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医养生-阴阳五行

合集下载

中药学2阴阳五行精品PPT课件

中药学2阴阳五行精品PPT课件

一 阴阳的基本含义
1、阴阳的涵义
是属性概念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 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可以用来说明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 两种事物或现象,也可说明同一事物 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 学说
类别 空间 时间 季节 温度 重量 亮度 动态 性别
自然界的阴阳 阳 天 白昼 春夏 热 轻 明 运动 男
皮毛
功能、活动、 温煦 气
心、肺 心阳、肾阳
筋骨
物质、静止、 清凉 血
肝、肾 心阴、肾阴
阴平阳秘
阴阳 学说
阴阳
阴阳失调
阴偏胜 阳偏胜 阴偏衰 阳偏衰
阴阳 学说
阴阳
阴阳
阳 阴
阴 阳
实证
虚证
阴阳 学说
(二)阴阳消长
是指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不是静止或绝 对平衡,而是指在一定限度内的“阴消阳 长”、“阳消阴长”的相对平衡。
阴阳有无限可分性
阴阳 学说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 阴阳消长 阴阳互根 阴阳转化
阴阳 学说
(一) 阴阳对立
阴阳的属性都是相互对立、相反的。 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对另一方 都具有抑制、约束和排斥作用。
如春夏阳气上升且盛,抑制了寒凉之气, 因而春夏温热;秋冬阴气上升且盛,抑制 了温热之气,因而秋冬寒冷。
某些急性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 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汗出的情况下, 可突然地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 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 病证变化,即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
阴阳 学说
相互之间的关系:
阴阳对立和阴阳互根阐明事物的对立统一 关系
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 本形式

中医健康管理基础阴阳五行讲课文档

中医健康管理基础阴阳五行讲课文档
• 2.解释脏腑的病理变化 如:相乘 相侮 母病及子 子病累母
第47页,共67页。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指导诊断疾病 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 4.指导临床治疗 如:滋水涵木 培土生金 益火补土
第48页,共67页。
2、确定治则与方法
(1)相生规律:
– 虚则补其母: 滋水涵木(肾阴虚→肝阴不足,肝阳偏亢) – 实则泻其子:
第22页,共67页。
• 3.阴阳互损,阴阳两虚:
• 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的病理 变化。
• 阴虚
阳虚 阴阳两虚
• 阳虚
阴虚
正常
阴阳两虚
第23页,共67页。
4、阴阳转化

阴证
阳证
第24页,共67页。
(四)指导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色泽
阳 鲜明
阴 晦暗
声息
高亢宏亮
低微无力
症状
热、燥、动
寒、润、静
脉象
数、浮、大、洪、 迟、沉、小、细、


病变部位
表、外、上
里、内、下
其它
……
……
第25页,共67页。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 1、指导养生防病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2、确定治疗原则
– (1)阴阳偏盛——损其有余 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 (2)阴阳偏衰——补其不足 虚者补之 : 滋阴 温阳

水肾 膀 耳 骨 恐 唾
胱二

第36页,共67页。
第37页,共67页。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 1.五行的相生相克
相生 :促进、助长、资生 • 相生次序:木→火→土→金→水 相克:抑制、制约 • 相克次序:木→土→水→火→金 • 相生关系:

中医养生及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养生及阴阳五行PPT课件
健康有约 ——中医养生
.
1
引言
中国文化的三大密码
一,易经:教会国人与人相处; 二,汉字:方言不同,交流通畅; 三,中医:保护国人的健康;
中国人之所以到今天还延绵不绝,灿烂8000年文 化,得益于这三大密码!
.
2
中医的渊源背景
• 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发展, 具有独特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养生 方法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是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3
伏羲氏画卦 神农氏尝百草 黄帝制九针
.
4

专业医生



.
医 疗 用 具
5
中华医学四大经典
.
6
• 最新的统计说明:我国现有健康人群占 15%,疾病占15%,其他70%的人群处于亚 健康状况。
• 这70%的亚健康人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 的调养,将会发展成为疾病人群!
• 因此,养生之道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迫 切需要的。
了解了中医养生,可以让我们 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自我身体判断, 更进一步讲,使我们学会调理人体 平衡,当然也包括我们自身的平衡!
.
9
五行学说
• 五行,即木、火、土、 金、水五种物质属性 元素。
• 这五种物质属性元素
“相生”、“相克”
的规律作为阐释天地
万物联系的基本法则,
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
10
什么是病
.
7
中医养生观念
一,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 二,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三,中药分上品,中品和下品; 四,三分治七分养; 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作劳 ; 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七,辩证论治、对症调理; 八,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中药学2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药学2阴阳五行ppt课件
第二章 阴阳五行
阴阳 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中国古代哲学理论。
研究自然界事物的运 动规律,并用以解释 宇宙间事物的发生发 展变化的理论。
阴阳鱼太极图
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构成; 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不是纯阴或纯 阳,它们都包含着小于自己的反面,通常称 大阴含小阳和大阳含小阴。
阴阳 学说
又称“子病犯母”或“子盗母气”。
次序与相生相反:肝病传肾,肾病 传肺,肺病传脾,脾病传心,心病 传肝。
临床常见:心肝血虚:由心血不足, 再累及肝脏,而使肝血亏虚,形成心肝 血虚;心肝火旺:若心火亢盛,然后 波及到肝,引动肝火,则可出现心肝火 旺病证.
五行 学说
五行相克: 是指木、土、水、火、金
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 关系。
五行 学说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
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 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生 火生 土 生 金 生 水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例: 木生火, 故“生我”者为木, 木为火之 “母” 火生土, 故“我生”者为土, 土为火之 “子”
五行 学说
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关系
阴阳 学说
参考答案
1.本病证属阴证、寒证。
2.冬季为寒气主令。患者由于感受寒邪,使 机体出现阴阳失衡。寒为阴邪,阴邪偏盛 所形成的疾病性质是寒证。阴寒之邪侵袭 经脉 ,则四肢关节冷痛,屈伸不利。阴 邪偏盛,阴长则阳消,体内阳气相对不足, 温煦功能减退,故畏寒、肢体不温。患者 触冷水或遇风寒疼痛加重,意为随寒邪加 重而症状加重,反之则减轻,说明阴长则 阳消,阳长则阴消,这也提示可用温热祛 寒的方法来求得阴阳的平衡,以达到治愈 该病的目的。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
• 1、阴阳偏盛: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 化。 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 实热证 急性肺炎
正常
阳偏盛 .
阴偏盛
• 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 • 实寒证 痛经
正常
阳偏盛 .
阴偏盛
2、阴阳偏衰:
• 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 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
• 虚热证 肺结核 甲亢 • 虚寒证 夜尿频
消长平衡
.
• 1、阴阳的对立制约
•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彼此之间 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 制约 斗争 动态平衡
二个含义: (1)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
如上下、动静 (2)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如寒热
.
2、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根 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下 (2)阴阳互用 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如气血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第一节 阴阳学说
.
阴 阳 的 起 源
.
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 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 水(阴) • 火(阳)
要点:相关 对立 属性
.
• 阴阳的划分: • 阳—运动的、热的、在上的、 向外的、
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 • 阴—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
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
.
防护结合:预防与护理结合
1.未病先防 ①固护正气:顺因自然、调神情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锻炼身体 ②预防邪侵:慎避六淫、疫毒、预施药物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传变

第二讲 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

第二讲 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
中医养生学—第二讲
阴阳五行学说
主要内容
1
2 3
中医学及其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4
中医养生术—鸣天鼓
医学院
中医学及其特点
概念
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学说等为基础,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研究人 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一门科学。
特点
医学院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阴阳偏衰:
阴或阳的不足——补其不足,亦即虚则补
阴虚则热,属虚热证——补阴制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
阳虚则寒,属虚寒证——补阳消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阳 正常范围 阴 阳

虚 阴 阳
阳 虚 阴
医学院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一种朴素的 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元素所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 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灵枢·病传》:
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 中医学和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医学院
中医养生学
医学院—陈力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 辩证法范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 阴阳本指物体对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引申抽象为哲学概念,气(阴气、阳气)是构成宇宙天体以及天地万 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 中医将阴阳引入医学领域,并用来说明、解释和认识人体,指导疾病 的诊断、治疗和养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和中医学的基本概 念。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阴阳和五行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生理病理药理的总纲领,是中医临床诊病,用药治病的理论依据。

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及治病的原理,一起来了解吧。

中医的阴阳五行的理论一、阴阳原理从阴阳生命力的角度看,人的体质有两种:一是寒性体质,二是热性体质。

人和一切生命体内的冷热力都要相等。

冷热相等,生命机能作用才相等。

只有相等的冷热作用才能平衡和协调。

热力大冷力小,热作用就大,冷力作用就小,必然导致机能作用不平衡不协调。

冷力大热力小也是一样。

冷热相等,作用平衡协调,人体内的机能运作就必然平衡协调,人就正常生存无病感。

冷热一失衡,机能运作必然失调。

机能失调可以造成多种疾病,失调到极点人必死。

因此临床上有多种疾病同是一种原因:阴阳力失衡。

自然界的冷热来源于太阳和地球,人体内的冷热力主要来源于生活饮食。

热性食物产生热力,寒性食物产生冷力。

热性食物多了体内的热力就大,寒性食物多了冷力就大。

热性食物不足,体内热力不达标;寒性食物不足,冷力不达标。

体内的冷热力达标,机体运作正常,疾病必然消失。

人体内的冷力和热力超标和不达标,加上不合格的物质产品对机能运作的妨害,就可以引发多种大小不等的疾病。

冷热力超标和不达标越严重,病就越严重,达到极限人就死亡。

因此临床上有多种多样的病是因为冷热力超标和不达标的原因造成。

中医的生活饮食和治病都是一个目的,使体内冷热力维持和达到标准。

饮食是养生保健,治病也是养生保健。

食物是药物,药物是食物。

中医的病从口入就是这个原因。

阴阳生命学以水为阴之主,以火为阳之极。

人对冷力的要求有严格的标准量,对水也有严格的标准量。

水超标,冷力就增大热力就要下降。

水超标必然引起血中的水份和细胞液超标,引发细胞水肿,严重妨害生命机能运作,而致病致死。

现代人只知道温度不知道温度是有冷热构成。

易经的温度计起源于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和易经六十四卦的阴阳符号就是温度计。

这个温度计是以太阳距大地位置远近为依据,太阳近,则热多冷少,太阳远则冷多热少。

中医学课件阴阳五行学说ppt

中医学课件阴阳五行学说ppt
三、阴阳的相对性 一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 相对性。
如: 人身 脏腑
阳: 背 腑 阴: 腹 脏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四、阴阳的可分性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 的特点。 如: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上属阳, 肝、脾、肾在下属阴;心脏又分心阴、 心阳。
2、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 气”,即病变由子脏及到母脏。
木(肝)
(肾)水

金土
例:肝病及肾,“子盗母气” 虚
肝血虚至肝肾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3、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来自例:肝病及脾,肝木乘脾土
4、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 常变化。(侮——欺侮,恃强凌弱)



相 侮





相 克
金土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解释生理现象
木(肝)
(肾)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 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 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 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 • • • • • • •
五脏生理特点 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 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 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 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脏腑内在联系 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 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 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 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 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 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 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 3、目宜常运: 经常旋转活动眼球大有益。可先 从左而 上再至右而下,反复七八次;再从右而 上 至左下,如法运转眼球,然后闭目少 息再睁开, 则视觉明朗。
• 4、耳宜常弹: 用两掌分别紧压左右耳门,以中指和食指 相扣,弹击后脑勺作咚咚声,弹击七 八次后两掌离开耳 门一次,如此行三四遍后则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 5、舌宜舔腭: 舌尖平时宜有意无意地常添上腭,可促 使 津液的分泌。 中医认为口津是舌上之水,人身之宝, 又 是一种消化酶,故要求津宜数咽,不得随意吐掉。 • 6 、齿宜数叩: 叩齿就是上下牙叩咬作声,每晨行三四 十次,可健牙龈,齿坚无疾。
阴阳失调
五行
• 五行是古代汉族人民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 学思想。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学说是汉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古 代汉族人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 组成,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 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是指木、 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在 中国,“五行”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PPT课件

阴阳概念的理解
阴阳与矛盾的区别 相同:均含有对立统一的属性。 不同: 矛盾指事物内部对立的诸方面之间又互相排斥又互 相依赖的关系。矛盾范畴的对立面对对象的性质不加 任何限定,不分主次,因此矛盾是最抽象,最一般 的哲学概念,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阴阳对事物或现象作出了另外一些特殊的 质的规定(如:有关联性),因而对于同一对 事物阴阳所指往往是确定的,不可互换。 如:上,下是一对矛盾,上为阳,下为阴, 二者不可互换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交感互藏 3.意义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 基础和纽带。 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交感互藏 4. 应用 对“心肾相交”机理的解释,并指导临床。 生理上,心在上,为火脏,属阳而内含真阴;肾居下, 为水脏, 属阴而内寓真阳。肾阴在其内含真阳的鼓动下,上济心阴, 以制心火,使其不亢;心火在其内含真阴的作用下,下助 肾阳,以暖肾水,使其不寒。如此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维持了心肾水火之间的协调平衡。 病理上,为“心肾不交”。即心肾水火之间的协调平衡失常。 治疗上,肾阴亏虚不能上济者,当补肾阴,而肾阳虚衰不能鼓动 肾阴上济者,当温肾阳;心火不足,不能下温者, 当温通心阳,而心阴亏虚,不能牵掣心火下行者,当 滋心阴。
阴阳概念的理解
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阴阳是从具体事物和现象中撇开个别的,非
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而形成的具 有一般意义的概念,因而它不再特指某一具体事 物或现象,其本身亦无实物可见。所以《灵枢·阴 阳系日月》曰:“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阴阳概念的理解
阴阳的基本特性: (如何划分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阴阳概念的理解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不是绝对的,固定的) 1 事物的阴阳属性可因其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 (相比较而存在) 如:夏←————秋————→冬 2 阴阳之间可再分阴阳。(阴阳的可分性) 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 上午为阳中之阳, 下午为阳中之阴。 前半夜为阴中之阴, 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3 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如:阴→阳;阳→阴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指导运动
03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但运动的方式和强度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同时,中医也强调运动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可过度劳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阴阳与五行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具有密切的联系。
阴阳五行在中医中的应用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根据五行养生法,可以调和阴阳平衡;根据脏腑的阴阳五行归属,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等等。
阴阳和五行的关系及在中医中的应用
03
05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与传统养生及生活指导
阴阳平衡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认为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和身体状况都与阴阳平衡有关。通过调节饮食、作息时间、锻炼等方式,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五脏养生法
中医将人体分为五个脏器,即肝、心、脾、肺、肾,每个脏器都有其相应的功能和保养方法。通过调节饮食、情志、运动等方式,可以促进脏器的健康。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的临床应用
在中医中,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关键,因此诊断时需要辨识阴阳的偏胜偏衰,确定治疗的原则和方案。
诊断
根据阴阳失调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调整阴阳平衡、调和气血等。
治疗
阴阳失调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养生法
根据五行养生法,可以调和阴阳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药物疗法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利用药物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历史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秦汉时期的发展、隋唐时期的繁荣和宋明时期的变革等。同时,阴阳五行理论也在中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阴阳五行理论的起源和历史
02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课件

❖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
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土 金
相生
相克
34
❖ 木生火:木材燃烧产生 火所以木生火。(木不 足火即熄)
❖ 火生土:火燃烧之后产生 灰烬即为土。(燃烧物质 多产生土也多)
❖ 土生金:土石中可以提 炼金属所以土生金。
❖ 金生水:金属燃烧熔化后 会产生水所以金生水。
5
❖ 3、 两仪代表阴阳两类不同的物质
6
❖ 4、 四象代表四时 春夏秋冬 也指示方位的东 南西北
7
❖ 5、四象生八卦
8
太极生阴阳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9
阴阳
什么是阴阳?
最朴素的理解为:
向着太阳的为阳,背着太阳的为阴
10
阴阳的概念?
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 象相互对立双方的的概括。
52
小知识
人们常说买东西, 为什么是买东西不是买南北?
53
世界最大的工厂在哪??? 54
因为: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南火北水。 木和金有形,水火无形。
所以是买东西,不是买南北。
55
为什么叫黄帝内经
❖ 起源于皇帝和他的医生之间的对话,关于疾病, 养生的学问,并不是黄帝编写,此书分不同的 章节,前后几百年才整理成
❖ 心是温驯向上热乎乎的,跟火的个性特别相似,所以心属火; ❖ 脾是我们身体的仓库之官,它是运输气血,叫气血化生之源,
跟土的个性是一样的,土是万物的来源,所以脾属土;
❖ 肺是肃杀收敛的个性,我们要清肺润肺,跟金属的个性 是非常的相似,所以说肺属金;

《中医学阴阳五行》PPT课件ppt课件

《中医学阴阳五行》PPT课件ppt课件


炎热、向 上
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燃烧之火,其性温热, 其焰上升,因而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均属于火。
古人称“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

长养、化 育
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凡具有生化、养育、承载、受纳作用 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中医学有“土载四行”、 “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的说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 说起“阴阳五行”, 一般中国人都不会感 到陌生。但真正了解 这样一种与中国传统 文化方方面面密切相 关的理论,以及这种 理论与中国传统医学 关系的人,或许就不 是很多了。
阴阳五行学说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 的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
(四)阴阳转化
•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 的条件下的相互转移、变 化。

阴阳消长(量变)阴
阳转化(质变)

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
定的条件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
的前提,阴阳转化是阴阳
消长的必然结果。
Things turn into their opposites when they reach the extreme
• 肺五行属金, 肾五行属水, 心五行属火;
• 急性肾炎的起病, 大多为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上呼吸道感染, 免疫力低下, 则可累及于肾, 五行属于金水相生致病。
• 慢性肺心病的起病
• 大多由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等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引起的 肺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 进而引起右 心室肥厚、扩大的疾病, 属于金火相侮而致 病。

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PPT课件
❖ 1、说明人的组织结构 。 ❖ 2、说明人的生理功能 ❖ 3、说明人的病理变化 ❖ 4、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2022/1/6 1、说明人的组织结构
❖ 阴阳学说认为: ❖ 从人体部位来分,上部为阳,下部为
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 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 阴。
5 2022/1/6
4 2022/1/6
5
2022/1/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 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 之本始”。
2022/1/6
2、举例
阳 温热 干燥 火 清 动 轻 上 明
阴 寒冷 湿润 水 浊 静 重 下 暗
7
2022/1/6 二、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 阴阳对立 • 阴阳互根 • 阴阳消长 • 阴阳转化
❖ 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在持续高烧 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 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 转化为阴的表现。
2
2022/阴1/6 阳消长、转化的联系和区别
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 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20三22/1/6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8
2022/1/6
1、阴阳对立
❖ 是指一切事物 都存在着性质 相反两个方面 。 如上与下、 天与地、动与 静、升与降等 等。
9
2022/1/6
2、阴阳互根
❖ 是指阴阳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 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 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 ;
❖ 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 。
水克火: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 心火的亢烈。
火克金: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 肺金清肃的太过。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两个方面在动态变化中维持着平衡关系,达 到平衡状态时则表现为调和状态。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01
阴阳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如气属阳,血属阴,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2
中医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用阳药治阴病,
阴药治阳病等。
免疫调节与中医气血 理论
免疫调节和中医气血理论都关注 机体的健康状态,两者结合可形 成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与氧化应激
01
氧化应激与阴阳平衡
02
氧化应激与五脏虚实
氧化应激可导致阴阳失衡,对机体产 生损害。
五脏虚实与氧化应激之间存在联系, 五脏虚实可影响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03
氧化应激与气血津液
2023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 件
目录
•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 中医阴阳学说 • 中医五行学说 • 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 • 中医养生法
01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
起源
奠基
中医基础理论起源于先秦,历经数千年的发 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汉代,张仲景、华佗等医家奠定了中医基础 理论的基础。
发展
现代发展
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医基础理论不断发展和 完善,出现了众多医学流派。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在继承发扬古代中医理论 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更为 完善的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用阴阳两极的矛盾运动来解释自然界和 人体内的各种现象,包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等。
饮食养生法
合理搭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中医养生学)特点
辨证论治
症状 感冒病 表热证
怕冷,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
发热重,咽喉红肿,痰黄粘稠,脉浮数,苔薄黄。
证:
• 指证候,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的原因、病的部位、 病的性质、和邪正关系,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揭示 了疾病的本实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事物的阴阳属性(相对的)
相互转化:如四季,春夏秋冬。
无限可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 如白天与黑夜,白天又分上午与下午;晚上分前半夜后半夜。
医学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医学院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相互对立
对立、制约达到统一。
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
中医将阴阳引入医学领域,并用来说明、解释和认识人体,指导疾病的 诊断、治疗和养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和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医学院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何为阴?何为阳?


医学院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基本属性(绝对的)
医学院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外—阳 心阳 人体 内—阴 五脏—阴 肝脾肾(下)—阴 六腑—阳 心肺(上)—阳 肺—阴 心—阳 心阴
医学院
医学院
阴阳图
医学院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
统一的概念。 如:天与地、日与月、寒与热等。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
证法范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 引申抽象为哲学概念,气(阴气、阳气)是构成宇宙天体以及天地万物
《内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 水—寒冷—向下—向内—晦暗—相对静止……→阴 • 火—温热—向上—向外—明亮—相对运动……→阳
引入医学领域:
• 在外、在上、推动、温煦、兴奋——阳; • 在内、在下、凝聚、滋润、抑制——阴。
• 如气与血、头与足、体表与体内。 医学院
医学院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类经》:“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
〈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如:物质与功能,物质为阴;功能为阳;气与血,气为阳;血为阴。
人的生理功能就是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过程,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 协调平衡的结果。
丽水学院
医学院
中医养生学—第二讲
阴阳五行学说
医学院中医教研室---陈力
第一节
阴阳学说
医学院

主要内容
1
2 3
中医学及其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4
中医养生术—鸣天鼓
医学院

中医学及其特点
概念
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学说等为基础,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研究人 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一门科学。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 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 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 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辨证:
• 将望、闻、问、切收集的症状与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其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出为某种证候。
论治:
• 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医学院

医学院—陈力
阴阳学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 也。治病必求于本也。
• 规律: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 如四季气候的变化。春夏→秋冬,阳长阴消;秋冬→春夏,阴消阳长。
阴阳相互转化
一定的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 条件为“重”或“极”,有“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
生热,热极生寒”。
• 如自然界四季中的寒暑交替;高热至极可以突然出现四肢冰冷
医学院
,阳证转阴证;经治疗四肢变温,阴转阳,恢复正常。
• 没有寒热的对立,就没有四季; • 没有雌雄的对立,就没有动物的繁衍。
阴阳相互依存 阴阳双方的不可分离。
• 如昼和夜、天和地。人体的气与血,物质与功能。
医学院
医学院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相互消长
运动中互为消长(运动),保持着动态平衡。
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医学院

中医学(中医养生学)特点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一体观
肝 系 统





爪 甲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天人一体观
• 季节气候、昼夜对人体的影响 • 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 社会生活对人体影响
医学院

《灵枢·病传》:
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 中医学和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医学院

医学院—陈力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 辩证法范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 阴阳本指物体对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引申抽象为哲学概念,气(阴气、阳气)是构成宇宙天体以及天地万 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 中医将阴阳引入医学领域,并用来说明、解释和认识人体,指导疾病 的诊断、治疗和养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和中医学的基本概 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