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反思通过玩游戏来学习数学也是一种可取的教学方式,大家随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看一下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反思,看他们是怎样学习的。
活动目标: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初步知道相同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ppt有2,3,4,5点数的衣服各四件2,3,4,5点数的圆点卡片各一张活动过程:1.找相同颜*的衣服今天贝贝班来了一位朋友,是谁呀?(小兔子)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小兔子开了一家服装店,里面有好多的衣服,但是她不知道怎么整理,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帮她把相同颜*的衣服放在一起。
一共有几种颜*呀?2.数纽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黄*衣服上的纽扣数都是多少呀?(以此类推)3.取点数排列在黑板上出示数量分别为2,3,4,5的圆点卡片,引导幼儿根据衣服上纽扣的数量,来取相应数量的卡片。
谁来帮圆点卡片找到相同纽扣数的好朋友呢?4.亲亲一家人:帮熊爸爸找家人熊爸爸和熊妈妈还有小熊去公园玩,但是走散了,谁来帮帮熊爸爸,帮忙找一找熊妈妈好熊宝宝。
我们把相同颜*衣服和相同圆点的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连在一起,让爸爸拉着妈妈,妈妈拉着宝宝在一起。
幼儿进行*作,教师在旁指导。
5.讲评熊爸爸都找到自己的家人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找找看。
老师也找到了熊爸爸的家人了,我们来看看找的对不对?(播放ppt)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利用了小白兔开服装店的场景,让孩子们给衣服进行归类,并将相同数量的点数与衣服上的纽扣数进行匹配。
在孩子们自由*作前的这个环节,我出示了ppt,其实应该先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熊爸爸的家人是哪几个,为什么,先请幼儿说一说,再将第一组小熊连起来,给孩子们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便于孩子们自由*作时不会将线条连的到处都是。
另外,出示在黑板上的衣服身上的纽扣数安排的不合理,可以将纽扣改成花朵,或者将纽扣都画在一竖条上,而不是和点子一样分散在四周,和实际生活经验不符。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1.了解家庭成员,建立亲密感;2.培养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3.学习与家庭成员相处的方法。
活动准备环境设置1.教室内增加家庭元素,例如墙上贴可爱的家庭图片、一些家庭口号等;2.准备幼儿的亲属图片,存为电子版或打印好。
物品准备1.“名字拼音卡片”(每张卡片写上幼儿名字的拼音,每个幼儿准备一张);2.“我们家的相片”(每个幼儿准备一张);3.“拥抱表情图片”(4张,包括拥抱、亲吻、握手、眼神交流)。
角色扮演请一些家长和亲戚朋友来进行家庭角色扮演。
家长朋友扮演父母、祖父母等亲戚,与学生进行交流。
活动过程时间:60分钟第一步:入园接待活动前,老师将幼儿的家庭成员(父母、祖父母等)的图片展示在墙上,引领幼儿找到自己家庭成员的图片。
老师可询问幼儿:这是谁?这个人和你有什么关系?第二步:拥抱表情学习老师出示“拥抱表情图片”,让幼儿学习拥抱、亲吻、握手、眼神交流等基本肢体语言,并讲解每种肢体语言的不同含义。
为幼儿呈现正面、友好、热情的肢体语言,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老师模拟一些情景,例如在幼儿需要照相时,老师会和幼儿进行拥抱,表示鼓励和帮助,让幼儿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第三步:家庭角色扮演老师邀请来自不同家庭的家长、亲戚朋友,将自己扮演成家庭成员的样子,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
这样,幼儿可以更好地认知自己的家庭成员,建立亲密关系。
角色扮演环节,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更有意义的交流。
例如,家长可在角色扮演环节引领幼儿回忆一些家庭有趣的经历,让幼儿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家庭亲密关系的温暖和热情。
第四步:亲密感建立老师将现场幼儿名字拼音卡片与家庭成员的图片展示在墙上,幼儿可以发现自己的图片和卡片,选择自己的亲属,并找到亲属图片,与之亲密接触。
为了让幼儿感受到亲密感,老师可以给亲属发短信,告诉他们幼儿学习了拥抱、亲吻、握手、眼神交流等基本肢体语言,并希望他们和幼儿进行分享。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精彩教案含反思通用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精彩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亲亲一家人”。
通过介绍家庭成员,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人物关系。
3.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家庭成员称谓,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照片、卡片、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自带的家人照片、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
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互相介绍。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教师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完成小组作业。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
5. 成果展示(5分钟)各小组展示成果,分享解题过程。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称谓2. 家庭成员关系图3. 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注明称谓。
答案:学生作品。
2.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写下来。
答案:学生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中,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其他家庭的成员照片,分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与同学分享。
3. 进一步提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物关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具体内容为《亲亲一家人》。
通过本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学习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幼儿对家庭概念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能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职业等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习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幼儿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用数字15进行计数,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难点:理解数字的顺序,将数字与家庭成员数量进行对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数字卡片、磁性板、计数器、挂图。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学习数字15,并让幼儿用计数器进行操作。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如何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的数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水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用数字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数字进行计数。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磁性板和数字卡片进行计数游戏,巩固数字15的认识。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图片2. 数字卡片153. 幼儿绘画作品展示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2. 答案示例:画出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两个姐姐、一个弟弟,旁边标注数字1、1、2、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
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精选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了解十二生肖知识,知道全家人属相。
2、画全家人的生肖图,分享家庭高兴事,强化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进行小调查,填好“小调查”的内容。
2、请爸爸或妈妈帮忙合作,动手做一个自己生肖属相的头饰。
3、自带一张与家长一起游玩的照片或画一幅与家人一起游玩的图画。
4、师准备十二生肖的卡通图片。
预设活动流程:一、学习生肖知识,品尝生肖之趣。
1、介绍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生肖、爱好。
(检查课前小调查情况)爸爸的生日是年月日,他属:爱好:妈妈的生日是年月日,她属:爱好:我的生日是年月日,我属:爱好:师:小朋友,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请你们调查爸爸、妈妈的生肖、生日、爱好,有谁知道了呢?⑴指名介绍。
(鼓励学生把调查表展示给大家看,并告诉大家一家人的生肖)⑵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调查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本环节的设计试图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积极以调查、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二是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的行为也是一种爱父母、爱家庭的表现。
2、了解十二生肖知识。
⑴小朋友,你们知道十二生肖里有哪些动物吗?⑵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大屏幕随着学生的汇报,依次出现相关动物。
(出示课件)⑶师:十二生肖的来历小朋友们都知道吗?还是让我们来请教一下电脑这位老师吧!(大屏幕投影十二生肖的来历,并依次出现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3、学生介绍家人属相。
你们能看着“聪明谷”中的十二生肖表格,说说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属相分别是什么吗?二、看照片(或图画)讲故事。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亲亲一家人》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通过家庭情景,引导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学习数数,比较数量多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运用点数和目测比较数量的方法,判断数量多少。
3.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与同伴友好合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运用点数和目测比较数量的方法,判断数量多少。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亲亲一家人图片、数字卡片、点数卡片、家庭情景贴纸。
2. 学具:幼儿用书《亲亲一家人》、水彩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家庭情景为背景,通过展示亲亲一家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家庭成员,说出他们的名称,引发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点数家庭成员,并说出数量。
通过比较不同家庭成员的数量,让幼儿学会目测比较数量多少。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家庭情景贴纸,让幼儿将家庭成员贴在相应的位置,并点数家庭成员数量,进行比较。
同时,引导幼儿用目测方法判断家庭成员数量多少。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情景图片,共同完成点数和比较数量的任务。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友好合作。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成果,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图片2. 数字卡片3. 点数卡片4. 家庭情景贴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的家人,并数一数家庭成员数量。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认识家庭成员。
2. 是否让幼儿学会点数和目测比较数量的方法。
3. 是否注重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拓展延伸:1. 让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并记录家庭成员的数量。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一、活动背景及目标1.1 活动背景《亲亲一家人》是一堂针对小班幼儿的主题活动,旨在增强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与情感表达。
1.2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的关注和归属感。
•促进幼儿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2.1 教学内容1.家庭成员介绍: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家庭成员及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2.家庭活动:通过模拟家庭活动,如做饭、洗衣等,让幼儿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
3.家庭游戏:设计一些家庭游戏,如家庭拼图、亲子接力赛等,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4.家庭手工:引导幼儿制作一些与家庭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家庭相框、家庭树等,培养他们对家庭的归属感。
2.2 活动安排活动时间: 60分钟时间活动内容10:00 家庭成员介绍10:15 家庭活动10:30 休息时间10:40 家庭游戏11:00 家庭手工11:20 活动总结及反思三、教学步骤及活动要点3.1 家庭成员介绍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的家庭成员情况,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借助图片和玩偶等教具,模拟家中各个家庭成员。
3.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3.2 家庭活动1.分角色设定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活动场景,如做饭、洗衣等。
2.让幼儿体验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并鼓励他们参与到家务活动中。
3.引导幼儿回顾体验,分享自己在家庭活动中的收获和快乐。
3.3 家庭游戏1.设计家庭拼图游戏,将家庭成员的照片拼凑在一起。
2.进行亲子接力赛,要求家庭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完成任务。
3.借助游戏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4 家庭手工1.引导幼儿制作家庭相框,鼓励他们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家庭的情感和祝福。
2.指导幼儿制作家庭树,让他们通过绘画和剪纸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数字》,详细内容为“亲亲一家人”。
通过描绘家庭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并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数字15,了解数字的含义,能正确书写数字15。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的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以及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的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家庭场景挂图、PPT。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计数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家庭场景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家庭成员及其数量。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用数字进行描述,如:“图中有几个爸爸?”“有几个妈妈?”等。
2. 数字认识与书写(10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2)教师示范书写数字15,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15,加强记忆。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利用PPT展示例题,如:“小明家有3个苹果,小华家有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2)引导学生运用数字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3)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强调数字的计数功能。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相检查,共同进步。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认识与书写。
2. 例题解题思路。
3.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练习本上正确书写数字15。
① 小明家有4个香蕉,妈妈给了他1个,现在有几个?② 小华家有3个橘子,爸爸又买了2个,一共有几个?2. 答案:(1)数字15正确书写。
小班教研活动亲亲一家人(3篇)
第1篇引言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课堂,亲子关系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了解家庭,增进亲子关系,我们小班开展了以“亲亲一家人”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和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亲子感情。
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等都在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小班决定开展“亲亲一家人”主题教研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家庭,增进亲子关系。
活动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基本组成,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2. 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3. 培养孩子们关爱家人、尊重长辈的良好品质;4.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1. 活动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2. 活动道具:气球、彩带、亲子游戏道具等;3. 活动流程:热身活动、亲子游戏、互动环节、总结分享。
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孩子们做亲子操,活动身体,活跃气氛;2. 家长与孩子一起做手指游戏,增进亲子感情。
二、亲子游戏1. 气球传递:家长和孩子各自手持气球,从起点跑到终点,将气球传给对方,然后一起返回起点,用时最短的家庭获胜。
2. 彩带接力:家长和孩子各自拉住一端彩带,从起点跑到终点,将彩带系在终点处的木桩上,然后返回起点,用时最短的家庭获胜。
3. 亲子拔河:家长和孩子分为两队,进行拔河比赛,比赛过程中鼓励孩子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三、互动环节1. 家庭故事分享:邀请几位家长上台,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家庭的生活状态,感受家庭的温暖。
2. 亲子绘画: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画纸上描绘自己家庭的美好时光,增进亲子感情。
四、总结分享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对家长们表示感谢;2. 家长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表达对活动的认可;3. 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表达对家人的爱。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亲亲一家人”主题教研活动,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家庭的基本组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增进了亲子感情。
2024年幼儿园小班感恩节教案《亲亲一家人》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感恩节教案《亲亲一家人》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亲亲一家人》的第三章“家的温暖”,详细内容包括:家的定义、家庭成员的认识、家人的关爱与陪伴、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的含义,认识到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2. 培养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关爱之情,懂得感恩家人的照顾和陪伴。
3. 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向家人表达爱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重点:让幼儿了解家的含义,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陪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照片、爱心贴纸、彩色笔、白板。
2. 学具:家庭照片、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照片,谈论家庭成员及家人的关爱。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家的含义,让幼儿了解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然后讲解家庭成员的认识,引导幼儿用爱心贴纸为家人制作家庭成员卡片。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用画纸和彩色笔绘制自己的家庭成员,并在作品上贴上爱心贴纸。
4. 表达爱意(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或动作向家人表达爱意,例如:“我爱你,妈妈”、“爸爸,你辛苦了,给你揉揉肩”。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作品,让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家人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喜欢。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亲亲一家人2. 内容:家的定义、家庭成员的认识、家人的关爱、表达爱意的方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家人作业内容:请幼儿用画纸和彩色笔绘制自己的家人,并尝试用文字或符号表达对家人的爱。
2. 答案示例:画纸上是幼儿画的自己和家人,旁边写上:“我爱妈妈,因为她对我很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家庭照片和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到家的含义和家人的关爱,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用爱心贴纸和画笔表达对家人的爱。
但在表达爱意环节,部分幼儿表现较为害羞,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亲亲一家人小班数学教案
亲亲一家人小班数学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小班学生提高数学技能,通过家庭亲子互动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通过亲亲一家人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同时培养对家庭和学习的热爱。
下面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
2. 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如数的读法、大小比较等。
3. 让孩子们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如数数家里的物品、了解货币的概念等。
4.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找规律、推理等。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和比较:a. 教授孩子们数字1-10的读法,让他们能够正确唤出数字。
b. 利用数字卡片,让孩子们进行数字比较的游戏,如找出比较大的数字、比较小的数字等。
2. 数的组成:a.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用小珠子、积木等物品组成数字,如用3个小珠子组成数字3。
b. 引导孩子们通过组成数字的活动,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他们知道每个数字都是由不同数量的单位组成。
3. 数字的运算:a. 利用游戏和实际情境,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和减法。
b. 通过数学故事,让孩子们将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4. 货币的认识:a. 教授孩子们货币的基本概念,如认识纸币和硬币,并介绍不同面值的货币。
b. 进行一些购物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货币的使用和交换。
三、教学活动:1. 数字捉迷藏:a. 将数字卡片藏在教室或家中的不同角落,让孩子们寻找并读出找到的数字。
b. 每找到一个数字,孩子们要将其放入一个盒子中,最后数一数盒子里有多少数字。
2. 数字比较游戏:a. 准备一些数字卡片,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数字比较的游戏。
b.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比较手中的数字,看看谁的数字更大或更小。
3. 数字拼图:a. 将数字拆分成若干小部分,让孩子们根据拆分好的部分组成完整的数字。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亲亲一家人》。
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5,学会数数,理解数字的含义,以及通过家庭场景,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数字15,并正确读出。
2. 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理解数字代表的含义。
3.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体的数量多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数字的含义,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重点:认识数字15,学会数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家庭场景图片、贴纸。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彩色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家庭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讲述家庭成员,引导学生注意家庭成员的数量。
2. 教学数字15(10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2)带领学生读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
(3)通过贴纸,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3. 数数练习(10分钟)(1)教师示范数数,学生跟随。
(2)学生自主数数,教师指导。
4. 数量比较(10分钟)(1)出示家庭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家庭成员数量。
(2)学生进行数量比较,教师点评、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册,学生自主完成。
(2)教师解答疑问,指导学生。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卡片2. 家庭场景图片3. 数量比较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数一数,画一画你的家庭成员,并写出对应的数字。
2. 答案示例:我家有3个人,分别是爸爸、妈妈和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家庭场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数量比较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等,提高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用。
同时,鼓励学生用数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其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数量比较环节3.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生活化的场景,如全家福、家庭聚餐等,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情境,感知数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亲亲一家人》。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关系,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学会通过简单的图形和数字进行家庭成员的表示;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认识并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学会用图形和数字表示家庭成员,并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环节,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们关爱家人、热爱家庭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成员的称呼和表示方法,10以内的加减运算。
难点:如何将家庭成员的表示和加减运算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照片、家庭成员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家庭成员。
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用家庭成员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展示例题,讲解家庭成员的表示方法。
教师示范如何用加减法算式解决家庭成员数量变化的问题。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孩子们用学具模仿例题,进行家庭成员的表示和加减运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们的问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孩子们分小组,讨论家庭成员数量变化时如何用加减法算式表示。
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庭成员的称呼、表示方法和加减运算。
提问环节,激发孩子们对家庭问题的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称呼和表示方法。
2. 10以内的加减运算示例。
3. 家庭成员数量变化问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用图形和数字表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编写一个关于家庭成员数量变化的故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家庭成员的表示和加减运算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有一定难度。
小班数学教案亲亲一家人2
小班数学教案亲亲一家人2【引言】小班数学教案《亲亲一家人2》旨在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亲密、温馨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班学生,通过家庭作业、亲子活动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在开始教学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一份课程教案2. 数学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等3. 绘本或图片:《数学王国的冒险》、数学图册等4. 家庭作业:准备一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 培养学生对数字1-10的认知和理解;2. 通过亲子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简单有趣的方式来热身,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为今天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引入新知:教师可以使用绘本或图片来引入今天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数学王国的冒险》这本绘本,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3. 数字认知: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学习数字的书写和顺序。
4. 数学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数字卡片中抽取一个数字,然后互相比较大小,看谁抽到的数字最大或最小。
5. 亲子活动: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亲子活动,加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份关于数字的绘画作业,或者制作一个数字拼图。
6. 课堂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用途和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7. 家庭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作为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家庭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交流。
亲亲一家人小班数学教案
亲亲一家人小班数学教案课题:亲亲一家人年级:小班学科:数学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亲子活动,培养幼儿与家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初步认识。
3.培养幼儿对数学游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数学游戏的进行和数学概念的初步认识难点:培养幼儿对数学游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准备:1.数学游戏材料:数字卡片、图形卡片、计数棒等。
2.亲子活动的题目。
3.记分板。
教学过程:1.分组活动:将家长和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2-3对家长和幼儿组成。
2.游戏一:数字配对游戏提供一组数字卡片(1-10),每个小组分发一副卡片,并将数字卡片随机摆放在桌上。
幼儿与家长合作,尽快找到相同数字的卡片,并将其插在记分板上。
时间到后,比较各小组的记分板,看哪个小组配对得最快。
3.游戏二:图形排序游戏提供一组图形卡片(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每个小组分发一副卡片,并将图形卡片随机摆放在桌上。
幼儿与家长合作,将相同图形的卡片放在一起,排序成一串。
时间到后,比较各小组的排序结果,看哪个小组排序得最准确。
4.游戏三:计数棒游戏分发计数棒给每个小组,幼儿与家长合作,用计数棒进行数数。
家长可以给幼儿出示一个数字,幼儿根据给出的数字,将相应数量的计数棒放在桌上。
时间到后,比较各小组的计数结果,看哪个小组数得最准确。
5.游戏四:数量比较拿出一些物品,或通过数数或称量的方式确定物品的数量。
家长和幼儿分别选择一个物品,然后两人互相交换物品,比较两人手中的物品哪个更多或更少。
帮助幼儿用口头叙述的方式表达出比较结果。
6.游戏五:形状识别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香蕉、球、书等,让幼儿和家长一起选择一个物品,并描述出这个物品的形状和特点。
通过亲子合作,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形状的物品,并进行形状识别的游戏。
教学反思:通过亲子活动的形式,幼儿与家长能够共同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了幼儿与家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亲亲一家人小班教研教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亲子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我园特开展“亲亲一家人”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家庭关系,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幼儿的亲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亲情意识,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PPT、图片、视频、亲子互动游戏道具等。
2. 环境布置:布置温馨的家庭氛围,营造亲子互动的氛围。
3. 人员准备:教师、家长、幼儿。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亲亲一家人》PPT,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认识家庭成员。
2. 教师提问:“图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主题活动一:家庭成员的认识1. 教师讲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
2. 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巩固家庭成员的称谓。
(三)主题活动二:亲子互动游戏1. 游戏名称:《亲情接力》游戏规则:家长和幼儿手拉手,共同完成接力任务。
接力任务包括:跳绳、投球、猜谜语等。
2. 游戏名称:《亲情拼图》游戏规则: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拼图,拼出完整的家庭照片。
3. 游戏名称:《亲情猜谜》游戏规则:家长说出一个与家庭成员相关的谜语,幼儿猜出谜底。
(四)主题活动三:亲情故事分享1. 教师邀请家长分享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故事。
2. 幼儿聆听故事,感受亲情的力量。
(五)总结与延伸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2. 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增进亲子感情。
3. 延伸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份家庭相册,记录家庭的美好时光。
小班数学教案亲亲一家
小班数学教案亲亲一家在小班数学教学中,亲子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亲子参与不仅能够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还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小班数学教案应当注重亲子互动,营造一个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教案背景小班数学教学旨在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而亲子互动则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让家长参与其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使孩子们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
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游戏和实践,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2. 提高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与家长一起解决问题、探索、实验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家校合作意识。
通过主题活动、作业布置等方式,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教学内容1. 数字认知:通过数学游戏、数字拼图等活动,培养孩子们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2. 数量概念:通过实物比较、数数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掌握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数量概念。
3. 形状认知: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孩子们认识常见的平面和立体图形。
4. 时间感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安排、钟表模型等活动,培养孩子们对时间的感知和认识。
5. 空间定向:通过指导孩子们使用地图、模型等,培养孩子们的空间定向能力。
6. 基础运算:通过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掌握加减乘除等基础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四、教学流程1. 呈现学习目标和课程内容。
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活动。
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导入活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预习相关的知识。
3. 亲子互动环节。
安排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参与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等,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
4. 小组活动。
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程度和兴趣,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分享和探索。
2024年小班教案亲亲一家人_1
小班教案亲亲一家人小班教案亲亲一家人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鸡宝宝成长变化的过程,萌发继续观察和发现的愿望。
2、在亲密接触蛋宝宝的过程中,学会照顾爱护弱小。
3、运用多种感官体验小鸡出壳的快乐。
活动准备:课件鸡蛋人手一个一、亲亲鸡妈妈1、出示课件:鸡妈妈和宝贝相互问好。
小朋友们,看!今天我把谁给请来了呀?(鸡妈妈)2、引出话题:猜猜鸡妈妈有一件快乐的事情。
(1)鸡妈妈今天很快乐,谁来猜猜看为什么这么快乐?(幼儿回答后出示课件)(2)哇,原来鸡蛋就是鸡妈妈的宝宝,瞧鸡妈妈都乐的合不拢嘴了!二、抱抱蛋宝宝1、看看蛋宝宝。
(1)我们一起来看看鸡妈妈的宝宝吧!呀,鸡妈妈的宝宝真有趣,没有眼睛没有嘴,不会走来不会跳。
是什么呀?(鸡蛋)(2)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的形状和颜色。
蛋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是什么形状的呢?(黄黄的,圆圆的)蛋宝宝真可爱。
2、抱抱蛋宝宝,了解蛋宝宝(1)鸡妈妈刚才接到一个电话,有事情要出去,想请小朋友忙照顾一下它的宝宝,你们愿意吗?(出示蛋)瞧,这就是鸡妈妈的宝宝,(教师示范抱鸡蛋)多可爱的宝宝呀,它是那么的小,才刚刚生下来,我们要轻轻的抱好它,小心的爱护它。
你们可以保护好它吗?(2)教师一边发蛋,一边激发幼儿情感。
都抱好了吗?(看看哪些宝宝抱的最好)(3)哇!这些蛋宝宝真可爱,我们来轻轻的摸摸它,感觉怎么样?(凉凉的,滑滑的)3、亲亲蛋宝宝,说句悄悄话。
(1)引导幼儿亲亲蛋宝宝,对蛋宝宝说我爱你。
我好喜欢这些蛋宝宝,亲一下,我爱你!(2)小朋友,你们想和蛋宝宝说句什么好听的话呀?看着自己手里的蛋宝宝,跟它说一说吧!(3)幼儿自主讨论,教师引导。
(4)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想对蛋宝宝说的悄悄话。
(5)幼儿把蛋放好。
蛋宝宝和小朋友在一起真开心!现在,鸡妈妈回来了,我们把蛋宝宝送回去吧。
要轻轻的放哦。
三、了解蛋宝宝的生长过程1、教师讲述鸡蛋孵化的过程,同时播放鸡蛋孵化过程。
鸡妈妈现在每天都呵护着自己的宝贝,把它们抱在怀中,温暖着它们。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1)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主题活动教材《亲亲一家人》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及称谓、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
2. 培养幼儿对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能力,提高其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及称谓的掌握,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学会尊敬长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生活用品图片、挂图、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家庭成员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引导幼儿认识家庭成员。
2. 教学新课(10分钟)(1)通过挂图、卡片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
(2)展示家庭生活用品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说出它们的名字。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一张家庭图片为例,让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家庭成员及其称谓,并引导幼儿认识家庭生活用品。
4. 随堂练习(5分钟)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家庭成员图片和家庭生活用品图片,让他们进行配对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家庭成员、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及称谓2. 家庭生活用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全家福,并标注家庭成员的称谓。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5种生活用品,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掌握不足的部分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全家福,介绍家庭成员。
(2)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3)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关注家庭生活用品,提高其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需紧密围绕家庭主题,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如家庭成员、家庭生活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