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原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并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教育测量与评价旨在客观地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评估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通过测量与评价,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支持。
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测量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来确定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知识技能。
这包括使用各种评估方法和工具,如考试、作业、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来获取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则是对测量结果进行解释和判断,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于教师资格证考试来说至关重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旨在评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确保他们具备成为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
而教育测量与评价则是考核教师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测量与评价通常以选择题、试卷分析、案例分析等形式出现。
通过这些考试形式,考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实践,回答与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旨在测试考生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并展示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在考生回答这些问题时,他们需要展示对教育测量与评价核心概念的理解。
例如,他们需要说明什么是测量和评价,以及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他们还需要讨论不同的测量和评价方法,并解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此外,他们还需要说明如何根据测量和评价结果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除了理论知识,考生还需要举例说明实际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情况。
例如,他们可以描述自己设计和实施的教学评估活动,或者讨论一些实际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
这些实例可以帮助考生展示他们在教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的实际经验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考生需要在考试中展示对教育测量与评价核心概念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情境中。
通过合理的论述和举例,考生可以展示他们在教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机会。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二讲
24
❖ (1)任何现象只要是存在的总有数量 ❖ 这个原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提出的。他说:“凡物的存在必 有其数量。”人的心理现象虽然看不见,摸 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是脑这块高 级物质的属性,它也有数量的差异。 ❖ 例如,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分,学生的学习成 绩有优劣之别。这高低之间、优劣之间,存 在着程度的不同。所谓程度不同,就是数量 的不同。
9
❖ 在数学上,函数就是把某一集合中的事物分 派到另一集合事物之上的规则。可以说,任 何测量都呈现函数关系,而任何函数关系都 是建立一种顺序配对的集合。
❖ 一般来说,具体且稳定的事物属性,如性别、 身高、体重等,其测量的规则就易于建立和 使用;抽象且易变的事物属性,如人的智力、 知识、技能、人格、态度等心理属性,其测 量规则就难以制定和使用。
测量的事物属性的不同,有时并不需要让数 的各种特性同时具备。当然,能多具备一些 更好,因为测量中运用数的效果,确实也与 这些数所包括的特性多少相关联。
7
❖ 假如我们能用数合理地描述事物的属性,并 且在允许的条件下,对数进行运算,我们就 可以通过运算的结果,对所要测量的属性进 行推测。如果事物的属性和数的系统之间, 在性质上或形式上存在着高度的类似性,我 们就可以用数来描述事物的真实情况。
10
(二)四种测量量表
❖ 量表一般称为测量工具。 ❖ 1、名称量表—(类别量表)最低水平的一
种量表 ❖ 它只是用数字表明事物的类别或性质不同而
已,没有任何数量大小的意义,不能作数量 化分析,也不能将之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即属于同一类的事物用同一个数字表示,属 于另一类的事物用另一个数字表示。用来描 述各类事物的数字仅仅是事物的名称:它只 具有相同与不同的特性,没有数量大小的含 义。用这类数字表示的量表叫名称量表。
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教育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对教育现象进行测量和评估的学科。
它在教育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教育决策、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信度。
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果我们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对同一批被试者在不同时间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近的。
比如,一场考试,如果学生在不同时间参加,成绩应该相对稳定,这才能说明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
信度又可以分为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等。
为了提高测量的信度,我们需要确保测量工具的质量,例如试题的表述清晰、难度适中、评分标准明确等。
其次是效度。
效度指的是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一个有效的测量工具应该能够真正反映出被测量的特质或能力。
比如,一场数学考试应该能够真正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而不是其他无关的因素。
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等。
在设计测量工具时,要充分考虑测量的目的和对象,确保测量内容与预期的测量目标紧密相关。
然后是难度。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通常用通过某一试题的人数比例或平均得分来表示。
难度适中的试题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水平的被试者。
如果试题过于简单,大家都能答对,就无法区分学生的优劣;如果试题太难,大家都答不对,也失去了测量的意义。
在编制试题时,要根据测量的目的和被试者的水平合理设置难度。
接着是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水平被试者的区分能力。
具有良好区分度的试题能够将优秀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区分开来。
通过分析试题的区分度,可以了解试题的质量,从而对试题进行优化和改进。
教育测量学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
通过分析测量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观察、衡量和评估的过程,通过对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测量,用于了解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改进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它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测量理论:测量理论是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它研究如何将可量化的教育目标转化为能被测量的指标。
测量理论主要包括传统测量理论和现代测量理论两个方面。
传统测量理论强调测验的可靠性和效度,可靠性是指一个测验在确定条件下能得到相似结果的程度,效度是指测验能否真实地反映被测对象的特征或能力。
传统测量理论通过统计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计算信度系数、相关系数等。
现代测量理论强调以潜在变量为中心,认为教育目标不同于一般的观测指标,而是通过观测指标的背后的潜在变量来描述的。
现代测量理论包括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教育目标和评价对象之间的关系。
2.评价理论:评价理论是研究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和判断的理论体系。
评价理论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方面。
定性评价注重对教育活动进行质性分析,通过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获取和理解相关信息,从而对教育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定性评价强调了对于教育过程的深入了解和真实反映。
定量评价注重对教育活动进行数量分析,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来评估教育活动的效果。
定量评价通过数值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能够进行更加准确的比较和判断。
3.教育测量与评价模型:斯兰贝格模型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它将教育目标、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教学质量的综合评定。
塔伦斯模型是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的模型,它将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结果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得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结果。
布鲁姆分类模型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模型,它将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教育评价与测量
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旨在通过对学生学业表现和发展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评价与测量的目标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指导教学过程、促进学校发展以及推动教育政策制定。
本文将介绍教育评价与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教育评价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旨在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目标导向:教育评价应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依据教育目标制定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评价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和改善教学质量。
2. 多元化:教育评价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项目评估、学科竞赛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减少对单一评价指标的依赖。
3. 公正性:教育评价应当公平公正,避免评价结果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应该客观中立,确保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度。
二、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是评价的具体手段,其选择应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来确定。
常见的教育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1. 考试评价:考试是最常见的评价方法之一,通过考试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发展情况。
常见的考试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各类竞赛。
2. 作业评价:作业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业可以是课后习题、实验报告、读书笔记等形式。
3. 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通过学生参与项目或实践活动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评估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写作等方式进行。
4.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定性的评价方法,通过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的评价。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测量与学业成绩评价原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测量与学业成绩评价原理教育测量与学业成绩评价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以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并应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相关内容。
一、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教育测量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过程。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教育测量应该具有客观性,即测量结果应该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受主观偏见的影响。
2.可靠性原则:教育测量应该具有可靠性,即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测量条件下的测试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3.有效性原则:教育测量应该具有有效性,即能够准确地关注和评价学生的重要学习目标和能力。
4.公正性原则:教育测量应该具有公正性,即对所有学生公平地进行测量和评价,并避免评价结果对学生个体的歧视。
基于以上原则,教育测量通常采用标准化测试和非标准化测试两种方式。
标准化测试是指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组卷和评分的测试。
它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能够提供对学生的比较评价和量化数据。
常见的标准化测试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等形式。
非标准化测试是指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和使用符合实际教学情境的各种评价工具和方法。
非标准化测试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
二、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学业成绩评价是教育测量的重要应用领域,它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价。
1.定期考试评价:定期考试作为学业成绩评价中常见的一种方式,能够部分反映学生对于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考试题目应该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在评分过程中确保客观、公正。
2.作业和实验评价:作业和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评价:项目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参与一系列课程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
第2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量表。比率量表除了具有区分性、顺序性和 等距性外,其最显著特征是具有绝对零点, 即测量对象完全不具备测量的特征或能力时, 量表赋予其数值为零。 由比率量表获得的数据称为比率量表数据。
教育评价及其标准
不同学者对教育评价的定义: 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
分层抽样
两种方法:等比例分层抽样、分层最佳抽样
等距抽样 具体操作步聚是:(1)运用抽样间隔计 算公式,确定抽样间隔;(2)确定起抽 号数;(3)确定被抽取单位 。
样本数量的确定
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 确定样本数量的基本方法 :
简单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数量的确定
2.3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聚类分析及其SPSS操作
聚类分析的对象有两个方面,一个方 面是对样品聚类(称Q型聚类),另一个 方面是对指标进行聚类(称R型聚类)。 Q型聚类分析:用于对所有的被评价对象
划分等级 R型聚类分析:将众多的指标按其间的相
似性分类,以有助于我们确定评价指标。
2.4 教育评价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2.4.1 教育评价资料搜集的方法 2.4.2 教育评价资料分析的方法
教育测量及其数据类型
顺序量表和顺序量表数据 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是对具有顺
序规律的测量特征的不同水平进行赋 值的工具,获得的数据称为顺序量表 数据。对顺序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获得的是中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 系数等。相应的假设检验包括秩次检 验、秩次方差检验等。
教育测量及其数据类型
教育测量: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发展,尤其 是为了评定学习成绩而进行的测量活动, 其结果提供了课堂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 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客观需要。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测量与评估原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测量与评估原理教育测量与评估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测量与评估原理,包括测量的定义与意义、测量方法和评估步骤等内容。
一、测量的定义与意义教育测量是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量化和描述的过程。
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测量的意义在于为教育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
二、测量方法1. 客观测试:客观测试是测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客观测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通过统一标准答案进行评分,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 主观评价:主观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其他能力和素质进行测评的方法。
它侧重于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常见形式包括作文、实践操作和口头表达等。
主观评价需要评价者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评分较为主观。
三、评估步骤1. 设立评估目标:在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估之前,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和课程要求,确定评估的重点和指标。
2. 选择测量方法:根据评估目标,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对于知识掌握程度,可以采用客观测试;对于能力和素质评估,则需要综合运用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
3. 设计评价工具:根据测量方法,设计评价工具,包括试题、评分标准等。
评价工具应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4. 实施评估:根据评估工具和步骤,对学生进行测量和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要注意保障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5. 分析评估结果:对测量和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发现问题和差距。
6. 提供反馈和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向学生和教师提供评估反馈,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评估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
总结: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测量与评估原理是教师专业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质性评价法
总结词
质性评价法是一种基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了解被研究者的 生活经历、思想观念、情感体验等,对教育现象进行主观性和解释性的描述。
详细描述
质性评价法通常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通过对被研究者进行长期的深入了解, 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它强调对教育现象的主观性理解、个体差异 性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注重对教育现象的深入挖掘和解释。
预测性和智能决策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预测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表现,为教育机构提供更加科学和智能的决策支 持。
国际视野下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发展趋势
多元化和包容性
国际视野下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 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差异和文化背景,促进全球教 育的公平和发展。
以学习者为中心
06 教育测量与评价 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
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
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教育数据隐私和安全 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
技术门槛高: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应用需要较高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很多学 校和教育机构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促进教育公平:技术应用可以打破 地域和资源的限制,提供更加优质 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促进教育公平 。
人工智能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自动化评估和反馈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自动化地对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提高评价的效率 和准确性。
个性化教学和学习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为每个 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教学支持,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果和兴趣。
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一.教育测量1、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
(史蒂文斯)测量:客观事物及其属性;所依据的规则或方法;数量化的结果。
2、教育测量:广义:对于教育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作缜密地考核,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的描述。
第一,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
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
第二,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
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第三,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教育测量的产生1904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萌芽期)中国的科举制(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科举制的特征:逐级考核、制度完备、考场严格、命题规范科举制的考核方法:口试、贴经、墨义、策间、诗赋产生在中国、发展在西方美国贺拉斯曼1845年将“笔试”引入美国英国费舍在1864年《作业量表集》美国赖斯在1897年的《拼字实验》1904—1915年教育测量的开拓期:美国桑代克的巨着《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问世。
标志着以科学理论为指1、教育评价产生的社会背景:1929—1933年席卷美国、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社会与教育危机四起生产过剩、工厂倒闭、工人下岗学校因经济不景气,部分学校关闭,有些学校的班级减少。
整个社会和教育皆处于反省之中1930年美国有25%的失业,青年近乎100%找不到工作,1910年14—17岁的青年17%上大学,而到1930年上升到51%。
有相当一部分人上高中并不想上大学,而当时的美国高中设课就是为了上大学服务的,为此中学设课与失业青年的需求就产生了尖锐的矛盾2、教育评价的起源:美国进步主义联盟负责人艾钦于1933—1940年领导了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其中课程评价委员会由俄亥俄州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主持,这就是美国教育历史上着名的“八年研究”,也是教育评价问世的开始。
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在当今教育领域,教育测量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教育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的发展评估产生了深远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实际教育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一、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1、信度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对同一批对象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近的。
例如,一份高质量的考试试卷,无论在何时、何地、由谁来批改,学生的成绩都应该相对稳定,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信度又可以分为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等多种类型。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量出所要测量事物的程度。
它关注的是测量的有效性。
比如,一场数学考试应该能够真正考查出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而不是其他无关的因素。
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等。
只有具备良好效度的测量工具,才能为教育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通过计算答对某道题或某份试卷的人数比例,可以得出试题或试卷的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的取值范围通常在 0 到 1 之间,数值越大表示难度越低,数值越小表示难度越高。
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合理控制试题的难度分布,既要包含一定比例的简单题目,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也要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
4、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量工具对于不同水平被试的区分能力。
一份好的试卷应该能够将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区分开来。
如果一道题或一份试卷,所有学生的得分都差不多,那么它的区分度就很低,无法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差异。
区分度的计算通常与难度相关,难度适中的题目往往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二、教育测量学的应用1、学生学业成绩评估教育测量学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标准化考试、课堂测验和作业评估等方式,可以对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量化分析。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测量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学改进。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详细描述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 了解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改进教育提供依据。教育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 励和调节等功能,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标准
要点一
总结词
教育评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评价 具有不同的标准。
教师评价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中,应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和成果,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学校评价的实践
总结词
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详细描述
学校评价是对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评估,旨在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在实践中,应关注学校的办学条件、教 学质量、管理效能等方面,通过综合评价和专项评估,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总结词
教育评价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目标、制定评价计划、 收集和分析数据、形成评价报告等步骤。
详细描述
教育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包括确定评价 目标、制定评价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形成评价报 告等步骤。在实施评价时,需要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 和技术,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测试和实验等。同 时,还需要注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要科学、客观,以 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根据评价结 果提出改进建议,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04
教育评价的应用与实践
学生评价的实践
总结词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详细描述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方面。在实践中,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观察、作品评价等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 •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 •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 •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案例研究
01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估过程,通过对学 生的学习成果、行为表现和个性特征进行客观、标准化的测 定和分析,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测量
对某一对象或现象进行量化的 过程,以获得其数量化结果。
测量的基本要素
参照点、单位和量具。
测量的意义
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 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为教学提供 依据。
测量的尺度与类型
定名测量
以类别或等级标签表示个体特征的 测量,如性别、成绩等级等。
定序测量
以相对等级或顺序表示个体特征的 测量,如名次、排名等。
03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
评价的流程与方法
确定评价目的
收集信息
整理与分析
形成报告
反馈与调整
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意图 ,为后续的评价方案制 定提供方向。
通过观察、调查、测试 等方式收集有关评价对 象的数据和信息。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 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提取有用的信息。
根据评价目的和数据分 析结果,形成评价报告 ,呈现评价结果。
未来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将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以及学生的个体 差异和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建 议。
大数据的应用
未来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将更加注重大数据的应用 ,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 需求,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支 持和指导。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xx年xx月xx日•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目•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案例研究录01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指通过运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数据,从而实现对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客观评估和预测。
定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保障教育公平。
目的定义与目的教育测量的历史与发展古代教育测量在古代,教育测量已经开始萌芽,例如在中国科举考试中,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
现代教育测量现代教育测量发展迅速,特别是在20世纪以后,各种教育测量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如智力量表、学科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
教育测量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测量正向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教育评价框架教育评价的框架包括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反馈等方面。
教育评价的框架与标准教育评价标准教育评价标准包括三个方面:教育目标达成度、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过程质量。
其中,教育目标达成度是最重要的标准。
教育评价方法教育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定量评价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则是通过观察、调查、文本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
02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教育测量是一种用数值或符号系统对教育现象或属性进行描述和推论的方法。
测量的基本概念定义客观性、间接性、量化性。
特征教育现象、教育属性。
对象尺度名义尺度、顺序尺度、等距尺度、比例尺度。
类型按测量对象分、按测量目的分、按测量时间分、按测量属性分。
测量的尺度与类型误差来源: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可靠性评估指标:信度、效度。
测量的误差与可靠性03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确立评价目的明确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为后续评价提供指导。
根据评价目的制定详细的评价计划,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时间、人员分工等。
现代教育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与评价要点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述一、基本概念1. 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法则为标准,事物为对象,数字为结果。
P32. 教育测量:根据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得研究过程,教育测量具有间接性。
P63.评价: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于物质其属性进行判断、衡量,评价的本意是评论货物的价格。
P94. 教育评价: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索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过程。
P11二、基本知识1. 测量的三个要素:单位(如米、克,教育测量的单位不能直接加减乘除);参照点(计算的起点,有绝对零点和相零点);量表(测量工具)。
P52. 量表的四种类别:类别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P63. 教育测量的特点:①测量结果的间接性;②度量单位的相对性(数据要转换);③测量对象的复杂性;④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P64. 哲学史上三种价值观:①客观主义价值观;②主观主义价值观;③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P95. 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评价的观点:①泰勒:确定教育目标;②克龙巴赫:为决策提供信息;③斯克里文和豪斯:对优缺点和价值的评估;④大桥正飞夫:对行为产生变化的价值判断。
P106. 教育测量的历史知识:① 《学记》记载中国在西周实行了教育考评;② 科举制(606-1905)具有代表性;③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先用笔试代替口试;④ 1845年美国在初等教育中以笔试代替口试;⑤ 1864年英国费舍收集学生成绩样本汇成《量表集》开启了标准化测量的萌芽;⑥ 1897年莱斯的拼字测验推动教育测验的发展;⑦ 冯特的测量方法和高尔顿的统计方法对教育测量产生重大影响;⑧ 1905年法国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具有经典型;⑨ 1904年美国的桑代克为教育测量之父,其名言:“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⑩ 教育测量分三个时段,1904-1915开拓期,1915-1930为兴盛期,1930-1940为批判期。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学科发展第一节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概念一、教育测量(一)测量1.定义:指按照一定的规则给事物(属性)来指派数字(符号)的活动过程。
2.三要素:A、事物(属性)——测量活动的目标、对象B、规则(法则)——进行教育活动最关键的因素良好规则的条件:符合客观规律、利于操作C、数字(符号)——量的表现量的限制:具有区别性、等级性、等距性、可加性作用:表示属性的特征、可以推测事物的属性(二)教育测量1.广义定义:指对于教育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做缜密的考核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的描述。
2.狭义定义:指对学生某些学科,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
还可称为成就测量、学科测量或学业成绩测量。
(三)教育测量的特征(四)教育测量工具1.测验:适用场合较广,评断无所谓正误。
2.考试:适用场合较窄,有正误判断,较为正规。
二、教育评价(一)价值1.定义:指个体及其属性同主体的需要相协调、相一致或想接近。
2.要素:A、个体及其属性——讨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B、主体的需要——对价值进行衡量的决定性因素、价值评判的核心(二)教育价值1.定义:在教育社会活动或现象当中,个体及其属性同主体的需要相协调、相一致或想接近。
2.教育价值系统表现形式: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工具价值、目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经济价值等等。
其中基础、核心是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体价值进行评判)(四)教育评价1.典型观点A、注重效果美国教育学家泰勒B、注重资料(信息)的获得美国教育学家克龙巴赫和斯塔弗尔比姆C、注重方法中国张秀理和日本长谷川容2.课程定义三、教育评价和测量的关系1.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教育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2.区别: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测量的产生(一)教育测量的萌芽期(1904年以前)1.最早的考试制度(中国,公元606年,隋炀帝)特征:采取逐级考核方式、考场纪律严格、命题规范、阅卷制度合理、科举考核方法丰富考试方法:口试、笔试(包括贴经、墨义、策问和诗赋)制度缺陷:考试内容不全面、不客观2.教育测量运动(美国,19C)A、贺拉斯曼:被称为“公共教育之父”,是美国19C教育学家,最早提出建立公立学校,后产生广泛、深远影响,兴起“公立学校运动”,1845年把笔试应用到中、小学教育中。
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在当今的教育领域,教育测量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制定教育政策的有力工具。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测量学?它又有着怎样的基本原理和广泛应用呢?教育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对教育现象进行量化描述和分析的科学。
简单来说,它致力于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和解释与教育相关的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果。
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信度原理。
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果对同一批学生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近的。
例如,一场考试,学生在不同时间参加,但成绩应该相对稳定,才能说明这个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
信度又分为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等多种类型。
其次是效度原理。
效度关注的是测量工具能否准确测量到它想要测量的内容。
比如,一场数学考试应该能够真正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而不是其他无关的因素。
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等。
只有具有良好效度的测量工具,才能为教育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还有难度和区分度原理。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通常用通过率来表示。
区分度则是指试题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区分能力。
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有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既不能太难让大多数学生都无法通过,也不能太简单让所有学生都能轻易拿到高分,同时要能够清晰地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
了解了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接下来看看它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评价方面,教育测量学为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通过标准化考试、课堂测验、作业评估等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的发展水平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学调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改进中,教育测量学能够帮助教师分析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通过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比如某个知识点学生普遍掌握不好,那么就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教育测量和评价基本原理
语言文字测验 非语言文字测验
教育测量和评价基本原理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量表
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根据测量的精确 程度把量表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名称 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 量表。
教育测量和评价基本原理
名称量表
意义:依照某种法则给事物及属性指派 名称或类别的量表。
功能:区分性。用于对事物或人的心理 现象进行分类。
常模参照性测验多采用选择题,题目分散在全学科 的全部知识领域内,每一个学习结果的题数较少, 题目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标准参照性测验较少依赖选择题,题目分别分布在 一定目标中,考试包括的学习结果面窄,每一个 学习结果题数较多,题目按教学目标顺序排列即 可。
教育测量和评价基本原理
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比较
方向性原则:指通过评价内容和标 准等的制定、评价过程的侧重、评 价结果的肯定与否定等推动教育活 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进而满足 社会需求,保持良性发展的方向。
教育测量和评价基本原理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指评价主体要以真 实的资料为基础,对教育活动过 程和成果作出客观的价值判断 。
教育测量和评价基本原理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则
激励性原则:指教育评价应促使评 价对象形成继续努力或在进一步的 活动中改善不足之处,提高活动效 果的动机或期望 。
教育测量和评价基本原理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则
计划性原则 :指教育评价活动的 开展及教育评价活动过程应根据 教育活动的开展而有计划有序地 进行。
教育测量和评价基本原理
根据测验目标来划分
能力倾向测验:介于成就测验和能力测验 之间,目的在于测量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 及学术发展趋向。潜在能力是指个体从未 来教育或训练中可能受益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区分性。用于对事物或人的心理 现象进行分类。
数量化结果的含义:不具有数的意义, 不能比较大小。
适用的统计方法:次数的统计,如次数、 众数、百分比、离散相关、卡方检验等。
顺序量表
含义:依照某种法则给事物或人的心理现 象指派名称或类别,还可以将分类结果按 数量大小进行排序。
根据测验目标来划分
能力倾向测验:介于成就测验和能力测验 之间,目的在于测量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 及学术发展趋向。潜在能力是指个体从未 来教育或训练中可能受益的能力。
这类测验主要用于预测学生的未来成就和 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决策者和学生自己选 择合适的学校、专业及最佳职业
根据测验目标来划分
• 能力倾向测验分为:
按评价主体来划分
他人评价:由活动实施者以外的人 作为评价主体进行的评价。
自我评价:由活动实施者作为评价 主体进行的评价。
按评价方法来划分
定性评价:采用开放的形式来获取评价 信息、对评价结果的性质进行说明的评 价活动。
定量评价: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 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评价对象可 以量化的信息,得出数量化结果的评价 活动。
常模参照性测验多采用选择题,题目分散在全学科 的全部知识领域内,每一个学习结果的题数较少, 题目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标准参照性测验较少依赖选择题,题目分别分布在 一定目标中,考试包括的学习结果面窄,每一个 学习结果题数较多,题目按教学目标顺序排列即 可。
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比较
4、从考试及考题的质量要求来看,它们都 按照标准化考试的编制原则,保证考试 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比较
2、从考核目标的陈述来看,都明确 具体,为编制测验提供依据,但常 模参照性测验可采用一般目标或具 体目标,而标准参照性测验必须采 取非常具体且详细的目标。
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比较
3、 从题型的选择和题目的分配来看,都需采用各 种不同题型,试题必须是教学目标的有代表性的 样本;
常模参照性测验题目要求难易适中,强调 题目的鉴别力,测验信度的估计适合用 统计方法;
标准参照性测验的题目和学习结果直接联 系,不强调题目的鉴别力,测验信度的 估计不适合用统计方法。
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比较
5、从解释考试结果的依据及分数的意义 来看,两种考试各有其依据;
常模参照性测验的常模是解释分数的标准, 用地位量数表示考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 置;
教师自编测验: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自己 编制测题对学生进行的测验。
以测量人数多少来划分
团体测验 个人测验
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和形式来划分
语言文字测验 非语言文字测验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量表
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根据测量的精确 程度把量表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名 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 比率量表。
名称量表
终结性评价:指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 行的评价。如:期末考试
按评价参照的标准来划分
相对评价: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 设定评价标准的评价。评价标准在被 评对象群体内部产生。
绝对评价:依据某种需要或要求设定 评价标准的评价。评价标准在被评对 象群体外部产生,且标准固定。
个体内差异评价:以评价对象某一状 况作为设定评价标准依据的评价。可 以比较个体状况前后的变化
第二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教育评价与测量的层次和内容来划分
宏观评价: 指对影响到全社会的那些指导、 规范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的评价。
微观评价:指对某项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 对实施、管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个人.对教 育活动指向的具体对象等内容进行的评价。
二、教育测量的分类
根据测验目标来划分
成就测验:目标都在于测量学生在各学 习阶段学到了什么,旨在检测教育目 标希望学生能达到的具体行为。
如:学科测验 如:教学阶段测验(诊断和总结性测验)
根据测验目标来划分
能力测验:旨在测量个体的不因 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轻易改变的、 较稳定的、表现在认知能力方面 的心理特质,比如观察力、记忆 力、理解力、概括力、空间能力、 判断推理能力等等。也被称为 “智力测验”。
• 一般学习能力测验 • 特殊能力倾向测验
根据测验分数的解释标准来划分
常模参照测验:目的在于考查被试的 个体差异的测验,一般用于衡量被试 相对水平的,以选拔为目的的大规模 测验中 。
标准参照测验:目的在于考查被试是 否已达到某种标准的测验。一般用于 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考查学生实际水平 的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
按评价内容的复合程度来划分
单项评价:指针对教育评价对象的 某一方面状况进行的评价。
综合评价:指对评价对象的状况的 方方面面作整体评价。
按评价的功能及用途来划分
诊断性评价:为使教育活动的形式、 内容、过程等更适合活动对象的自身 条件及需要而进行的评价。如:摸底 考试。
形成性评价: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不 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 活动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质量进 行的评价。如:单元测验。
标准参照性测验中教学目标是解释分数的 标准,以考生完成题目数量的百分比来 表示考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教育测量的标准化程度来划分
标准化测验: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 分、分数的解释有统一标准和严格规定 的大规模的测验
标准化测验的程序:根据社会需要确定考试目 的;编制考试蓝图(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 组卷、试测、入库;实测;评分,统计分析; 写出指导书。
常模 常模团体
总体要明确 常模团体必须是被试总体的一个代表性样
本 样本的大小要适当 注意常模团体的更新 测验手册中必须详尽描述取样过程
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比较
1、从考试的目的和用途来看,它们 都通过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查 其优劣,但常模参照性测验将考生 成绩做横向比较,着眼于个别差异, 主要用于选拔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 等。
功能:区分性、顺序性 数量化结果的含义:比较大小,不能进行
运算。 适用的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
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秩次的 方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