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新课导入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 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 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 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 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 家却是澳大利亚!其人均财 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 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 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①气候: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 宜人类居住。 ②地形:地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地 势平坦,便于聚落定居。 ③土壤: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④水源:靠近河流,生产生活水源充足。 ⑤河流:还可作为交通运输方式。
在古代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2.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案例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古代每当岷 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 里,颗粒无收。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 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 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 口,故取名“宝瓶口”。 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 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 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 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 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水位较高时, 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 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 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沙泥石便流入外江, 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 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区域发展》讲义+练习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区域发展》讲义+练习

第二章《区域发展》1.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1.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集聚作用:多种部门和资源的集聚,必然会导致地区经济核心的形成和发展。

排斥其他企业的推力;大都市的集聚作用产生衰退;城市病。

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地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3.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1)产业带动功能(2)都市核心功能(3)交通运输枢纽功能(4)金融服务功能(5)科技研发创新功能如:上海建设卫星城的积极作用: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分担中心城区职能;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如: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核五圈四带”网络化空间格局;两个扇面:对内、对外4.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

5.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1)优越的地理区位(2)庞大的城市规模(3)雄厚的综合实力(4)发达的教育科技(5)深厚的文化底蕴(6)便捷的交通运输(7)广阔的经济腹地【练习】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读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城市等级最高的是()A.南京B.杭州C.上海D.苏州2.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中()A.上海大都市是我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B.上海对周边地区的电子、医药、钢铁、纺织等产业带动作用大C.南京都市圈不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D.杭州市是本区域的金融中心2.2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1、传统产业的作用(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2)解决社会就业(3)增加财政收入(4)改善人民生活(5)推进城市化等2、传统产业的问题(1)技术层次不高(2)创新能力不强(3)产品附加值低(4)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大(5)环境污染严重等3、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1)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

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分析
自然资源。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1.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 可 能的开发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区 域发展
23征 4用 5用....与方效自自自自地式应然然然然域或的资资资 资组 方 评源源源源合向价质的开开特的的地发发征评评理利利的价价分评布不同此开种筛对用任两会综施发正计价特的开带其生中第一相亩第以构对术据一的同一,发方选实之何个方合中之效一作发动产的步对均明及自上此定切次三四的类在利案出施决对方面权预正应般自开征系响件并方的因与对用后影的地明量占确发然的建生合,,,自的前用从几各策自面和衡先负,和然发的,,和且式。素辅一,能作保位确指有区展资可立产实对在分然自面的技个方与然的环利安效也最资利评明并自在和自。助定明产用程来然标量域方源能质部际于前析资然分方术可案实的效境弊排应不差源用价确抓然生措然对资产确生的度研资通等各向的性量门的已面比源资析式可行的施改应生得好的应的的的有在住资产施资自源业区重几,究源常。类的质、评适结开分较种源评与能方技。造,态失预评缩情地成利一主源(常源然、(域大种并其对用资保的经价合论发析区类或价方性案术和它方,防价小况理本于定要之特常的资优部主经资根区需平源证评济的程。利的域或组的向和。经对不面才措必负,分及揭地资间别是地源势门要济源据域求均的程价上标度用基主组合基提经井济自但。能施须效只布利示域源还是以域地资)自价。保自的占数度也的尺的础要合也础出济同前然表只作,待应有影用自上或存农各组域源结然值证然保有量。应合,评资上几有有上多合时提资现有出以科,这响的然自主在业种合组与构资,程资证量配从理并价源,类不不,种理指要源在正正减学既样到效资然要着生自还合限的源并度源程等合以性用。,分资同同这可性出特的经确确轻、要才其率源资矛相产然是的制适,对和的度表情下以此只则析源的的里供两各别开济分的负客估能被。相源盾互)因影分资合即区现优和示况这及标有应自在利利应选个种指发方析决效观计保开对互对进影上素响析源或筛域状势开。以几需尺这研然数用用该择方方出利面各策应的最证发自联区行响,的地,,保选发生与发如及个求来样究资量方方就的面案,用,方,之态好评利然系域分、利相域必分证出展产潜利人对方上进,其源上式式区方进之以,而面并影度的价用资、生析互用互产须析程开产在力用均区面的行才数相的与与域案行特利都且的在响,情结的源相产。相、制业搞自度发生区。的占域考迫自能量对比方方自,分点于会还正资。既况果先地互力许制改约结清然。规重域潜有产虑切然得对量例向向然并析,开引表负源对不,的后域制发多约造性构主资模要经力量业,性资出现,关,,资对论尤发起现效开资要也可次组约展自的自为的导源大的济。、结即。源客状进系且因源各证其利正在应发源夸要信序合的的然关然依重资组,技并对观,,负社,实开大估程和特关影条系的据要源合, 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3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0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①_自__然__要__素___ ②_自__然__资__源__丰__富__程__度___ ③_水__陆__交__界___ ④_多__大__风___ ⑤_过__度__开__垦___ ⑥_优__化__土__地__利__用__结__构___ ⑦_繁__荣__期___ ⑧__开__发__新__的__资__源__,__培__育__新__的__主__导__产__业___ ⑨_地__处__河__南__西__北__部__,__南__临__黄__河___ ⑩_大__力__发__展__旅__游__业___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的确定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伐、滥垦、滥牧、滥采,所 以两区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 (2)根据位置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防 治措施。例如,甘肃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体如下:
0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一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区 生态问题 黑土地被开垦 后,黑土层变 薄;沼泽地的
东北 地区 开垦引起生态
破坏;森林生 态和森林资源 被严重破坏
成因
黑土地被开垦后,自然平衡 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 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 柴;等等
措施
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对坡面、 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土壤 培肥;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 注重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 保护区
危害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死亡率
6.64 6.49 6.57 6.56 6.51 6.50 6.46
自然增长率
11.45 11.21 10.55 10.42 10.06 9.14 8.18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4.03 13.38 12.86 12.41 12.29 12.40
6.45 6.43 6.41 6.40 6.42 6.51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征 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
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UNEP):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
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可更新 自然资源的特性:整体性、有限性、地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
1.3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生产的布局 作为生产主体,人口分布是影响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 作为消费者,消费对所在区域产生的影响:
1.3.1 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大 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
1.3.2 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 1.3.3 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2、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2.1 区域人口数量分析 2.2 区域人口结构分析 2.3 区域人口增长分析 2.4 区域人口质量分析 2.5 区域劳动力分析 2.6 区域人口分布分析
2.1 区域人口数量分析 区域人口数量=固定人口总数+流动人口 人口数量的动态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
2.2 区域人口结构分析 年龄结构 国际:0-14 少年儿童组;15-64 青年或成年组;65 岁以上老龄组。 国内:0-6;7-12;13-15;16-18;男 16-59,女 16-54;60 以上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老年系数(65 岁以上)、少年儿童系数(0-14)、老少比。

0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二章)

0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二章)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是由岩石、土壤、水 、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生态环境(eco-environment)
➢ 由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系统,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是地球表面岩石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
➢ 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必 须要有一定的经济付出。
➢ 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发展。 ➢ 区域发展也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 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自然资源的范畴不断扩大,
➢ 3.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 象的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 1. 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
不同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布局,对自然资源的要求是不同的; 同样的自然资源对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 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综合分析资源和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主导因素重点深入地研 究和评价。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B )
①耕地减少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
地带,①正确;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半干旱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主要位于半湿润区,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反面案例 美国“黑风暴”
典型例题
美济岛(下图)位于我国南海的南沙群岛中东部海域,北距海南岛约1100公里, 是在美济礁的基础上填海造陆而成,因形状优美被誉为“南海之心”。目前美济岛常 住人员上百,且以军人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美济岛当前适宜发展的产业是(A )
A.高品质海产养殖业 B.深海探测装备制造C.海洋生物医药
1.贵州石漠化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 )
A.过度樵采垦荒,植被破坏严重 B.石灰岩广布,成土过程缓慢
C.人口大量迁出,土地荒废
D.土层较瘠薄,植被根系浅
2.关于图示农业布局的描述,正确的是(C ) A.建设水利设施是为了应对干旱的气候 B.发展沼气解决了当地能源紧张问题 C.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水热资源 D.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高 【解析】1.本题考查石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垦殖活动会破坏原有的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基岩大面 积裸露,出现石漠化问题,A项正确;该地区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淋溶作用显著且成土慢,土壤贫瘠,是石漠化 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B、D项错误;石漠化问题主要是人类过度使用土地引起的,C项错误。故选A。2.该地区属 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但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流失,修建水利设施主要是为了储水,A错误。该布 局条件下生产的沼气有限,可缓解当地能源紧张问题,但不能解决,B错误。在山麓种植粮食作物,在山坡发展林果 业、畜牧业等,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水热资源,C正确。当地为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D错 误。故选C。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 可更新资源:动植物资源,有生命周期和 一定的更新速度,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开 发利用。
3. 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形成周期以百万年计,随着人们消费而减 少,应节约使用。
• 自然资源的特性 1. 有限性 2. 区域性 3. 整体性
•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7. 军队服役人口
劳 动
8. 其他人口
力 资

• 劳动力的质量
1. 比数量更重要
2. 对劳动力来说“30个臭皮匠也顶不上1个 诸葛亮”
• 六、人口的分布分析 • 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1. 自然因素 2. 经济发展 3. 战争、政治运动等 4. 民族、宗教
• 人口分布影响区域发展,区域发展反过来 影响人口分布
• 人口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 二、作为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 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规模
• 人口质量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 域生产结构
• 人口的迁移影响消费市场的变动与分布
• 三、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 区域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分析 1. 人口数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构
• 衡量适用技术的标准 1. 环境友好标准 2. 社会和谐标准 3. 经济发展标准
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3. 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 理性
4. 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角度出发进行评价
• 评价方法
1. 关于自然资源量的评价——对区域经济发 展的保证程度,常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2. 关于自然资源质的评价——对一定生产部 门的适合程度
3. 关于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影 响特定资源的开发利用先后次序、开发利 用的成本和效率和地域产业结构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三)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多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资源 要素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以供定需” ,寻求适 度开发强度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模和速度。方法如下: ➢1.单因素评价法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其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 经济效益。 再次,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研究区域内单一资源的承载力。忽视了各种资源之间的耦 合关系。 ➢2、多目标决策法
将自然资源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选取 反映资源承载力的多个目标,列出影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约束 条件,寻求多个目标的整体最优,具体要构建指标体系,确定 指标权重,计算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第四节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
第二章 作业 1. 何为自然资源?根据能否再生分为几类?举例 说明它们的特征? 2. 试述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 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 5. 说明生态补偿的主题、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答:(1)区域:依据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是一个空间概念。

即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类型:均质区域、结节区域;(3)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参考: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依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它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

2)类型——按照内部分布状况可划分为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

按照区域性质可划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和社会文化区域。

按规模大小可划分为大型区域、中型区域、小区域等。

还可依据其他特征进行划分。

3)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

2.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要内容包括:(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3)区域发展方向及其策略研究:发展预测、结构优化、方案比较。

参考: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等三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等。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主要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发展中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状况,区域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成本、效率及其对发展的支撑状况,尤其是区域政策与制度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富且素质高;⑥市场广阔
①能源、矿产资 源缺乏;②土地资 源紧缺;③环境质 量下降
继续使工业结构轻 型化,实行内联外引, 加强新技术、新产 品的开发与研制,开 拓国际市场
①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靠 ①能源、矿产资 ①调整产业结构,促
近东南亚,是著名的侨乡,利于引 源不足;②水资源 进产业升级;②加强
材料三 山西煤田分布图和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分析山西形成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的区位条件。 (2)简析山西钢铁、煤炭行业要压产能、调结构的原因和措施。 (3)简述山西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
【思路导引】第(1)题,材料一中提及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都属于_资__源__ 型产业,都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可从资源开发条件角度分析。第(2)题, 材料二提及钢铁、煤炭行业面临的困境: 煤炭 需求下降、 价格 下 跌,侧面说明市场供大于求,行业存在 产能过剩 现象。措施可运用资源型 地区整治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交通与科技、美化环境等)回答。第(3) 题,从可持续发展三个内涵(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 角度分析,同时要结合山西的具体情况。
典例3甘肃省定西市位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 “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 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下图)。读图,完成下 列各题。
(1)下列关于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质致密 ②地表沟壑纵横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气候比较干旱 ⑤ 冬季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 ①延长产业链 ②增加农民收入 ③保持水土 ④改善局地小气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 1 -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 3 -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5 -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 9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1.大都市的概念: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1)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集聚作用,其次是辐射带动作用。

(2)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空间集聚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集聚第二阶段:辐射功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1.上海的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2.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等。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1.“一核五圈四带”城市网络化空间格局的形成(1)联系: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愿进驻,造成区域经济活力
不足
可能诱发 地质灾害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原有的地形 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
地貌破坏明显,可能诱发山体 严重的负面影响
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2)应对措施
角度
具体措施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移;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和 产业方面
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等)
科技方面 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1)问题
问题
原因
影响
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非可再生资 产业结构
源,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 单一

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差
资源枯竭 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长期开发
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增长缓 慢,失业人员增多
问题
原因
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等其他新兴产
环境污染、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少对环 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不
生态破坏 境的关注
知识点
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焦作市概况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__黄__河____。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 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
2.焦作市工业体系 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__化__学____工业、机械 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3.焦作市发展出现的问题 (1)原煤年产量__骤__减____,大批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下岗职工 占全市职工的1/6。 (2)城市基础设施___落__后___、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 (3) 多 年 地 下 采 煤 , 形 成 地 下 采 空 区 , 导 致 ___地__面__塌__陷___ 等 地 质 灾 害。 (4)煤矸石堆和废水排放导致__环__境__污__染____。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答:(1)区域:依据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是一个空间概念。

即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类型:均质区域、结节区域;(3)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参考: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依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它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

2)类型——按照内部分布状况可划分为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

按照区域性质可划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和社会文化区域。

按规模大小可划分为大型区域、中型区域、小区域等。

还可依据其他特征进行划分。

3)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

2.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要内容包括:(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3)区域发展方向及其策略研究:发展预测、结构优化、方案比较。

参考: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等三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等。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主要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发展中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状况,区域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成本、效率及其对发展的支撑状况,尤其是区域政策与制度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2020/3/1
17
➢ 我国是化肥使用大国,使用量达到5000万吨(折纯)左右,约占世 界化肥消费总量的1/3 ➢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对发展我国种植业生产、确保国家粮 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60000
6000
化肥用量
粮食产量
50000
5000
粮食产量(万吨) 化肥用
20000
2000
10000
1000
0
0
1949
1956
1963
1970
1977
1984
1991
1998
2005
2020/3/1
18
规模空前的资源转化
我国
2003年
2005年 2006年
钢铁产量
2.2亿吨
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
27
3.3亿吨
4.2亿吨
水泥产量
7~8亿吨
2.95亿吨
3.065亿 1吨9
水泥
2008年水泥产量达到13.88亿吨,而2008年全世界的水 泥产量总和才为26亿吨左右,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我国经济总量只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却消耗了世界50%多的水泥。30年间我 国水泥产量增长了20倍,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
2020/3/1
20
2020/3/1
2020/3/1
36
2.年龄构成
概念与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
表示 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用各年龄
逐组龄人分组口:占0岁总组人(不口足的1岁百)分,1数岁来组,表2岁示组。……;
5岁一档分组:0~4岁,5~9岁,10~14岁,……;
年龄组的划
10岁一档分组:如0~9岁,10~19岁,20~29岁,……; 国际划分法:划分为三组,即0~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粮食——总人口不足12.6亿,可能—满意度为1,大于1 2.6亿,即趋于下降,达到64.8亿为0。 • (2)肉类——总人口超过2.6亿,可能—满意度就开始下降。 • (3)土地——总人口超过 10 亿,可能—满意度就会下降,超过 56.7亿为0。 • (4)水——总人口大于4.5亿,可能一满意度就会下降,超过 54亿为0。 • (5)能源——总人口大于11.5亿,可能一满意度即开始下降 2018/2/1 17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①
2025年生物产量39.8亿吨,粮食5925 亿公斤,可承载14.8亿人。远景生物产量72 .6亿吨,可承载16.2亿人。就此他们认为“ 我国的理论最高承载能力为15~16亿人。”④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19
“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 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 与社会的限度。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 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 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7
•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第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 有必要的自然资 源,决不可能出现 某种生产活动 。 • 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自然资源的范 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 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 自然物质基础。 • 第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 方面的 • 首先,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 规模大小。 • 其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 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2018/2/1 8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 再次,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10
2.自然资源质的评价
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 可能的开发模和开发后可能产 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区 域发展的作用,明确区域主要自然资源,即筛选出开发规模大, 开发后能产生重大经济价值,并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的带动影作用的几种资源。 其次,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则应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程度,并根据保证 程度和现状生产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来研究其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第三,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自然资源相对量,进一步明确然资源对需求的保 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相对量指标通常用平均占有量等表示。如人均占有量、 亩均占有量等。 第四,分析比较区域主要几类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明确区域各类资源的数 量配合情况以及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的保证程度。
:1985年总生物产量(干物质)31.7亿吨,粮食总产 量3787亿公斤,可承载9.5亿人,实际超载1.1亿人
。2000年生物产量35亿吨,①胡保生等:“关于我国总
人口目标的确定”,《人口与经济》, 1981年第5期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18

粮食4622亿公斤,可承载11.6亿人。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1.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3.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
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
自然资源。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9
21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自然环境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三、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与生态补偿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22
一、自然环境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3.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区域分析绪论
区域分析
•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 •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条件分析
• 第五章 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
• 第六章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12
4.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的评价
不同的自然资源种类或组合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且同一类的自 然资源或组合也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因此,在前面分析评价的 基础上,这里应该就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与方向提出多种可 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方案从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两个方面进 行分析论证,筛选出几个可行方案。井同时指出各种方案之特点,尤 其对实施各方案的技术经济前提要特别指出,以利于开发利用之决策 与实施。
• 1)时空内涵 • 2)社会经济内涵
• 3)可持续内涵:以供定需,不断增强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16

2、自然资源承载力特性:

有限性、动态性、可增强性
• 按“可能—满意度”评价:当该指标为1时,表示完全可 以实现并完全满意,为0则表示无法实现和完全不能令人满意 。他们的研究结论是: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环境承 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主要 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是随时间变 化的。因而就有土地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合理人口 容量等一系列人口容量的概念。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左右,就是根 据据土地承载力做出的估计。

宋健等: “如果在百年左右时间里,我们饮食水平要达到
美国和法国目前水平的话,那末我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8 亿以下。”② • • 宋子成等则认为,中国的水资源最多只能养育6.5亿人 1988年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生存与发展》 。③ 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生物生产力为基础,以人均400公斤
粮食为标准,计算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结论是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20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
• 1、自然资源的代际分配:规则公正,各代人 间的公正包括消费适度和投资与消费匹配,补 偿行为的实现。 • 2、自然资源的代内分配:国家之间、同一国 家内的城乡之间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公平性。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11
3.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 的评价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 的效率。对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的关系,明确在一定地域上自然资源对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抓住主 要资源或主要矛盾进行分析。许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 互相制约的关系,并且在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上,利用、改造自然的方式 和措施常常是以各种自然因素的相互制约性为依据的。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还 是影响地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对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的分析,必须搞清主导 资源与辅助资源、优势资源与限制资源,分析自然资源组合对一定产业(部门) 结构的适合或保证程度。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6
3.特征: • 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 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 学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 • 区域性: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 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分布规律。 • 整体性: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 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 系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 统中其它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
4.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
好的促进区域发展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23
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 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组 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 度。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生态环境与人类需要 之间关系的判断和评定。按时段可分为现状评价 和影响评价。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2018/2/1 24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1.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对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也应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即技术上的可能性、经 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并据此建立质量评价的标尺,并用此标 尺来进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适合程度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客 观的切合实际的结论。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5
• 2.分类: • 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划分: 地下资源 ,地表资源 • 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划分:农业 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 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划分: 直接生活 资源、劳动资料资源 • 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划分:可再生自然 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自然资 源
3 )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生态系统影响效应、环境健康效应、 生态经济效应等分析。
2018/2/1 陕西理工大学 谢泽明 课件版权 25
2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是依据近二、三年的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建 立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存 在问题的过程。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体 坛公共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