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中保持一颗相对和谐安宁的心灵,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另一些文化巨匠如苏轼、杨万里、周敦颐等结合自己的现实人生来把握《易经》的精髓,写出了闪烁着人性智慧的不朽诗篇,写出了历久弥新的人生况味。
因此,我们认为《易经》本质上是一种实用主义哲学思想。
它不拔高人性,也不贬低人性,正因为如此,《易经》蕴藏着丰富深刻的人生智慧。
在科学技术有了巨大发展、人工智能驾驭后高碳社会的今天,《易经》中丰富深奥的人文思想和辩证思想依然给我们以价值和意义。
高中语文专题20《苦斋计》(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苦斋计》(满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尚节亭记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
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樠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
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樠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
”平居而研之,他日处之裕如也。
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注】①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
②大易:指《易经》。
③樠(mán):液体渗出。
④瘿肿:树木外部隆起像瘤子一样的东西。
⑤樛屈:树木向下弯曲。
⑥胶:像胶粘连在一起,形容固执。
⑦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特:只是。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信:的确。
C.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涉:经历.D.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过:过错。
(文言文阅读题)刘基《苦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刘基《苦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文言文阅读题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
②陨箨tu:落下的笋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岸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
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苦斋记原文详解及练习题一套
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苦斋记原文详解及练习题一套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
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
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苦斋记有深刻记忆。
原文: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
高二语文专题20 苦斋计(测)(选修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散文之部第二十课苦斋计(满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尚节亭记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
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樠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
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樠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
”平居而研之,他日处之裕如也。
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注】①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
②大易:指《易经》。
③樠(mán):液体渗出。
④瘿肿:树木外部隆起像瘤子一样的东西。
⑤樛屈:树木向下弯曲。
⑥胶:像胶粘连在一起,形容固执。
⑦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特:只是。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信:的确。
苦斋记
1解析:A项,数:几,几个。
答案:A2解析:C项,戏:调笑,逗趣。
答案:C3解析:选B。
A项,“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C项,“西”名词作状语;D项,“西”名词作动词,向西流淌。
4解析:①②是判断句;③是定语后置句;④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B5解析:C项这两句是反其意而用之。
答案:CDCD答案:(1)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2)谁说人老了不可再年少?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必因为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4.谈谈你对文中词的下半阕的理解。
答案:说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伤,哀叹光阴易逝。
这无疑会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信心。
《苦斋记》1.解析:选B2解析:选D。
D.“将”应为“以为”的意思。
3.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A。
A.焉:兼词,“于此”。
B.于:介词,比;介词,到。
C.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
D.之:代词,“这道理”;结构助词,“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B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各项均是名词作动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苦难”,古义:味道苦,难以下咽;今义:痛苦和灾难。
6. 选A岸:高7解析:选D。
D项中的“舆隶”在句中为动词。
8选D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主谓之间B.能够;可以凭借C.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9. 解析:选C。
②只写到苦,而无乐;④写从者的情况。
10.解析:选D。
D项中人们的“苦乐观”,往往由于精神境界的不同而大相径庭。
11. 选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刘基命名12:(1)匡山离人居住的地方很远,只有先生乐意游赏,而跟随他的人大多觉得早出晚归非常艰苦,于是(先生)就选择山中的洼地在那里筑室居住(2)即使想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不能伸延自己,在丛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难道不是昔日的快乐酿成了今日的痛苦吗?语用答案:①不仅经历了大成功,而且经历了大失败;②不仅带来了大繁荣,而且带来了大混乱;③人生的至喜与至悲均在他的生命里浓缩;④世间的荣耀与耻辱都在他的岁月里聚焦。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8课推荐作品游沙湖苦斋记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8课推荐作品游沙湖苦斋记记一记1.字音(1)蕲.水( ) (2)浸.溪( )(3)再少.( ) (4)相.田( )(5)粟菽.( ) (6)茹啖..( )( )(7)清泠.( ) (8)荼蓼..( )( )(9)重.褥( ) (10)饫.肥( )(11)疏粝.( ) (12)榛.莽( )答案:(1)qí(2)jìn(3)shào(4)xiàng(5)shū(6)rú dàn(7)líng(8)tú liǎo (9)chóng(10)yù(11)lì(12)zhēn2.通假字(1)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其中多斑文.小鱼:(4)其槚荼.亦苦于常荼:(5)燕.坐于华堂之上:(6)籍.柔覆温之躯:答案:(1)又,用在整数与尾数之间(2)茅,茅草(3)纹,花纹(4)茶,茶的古体字(5)宴,安闲(6)藉,垫辨一辨1.一词多义(1)疾①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②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修①倚修.木而啸( )②乃重修.岳阳楼( )③吾妻死,室坏不修.( )④余独好修.以为常( )答案:(1)①名词,病②名词,疾苦,痛苦③动词,痛恨④形容词,强,猛烈(2)①形容词,长、高②动词,修建③动词,整治,修理④美好2.词类活用(1)君看流水尚能西.:(2)下临兰溪,溪水西.流:(3)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4)野蜂巢.其间:(5)故遂择其窊而室.焉:(6)名.其室曰苦斋:(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9)惟先生乐.游:(10)食必珍美..:答案:(1)名词活用作动词,向西去(2)名词作状语,向西(3)形容词作动词,擅长(4)名词活用作动词,筑巢(5)名词活用作动词,筑室(6)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7)使动用法,使……劳苦,使……劳累,使……饥饿(8)使动用法,使……有利(9)意动用法,以……为乐(10)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珍贵美味的食品3.古今异义(1)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古义:今义:表承接连词(2)食之可以..清酒古义: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答案:(1)在此(2)可以用来4.特殊句式(1)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2)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3)遂往求疗:(4)予买田其间:(5)覆之以茆:(6)燕坐于华堂之上:(7)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答案:(1)判断句,“为”表判断(2)判断句,“……者也”表判断(3)省略句,“遂”前省略主语“予”(4)省略句,“其间”前省略“于”(5)状语后置句,应为“以茆覆之”(6)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华堂之上燕坐”(7)定语后置句填一填1.作者简介(1)苏轼(见第6课苏轼介绍)(2)刘基(1311~1375),字,谥曰,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
《苦斋记》阅读练习题
《苦斋记》阅读练习题第1篇:《苦斋记》阅读练习题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张英《聪训斋语》阅读题练习圃翁①曰:人生必厚重沉静,而后为载福之器。
王谢子弟席丰履厚,田庐仆役无一不具,且为人所敬礼,无有轻忽之者。
视寒畯之士,终年授读,远离家室,唇燥吻枯,仅博束修数金,仰事俯育咸取诸此;应试则徒步而往,风雨泥淖,一步三叹;凡此情形,皆汝辈所习见。
仕宦子弟则乘舆驱肥,即僮仆亦无徒行者,岂非福耶?古人云:“予之齿者去其角,与之翼者两其足。
”天地造物必无两全,汝辈既享席丰履厚之福,又思事事周全,揆诸天道,岂不诚难?惟有敦厚谦谨,慎言守礼,不可与寒士同一感慨欷歔,放言高论,怨天尤人,庶不为造物鬼神所呵责也。
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苦斋计》(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易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一部经典哲学著作。
历史的考察表明,无论是老庄的道家思想还是孔孟的儒家思想,抑或其他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思想,都无不受到《易经》思想的深刻影响。
这样看来,《易经》就成为中华古典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
认真研读《易经》原著,我们发现,《易经》从某种程度上说乃是中华民族千百万年生活经验和思想智慧的高度概括。
从历史的另一个层面我们还观察到,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将相和杰出人物都精通《易经》文化,其中周文王、孔丘、孙武、诸葛亮、刘伯温、朱熹、王守仁等都是著名的《易经》大师。
易者,变也。
变化、变通是《易经》思想的核心理念。
《易经》思想跟其他出自于它的一切思想的显著区别在于它是直接面向现实人生和与现实人生相关的天地万物的,它所揭示的乃是人性与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即“人之道”和“天之道”。
但这种道不是形而上的抽象之道,而是人性的变通之道、自然的变化之道、社会的运行之道、历史的演变之道,闪烁着素朴的科学和理性精神。
正因为这一点,很多《易经》大师们将其活学活用于政治、军事、文化或现实人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孙武吸取《易经》思想不仅创建了在哲学思想上一脉相承的兵法,而且在实战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很多精通《易经》思想的人都能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中保持一颗相对和谐安宁的心灵,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另一些文化巨匠如苏轼、杨万里、周敦颐等结合自己的现实人生来把握《易经》的精髓,写出了闪烁着人性智慧的不朽诗篇,写出了历久弥新的人生况味。
因此,我们认为《易经》本质上是一种实用主义哲学思想。
它不拔高人性,也不贬低人性,正因为如此,《易经》蕴藏着丰富深刻的人生智慧。
在科学技术有了巨大发展、人工智能驾驭后高碳社会的今天,《易经》中丰富深奥的人文思想和辩证思想依然给我们以价值和意义。
甚至可以说,这些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恰恰可以作为医治为高度发达的物质世界、技术世界和高碳文化所异化、损伤的心灵的灵丹妙药。
高中语文专题20《苦斋计》(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苦斋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处而臼中。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
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其池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木节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梁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藉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岸.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
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罗:排列。
C.启陨箨以艺.粟菽艺:种植。
苦斋记阅读答案范文
苦斋记阅读答案范文《苦斋记》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
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
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
下面是为你了“苦斋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苦难,久那么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那么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樵歌出林,那么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那么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高中语文 苦斋记 刘基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发展至今,可谓________,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现在的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之一,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地区发展和全球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
上合组织如何发展关系到地区稳定、区域发展,乃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要继续在“上海精神”________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只要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坚持世代友好,发扬团结协作,我们必将绘就上合大家庭的美好家园新蓝图。
与此同时,上合组织面对的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________。
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上合组织不能________,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加强内部协作,共同破解时代难题,共筑上合命运共同体,开启区域发展新征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如日中天指引沉渣泛起飘飘然B.—日千里指引沉渣泛起悠悠然C.一日千里指挥重整旗鼓飘飘然D.如日中天指挥重整旗鼓悠悠然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要上合组织各成员国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坚持世代友好理念,发扬团结协作传统,我们必将绘就上合大家庭的美好家园新蓝图。
B.只要上合组织各成员国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坚持世代友好,发扬团结协作传统,我们必将绘就上合大家庭的美好家园新蓝图。
C.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只要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坚持世代友好理念,发扬团结协作,我们必将绘就上合大家庭的美好家园新蓝图。
6.3 游沙湖 苦斋记 Word版含解析
推荐作品游沙湖苦斋记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楹.联(yíng)黄蘖.(bì)栎.树(lì) 蓬头垢.面(gòu)B.颖.悟(yǐng) 动辄.(zhé)浸.润(jìn) 稗.官野史(bài)C.汩.汩(gǔ) 苦楝.(jiān)拊.掌(fǔ) 熠.熠生辉(yì)D.茹啖.(dàn) 蹑.屐(shè)菽麦(shū) 酩.酊大醉(mǐng)项,“蘖”应读“bò”;C项,“楝”应读“liàn”;D项,“蹑”应读“ni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坐..于华堂之上燕坐:安坐。
B.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倚伏:依托。
C.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中:中间。
D.运穷福艾.艾:停止。
项,中:受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剑溪之水出焉得其尤绝者家焉B.{其槚荼亦苦于常荼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D.{刘子闻而悟之父母者,人之本也项,均为兼词,于此。
B项,介词,比/介词,到。
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
D项,代词,这(道理)/结构助词,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按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②下临兰溪,溪水西.流③君看流水尚能西.④故遂择其窊而室.焉⑤野蜂巢.其间⑥不可以实.疏粝⑦名.其室曰苦斋A.①③⑤/②/④⑥⑦B.①⑥/②/③④⑤⑦C.①④/②/③⑤⑥⑦D.①④⑤⑦/②⑥/③形容词用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④⑤⑦名词用作动词。
5.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②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③覆之以茆④岸外而臼中⑤燕坐于华堂之上⑥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⑦风从北来者⑧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A.①⑥/②③⑤/④⑧/⑦B.①②/⑥③⑤/④⑦/⑧/②④⑥/⑦/⑧ D.①②⑥/③⑤⑧/④/⑦为判断句,③⑤⑧为介词结构后置,④为主谓倒装,⑦为定语后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
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
②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岸.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
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罗:排列。
C.启陨箨以艺.粟菽艺:种植。
D .一旦运穷福艾.
艾:止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物性之.苦者 求木之.
长者 B .食之可以..清酒 而犹有可以..
不赂而胜之之势 C .拊石而.和之 渔父见而.
问之 D .人知乐其.乐 亦各言其.
志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斋,一般指书房、学舍。
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
本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知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B .本文重点阐发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赞扬了苦斋主人苦中求乐、恬然自安的宽敞襟怀。
C .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D .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5分)
(2)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5分)
参考答案
8.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岸.
外而臼中 岸:高。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 .物性之.苦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求木之.
长者(主谓间) B .食之可以..清酒(能) 而犹有可以..
不赂而胜之之势(可以凭借) C .拊石而.和之(修饰) 渔父见而.
问之 (承接) D .人知乐其.乐 (自己的) 亦各言其.
志也 (自己的)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刘基命名。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5分) 匡山离人居住的地方很.远,只有先生乐意游赏,而跟随他的人大多觉得..早出晚归非常艰苦....
,于是(先生)就选择山中的洼地在那里筑室居......住.。
2、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
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5分) 即使想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在.丛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难道..
不是昔日的快乐酿成了今日的痛苦吗?
参考译文
苦斋,是章溢先生的隐居之所。
房舍有十二间,上覆茅草,建在匡山峰顶。
匡山在处州龙泉县西南二百里的地方,剑溪发源在此山。
山的四面峭壁拔起,崖石都是青色的,外围高而中间低。
山下白云缭
绕,山上北风呼啸。
从北方吹来的风,大多苦涩,不能甘美。
因此被风吹拂过的植物,它们的味道也都是苦涩的。
而那些物性苦涩的植物,也适宜在这里生长。
在这里,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一类的苦树,黄连、亭历、苦参、钩夭一类的苦草,地黄、游冬、葴芑一类的苦菜,槠、栎、草斗等结的苦果,苦竹的苦笋,同类的植物无不到处分布,罗列生长。
野蜂筑巢在其间,采花酿蜜,蜜味也是极苦的。
山中土语,称此蜜为“黄杜”。
开始吃的时候,感到很苦涩难以下咽,时间长了却倍觉甘甜,能治愈积热,消除燥热心烦的疾病。
这里的茶叶也比一般的茶苦得多。
山泉从石缝间穿石而出,泉眼腾涌,发出汩汩水声,泉水湍急曲折,直下山谷。
泉水中有许多花纹小鱼,模样很像吹沙鱼,味苦而微含辛辣,吃了能醒酒。
匡山离人居住的地方很远,只有先生乐意游赏,而跟随他的人大多觉得早出晚归非常艰苦,于是(先生)就选择山中洼地在那里筑室居住。
(他)带领几个小童,扫除落下的笋壳来种植粟米和豆类作物,吃那些草木初生的嫩芽。
闲暇时就踏着草鞋登上山崖,靠着挺拔的树木放声长啸,有时下到清冷的溪边,(在那里)听到樵歌从林中飞出,就拍打着岩石和着歌唱,旁人不懂得先生的乐趣。
章溢先生说:“乐与苦,是相互依存的。
常人知道以乐为乐,却不知苦也能为乐;常人懂得享受自己的快乐,却不懂得痛苦是从快乐中产生的。
如此说来,乐与苦相距能有多远呢!今有富贵子弟,在华美的厅堂上安坐,口中没有品尝野菜的苦涩,身子没有经历农耕的辛劳,睡觉一定要厚的被褥,吃饭一定要珍馐美食,外出一定要仆役相拥,这是常人所说的快乐。
一旦他们的好运到头福气停止,灾难降于不测之时,却不知他们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肚肠已不可以充填粗劣的食物,他们习惯柔软衣被的身躯已不可以穿盖蓬草编织的衣物。
即使想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在丛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难道不是昔日的快乐酿成了今日的痛苦吗?所以孟子说:‘上天要将大任授予某人,一定要先让他的心志历尽磨难,让他的筋骨受尽辛劳,让他的体肤备尝饥寒。
’赵先生也说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他们的苦,是我的乐;而他们的乐,是我的苦。
我听说井因水甜总被淘干,李因味苦才得久存。
夫差因酗酒亡国,而勾践因尝胆兴邦,不也还是这个道理吗?”
刘某听完这番话悟出了许多,便为他的房子取名为苦斋,并写了《苦斋记》。
难字注释
[1]楹:这里指房间,屋一间为一楹。
[2]崿(è):山崖。
[3]岸外而臼(jiù)中:山四边高中间低。
[4]黄檗(bò)
[5]苦杕(dì)葴(zhēn)芑(qǐ):都是苦菜
[6]槠(zhū)栎(lì):苦树。
[7]草(zào)斗:即橡子。
草,同“皂”。
[8]楛竹之笋:即苦竹笋。
楛,这里同“苦”。
[9]槚(jiǎ)茶:苦茶树。
[10]栉滵(jiémì):水疾流的样子。
[11]启:开辟,扫除。
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
艺:种植。
菽(shū):豆类。
[12]茹啖(rúdàn):吃。
[13]荑(tí):草木始生的芽。
[14]拊(fǔ):击打。
[15]疏粝(lì):指粗劣的饭食。
藋(diào):野草。
[16]荼蓼:指野苦菜。
荼,陆地上的苦菜;蓼,水生的有辛辣味的野菜。
[17]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