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显示中常见牛顿环的原理

合集下载

LCD牛顿环问题分析和改善

LCD牛顿环问题分析和改善
以下手机有牛顿环 1701,1702 (信利屏) 927系列,主要是927A,927B,和使用927B前壳的1206A, 使用BYD屏有牛 顿环问题,使用信利的屏,几乎没有问题 1006 使用信利屏有牛顿环问题 信利屏和比亚迪屏外观区别 信利屏触摸板完全包在胶框里,比亚迪屏触摸板大部分暴露在外 经过测量,信利屏和比亚迪屏长宽尺寸差不多,而且最有可能造成牛顿环的宽 度尺寸,比亚迪的还略小。厚度,信利屏为3.70左右。比亚迪的为3.80左右。
设计时,LCD和PCB之间的导电背胶布置 在边上,可以减轻牛顿环,同时对避免水 印,改善跌落都有好处。
• 前两天已经让供应商做更薄的泡棉样品 • 但根据现在的分析,泡棉宽度还要减小, 才能不裹住触摸板。
牛顿环出现的原因
• 经过向比亚迪工程师喻安荣和信利工程师谌小旺请教,以下几个原因 会造成牛顿环 • 一,触摸屏凹陷,一般为四周挤压触摸屏,会有牛顿环。如果四周挤 压造成触摸屏鼓起,不会看见牛顿环。
• 二,如果LCD液晶屏和触摸板间隙变小,会加重牛顿环。
从设计图上看,没有干涉
蓝色为LCD 蓝色为前壳
粉红色为泡棉
绿色为主板
浅黄色线为后壳
实际状态,前壳有较大圆角,而且为了方便贴泡棉, 泡棉宽度尺寸比设计大,裹住LCD,造成向里压缩 触摸板,使触摸板弯曲
一般情况,泡棉会有裹住触摸板,并向内侧挤压触摸板。如果没有LCD 胶框保护,触摸板更容易向内侧变形,同时,如果LCD 泡棉超出触摸 板和LCD之间的背胶,泡棉还会对触摸板造成凹陷的弯矩,造成牛顿环
触摸板

LCD 胶
泡棉宽度尺寸和触摸板差不多,就不会裹住触摸板,不会向内侧挤压触 摸板。,同时,如果LCD 泡棉在外侧超出触摸板和LCD之间的背胶, 泡棉就会对触摸板造成鼓起的弯矩,避免牛顿环 设计时,LCD和PCB之间的导电背胶布置在边上,可以减轻牛顿环,同 时对避免水印,改善跌落都有好处。

牛顿环原理和分析

牛顿环原理和分析

牛顿环是由光的干涉原理形成的,不是有色散形成的,干涉同色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过程。

当光相从空气薄膜的上下两个面反射时,由下表面反射的光会产生1/2派的相位突变,导致反射的两束光产生相位差,从而导致反射的两束光产生了入射光波长的一半的光程差(实际上光程差还应该加上该处空气薄膜厚度的两倍)。

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为入射光波长的一半的奇数倍时,两束反射光干涉相消,该处为暗纹,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为入射光波长的一半的偶数倍时,两束反射光干涉加强,该处为明纹。

具体公式有明环半径r=根号下((k - 1/2)Rλ) k=1,2,3....暗环半径r=根号下(kRλ) k=0,1,2,...其中k代表第几条牛顿环,R代表凸透镜的曲率半径,由公式可知R 越大环的半径越大。

(R 越小则凸透镜弯曲的越厉害)在电阻式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牛顿环(有些厂家也叫彩虹纹,或干脆叫彩虹)就象一个漂荡在工场的幽灵,一不小心,它就时不时的在生产与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弄得不少在工场做现场管理的工艺技术人员神魂颠倒。

不是因为这彩虹太美丽,而是这美丽的品质杀手,在目前的行业中,太容易闯祸,让别人一眼精艳的挑出毛病来。

在显示器模组中,牛顿环出现的区域,因为光线干涉的原故,会造成色彩叠加因而导致最终显现的色彩不正,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该区域的显示对比度,所以都是作为致命的主要缺陷列置。

一、牛顿环的产生机理我们知道,不管是电阻式触摸屏,还是液晶显示器,支撑主体都是两块ITO玻璃或一块ITO玻璃,一块ITOFILM,如果有一面材料产生形变,材料ITO内表面产生一个曲率半径的曲面,跟平常物理光学里讲的产生牛顿环的凸透镜与平面镜内表面的效果是一样的,牛顿环同样是体现了光线在相对的两个表面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光程差与波长间的关系。

它同样的,会因为光程差的增大,也就是两表面间的距离增加,牛顿环的间距也会增大。

5FI>T=QF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管电阻式触摸屏也好,液晶显示器也好,都会把外框支撑处的间隙距离做得比中间的稍微大一些,如果工艺中参数稍有差离,那么这种距离差就没法消除,这样就让两个表面的产生一定的中间向内凹陷,这样光线在两个表面间的光程差就会产生不一样,在入射光与反射光的互相干涉过程中,就会按不同的光程差区域选择出不同的波长出来,显现出对应波长的颜色。

牛顿环的原理和具体应用

牛顿环的原理和具体应用

牛顿环的原理和具体应用1. 牛顿环的原理牛顿环是一种干涉现象,是由光在两个不同介质之间反射和干涉产生的,具体表现为在两个透明介质之间产生的一组彩色环形条纹。

牛顿环的形成是由于光在两个介质表面反射时会发生相位差,从而导致干涉现象的出现。

牛顿环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释:1.光在入射介质表面发生反射,并经过一段程度的相移。

2.反射光在介质之间形成干涉,其中一部分光束由于经过更长的路径而导致相位发生变化。

3.干涉光束在出射介质表面发生反射,并继续传播。

4.反射光束再次经过一段程度的相移。

5.最终,将形成一组彩色环形条纹。

2. 牛顿环的具体应用牛顿环作为一种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具体的应用:2.1. 光学测量牛顿环可用于精确测量透明物体的曲率半径和表面的形态。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直径和间距,可以计算出待测物体的尺寸和形状。

2.2. 材料表面质量检测利用牛顿环的干涉条纹可以对材料表面的平整度和高度差进行检测。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形态变化,可以判断表面是否均匀、平整,并且可以定量测量出高度差的大小。

2.3. 光学元件的测试和研制牛顿环可以用于测试和研制光学元件,例如透镜、棱镜等。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态和位置的变化,可以评估光学元件的性能和误差,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2.4. 显微镜成像在显微镜成像中,牛顿环被用于观察透明样品。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形成的牛顿环,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并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2.5. 光学涂层表征牛顿环可以用于光学涂层的表征和质量检测。

通过观察涂层反射光产生的干涉条纹,可以评估涂层的均匀性和厚度,并判断涂层是否符合要求。

2.6. 光学仪器校准牛顿环可以用于光学仪器的校准和调整。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态和位置,可以对仪器的放大倍数、焦距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和调整。

结论牛顿环作为一种干涉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不仅可以用于光学测量、材料检测和光学元件研制等科学研究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显微镜成像、光学涂层表征和光学仪器的校准等工程应用中。

牛顿环成因

牛顿环成因

牛顿环成因
牛顿环是一种薄膜干涉现象,是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

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

它们是由透镜的凸面和平板玻璃之间形成的空气层厚度变化而产生的干涉条纹。

具体来说,当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空气层时,光线会在空气层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形成两束反射光。

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是由空气层的厚度决定的,因此在空气层厚度相同的地方,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也相同,形成同一级次的干涉条纹。

由于空气层的厚度在中心处最小,向四周逐渐增大,因此同一级次的干涉条纹也呈现为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除了空气层厚度的变化,牛顿环的产生还与光线的波动性有关。

当光线经过空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这些过程会使得光线的相位发生变化。

当两束反射光相遇时,它们的相位差决定了它们是否能够相互干涉。

如果相位差是整数倍的波长,则两束光会相互加强,形成明亮的干涉条纹;如果相位差是半整数倍的波长,则两束光会相互抵消,形成暗淡的干涉条纹。

总之,牛顿环是由透镜的凸面和平板玻璃之间形成的空气层厚度变化而产生的干涉现象,它的产生与光线的波动性和干涉原理密切相关。

通过牛顿环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也可以对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牛顿环实验原理

牛顿环实验原理

牛顿环实验原理
牛顿环实验原理是通过光的干涉现象来研究透明薄片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中,通过一个凹透镜将透射光束汇聚,使其在一平滑透明板(例如玻璃片)上形成环状的光干涉区域。

在干涉区域上观察到的彩色环纹,可以用来推导薄片的厚度和折射率。

原理是基于光的干涉现象:当平行光波通过透明介质界面时,会发生一系列干涉和反射现象。

在牛顿环实验中,光波经过凹透镜汇聚后,射向平滑透明板的表面。

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光波在薄片和空气之间形成干涉现象。

当光波从平滑透明板上反射时,由于观察点到板的距离因为曲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根据光程差的原理,光的波峰与波谷的相位差会导致不同的光干涉效果。

在观察区域的中心,光程差为零,所以出现暗环。

随着距离观察区域中心距离的增加,光程差逐渐增大,形成具有不同颜色的同心圆环。

利用基本的光的干涉原理,我们可以得到牛顿环实验的数学表达式,其中包含了薄片的厚度和折射率。

通过测量干涉环的半径,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公式来计算出薄片的性质。

因此,牛顿环实验原理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光的干涉现象来研究透明薄片的厚度和折射率。

这一实验为物理学家们提供了了解光的性质和物质特征的重要工具。

牛顿环的原理及具体应用

牛顿环的原理及具体应用

牛顿环的原理及具体应用1. 牛顿环的原理牛顿环是指在有一个平面玻璃片上放置一个凸透镜或者凸镜,然后在凸透镜或凸镜和玻璃片之间加入物体透明液体,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形干涉条纹。

牛顿环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点来解释:1.干涉现象:光的干涉现象是指当光束遇到不同路径时,由于光波的波动特性,会产生干涉现象,即光的叠加。

通过干涉现象可以得到干涉条纹。

2.直径差:牛顿环中的干涉是由于光在透镜和玻璃片之间的路径差引起的。

路径差是指两束光波在传播过程中所走的路径的差值,也可以理解为两束光波到达观察点的距离差值。

在牛顿环中,直径差是由于光束离开凸透镜表面时在空气和透明液体之间的折射产生的。

3.干涉条件:光的干涉现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在牛顿环中,干涉条纹出现的条件是路径差等于整数倍的波长。

具体来说,当路径差为奇数倍波长时,形成暗纹;当路径差为偶数倍波长时,形成亮纹。

4.牛顿环的原理:当光经过凸透镜或凸镜的球面时,会形成一系列以凸透镜或凸镜为中心的同心圆环。

这是由于在凸透镜或凸镜的球面上,光束通过不同半径的路径,导致形成不同直径差的干涉条纹。

2. 牛顿环的具体应用牛顿环作为一种干涉现象,具有许多实际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牛顿环的具体应用:1.光学实验:牛顿环可以用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例如波长、折射率等的实验研究。

通过观察和测量干涉条纹的直径差,可以得到波长的近似值。

2.透镜质量检测:牛顿环可以用于透镜质量的检测。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状和密度,可以判断透镜的曲率半径和质量是否合格。

例如,如果干涉条纹的直径差不均匀或者存在明显的扰动,可能说明透镜有缺陷。

3.光学薄膜测厚: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光学薄膜的厚度。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的干涉条纹的直径差,可以算出薄膜的厚度。

4.光学显微镜测量:牛顿环可以应用于显微镜的测量中。

通过在显微镜镜片和物品之间形成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物品的表面形态、厚度等参数。

5.光学仪器校准:牛顿环可以用于校准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投影仪等)的光学性能。

牛顿环实验报告原理(3篇)

牛顿环实验报告原理(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牛顿环实验是光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牛顿环现象,可以深入了解光的干涉原理,并应用于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等实际应用中。

牛顿环实验的核心原理是等厚干涉现象,即在薄膜层厚度相同的位置,光波发生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二、实验原理1. 牛顿环的形成牛顿环实验装置主要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和一块光学玻璃平板组成。

当平凸透镜的凸面与平板接触时,在接触点附近形成一层空气膜。

当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时,光在空气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形成两束光波。

这两束光波在空气膜上表面相遇,产生干涉现象。

2. 等厚干涉现象在牛顿环装置中,空气膜的厚度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加。

由于空气膜厚度相同的位置对应于同一干涉条纹,因此这种现象称为等厚干涉。

根据等厚干涉原理,厚度相同的位置,光程差也相同,从而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3. 牛顿环的干涉条件在牛顿环装置中,光在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波发生干涉,干涉条件为:Δ = mλ其中,Δ为光程差,m为干涉级次,λ为光波长。

4. 牛顿环的半径与透镜曲率半径的关系设牛顿环装置中第m级暗环的半径为rk,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空气膜厚度为e,则有:rk^2 = R^2 - e^2由上式可知,通过测量牛顿环的半径rk,可以计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R。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包括牛顿环仪、钠光灯、凸透镜、平板玻璃等。

2. 将牛顿环仪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透镜与平板玻璃之间的距离,使牛顿环清晰可见。

3. 打开钠光灯,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牛顿环图像清晰。

4. 测量第m级暗环的半径rk,重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 根据测量结果,利用上述公式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R。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可以得到一系列牛顿环的半径rk。

根据实验原理,可以计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R。

通过对比实际值与测量值,可以分析实验误差,并探讨提高实验精度的方法。

五、实验结论牛顿环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干涉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牛顿环现象,可以深入了解光的干涉原理,并应用于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等实际应用中。

牛顿环干涉原理

牛顿环干涉原理

以 rm . rn 分别表示m级.n级暗环的半径,则:
r m 2 mRr n 2 nR
r m 2 r n 2 m n R
R rm 2rn 2 D m 2D n 2 m n 4m n
不必确定某一环的级数 不必确定牛顿环的中心
三.实验步骤:
1. 调整仪器:
显微镜物镜
a. 调节牛顿环装置金属框上的 螺
450反射玻璃
丝, 使平凸透镜自然地放在平 板玻璃上。
入射钠光
b. 调整45 反射平面玻璃及读数显 微镜的位置,使入射光近乎 垂直 入射,并使钠黄光充满整 个视场。
牛顿环装置
牛顿环干涉光路图
c . 调节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消除视差);显微镜调焦,看清干 涉条纹,摇动 测微鼓轮,使叉丝交点大致在牛顿环环心位置。
d. 观察待测各环,其左右.上下是否清晰,光强均匀。
2. 定量测量:
3. 测量时,测微鼓轮只能沿一个方向旋转, 切忌反转,以免产生空程差。
4.
干涉条纹的定位? (在实验报告上 说明你的定位方法)
λ=589.3nm R=R±△R
思考题
分析本次牛顿环实验误差的可能来源。
若测量某种透明液体光学介质的折射率, 设计具体的实验装置(放置牛顿环的装置, 包含设计简图),及分析需要注意的事项。
根据干涉原理:(由于是空气,n=1)
2e 2
K K 1 .2 .3 ......明环
2 k1 k0 .1 .2 .3 .....暗.环
2
由 rk 22Re 2 e2和干涉条件得:
r2 k
k1R
2
k1.2.3.....r.k 为K级明环半径
r2 k
kR
k0.1.2.3. . . .rk.为.K.级暗环半径

牛顿环在生产中的应用原理

牛顿环在生产中的应用原理

牛顿环在生产中的应用原理1. 引言牛顿环是一种基于干涉原理的实验现象,常用于生产中的光学测量和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牛顿环的概念、原理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 牛顿环的概念牛顿环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7世纪首次发现的一种光的干涉现象。

当一个平凹或平凸光学透镜与平面玻璃片接触时,光在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系列环状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就是牛顿环。

3. 牛顿环的原理牛顿环的形成是由于光的干涉现象。

当光从透镜底部垂直入射到玻璃片上时,一部分光会反射,一部分光会透过玻璃片。

这两部分光在透镜和玻璃片之间发生干涉,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环状条纹。

4. 牛顿环的应用牛顿环广泛应用于生产中的光学测量和质量控制。

以下是牛顿环在生产中的主要应用领域:4.1 光学透镜检测牛顿环可以用于检测光学透镜的质量。

通过观察牛顿环的条纹形态和密度,可以判断透镜的曲率、表面光洁度和中心位置等参数。

这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

4.2 表面平整度测量牛顿环还可以用于测量物体表面的平整度。

通过观察牛顿环的条纹变化,可以分析物体表面的微小凹凸变形。

这对于高精度制造业,如半导体生产和光学元件加工非常重要。

4.3 涂层厚度测量牛顿环可以用于测量涂层的厚度。

首先,将待测涂层施加到透明基片上,然后通过观察牛顿环的条纹移动和变形情况来计算出涂层的厚度。

这对于涂层质量控制和精确涂料应用非常关键。

4.4 薄膜反射率测量牛顿环还可以用于测量薄膜的反射率。

通过观察牛顿环的亮度和颜色变化,可以推断出薄膜的反射性能。

这对于光学镀膜、显示器制造和光学器件开发非常有用。

4.5 材料表面缺陷检测牛顿环可以用于检测材料表面的微小缺陷,如气泡、划痕和颗粒等。

通过观察牛顿环的条纹异常和形态变化,可以快速发现并识别材料表面缺陷,从而提高生产品质。

5. 结论牛顿环作为一种基于干涉原理的实验现象,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从光学器件检测到表面质量控制,再到薄膜测量和缺陷检测,牛顿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牛顿环形成的原理是什么_牛顿环原理和分析

牛顿环形成的原理是什么_牛顿环原理和分析

牛顿环形成的原理是什么_牛顿环原理和分析一、牛顿环的概念牛顿环,又称“牛顿圈”。

在光学上,牛顿环是一个薄膜干涉现象。

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例如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

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

它们是由球面上和平面上反射的光线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干涉条纹。

在牛顿环的示意图上,下部为平面玻璃(平晶),A为平凸透镜,其曲率中心为O,在二者中部接触点的四周则是平面玻璃与凸透镜所夹的空气气隙。

当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凸透镜的平表面时。

在空气气隙的上下两表面所引起的反射光线形成相干光。

光线在气隙上下表面反射(一是在光疏媒质面上反射,一是在光密媒质面上反射)。

二、牛顿环的产生机理我们知道,不管是电阻式触摸屏,还是液晶显示器,支撑主体都是两块ITO玻璃或一块ITO玻璃,一块ITOFILM,如果有一面材料产生形变,材料ITO内表面产生一个曲率半径的曲面,跟平常物理光学里讲的产生牛顿环的凸透镜与平面镜内表面的效果是一样的,牛顿环同样是体现了光线在相对的两个表面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光程差与波长间的关系。

它同样的,会因为光程差的增大,也就是两表面间的距离增加,牛顿环的间距也会增大。

5FI》T=QF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管电阻式触摸屏也好,液晶显示器也好,都会把外框支撑处的间隙距离做得比中间的稍微大一些,如果工艺中参数稍有差离,那么这种距离差就没法消除,这样就让两个表面的产生一定的中间向内凹陷,这样光线在两个表面间的光程差就会产生不一样,在入射光与反射光的互相干涉过程中,就会按不同的光程差区域选择出不同的波长出来,显现出对应波长的颜色。

三、实际生产中牛顿环产生的地方与原因在液晶显示器模块中,有三种地方最容易产生牛顿环:1、液晶显示器内部产生的彩虹液晶显示器的盒厚一般都在10微米以下,如果里面的空间。

牛顿环的应用及简单原理

牛顿环的应用及简单原理

牛顿环的应用及简单原理1. 简介牛顿环是指当平行的两块透明介质叠在一起时,在观察点上产生的一系列明暗环的现象。

牛顿环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尤其是在光学仪器的校准和表面薄膜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牛顿环的应用2.1 表面薄膜的检测牛顿环在表面薄膜的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

当光从空气中斜入射到表面薄膜上时,由于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了干涉现象。

通过观察牛顿环的明暗交替变化,可以判断表面薄膜是否均匀,如有瑕疵、缺陷等。

2.2 光学仪器的校准牛顿环也常用于光学仪器的校准。

例如,在显微镜的调试中,可以通过调节平行玻璃片的距离,使牛顿环的干涉条纹达到最大亮度,从而确定其焦距。

这样可以提高显微镜的观察分辨率和成像质量。

2.3 光学材料的质量检测牛顿环还可以用于光学材料的质量检测。

通过观察牛顿环的外径和内径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光学材料的密度和折射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牛顿环还可以用来评估光学材料的制备工艺是否达到要求。

3. 牛顿环的简单原理牛顿环的产生与干涉现象密切相关。

当平行的两块透明介质叠在一起时,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或不同厚度,光在介质间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波的相位差。

当光波的相位差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出现明暗的干涉条纹。

3.1 干涉条纹的形成平行玻璃片的底面与空气接触,形成边界。

当入射光垂直于边界时,不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光波的相位不发生改变。

但当光波垂直入射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导致光波的相位差。

这个相位差决定了干涉条纹的亮暗。

3.2 干涉条纹的间距干涉条纹的间距决定了相位差的大小。

对于牛顿环来说,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距离和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d = λ * r / (2 * Δn)其中,d为干涉条纹的间距,λ为光的波长,r为牛顿环的半径,Δn为介质的折射率差。

3.3 明暗环的变化牛顿环中的明暗环是由光波的相位差引起的。

当光波的相位差为奇数倍波长时,出现明环;当相位差为偶数倍波长时,出现暗环。

牛顿环的原理及其具体应用

牛顿环的原理及其具体应用

牛顿环的原理及其具体应用1. 牛顿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牛顿环即牛顿环实验,是指一种通过在光学中观察干涉现象进行测量的实验。

它是由英国科学家牛顿于上世纪17世纪提出的。

牛顿环的原理基于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

在牛顿环实验中,一个平面玻璃片与一个球状透镜接触,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薄层空气。

当平面玻璃片与透镜之间的薄层空气被照射光线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当光线从玻璃片和透镜的交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环状干涉条纹。

牛顿环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解释:•光线从光源经过透镜,成为平行光束;•平行光束射向平面玻璃片;•光线在平面玻璃片与透镜之间形成薄层空气;•光线在薄层空气中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和折射的光线再次交汇,形成干涉现象;•干涉现象呈现出明暗相间、圆圈状的干涉条纹。

2. 牛顿环的具体应用:牛顿环作为一种实验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牛顿环的一些具体应用:(1) 压力测量:在一些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牛顿环可以被用于测量压力。

压力的变化可以导致接触面上薄膜的形状发生变化,进而会对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产生影响。

通过观察牛顿环的形态变化,可以间接地推导出压力的变化。

(2) 薄膜测厚:利用牛顿环可以进行薄膜测厚。

当被测薄膜放置在平面玻璃片与透镜之间时,形成的干涉条纹的形态与薄膜的厚度有关。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以及使用相应的公式,可以计算出薄膜的厚度。

(3) 表面质量评估:牛顿环也可以用于表面质量评估。

当透镜与平面玻璃片的接触面存在微小的不平整时,会引起反射和折射光线的相位差,在干涉条纹的形态上产生变化。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态,可以评估出表面的质量情况。

(4) 材料的折射率测量:利用牛顿环可以测量物质的折射率。

将待测物质放置在平面玻璃片与透镜之间,并使其与玻璃片和透镜相接触,形成干涉条纹。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利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物质的折射率。

(5) 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检查:牛顿环还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来评估光学元件的质量。

牛顿环

牛顿环
图5检验平面质量的干涉条纹
2.数据处理
根据计算式 ,对 , 分别测量n次,因而可得n个Ri值,于是有 ,我们要得到的测量结果是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uR的计算.由不确定度的定义知
其中,A分量为
(tp=0.683)
B分量为 ( 为单次测量的B分量)
由显微镜的读数机构的测量精度可得 (mm)
于是有
图3读数显微镜及光路
1.用读数显微镜观察牛顿环
利用读数显微镜观察物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对准”和“调焦”在被观察的物体上.实验调整、操作应按下列次序进行:
(1)照明
调整读数显微镜的位置,使光线射向显微镜物镜下方 透反镜,如图14-3.并使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调节透反镜的取向,应使显微镜视野中亮度最大.
两式相减可得
所以
(5)

(6)
、 分别为第m和第n两个暗环的直径.
【实验内容】
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钠光灯发出波长 的由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透反镜(半反射半透射)反射后,垂直入射到平凸透镜上,干涉条纹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
1.读数鼓轮;2.调焦手轮;3.目镜;4.钠光灯;5.平板玻璃;
6.物镜;7.透反镜;8.平凸透镜;9.载物台;10.支架
其中m为干涉级数.在接触点 ,由于有半波损失,两相干光光程差为 ,所以形成一暗点.综合(1)、(2)和(3)式可得第m级暗环的半径为
(4)
可见暗环半径 与环的级次 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牛顿环越向外环越密.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 已知,测出第 级暗环的半径 ,就可由上式求出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或若已知 可求出波长 .
2.调节显微镜时,镜筒要自下而上缓缓调整,以免损伤物镜镜头或压坏45°玻璃片.
3.取拿牛顿环时,切忌触摸光学平面,如有不洁要用专门的揩镜纸轻轻揩拭.

牛顿环的原理和应用

牛顿环的原理和应用

牛顿环的原理和应用1. 牛顿环的原理牛顿环是由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一种在透明介质上观察到的干涉现象。

它是由一透镜和一片平透明玻璃板组成的实验装置,其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1 光的干涉首先,牛顿环是一种光的干涉现象。

当平行光通过透镜照射到平透明玻璃板上时,在玻璃板与透镜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空气薄膜,光线在空气薄膜上反射和折射后再相遇,发生干涉。

1.2 空气薄膜的厚度变化空气薄膜的厚度会随着距离透镜中心的距离而变化。

在玻璃板与透镜之间的某个位置,空气薄膜的厚度最薄(称为暗环),而在相邻的位置,厚度最厚(称为亮环)。

这种厚度的变化导致了光的相位差变化,从而引起干涉现象的观察。

1.3 干涉环的半径计算干涉环的半径R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R = √(m * λ * r),其中m为干涉环的次数,λ为光波的波长,r为玻璃板与透镜之间的距离。

2. 牛顿环的应用2.1 光学材料的质量检测利用牛顿环的干涉现象,可以对透明材料的质量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检测。

通过观察干涉环的半径变化,可以判断材料的均匀性和透明度。

如果干涉环的半径不均匀或存在明显的变化,则说明材料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

2.2 薄膜的测厚牛顿环也可以用于测量薄膜的厚度。

通过测量干涉环的半径变化,可以计算出薄膜的厚度。

这种方法在光学薄膜制备和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

2.3 确定折射率通过观察牛顿环的明暗程度变化,可以确定材料的折射率。

根据干涉现象中相位差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折射率。

这对于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和设计光学元件非常有用。

2.4 表面形貌的精密测量利用牛顿环的干涉现象,可以对物体表面的形貌进行精密测量。

通过观察干涉环的变化,可以得到物体表面微小高度变化的信息。

这种测量方法在制造和加工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如检测光学元件的曲率半径和镜面质量等。

3. 牛顿环的优缺点3.1 优点•快速测量:利用牛顿环的干涉现象可以快速获得样品的质量、厚度、折射率等信息。

LCD牛顿环问题分析和改善

LCD牛顿环问题分析和改善

泡棉和背胶由 一个宽度差, 造成触摸板鼓 起,避免牛顿

设计时,LCD和PCB之间的导电背胶布置 在边上,可以减轻牛顿环,同时对避免水
印,改善跌落都有好处。
牛顿环示意图
• B为底下的平面玻璃, A为平凸透镜,其与平 面玻璃的接触点为O, 在O点的四周则是平面 玻璃与凸透镜所夹的 空气气隙
A B
牛顿环出现的原因
以下几个原因会造成牛顿环 • 触摸屏凹陷,一般为四周挤压触摸屏,会有牛顿环。如果四周挤压造
成触摸屏鼓起,不会看见牛顿环。
• 如果LCD液晶屏和触摸板间隙变小,会加重牛顿环。
什么是牛顿环
• 又称“牛顿圈”。在光学上,牛顿环是一个薄 膜干涉现象。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 相间的同心圆环。例如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 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 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 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 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 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 加而逐渐变窄。它们是由球面上和平面上反射 的光线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干涉条纹。
从设计图上看,没有干涉 蓝色为LCD
蓝色为前壳 粉红色为泡棉
绿色为主板
浅黄色线为后壳
实际状态,前壳有较大圆角,而且为了方便贴泡棉, 泡棉宽度尺寸比设计大,裹住,造成向里压缩触
摸板,使触摸板弯曲
一般情况,泡棉会有裹住触摸板,并向内侧挤压触摸板。如果没有LCD胶 框保护,触摸板更容易向内侧变形,同时,如果LCD 泡棉超出触摸板和
LCD之间的背胶,泡棉还会对触摸板造成凹陷的弯矩,造成牛顿环
前壳
泡棉
触摸板
触摸板和LCD之间的背胶
泡棉宽度尺寸和触摸板差不多,就不会裹住触摸板,不会向内侧挤压触 摸板。,同时,如果LCD 泡棉在外侧超出触摸板和LCD之间的背胶,泡

牛顿环原理和分析

牛顿环原理和分析

在电阻式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牛顿环(有些厂家也叫彩虹纹,或干脆叫彩虹)就象一个漂荡在工场的幽灵,一不小心,它就时不时的在生产与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弄得不少在工场做现场管理的工艺技术人员神魂颠倒。

不是因为这彩虹太美丽,而是这美丽的品质杀手,在目前的行业中,太容易闯祸,让别人一眼精艳的挑出毛病来。

在显示器模组中,牛顿环出现的区域,因为光线干涉的原故,会造成色彩叠加因而导致最终显现的色彩不正,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该区域的显示对比度,所以都是作为致命的主要缺陷列置。

一、牛顿环的产生机理我们知道,不管是电阻式触摸屏,还是液晶显示器,支撑主体都是两块ITO玻璃或一块ITO玻璃,一块ITOFILM,如果有一面材料产生形变,材料ITO内表面产生一个曲率半径的曲面,跟平常物理光学里讲的产生牛顿环的凸透镜与平面镜内表面的效果是一样的,牛顿环同样是体现了光线在相对的两个表面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光程差与波长间的关系。

它同样的,会因为光程差的增大,也就是两表面间的距离增加,牛顿环的间距也会增大。

5FI>T=QF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管电阻式触摸屏也好,液晶显示器也好,都会把外框支撑处的间隙距离做得比中间的稍微大一些,如果工艺中参数稍有差离,那么这种距离差就没法消除,这样就让两个表面的产生一定的中间向内凹陷,这样光线在两个表面间的光程差就会产生不一样,在入射光与反射光的互相干涉过程中,就会按不同的光程差区域选择出不同的波长出来,显现出对应波长的颜色。

二、实际生产中牛顿环产生的地方与原因在液晶显示器模块中,有三种地方最容易产生牛顿环:1、液晶显示器内部产生的彩虹。

液晶显示器的盒厚一般都在10微米以下,如果里面的空间粒子数量不够,或分布不均匀,或是外框与内部支撑的空间粒子直径搭配不适合工场设计的工艺,都会产生彩虹缺陷。

另一个主要的产生原因是,成盒过程中,盒内被超过空间粒子直径的外物所污染,这也是液晶显示器工场对于洁净环境管控十分严厉的缘由。

触摸屏显示器模组中的牛顿环品质缺陷与纠正预防措施

触摸屏显示器模组中的牛顿环品质缺陷与纠正预防措施

触摸屏显示器模组中的牛顿环品质缺陷与纠正预防措施在电阻式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牛顿环(有些厂家也叫彩虹纹,或干脆叫彩虹)就象一个漂荡在工场的幽灵,一不小心,它就时不时的在生产与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弄得不少在工场做现场管理的工艺技术人员神魂颠倒。

不是因为这彩虹太美丽,而是这美丽的品质杀手,在目前的行业中,太容易闯祸,让别人一眼精艳的挑出毛病来。

在显示器模组中,牛顿环出现的区域,因为光线干涉的原故,会造成色彩叠加因而导致最终显现的色彩不正,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该区域的显示对比度,所以都是作为致命的主要缺陷列置。

一、牛顿环的产生机理我们知道,不管是电阻式触摸屏,还是液晶显示器,支撑主体都是两块ITO玻璃或一块ITO 玻璃,一块ITO FILM,如果有一面材料产生形变,材料ITO内表面产生一个曲率半径的曲面,跟平常物理光学里讲的产生牛顿环的凸透镜与平面镜内表面的效果是一样的,牛顿环同样是体现了光线在相对的两个表面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光程差与波长间的关系。

它同样的,会因为光程差的增大,也就是两表面间的距离增加,牛顿环的间距也会增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管电阻式触摸屏也好,液晶显示器也好,都会把外框支撑处的间隙距离做得比中间的稍微大一些,如果工艺中参数稍有差离,那么这种距离差就没法消除,这样就让两个表面的产生一定的中间向内凹陷,这样光线在两个表面间的光程差就会产生不一样,在入射光与反射光的互相干涉过程中,就会按不同的光程差区域选择出不同的波长出来,显现出对应波长的颜色。

二、实际生产中牛顿环产生的地方与原因在液晶显示器模块中,有三种地方最容易产生牛顿环:1、液晶显示器内部产生的彩虹。

液晶显示器的盒厚一般都在10微米以下,如果里面的空间粒子数量不够,或分布不均匀,或是外框与内部支撑的空间粒子直径搭配不适合工场设计的工艺,都会产生彩虹缺陷。

另一个主要的产生原因是,成盒过程中,盒内被超过空间粒子直径的外物所污染,这也是液晶显示器工场对于洁净环境管控十分严厉的缘由。

牛顿环的工作原理

牛顿环的工作原理

牛顿环的工作原理1牛顿环的概述牛顿环是一种光学干涉现象,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末发现。

它是通过将平凸透镜和平板玻璃紧密地贴合在一起,然后加以照明和观察而产生的彩色环带。

2光的干涉原理在光线从一种介质传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当光线垂直于透镜和玻璃之间时,光线平均会分裂成两部分,在不同介质中传播。

当这些光线从两个平行的表面反射时,它们会发生相位差,并相互干涉。

干涉的结果可以是互相加强或抵消,形成明亮的环形区域和暗区域,这就是牛顿环现象的形成原理。

3数学模型根据光程差的定义,可以获得牛顿环出现的条件:δ=2t(n-1)=λ/2其中,δ为两个相邻环间相位差,t为厚度差,n为折射率,λ为光波长。

此方程除了相位差之外,只取决于透镜和玻璃之间的厚度差和材料折射率。

4增加干涉环的数量可以通过增加厚度差或使用更薄的玻璃,以增加干涉环的数量。

同时,对于不同颜色的光线,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波长,所以它们会在不同的厚度处产生干涉现象,从而形成不同颜色的环带。

这种颜色的变化被称为色散。

因此,在观察牛顿环时,可以看到多个彩色环带。

5牛顿环的应用牛顿环作为一种光学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制程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牛顿环测试可用于检查光学表面的平整度和精度以及涂层的质量。

此外,它也可以应用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用于检查镜头的质量。

6结论总之,牛顿环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干涉现象,它以其独特的环带结构和色散特性而闻名,并在光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充分理解牛顿环的原理和特性,对于学习光学和开发新的光学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称“牛顿圈”。

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例如用
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
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
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

这些圆圈的距离
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

它们是由球面上和平面上反
射的光线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干涉条纹。

在加工光学元件时,广泛采用牛顿
环的原理来检查平面或曲面的面型准确度。

在牛顿环的示意图上,B为底
下的平面玻璃,A为平凸透镜,其与平面玻璃的接触点为O,在O点的四
周则是平面玻璃与凸透镜所夹的空气气隙。

当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凸透镜的平表面时。

在空气气隙的上下两表面所引起的反射光线形成相干光。

光线在气隙上下表面反射(一是在光疏媒质面上反射,一是在光
密媒质面上反射)。

一种光的干涉图样.是牛顿在1675年首先观察到的.将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块玻璃平板上,用单色光照射透镜与玻璃板,就可以观察到一些明暗相同的同心圆环.圆环分布是中间疏、边缘密,圆心在接触点O.从反射光看到的牛顿环中心是暗的,从透射光看到的牛顿环中心是明的.若用白光入射.将观察到彩色圆环.牛顿环是典型的等厚薄膜干涉.平凸透镜的凸球面和玻璃平板之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变化的圆尖劈形空气簿膜,当平行光垂直射向平凸透镜时,从尖劈形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相互叠加而产生干涉.同一半径的圆环处空气膜厚度相同,上、下表面反射光程差相同,因此使干涉图样呈圆环状.这种由同一厚度薄膜产生同一干涉条纹的干涉称作等厚干涉.牛顿在光学中的一项重要发现就是"牛顿环"。

这是他在进一步考察胡克研究的肥皂泡薄膜的色彩问题时
提出来的。

具体的, 牛顿环实验是这样的:取来两块玻璃体,一块是14英尺望远镜用的平凸镜,另一块是50英尺左右望远镜用的大型双凸透镜。

在双凸透镜上放上平凸镜,使其平面向下,当把玻璃体互相压紧时,就会在围绕着接触点的周围出现各种颜色,形成色环。

于是这些颜色又在圆环中心相继消失。

在压紧玻璃体时,在别的颜色中心最后现出的颜色,初次出现时看起来像是一个从周边到中心几乎均匀的色环,再压紧玻璃体时,这色环会逐渐变宽,直到新的颜色在其中心现出。

如此继续下去,第三、第四、第五种以及跟着的别种颜色不断在中心现出,并成为包在最内层颜色外面的一组色环,最后一种颜色是黑点。

反之,如果抬起上面的玻璃体,使其离开下面的透镜,色环的直径就会偏小,其周边宽度则增大,直到其颜色陆续到达中心,后来它们的宽度变得相当大,就比以前更容易认出和训别它们的颜色了。

牛顿测量了六个环的半径(在其最亮的部分测量),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亮环半径的平方值是一个由奇数所构成的算术级数,即1、3、5、7、9、11,而暗环半径的平方值是由偶数构成的算术级数,即2、4、6、8、10、12。

例凸透镜与平板玻璃在接触点附近的横断面,水平轴画出了用整数平方根标的距离:√1=1√2=1.41,√3=1.73,√4=2,√5=2.24等等。

在这些距离处,牛顿观察到交替出现的光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从图中看到,两玻璃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按简单的算术级数,1、2、3、4、5、6……增大的。

这样,知道了凸透镜的半径后,就很容易算出暗环和亮环处的空气层厚度,牛顿当时测量的情况是这样的:用垂直入射的光线得到的第一个暗环的最暗部分的空气层厚度为1/189000英寸,将这个厚度的一半乘以级数1、3、5、7、9、11,就可以给出所有亮环的最亮部分的空气层厚度,即为1
/178000,3/178000,5/178000,7/178000……它们的算术平均值2/178000,4/178000,6/178000……等则是
暗环最暗部分的空气层厚度。

牛顿还用水代替空气,从而观察到色环的半径将减小。

他不仅观察了白光的干涉条纹,而且还观察了
单色光所呈现的明间相间的干涉条纹。

牛顿环装置常用来检验光学元件表面的准确度.如果改变凸透镜和平板玻璃间的压力,能使其间空气薄
膜的厚度发生微小变化,条纹就会移动.用此原理可以精密地测定压力或长度的微小变化.
按理说,牛顿环乃是光的波动性的最好证明之一,可牛顿却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他所信奉的微粒说出发来解释牛顿环的形成。

他认为光是一束通过窨高速运动的粒子流,因此为了解释牛顿环的出现,他提出了一个“一阵容易反射,一阵容易透射”的复杂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他认为;“每条光线在通过任何折射面时都要进入某种短暂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光线得进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又复原,并在每次复原时倾向于使光线容易透过下一个折射面,在两次复原之间,则容易被下一个折射面的反射。

”他还把每次返回和下一次返回之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阵发的间隔”。

实际上,牛顿在这里所说的“阵发的间隔”就是波动中所说的“波长”。

为什么会这样呢?牛顿却含糊地说:“至于这是什么作用或倾向,它就是光线的圆圈运动或振动,还是介质或别的什么东西的圆圈运动或振动,我这里就不去探讨了。


因此,牛顿虽然发现了牛顿环,并做了精确的定量测定,可以说已经走到了光的波支说的边缘,但由于过分偏爱他的微粒说,始终无法正确解释这个现象。

事实一,这个实验倒可以成为光的波动说的有力证据之一。

直到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才用光的波动说完满地解释了牛顿环实验。

新浪语录 AdpC4nK7YL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