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呼吸道感染病毒PPT优选课件

合集下载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ppt课件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ppt课件

社交距离
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至 少1米的安全距离,以降 低飞沫传播的风险。
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人员 密集场所,应佩戴符合防 疫要求的口罩,保护自己 和他人的健康。
04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针对特定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如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
治疗。
解热镇痛药
对于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进行对症治疗, 缓解不适感。
抗生素
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呼吸道感染, 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 感染。
支持性治疗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注 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 内湿度适中,有助于缓解 呼吸道症状。
饮食调整
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多饮 水,保持呼吸道湿润,有 助于痰液排出。
病毒变异与进化研究
病毒变异机制研究
病毒变异是导致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重 要原因之一,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病毒 变异的机制和规律,了解病毒变异的 趋势和特点。
病毒进化研究
病毒进化是影响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重 要因素之一,未来需要加强病毒进化 研究,了解病毒进化的趋势和特点, 为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抗病毒药物与疫苗研发
氧疗与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道阻塞的患 者,可能需要采用氧疗或 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 治疗,如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等。
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缓解呼吸道症状,促进康复。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相关穴位,可以舒缓肌肉紧张,缓解呼吸道痉挛,改 善呼吸不畅等症状。
鼻病毒

呼吸道感染病毒医学课件

呼吸道感染病毒医学课件
定期随访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或复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 康复和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复发。
04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疫苗接种与预防措施
疫苗研发
针对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疫苗研发是预防和控制病 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疫苗接种计划
制定和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人群的疫苗接种计 划,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接种覆盖率。
疫苗研发
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手段,但目前针对某些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疫苗研发仍存在一定难 度。
耐药性
部分呼吸道感染病毒对传统抗病毒药物产生了耐药性,需要开发新型药物以应对这一问题 。
医学教育与培训建议
01
加强专业培训
医生、护士等医疗工作者需要接受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以了解最新的
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案。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呼吸道感染病毒可引起一系列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喉咙痛等。部 分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测通常包括病毒 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培养等方法。
02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流行病学
流行趋势与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预防呼吸道感染病毒的传播和感染,需要 采取综合措施。例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加强疫苗接 种等。
VS
控制策略
针对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 素,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控制策略。例如,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隔离和治 疗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 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流行 。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05
通过合理饮食、锻炼和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风 险。
在公共场合、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避免接触传 播。
避免接触患者和疑似患者,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到人员密集 场所。
根据当地疫情和自身情况,及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免疫力 。
抗病毒药物与疫苗
腺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发热、 咳嗽、咽痛、流鼻涕等症状, 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和高热 。
腺病毒感染对儿童和身体虚弱 的人来说较为常见,需要及时 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 患者等。
03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传播与控制
传播途径与机制
01Βιβλιοθήκη 020304
空气传播
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形式传播 ,如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 。
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荧光物质,直接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
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特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02
利用酶标记抗体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或抗体。该方法具有高
通量、自动化等优点。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03
利用胶体金标记抗体,通过层析原理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或
抗体。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等优点。
鼻病毒
01
02
03
04
鼻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 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引起 普通感冒。
鼻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 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引起 普通感冒。
鼻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 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引起 普通感冒。
鼻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 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引起 普通感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分类

呼吸道感染病毒 PPT

呼吸道感染病毒 PPT
▪ 分型鉴定 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
四、流感的防治
▪ 增强抵抗力 ▪ 药物治疗
* 对症治疗,防止细菌性并发症
▪ 接种疫苗 * 灭活病毒疫苗,定期注射
* 病毒亚单位疫苗:血凝素
第二节 副粘病毒 (Paramyxoviriade)
▪ 副流感病毒 ▪ 麻疹病毒 ▪ 呼吸道合胞病毒 ▪ 腮腺炎病毒 ▪ 尼派病毒 ▪ 人偏肺病毒
▪ 抗原性: 抗体能抑制酶的水解作用,抑制病毒释放与扩散,但不能中 和病毒感染性
(二)分型与抗原变异
分型
▪ NP抗原性 M蛋白抗原性
甲、乙、丙三型
▪ HA和NA抗原性:甲型再分为若干亚型-易突变
(H1-H15、N1-N9)
乙型、丙型未发现亚型
命名 型别/宿主种名/分离地点/病毒株序号/分离年代 (HA与NA亚型号)
(三)流感病毒的其他生物学特性(了解)
▪ 培养特性 可在鸡胚和培养细胞中增殖。初次分离接种鸡 胚羊膜腔,传代 尿囊腔
▪ 抵抗力 不耐热,对干燥、乙醚、甲醛和乳酸等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 致病机理----病毒不入血 病毒-----呼吸道-----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
局部粘膜上皮炎症
全身中毒症状
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
2.免疫性
细胞免疫:CD4+/CD8+ T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 sIgA、抗-HA中和抗体
三、微生物学检查
▪ 病毒分离 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种鸡胚或培养细胞
▪ 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
▪ 抗原检测 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检测抗原
如:A/Hong Kong/1/68(H3N2) A/马/黑龙江/1/89(H3N8)

呼吸道感染病毒优质PPT课件

呼吸道感染病毒优质PPT课件
• 抗原性转变:变异幅度大,质变--新亚型---大流行。
4)流感病毒的培养特性
• 鸡胚培养:羊膜腔或尿囊腔接种
• 细胞培养:人胚肾细胞、猴肾细胞、狗肾 细胞
致病性与免疫性
2、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动物 • 致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死亡通
• 有包膜,单链分节段的 RNA病毒。
生物学性状
生物学性状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核衣壳:RNA、RNA聚合酶、核蛋白(NP)
流感
病毒
基质蛋白(M蛋白)
包膜 脂双层
血凝素(HA)
糖蛋白突起
神经氨酸酶(NA)
生物学性状
分节段的(-) SSRNA
NA
M1
M2
1 2 34 5 6 7 8
PB2 PB1 PA RNA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es)
• 150-300nm,比正粘病毒要大 • -ssRNA核酸不分节段 • 不易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es)
• 副流感病毒 • 腮腺炎病毒 • 麻疹病毒 • 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 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 病
中药防治
不同病毒感染的比较
A型流感
SARS
禽流感
普通感冒
感染途径 潜伏期 死亡率 易感人群 疫苗
猪-人 人-人 7天后 6.77%
20-45岁人群 研制阶段
人-人
禽-人
人-人
2-12天 数小时至数天1-4天平均2天
4%-5%
60%
1%以下

《呼吸道感染病毒》课件

《呼吸道感染病毒》课件

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可引起流 感等疾病。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病毒,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包括新 型冠状病毒。
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可引起感冒 等疾病。
呼吸合胞病毒
呼吸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可引 起婴幼儿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诊断和治疗
1临床症状Fra bibliotek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检验方法
2
例如咳嗽、喉咙痛、发热等。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核酸检测、抗体检
测以及病毒培养等。
3
治疗方法
目前,针对不同的呼吸道感染病毒,采 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支持 疗法以及预防措施。
预防呼吸道感染病毒的常规措施
1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 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症状
常见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咳嗽、喷嚏、喉咙痛、鼻塞、流鼻涕、发热、乏力等。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传播
1
防控措施
2
减少人员聚集,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挡,经
常洗手。
3
途径
呼吸道感染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 可通过接触传播,例如触摸被病毒污染 的物体后再接触口鼻。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 通风,注意个人防护。
2 锻炼
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免疫 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接种疫苗
接种相关疫苗可以有效预 防某些呼吸道感染病毒。
4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接触已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避 免手部接触面部。
5 减少群体聚集
避免人员聚集,特别是在疫情暴发期间,尽 量减少人员接触。

呼吸道感染病毒医学课件

呼吸道感染病毒医学课件
针对部分病毒,如流感病毒等 ,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并发症治疗
若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 炎、心肌炎等,需及时就医,
接受专业治疗。
04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个人防护措施
手部卫生
呼吸道卫生
避免接触
增强免疫力
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呼吸道 感染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应勤洗手,尤其在接触呼吸 道分泌物后,应立即用肥皂 和水彻底清洗双手。无法用 水洗手时,可使用含有至少 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传播方式
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也可通过 接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
预防和治疗
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病毒 污染源是有效的预防方法。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如奥司 他韦和扎那米韦可用于治疗流感。
呼吸道合胞病毒
类型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 要病原体之一。
呼吸道感染病毒医学 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呼吸道感染病毒概述 • 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 •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诊断与治疗 •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01
呼吸道感染病毒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道感染病毒是指能够侵入呼 吸道,引起感冒、喉炎、支气管 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病毒。
• 细菌感染:由细菌引起,细菌是独立生存的单细胞生物,可以通过分 裂繁殖。
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差异
症状表现不同 • 病毒感染: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流鼻涕等,多数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
• 细菌感染:可能出现高热、脓痰、黄痰等症状,需要抗生素治疗。
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差异
01

呼吸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呼吸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33
传染源
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病毒由鼻、咽和眼分泌物排出 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也有主张出疹
前6天至出疹后3天传染性强,以潜伏期 末到出疹后1、2天传染性最强 尿中也可排出病毒且持续数日
34
特征性病理变化
多核巨细胞、上皮巨细胞 嗜酸性包涵体
35
36
37
38
39
出疹期 皮疹
第二十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一、种类: 正粘病毒科:流感V 副粘病毒科:副流感V、RSV、麻疹V、腮腺炎V 其他:腺V、风疹V、鼻V、冠状V、呼肠V 二、比较:
种类 体积
正粘V 小 副粘V 大
核酸
抗原性
分节段RNA 表面Ag易变异
不分节段RNA 表面Ag较稳定
1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6
潜伏期1~3天 ,最短仅数小时
单纯型流感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显著,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突发高 热、全身酸痛、乏力;
●面部潮红,结膜、鼻粘膜充血,咽部淋巴滤泡 增生
●症状持续时间:发热3 ~ 4天,全身症状1 ~ 2周
17
三、微生物学检查
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加
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
候鸟是引发今年禽流感的祸源,但是他 却认为候鸟并非唯一的疫源
55
病毒的毒性很强,实验的四天内,在 老鼠肺部产生的病毒颗粒比一个现代的 流感病毒要高3.9万倍!所有实验老鼠在 六天内全部死亡。这种病毒会杀死老鼠, 但人类流感病毒不会。
科学家们怀疑1918年的流感病毒蛋白 质的大约4400个氨基酸中有25到30个发 生了突变。这个突变把流感病毒变成了 致命杀手。

呼吸道感染病毒讲解培训课件

呼吸道感染病毒讲解培训课件
Measles
概述 病原和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概述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黏 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 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概述 病原和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覆盖在核衣壳外面。
外膜
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 膜
呼吸道感染病毒讲解
41
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
血凝素(HA)
柱状,为三聚体,它基本上 以相同的间距覆盖了病毒的
全部表面
神经氨酸酶(NA)
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 蘑菇状,并不平均分布在病 毒表面,而是聚合成群。
呼吸道感染病毒讲解
42
血凝素(HA)
HA0 HA1:与易感细胞表面 介导 吸附作用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肺炎(pneumonia)
是麻疹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出疹期,继发 细菌或其它病毒感染
喉、气管、支气管炎(laryngitis,trachitis, bronchitis)
心肌炎(myocarditis)
麻疹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measles encephalitis and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SSPE)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乙型 溶血 性链 球菌
高热,中毒症状 重,咽峡炎、杨 梅舌、环口苍白 圈、扁桃体炎
皮肤弥漫充血, 密集针尖大小丘 疹,1周后全身大 片脱皮
发热1~2天 出疹,出疹 时高热

《病原微生物学》课件 呼吸道病毒 ppt

《病原微生物学》课件  呼吸道病毒 ppt

NP(核蛋白)
RNP 聚合酶蛋白
包膜(脂质双层) 血凝素 HA 刺 神经氨酸酶 NA 突
流 感 病 毒 两 种 刺 突(
负 染 色 法 )
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
HA(血凝素)
• 能与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凝血
NA(神经氨酸酶)
• 水解酶活性 • 有助于病毒的释放和扩散
流感病毒抗原与分型
根据RNP和M蛋白分型 甲型 ——常造成大流行 乙型 ——局部爆发 丙型 ——主要侵犯婴幼儿
根据表面抗原(HA、NA)分亚型
流感病毒的变异机理
流感病抗原性变异的两种形式:
抗原性漂移
形成新毒株,造成 中小范围的流行
抗原性转移
出现新的亚型,造 成世界范围的流行
• 培养特性:鸡胚(羊膜腔、尿囊腔)
• 抵抗力: 较弱 、耐冷不耐热 对干燥、紫外线、脂溶剂敏感
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动物
组成 3、核酸:单负股RNA,不分节段 4、使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
在胞核与胞浆内能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以出芽释放 的麻疹病毒
胞浆和胞核 内的包涵体
致病性:
• 麻疹病毒
空气飞 沫、口 咽、眼 结膜
眼、口腔 粘膜症状
呼吸道上 皮细胞
呼吸道 症状
两次 病毒血症
全身中毒及 皮肤症状
主要症状 潜伏期:发热、上呼吸道炎、Kolip斑 出疹期 恢复期
紧急预防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治疗以对症处理和加强护理为主
腮腺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具备副粘病毒的共性 致病性:
飞沫、被 污染物品
呼吸道上 皮细胞
细胞和局部 淋巴结增殖
血液 扩散
腮腺、睾丸 卵巢、脑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ucleocapsid)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Viral envelope
• matrix protein (M1) (具型特异性, Ag性稳定)
• lipid bilayer
membrane protein(M2) spikes
2020/10/18
HA and NA
•病毒的表面抗原
•具亚型特异性
•Ag性不稳而易变
5
Structure of influenza virus
Viral envelope
matrix protein lipid bilayer
HA NA
M1 M2
1 2 34 5 6 7 8
segmented ssRNA
(negative sense, 8 or 7 segments)
Typing
• type: A,B,C • subtypes:H1~H15 and N1~N9
Labile and much variable in antigenicity of HA and NA Form of variation
• antigenic drift → median or small epidemic of influenza (point mutation→variant) • antigenic shift → pandemic of influenza
11
Ⅲ.Laboratory Diagnosis
1.Isolation of viruses 2.Detection of antibody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 3.Quick diagnosis
(Immunolabelling technique,PCR)
viral core
PB2
PB1 PA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NA
NP
2020/10/18
RNPi.e. nucleoca6 psid
structure of virion
Viral core ---helical nucleocapsid
(RNA+ NP = RNP)
2020/10/18
2
• orthomyxovirus(正粘病毒) • pathogen of influenza
2020/10/18
3
Outline
➢Biological Properties ➢Pathogenicity and Immunity ➢Laboratory Diagnosis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Chapter 20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0/18
1
p257
Categories of respiratory viruses
Myxovirus
•orthomyxovirus (influenza virus)
•paramyxoviruses (measles virus,so.on.)
SARS coronavirus(SARS Cov)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virus, parainfluenza virus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Differ from orthomyxoviruses
larger diameter
different spikes
(HN, H, G and F protein)
nonsegmented ss-RNA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2020/10/18
13
Ⅳ.Principle of
Prophylaxis and Therapy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0/18
14
Paramyxovirus (副粘病毒)
➢Inclusion: measles virus, mumps
obvious CPE
2020/10/18
route of transmission influenza and complication
2.Immunity
anti-HA (SIgA important) specific CMI (CD4+T/CD8+T cell) subtype-specific immunity
2020/10/18
Viral envelope
(MP+lipid bilayer+spike)
2020/10/18
7
Spikes
• glycoprotein
• surface antigen of virus
* subtype-specific
* labile and variable in antigenicity
2020/10/18
4
Ⅰ.Biological Properties
1.Shape and structure
Shape d=80-120 nm,spherical
Structure
segmented ㈠ssRNA (易发生基因重组)
Viral core Nucleoprotein(NP) (具型特异性, Ag性稳定)
2020/10/18
12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
a.virus+RBC→agglutination of RBC
HA receptoe (hemagglutination)
b.(virus+serum)+RBC
早,晚期血清
absence of agglutina
* Hemagglutinin (HA) HA1, HA2
* Neuraminidase (NA)
function 凝集红细胞
吸附宿主细胞
function 参与病毒释放
具有抗原性
促进病毒扩散
具有抗原性
2020/10/18
8
2.Typing and Variation
(reassortment→form new subtype)
2020/10/18
9
3.Cultivation Embryonated eggs inoculation Tissue culture
2020/10/18
10
Ⅱ.Pathogenicity & Immunity
1.Pathogenic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