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 题库 附08-99年真题
地大北京地球科学概论题库附真题08-991.黄道面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
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
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
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科学上,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
3.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得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4.矿床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含有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5.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它主要指岩石中颗粒本身的一些特点。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它反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6.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枢纽。
7.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8.将今论古将今论古是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的一种方法论。
9.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
10.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在上升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组后冷凝称为岩石,这一复杂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1.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一层;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12.磁偏角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绪论一、名词解释1.部门自然地理学[首都师范大学2005研]答:部门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
2.自然地理学[广西师范学院2004研]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它们包括该系统两级组织水平的研究。
二、简答题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2005研]答:(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②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
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99、00、01、02、03、04、07、08(2)
中国地质⼤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99、00、01、02、03、04、07、08(2)1999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地温梯度2、历史⽐较法3、差异风化4、莫霍⾯5、矿物解理6、⽯林7、洪积⾯ 8、岩⽯的结构 9、苦湖 10、分选性与磨圆度 11、海蚀凹槽 12破⽕⼭⼝⼆、简述地质年代中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层次的划分依据(10分)。
三、试分析变质作⽤与岩浆作⽤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的顺益关系(10分)。
四、简述岩⽯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
五、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些表现或证据(12分)。
六、试对⽐河⾕、冰蚀⾕与风蚀⾕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5分)。
七、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与⽣物沉积作⽤(15分)。
2000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历史⽐较2、解理3、球形风化4、波切台5、三⾓洲6、岩浆作⽤7、背斜8、转换断层9、化⽯层序律 10、层理11、克拉克值 12、古登堡⾯⼆、试论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8分)三、概述河流的侵蚀作⽤(20分)四、简述岩⽯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五、试述岩溶作⽤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10分)六、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10分)七、简述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14分)2001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1、浊流2、承压⽔3、夷平⾯4、莫霍⾯5、地震震级6、搬运作⽤7、岩⽯结构8、地质年代9、风化壳 10、地温梯度 11、将今论古 12、磨圆度 13、中⼼式⽕⼭喷发 14、岩株⼆、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共12分)三、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共10分)四、试述变质作⽤的类型(共13分)五、试述⼲旱⽓候区湖泊的沉积作⽤(共10分)六、简述影响风化作⽤的因素(共10分)七、对⽐“V”型⾕、“U”型⾕和风蚀⾕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共10分)2002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1、风度2、⼤地⽔准⾯3、承压⽔4、浊流5、变质作⽤6、岩⽯圈7、地温梯度8、解理9、⾓度不整合 10、温差风化 11、岩溶作⽤ 12、震级 13、威尔逊旋回 14、⽣态系统⼆、试述河流的剥蚀作⽤(14分)三、如何确定相对地质年代(7分)四、简述浅海的沉积作⽤(14分)五、试述⽕⼭作⽤及其主要产物(10分)六、简述断层的识别标志(12分)七、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该学说对地学⾰命的意义(8分)2003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40分)1、转换断层2、潮汐3、⼤陆边缘4、岩⽯结构5、重⼒异常6、同位素地质年龄7、风化作⽤8、化学搬运作⽤9、冲积物的⼆元结构 10、黄⼟ 11、夷平⾯ 12、克拉克值 13、解理 14、⼤洋地壳 15、承压⽔ 16、岩溶作⽤⼆、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
200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24水文地质学基础考研试题B卷
机密★启用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科目代码: 824 科目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考生姓名:公众号考生编号:关注“地质考研招聘”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本试题纸上和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填写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
等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无效。
3.必须使用黑(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者签字笔书写。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本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
*:真题。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3×10=30)1.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答: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是矿物的光学性质的一部分,是矿物的特征,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
矿物的光泽指矿物表面的反光能力,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三类,非金属光泽又分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与松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
矿物的透明度是指矿物透过可见光波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透射系数表示,吸收愈强,透射系数越小,愈不透明。
根据矿物在专门磨制的岩石薄片中透明的程度,可将矿物分为透明矿物(如石英、长石等)、半透明矿物(如闪锌矿、辰砂等)和不透明矿物(如黄铁矿、磁铁矿等)。
2.夷平面和准平原答: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起伏平缓近似平坦面,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作用过程中力图降低地面高程,使之接近基准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
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
3.壶穴和锅穴答:壶穴是在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特征。
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形成一圆形孔洞,称为壶穴。
锅穴是指冰水平原上的圆形洼地或坑穴,一般深数米,直径十余米到数十米不等。
边缘陡峭,周壁陡直,大多分布在冰水平原上。
4.冷锋和暖锋答: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暖锋过境时,温暖湿润,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多转云雨天气。
与冷锋相对。
暖锋比冷锋移动速度慢,可能会连续性降水或出现雾。
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就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
冷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的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自然地理学04、05、06、07、08真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2004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地壳与地幔: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
莫霍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就是地幔其体积占地球的33%,质量占68%,平均密度3.8~5.6g/cm3,地幔分上下两层。
2、对流层与平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特点,气温虽高度增加而降低,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的大气层,气流稳定,称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不变或微升,水汽、尘埃等非常少,很少出现云和降水,大气透明度良好。
3、克拉克值:1924年,F.W.克拉克与华盛顿依据来自世界各地的5159个岩石样品首次测定了16km厚度内地壳中的63种化学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所获数值后来被命名为克拉克值。
4、风化作用于风化壳: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化学风化三种类型。
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即是风化壳或称残积物。
5、崩塌与滑坡: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
有岩体、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
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弱面的抗滑力时才能发生。
6、峰林与孤峰:峰林为分散碳酸盐岩山峰,通常由峰丛发展而成,但因受构造影响而形态多变,在水平岩层上多呈圆柱形或锥形,在大倾角岩层上多呈单斜式。
孤峰是峰林发育晚期残存的孤立山峰,多分布于岩溶盆地底部或岩溶平原上。
7、侧碛堤与中碛堤:侧碛堤是分布于冰川两侧,通常比冰面高的垄状或长堤状冰碛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第一部分填空与判断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
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
第二章地球一、填空题1、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2、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
3、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
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某地区重力异常,说明该地区重力值偏高(×)。
2、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3、地下的温度、压力,与地壳的密度成正比(×)。
4、古登堡面以上,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古登堡面以下,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5、地球的北极为地磁场的N极;地球的南极为地磁场的S极(×)。
6、地球重力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三、选择题1、岩石密度越(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慢;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D)。
A、大B、小C、横波D、纵波2、地震波能够在地球内部传播说明地球有(A);地壳中的岩石可发生强烈的弯曲说明地球具有(B)。
A、弹性B、塑性第三章地壳一、填空题1、地球表面积是起伏不平的,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
2、大陆表面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六种地形地貌单元。
3、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为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和环太平洋山系。
4、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单元。
5、大陆边缘由⑴大陆架;⑵大陆坡;⑶大陆基;⑷岛弧;⑸海沟五部分构成。
6、固体矿物按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晶质和非晶质两类两类。
7、晶体按其生长方式分为一向延长型、二向延长型、三向延长型三种。
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三、论述亚洲季风对我国不同地区地表生态的影响。(30 分) 四、论述地表系统中碳的循环过程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关系。(30 分) 以上试题来自 网友的回忆,仅供参考,纠错请发邮件至 suggest@。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 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2013 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 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回忆版)
本试题由 网友张无忌♥serenity、浅草之夏提供
一、名词解释(3′*10): 1.生长型和生活型 2.梅雨和季风 3.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 4.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 5.土壤肥力 6.脱硅富铁铝化用 7.优势种和建种群 8.侵蚀基准面 9.行星风系 10.假整合 二、简答题(15′*4): 1.简述板块边界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试分析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试从地球表面物质循环角度,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主要影响。 4.请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主要灾害类型及其 主要原因。
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3×10=30)1.雾与霾2.海沟与中央裂谷3.羊背石与风棱石4.冲积扇与洪积扇5.莫霍面与古登堡面6.天气与气候7.气团与锋8.暖流与寒流9.矿物的条痕和硬度10.食物链和营养级二、简答题(15×4=60)1.自然地理区域规划的原则。
2.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
3.比较中国南北地区土壤差异。
4.风成地貌的种类及特征。
三、论述题(30×2=60)1.试述不同自然背景下河流地貌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试述中国东西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3×10=30)1.雾与霾雾是漂浮在近地面的乳白色微小水滴或冰晶,水滴显著增多时空气成浑浊状态。
依据不同的成因,雾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气雾、上坡雾和锋面雾五种。
雾对能见度的影响很大,常妨碍交通,尤其对航空运输的影响较大。
霾是指空气中烟尘等微粒较多时导致能见度变坏的现象。
2.海沟与中央裂谷答: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
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且与大陆边缘相对平行。
中央裂谷是洋中脊梁轴部的巨大地堑型裂谷,宽约30多千米,平均深度达2000m以上。
3.羊背石与风棱石答:羊背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也叫“羊额石”。
因迎冰面较平缓并倾向上游,表面密布擦痕,背冰面为参差不齐的陡坎,远望形似匍匐于地面的羊背,羊背石高可达数米至二三十米,长可达数米至上百米。
风棱石是由戈壁砾石迎风面经长期风蚀被磨光磨平后在瞬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被磨光磨平,两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形成的典型风蚀地貌。
依据棱的数目,风棱石可分别称为单棱石、三棱石、多棱石等。
4.冲积扇与洪积扇答: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山口堆积而成的扇形堆积体。
中国地质大学_北京_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一、归类题(每题2 分,共8 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玄武岩、剪节理、板岩、土壤、残积物、片岩、位移、闪长玢岩、片麻岩、铝土矿、地震、熔岩流、高岭石、褶皱、辉长岩、糜棱岩1. 风化作用:土壤、残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 构造运动: 剪节理、位移、地震、褶皱、张节理、背斜、断裂3. 岩浆作用: 玄武岩、闪长玢岩、熔岩流、辉长岩、安山岩、花岗斑岩、熔岩被、闪长岩、4. 变质作用: 板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千枚岩、糜棱岩将下列各种地质现象相对应地归入矿物、岩石、构造变形中。
贝尼奥夫带、方解石、钾长石、灰岩、白云母、花岗岩、正断层、角闪石、片岩、泥岩、斜长石、褶皱、地震、金刚石、大理岩、石英、应力、脆性变形、玄武岩、节理。
1. 矿物:方解石、钾长石、白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金刚石、石英。
2. 岩石:灰岩、花岗岩、片岩、泥岩、大理岩、玄武岩。
3. 构造变形:贝尼奥夫带、褶皱、应力、地震、节理、脆性变形、正断层。
下列岩石圈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水平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垂直变位判断的依据?1 .垂直变位判断依据为:河流阶地、夷平面、平行不整合接触;2 .水平变位判断依据为:沉积物的厚度与环境变化、古地磁。
二、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分):1.风化壳: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岩基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2.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3.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4.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后,在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溢出地表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份不断变化,并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5.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结构与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地大北京地概考研真题答案及图题解析MJ-2013.7
地大北京地概考研真题答案及图题解析MJ-2013.7地大北京地概考研真题答案及图题解析MJ-201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球科学概论2004年地球科学概论A三.仔细阅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一下问题:1、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种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
(5分)褶→角→侵→断→平2.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5分)侵:J后,K2前;角:P后,J前3、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
(5分)褶:P后,J前;断:侵后(J后),K2前2005年地球科学概论A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残积物生态系统河流阶地大洋中脊同位素地质年龄潜水接触变质作用地质灾害中心式火山磁异常条带二、判断是非(每小题3分,共24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2、太阳队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3、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处最大(×)4、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5、从地表至地心,地球的密度、温度、重力和压力都是逐渐增大的(×)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7、平面上垂直地层走向不同时代的地层重复出现,可以判定是褶皱构造(×)8、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三、选择题(每题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共21分)1、通常情况下,酸性岩的温度与基性岩的温度相比:(B)A、高B、低C、有时低,有时高D、大致相等2.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D)A、总体说来,震级越大,烈度越大B、二者关系说不清C、总体来说,离开震中越远,地震震级越来越小D、大致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来越小,但震级是不变化的3.分离性板块边界一般不可能出现:(B)A、基性岩浆侵入B、深渊地震C、浅源地震D、基性岩浆喷出4、平常所见的河床宽度仅占河谷谷底的很小部分,这主要是因为(D)A、过去的水量大,而现在突然减小了B、过去的河床很宽,现在堆积变窄C、河床的测蚀与摆动造成的D、河床的下蚀作用5、陆生植物的形成于发展开始于(C)A、新生代B、中生代C、晚古生代初D、早古生代初6、通常情况下,千枚岩的变质程度较麻粒岩的变质程度(B)A、高B、低C、有时低,有时高D、大致相等7、适宜于珊瑚生长的环境是(B)A、半深海的适宜环境B、浅海正常盐度,并具有通畅的水流和20℃温度的条件下C、滨海地区D、热带、亚热带的海域内四、读图题(共15分)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问题:(1)简要分析图区内的构造发展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往年试题
a.典型年丰水期;b.典型年枯水期;c.多年平均;d.多年枯水期。
三、论述题:(共30分)
1、试举例说明含水层概念及其如何应用?
2、画出间歇性河流对潜水的补给过程的横断面示意流网图,并说明间歇性河流变化规律对潜水含水层动态的影响。
四、 简述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形成作用。(15分)
五、简述地下水资源的特征。(15分)
六、试论述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30分)
试题三图(a)
试题三图(b)
试题三图(c)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
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 30分)
1.孔隙度
2.承压水
3.毛细水
4.溶滤水
5.溢流泉
(注:Q泉A表示A泉的流量,Q泉B表示B泉的流量,Q开表示拟定开采井群的开采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持水度
含水层
上层滞水
水力梯度
地下水均衡
岩溶水
二、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每题 2分,共10分)
1.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越大,该含水层越富水。()
4、拟定水源地开采后
a.若Q泉B<Q开<Q泉A时,本区的含水系统和径流系统是否发生变化?地下分水岭是否会移动?若移动,请出地下分水岭移动的趋势方向,并说明南北两侧地下水的排泄方式;
c.若Q泉A<Q开<Q泉A+ Q泉B时,本区的含水系统和径流系统又如何发生变化?地下分水岭是否会移动?若移动,请出地下分水岭移动的趋势方向,并说明南北两侧地下水的排泄方式;
3、山前冲洪积扇中地下水从山前向平原具有盐分增多的分带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自然地理学04、05、06、07、08 09
自然地理学2004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地壳与地幔2、对流层与平流层3、克拉克值4、风化作用于风化壳5、崩塌与滑坡6、峰林与孤峰7、侧碛堤与中碛堤8、种群与群落9、生物多样性10、土地与土壤二、简述题(每题15分)1、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地貌的成因及影响因素3、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4、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三、论述题(每题30分,任选两题)1、地球上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2、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特征3、海岸地貌及其形成过程2005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岩浆岩与变质岩2、震中与震源3、中生代于新生代4、对流层与平流层5、丰度与克拉克值6、海蚀崖与海蚀台7、石芽与溶沟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9、黄土与冻土10、大陆岛与海洋岛二、简述题(每题15分)1、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析海洋对地理环境形成的作用3、对比西北地区与华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1、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主要功能2、试对比流水地貌、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的特征,分析形成的动力特点3、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2006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矿物与岩石2、断层与节理3、经度与纬度4、冻土与寒土5、天气与气候6、湖泊与沼泽7、潜水与承压水8、岩溶漏斗与落水洞9、生产者与消费者10、角峰与刃脊二、简述题(每题15分)1、海平面变化对沿海地区环境的影响2、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3、种群的基本特征4、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1、试举例说明陆地地貌形成的影响因素2、从土壤因素学说出发,论述各种影响因子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3、比较倒石堆、坡积裙、洪积扇、冲积扇、三角洲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2007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莫霍面与古登堡面2、矿物与岩石3、节理与解理4、气候与气候带5、生态系统的库与流6、洪积扇与冲积扇7、黄土与冻土8、羊背石与冻胀丘9、波切台与波筑台10、峰丛与峰林二、简述题(每题15分)1、地壳中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3×10=30)1.生长型和生活型答:生长型,生物体在其遗传结构限度内在所遇环境条件下发育形成的一般形态或外表特征。
植物生长型是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
植物的生长型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生活型是生物对于特定生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类型,是生物的一种生态分类单位,凡是在外貌上具有相同(似)适应特征的归为同一类生活型。
在相同的生活条件下,不同亲缘关系的生物可以通过趋同适应产生相同的生活型。
2.梅雨和季风答:梅雨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季风是在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
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
3.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答: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丹霞地貌是水成的红色砂砾岩地貌,是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4.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答:厄尔尼诺为西班牙文,意为“圣婴”,秘鲁渔民用以称呼圣诞节前后南美沿岸海温上升现象,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则用以专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现象,在有的年份,由于大气环流变异,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减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寒流,海温升高,上涌还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和寄食鸟类死亡、腐烂,并释放大量H2S进入大气,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持续时间达6个月以上,称为厄尔尼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2010年水文地质学研究生试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卷)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代码:415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6分,共 30分)1.蒸腾2.裂隙率3.水力梯度4.钙华5.下降泉二、辨析题(每题6分,共 30 分)1.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所以沙漠地区的地下水没有补给来源。
2.松散岩层的给水度虽然经验上被认为是固定的参数,但实际上也随时间变化,并且总是小于孔隙度。
3.潜水埋深越小,蒸发越强烈,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也越大。
4.含水层孔隙度越大,则渗透系数越大。
5.农业灌溉管理不善,导致土地盐碱化,这是溶滤作用的结果。
三、简述给水度的含义及其与岩性的关系?(10分)四、画出下面降雨入渗条件下河间地块剖面的流网(画出流线、等水头线,标图1 河间地块潜水含水层(题四)五、简述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15分)六、论述碳酸盐岩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运动特征(25分)七、综合分析题(30分)图2和图3显示了某地区天然状态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系统特征图,其中弱透水层为高压缩性的含砂粘土层。
(1) 简述图中所反映的水文地质条件。
(2) 分析人工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
(3) 分析本地区开采深层地下水最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图2 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系统图3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系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代码:415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6分,共 30分)1.径流系数2.上层滞水3.结合水4.溶滤作用5.越流二、填空(每题6分,共 30 分)1.地下水的排泄方式包括,,等。
2.溶解了大量CO2的地下水在温度或压强时将发生脱碳酸作用,并导致地下水矿化度,pH值。
3.某开采井在一承压含水层抽水,附近观测孔观测到该承压含水层水头下降了6 m,则该处含水层有效应力将,含水层上部粘性土盖层的孔隙水压力将、密度将、渗透系数将。
(填“增大”或“减小”)4.在一次渗流试验中,细砂(A-B段)和粉砂(C-D段)被填入断面呈圆形的水平柱形容器中,如图1所示,入口与出口流量稳定为Q,测压管水面高度分别为h A、h B、h C、h D,CD之间距离为15 cm,AB之间距离为10 cm,直径d2是d1的2倍,已知h A-h B=3 cm,h C-h D=9 cm,则细砂渗透系数是粉砂渗透系数的倍,从B断面到C断面,渗透流速的变化趋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