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调和,正气乃固

合集下载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黄帝内经参考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黄帝内经参考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黄帝内经参考条文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黄帝内经》参考条文——来自湖北省经典背诵大赛提纲总体要求:通过对《黄帝内经》原文的研究,使读者进一步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及思维方法;了解《内经》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研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其今后开展中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阴阳五行1.【必背原文】XXX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研究要点】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基本原则。

用阴阳归纳事物的性子和服从。

清阳浊阴在人体中的不同漫衍和走向。

阴阳升降失常的病证特征。

2.【必背原文】水为阴,火为阳。

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研究要点】讨论了气、味、形、精的阴阳属性及其化生关系。

提出了“壮火”、“少火”的感化与功用。

论说了药食气息的机能。

3.【必背原文】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XXX则阴病。

XXX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研究要点】提出了药食气息的阴阳属性。

讨论了阴阳之间对立斗争和消长转化的关系。

中医治病养生的根本——阴平阳秘

中医治病养生的根本——阴平阳秘

中医治病养生的根本——阴平阳秘阴平阳秘”出自《内经·生气通天论》,经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是古人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其中相互对立的双方的概括,其中包含了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互根有互生,既互相消长又互相转化的矛盾关系。

在自然界中,阴就是指我们用肉眼能够看得见的、具有形态的物质;阳即指我们用肉眼观察不到的无形的实际存在。

具体到人体来说,“阴”就是人体能够看到的血肉躯体、肌骨筋脉、五脏六腑以及进入人体之内的一切物质;“阳”则是指人体组织、器官等的一切生理功能以及人的思维、精神和意识等。

在《说文·亏部》中“平,语平舒也”,本义指乐声舒缓,气息舒徐,由此可知,阴精要平和、适量、舒缓、丰满;“秘”古代写作“袐”,通“闭”,有秘藏、保存的意思。

“密”是指密闭之意,所以,阳气一定要密闭、保藏,这样才能使阳气固秘,不至于使阳气因主外而消散。

因此“阴平阳秘”就是阴不能太盛,要适量平和,阳盛不能张扬,关键在于能够固秘。

对于人体来说,“阴平”是指由后天而得的有形之躯中各组织、器官之生命物质的质量没有“太过”和“不及”,均保持在正常范围之中;“阳秘”即阳气固密,一方面指人体的五脏六腑没有阳气太过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又人体的卫气所气到的保护作用正常,能够抵御外邪的入侵,使机体处于稳固状态。

所以,“平”与“秘”可以看做是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联系的纽带,揭示出人体在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信息交换之后,再对自身进行物质的重新分配、能量的储藏、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过程,同时也蕴含着阴阳双方之间的整体统一、对立互根、动态转化等。

由此可知,“阴平阳秘”就是指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在物质以及功能方面都保持正常,使得外邪不能入侵、干扰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从而是机体在物质和精神上达到的最佳生命状态。

以阴阳理论作为指导的太极拳通过内在精神与外在形体相结合的运动方式,通过“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而实现阴平阳秘的最佳身体状态。

中医馆对联100副欣赏-中医馆经典对联集锦

中医馆对联100副欣赏-中医馆经典对联集锦

中医馆对联100副欣赏|中医馆经典对联集锦【--元宵节】小时候,一到元宵节,博物馆、图书馆都会有猜灯谜、对对联的活动和一些趣味游戏。

接下来为你带来中医馆经典对联集锦,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联为:但愿世间人无病下联为:何妨架上药生尘上联为:德高可享百年寿下联为:量阔能行万里船上联为:德艺双馨欣济世下联为:岐黄一脉喜传薪上联为:汗吐下和温清补下联为:神手中医病根除上联为:神手仁心书大爱下联为:悬壶济世铸医魂上联为:草药银针医大病下联为:丹心神手挽沉疴上联为:千金自草仁风远下联为:四诊于心精术传上联为:仁心济世杏林茂下联为:和气致祥橘井香上联为:日暖杏林春境界下联为:泉香橘井水襟怀上联为:惟贤惟德医者愿下联为:亦院亦家此间长上联为:未患先防身常健下联为:治病求本体自康上联为:习传统古为今用下联为:采众长中西结合上联为:向世精诚怀悯恤下联为:为医致力在仁和上联为:杏林春暖阴阳合下联为:橘井风和草木馨上联为:悬壶济市塑名院下联为:铸镜鉴邪除病魔上联为:悬壶江左传仁术下联为:济世名邦惠黎元上联为:养生康体中医效下联为:益寿延年药膳功上联为:阴阳平衡扬正气下联为:天人合一保健康上联为:运当盛世需警醒下联为:境到逆处要从容上联为:杏林折枝良医远志下联为:悬壶济世荣誉当归上联为:协力齐心,君臣佐使下联为:同工异曲,丸散膏丹上联为:望闻问切诊人间百病下联为:丸散膏丹养阁下千秋上联为:四诊八法医千家万户下联为:瑞年新喜保一方安康上联为:医患和谐,情牵橘井下联为:新风荡漾,春满杏林上联为:衣食住行眠适能益寿下联为:喜怒哀思恐过则伤身上联为:悬壶济世,雄心创大业下联为:励精图治,壮志写春秋上联为:望闻问切细辨寒热虚实下联为:丹膏丸散神治杂症疑难上联为:术萃中西,良方长济世下联为:心施仁爱,神手总回春上联为:撷山川海岳英华此生足矣下联为:解父老乡亲疾苦斯志雄哉上联为:常沐仁风四季便宜合地理下联为:勤播慈雨千般利济到人寰上联为:党参人参养来正气祛邪气下联为:中医西医善取他长补己长上联为:百载攻关,神手济人济世下联为:卅年登顶,仁术良药良医上联为:花草虫鱼信手拈来皆入药下联为:君臣佐使潜心用好自成家上联为:藿香木香四季春风常惠我下联为:生地熟地一团和气最宜人上联为:继往开来,破解杏林奥秘下联为:与时俱进,勇攀医学高峰上联为:培固阴阳堂堂正气祛邪气下联为:弘扬诚信缕缕春风蔚院风上联为:确诊入微,简便验廉施神手下联为:关怀备至,望闻问切献仁心上联为:寒热温凉,调摄失宜皆致病下联为:石虫草木,运筹得当可回春上联为:何事苦人?世上病疴三百种下联为:此情牵我,心头荆楚万千家上联为:精益求精工于四诊四时四气下联为:慎之又慎贵在一人一证一方上联为:传承百余年,铸丰碑建伟业下联为:创新三十载,谱精诚写传奇上联为:是药贵?是医贵?问我免贵下联为:急人难、急事难,帮您解难上联为:树大楼创大业,江山添锦绣下联为:立壮志绘壮锦,日月耀光华上联为:医德医风医术,医人间疾苦下联为:生情生爱生灵,生世态恩泽上联为:中庸持正贵在天人合一自然理法下联为:医道崇高谨遵仁爱本元辨证精神上联为:辨八纲论虚实扶正祛邪表里兼治下联为:精百草明寒热固本培元阴阳调和上联为:取天地之精养吾身,存正气于宏业下联为:以古今为鉴明其理,治无疾乃上工上联为:内外皆医倡导保健养生驱除人间疾苦下联为:标本兼治推崇以人为本彰显国医精髓上联为:三十征程硕果喜人,最骄人新楼无价下联为:五百天使爱心聚首,堪回首大医有形上联为:胸怀壮志,热血男儿万丈豪情谋发展下联为:笑对人生,白衣天使一曲高歌颂改革上联为:悬壶济世,素抱仁心,固本培元襄大任下联为:救死扶伤,频施神手,立诚树信振中医上联为:大江东去,波澜何壮阔,后浪自古推前浪下联为:阆苑春回,楼宇好巍峨,奇葩从今伴仙葩上联为:为人民服务,送上温馨,送上健康,送上平安幸福下联为:与时代同行,迎来院庆,迎来盛典,迎来奋斗成功。

《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译文|赏析《素问·生气通天论》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

阐述养生理论,对《上古天真论》指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法则,用本篇论文作出了进一步的解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作者:佚名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

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

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古代八大养生理论

古代八大养生理论

一.动静结合,中和为度养生保健,应当做到动与静兼修.二者不可偏废.心神宜静,形体宜动.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形体保养,以动为主.动与静,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做到动静适宜,才能"形与神俱".二.形神兼顾,养神为先"形"指形体,亦即身体.是人体及其器官的概括."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国养生学从来都重视形神兼养,并以养神为首务.这种形神合一,以神统形的整体观是中华养生的重要理念之一.三.协调阴阳,以平为和阴阳调和,即可达到人体筋脉和顺,骨髓坚固,气血顺从.这样,内外就能调和,邪气不能侵袭,耳聪目明,正气运行如常.而人体不病的关键又在于"阴阳得其平",即阴阳平和,不偏胜不偏袭,由此百病不生.四.天人相应,适应自然"天"指自然界."天"与"人"两者具有相通应的关系,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这种人和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称为天人相应.如果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协调,就能保健延寿.五.调节饮食,舒畅情志"调"即调和饮食五味(辛,甘,酸,苦,咸),即食不可偏,要合理配膳,全面营养;"节"即有节制,即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方能收到养生效果.祖国医学特别强调内脏疾患与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失调有密切关系.情志的异常变动,容易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调而得病.六.精气流通,通调经络精气是生命产生的本源,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精气充足,则生理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而且精气运行必须协调通畅,人体才能处于健康状态.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运行到全身,才能使脏腑相通,内外交贯,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七.固本扶元,正气为本历代养生专家都特别重视保养人体正气,保持气血充盈,正气旺盛,才能卫外固密.所以人体应保养正气,固本扶元;未病先防,未老先养.八.辨证施治,标本兼顾辨证法是中国哲学的特色和优势.祖国医学的整体辨证观体现了中国文化这一特色.中华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和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方法;同时又要调整脏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标本兼治.。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名言③平衡阴阳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名言③平衡阴阳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名言③平衡阴阳饮食有节〔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假设春无秋,假设冬无夏。

因而和之,是为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失,精气乃绝。

”意思是说,阴阳调和的关键,在于阳气致密而能护卫于外,阴气固守于内而不失其位。

阴阳二者假设不平衡协调,就像一年中有春天而无秋天,有夏天而无冬天,那就不成其为年岁了。

因此阴阳二气必须维持平衡,要防止发生一盛一衰的失衡现象,这样才算符合养生之道。

阳气过于亢盛,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平和,阳气固密,二者平衡协调,人的精神才会健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又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意即四季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便与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根本规律相适应,这样自然有利于健身延年。

在上面论述中,尤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8个字最为重要。

这8个字不但被后世反复引用,而且至今仍然是指导人们进行养生保健的一条重要原那么。

〔二〕饱食无益《黄帝内经》主张“饮食有节”,反对过于饱食,尤其反对饮食肥甘厚味。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也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饱食会损伤肠胃,这是众所周知的。

饮食过饱又会阻碍升降之机,会发生筋脉弛纵、肠澼〔即腹泻〕及痔疮等病症。

该篇进而指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所谓“高梁”实为“膏粱”之同声字。

膏即肥美的肉类食品,粱即精细的粮食。

“大丁”应为“大疔”。

肥美的肉类和精细的粮食吃多了容易招病,很可能长疔疮之类〔古代所说的疔疮相当于现代医学讲痈疖之类的感染性疾病〕。

现今知道,经常饱食肥甘厚味,最易引发肥胖症、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乃至某些癌症等,其危害之烈,是显而易见的。

《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

日月运行对人体气血变化的影响
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个道理:人体的气血会随着月亮的圆缺而变化;随着月亮越来越圆,体内气血越来越充盛,反之则越来越弱。他们用这一理论指导医疗实践。
体质决定人的养生方式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从而最早确定了中医体质养生的原则。
《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养生宝典,其中一些养生原则,至今仍被人们所遵循,如:男女的生长规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有增有损,养生要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季节变化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养生时必须遵循,人体气血和经脉流注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体质的不同也要求人们要采取相应的养生方式。
女子生长规律
《黄帝内经》认为,女子七岁时,肾气旺盛起来,开始换牙齿,头发长长。到了十四岁左右,对生殖功能有促进作用的物质——“天癸”产生,使任脉通畅,太冲脉气血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开始有了生育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发育平衡,智齿生长,生长发育达到顶点。到了二十八岁左右,筋骨坚实,肌肉丰满,毛发生长极盛,身体也最健壮;三十五岁时,阳阴经脉的气血衰退,面部开始憔悴,头发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左右,经过头面部的三阳经脉气血都衰减了,面容焦枯,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空虚,太冲脉气血衰少,天癸尽竭,月经停止,形体衰老,丧失了生育能力。
体质的多样性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根据人群中皮肤颜色、形态特征、生理功能、行为习惯、心理特征、对环境的适应调节能力、对某些疾病的易罹性和倾向性等各方面的特征,将人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类型,五种人的体质特征各不相同。接着,又在五行属性分类的基础上,与五音(角、徵、宫、商、羽)相结合,每一类型又各分为五类,共五五二十五种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轩岐纵横内经释义□麻树文中医的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出自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将人体的精神、生活、语言及行为都归纳为阴阳的平衡。

保持了相对平衡,人体则健康无疾,反之失去了阴阳平衡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保持和调节人体阴阳是达到“精气乃治”健康防病的基础。

原文:《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译文:“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

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

阴阳二者不协调,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

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

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

阴气平和,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

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是《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的著名论述。

用辩证的观点阴阳保持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两千多年来对指导我国人民养生防病及治疗疾病,完善和充实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阴平阳秘”就是要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人之所以生病,是阴阳长期失衡的反映。

所谓医生治病,就是将失衡的阴阳调整其相对平衡的阴阳。

日常人们的养生保健就是调整阴阳平衡的诸多方面,在精神上表现在生理情、意。

在生活上表现为吃、穿、住、行诸方面都不可过剩或不及。

不及或太过都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产生各种不适,长期失衡,则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要随时把握好阴阳平衡的最佳程度,才能益寿延年,健康长寿。

把握好“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精神,情志七情调和,情绪稳定,不急不燥,气机平和才能“精神乃治”。

其次,要增强适应外界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防止外感六淫侵袭,处理好运动与劳作的力度,达到“形劳而不倦”。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是生病,都是先虚而后病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是生病,都是先虚而后病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是生病,都是先虚而后病治疗:头、颈肩腰腿痛及各种疑难杂症一、先虚而后病无论什么病,只要是生病,都是先虚而后病。

通俗地说,“虚”说明人体正气不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人体正气旺盛,才能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也就难以产生,也就不会发生疾病。

否则,“虚”在初级阶段,会导致人疲乏无力、精力不济、情绪低落、头目不清、食欲不振、便秘泄泻、失眠多梦、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等“虚”发展到高级阶段,各种疾病就来了。

而且,虚证的讨厌之处在于:它虽不会马上要你的命,却会反复缠绵,变成“顽症”。

二、你是哪种虚?道医对虚证进行了总结,将其分为四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并且,道医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外表是内在的体现,只有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才能身材健美、肌肤润泽、青春永驻,反之,人不但会生病,还会显老。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很多女性朋友并不是老了,而是虚了。

1气虚:无力气虚好比人体的燃料不足,从而导致动力不足。

气来自三个方面:先天拥有的精气(肾)、后天吸取的水谷之气(脾胃)、呼吸的空气(肺),因此气虚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虚:肾虚、脾虚、肺虚。

主要表征:气虚的女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懒”,懒得说话,懒得动弹,恨不能整天“葛优躺”。

脾主运化水液,脾气虚了,运化水的能力就会下降,就会脾湿,所以气虚的女人基本都伴有脾湿的症状,都有齿痕舌。

此外,气虚则无力固摄大便,就会大便不成形;气虚会引起血虚血瘀,月经容易推迟,如果气虚症状严重,还会导致闭经;气虚下陷,就会导致带脉失约、冲任虚损,使子宫失于维系,致使子宫脱垂。

至于疲乏、自汗、气喘等,更是气虚的标配。

辨别要点:懒!易疲倦、易感冒、脏腑功能弱。

气虚容易跟阳虚搞混,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寒象,气虚是单纯的功能减弱,而阳虚是功能减弱+寒象。

调理方法:补气虚食品: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等。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五味调和的关键在合体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五味调和的关键在合体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五味调和的关键在合体食物的食性归结为阴阳,人体的属性归结为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黄帝内经》将阴阳学说引入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阴阳既可代表与生命有关的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代表生命过程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病理变化及生命的一切活动中,包涵诸多对立统一范畴,饮食养生,在生命活动诸多对立统一范畴中,所研究的是食物与人体或说饮食与健康的对立统一。

五味调和,关键在于饮食状态符合人体的健康状态。

人体的健康状态,《黄帝内经》阐述比较多的是阴阳和平,也称为阴阳调和、阴阳平衡,是理想的健康状态;与阴阳和平对应的是阴阳失和,则属于疾病状态。

《黄帝内经》对阴阳和平进行深入分析,又描述了两种状态,一是阴阳自和状态,二是阴阳调和状态。

后世著名医家张仲景,高度重视阴阳自和状态,他在《伤寒论》以阴阳为辩证施治的总纲,把协调阴阳的偏盛偏衰贯穿于全部六经证治之中,尤其是创造性地发挥了“阴阳自和”的观点。

阴阳自和,也成为养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从养生的角度,突出强调人体健康的三种状态,一是阴阳自和状态,二是阴阳调和状态,三是阴阳失和状态。

其中,阴阳自和状态的一般规律性特点最强,阴阳失和状态的个体特殊性特点最强。

五味调和,主要是适合人体的这三种状态,根据人体状态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特点,五味调和体现在针对性强度的不同。

1、阴阳自和状态下的五味调和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对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自我恢复、自我痊愈、自趋稳态的机制。

当人体出现阴阳失和状态时,不进行人工干预,而是依靠人体机制,自我达到阴阳和平的状态。

阴阳自和是有前提条件的,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自我痊愈、自趋稳态的机制运行正常。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它以针刺和灸烧的方法来
治疗疾病。

要学好针灸学,需要对各论歌诀有一定的了解。

1.面诊论:面色青黄是寒热,脉来缓急是虚实。

脾胃积滞面板滑,中焦血少面赤热。

2.推拿论:身疼有寒用温推,身热有痛用凉按。

疼涌须重按不顶,移动须缓少用力。

3.针灸论:气下路开阳明,阴阳调和扶正气。

清热降气止呕逆,
解肌消肿止痛惊。

主穴配从提神益,调节营卫固本根。

手掌脚底凡百病,脏腑病证一样看。

4.方论:方中有草硷,轻重相当对证用。

毒药去芥为内,戒慎用
法防误伤。

5.五输论:以察脉知五输,以用针调逆顺。

肺经手太深灸,脾胃
脉平输下针。

肝经少波手太过,心经手心针灸法。

肾经手神先投入,
别动手原地推锤。

6.经络论:十二经络识别清,三阴三阳归经定。

经脉平行决取穴,络脉紧贴窥探龙。

好针发挥慢且准,惊蛰一针英雄变。

这些各论歌诀是学习针灸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需要不断地学习和
掌握。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
和穴位进行治疗。

只有掌握了各论歌诀,才能更好地应用针灸学来治
疗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___内经重点

___内经重点

___内经重点绪论: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中医经典,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成书时间在西汉中后期。

其中,《素问》、《九卷》、《针经》和《灵枢》是其四部分,分别由___、___和___命名。

内经》的构建方法有四种,分别是司外揣内、援物比类、直觉领悟和揆度奇恒。

宝命全形:古代人们注重阴阳调和、术数和节制饮食、起居有规律、不过度劳累,以保持健康长寿。

但现代人常常以酒为伴,不规律地作息,逆着自然规律,导致身体疲惫和生活不健康。

保持内心平静、真气内守,能够避免虚邪贼风的侵害。

女子在不同年龄阶段,身体发生的变化也不同,如七岁时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时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按时来潮,故可怀孕生子。

丈夫也有同样的变化,如八岁时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时肾气盛,精气溢写,可生育后代。

春季是“发___”的时节,应保持早睡早起,赏罚有度,以养生。

夏季是“蕃秀”的时节,应保持早睡早起,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生长。

秋季是“容平”的时节,应保持早睡早起,平静心情,以收敛神气。

冬季是“闭藏”的时节,应保持早睡晚起,保持温暖,以养藏。

母亲是生命的基础,父亲则是保护者。

健康长寿的关键在于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松弛、皮肤致密、营卫有序、呼吸平稳、气血畅通,以及骨高肉满。

人体五脏不坚,会导致身体无法长寿,道路也无法长远。

如果出现喘息暴疾、基墙卑微、脉搏微弱、肉体不结实、中风寒等问题,说明血气虚弱、脉络不通畅,真邪相互冲突,导致身体失调。

人生的不同阶段,身体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十岁时,五脏开始定型,血气通畅,因此好动;二十岁时,血气盛行,肌肉开始发育,因此好快走;三十岁时,五脏已经定型,肌肉更加坚固,血脉充盈,因此喜欢步行;四十岁时,五脏六腑经络平衡,腠理开始疏松,___逐渐消退,发丝变白,因此喜欢静坐;五十岁时,肝气开始衰退,肝叶变薄,胆汁减少,视力开始下降;六十岁时,心气逐渐衰退,容易感到苦闷和悲伤,血气变得懒惰,因此喜欢躺着;七十岁时,脾气开始虚弱,皮肤开始干燥;八十岁时,肺气开始衰退,精神容易出现误差;九十岁时,肾气开始枯竭,四脏经络空虚;到了百岁,五脏都已经虚弱,神气消逝,身体独自一人终老。

中医四大平衡理论

中医四大平衡理论

中医四大平衡理论中医四大平衡理论祖国传统医学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与“自然”,也就是说,与四季气候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必须从环境、动静、饮食和心理四个方面来做好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

《内经》在讲到“阴平阳秘”的时候就明确指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这就是说:“阴阳调和的主要关键在于阳气必须致密地、牢固地护卫在外,形成良好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良好生理状态即无病;如果一旦阴阳失调,那么自然界大环境的季节紊乱、气候夏常、寒热温凉的规律颠倒无序,则必然影响到人体阴阳失常,而致气血运行紊乱、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百病丛生。

环境平衡。

经曰:“处天地之和,从八方之理。

”这就是说人类要安然平和地生活在大自然阴阳天地之间,必须要顺应自然界季节、气候、风雨、云雾等变化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休息,以及劳作锻炼等方方面面的活动,这就如同“寒加衣服、饿进食”一样,是不可忽视的生活规律,必须遵守照办。

动静平衡。

经曰:“形劳而不倦。

”这就是说,人要参加劳动和运动,但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掌握好一个“度”。

这是一个科学的“因人而宜”的辩证的论点,因为参加劳动或运动既可以运动筋骨、强身健体,但过分而无限制的劳动和超量的运动,都会导致透支体力、形成病痛、有损健康、得不偿失。

所以要做到劳逸结合,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动静平衡”,才有益健康。

饮食平衡。

经曰:“饮食有节,谨和五味”、“气血以流,腠理以密”、“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就是说:饮食要有规律,要“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病而宜”地进行不同人、不同时段、不同情况下的适当调节进食,而且要做到五味调和、不可偏食,而使人气血流畅、营卫固守、健康快乐地生活每一天。

若能一直遵守这些饮食营养的保健养生法就有望享受天赋的长寿!心理平衡。

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

”这就是说:当出现违反时令季节规律的反常气候时,必须及时回避。

阳强不能密与阳密乃固

阳强不能密与阳密乃固

阳强不能密与阳密乃固太白积雪图阳密乃固再来就要讲前面预告过的,非常难的东西,就是「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那句话:《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节录):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这里呢,说「阴阳」一定要调和。

如果不和的话,就好像一年只有一半的季节,那人就不能活了。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的意思是说,如果这个阳太过于旺盛的话,可能它就会把你阴的部分烧干了。

身体的运行一直在狂飙的话,营养会耗损得很大。

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如果阴阳离绝的话,人的精跟气就都会没有了。

这话其实讲得很难。

照理说,阴是物质、阳是能量,能量在生物体里面必须依附物质才能够得以呈现生命的现象,这是我们知道的。

可是,「阴阳之要」──阴阳最重要的事情是「阳密乃固」。

这「阳密乃固」,历代的解释,其实是有一个矛盾点的。

有人认为说:「阳密」的意思是「阴阳相抱」,阴也很够,所以这个阳就能收得很紧实,所以它之后就说「阴平才能阳秘」,这样想也是有道理的。

可是另外一个说法是:「阳强不能密」这件事情,其实是在讲这个人「阳虚」。

而在临床上,这个状况是非常非常能够见到的。

如果它只是一个理论,我大可以不用管它。

问题是:它是一个事实。

比如说你如果把到一个人的肾脉是非常浮大的,就是好像肾脉是撑出来的,那这个人几乎都是所谓的「纵欲过度,肾气将绝」的人。

也就是「阳密乃固」的意思是说人体里面的阳气,一定是密度越高的时候越会凝聚,而沉在底下。

如果这个人的气已经非常稀薄了,它就会散出来。

所以通常是肾虚的人更好色。

就像是糖尿病的男患者──女患者我不知道──糖尿病的男患者,往往在他糖尿病的发病期之前,比如说四五十岁那个年纪,去大陆经商的就包二奶,开出租车的就去嫖妓。

因为他的阳气开始不够的时候,越不够的阳气越会往外面跑,他吸不住他的阳气,所以就会做很多让阳气外泄的事情。

怎么理解中医中的“阳密乃固”?

怎么理解中医中的“阳密乃固”?

怎么理解中医中的“阳密乃固”?人体阴阳必须保持相互平和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必须明确的是,人体阴阳的平和协调,其关键又在于阳气的固密。

《生气通天论》原文“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即明确指出,人体的阳气固密于外,阴气才能固守于内。

这不仅表明阴阳双方保持相对平调的重要性,而且突出了阳气在人体阴阳平调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张志聪说:“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此总结上文之义,而归重于阳。

盖阳密则邪不外淫,而精不内亡矣”(《素问集注》)。

依张氏所注,“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的意义,可从两个方面认识:阳气致密则阴精固守人体的阳气致密于内,则五脏精气充足,精足而后生命的根基乃得巩固。

所以经文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如果阳气不能致密,则阴精必然失固,从而产生疾病。

故经文又指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如《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就是一个例子。

再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所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对失精家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言而喻,此系阳不能密所致的阴不能固,所以用桂枝汤者,温心阳以固肾精也。

阳气致密则体表固护人体肌表的卫外能力,全赖卫阳的固密。

阳气致密,一方面汗津不易外泄;一方面外邪不易侵犯人体。

《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灵枢·本藏》亦指出:“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反之,如果阳气不能致密于外,则一方面汗津容易外泄;一方面邪气易于乘虚侵袭人体。

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说的“卫气走之⋯⋯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这种因卫表不固而致汗出如漏的漏泄,就是阳不能密的现象之一。

《灵枢·五变》所说的“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也是阳不能密的现象之一。

中医馆经典对联集锦

中医馆经典对联集锦

中医馆经典对联中医馆经典对联集锦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对联吧,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对联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对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医馆经典对联集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馆经典对联 1上联为:但愿世间人无病下联为:何妨架上药生尘上联为:德高可享百年寿下联为:量阔能行万里船上联为:德艺双馨欣济世下联为:岐黄一脉喜传薪上联为:汗吐下和温清补下联为:神手中医病根除上联为:神手仁心书大爱下联为:悬壶济世铸医魂上联为:草药银针医大病下联为:丹心神手挽沉疴上联为:千金自草仁风远下联为:四诊于心精术传上联为:仁心济世杏林茂下联为:和气致祥橘井香上联为:日暖杏林春境界下联为:泉香橘井水襟怀上联为:惟贤惟德医者愿下联为:亦院亦家此间长上联为:未患先防身常健下联为:治病求本体自康上联为:习传统古为今用下联为:采众长中西结合上联为:向世精诚怀悯恤下联为:为医致力在仁和上联为:杏林春暖阴阳合下联为:橘井风和草木馨上联为:悬壶济市塑名院下联为:铸镜鉴邪除病魔上联为:悬壶江左传仁术下联为:济世名邦惠黎元上联为:养生康体中医效下联为:益寿延年药膳功上联为:阴阳平衡扬正气下联为:天人合一保健康上联为:运当盛世需警醒下联为:境到逆处要从容上联为:杏林折枝良医远志下联为:悬壶济世荣誉当归上联为:协力齐心,君臣佐使下联为:同工异曲,丸散膏丹上联为:望闻问切诊人间百病下联为:丸散膏丹养阁下千秋上联为:四诊八法医千家万户下联为:瑞年新喜保一方安康上联为:医患和谐,情牵橘井下联为:新风荡漾,春满杏林上联为:衣食住行眠适能益寿下联为:喜怒哀思恐过则伤身上联为:悬壶济世,雄心创大业下联为:励精图治,壮志写春秋上联为:望闻问切细辨寒热虚实下联为:丹膏丸散神治杂症疑难上联为:术萃中西,良方长济世下联为:心施仁爱,神手总回春上联为:撷山川海岳英华此生足矣下联为:解父老乡亲疾苦斯志雄哉上联为:常沐仁风四季便宜合地理下联为:勤播慈雨千般利济到人寰上联为:党参人参养来正气祛邪气下联为:中医西医善取他长补己长上联为:百载攻关,神手济人济世下联为:卅年登顶,仁术良药良医上联为:花草虫鱼信手拈来皆入药下联为:君臣佐使潜心用好自成家上联为:藿香木香四季春风常惠我下联为:生地熟地一团和气最宜人上联为:继往开来,破解杏林奥秘下联为:与时俱进,勇攀医学高峰上联为:培固阴阳堂堂正气祛邪气下联为:弘扬诚信缕缕春风蔚院风上联为:确诊入微,简便验廉施神手下联为:关怀备至,望闻问切献仁心上联为:寒热温凉,调摄失宜皆致病下联为:石虫草木,运筹得当可回春上联为:何事苦人?世上病疴三百种下联为:此情牵我,心头荆楚万千家上联为:精益求精工于四诊四时四气下联为:慎之又慎贵在一人一证一方上联为:传承百余年,铸丰碑建伟业下联为:创新三十载,谱精诚写传奇上联为:是药贵?是医贵?问我免贵下联为:急人难、急事难,帮您解难上联为:树大楼创大业,江山添锦绣下联为:立壮志绘壮锦,日月耀光华上联为:医德医风医术,医人间疾苦下联为:生情生爱生灵,生世态恩泽上联为:中庸持正贵在天人合一自然理法下联为:医道崇高谨遵仁爱本元辨证精神上联为:辨八纲论虚实扶正祛邪表里兼治下联为:精百草明寒热固本培元阴阳调和上联为:取天地之精养吾身,存正气于宏业下联为:以古今为鉴明其理,治无疾乃上工上联为:内外皆医倡导保健养生驱除人间疾苦下联为:标本兼治推崇以人为本彰显国医精髓上联为:三十征程硕果喜人,最骄人新楼无价下联为:五百天使爱心聚首,堪回首大医有形上联为:胸怀壮志,热血男儿万丈豪情谋发展下联为:笑对人生,白衣天使一曲高歌颂改革上联为:悬壶济世,素抱仁心,固本培元襄大任下联为:救死扶伤,频施神手,立诚树信振中医上联为:大江东去,波澜何壮阔,后浪自古推前浪下联为:阆苑春回,楼宇好巍峨,奇葩从今伴仙葩上联为:为人民服务,送上温馨,送上健康,送上平安幸福下联为:与时代同行,迎来院庆,迎来盛典,迎来奋斗成功中医馆经典对联 2[上联]:生地人参[下联]:附子当归[上联]:独活灵芝草[下联]:当归首乌身[上联]:但愿人常健[下联]:何妨我独贫[上联]:甘草合诸药[下联]:绿豆解百毒[上联]:一匹天青缎[下联]:六味地黄丸[上联]:喜医疑难杂证[下联]:专卖灵丹妙药[上联]:避暑最宜深竹院[下联]:伤寒尤妙小柴胡[上联]:除三亲四友病痛[下联]:收四海五岳精华[上联]:但祈世间人无病[下联]:何愁架上药生尘[上联]:独有痴儿惭远志[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上联]:烦暑最宜淡竹叶[下联]:伤寒尤妙小柴胡[上联]:海龙海马通四海[下联]:红花红藤映山红[上联]:何必我千秋不老[下联]:但求人百病不生[上联]:红花红豆红孩子[下联]:白梅白果白头翁[上联]:厚朴继承神农药[下联]:从容配制仲景方[上联]:琥珀青黛将军府[下联]:玉竹重楼国老家[上联]:花圃菜畦锄岁月[下联]:药炉茶铛炼春秋[上联]:九重天子垂青问[下联]:一榻先生卧白云[上联]:秋风橘井落甘露[下联]:春雨杏林别有天[上联]:祛暑最宜清络饮[下联]:和解尤妙小柴胡[上联]:人参在世为官桂[下联]:厚朴传家要细辛[上联]:谈史有怀经世略[下联]:验方常着活人书[上联]:天上有财难买命[下联]:世上无药可医贫[上联]:一生哪有真闲日[下联]:百岁仍多未了缘[上联]:一阵乳香知母至[下联]:半窗故纸防风来[上联]:医为患者雪中炭[下联]:患是医家心上人[上联]:玉叶金花一条根[下联]:冬虫夏草九重皮[上联]:只要世上人莫病[下联]:何愁架上药生尘[上联]:国老牵牛耕熟地[下联]:将军打马过常山[上联]:降香木香香附满店[下联]:黄药白药山药齐全[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下联]:天仙子相思配红娘[上联]:解表散寒麻桂当先[下联]:软坚散结藻布在前[上联]:儿女性情英雄肝胆[下联]:神仙手眼菩萨心肠[上联]:刘寄奴含羞望春花[下联]:徐长卿披霜采腊梅[上联]:裙染榴花,睡损胭脂[下联]:钮结丁香,掩过芙蓉[上联]:着手成春,万家生佛[下联]:婆心济世,一路福星[上联]:药是当归,花宜旋复[下联]:虫还无恙,鸟莫奈何[上联]:牵牛子耕遍生地熟地[下联]:白头翁采尽金兰银兰[上联]:白头翁拄虎杖上重楼[下联]:天仙子坐松塔望江南[上联]:一身蝉衣怎进将军府[下联]:半支木笔敢书国老家中医馆经典对联 3色香味形多雅趣;烹调蒸煮俱清奇。

道家养生有“六守”

道家养生有“六守”

养生益寿文摘·健康生活烦躁焦虑掐劳宫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经常会感到烦躁焦虑,日常除了通过聊天、倾诉等方法宣泄不良情绪,这类人群还可通过掐劳宫穴来改善症状。

取穴:中指自然弯曲,点在手掌心上,位于第2、3掌骨间,靠近第3掌骨的边缘。

具体方法:点按时,将拇指立起,与掌骨呈平行方向,即指尖放入2、3掌骨间。

与此同时,食、中二指置于手背与劳宫穴相对应的位置,也在第2、3掌骨之间,这里是外劳宫穴。

内外相对用力,酸胀感会迅速出现,并放射至食中指尖,出现这样的感觉,再掐1~2分钟,伴随均匀呼吸,情绪会慢慢平和。

(摘自《海南日报》文/程凯)道家养生有“六守”“道”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思想派别,其核心为崇尚自然,主张恬淡虚无、颐养天年。

其中“和、气、仁”等道家思想与中医和养生关系密切,这里着重从6个方面来分析道家养生精髓。

1.守和。

这里的“和”重在阴阳调和,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是人体最佳状态。

日常生活中,要靠坚持锻炼助阳气升发,注意早睡早起以“静”生阴;同时,避免“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伤及阴阳,规律饮食、饥饱适宜,也可使脏腑及身体机能处于舒适状态,有助远离疾病困扰。

2.守气。

人以血气为精华,血气充盈则祸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现代生活,人被欲望所牵累,导致精神消耗、内气不充。

因此,日常要学会保养元气来强身健体。

首先是保证睡眠充足,11点前入睡最能帮助身体恢复元气;二是宽胃养气,中医认为腹部是我们人体气血生化所在,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因此应规律饮食,也可经常在饭后或起床前通过按摩腹部来健脾和胃。

3.守仁。

古人云:“仁者寿。

”遇事有了仁爱宽容之心,气就不会郁;气不郁滞,血就通畅。

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生活中,要多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

4.守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极大改善,吃也常常作为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准,但从养生角度看,有了条件便一味满足口腹之欲的做法并不可取。

传统养生学的知识

传统养生学的知识

传统养生学的知识传统养生学的知识养生:为“调养生命或调养生活”以求难老。

通常也称为“摄生”。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养生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养生的定义1.养生:为“调养生命或调养生活”以求难老。

通常也称为“摄生”传统的定义2.“传统”的意涵:①传承②统摄传统的特性:①动态性②相对性。

3.体育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直接作用于人类自身,促进人类自身发展完善的实践活动。

人、运动、意识是构成体育最基本的要素4.体育的定义:狭义:以身体活动为其普遍的形式,达到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与发展的一种教育。

广义:指“身体文化”,泛指一切非劳动性的身体活动5.直接价值为养生——气功类附带价值为养生——武术类6.“精、气、神”的概念: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1精:为人体中精微物质。

2气:狭义的「气」,为物质流动的功能表现,主要为精血之动,即精血之形式。

李嗣涔提出气为一种“挠场”。

3神:统摄精气之程序精神及这一程序所体现出的「形式」精神表现。

7.气功的功法归类 :1.依动作形态分1动功 2静功2.依练功层次分1身功2命功3性功3.依主导性方法分1调心类2调息类3调身类4调精类5综合类18.八段锦:分类:文八段——坐势八段锦武八段——站势八段锦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动作名称:1、两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5、摇头摆尾去心火 6、双手攀足固肾腰 7、攒拳怒目增气力 8、背后七颠百病消。

19.内丹功法:1.辅助功法1 敲打丹田2 闭气观想3 督脉辅助功4 任脉辅助功2. 2.调息功法:1 分段呼吸: 2 丹田呼吸: 3 周天功法:20.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特点:1、既能养生,又能治病;2、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3、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4、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21.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功能:1、培补元气A、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调和,正气乃固
《内经》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论述,意思是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阴阳协调,内外环境平衡。

一旦阴阳失调,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5月正值春夏相交,冷热空气交锋,今天艳阳高照,明天可能就阴雨连绵,早晚温差过大。

环境温度的忽高忽低犹如“过山车”一般,十分容易引起人体气机逆乱、阴阳失调、免疫能力下降,导致感冒、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神经衰弱等一系列病症的发生。

合理的养生可增强体质,巩固正气,调节阴阳平衡。

顺应自然,强身健体
《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

即遵循四时变化规律,顺应自然衣着饮食调配,起居有常。

还应注重“形神合一”,加强身体锻炼,促进气血流畅,使人体肌肉筋骨强健,脏腑机能旺盛。

动静合一,可增强自身调摄能力,预防疾病。

推拿保健,按摩防病
通过各种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特定部位,可起到舒经活血、缓解疲劳的功效。

按摩头部多个穴位如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等,可有效缓解头痛。

按摩穴位时,将手掌搓热,稍稍用力,顺时针10~20次,再逆时针10~20次。

通过按摩
穴位刺激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及调节身体机能,使人体气血阴阳得到调整,由此保健防病。

药食同调,补身益气
《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安神、利眠、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

随着科技的发达,现代医学通过对灵芝中所含成分的研究,发现灵芝多糖具有调节免疫,预防肿瘤;减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辅助调节血脂,抗衰老等作用。

而灵芝中的灵芝腺苷,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镇静作用,能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加深睡眠,减少体内自由基的堆积,从而帮助缓解神经衰弱、顽固性失眠,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睡眠本身也是阴阳消长平衡的过程,人体阴阳失和易致失眠。

服用灵芝制剂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阴阳,改善睡眠问题。

好配方,含量是关键,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越高,效果越好,复配破壁灵芝孢子粉每100克含8 000毫克灵芝多糖,其效果较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