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
审计重要性论文范文
审计重要性论文范文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对工作效率、质量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如何理解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的运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三方面来阐述审计重要性。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审计重要性论文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对工作效率、质量的进步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如何理解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的运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联系,以及审计重要性原则要求审计师在考虑审计环境、审计资源、审计风险、审计本钱等各因素的基础上,关注重要审计事项。
审计重要性原则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将直接联系到审计工作效率的进步和审计资源的节约,联系到审计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重要性运用审计风险审计证据正文: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定或决策。
其在量上体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以以下几方面把握:1、判定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
审计重要性固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定,但是其判定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
注册会计师在判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定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
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定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2、对审计重要性的判定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不同的企业面对不同的环境,因而判定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
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
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比较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财务会计与审计论文选题参考
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财务会计与审计》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2.关于加强我国内部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3.浅谈电子商务与会计发展4.浅议我国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对策5.现金流量表智能化方法分析6.浅谈商誉的计量及其会计处理7.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8.企业成本管理的新方向-战略成本管理9.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10.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11.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12.无形资产: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冲击和挑战13.试析WTO对会计改革的影响14.浅析现金流量表分析15.无形资产内容新探16.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17.强化内部审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8.试论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19.试论加强会计监督的必要性20.无形资产会计: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21.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22.论稳健性原则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23.浅谈企业成本管理的新发展24.浅谈敏感性分析的因素分析法25.略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选择26.刍议固定资产计价方法27.攻克财务电算化的难题一一通用成本核算于管理系统28.关于坏帐损失及会计核算的探讨29.透视关联交易及对会计核算的影响3(). 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披露31.略论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异同32.面对知识经济的思考一一对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挑战与机遇33.浅谈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理解34.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改进意见35.网络经济下会计主体的再认识36.资本结构的形成动因和制度因素分析37.浅谈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几个问题38.流转税转嫁现象分析39.浅析编制合并报表中的三种差价40.改进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建议42.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管理43.关于设备最佳更新期决策44.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刍议45.关于权益净利率的分析和运用46.增值税会计核算与财务会计管理的矛盾及其协调47.浅谈商誉成因一一管理也是生产力的体现48.固定资产减损会计浅析49.浅谈审核现金流量表的方法50.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51.谨慎原则本质及运用状况研究52.浅论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53.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54.浅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55.从最新年报看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上市公司)的应用56.离任审计的主要问题57.独立审计准则的建立及意义58.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与成本决策59.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60.论加速折旧法61.论会计中的诚信原则6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与区别63.如何加强国家会计监督64.浅论经济责任审计65.论内部控制审计66.论公司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制度67.论审计法律责任的预防与控制68.论内部审计的地位问题69.作业成本与作业管理70.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监督问题探讨71.财务预算若干问题的探讨72.财务总监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73.试论成本性态在管理会计中的作用74.现代成本管理的新发展75.谈我国工业企业成本工作的现状与发展76.谈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77.企业理财中的税收筹划问题的探讨78.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79.内部转移价格与合理避税80.企业风险与现金流量分析81.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82.企业理财目标问题的探讨83.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84.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86. 试论公允价值87.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关系探讨88.论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89. 论审计独立性原则及其保证90. 论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91.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的耿能92. 管理审计及其应用前景初探93. 谈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94. 审计风险评估方法95. 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审计应注意的问题96. 风险审计导向97.内部控制结构与审计风险98.谈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99.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探讨100.企业应收帐款管理问题的探讨101.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的探讨102.报表合并方法研究103.网络审计初探104.数据挖掘在会计/审计中的应用初探105.网络财务的安全风险与防范106.计算机网络对电算化会计的影响探讨107.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理论的影响109.论我国财务软件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10.管理型会计软件及其发展研究111.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112.毕业设计(某会计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113.我国会计电算化急待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114.试论计算机审计风险116.论报表分析的电算化实现117. Excel在会计决策中的应用研究118.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119.论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失真的对策120.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与未来121.论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122.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123.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124.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125.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耿能及其实现126.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127.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12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129.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130.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131.试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132.浅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运用133.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途径的研究134.财务风险研究13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6.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137.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138.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139.资产评估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40.知识经济对管理会计的影响探讨141.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142.抽样风险及其防范143.独立性一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灵魂144.内部会计控制之我见145.谈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审计学-第五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将重要性定义 为:“能影响有合理见识的报表使用者的决策的 错报金额。”
精选ppt
5
第一节 审计重要性
❖ ★重要性是站在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 ❖ ★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
精选ppt
32
第一节 审计重要性
(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水平的应用
目的:最终修正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意见类型 1. 对重要性水平的再次判断
随着对企业了解的增加,报告阶段最终确定的重要性 水平往往不同于计划阶段。
报告阶段重要性水平高于(或等于)计划阶段 执行了充分的审计程序
报告阶段重要性水平低于计划阶段 追加审计程序
或常规的报告要求而产生错报的影响; • 4.计算管理层报酬(资金等)的依据。 • 5.由于错误或舞弊而使一些账户项目对损失的敏感性。 • 6.重大或有负债。
精选ppt
8
• 7.通过一个账户处理大量的、复杂的和相同性质的个别 交易。
• 8.关联方交易。 • 9.可能的违法行为、违约和利益冲突。 • 10.财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性质、复杂性和组成。 • 11.可能包含了高度主观性的估计、分配或不确定性。 • 12.管理层的偏见。管理层是否有动机将收益最大化或者
账户或交易项目的性质及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 账户或交易项目的审计难易程度; 项目受关注的程度 ;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 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精选ppt
22
第一节 重要性的概念
3.重要性水平分配的报表基础
一般是以资产负债表项目而不是利润表项目为基础进行的。
浅谈对审计重要性的理解
浅谈对会计重要性的理解摘要: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中最杰出的成果,设定重要性水平是现代审计的一个创新,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一般来说,审计工作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都会使用到审计重要性这一基本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报表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 “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一、审计重要性与会计重要性的区别审计重要性与会计上的重要性存在一致性,但并不完全相同,其一致性体现在二者都需要考虑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但二者本质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分属两个不同领域。
(一)会计上的重要性会计上的重要性是针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概念,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
重要性原则要求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确定自己重要的会计事项。
重要性原则与相关性原则相结合,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加以判断,充分表达出会计信息的影响力。
企业实行这个原则,有利于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更有利于突出重点。
(二)审计上的重要性审计上的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依据会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重要性概念是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而产生的。
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披露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全部差错,然而人们总是期望: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查后,会计报表中尚存的差错能被有效地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使其不至于影响或改变他们根据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管理决策。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
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一、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1、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简单地说,审计重要性就是错报的可容忍程度,其量化标准即重要性水平。
也就是说,在重要性水平之内的错报,是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
因此,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反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这样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
反之,评估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节约审计成本。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这里的审计风险指的就是评估审计风险。
3、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正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保证审计成本的节约。
反之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控制。
因为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说明审计人员要求的财务报表错报的可容忍程度越低,则其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才能满足较低的审计风险的要求。
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也是正向关系。
终极审计风险基本上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
4、水平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变动关系。
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在其中一者既定的情况下,其余两者呈反向变动关系。
注意这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最终面临的审计风险,不要理解成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举两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审计风险为0,则重要性水平为无穷大,注册会计师就不需要查账了;如果审计风险为无穷大,则重要性水平为0,注册会计师就不得不实施详细审计,所有业务全部仔细查一遍。
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
重要性⽔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两两之间成反向关系。
但这句话有⼀个前提,就是假定另⼀个不变。
这⼀假定在05年王⽼师的精读精讲第106页已明确了,原⽂:重要性⽔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两两之间成反向关系,前提都是假定另⼀个不变.以前我⼀直没有正确理解这个前提。
但现在我觉得,这句话实际是指:1.重要性⽔平与审计风险成反向(注意是反向不是反⽐!下同),但假定审计证据不变,这⾥的审计风险是估计的风险;2.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但假定重要性⽔平不变,这⾥的审计风险是指实际的审计风险;3.重要性⽔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但假定审计风险不变,为什么第⼀个审计风险是指评估的审计风险呢⽽第⼆个是实际的审计风险呢?因为审计⼯作是在评估重⼤错报风险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重要性⽔平;通过实施审计证据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这⾥的审计证据是指实质性测试的审计证据),来降低审计风险⾄可接受⽔平。
但这并不是说,是先确定重要性⽔平再确定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
在实务中,⼀般是重要性⽔平和审计证据同时确定。
这⼀思想也符合新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错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的精神,即先评估,再实施!假定很重要,如果假定不成⽴,则这个规律也不⼀定成⽴,⽐如:在以下关于重要性⽔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数量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则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数量之间必然也呈反向关系B审计证据的数量与重要性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来降低审计的重要性⽔平C如果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数量之间呈反向关系,则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就不⼀定成⽴D审计证据的数量与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来降低审计风险答案:ACD以前我认为,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也⼀定是呈反向变动关系的呀,C项说不⼀定明明是错的,怎么能⼊选?我的答案:AD但剑侠答复: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是以“审计证据的数量不变”为前提的,当审计证据数量发⽣变动时,这个规律就不适⽤了!当重要性⽔平较低时,如果充分扩⼤审计证据,则最终的审计风险也不⼀定.。
审计学_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返回
二、重要性的运用
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 判断。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 原则。 对重要性运用问题要把握两个阶段、两个 标准、两个层次;并需要考虑重要性与审 计风险的关系。
文件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二节 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概念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CPA应当考虑导致财务报表 发生重大的错报的原因,并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 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 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 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同时,CPA还应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 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 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CPA也需要考虑重要性 水平。
(2)调整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 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①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 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②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四、终结阶段重要性的评估与运用
(一)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及其环境的关键性 披露;(制药行业研发成本)
(3)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报表披露中特定 业务分部的业绩。(如新购买)
5、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1)调整的必要性 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 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 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 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 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 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 和范围。
浅析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关系
报 或 瀑 报 能 够使 会 计 报 表 使 用 者改 变其 原 有 的 决
策 , 这种 错报 或漏报 就 是重 要的 ; 则 反之 . 则是不 重 要的 。实际 上 . 要胜可 以 解释 为可容 忍错 报或 漏报 重 的最 高 界限 ,超 过这 个 界限 的 错 、漏报 是 不能 容忍 的 . 低 于这 一界 限的错 、 而 漏报是 可 以接受 的
报 与 漏报 的 “ 程度 , 而且 这一 “ 度”是 会计 报表 程 使用 者的 角 度采 考虑 的 :如 果会 计报 表 中存 在 的错
的 是 会 计 撮 表 中未 被 查 出 的重 大 错报 或 漏报 对 审 计意 见 的 影 响 , 由于 审 计测 试 和 内 部控 制 的 固有 限
制, 审计 人 员 不 可能 将所 审 计 报 表 中所 有 的错 报 或 漏 报都 审查 出 来 ,所 以 审计 风 险 始 终存 在 ,但审 计 人 品 在审计 测 试 过 程 中 , 又总 是希 望通 过执 行 合 理 必 要 的 审 计程 序 . 可 能将 审计 风 险降 低 至可 接 受 尽 的 水平 ,同时提 高 审 计 工作 的 效 率 , 就 需 要 充分 这 考 虑 重要 性 与 审 计风 险 二 者之 间 的关 系 。 在审计中 . 重要 性 与 审计 风 险之 间成 相互 作 用 的 反向 关 系 。 先 , 要性 水 平 越 高 , 计 风险 就 越 首 重 审 低 ; 要 性 水 平越 低 , 计风 险 就 越 高 。 要 性 是 决 重 审 重 定 审计 风 险 水 平 高低 的 关键 因 素 , 审计 人 员对 重要 性 水 平 的判 断 直 接 影 响审 计 风险 水平 的确 定 如果 审 人 品确定 的 重 要性 水 平较 低 , 审 计风 险 就台 则 增 加 ; 以 审计 人 员必 须通 过执 行 有 关 审计 程 序来 所
审计过程与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
审计过程与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一、大纲(一)审计计划(二)审计重要性(三)审计风险(四)初步审计策略二、本章重点、难点(一)审计计划1.审计计划的含义(1)定义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2)对审计计划的补充、修订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3)审计计划的作用:据以收集证据、提高效率与质量、避免误解。
2.审计计划的编制与审核(1)审计计划的内容①总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与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同意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总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含:A 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B 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C 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D 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E 审计小组构成及人员分工;F 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G 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H 其他有关内容。
②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是根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与范围所做的全面规划与说明。
通常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的方式表达的。
具体审计计划应包含下列内容:A 审计目标;B 审计步骤;C 执行人及执行时间;D 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E 其他有关内容。
(2)审计计划的编制①编制人:审计项目负责人②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不得随意缩短或者省略审计程序来习惯时间的预算。
③独立编制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能够同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就总体审计计划的要点与某些审计程序进行讨论,并使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工作相协调,但独立编制审计计划仍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审计计划的审核①总体审计计划的审核事项A 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重点审计领域的确定是否恰当;B 时间预算是否合理;C 审计小构成员的选派与分工是否恰当;D 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操纵制度的信赖程度是否恰当;E 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是否恰当。
分析审计的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分析审 计的重要性、 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审
张 晖
( 和浩 特 市 排 水 事业 管 理 局 , 呼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02) 10 0 摘 要 : 章 阐 述 了 审 计 的 重 要 性 、 计 风 险 及 审 计 证 据 在 审 计 工 作 中 的 地 位 作 用 及 三 者 之 间 的 辩 文 审 证 关 系 。 时 阐 述 了 审计 风 险 的 防 范与 控 制 , 提 高 审 计 质 量 , 低 审 计 成 本 具 有 指 导 意 义 。 同 对 降 关 键 词 : 计 重 要 性 ; 计 风 险 ; 计 证 据 ; 计 质 量 审 审 审 审 中 图 分 类 号 : 2 9. F 3 0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6 2 ( 0 9 0 — 0 3 一 O 10 - 9 1 2 0 ) 4 0 8 1 在 审 计 理 论 及 审 计 实 务 中 , 计 重 要 性 、 计 风 审 审 险 及 审 计 证 据 是 三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概 念 , 们 之 间 有 它 着 非 常 密 切 的 关 系 , 确 处 理 三 者 之 间 的关 系 , 提 正 对 高审计工作 效率 , 证 审计 质量 , 低 审计 风 险 , 保 降 减 少审计成本 具有重 要意义 。 1 重 要 性 与 审 计 证 据 之 间 的 关 系 审 计 重 要 性 是 现 代 审 计 理 论 和 实 务 中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概 念 , 贯 穿 于 审 计 的 全 过 程 。 我 国 独 立 审 它 计 准 则 对 审 计 重 要 性 的 定 义 是 : 被 审 计 单 位 会 计 报 “ 表 中错 报 或 漏 报 的 严 重 程 度 , 一 程 度 在 特 定 环 境 这 下可能影 响会计 报 表使 用 者 的判 断或 决 策 。可 见 , 审 计 重 要 性 实 质 上 强 调 的 是 错 报 与 漏 报 的 程 度 ”, 而 且 这 一 “ 度 ” 从 会 计 报 表 使 用 者 的 角 度 来 考 虑 程 是 的 。 重 要 性 的 概 念 是 针 对 会 计 报 表 而 言 的 。 判 断 一 项 业 务 重 要 性 与 否 , 视 其 在 会 计 报 表 中 的 错 报 或 应 漏报 对 会 计报 表 使 用 者 所 作 决 策 影 响 的 程 度 而 定 , 若 它 足 以改 变 影 响 报 表 使 用 者 的 判 断 , 该 项 业 务 则 就 是 重 要 的 , 则 就 是 不 重 要 的 ; 要 性 概 念 必 须 从 否 重 会 计 报 表 使 用 者 角 度 来 考 虑 , 为 会 计 报 表 是 为 了 因 满 足 会 计 报 表 使 用 者 的 信 息 需 求 而 编 制 的 , 包 括 它 投 资 者 、 权 人 、 府 管 理 部 门 及 社 会 公 众 等 , 们 债 政 他 需 要 利 用 会 计 报 表 提 供 的 信 息 做 出 各 种 判 断 与 决 策 ; 要 性 的 判 断 离 不 开 特 定 的 环 境 , 同 企 业 面 临 重 不 着 不 同 的 环 境 , 而 判 断 重 要 性 的 标 准 也 不 同 ; 要 因 重 性 与 可 容 忍 误 差 之 间 的 关 系 , 计 人 员 应 根 据 国 家 审 有 关 法 律 法 规 政 策 及 计 划 对 重 要 性 进 行 评 估 , 定 确 为其与实质 性测试 的可容 忍误差 之间的关 系 。 审 计 过 程 中 必 须 运 用 重 要 性 原 则 的情 形 有 : ① 在编制审计 计划 时对 重要 性 的水平 做 出初 步 评估 , 以 确 定 审 计 程 序 的性 质 、 间 和 范 围 , 以 提 高 审 计 时 借 效 率 。 此 时 , 要 性 被 看 做 是 审 计 所 允 许 的 可 能 或 重 潜 在 的未 发 现 错 误 或 漏 报 的 限 度 , 审 计 误 差 范 围 。 即 ② 在 评 价 审 计 结 果 时 , 重 要 性 进 行 判 断 , 确 定 已 对 以 执行 的 审 计 程 序 是 否 充 分 、 效 , 以 保 证 审 计 质 有 借 量 。 就 第 一 种 情 形 来 看 , 计 人 员 之 所 以要 对 重 要 审 性 水 平 做 出初 步 判 断 , 目 的 就 是 要 确 定 审 计 证 据 其 的 数 量 , 为 重 要 性 是 影 响 审 计 证 据 充 分 性 的 一 个 因 十 分 重 要 的 因素 。 由于 重 要 性 是 一 种 可 容 忍 错 报 或 漏 报 的最 高 界 限 , 此 , 果 重 要 性 水 平 定 得 越 低 , 因 如 说 明 可 容 忍 的 错 报 或 漏 报 程 度 越 小 , 要 求 执 行 充 就 分的审计 程序 , 而 获取 越 多 的审 计 证据 ; 之 , 从 反 如 果 重 要 性 水 平 定 得 越 高 , 明 可 容 忍 错 报 或 漏 报 程 说 度 越 大 , 可 执 行 有 限 的 审 计 程 序 , 而 所 需 要 的 审 则 从 计 证 据 就 可 以少 些 。 2 重 要 性 与 审 计 风 险 之 间 的 关 系 审 计 的 重 要 性 是 贯 穿 于 审 计 的 全 过 程 。 审 计 的 准 备 阶段 , 计 人 员 要 对 重 要 性 进 行 界 定 , 出初 步 审 作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的关系研究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的关系研究孙保军中石化齐鲁分公司【摘要】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与实务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审计重要性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本文从阐述重要性概念入手,介绍了重要性错报的及其相关概念,并进一步对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重要性审计证据审计风险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与实务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审计重要性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因此重视和加强对重要性原则的研究及相关准则的制定、完善是当前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重要性的概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日益全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使得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变得日益复杂,涌现出了大量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而这些业务需要判断的内容多、难度大。
这就给管理当局利用操纵、隐瞒等弄虚作假的手段提供了庇护的土壤,从而使管理层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使得广大投资者、社会公众等遭受了重大损失,所以大家都希望相关审计人员能够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披露。
而在披露这些信息中的要点时。
哪些项目是财务报表中需要确认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其重要性进行判断。
然而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若是可以对重要性的判断快速准确,无疑能合理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但是如何判断和把握审计重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审计人员值得深思的。
因此审计人员能否合理判断审计的重要性对审计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审计重要性概念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1.重要性错报的概念。
判断一项错报是否重大,应视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
如果财务报表中的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大的,否则就不是重大的。
审计重要性
三、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一)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
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 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便为检查数量 上重要的错报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 平,这种重要性水平通常称为“计划重要 性”。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的目的 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审计人员应 当根据其审计经验,综合各种因素,对重 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这些因素主要包 括:
1、以往的审计经验。 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5、会计报表备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二)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计算。计算方 法的基本原理,是用审计人员所选定的判 断基础,乘以某一个固定比率或变动比率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计划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适用比率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 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审计人员应根 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加以选用。 例如,当被审计单位的净利润接近于零时 便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 础。
• 固定比率法,其适用比率是一个固定百分 比。这个百分比是多少,各国的审计准则 和会计准则都没有做出规定,也无法做出 规定。若采用变动比率法,其适用比率是 一个变动百分比。该变动百分比一般是按 照“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 的金额比率就越小”的基本原理,根据资 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加以 确定。
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审计人员对 重要性的判断,而审计风险的高低又直接 影响到审计人员执行的有关审计程序。如 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审计 风险就会增加,审计人员就会通过扩大
审计程序的范围或执行追加审计程序来降低审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0410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0410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刘光斌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考虑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错报金额累积起来对会计报表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性。
(一)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从审计实务工作的角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即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大小。
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标准,是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判断。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该注意到,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样金额的错误,对小公司来说是重要的,但对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可能并不重要。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水平应当考虑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制度及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等。
(二)重要性水平的性质标准会计报表中错误的性质是审计重要性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性分析。
从性质上讲,会计报表中有些错误不论其金额大小,都属于重要。
如违法或非法交易,有误导效应的错误,以及对本期虽不重要但对未来时期却很重要的错误等等。
这些错误虽然金额可能不大,但就其性质而言却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错报、漏报产生的原因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并考虑该项错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作出自己的专业判断,确定错误的性质是否重要。
审计证据与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的关系
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一、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表使用者的判定或决策。
”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或漏报的最高界限,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审计过程中,编制审计计划时,要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岀初步评佔,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因而影响到审计证据的多少:假如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或漏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讣程序,从而获取越多的审讣证据;反之,假如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或漏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从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
山此可见,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审计风险是:指会计表存在重大错或漏,而注册会计师审讣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S审计风险是始终存在的,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
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讣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
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定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
假如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
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定的O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乂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
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定时,应当考虑审计风险这一因素:假如内部控制越差,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应越低;反之,假如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审计风险综合评估水平较低,则重要性水平可以确定得高一些。
山此可见,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这种关系对审计人员将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时间、性质、范围有着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及其图解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及其图解
朱锦余
【期刊名称】《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审计实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容易.本文详细论证,并以图示直观地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朱锦余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9.0
【相关文献】
1.论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 [J], 张建强
2.浅谈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关系 [J], 高群英
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的关系研究 [J], 李慧宇;王京文
4.分析审计的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J], 张晖
5.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及其图解 [J], 朱锦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作者董晓歌系(院)人文管理学院经管系专业会计学年级 08级指导老师王改霞日期 2012.3.20学生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董晓歌日期:2012.3.20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董晓歌导师签名:日期:2012.3.20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董晓歌(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摘要:现代审计不仅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要讲求审计效率。
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是不可分割使用的几个概念,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研究。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都是影响人员判断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的因素,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为在审计实务确定各种测试性质和范围提供了依据。
因此,明确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关系一、审计重要性(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1.会计上的重要性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谈到重要性指出“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作的经济决策。
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定义为“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就具有重要性”。
可见新会计准则对重要性的描述完全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
2.审计上的重要性概念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1987年10月公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重要性定义为“信息的错报或漏报足以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作出的经济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此定义同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关于会计中重要性的定义;我国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221号——审计重要性》第3条“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误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3.法律上的重要性概念重要性概念定义最早见于法律条文中,早在1933年的证券法405规则中说道其定义为“那些一个普通的谨慎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前应当被合理告知的事实”。
而后,根据美国的判例法(197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Tsc Industriesv,Northeway Inc.)对重要性的界定,认为其定义为“如果遗漏的事实对于一个理性的股东在决定如何投票是认为其很重要这一点存在实质性可能,则其就是重要”。
且给出了“实质性可能”的标准,即对某事实或信息来说,若当事人加以隐瞒或进行不当陈述,必须能够产生误导他人的效果,这样才可为重要情况。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界定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审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
如果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就可认为重要,否则就不重要。
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是一个数量门槛或金额临界点。
(二)重要性水平的意义设定重要性水平是现代审计的一个创新。
审计实务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
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判断对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有重大帮助作用。
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审计部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水平的设定、重要性的判断有关。
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二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被审计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经济事项日渐频繁,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使用审计抽样愈加普遍,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在审计抽样确定样本规模及评价抽样结果时显得异常重要。
重要性概念为解决审计人员的抽样决策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三是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
由于审计费用预算与时间预算方面的考虑,审计人员必须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
重要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可以适当减少审计程序,缩小测试范围,使审计人员把审计重点放在那些对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方面。
(三)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从数量上考虑重要性水平从量上考虑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计划中重要环节,一般可以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表认定层次两个方面展开。
(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准则明确规定,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考虑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在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执业人员应先选择一个适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在实务中,有许多汇总性财务数据可以用作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基准。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对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分配和不分配的方法。
分配的方法一般适用于资产负债类账户,即把资产负债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以及各账户占总资产的比重为权数分配至各账户。
不分配的方法就是根据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将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一定百分比范围之内。
三、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审计人员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
四、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重要性是审计风险及其模型的一个关键概念,审计风险的界定必须联系重要性。
在国际审计准则及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定义的“审计风险”为:当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或漏报时,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审计风险有三个构成部分: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这些定义的一个共同点是均认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可见,考虑审计风险,不能脱离重要性,审计重要性决定了审计风险。
就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有关准则和教科书都认为,它们两者成反向关系。
在国际审计准则及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认为,“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就是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亦然”。
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先考察审计风险与实质性测试——检查风险的关系。
我们知道,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要素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既: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一)可见,在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水平确定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与检查风险成同向变化的关系检查风险越高,审计风险越高;检查风险越低,审计风险越低。
在审计中,审计师无法控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但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环境评估它们水平的高低。
因此,审计师要控制审计风险,只能通过控制检查风险来实现。
在实质上,我们所说的审计风险高是指检查风险高,审计风险低是指检查风险低,控制审计风险就是要控制检查风险。
这样,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审计重要性与检查风险的关系。
(二)我们再来考察一下重要性水平与检查风险的关系重要性水平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来确定的。
对使用者来说,超过该重要性水平的金额的错报或漏报才会影响他们的决策或判断,反之,则不然。
在一般正常情况下,金额越大的错报或漏报越容易被实质性测试发现;金额越小的错报或漏报越不容易被实质性测试发现。
这样,我们很自然地得出结论:重要性水平越高,检查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检查风险越高。
(三)根据审计风险与检查风险关系的结论,结合审计重要性与检查风险关系的结论,我们可推导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审计风险的高低不决定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但影响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五、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前面我们已经推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变化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顺序推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变化的关系。
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解释:审计重要性水平越低,即较低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也是重要的,那么就要求审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努力发现该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
为实现较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的审计目标,就需要审计师增加实施审计程序、扩大审查范围、从不同的途径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即审计重要性水平低,审计范围宽,审计证据多,相反,审计重要性水平越高,即较高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才是重要的,那么,就要求审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努力发现较高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而不需要刻意去发现较高金额以下的错报或漏报。
这样,审计师只要在较窄的范围进行审查,实施较少的审计程序,合理保证发现较大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就可以了。
相应地,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即审计重要性水平高,审计范围窄,审计证据少。
但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审计证据的多少是相对的,任何时候都应当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以支持审计结论。
(一)审计重要性决定审计证据即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决定审计证据的多少。
但审计证据对重要性水平则没有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二)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反向关系对审计实务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审计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师可以缩小审查范围,减少审计程序,收集较少的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越低,审计师就应扩大审查范围,增加审查程序,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