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诗书有感
李白读后感

李白读后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作被后世人们称颂为杰出的文学艺术之作。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深邃的哲理,在读完他的诗作之后,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浪漫而古老的世界,感受到了诗人的灵魂。
在李白的诗作中,博大的胸怀与深邃的思想相融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白的诗歌里,经常包含着对世界的浪漫向往和对生命的深沉思考。
他的诗作里,常常将人类的悲欢离合与自然的变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他对命运的无奈和生命的矛盾。
在《赠汪伦》中,李白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惜,展现了生命中最珍贵的情感和真挚的情谊。
在他的诗作中,既有对世事沧桑的觉悟,也有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将思想与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深刻的生命力和感情力。
李白的诗作里,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他的诗歌像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展现出诗人对人类生活和自然景象的热爱之情。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了壮丽的山河和浩瀚的星空,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珍视。
在《望天门山》中,李白描绘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山川壮美,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情。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绚丽的笔墨,展现出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李白的诗歌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启迪与感动。
他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在品读中感受到了诗人的灵魂和生命的哲理。
在李白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豪迈而狂放的诗人形象,他用豪言壮语和灵动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壮阔而深邃的诗意图景,让人们产生更深的思考和共鸣。
在读完李白的诗作之后,让人感慨万千,对生命和人生产生更深刻的体会。
李白的诗歌如同一杯美酒,醇厚而芳香,让人在品读中感受到无尽的乐趣和愉悦。
每一首李白的诗歌,都是一个富有灵魂和深邃内涵的艺术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珍藏。
第二篇示例: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诗歌作品被人们传颂至今,被誉为“诗仙”。
李白诗选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李白诗选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李白诗选读后感 1这几天在家拜读伟大诗人“诗仙”李白的诗作,心中颇有感触焉。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他在诗坛上是诗坛泰斗般的地位,诗歌出盛唐,盛唐出李白,一句话,他是诗坛上的老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存在。
所以他的名字和他那些鬼斧神工般的诗歌一起万世流传,永垂不朽!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李白非常崇拜。
记得读小学时学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那时很小,对诗中包含的思乡之情根本无法理解,只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爱读。
后来陆陆续续学了他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等,终于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
到了上中学又开始学他的诗,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我在上学,我就无法避免地读到他的诗,这时才感觉到原来他的诗那么重要,但说实话,不知是年龄问题还是缺少生活感受,我不是很能体会他的诗歌中所蕴藏的情感和精髓。
现在自己长大了,参加工作十来年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都尝过了,人情世故也稍微懂点了。
这时我再来读李白的诗,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边读他的诗,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立体丰满起来,不再是遥不可及、模糊的影子。
他的不平凡曲折坎坷的一生,满腹才华、满腔热情、满腔抱负却始终无法得到施展,得不到重用而郁闷惆怅、愤懑难平的心情始终相伴一生,让他只能借酒销愁。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当我读到《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时,我眼前浮现出诗人拔剑四顾,心里无比茫然,不知自己今后的路在何方,连自己最爱的美酒都没有兴趣了,这时我的心中一酸,眼中差点涌出泪花,我心痛啊!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得不到重用,只能惆怅地离开长安。
离开长安后,他开始了十多年的四处漂泊的生活,居无定所,四海为家,想寻找一个门路,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理想,而始终不得。
诗人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惆怅。
发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天门山》读后感

《望天门山》读后感
李白的《望天门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完这首诗,我被其中的美景和情感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天门山之巅,俯瞰着那奔腾不息的江水。
首先,诗中对天门山的描绘令人叹为观止。
李白以生动的笔触,将天门山的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通过描绘天门山的险峻、江水的奔腾和云雾的缭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天门山的磅礴气势和无尽魅力。
其次,诗中所蕴含的情感让我深受感动。
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
他通过描绘天门山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和胸襟。
此外,李白的诗歌艺术也为这首诗增添了无穷魅力。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天门山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构建了一幅幅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画面。
诗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等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才华,也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示。
总的来说,《望天门山》是一首充满美景与情感的诗作。
它不仅展现了李白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更传达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读完这首诗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我相信,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乐观将一直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同时,这首诗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美景和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努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李白诗集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8篇)

李白诗集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8篇)李白诗集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诗集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诗集读后感600字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家族中排行十二,也称李十二。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李白涉猎的内容广泛,除儒家经典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他很早就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问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对待朋友非常真诚。
与汪伦离别时,他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与元丹丘、岑夫子喝酒时他说“蒸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可见他对待朋友是及真诚之人。
也只有这么豪放的性情,才能写出如此诗句。
李白,一生仕途不顺,官方记载李白因元丹丘被公主举荐,进而被唐玄宗任用为翰林供奉。
翰林供奉其实算不上一个正式的官职,主要的职责是陪同皇帝吟诗作赋。
杜甫评价李白的诗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只不过是杜甫想突出李白不侍权贵的形象而已。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李白所处的社会地位而言,他根本不可能做到天子呼来不上船。
李白的大才体现在诗词歌赋上,但在政治方面,李白是否具备真正的大才?从后来他参加永王的军队及那个时期所写的诗句来分析。
李白在政治方面,还是非常幼稚的。
李白,是在符道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紫烟就是道教的说法。
李白进入仕途的方式比较有意思,用现代人做事逻辑来分析,李白是先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网红”。
当然李白是非常有才华的,他在当时就有一大批粉丝。
又因他有很多与常人不同的行为,被很多人推崇和赏识。
贺知章评价其为谪仙人。
就是一个例子!但掌权者会任用一个“网红”人士来帮自己治理国家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也注定了李白的政治命运!李白诗集读后感600字2“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李白诗集的观后感

李白诗集的观后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集更是享有盛誉。
我最近有幸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并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以下是我对李白诗集的观后感。
李白的诗集总体而言是富有活力、充满豪情的。
他笔下的景象犹如绚丽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
无论是咏史抒怀,还是描绘山水田园,李白都能以独特的诗意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他的诗歌常常受到自然的启发,以及他独特的个人情感和思考。
尤其在山水诗方面,他以其狂放豪迈的笔触,将山川和大自然的力量融入其中,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真实感和情感的流露使我深深着迷。
李白的诗中常常表现出他对人生的热爱和豪情壮志。
他的作品中弥漫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他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诗意,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他的诗中融入了对人生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的命运和自由意志的追求。
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艺术品,更是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此外,李白的诗歌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时事的关注。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嘲讽的笔调写下了很多批判社会现象的作品。
他通过讽刺和嘲笑,批评了当时的政治腐败、社会不公和人物的虚伪等问题。
这种批判和呼喊也使得他的诗歌不再局限于咏史赋景,而是具有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然而,李白的诗集中也有一些让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有时他的诗句表达混沌不清,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
这让我反思,是否是我对于李白的诗歌理解不够或者是他故意采用这样的手法引起读者的思考。
无论如何,这种模糊和复杂性也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总的来说,阅读李白的诗集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的机会。
他的诗歌字里行间都蕴藏着诗人对世界和生命的理解和思考。
他的作品拓宽了我的审美和思维的边界。
通过阅读他的诗集,我也更加理解了他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对于当时社会和政治的体验。
李白的诗集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中华文化和人性的探索与反思。
李白读后感800字作文(优秀10篇)

李白读后感800字作文(优秀10篇)李白读后感800字作文篇1一袭白衣鎏金鞍,当年你倚剑出长安,酒入豪肠,七分诗意三分恣意,响彻盛唐几十年。
他是李白。
当年,他出门游历,四处结交好友。
他挥毫使墨,写下了锦绣诗篇“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也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就此扬名立万。
活在山峦中,游在碧波间,探景色秀丽,品人生百味。
后来唐玄宗下诏令其征赴长安,他终于可以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抱负了!殊不知,唐太宗对他的期望仅仅只是点缀太平盛世,取悦君王名动天下。
但他却不甘如此。
他在朝时要高力士脱靴磨墨,离朝时要放白鹿于青崖间,这是何等的自信洒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面对政治内里下的黑暗腐朽、不公无奈,他终于发现自己的人生不应就此在官场上谢幕。
他有自己的一身傲骨,有雄伟的抱负,何必拘泥于朝堂?当年的入长安、探朝堂,失败了?不,他要继续探,去探人生,探世界,探自我!退官离朝,他成了世人眼中的那个“谪仙人”。
他在梦中探寻天李白读后感800字作文篇2一个漆黑的夜晚,我趴在桌上,呆呆地注视着窗外那一轮明月,陷入沉思,突然我离明月越来越近,眼看就要撞上了,我吓得紧紧闭上了眼睛。
待我再次睁开眼睛,看见一位五官清秀,衣着朴素的中年人,正站在瀑布前,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峰,欣赏这瀑布恢宏的气势。
瀑布从山顶直泻而下,远看像一条纯洁雪白的丝绸挂在山顶上,近看又像天上的银河从云霄间飞落下来。
想到这里,他不禁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听了心里一惊,心想:这首《望庐山瀑布》是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他不会就是大诗人李白吧?我连忙走上前去,“请问您是李白先生吗?”只见他回过头来说:“正是在下。
”说完给我作了个缉,我连忙学着他,装模作样地作了个回缉。
“你是?”李白问。
“噢,忘介绍了,我是来自未来21世纪的小学生张婷文。
李白诗选读后感

李白诗选读后感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白诗选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李白诗选读后感》。
第一篇:李白诗选读后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今天我阅读了《李白诗选》,在李白的无数诗词中,浏览了李白波澜壮阔的一生,被深深地震撼了。
傲我敬佩李白的傲骨铮铮。
他不畏权贵,曾向万人敬仰的孔夫子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曾让“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给他端茶倒水,让不可一世的高力士为他脱靴。
一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写出了他的悲愤与壮志豪情。
李白,我敬重你的傲骨。
气气,即气概。
虽然不被重用,但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以看出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心理。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更能看出他胸中之豪气,气冠长虹。
他不羡慕高位权力,也不对金钱怀有贪念,他只想坦坦荡荡地做好自己。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他的文字中吟出了多么远大的志向!李白,我欣赏你的豪气。
惆李白一生希望报效国家,胸怀大志,满心希望自己能做个两袖清风,为百姓着想的好官,但皇帝昏庸,贪恋美色,竟让他只是为杨贵妃做诗,满腔抱负无处用。
“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他愁得豪迈呀。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在我看来,这句话里,更写出了他为自己一生坎坷,怀才不遇的'悲愤。
李白,我同情你的惆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第二篇:李白诗选读后感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我来谈谈我看到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媚权贵,不涉足于官场之人,一个高洁,一个孤傲的李白。
命令高力士拖鞋,让杨运忠为其磨墨,除了他,谁还可以这样?不肯屈服于人,心直口快,面对不平敢于出手相助,这注定了他的一生与官场无缘。
《李白》的读后感5篇

《李白》的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应急预案、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白》的读后感5篇读后感要真实、深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读后感写得好可以向读者传递书籍的情感和价值,吸引他们去体验和阅读相关作品,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李白》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李白古诗读后感

李白古诗读后感篇一李白古诗读后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这一句诗,简直太霸气了!每次读到,我都忍不住在心里大喊一声:牛!读李白的古诗,那感觉,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会儿冲上云霄,一会儿又跌入谷底。
也许有人会说,这也太夸张了吧?但我觉得真就是这样!他高兴的时候能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种自信,那种豪迈,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的。
可他难过的时候呢,又会来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忧愁,简直浓得化不开。
我觉得李白的诗就像他的人一样,任性、洒脱。
他可能上一秒还在跟朋友喝酒作乐,下一秒就开始感叹人生无常。
比如那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开头,多震撼啊!好像一下子就把时间的匆匆和人生的短暂摆在了你面前。
我读的时候就在想,李白这家伙,咋这么能呢?不过,有时候我也会想,李白这么豪放,是不是也有装的成分?也许他心里也有害怕和不安,只是不愿意表现出来?哎呀,我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太奇葩了?但谁知道呢,也许大诗人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总之,读李白的古诗,就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句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惊喜或者惊吓。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李白古诗读后感说起李白的古诗,我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就是“浪漫”两个字。
你说,这人咋就能这么浪漫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的天呐,这想象力,简直绝了!谁能想到瀑布能跟银河联系到一起?反正我是想不到,可能我这脑子太笨了吧。
但李白就能,他不仅能想到,还能写得那么美,那么让人陶醉。
读李白的诗,我觉得自己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
他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月亮、影子一起喝酒,这得多孤独又多有趣啊!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有病吗?自己跟自己玩。
但我觉得,这正是李白的魅力所在,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只做自己想做的。
不过,李白也不是一直都这么浪漫洒脱的。
李白《古风其四》读后感

《古风其四》读后感
李白的《古风其四》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人生感慨的诗篇。
读完这首诗,我被其中蕴含的深意与情感所打动,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诗中的“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描绘了凤凰高飞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的向往。
凤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美好和超凡脱俗。
诗人通过凤凰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卓越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接着,诗人通过“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他感叹自己虽然有着才华和抱负,但却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施展和实现。
这种情感充满了哀怨和无奈,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闷和困惑。
然后,诗人以“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独立的渴望。
他希望能够像凤凰一样自由翱翔于四海之间,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这种情感充满了豪情和壮志,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于自由和独立的坚定信念。
此外,诗中的“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他感叹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消逝,这种情感充满了哀愁和无奈。
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追求和梦想,他仍然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李白的《古风其四》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人生感慨的诗篇。
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和机会。
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深受其情感与哲理的打动,也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读李白诗集有感作文

读李白诗集有感作文“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余光中先生对李白的盛赞。
最近我读了李白的诗集,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时空之旅,与这位千年前的诗仙来了一次灵魂的碰撞。
李白的诗,那真是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冲击着我的心灵。
以前在课本里读到他的诗,只觉得朗朗上口,现在深入研读,才真正领略到其中的魅力。
就说那首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开篇这两句,气势何等磅礴,时光的匆匆、人生的短暂,在他的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记得有一次,我心情低落,诸事不顺,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跟我作对。
那天晚上,月明星稀,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随手翻开了李白的诗集。
当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时,心里像是突然被点亮了一盏明灯。
我开始想,李白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自信和豁达,我这点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李白的诗里,不仅有豪情壮志,还有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庐山瀑布在他的笔下仿佛有了生命,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那壮观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我不禁想起自己有一次去爬山,站在山顶俯瞰群山的情景。
山间云雾缭绕,绿树成荫,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李白为何能写出如此生动的诗句,因为他真的是用心在感受这世间的美好。
再看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此朴素的语言,却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
我也曾在异乡求学,每逢月圆之夜,望着那一轮明月,心中就涌起对家乡的思念。
那种思念,是对亲人的牵挂,是对熟悉的街道、温暖的床铺的怀念。
而李白,用他的诗句,把这种情感永远地定格了下来。
李白的爱情诗也是别有一番韵味。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这纯真的感情,让人仿佛回到了那段青涩的时光。
想起小时候,和邻家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无忧无虑,那时候的快乐是多么简单。
一代诗仙李白读后感

一代诗仙李白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李白的诗歌成就三、李白的性格特点四、李白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五、读后感的总结正文:一代诗仙李白的读后感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这个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作为一位脍炙人口的诗仙,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阅读李白作品后的感悟。
首先,李白的诗歌成就令人赞叹不已。
他的诗作题材丰富,既有咏史抒怀的长篇史诗,也有描绘山水风光的田园诗篇。
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著称,形式上突破了律诗的束缚,注重表现个性和情感。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寻。
这些诗歌作品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学习的典范,也使李白被誉为“诗仙”。
其次,李白的性格特点鲜明。
他既有抱负壮志,又有狂放不羁的个性。
他崇尚自由,追求卓越,敢于直言不讳。
正因如此,他的诗作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感染力。
李白的性格也使得他在当时名噪一时,成为文人雅士们的楷模。
此外,李白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不仅传承了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还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启示。
李白的诗作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创新精神。
许多后世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受到李白的熏陶和启发。
因此,李白被誉为“诗仙”,堪称实至名归。
最后,读后感总结。
一代诗仙李白的诗歌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阅读李白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更能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奋发向前的信念。
李白的诗歌成为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努力拼搏。
总之,阅读李白的诗歌作品,让我们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无尽的敬意和热爱。
阅读李白的心得体会

阅读李白的心得体会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才高超,作品广泛流传于后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李白的诗歌作品,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放的情感和奔放的想象力。
他的诗歌大胆而激情澎湃,展现出了他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他以豪情万丈的笔墨描绘了秀丽壮观的山水风景,用丰富多彩的词汇描绘了世界的奇妙之处。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对狂放的追求,直抒胸怀,引人入胜。
其次,李白的诗歌深刻而思想独立。
他不仅仅是一位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人,更是一位关注社会形态和人生哲学的思想家。
他的诗作中融入了对民族繁荣和和平统一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沉思。
他以此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质疑和思考,传达了对人生镜鉴的深刻理解。
读李白的诗歌,使我对自身的品位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再次,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他以独特的诗意和广阔的胸怀描绘了社会之变迁和生命之轮回。
他的诗作中透露出对于时间之不可抗拒的无奈,对于花开花落之无常的思索。
读李白的诗歌,使我更加珍惜时间,明白生命的宝贵和生命之轻,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此外,李白的诗歌以其艺术性和形式美而闻名。
他的诗作以其华丽而多彩的词藻闻名于世。
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等,使他的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他的诗句饱含音韵之美,节奏之感,使整个诗歌如同音乐般动听动人。
他的诗行更是别具一格,时而宏大磅礴,时而婉约细腻。
读李白的诗歌,使我领略到了诗歌艺术的魅力和无穷魅力。
最后,李白的诗歌散发出一种超越时空的魅力,使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共鸣。
不论是诗歌中对自然的歌颂,对人性的思考,还是对生命的颂扬,都使人产生一种超出现实的感受。
他的诗作与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精神上的对话和共鸣。
读李白的诗歌,我感受到了诗歌的无限魅力,体验到了与诗人心灵的交流与共鸣。
总之,通过阅读李白的诗歌作品,我得到了诸多的心得体会。
李白读后感

李白读后感李白读后感范文(精选22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李白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读后感 1带着对李白的景仰之情,我轻轻翻开了《李白传》这本书。
虽说对李白十分景仰,但对他的了解却甚少。
只闻其才气和名气,却不曾细致了解他的生平经历。
我翻开本书,看到了作者安旗于1983年7月写的“初版前言”中的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的是:为什么他失败了而又成功了?”由此让我更想要深入地了解一下李白的一生。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游历中度过,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开元初年,赵蕤来访李白的父亲,交谈间听得隔壁有琅琅书声,便问:“这是何人?是你的儿子吗?今年多大了?”李客:“正是我那孽根祸胎。
快满十五了。
”客人又问:“从这书声听来,这孩子不是很好学吗?”李客:“好学倒是好学,而且已经写作了几百首诗文。
他五岁发蒙识字,十岁读完了《诗》、《书》,以后便再不肯在儒家经典上好好下功夫,只爱杂学旁搜。
《楚辞》、《庄子》,他百读不厌,可是对举业却一窍不通。
”从这几句对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从小就饱读诗书的李白,也看到了一个从小就有独立思想,极富个性的李白。
这些可都是我少年都不曾拥有的啊!倒是,我从小也和李白很相像,就是爱“神说”。
十二岁上,爸爸教他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他就看见了千里以外的云梦大泽,那里的山是什么样,水是什么样,土地是什么样,出产的东西是什么样,说得活灵活现。
当他漫步江边,又常常从粼粼波光中看见:“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离骚》中上天入地的幻想,《庄子》中翱翔宇宙的神话,更使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如此看来,爱神说的我也有作诗的.天份,只是空有万千的想像却无法用丰富、精准的语言来转化成诗文。
与之相比,我从小就读书太少,读得经典名著更是少之又少。
读书诗酒李太白有感(合集5篇)

读书诗酒李太白有感(合集5篇)第一篇:读书诗酒李太白有感读书诗酒李太白有感近日突然对李白起了兴趣,于是从图书馆接了本关于李白的书,找了好久最选《诗酒李太白》这本书。
读了几章后感觉越发有兴趣了,往日对大诗人李白所知仅仅限于初中高中课本中学到的,常常也只是了解他的诗而已,对李白他是怎样的人所知甚少。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不样的李白,他的诗,气度,豪情,潇洒……让人感叹不已!很多人看李白只觉得它潇洒,豪放,他游遍大江南北,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因而他的诗文洒脱飘逸。
然而,在洒脱之后有何尝没有种苦涩与无奈呢?壮志未酬,只能寄情山水,放逐他乡,又有种隐隐之痛。
青山有幸埋诗骨,最后也只能客死他乡!与杜甫相比李白的诗情豪情万里,慷慨激昂,叹祖国万里河山!杜甫,忧国忧民,诗情深沉沉重,叹民间疾苦!看似两种截然不同的诗风,截然相反的心态,却似乎表达这同样的情感。
他们有着壮志未酬的愁绪,报国无门的无奈。
足迹都踏遍祖国的山河,在他们的胸中催生着相同的情愫。
诗人的无奈,又何尝不是文人的无奈呢?现在的读书人还有多少有着文人的气息,有着文人的胸怀,还有多少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不说兼济天下,只说独善其身又有几个人呢?多数只是得过且过,不是没想过,现实的无情是我们不愿去想,只能躲进自己编制的梦里,一天一天的混日子。
偶尔醒来,看看自己,羞愧!自责!无奈!……古人如此,尽人又何尝不是呢?读《源氏物语》有感《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的长篇小说,在日本,《源氏物语》可与中国的《红楼梦》齐名,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被誉为日本文学的最高峰。
《源氏物语》我花了整整三个月才看完,但我还是觉得看得太快了。
像这样的一本好书应该细细品味,在《源氏物语》中,紫氏部广泛的引用了中国的典籍,凡一百八十五处,涉及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大量用白居易的诗,光引用有一百多处。
这本书成书相当中国宋朝时期,故事描写相当中国唐朝。
紫氏部这位连名字都没有的女子,因这本书而闻名世界,紫氏部仅仅是他兄长的官街,这是公众女官中的一种时尚,她们往往父兄的官街为名,以示身份。
李白《静夜思》读后感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描绘出夜晚静谧的景象,同时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读后,我深受其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所打动。
首先,我被诗中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美景所吸引。
在静谧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窗前,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而诗人将月光与霜相提并论,既表达了月光的洁白无瑕,又暗示了秋夜的寒意。
这种细腻入微的描绘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宁静而寒冷的秋夜。
其次,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让我感受到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人在异乡漂泊,看到明亮的月亮,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
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同时,这种情感也引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家乡的美好。
此外,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表达思乡之情,将个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意境。
这种意境让人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与悲凉,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和身边的人。
总的来说,《静夜思》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境的诗歌。
它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风格和深沉真挚的情感表达,让我感受到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不仅对诗歌的美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李白诗集读后感

李白诗集读后感李白诗集读后感3篇李白诗集读后感1至今仍然喜欢读《李白诗集》,我喜欢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值得庆幸的是在大学中自己选修了《唐宋词鉴赏》,但依然更倾心于读李白的诗词。
记得我们从咿呀学语时就接触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静醉人的秋夜意境么?记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似乎寄托了作者一片情意的滔滔江水么?记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那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势不可挡的瀑布么?记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么?记得李白,大唐诗史上最亮的一颗星,他传奇的一生,被无数人传颂;他豪放飘逸的诗句,被无数人吟咏。
在那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的时代里,缔造出这位超然的诗仙――李白。
无论是在仕途做官还是过飘荡四方的生活,他总是用满腔的热情、自信、乐观、豪迈讴歌自己的理想,追求着他充满浪漫主义的生活。
李白的诗,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他的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情绪起伏,充满矛盾,自信、豪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是李白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仕的有感而发。
李白出生在盛唐时期,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抱负,然而却一直未得人赏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发出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慨,继续广泛漫游,最后终于得到吴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招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后来,李白的才华受到唐玄宗的赞赏,李白42岁时,得到唐玄宗招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这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把诗人得意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样,我们的生活也需要他那样的自信豪迈,只有自信的人才能体验出人生的内涵。
他的自信让我想起了乔・吉拉德的故事。
乔・吉拉德――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而他的成功也正是源于他的自信。
夜宿山寺读后感二年级

记得第一次读到李白的《夜宿山寺》这首诗,我根本不懂里面的真正意思,今天打开诗书我再一次读到了这首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你看!李白写得多好啊!一座百尺高的楼,到底有多高呢?读了这首诗,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百尺的高度,原来高到都能摘到星星和月亮了,原来高到都能靠近天上的仙人了,多么神奇呀!多想登上这座高楼,去真正体会一下啊!
后来,我又仔细阅读了诗后面的解释,原来并不是真的可以摘到星星和月亮,也并不是真的可以靠近天上的神仙。
李白运用了一种夸张的手法,他就是想让我们知道那座楼真的很高很高。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开始佩服李白了,他可以把一座高楼写的这么有意思。
午休的时候,我做了个梦,梦到了我登上了这座高楼,我抬起头,看到星星在对我笑,看到月亮在对我招手,于是,我轻轻一跃,跳到了月亮上,猛然惊醒,哦!原来这是个梦。
李白读后感(通用4篇)

李白读后感李白读后感(通用4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读后感(通用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读后感1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叫《李白》。
如果大家能被几首唐诗,里面肯定有李白写的诗。
在我眼里,李白又是个朋友满天下的人。
他一生就是在饮酒、作诗、交朋友中度过的。
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帮助别人。
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诗豪,写的诗十分有名。
他和杜甫被称为大李杜。
他通常作诗的时候喜欢喝酒,写出来的诗栩栩如生,所以人们喜欢他写的诗。
这本书中《思亲还家》这个小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李白思念家乡了想回家。
他为了回家,连自己的官都不要了。
看出了李白喜欢家乡,我也是和李白一样。
李白读后感2在我眼里,李白是个很聪明的人。
他10岁就会背四书五经;别人要背一天的文章他一小时就会背了。
可他却很贪玩。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奶奶在用一根很粗的铁棒磨绣花针,在老奶奶的点化下,他领悟到了“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道理。
从此,他就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代诗仙。
在我眼里,李白是个剑客。
他出生在胡地,父亲是个商人,在经商途中经常会遇到强盗,所以从小父亲就教他练剑,以后又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好剑术。
后来,郭子仪因打抱不平被关进大牢时,李白仗义将他救了出来。
在我眼里,李白又是个朋友满天下的人。
他一生就是在饮酒、作诗、交朋友中度过的。
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帮助别人。
李白的一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李白的一生又是浪漫的一生。
李白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篇,还给我们留下了他那传奇的故事。
李白读后感3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
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李白诗书有感李白(701—762),字太白,他自号为“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他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等人士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他自幼博览群书,还好习剑术,喜欢弹琴。
小时候他跟着父亲来到四川。
后他离开四川,遍游名山大川,了解民情,欣赏美景达10年之久。
公元742年,他受到唐王唐玄宗的赏识被召入宫,供奉翰林。
以他的性格他不向权贵低头,遭到了诬陷,后来他离开了长安,又开始了南北10余年的云游生活。
到了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因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使隐居的李白日食不香、夜寝不安。
这时,永王以抗敌平叛为号召,率师东下,并邀请李白出谋划策。
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忱,接受了永王的邀请。
但是永王有野心,他企图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就被消灭了。
这一来,李白便成了“叛党分子”,被判处流放。
但是,李白毕竟是李白,尽管屡遭挫折,却改变不了他的一身傲骨和满腔豪情的性格。
晚年的李白飘泊异乡,生活贫困,后病逝。
李白的诗歌犹如他的书法豪迈奔放。
因李白出生时正是武则天当政的时候。
李唐建国初,宫廷内外挥毫染翰之风盛行,唐初群臣们极为重视书法;名人书法在当时被很多文人墨士所仿,以求科举。
李白就出生在天下人这种书法习气之中,很受影响,但他的书法也不尽相同。
从目前所能得见的文献资料来看,对他直接影响的是当时与唐代宫廷书风不同的粗犷的西域书风,“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西域书风自汉代即以雄强为主旋律,笔法迅急奔放,结字清朗,用笔提按顿挫分明,运笔快捷,线条开展奔逸,横竖歪歪斜斜,不拘章法,但行气自然贯穿其中,字里行间自有一股豪爽之气。
如李白醉中赋诗就体现了这种书法风格,其姿态倾倒不拘礼法,其书字不拘笔法,神态放逸,从中流露出质朴率真。
李白的诗歌有豪迈奔放、开朗自信的风格体现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格调轻快、诗风豪迈的诗中。
这是出于李白晚年之作,是他在59岁时写下的作品,而当时他是染病在身!但同样体现了他豪迈奔放、开朗自信的性格。
当时李白被释放了,怀着意外的惊喜,他来到白帝城立即乘舟东下江陵,并在归途中写下了这首名作。
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象征着“让权贵的诬陷、小人的诽谤都像那匆匆而过的猿声一样抛在脑后吧,哪怕被严酷的现实碰得头破血流,也一如既往地昂着高傲的头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他性格的豪迈奔放。
还有《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首诗中的蓬蒿人是指“田野中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可以从李白的诗书看出李白身上色彩之丰富与变化,与盛唐时代作为中国文化最为自由开放的时代有真实的联系。
我们说“唐代生活经历最丰富、身份最多样的诗人”非李白莫属。
李白一身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顽童、流浪汉、政治家、酒徒与诗人,是最无愧于他那个时代最丰富多样的诗人。
李白在青年时代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大江南北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充实了他的性情人格,陶冶了他的心灵世界。
他在洞庭湖流域成家结婚,在长江中下游混迹渔商之中,在扬州散尽数十万金;无论是隐是仕,他都充分吸取了在各地经历中的种种精彩来作为他的诗料,因此,在他诗中“西域的异族风俗,荆楚的浪漫风流,吴越的清丽品质,齐鲁的慷慨之气,蜀汉的诗书教养”融为一炉,这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一种结晶。
尽管李白由于血统和出身,与中土汉人有着不同的气质特点,然而,李白性格的底子仍然是中国文化,仍然与第3页共8页中国文化的哺育分不开,这是因李白少年时代在四川读书生活的积极影响。
他五岁就背诵《关雎》,他的诗歌有浓郁的书卷气,深深浸渍着青少年时代苦读而来的学养。
至今流传着他匡山苦读的故事:匡山有读书台,夜晚常有光如灯,老人说:“李白又在读书了”;至今流传着“铁棒磨成针”的励志故事,正是李白融身而为中国诗书人文传统的一个美好传说,正是李白其人底子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证明。
文化取决于教育,李白无论如何有深刻的西域情结,也仍然抹不掉青少年时代的文化记忆。
李白多次自称“蜀人”,将长江水称为“故乡水”,将司马相如称为“乡人”。
李白五岁到了四川,深为中国文化之千年灵秀之气所钟。
由一个充分汉化的西域胡人,来完成唐代文化的一座主峰,只有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极高的信心,对它的化人之力有深刻的见识的人,才会有这样重要的文化想像。
另外,李白的诗歌有三种精神:英雄精神、解放精神与人性精神。
英雄精神据专家研究,李白平时是佩剑的。
儒生、仙翁与侠客,是李白的三种主要身份,也是他的诗风光明皎洁的源泉。
古代中国是“士人文学”居于文化主流地位的文学时代,士人文学充满着对人的力量的歌颂与相信,充满对时代天下的关怀与责任。
由于士人注重精神训练,因而也是十分精神性的文学。
李白自负不浅,骨子里是士的文学。
如《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写一轮明月,负有神圣的使命,从天山的云海,来到玉门关,来到中原大地,为黑暗人间带来光明与美。
明月,正是诗人李白的自我象征。
天山,正是他的出生之地。
这首诗,真是一首雄浑的英雄颂。
我们从里面可以听到一种英雄圣贤降临人间的庄严音调。
解放精神为什么说他又有“解放精神”呢?英雄精神与解放精神是不同的。
英雄精神是大的关怀,大的责任,是汉子气与豪杰的人生,在天地间堂堂做人的感觉;而解放精神则更多是解放自己的,是对于英雄精神的一种重要的补充。
没有解放精神,英雄精神也会成为一种套套来束缚自我。
英雄精神是“海风吹不断”,解放精神是“江月照还空”。
二者共同构成了李白的人格世界。
李白的诗,大多藐视权贵,浮云富贵。
我们来看人生的各种崇拜如权势的崇拜、金钱的崇拜等,往往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造成的。
从中解放出来,方可得到生命高贵的自由。
解放精神,就是自由生命的超越的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这里的明月,正是自由生命的象征。
逸兴就是一种不婆婆妈妈不拖泥带水的生命状态。
所第5页共8页以解放精神,很大程度是自我解放,将自己的心灵解放出来。
从各种自我制作的圈圈中解放出来。
李白的诗,很大一个价值是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放开自己。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被放出京之后,遇到的一枚明月,温情,飘逸,有仙人之气,送诗人往自由美丽的山山水水。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无情游”,就是与世俗之情完全不同的游,就是忘怀世俗之游。
“无情游”是松开,是不现成。
交欢就交欢,分散就分散;不因交欢而执着,不因分散而悲哀。
在遥远的天边,终有相遇之日。
人性精神李白是最懂得友情的诗人,送孟浩然、送汪沦,都写得很好;李白是高傲的,放浪的,不拘礼的,最没有成规成矩的人,但是李白也儿女情长,中国文化中所说的性情中人,他也算一个。
如果李白只是英雄,只是解放,就只是侠与仙,或者,只是个外国人,就不能懂得中国文化的深处。
中国文化的深处,是人性的感动,是人心与人心的照面。
我们再看李白另外几首月诗。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中国文化最看重心灵相通,精神相感。
月光沉吟,久久不归,原是有心头的怀想感动。
李白诗的月下,其实是斯文相怜的会心之美,是灵心感动的幽深之美。
《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即人心与人心的长想长念。
是爱情,是夫妇情,也是人生理想,或人生中美好的追求不能实现,总之,是一片纯情的叹息。
凡天下的好山水好月亮,都可以成为李白的朋友;凡天下有童心有性情的人,也都可以成为李白的朋友。
李白的人性精神还体现在《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读这样的诗,一个是永恒的情思,一个是刹那的感动,又新鲜又古老,又简单又深邃,诗人李白,真是有情宇宙之大情种。
李白的诗还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第7页共8页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李白飘然不群的诗歌有着难以言说的惊人魅力,人们或以逸视之,或以奇视之,或以仙视之。
他留给后世人900多首诗篇真正体现了古人对他的诗以“逸、奇、仙”的评价,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