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复习答案说课材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及答案
简答:1简述计划工作的程序。
P286(来自课本)或:(来自网络)计划工作的程序一般包括: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订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订派生计划;编制预算。
(来自凯哥PPT)1.分析环境,预测未来2.制定计划3.设计与抉择方案4.编制计划5.反馈计划执行情况2简述组织设计的原则。
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的原则3。
命令统一的原则3决策的制定过程。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4泰罗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是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5为什么在决策中经常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P239或:最优原则需要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ﻫ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1)决策者很难收集到一切信息;(2)决策者对信息的利用能力有限,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3)任何方案都是在未来实施,而决策时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状况有出入。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6简述过分集权的弊端1.降低决策的质量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名词解释:.1.X、Y理论X理论: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工作。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2011年06月19日星期日上午 10:03第一章答案一、填空1.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资源2.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 计划4.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5. 决策;6. 协调,人;7.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8.组织目标的实现;9. 计划10. 自然,社会11. 管理原理,管理方法;12.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二、单项选择1.C2. D3.D4.A5. A6.C7.C8.B9.B 10.D11.B 12.C 13.B三、多项选择1. ABEF2. ABD3.ABD四、判断1.×2. ×3.√4. ×5. ×6.√7. √8.√五、简答(要点,非完整答案)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又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2. 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对劳动过程的管理;管理的艺术性表现在它是对人的管理;二者不可分离。
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用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
管理者如果没有管理科学知识,则管理过程中或是依靠经验,或是凭主观、靠运气;而有了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只是,他们就有可能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设想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当然,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方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以球的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一)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一)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职能二、单项选择题:1、管理的核心是()A、管理被管理者B、完成组织既定的目标C、获得最大利润D、对现实资源进行有效整和E、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指()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3、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A、管理的科学性B、管理的艺术性C、管理学的创造性D、管理学的动态性4、以下哪一项不是管理的手段()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F、策划5、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实质是以下哪一个?A、管理的职能B、管理的内涵C、管理的特征D、管理的属性E、帮助进行资源有效配置,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以达成组织目标。
三、多项选择题: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E、管理过程也是信息变换的过程3、管理学具有以下特征:()A、动态性B、科学性C、创造性D、经济性E、艺术性4、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必须是具有盈利动机的集体活动C、必须是正式组织D、必须是非正式组织E、必须具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四、是非判断:1、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若干个人通过行使各种管理职能,使组织中以人为主体的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2、管理作为一项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有效率地去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3、主管人员由于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数量也有多有少。
《管理学原理》大纲、目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教学辅助资料集教学大纲《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als of management)一、课程编号:二、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三、学时: 48学分:3实验学时:0课内上机学时:0四、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英语五、适用专业:管理类专业六、适用年级:一、二年级七、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管理学研究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具体表现为一般原理。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一般原理、管理过程(职能)。
重点是管理原理和管理过程,管理原理主要包括系统原理、动态原理、人本原理和创新原理;管理过程主要以职能为主线,分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和创新。
八、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真正学会对认识进行再认识、对思想进行再思想;二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对管理职能和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三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提高学生分析管理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使学生不仅能够知道“管理”的过程、而且能够弄清“管理”的逻辑;四是开启学生思维并使之追求管理智慧,使学生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具体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时,要求学生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作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力争弄懂弄通教材内容;二要认真完成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和案例分析,并积极就课堂讨论题目作好准备;三是自发作些社会(机构或组织)管理调研,以为弄懂课程内容积累感性认识和锻炼自己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九、学时安排:序号教学内容学时1第一章导论:管理的涵义、职能、管理者技能、角色42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43第三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34第四章决策4概述、过程、决策类型及一般方法5第五章计划7计划的基础、目标管理、战略性计划、计划方法、规划实务6第六章组织结构与设计8概述、组织结构类型、设计方法、组织设计挑战、组织文化7第七章控制4控制的类型、过程、方法8第八章领导领导本质、理论与艺术49第九章激励激励原理、过程与理论410第十章沟通概述,沟通过程、类型和冲突管理411第十一章创新212总复习(机动)0 或 2十、实验内容和要求:无十一、考核方式:考试成绩由两块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 30% 。
专家推荐:《管理学原理》说课稿
(三)课程学习教学设计实例
让学生自己 总结本次课 所学到的内 容,老师在 此基础上加 以归纳
10%
10%
15%
20%
20%
25%
考核方式
各项目理论考核100% 课 堂 出 勤 10 % 课 堂 表 现 10 % 课 后 作 业 10 % 理 论 测 试 70 %
各项目理论 考核60% 课 堂 出 勤 10 %
+
各实训项目 操作考核40% 个 人 评 价 10 % 小 组 评 价 20 % 成 果 质 量 70 %
(二)课程具体内容
学习任务 名称 教学方法与 支持条 学时 手段 件 分配 12 任务驱动, 多媒体 应能掌握组织职能的基 组织基础理论; 给中小企业设 组织结构 理论教学; 教室; 本内容,知晓人员配置 组织结构类型; 计组织结构图; 图、岗位 案例分析; 校内实 的原则及内容。 人员配备 进行人员配备 说明书 课堂交流与 训基地 讨论 学习任务描述 主要知识点 主要能力点 学习成果 案例分析 结果、测 试结果与 体会心得
活动策划 建立组织结构与 公司制度 激励拓展训练 模拟公司的综合评价
控制
与 技 能 集 成 教 学 内 容
课程实训环节设计
在教学中加大课内实训的力度,贯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对实训 进行系统的设计。
两大模块 管理基础知识实训 管理职能实训
六大技能
分析、科学决策的能力 制定计划的能力 团队协作和建设的能力 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 的能力 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第二版
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第二版第一章: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演变1.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2.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有哪些?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管理、效率、效益、权力、决策、计划、组织结构等。
3.管理学的演变历程有哪些阶段?管理学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科学管理学阶段、人际关系学阶段、决策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学阶段。
4.科学管理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科学管理学的核心观点是以科学方法来研究和改进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5.人际关系学强调什么?人际关系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注重人的行为、态度和满意度。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功能1.管理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规划是管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什么?规划的目的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并制定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3.组织是什么?组织是指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合理地分配和调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领导是管理的核心功能,其要素有哪些?领导的要素包括领导者、员工和情境。
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员工需要对领导者有信任和遵循,情境则会影响领导的行为。
5.控制是什么?控制包括哪些步骤?控制是指通过监测和测量组织的绩效,对比预定的标准,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纠正偏差。
控制包括制定标准、测量绩效、比较与标准的偏差和采取纠正措施。
第三章:组织的基本特征和类型1.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目标、活动、结构、技术和人员等。
2.组织的目标有什么特点?组织的目标应具备明确性、实际性、可衡量性和实现性。
3.组织的技术特征包括哪些方面?组织的技术特征包括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等。
4.组织的结构有哪些形式?组织的结构包括线性结构、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和矩阵结构等。
5.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哪些类别?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功能性组织、事业部组织、矩阵组织、虚拟组织和网络组织等。
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本文话题: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管理学案例分析心理学家心理素质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目标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C 5.D 二、多项选择题1.C 2.BCDE 3.BCE 4.ACDE 5.ABCDE三、判断题1.× 2. × 3.√ 4.× 5. × 四、简答题1.简述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社会实体”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既定目标”指组织要获得的预期效果;“正式结构”指组织任务是由组织成员分工协作完成的。
按照组织的社会功能划分,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和群众组织。
按组织的基本性质划分,可分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2.管理的含义是什么?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含义:(1)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2)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
(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4)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种资源。
(5)管理是一个过程。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简述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个职能构建起来的。
管理是一个围绕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的复杂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职能构成了管理过程。
这个过程以计划为起点,制定好计划后,就要对组织内各构成素和活动进行组织,继而实施领导,然后对计划执行情况和组织运行情况进行控制,最后实现计划目标,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管理过程。
之后再提出新的计划目标,开始新的循环。
管理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地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4.为什么环境研究对于管理十分重要?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要受到各种各样环境因素的影响。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和答案(八)第八章控制一、名词解释: 1.控制2.前馈控制3.间接控制4.预算5.计划评审方法(PERT )二、单项选择:1、计划为控制提供依据,控制是计划实现的()A、前提B、基础C、保证D、措施2.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A、制定标准B、纠正偏差C、用标准衡量业绩D、质量控制3.现场控制还可以被称为()A、反馈控制B、前馈控制C、同步控制D、预防控制4.控制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A、制定标准、纠正偏差、衡量业绩B 、衡量业绩、制定标准、纠正偏差C、衡量业绩、纠正偏差、制定标准D、制定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5.控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A、寻找错误B、衡量业绩C、确保行为依循计划发展D、使人们失去自由6.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大量的管理控制工作,尤其是基层的管理控制工作属于()A •前馈控制B •反馈控制C •现场控制D.计划控制7.以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为控制重点的控制工作是()A •前馈控制B •反馈控制C •现场控制D.计划控制8 •控制论是由美国的()创立的。
A •维纳B.波特C •劳勒D •泰罗三、多项选择:1 •按照控制作用的环节来分,控制类型有()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更正控制D、反馈控制2 •按照采用的手段来分,控制类型有()A、前馈控制B、直接控制C、间接控制D、预先控制3 •下列控制方法中,属于现代控制方法的有()A、预算控制B、程序控制C、计划评审技术D、动态控制4 •控制的基本过程是()A 、确定标准B 、改变标准C、衡量业绩D、纠正偏差5.为了实施有效控制,必须要注意()A 、控制的目的性B 、控制的和时性C、控制的经济性D、控制的客观性等6.预算分为()A .经营预算B .项目预算C.财务预算D •投资预算7.经营比率包括()A •市场占有率B •投入一产出比率C.存货周转率D •相对市场占有率8、管理者控制的主要内容有()A、人员B、信息C、财务D、作业E、绩效四、是非判断:1 •大部分组织仅仅只需要一种控制系统。
管理学原理课后部分答案(熊勇清主编)教学教材
第一章简答题1.管理的二重性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何启发?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社会属性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后做出的判断,这种判断具有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特点。
管理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其次,管理学的许多内容可以提炼为科学知识体系。
管理的艺术性,在于科学所无法反映的管理内容和行为。
管理的艺术性首先表现为管理需要人的直觉,经验和洞察力的运用,需要创造力,不能机械照搬。
其次,管理过程中有些问题在客观上是难以精确并量化的。
完美的管理应当走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道路。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的职能?各职能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四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保证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4.如何理解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是因为管理活动本身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且管理是与人发生关系,人们的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又不一样。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
它本身无法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更加精确化,只能凭借定性方法或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管理学在认识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原则、原理、方法和制度都是从管理实践经验中抽象概括和总结的,由于认识上的缺陷,不可能百分百的准确,也不可能运用精确地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因此人们在应用它指导管理实践中还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经验和技巧。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第一章1、组织的含义: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已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含义:1、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2、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4、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种资源5、管理是一个过程。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4、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为生产力属性,它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它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反映一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
表现为维护和发展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管理的个性。
第二章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
2)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的原理。
4)实行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6)实行“职能工长制”。
7)实行例外原则。
8)心理革命。
2、“经济人”:人的活动仅仅处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忽视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情感、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社会人”:“自我实现人”:3、如何区分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必须对用户看重的价值起重要作用;2)异质性。
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必须为某公司所独有的、稀缺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3)不可模仿性。
其他企业无法通过学习获得,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4)难以替代性。
没有战略性的等价物。
5)延展性。
从公司总体看来,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整个公司业务的基础,能够产生一系列其他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创新和多元化战略中实现范围经济。
4、企业再造:随着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员工素质、辅助工作的性质以及过去为这些不同的部门、不同工作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全部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企业再造。
《管理学原理》全套课后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学?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组织资源予以协调,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又被称为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与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已经构建起以管理性质、理论、职能、方法等为基本框架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具有规范意义的理论科学,并且对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又被称为理论管理学。
2. 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例如质量管理、库房管理、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通用。
管理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为统治阶级服务,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在管理学中诸如组织目标、组织道德、领导作风、激励方式、管理理念、人际关系、群体价值观、组织文化等,与民族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地方风俗、组织传统、社会风尚等密切相关,因此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借鉴和交流较为复杂,不可直接照搬。
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意义:(1)正确并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继承和发展我国已有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经验,采取批判性吸收的态度和方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2)正确认识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在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原理、技术和手段时,必须结合具体组织的实际特征,甚至组织内不同部门的特点,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 如何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人们通过实践,进行收集、归纳、监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而形成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学原理(附含参考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管理者的定义及分类管理者的定义: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的人。
管理者的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2.什么是效率和效果,其对管理的重要性是什么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可能多的产出,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与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正确的事)重要性:因为管理者处理的是稀缺的输入(人员、资金和设备等),所以他们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所以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要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管理者要努力实行:低资源浪费(高效率)+高目标达成(高效果)。
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3.管理职能论、角色论、技能论、系统论、权变论的观点管理职能论:管理职能分为四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
计划职能包括定义目标,制定战略以获取目标,以及制定计划和协调活动的过程。
组织职能包括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安排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职能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或团队,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或者以任何方式处理雇员的行为问题;控制职能包括监督、比较和纠正改进组织的绩效。
管理角色论: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包括: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包括了人与人(下级和组织外的人)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
人际关系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包括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
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是作出抉择的活动。
包括企业家、混乱驾御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管理技能论:管理者履行他的职责和活动需要特定的技能,其中三种基本技能或素质为: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人际技能(中层管理者);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
管理系统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着持续的相互作用,组织是相互依赖的因素包括个体、群体、态度、动机、正式结构、相互作用、目标、直觉所组成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管理社会属性的是( C )。
A. 生产方式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上层建筑2.组织中的人员是指( B )。
A. 管理方式B. 管理的主体和客体C. 管理手段D. 管理的媒介和依据3.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 国民经济管理B. 工业经济管理C. 企业管理D. 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方法4.管理的艺术性是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当具有( C )。
A. 复杂性B. 精确性C. 创造性D. 有效性5.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的是( D )。
A. 系统方法B.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 比较研究法D. 唯物辩证法1.( B )认为研究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产阶级利己主义。
A. 詹姆斯·斯图亚特B. 亚当·斯密C. 泰勒D. 法约尔2.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 )。
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C. 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D. 提高工人的满意度3. 韦伯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被人们称为( D )。
A. 科学管理之父B. 动作研究之父C. 实验心理学之父D. 组织理论之父4.梅奥在霍桑试验( D )阶段认识到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A. 工场照明试验B.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C. 大规模访谈D.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5.提出“社会人”假设的是( D )。
A. 决策理论B. 权变理论C. 社会系统理论D. 人际关系学说6.( D )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而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万能”的管理理论手段和方法。
A. 社会技术系统B. 经验主义C. 管理科学D. 权变理论1.狭义的计划职能是指( C )。
A.检查计划执行情况B.执行计划C.制订计划D.决策2.具有首位性的管理职能是( B )。
A.组织‘ B.计划C.领导D.控制3.编制计划最关键的一步是( C )。
A.拟定备选方案B.评价各种备选方案C.选择方案D.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预测4.在决策时具有一定自由处置权指的是( C )。
A.规则B.程序C.政策D.标准5.长期计划往往是( C )。
A.战术计划B.财务计划C.战略规划D.人力资源规划1.确立目标是( A )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B.人员配备C.领导D.控制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目标管理的优点( D )。
A.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B.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责任心C.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D.有利于暴露组织结构中的缺陷3.企业中对某一部门有利的目标并不总是有利于企业整体,各部门的目标之间有时常常会发生矛盾,产生冲突和干扰。
这反映了下列目标的哪种属性( B )。
A.目标的层次性B.目标是一个网络体系C.目标的多样性D.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协调4.北斗公司的总经理刘冰在一个职业培训中学习到了很多目标管理法的内容。
对于这种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清晰以及其预期的收益印象非常深刻。
为此,他准备在公司中实施这种管理方法。
第一步就是要和各个部门的主要的负责人协商确定如何为各部门制定目标。
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有着不同的见解。
主要有以下几种,你认为哪种看法是正确( D )。
A.各部门的目标决定了整个公司的业绩,应该确立较高的标准B.考虑到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各部门的目标应该设置最低的标准C.目标的确定应该略高于各部门的现有能力,但要是各部门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D.各部门情况不一样,有的部门宜采用高标准,有的部门则宜采用低标准5.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称为( )。
A.主要因素B.关键因素c.限定因素D.环境因素1.决策的标准遵循( B )原则。
A.最优化原则B.满意性原则C.目的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2.政策指导矩阵即用矩阵来指导决策,是由( C )创立的。
A.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西方电气公司C.荷兰皇家壳牌公司D.马克斯·韦伯3.头脑风暴法选择专家的人数为( A )。
A.5~10人B.10~25人C.30~50人D.50人以上1.作为动词的组织指的是( B )。
A.群体B.职能C.结构D.体系2.按照管理幅度的大小及管理层次的多少,就可形成两种结构:扁平式组织结构和( D )。
A.矩阵制组织结构B.事业部制组织结构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D.锥形式组织结构3.最早使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是( B )。
A.职能制组织结构B.直线制组织结构C.扁平式组织结构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1.同职权共存的是( D )。
A.群体B.职能C.结构D.职责2.转移到参谋人员和部门的直线职权称为( C )。
A.直线职权B.参谋职权C.职能职权D.指挥权3.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称为( D )。
A.代理B.分工C.授权D.分权1.依照预先确定的内容、程序、分值结构进行的面试形式为( C )。
A.混合式面试8.压力面试C.结构化面试D.非结构化面试2.( B )的一些培训中心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实行一种称为“篮子计划”的方法。
A.美国B.德国C.法国D.加拿大3.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评,通过征询被考核人的上级、同级、下级和服务的,各方面的意见来对他的工作进行评价是( B )。
A.同级考评B.360度考评C.下级考评D.同事考评4.(C )综合了关键事件法和评分表法的主要要素,考评者按某一序数值尺度指标打分。
A.书面描述法B.目标管理法C.行为定位评分法D.多人比较法1.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差异在于领导者具有一些可被确认的基本特性,持这种,的理论被称为( A )。
A.路径一目标理论B.管理方格理论c.领导特性理论D.归因理论2.根据管理方格图理论,对生产高度关心而对人很少关心的管理是属于哪种类的领导风格( A )。
A.任务型B.俱乐部型C.团队型D.贫乏型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表明,随着下属成熟程度的提高,领导者应该相应地改变的领导方式。
对于高成熟度的下属,应采取( B )的领导风格。
A.高任务、高关系B.低任务、低关系C.高任务、低关系D.低任务、高关系1 按照沟通的渠道或途径不同,沟通可以分为( C )。
A 工具式沟通和情感式沟通B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C.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D.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2( C )有助于同级部门或同级领导之间的沟通了解。
A.下行沟通B.上行沟通C.平行沟通D.斜向沟通3.某公司质管部经理在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步骤、措施等方面与公司主要专有不同看法。
该质管部经理认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司上下并未得到充分重视:领导则认为,他们是十分重视产品质量问题的,只是质管部经理的质量控制方案成本太高且效果不好。
最近一段时间,这种矛盾呈现激化现象。
一天上午,质管部经理接到公司副总的电话,通知他去北京参加一个为期10天的管理培训班,而质管部经理则认为自已主持的质改推进计划。
在紧要关头,一时脱不开身,公司领导应该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他们做出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不支持甚至是阻挠自己的工作。
因此,质管部经理不仅拒绝了领导的安排,还发了一通脾气;而公司副总也十分恼火,认为质管部经理太刚愎自用,双方不欢而散。
你认为这里出现的沟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副总发送的信息编码有问题B.信息传递中出现了噪声c.质管部经理对于公司副总的反馈有问题D.质管部经理对于信息的译码出了问题4.下述对于信息沟通的认识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B )。
A.信息传递过程中所经过的层次越多,信息的失真度就越大B.信息量越多,就越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沟通c.善于倾听,能够有效改善沟通的效果D.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地位上的差异也是一种沟通障碍5.比较链式与网式两种信息沟通网络的特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C )。
A.链式网络采取一对一的信息传递方式,传递过程中不易出现失真情况B.网式网络由于采取全面开放的信息传递方式,具有较高的管理效率C.网式网络比链式网络更能激发士气,增强组织的合作精神D.链式网络比网式网络更能激发士气,增强组织的合作精神1.某公司改善了职员A的工作条件,职员A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没有提高,不久职员A接到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他工作特别卖力,这可运用哪一种激励理论来解释( D )。
A.期望理论B.双因素理论C.公平理论D.强化理论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决定的,而需要则是由动机引起的B.从需要到目标,人的行为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进行、不断升华的循环C.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条件下会诱发出不同的行为D.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人,或者准确地说是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3.俗话说“饥寒起盗心”,但古人云“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据管理学的有关原理,以下哪一项对这一俗语、格言所做的解释比较恰当( C )。
A.此俗语体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格言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B.此俗语、格言均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不过需求层次不同C.此俗语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格言符合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D.此俗语符合期望理论,格言符合需求层次理论悖4.如果员工甲认为与员工乙相比,自己的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员工甲会采取的行为是( B )。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努力增加员工乙的报酬D.使乙减少投入5.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 B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忽视1.控制就是使事情按计划进行。
为此就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随时监控是否存在偏差。
在发现偏差后,有人提倡“消灭偏差”,对于这种提法你如何看待(C )。
A.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只有消灭了偏差才能确保计划的顺利实现B.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如果要完全消灭偏差成本太高了C.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关键问题是找到偏差出现的原因,消除原因才是根本的解决途径D.以上提法都不正确,2.某企业到了2月底,发现甲产品第一季度的生产计划才完成了40%,便采取日夜轮班的方式以完成计划;发现乙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降,立即决定停止生产。
这些措施( C )。
A.均为反馈控制B.均为前馈控制c.前者为反馈控制,后者为前馈控制D.前者为前馈控制,后者为反馈控制3.控制工作中,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首先要(B )。
A.判别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B.判别偏差的严重程度c.找出偏差产生的确切位置D.找出偏差产生的责任人4.现场控制是指某项活动(B )。
A.在开始前实施的控制B.在进行中实施的控制C.发生变化后实施的控制D.严生成米后买施的控制5.持续不断地“救火”,解决现场中出现的紧急问题,这意味着管理者应该开始着手考虑以下何种行为了( D )A.修正控制标准B.组织更多的人员采取纠正行动C.衡量实际绩效D.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1.预算是指用数字说明企业经济活动的(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