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试卷及答案(鲁教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7fa80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c.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据材料分析,影响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 水资源B. 水环境C. 土地资源D. 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总量,读图可知,图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最低,因此土地资源是决定该国家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2.(1)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2.(2)有学者提出“胡焕庸线”难以从根本上向西突破,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 内陆稠密、沿海稀疏B. 西北稠密、西南稀疏C. 东南稠密、西北稀疏D. 沿河稠密、沿海稀疏【答案】C【解析】(1)从图可知,我国人口的分布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稠密,西北稀疏,C正确。
我国人口沿海稠密,AD错误。
西南部分人口稠密,B错误。
故选C。
【答案】B【解析】(2)“胡焕庸线”难以从根本上向西突破,主要是西部的自然环境差,自然环境制约人口的容量,从而使西部人口分布少。
故选B。
3.(1)2004年以来,该地区()3.(2)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 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B. 人口老龄化进程变慢C. 出现大量失业人口D. 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答案】B【解析】(1)2004年以来,该地区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到2007年后开始负增长,人口净迁移率较大,一直都是迁入为主,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劳动力短缺,AC错误。
因为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B正确。
在2015年至2016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提升,D错误。
故选B。
【答案】B【解析】(2)该地区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但仍然以人口迁入为主。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答案+解析】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31f35db7360b4c2f3f6403.png)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B.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全部分布在亚洲C.世界上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D.世界人口稠密区大多在北半球中纬度的近海地区答案:D解析: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东亚(其中包括日本)、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其中东亚的日本、西欧的国家和美国均属发达国家,故选项A是错误的;平原地区的人口也并不都是很稠密,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亚洲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等,或是由于过于湿热,或是由于过于寒冷,是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而北半球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则是人口分布比较稠密的地区。
故选D。
右图为人口分布比重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2~4题。
2.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3.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交通4.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宗教信仰B.生产活动方式C.交通运输条件D.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2.A 3.B 4.D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海拔0~200米的范围内集中了56.2%的人口,因此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平原。
第3题,热带多雨地区,低地气候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而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
第4题,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
读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回答5~6题。
5.如果以距海岸线超过200 km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B.南美洲C.亚洲D.欧洲6.非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的面积比重最小的原因是( )A.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B.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C.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D.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答案:5.A 6.C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大洋洲居住在距海岸200 km之内沿海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这在各大洲中比例是最大的。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8d77a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c.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美国的“冷冻地带”是指东北部地区,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气候冷湿,故被称为“冷冻地带”,该地区是美国的传统工业区,“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而“阳光地带”是指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由于纬度较低,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影响,阳光明媚,被称为“阳光地带”,且该地区是美国的新兴工业区,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发展了旅游业;环境污染少等导致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原因,①②③④正确。
并不是由于水资源丰富,③错误。
故选A。
2.(1)王姓人在历史上从北方逐渐迁移到江苏,成为江苏第一大姓。
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2.(2)近40年来,江苏不少地区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地区中最典型的是( )A.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社会文化因素【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3.(1)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错误的是3.(2)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工输出地3.(3)务工潮倒吸现象不会C. 2008-2015年本地农民工增长速度超过外出农民工增长速度D. 2008-2015年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逐渐加大【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4.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B. 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C. 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D. 地域越开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答案】B【解析】A、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故不符合题意;B、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故正确;C、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故不符合题意;D、地域越开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故不符合题意。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3dca8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2.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 生态环境的改善B. 国家政策的支持C. 社会文化的进步D. 交通运输的发展【答案】D【解析】2.(1)目前该省的环境承载力约为()2.(2)该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3)提高该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①大量开垦荒地②控制人口数量③加大矿产资源开采④提升该省的开放程度A. 2415万人B. 2273万人C. 2226万人D. 3718万人【答案】B【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18年可承载人口数为2273万人,因此该省的环境承载力约为2273万人,B正确。
故选B。
【答案】C【解析】(2)根据表格可知,该省人口承载力下降,该省的实际总人口总数增大,若人口迁出增大,承载力可能上升,A错误;若科学技术进步人口承载力变大,B错误;消费水平和人口承载力呈负相关,该地区人均粮食消费上升,则可能导致人口承载力下降,C正确;资源跨区调入,会增大人口承载力,D错误。
故选C。
【答案】D【解析】(3)我国中部地区位于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大量开垦荒地,会加剧生态破坏,从而降低人口承载力,①错误;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减轻人口压力,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人口承载力,②正确;加大矿产开采,加剧了植被的破坏,导致生态破坏,降低人口承载力,③错误;加大开放程度,有利于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进而提高人口承载力,④正确。
故选D。
3.(1)从该城市人口变动我们可以推断()3.(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A. 该地经济比较落后,人口大量外迁B. 该地的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C. 该地的经济比较发达,就业岗位较多D. 该地人口数量处于负增长【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4.(1)“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4.(2)下列能提高“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是()A. 经济发展B. 自然条件C. 生育政策D. 地区开放程度【答案】B【解析】(1)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496cd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8.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1.(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 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A. 8000人B. 10000人C. 6000人D. 4500人【答案】D【解析】(1)根据木桶效应的含义可知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由材料可知以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某类要素能供养的最少的人口数量即为当地的环境承载力所以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4500人故选D【答案】B【解析】(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所谓“宜居城市” 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根据该标准所测定的北京人口最接近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 B正确该“宜居人口”数量应小于环境承载力和最高人口高于最低人口数量 ACD错误故选B2.新加坡、日本等国土地、水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 通过区域间的贸易往来B. 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 技术水平高D. 人口素质较高【答案】A【解析】新加坡、日本等地对外开放程度高可以通过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利用别国的资源实现发展因而人口容量较高新加坡、日本等国资源较少技术水平和人口素质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故选A3.(1)这一时段内促使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3.(2)迁移人口中哪个年龄段男性比重最大()A. 自然灾害B. 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C. 环境污染问题D. 思想观念变化【答案】B【解析】(1)由图示时段为1998—2000年可知导致我国该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差异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移到经济较发达地区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由内陆地区迁移到东部沿海地区故B项正确 A C D项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由图可知在迁移人口中 25—65岁范围内男性性别比最大应为青壮年故C项正确 A B D项错误故选C4.(1)2017年安徽省的人口流动特征有()4.(2)安徽省的人口流动数据表明()4.(3)下列关于安徽省人口流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A. 规模小、数量少B. 人口流动类型以省际为主C. 外出人员中女性所占比重大D. 流入本省其他市的比重最小【答案】B【解析】(1)据图可知安徽省外出人口性别比为126.5 即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26.5:100 男性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安徽省外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25.02%故流动人口规模大数量多而且以省际流动为主流入本市其他县区的比重最小故选B【答案】C【解析】(2)安徽人口流动以外省居多说明省际之间差异明显省内区域经济差异相对较小不能从图中数据推测出流动人口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经济发展差异是造成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安徽省作为中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沿海省区外出务工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外出人口比重与居住地距离无明显的相关性故选C【答案】D【解析】(3)安徽省人口流出可以减轻本省农村地区的人口压力可提高人口流出区工人就业率有利于减轻生态环境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缩小经济发展差距故选D5.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科学家在南极参加科学考察B. 学者去国外访问讲学C. 暑假到外地打工勤工俭学D. 高中毕业后到外省市上大学【答案】D【解析】6.(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6.(2)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A. 计划生育政策B. 人口迁移方向C. 自然地理环境D. 地域开放程度【答案】C【解析】(1)我国西北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分布较少东南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季风气候自然地理环境较好“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稳定少变的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故选C【答案】D【解析】(2)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更加温凉的巴西高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和美国相邻的纬度较低地区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巴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德国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以平原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自然地理环境优越且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分布较为均匀“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故选D7.(1)每年国庆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来到云南大理欣赏苍山雪、洱海月这种现象属于()7.(2)近年来不少国内居民“逃离北上广”“归隐山水间” 成了“大理新移民” 下列有关该种人口迁移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 国际人口迁移B. 国内人口迁移C. 省际人口迁移D. 人口流动【答案】D【解析】(1)旅游属于人口流动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故选D【答案】C【解析】(2)近年来不少国内居民“逃离北上广”“归隐山水间” 成为“大理新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大理纬度低气温年变化小空气质量优故选C8.(1)境外输入病例最多的时间段(3天)是()8.(2)与广州、上海相比黑龙江输入病例较多的原因是()A. 3月8日-10日B. 3月17日-19日C. 4月10日-12日D. 4月13日-15日【答案】C【解析】(1)由材料可知图中示意是累计人数变化趋势读图可知 4月9日-12日累计人数增长最多因此境外输入病例最多的时间段(3天)是4月10日-12日故选C【答案】A【解析】(2)读图可知输出确诊病例国家中俄罗斯输出人数最多与广州、上海相比黑龙江与俄罗斯距离较近往来密切故选A9.(1)由图可知()9.(2)根据目前房屋租赁市场状况我国大部分城市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9.(3)目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北京租赁人口数量最少B. 我国城市租赁房屋供不应求C. 纽约租赁房屋数量最多D. 国外城市租赁房屋供大于求【答案】D【解析】(1)图中显示北京与深圳租赁人口占比最小并不表示北京租赁人口数量最少A项错误我国香港租赁房屋占比高于租赁人口占比说明租赁房屋供过于求 B项错误纽约租赁房屋占比最高不表示租赁房屋数量最多 C项错误图中国外城市租赁房屋占比高于租赁人口占比说明国外租赁房屋供过于求 D项正确故选D【答案】B【解析】(2)目前我国城市化速度较快每年由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较多对租赁房屋的需求量较大需要加强租赁房的建设和供给 B项正确完善住房租赁机构、实施房屋租金补贴并不能增加租赁房屋的供应满足不了城市租赁人口对租赁房屋的需求 A、C两项错误城市化速度过快易带来较多的城市化问题且快速的郊区城市化可能导致更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加剧租赁房屋的紧张 D项错误故选B【答案】B【解析】(3)目前我国城乡人口流动量很大(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造成城市租赁房屋供不应求这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A项错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是为了满足城市常住人口的住房需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B项正确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经济的发展 C项错误住房制度改革并不能减少城市污染物的排放 D项错误故选B10.(1)南非人口稠密地区()①终年温和湿润②均为凉爽的高原③开发历史早④农业基础好10.(2)依据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变动情况推断南非的人口迁移()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B【解析】(1)通过经纬网图和所学可知南非地处热带附近其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且沿海的人口稠密区地势低平①②错误南非人口稠密地区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一地区耕地广布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河流较多因此开发的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③④正确故选B【答案】D【解析】(2)读南非人口重心变动图可知 1996—2011年人口迁移总体趋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主要受区域内陆资源开发的影响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11.(2)与B区域相比判断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并分析原因11.(3)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匀沿高山山麓冲积扇分布沿河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沙漠地区人口稀少【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社会经济条件根据材料可知图示亚洲中部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区域环境差异大沙漠地区人口稀少人口分布不均匀该地区干旱缺水所以人口城市主要是沿河流和山脚下的绿洲分布因为这些地区有较丰富的生产生活水源且山脚下的冲积扇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好此外据图还可知人口、城市还沿着交通干线线分布因为交通便利【答案】(2)高(或大) A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位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较高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铁路交通便利对外开发程度较高【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文化教育和生活消费水平等 B地区位于沙漠地区风沙大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类生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A地区位于高山山麓地带的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高山顶雪融水多河流流经水源较充足水质干净离城市比较近经济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科技水平较高文化教育条件好多条铁路线交汇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因此与B区域相比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答案】(3)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政治因素政治变革、战争、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该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不能满足大量人口的水资源需求该地区沙漠广布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消耗加剧污染物排放变多生态破坏加剧使得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因此亚洲中部地区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12.(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12.(2)四川民工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12.(3)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应如何吸收这些劳动力?【答案】(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中【解析】(1)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而该线以西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口稀少【答案】(2)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答案】(3)给出优惠政策让回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吸收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解析】(3)当地应通过政策优势吸引这些返乡的民工在家乡自主创业为振兴家乡的经济贡献力量13.(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对比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地区间大规模流动的原因?13.(3)分析A地也能吸引众多人口流入的原因?13.(4)图中B地区是人口流出较多的地区这会对该地区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解析】(1)由图可知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的方向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答案】(2)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解析】(2)现阶段我国人口地区间大规模流动的原因主要从经济收入、就业机会、生活环境等方面分析【答案】(3)矿产资源的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解析】(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为新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边境贸易的发展【答案】(4)好处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缓解了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减轻了就业压力有利于广大农村地区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足之处导致人口迁出地区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人口迁出地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迁出地区性别比例失调及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问题【解析】(4)B地为四川地区人口迁出的好处可从缓解人地矛盾、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人口迁出的不足之处可从影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问题等方面分析14.(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14.(2)分析图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4.(3)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14.(4)这些地区成为人口聚集地说明了其人口容量大试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答案】(1)平原【解析】(1)读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中可知 56%左右人口分布于海拔200m以下海拔200m以下为平原【答案】(2)终年酷寒自然环境恶劣【解析】(2)由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可知南极附近高纬度地区人口比重最少是因为纬度高气候酷寒自然条件恶劣【答案】(3)低平, 中低, 沿海【解析】(3)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位于中低纬度、地势低平的沿海平原地区【答案】(4)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于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容量大【解析】(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从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等方面分析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人口聚集地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平坦开阔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种类丰富因此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于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容量大。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79510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9.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1)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①旧城的危房改造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严格的户籍管理④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1.(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 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1.(3)“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A. ②③B. ①②C. ②④D. ①③【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B【解析】2.(1)由图可知 2010年()2.(2)人口大量迁入北京、上海等城市会()2.(3)2016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人口净迁入量大大减少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 东部地区均为人口净迁入区B. 西部地区均为人口净迁出区C. 上海市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D. 经济发达地区迁入人口较多【答案】D【解析】(1)A.由图可知东部河北等省属于人口净迁出区故不符合题意B.西北的新疆、西藏等属于人口净迁入区故不符合题意C.上海净迁入人口比重最高但没有人口数量所以无法判断净迁入人口数量的多少故不符合题意D.京津沪粤等省市经济发达且都为人口净迁入区说明经济发达地区迁入人口较多故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B【解析】(2)A.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北京、上海缓解城乡人口矛盾故不符合题意B.人口大量迁入北京、上海等城市会加剧基础设施压力加重环境污染等问题故符合题意C.北京、上海已经是我国特大城市故不符合题意D.人口大量迁入北京、上海城市规模扩大不会缩小城市服务范围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C【解析】(3)2016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人口净迁入量大大减少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城市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人们迁入意愿降低故选C3.有关“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B. 不利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C. 缓解东部地区城市空城化D. 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答案】C【解析】“反向春运”年父母就去子女工作地一起过年“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是缓解东部地区城市空城化4.(1)江苏省面积并不大但却成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其主要的原因不是()4.(2)影响西藏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 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B. 工业、商业贸易繁荣C. 地处经济发达地区D.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5.从2017年3月1日到11月30日西安出台的“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落地已满9个月9个月的时间西安市共迁入18.6万人同比增长408.9\% .落户人数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A. 较高的医疗水平B. 宽松的户籍政策C. 发达的经济水平D. 便利的交通条件【答案】B【解析】由题中材料“西安出台的“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落地已满9个月 9个月的时间西安市共迁入18.6万人”可知落户人数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宽松的户籍政策6.(1)下列观念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①“多子多福”②男性偏好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④重视子女质量⑤注重自我发展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6.(2)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⑥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 ①②⑤⑥【答案】A【解析】(1)可用排除法我国传统文化下注重自我发展和重视子女质量的说法错误我国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量大逐渐演变为“男孩偏好” 并形成传统故选A【答案】A【解析】(2)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故符合题意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故不符合题意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故不符合题意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7.(1)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不包括()7.(2)亚洲人口稠密地区集中在()A. 苏伊士运河B. 土耳其海峡C. 马六甲海峡D. 白令海峡【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8.(1)由图判断 2017年()8.(2)随着人们“就近就业、就近居住”需求的增长未来省会城市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省份是()8.(3)导致目前辽宁省人口增长特点的直接原因是()A. 城镇人冂总量山东多于江苏B. 迁入人口数量北京多于广东C. 环境人口容量上海高于重庆D. 常住人口总量四川少于河北【答案】A【解析】(1)城镇人口总量等于城镇化率乘常住人口数由图中数据可估算2017年江苏城镇人口约为5600万人山东城镇人口约为6000万人由图中数据可知迁入人口数量广东多于北京四川常住人口总量多于河北环境人口容量不能根据图中信息来判断故选A【答案】D【解析】(2)河南省人口规模较大在全国居前列但城镇化率并不高随着人们“就近就业、就近居住”的需求日渐强烈未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空间较大而能够为他们提供好的就业机会主要是省会城市因此四省区中河南省郑州市人口增长潜力最大故选D【答案】B【解析】(3)目前辽宁省人口出现负增长其原因一方面是生育率低即人口自然增长少另一方面是有大量人口迁出注意题干问的是“直接原因”故选B9.(1)影响和田绿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9.(2)从20世纪50年代至2016年和田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 水源B. 土地C. 交通D. 热量【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0.(1)说明1860年以后黑龙江省吸引山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10.(2)描述第五次人口普查山东省人口迁移特点10.(3)分析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的原因【答案】(1)政策支持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人口稀少或地广人稀【解析】(1)据材料信息 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表明当时的人口迁移有政策支持根据所学可知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长期禁止开垦当地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对山东人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答案】(2)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规模大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解析】(2)“2000年山东省的迁移人口总量达891.18万人其中省内的县、市区内的迁移人口有869.33万人” 体现了山东省人口迁移规模大且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据表可知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较大其次是高中、中专学历表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据表可知山东省内、外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均比全国同类占比低高中、中专及大专以上占比比全国同类高表明山东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答案】(3)山东省沿海或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迁移距离短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大【解析】(3)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省内就业机会多“大多从落后地区迁向发达地区” 表明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人口迁移数量大省内迁移迁移距离短交通等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表明山东的人口迁移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人们不愿意离开家乡太远11.(1)图和表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1.(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11.(3)解释图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11.(4)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包括________、南亚、________西部和北美东部11.(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________(多选)【答案】(1)水源, 地形, 气候【解析】(1)图甲反映河流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①为水源图乙反应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②为地形表格资料反映气温对人口分布的影响③为气候【答案】(2)温带或亚热带【解析】(2)由表格资料可知舒适温带为21℃+3℃为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故④为温带或亚热带【答案】(3)平原地形开阔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解析】(3)海拔在0-200M之间为平原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且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等故③平原地形开阔平坦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①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答案】(4)东亚, 欧洲【解析】(4)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包括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故③为东亚③为欧洲【答案】A, B, C, D【解析】(5)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历史文化、人口政策等故⑩ABCD.12.(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12.(2)分析图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2.(3)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12.(4)这些地区成为人口聚集地说明了其人口容量大试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答案】(1)平原【解析】(1)读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中可知 56%左右人口分布于海拔200m以下海拔200m以下为平原【答案】(2)终年酷寒自然环境恶劣【解析】(2)由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可知南极附近高纬度地区人口比重最少是因为纬度高气候酷寒自然条件恶劣【答案】(3)低平, 中低, 沿海【解析】(3)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位于中低纬度、地势低平的沿海平原地区【答案】(4)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于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容量大【解析】(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从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等方面分析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人口聚集地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平坦开阔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种类丰富因此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于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容量大13.(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13.(2)与B区域相比判断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并分析原因13.(3)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匀沿高山山麓冲积扇分布沿河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沙漠地区人口稀少【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社会经济条件根据材料可知图示亚洲中部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区域环境差异大沙漠地区人口稀少人口分布不均匀该地区干旱缺水所以人口城市主要是沿河流和山脚下的绿洲分布因为这些地区有较丰富的生产生活水源且山脚下的冲积扇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好此外据图还可知人口、城市还沿着交通干线线分布因为交通便利【答案】(2)高(或大) A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位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较高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铁路交通便利对外开发程度较高【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文化教育和生活消费水平等 B地区位于沙漠地区风沙大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类生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A地区位于高山山麓地带的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高山顶雪融水多河流流经水源较充足水质干净离城市比较近经济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科技水平较高文化教育条件好多条铁路线交汇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因此与B区域相比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答案】(3)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政治因素政治变革、战争、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该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不能满足大量人口的水资源需求该地区沙漠广布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消耗加剧污染物排放变多生态破坏加剧使得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因此亚洲中部地区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0c4c9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a.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下列关于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流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农村到城市B. 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C. 北方向南方D. 内地到沿海【答案】C【解析】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春运不属于人口迁移B. 疫情期间我国各省市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属于政治因素人口迁移C.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D.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答案】B【解析】春运大多为人口短期流动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A不符合题意疫情期间我国各省市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只是人口短期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B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加大人口流动限制放宽因此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 C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机会较多生活条件较好吸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人口迁入因此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D不符合题意故选B3.(1)图甲区域人口分布的特点是()3.(2)影响乙区域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自然原因是()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农业发达④开发历史悠久A. 分布在山区地势低洼区B. 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区C. 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地区D. 多分布在土壤肥沃地区【答案】B【解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的城市主要分布靠近河流故人口分布多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区故选B【答案】A【解析】(2)0~200米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和开发历史悠久不属于自然原因故选A4.(1)与2013年相比 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4.(2)“十三五”期间()A. 东部对流动人口已失去吸引力B. 西部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在增加C. 中部和东北的人口数量在减少D. 西部人口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答案】B【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仍然是流动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区仍有很大吸引力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比例在增加说明吸引力在增加此图仅显示流动人口的分布不能判断人口数量的变化故选B【答案】B【解析】(2)从材料中看“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等地区流动因此跨省流动人口数量仍然庞大中西部地区省内常住人口仍是主流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吸引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超大、特大城市数量将继续增加故选B5.(1)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5.(2)广州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分布特点是()A. 经济B. 政治C. 自然环境D. 文化【答案】A【解析】(1)北京、上海、广州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水平高外来人口涌人这些城市主要是为了务工经商属于经济因素故选A【答案】A【解析】(2)读图可知广州外来人口来源省份主要为湖南、广西湖北等尤以与广东省相邻的湖南省最多这些省份以中西部省份为主语言文化与广州相差较大经济处于我国中游水平故选A6.贵州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大批村民走出大山这种人口迁移形式是()A. 劳务迁移B. 难民迁移C. 智力迁移D. 生态移民【答案】D【解析】贵州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大批村民走出大山这些实行移民搬迁的山区动植物资源众多对当地乃至本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也可以减少这些山区的人类活动利于其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以上分析可知这种人口迁移形式属于生态移民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7.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答案】D【解析】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位于东南沿海平原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适宜加上西方殖民地首先到达这里开发时间早经济较发达故选D8.(1)表中信息所示杭州市的人口状况是()8.(2)为了城市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杭州市应()A. 人口自然增长快B. 劳动力大量迁入C. 老龄化问题突出D. 人口出生率下降【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9.(1)2004年以来该地区()9.(2)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 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B. 人口老龄化进程变慢C. 出现大量失业人口D. 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答案】B【解析】(1)2004年以来该地区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到2007年后开始负增长人口净迁移率较大一直都是迁入为主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劳动力短缺 AC错误因为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B正确在2015年至2016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提升 D错误故选B【答案】B【解析】(2)该地区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但仍然以人口迁入为主大量技术人才外流和本地人口大量外迁属于人口大量外迁 A、C错误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 D错误产业升级与转移会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或升级劳动力需求减少但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仍然需要大量劳动力迁入 B正确故选B10.(1)下列扇形区内人口流入季节波动最大的是()10.(2)兰州的人口流入人次与北京大致相同其主要原因是()A. NW-NNWB. NNE-NEC. ESE-SED. ENE-E【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11.(1)2016年该省省外流入人口中()11.(2)与2000年比 2016年该省省外流入的中年人口性别比变化明显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 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B. 男性人口仍占多数C. 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 迁入人口性别比不平衡加剧【答案】B【解析】(1)A. 性别比最大年龄段为50-54岁故不符合题意B.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年龄的性别比 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仍以男性为主故符合题意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故不符合题意D.迁入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D【解析】(2)A. 产业升级对劳动力需求会减少故不符合题意B.交通运输行业主要以男性为主故不符合题意C.工程建设行业主要以男性为主故不符合题意D. 2000年相比 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婚姻家庭故符合题意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2.(1)据表中信息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12.(2)从环境承载力角度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简述理由【答案】(1)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疏【解析】(1)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海拔低的地区人口数量多比重大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数量少比重小人口稀疏【答案】(2)能理由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不能理由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小【解析】(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从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分析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从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自然条件、交通等角度考虑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从此角度分析是可以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的但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从此角度分析是不可以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的13.(1)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13.(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13.(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13.(4)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表格和图片可以看出人口和城市这个整体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南部较少【答案】(2)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解析】(2)根据材料“1972年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说明西海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从材料“该区城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 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是山大沟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而且地形崎岖耕地不足粮食产量低【答案】(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解析】(3)西海固的生态移民要规避迁出地“山大沟深、降水少”的地理环境所以迁入地首先应该具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的特点以便于发展耕作业而且要求人口密度小(能容纳移民)工业较发达就业机会多风俗习惯接近便于移民安家总之生态移民迁入地要自然和社会环境良好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答案】(4)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修复【解析】(4)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数量减少后人口容量恢复到合理水平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西海固发展多种经营有利于西海固地区脱贫致富。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40001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b.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导致2015年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2)我国流动人口增长规模下降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 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B. 人口老龄化突出C. 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提高D. 农村实施土地流转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下降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减少【答案】A【解析】2015年之前中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涌入东部地区使得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与地域发展配置不均衡现在流动人口规模下降可以因地制宜优化区间人力资源配置不会阻碍东部地区沿海地区产业转型产业转型主要靠经济发展城市水平不会下降应当提升农村空巢老人明显减少2.(1)下列关于各潜力区的说法正确的是()2.(2)造成北温带和热带地区可承载人口数量较少的共同原因是()A. 中温带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年生物量大B. 北亚热带经济最发达可承载人口数量最多C. 青藏区面积小、热量不足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小D. 干旱、半干旱区热量充足经济发达可承载人口数量多【答案】A【解析】【答案】A【解析】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美国的“冷冻地带”是指东北部地区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气候冷湿故被称为“冷冻地带” 该地区是美国的传统工业区“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而“阳光地带”是指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由于纬度较低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影响阳光明媚被称为“阳光地带” 且该地区是美国的新兴工业区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发展了旅游业环境污染少等导致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原因①②③④正确并不是由于水资源丰富③错误故选A4.(1)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为()4.(2)21世纪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是()①以务工经商为主②人口迁移频率低③人口迁移规模大④以自发迁移为主A. 由内陆向沿海流动B. 由北向南流动C. 由沿海向内陆流动D. 由南向北流动【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5.(1)近年来我国区域间大城市人口迁入量()5.(2)影响东部大城市人口迁入量年际变化的直接因素是()5.(3)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后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迁移可以()A. 东部地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高迁入量B. 中部地区各年份的迁入量均低于西部地区C. 西部地区的迁入量与中部地区相比有较强的波动性D. 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明显【答案】C【解析】(1)东部地区绝大部分年份人口迁入量高但也有部分年份人口迁入量低于中西部地区故A错误有些年份中部地区的人口迁入量高于西部地区故B错误与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人口迁入量有较强的波动性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的状况故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2)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产业结构、产业规模的变化并不直接影响人口迁入量故A错误充足的就业机会使得人口最终参与社会生产满足相应的生活需求是引发人口迁入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故B正确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不直接影响人口迁入量故C、D错误故选B【答案】A【解析】(3)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故A正确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不利于协调区域发展故B错误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迁移迁入人口多为青壮年将进一步扩大城乡间差距故C错误对迁入地而言大量人口迁入会加剧生态压力故D错误故选A6.读“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回答下列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 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B. 增加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 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D. 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答案】A【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浙江省某市存在大量强壮年人口迁入大量人口迁入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故A正确人口迁出减轻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故B项不符合题意大量强壮年迁入会加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故C项不符合题意人口迁移缩小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故D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项正确7.(1)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7.(2)下列举措最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是()A. 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水资源B. 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升水环境承载力C. 着力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对于土地承载力提升明显D. 从总量上讲西藏的水资源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1)西藏地区土地承载力最弱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土地资源A错误发展旅游对于提升水环境承载力不明显 B错误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土地承载力从0.05提升到0.17 提升不明显 C错误西藏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D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2)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鼓励生育和大力提高消费水平都会上地带来很大压力 A、B、D错误推进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土地生态提升承载力 C正确故选C8.(1)M、N曲线所表示的省区分别可能是()8.(2)影响N省区2月23日之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 江苏、安徽B. 河南、北京C. 广西、广东D. 新疆、青海【答案】C【解析】(1)A.由图知春节前M以净流入为主春节后以净流出为主江苏经济水平高于安徽不符合MN两地人口流动特征不符合题意B.材料为我国某两相邻省区春节前后流动人口统计图河南和北京不相邻不符合题意C.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广东省且二者相临符合条件符合题意D.新疆和青海两地经济水平较低均以外出务工为主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解析】(2)2015年的2月23日所对应的农历为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 N城市的人口在2月23日之前以迁出为主主要是由于在春节前人们为了回家团聚从而由务工区返回老家与我国春节团聚的文化有关故选C9.如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下题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A. 收入水平高B. 远离东部C. 人口数量少D. 经济落后【答案】D【解析】图中A点所示省区在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出A的迁出率大约是6.5% 迁入率大约是1.5% 所以迁出率大于迁入率其净迁移率约为-5% 以迁出为主说明当地最有可能是经济落后造成的故选D10.(1)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10.(2)广州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分布特点是()A. 经济B. 政治C. 自然环境D. 文化【答案】A【解析】(1)北京、上海、广州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水平高外来人口涌人这些城市主要是为了务工经商属于经济因素故选A【答案】A【解析】(2)读图可知广州外来人口来源省份主要为湖南、广西湖北等尤以与广东省相邻的湖南省最多这些省份以中西部省份为主语言文化与广州相差较大经济处于我国中游水平故选A11.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其首要原因是()A. 开放程度低B. 水资源匮乏C. 人均消费水平低D. 科技水平低【答案】B【解析】由题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是因为西部地区地处内陆降水较少水资源匮乏故选B12.(1)下列观念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①“多子多福”②男性偏好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④重视子女质量⑤注重自我发展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2.(2)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⑥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 ①②⑤⑥【答案】A【解析】(1)可用排除法我国传统文化下注重自我发展和重视子女质量的说法错误我国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量大逐渐演变为“男孩偏好” 并形成传统故选A【答案】A【解析】(2)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故符合题意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故不符合题意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故不符合题意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13.(1)图中成为我国人口净迁入区的是()13.(2)每年冬季东北人都喜欢去海南旅游度假尤其以老年人居多吸引大量东北人到海南旅游的主要因素是()13.(3)我国人口大量迁移对迁入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是()A. 西部地区B. 中部地区C. 东部地区D. 东北地区【答案】C【解析】(1)我国人口迁移多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成为人口流入的集中地区故选C【答案】B【解析】(2)海南纬度低气温高冬季时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大量东北人迁往海南过一个暖冬故选B【答案】A【解析】(3)我国人口大量迁移对迁入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是可以缓解大城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由于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可能会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加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以及社会治安问题的出现故选A14.下列城市中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是()①开罗②伯明翰③攀枝花④悉尼⑤新德里A. ①③⑤B. ①②③C. ②③D. ②③④【答案】C【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5.(1)读结合图甲、图乙说出新疆南部的人口分布特征并说出造成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15.(2)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部 1957 年建市以来人口大量迁入现今克拉玛依人口约为 45 万(2017 年)人均 GDP 约 14.4 万(2016 年)不输一线城市目前已发展为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的聚集区据材料说明克拉玛依建市后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地区的影响15.(3)新疆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确是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非常低的地区之一说明造成新疆人口容量小的原因【答案】(1)人口分布不平衡沿着塔里木河人口密度较高而盆地内部人口密度小沿着塔里木河人口密度较高塔里木河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用水盆地内部人口密度小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缺水不适合人类居住【解析】(1)由图乙可知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沿着塔里木河分布而盆地内部人口密度小原因分析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汇集塔里木河为人们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用水而盆地内部气候干旱缺水沙漠广布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密度小【答案】(2)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展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不利影响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多加剧人地矛盾加重城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治安问题)【解析】(2)人口迁入对该地区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影响克拉玛依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能为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该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还能加强克拉玛依和外地间的文化交流不利影响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量的人口迁入会加剧人地矛盾导致城市出现交通拥堵、居住紧张、社会治安差等问题【答案】(3)新疆地处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地区的开放程度较低比较封闭故新疆人口容量小【解析】(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新疆地处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尽管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了其环境人口容量同时新疆经济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比较封闭故新疆人口容量小16.(1)结合材料一概述农民工定居意愿的主要特点16.(2)结合材料二简述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规模偏好与省内偏好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16.(3)评价农民工跨省流动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1)愿意定居的农民工比例最高不愿意定居的农民工比例最低愿意在省会定居的比例最高愿意在省内定居的比例高于在省外定居的比例【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表述即可【答案】(2)大城市和省会的就业机会更多收入水平更高发展前景更好大城市和省会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农民工对省内城市归属感更强、认同度更高便于跟家人联系【解析】(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交通和通信、婚烟和家庭、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答案】(3)有利影响提供劳动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积极作用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解析】(3)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17.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对④________动力、劳动力数量等区位因素的依赖⑤________、劳动力素质、信息通达度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加强17.环境因素(1)主要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高技术及食品等企业的区位选择(2)环境因素日益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17.其他因素⑧________、国防安全以及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答案】④原料, ⑤市场【解析】略【答案】⑥下风, ⑦上风【解析】略【答案】⑧政策【解析】略。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a5b56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3.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1.(2)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C.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1)该时期乡—城转移人口特征差异是()2.(2)该时期乡—城人口转移产生的影响有()A. 转入镇的人口规模更大B. 转入镇的人口更年轻C. 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D. 转入城市的老年人比例更高【答案】C【解析】(1)读图可知城市转入人口绝大多数是15—29岁的年轻人口因此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故选C【答案】A【解析】(2)由图可得转入镇的人口中30—59岁的中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这将增加镇的公共服务需求故选A3.我国西北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区制约该地区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 科学技术水平B. 地区开放程度C. 人均消费水平D. 水资源【答案】D【解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资源数量科学技术水平影响较小 A错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资源数量地区开放程度不是制约西北地区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B错误4.(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4.(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 气候因素B. 婚姻家庭C. 政治因素D. 经济因素【答案】D【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人口迁移以20~40岁之间的劳动人口为主故影响该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故选D【答案】A【解析】(2)图中乙年龄段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时常常会将自己年幼的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导致甲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数量也较大即这两者之间的迁移具有相关性故选A5.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A. 四川B. 福建C. 湖南D. 广东【答案】D【解析】读图及结合材料可知人口承载系数就是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广东省人口密度大而人口承载系数低所以广东省的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 D对6.(1)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6.(2)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资源状况C. 国家政策D. 交通条件【答案】A【解析】【答案】B【解析】7.(1)推测该国最有可能是()7.(2)目前该国()7.(3)针对该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有效缓解措施是()A. 日本B. 南非C. 巴西D. 越南【答案】A【解析】(1)【解析】(2)【答案】D【解析】(3)8.(1)影响刘小妹迁移的主要因素是()8.(2)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 社会经济B. 政治文化C. 交通运输D. 自然环境【答案】A【解析】(1)从资料上可以看出刘小妹籍贯是湖南而工作的地方在远离家乡的江苏黎明针织厂可见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外出打工属社会经济因素故选A【答案】C【解析】(2)史密斯之前在美国东北部的纽约退休后迁移到美国南部的休斯顿休斯顿纬度较低冬季温暖气候条件较纽约优越故选C9.图中甲省(区、市)是()A. 山西B. 广东C. 北京D. 内蒙古【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为人口流入乙主要表现为人口流出结合流入或流出的城市可以判断图中甲省(区、市)是广东10.(1)影响东莞当选最“空”城市的主要因素有()①自然因素②经济因素③文化因素④政治因素10.(2)江西省因最“拼”而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1)东莞位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年轻劳动力而春节为中国传统节日受文化因素影响大多数打工者回乡过年故选B【答案】C【解析】(2)江西省最“拼” 说明外出务工人口多当地的人地矛盾缓解就业压力变小由于外出务工多为农村年轻劳动力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故选C11.(1)影响大学生就学迁移的主导因素是11.(2)北京大学生就学迁入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社会文化因素【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2.(1)美国人口的东西分布大致以哪条经线为界?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因素的角度分析该线以西大部分地区人口一直比较稀少的原因12.(2)对比1790年 2010年美国东部人口分布在南北方向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12.(3)2010年的图中 118°W至120°W 38°N以北的美国领土比38°N以南的多人口却比38°N以南少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东西大致以100°W为界原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条件 100°W以西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降水少环境较为干燥缺乏水资源人口稀少【解析】(1)由图可知美国人口的东西分布大致以100°W为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条件 100°W以西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降水少环境较为干燥缺乏水资源因此人口稀少【答案】(2)变化 1790年到2010年北部人口比重减小南部人口比重上升原因东北部地区传统产业过度集中导致地价较高环境污染较重同时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冷湿西部和南部较为温暖、阳光充足、环境较为清洁此外西部、南部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国外的移民【解析】(2)对比1790年 2010年美国东部人口分布在南北方向上发生的变化 1790年到2010年北部人口比重减小南部人口比重上升从地价、位置、气候、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东北部地区传统产业过度集中导致地价较高环境污染较重同时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冷湿西部和南部较为温暖、阳光充足、环境较为清洁此外西部、南部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国外的移民【答案】(3)该经度范围内北方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较干燥地形为内陆高原和山地南方为地中海气候较为湿润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有洛杉矶等大城市经济更发达【解析】(3)从气候、地形、交通、经济等方面分析 118°W至120°W 38°N以北的美国领土比38°N以南的多人口却比38°N以南少的原因是该经度范围内北方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较干燥地形为内陆高原和山地南方为地中海气候较为湿润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有洛杉矶等大城市经济更发达13.(1)结合材料简述近年来“反向春运”人数逐年增多的原因13.(2)说出“反向春运”对区域发展的主要积极影响【答案】(1)原因为避开春运客流高峰(“反向春运”路线)票源充足且价格优惠春节旅游热城市定居的青年人增多“反向春运”有现实基础交通业的发展【解析】(1)近年来“反向春运”人数逐年增多的原因可以从避开客流高峰、交通业的发展、票价、票源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2)减轻春运期间的交通压力为城市留住劳动力避免“空城”现象出现带动了【解析】(2)“反向春运”利于减轻春运期间的交通压力为城市留住劳动力同时可以带动消费14.(1)简述德国国内人口空间流动的特点14.(2)分析德国人口迁移的原因14.(3)说明人口流出对“城市收缩”的影响【答案】(1)从东部和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人口迁移规模较大【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国内人口空间流动方向是从东部和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且人口流动规模较大【答案】(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政治经济体制的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解析】(2)可以从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状况、政治经济体制状况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德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答案】(3)劳动力大量流失房屋空置率上升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等【解析】(3)人口的流出使得城市流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出现房屋空置率上升的现象加剧了人口老龄化使得经济发展缺少动力15.(1)甲乙丙三地属于人口净迁入地区的是________ 属于人口净迁出地区的是________ 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净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15.(2)试分析甲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答案】甲和乙, 丙, 经济因素, 政策因素【解析】读图可知人口净迁移率是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平均人口数之比其中正值反映人口净迁入负值反映人口净迁出甲乙丙三地属于人口净迁入地区的是甲和乙属于人口净迁出地区的是丙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净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答案】该省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水资源等资源丰富人口受教育水平高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解析】甲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是该省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水资源等资源丰富人口受教育水平高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a3125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8.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读表可知下列有关2000-2010年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②北京人口迁入率升幅最大③广东人口迁出率最低④主要迁至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1.(2)下列有关人口流动对各地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1)读表中数据可知 2010年的迁入率、迁出率较2000年均有所提高再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可推出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①对从迁入率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④对由表中数据计算可得北京人口迁入率升幅约为44.9% 上海人口迁入率升幅约为59.5% ②错读表可知广东省的人口迁出率最低③对故选B【答案】C【解析】(2)人口迁移的年龄特征是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而对于迁入率大的省级行政区会缓解其老龄化程度而迁出率大的省级行政区则会加剧其老龄化程度上海人口迁入率快速增长说明上海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增大故选C2.(1)部分人口未曾外出就业的原因可能是()①融入城市遭遇困境②严格的户籍制度③家庭生活的需要④农村资源枯竭⑤在城镇就业职位低⑥城市环境污染2.(2)下列关于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2.(3)推测外出劳动力回流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③⑥D. ③④⑤【答案】B【解析】(1)人口未曾外出就业原因包括外出就业收入低、职业地位低、融入城市遭遇困境、家庭小孩和老人需要照顾等故选B【答案】D【解析】(2)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有农村的拉力和城市的推力作用拉力有就业机会增多、经济收入提高、家庭成员需要照顾、家庭土地面积大等推力有城市产业转移后就业机会减少、城市对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缺乏、难以入户、难以解决住房和入学等问题故选D【答案】B【解析】(3)外出劳动力回流后对城市和农村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城市病难以解决故选B3.(1)春节前从深圳流出的人口()3.(2)2020年国家号召就地过年是为了()3.(3)“空城”变得热闹起来会导致深圳市()A. 多为老年人口B. 多为少儿人口C. 春节后大部分返回深圳D. 春节后大部分留在原地【答案】C【解析】(1)深圳外来打工人员多为青壮年 A、B错误打工人员春节后一般返回深圳继续务工 C正确 D错误故选C【答案】D【解析】(2)材料中提到2020年格外特殊即2020年新冠疫情国家号召就地过年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和跨区接触以控制疫情故选D【答案】B【解析】(3)深圳市人口增多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消费市场扩大居民对物资等需求增多故选B4.(1)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状况是()4.(2)引起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A. 趋于均衡B. 极度集中C. 不均衡趋势加强D. 60%土地集中80%人口【答案】C【解析】(1)此题关键是对面积—人口洛伦茨曲线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说明人口分布越均衡结合图例的年份 1953年以来面积—人口洛伦茨曲线绝对均衡线越来越远说明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 A错误 C正确60%土地集中40%人口 D错误也不是极度集中 B错误故选C【答案】D【解析】(2)根据分析山东省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主要是由于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导致人口分布发生变化 D正确气候和资源随着年份变化小 BC错误环境目前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弱还不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A错误故选D5.(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5.(2)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A. 空间分布比较均匀B. 空间分布总体稠密C. 距河2km内人口最多D. 大多分布在距河7~10km范围内【答案】C【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 AB错距河2km以内分布人口最多 C对 D错故选C【答案】B【解析】(2)根据图表信息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距离河流越近主要原因是靠近河流地势较低取水便利利于生产和生活与水能资源分布、矿产资源分布关系不大综上分析 B选项正确 ACD错误故选B6.(1)春运早期影响该城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6.(2)据表可知该城市最可能是()6.(3)2020年春节接近尾声时上海、重庆等地前往该城市的人员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 家庭B. 经济C. 政策D. 交通【答案】A【解析】(1)春运早期该城市人口流出应该是受家庭因素影响在外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因此春运早期影响该城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故选A【答案】C【解析】(2)结合图表可见上海、重庆、湖南方向出行方式以火车、飞机为主廊坊市、保定市方向出行方式以汽车、火车为主综上分析判断该城市应该是北京市故选C【答案】D【解析】(3)2020年春节尾声时期因为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国各地实施严格的监管人口流动大为减少故选D7.(1)影响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7.(2)东北地区人口大量流失对当地的有利影响为()A. 自然环境因素B. 社会因素C. 政治文化因素D. 经济因素【答案】D【解析】8.(1)有关新疆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8.(2)有关新疆地区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新疆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B. 新疆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植被环境承载力小C. 新疆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D. 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是环境承载力大的最关键因素【答案】B【解析】(1)自然资源尤其是生存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新疆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故选B【答案】B【解析】(2)新疆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小和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会逐渐提高故选B9.(1)图中表示2019年两地的人口流动强度的曲线是()9.(2)图中表示郑州市的人口流动强度的曲线是()9.(3)两地春节前的人口流动强度的变化差异主要受()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答案】B【解析】(1)2020年春节疫情爆发春节后人口流动大幅度减少曲线②④符合曲线①③更符合正常年份2019年故选B【答案】A【解析】(2)郑州与驻马店两地经济差距较大分别为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正常年份随着春节返乡和节后返程春节前驻马店人口回流导致该地区的人口流动会增加区内人口流动强度指数变大而春节前的郑州很多人离开郑州返乡过年人口流出导致城市内人口流动减少符合郑州市是曲线①②故选A【答案】D【解析】(3)郑州与驻马店两地经济差距较大分别为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因此是人口迁移故选D10.(1)棉兰老岛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10.(2)为提高菲律宾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生态移民将部分人口迁入棉兰老岛②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促进海洋资源开发③加大对平原地区地下水开采力度保障城市、农业用水④提高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10.(3)该国人口主要呈北迁趋势其主要原因是()C. 生态恶化D. 水资源短缺【答案】A【解析】(1)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棉兰老岛纬度低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故人口稀少故选A【答案】D【解析】(2)生态移民将部分人口迁入棉兰老岛并不能提高菲律宾人口合理容量①错误与周边国家合作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菲律宾人口合理容量②正确加大对平原地区地下水开采力度会造成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不能提高菲律宾人口合理容量③错误提高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可以菲律宾人口合理容量④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3)棉兰老岛人口相对稀少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促使该国人口北迁的主要原因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甲乙丙三地属于人口净迁入地区的是________ 属于人口净迁出地区的是________ 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净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11.(2)试分析甲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答案】甲和乙, 丙, 经济因素, 政策因素【解析】读图可知人口净迁移率是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平均人口数之比其中正值反映人口净迁入负值反映人口净迁出甲乙丙三地属于人口净迁入地区的是甲和乙属于人口净迁出地区的是丙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净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答案】该省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水资源等资源丰富人口受教育水平高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解析】甲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是该省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水资源等资源丰富人口受教育水平高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12.新疆巴音布鲁克地区的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世界五分之三的野生天鹅(下图)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富牧业区为防止生态的退化必然需要逐渐将牧民外迁他处合理安置从事其他产业活动分析保护区内牧民外迁与不外迁的利与弊【答案】【解析】13.(1)概括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13.(2)说出20°N~40°N人口比重较大的主要原因13.(3)分析赤道至10°S间平原地区人口较少的原因【答案】(1)分布不均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地区少 20°N~30°N比重最大【解析】(1)据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地区少 20°N~30°N比重最大【答案】(2)气温适宜降水适中陆地面积大平原、低地面积广开发历史早经济发达【解析】(2)20°N~40°N为北半球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该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陆地面积大平原、低地面积广开发历史早经济发达【答案】(3)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平原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居住【解析】(3)赤道至10°S间平原地区人口较少的主要原因为该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平原地区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居住14.(1)说明上海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________14.(2)影响人口迁入上海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会________(减缓/加剧)人口流动增长速度14.(3)上海的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此现象对上海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 对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是________14.(4)上海市提高外来人口准入门槛可以缓解的城市问题有________【答案】主要来自临近省份主要来自中东部(东部)省份主要来自人口大省【解析】【答案】社会经济(经济), 减缓【解析】【答案】缓解老龄化问题增加青壮年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改变人口年龄结构【解析】【答案】环境质量下降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紧张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地价上涨等【解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5a662fad6195f302ba637.png)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以各种开工创办经济实体,打造“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效应。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可能出现“归雁经济”效应的省区为( )A.粤B.藏C.川D.浙2.“归雁经济”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A.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B.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C.留守儿童比重降低 D.劳动力价格下降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3.具有X 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4.造成 X、Y 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国际上一般规定15~64岁为劳动年龄。
下图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劳动年龄人口数达到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 )A.1985年 B.2015年 C.2020年 D.2050年6.我国2016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未来对我国的主要影响为 ( )A.改善人口性别比 B.利于产业结构升级C.遏制老年人口增加 D.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状况“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
下图示意我国人口红利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中国人口红利最大年份约出现在 ( )A.1960年 B.1994年 C.2012年 D.2048年8.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A.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变小 B.劳动力数量快速增加C.青壮年负担加重 D.人口出现负增长下图为某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1965年至204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 ) 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10.根据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 ) 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1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区域可能是( )A.日本B.法国C.中国D.印度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4be67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5.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孔雀东南飞”体现()1.(2)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目的是()①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优化城镇空间结构③吸纳高端人才留汉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A.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B. 沿海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C. 开发边疆的国防需要D. 国家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答案】B【解析】(1)地区间经济差异是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因此对人口的迁入吸引力大故选B【答案】B【解析】(2)据材料可知武汉市人才净流入率为-0.4% 人才流失严重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为扭转局势才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项目因此该项目启动的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①③正确人口迁移对城镇空间结构影响不大人口迁出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②④错误故选B2.(1)有关M市人口迁移的分析正确的是()2.(2)下列关于人口迁入对M市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迁入人口各年龄段女性均多于男性B. 迁入人口的性别差异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C. 人口的迁入主要是因为M市教育发达D. 人口的迁入导致M市就业结构发生彻底改变【答案】B【解析】(1)由图可知 M市迁入人口主要从事第三产业迁入人口性别的差异与M市产业结构有关故选B【答案】D【解析】(2)迁入人口会加重M市的就业压力、环境污染、基础设施的压力但同时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故选D3.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一直是学者讨论的话题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 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C.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D.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答案】【解析】4.(1)美国人口分布特点是()4.(2)关于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东部向西部人口密度逐渐减小B. 由北部向南部人口密度逐渐加大C. U字型线以内区域人口相对稀疏D. 由沿海向内陆人口密度逐渐加大【答案】C【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口分布大致是西部高原区人口稀疏西部沿海、中部平原和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较密集 C正确 ABD错误故选C【答案】A【解析】(2)①地位于美国东北地区开发历史较早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因此人口密度大 A正确②地位于西部沿海地区开发历史较晚 B错误③地位于西部高原、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 C错误④地位于墨西哥湾沿海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人口密度大 D错误故选A5.(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5.(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 城市自然环境好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 城乡收入差距大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答案】C【解析】(1)A.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故不符合题意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故不符合题意C.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故符合题意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A【解析】(2)A.“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正确B.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错误C.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错误D.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错误故选A6.(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6.(2)图示反映了()A: P与P分别为生产力水平高、低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B: P为环境承载力, C. 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承载力是相同的D. P为环境承载力【答案】A【解析】(1)P'和P都是最佳生活质量下的人口规模该人口规模可以表示合理人口容量 P'的人口规模较大生活质量较高对应于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条件故选A【答案】D【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而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故选D7.(1)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同特点是()①中东部省份比例高②人口大省比例高③临近省份比例高④能源大省比例高7.(2)外来人口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D【解析】(1)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同特点是人口大省比例高因为人口大省的剩余劳动力多②对临近省份比例高出行距离短③对东部省份比例小①错能源大省比例小④错故选D【答案】C【解析】(2)外来人口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C对促进文化交流不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A错加重迁入地的人地矛盾加大城乡差异 B错加大就业压力导致大量人群失业不是有利影响 D错故选C8.(1)影响上海市2月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8.(2)上海市2月份人口流动()A. 文化习俗B. 经济波动C. 商务活动D. 自然灾害【答案】A【解析】(1)读图可知上海市2月份前期流出人口多后期流入人口多主要是因为中国农历春节在2月份务工人员返乡过年所以影响上海市2月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文化习俗 A正确经济波动、商务活动、自然灾害都不是该月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B、C、D错误故选A【答案】C【解析】(2)上海市2月份因回乡过年导致流出人口多表明前往上海的务工人数众多体现上海具有强大的经济活力 C正确只要人口净流入量为正值上海市人口数量就会一直增加 22号以后人口净流入量依然为正值所以22日人口数量并未达到最高峰 A错误春节回乡过年导致短期的人口流动不会导致城市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B错误据图可知前期人口流出多后期人口流入多总体来看人口流动量较大这会增加上海市内部的交通压力 D错误故选C9.(1)“胡焕庸线”西北半壁的人口远少于东南半壁的主要原因是()9.(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9.(3)当前为增加西北半壁的人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 土地面积较小B. 生态环境脆弱C. 生育政策严格D. 矿产资源缺乏【答案】B【解析】(1)“胡焕庸线”西侧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气候较干旱生态脆弱自然条件差东侧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自然条件好 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故选C【答案】D【解析】(3)“胡焕庸线”西侧气候较为干旱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增加该地区人口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大该地区的人口承载量故选D10.(1)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大的是()10.(2)有关人口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移民B. 农业或家务职业C. 非农业职业D. 政府或管理职业【答案】A【解析】(1)由左图可以看出移民所占比例随距离远近的变化最显著且距离越近人口迁移数量越多距离越远迁移数量越少可见受距离影响最大故A正确农业或家务职业、非农业职业、政府或管理职业在不同距离上都有迁移且迁移的数量受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小故B、C、D错误故选A【答案】C【解析】(2)由右图可以看出人口迁移主要是在城市间的迁移迁移的原因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故A错误图中人口迁移并非都是逐级迁移也出现了直接由小城镇迁移到大城市的现象故B错误图中出现了由中等城市向小城镇的迁移这不符合常规的迁移方向可能是由特殊因素引起的故C正确图中人口迁移也并不是完全就近迁移出现了由小城镇向距离较远的大城市的迁移故D错误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新疆巴音布鲁克地区的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世界五分之三的野生天鹅(下图)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富牧业区为防止生态的退化必然需要逐渐将牧民外迁他处合理安置从事其他产业活动分析保护区内牧民外迁与不外迁的利与弊【答案】【解析】12.(1)甲乙丙三地属于人口净迁入地区的是________ 属于人口净迁出地区的是________ 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净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12.(2)试分析甲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答案】甲和乙, 丙, 经济因素, 政策因素【解析】读图可知人口净迁移率是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平均人口数之比其中正值反映人口净迁入负值反映人口净迁出甲乙丙三地属于人口净迁入地区的是甲和乙属于人口净迁出地区的是丙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净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答案】该省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水资源等资源丰富人口受教育水平高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解析】甲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是该省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水资源等资源丰富人口受教育水平高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13.(1)分析图1、图2和表中信息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3.(2)由表中信息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____13.(3)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地区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4)上述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________13.(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多选)()【答案】(1)水源, 地形, 气温【解析】(1)由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干旱地区的人口分布、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比例变化、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故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水源、地形和气温【答案】(2)亚热带和温带【解析】(2)读表可知(21±3)℃是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故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亚热带和温带【答案】(3)属于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建设城市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拔0~200米地区属于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建设城市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适宜人类居住故人口在此集中分布【答案】(4)减弱【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口适应自然环境能力提高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减弱【答案】A, B, C, D【解析】(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文因素即经济、交通、文化、政策等14.(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但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写序号)14.(2)2003年以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写序号)14.(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写序号)14.(4)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 (填写序号)14.(5)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量城市知识青年迁往农村主要因素是________ (填写序号)【答案】③, ④【解析】【答案】⑤【解析】【答案】①【解析】【答案】③【解析】【答案】④【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9ac78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e.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按照年龄0-14岁、15-64岁及65岁及以上划分,依次是()1.(2)近期中央作出实施“单独两孩”的重大决策,是基于目前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基于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总体来看有利于()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②①③D. ②③①【答案】B【解析】(1)随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出生率下降,0-14岁人口比重逐年下降,③为0-14岁人口比重;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比重上升明显,②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5-64岁比重变化不大,①为15-64岁人口比重。
故选B。
【答案】A【解析】(2)A.“单独两孩”政策可以增加人口出生率,提高自然增长率,缓解我国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故符合题意;B.我国仍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不会大力实行鼓励生育,故不符合题意;C.人口将增加,不会减少人口数量,故不符合题意;D.单独两孩是为了缓解老龄化,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不是为了向海外移民,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水资源②经济水平③地理位置④劳动力2.(2)有关甲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2.(3)与甲省相比,乙省可能出现的问题有()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C【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甲是安徽,属于内陆省,经济水平较低,人口迁出务工。
乙是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水平高,吸引劳动力迁入。
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经济水平,②③正确,C正确。
两省都在湿润区,水资源差异不大,①错误,A、D错误。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和地理环境》检测题(含答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和地理环境》检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5427abb8f67c1cfbd6b807.png)
《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题一、单选题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2.为缓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农村地区放开生育政策B.鼓励城市人口大量迁往农村C.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D.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3.下图示中①③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低—低—低”模式和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原始人口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C.“高—低—高”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下图为“某城市2018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该城市2018年的人口容量为( )A.351万B.105.6万C.97.3万D.85.4万5.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出生人口性别比通常以毎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数值来表示,正常范围是102至107。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据图可知我国A.出生人口性别比直线下降B.女性择偶标准将降低C.2020年人口性别比为112 D.“剩男”现象明显加重7.有关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人口性别比越小越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B.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C.发达国家不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D.二孩政策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原因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08年以来法国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已突破两个,成为欧洲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法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中的第________阶段,遇到的问题是( )A.Ⅳ人口急剧膨胀 B.Ⅳ人口老龄化 C.Ⅱ人口增长停滞 D.Ⅲ人口平均寿命低9.法国生育率提高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解决了法国劳动力短缺问题 B.缓解就业压力C.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D.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状况(含预测)。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4ae41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1.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1)上海落户新政的背景可能是()①广深杭地区经济快速发展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升③医保支付压力较大④社会活力有限1.(2)落户新政对上海市的最主要影响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答案】C【解析】2.(1)在1990~2010的二十年间,广东()2.(2)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势必会趋于老龄化,为了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化,当地应该()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泉②加大计划生育的实施力度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口素质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增强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A. 老年人口总数变化不大,从而导致老年抚养比变化不大B. 从长远来看,少儿人口比例的长期下降,对于将来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C. 由于产业的发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上升,引起总抚养系数呈下降趋势D. 人口年龄结构正处于年轻型【答案】C【解析】(1)老年抚养比变化不大不代表老年人口总数变化不大,A错误。
从长远看,少儿会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成年劳动力,所以其比重下降势必会影响到未来劳动力的供给,给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埋下隐患,B错误。
此阶段,产业升级处于初期,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上升,引起总抚养系数呈下降趋势,C正确。
此阶段后期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正处于成年型,D错误。
故选C。
【答案】C【解析】(2)广东省通过廉价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维持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①正确。
加强计划生育会降低出生率,会导致未来社会劳动力资源缺乏,经济发展缺少后劲,②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84e04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c.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引起“城归”返乡的主要因素为()1.(2)“城归”的出现有利于()A. 经济B. 文化C. 政治D. 自然【答案】A【解析】(1)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
故选A。
【答案】B【解析】(2)“城归的出现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经济差距;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但人口老龄化提高;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但不会超过城市。
故选B。
2.若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只取决于表中两种资源,读表,回答问题。
四省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读表可知,甲省耕地保有量最小,为最短板,故四省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是甲。
3.(1)据表推断,如果不调整生育政策,我国()3.(2)我国调整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除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外,还有助于改善()3.(3)有人认为,中国的人口容量较30年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是当前生育政策调整的考虑因素之一,这可能得益于我国()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极大改善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③地区开放程度的极大改善④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A. 2030年人口规模最大,随后开始减小B. 200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0%以上C. 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始于2020~2030年之间D. 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始于2010~2020年之间【答案】D【解析】(1)2030年至2040年之间的总人口是一直减小还是先增大后减小无法判断,因此无法确定2030年的人口规模是否为最大,故A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f8082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b.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影响部分山西老人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过冬的主要因素是()1.(2)影响山西省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 自然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策因素D. 文化因素【答案】A【解析】(1)海南、云南纬度比较低冬季气温较山西高比较适合老人生活影响部分山西老人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过冬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 A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解析】(2)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影响山西省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 A符合题意故选A2.(1)A国许多老年人从东北地区向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2.(2)B、C、D分别对应的国家是()A. 自然环境因素B. 经济因素C. 社会文化因素D. 政治因素【答案】A【解析】(1)A国是美国人口从东北地区向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迁移东北部相比南部和西部纬度较高是美国的冷冻地带南部和西部纬度低光照足是阳光地带老年人迁移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差异引起的迁移选A正确故选A【答案】C【解析】(2)B国人口由中部向国土两端的方向迁移是日本 C国人口主要由西向东迁移是俄罗斯是东部大开发政策引发的 D国人口由东部向西部迁移是中国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引发的选C正确故选C3.(1)据图可知影响2月2日湖北省累计确诊病例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3.(2)2月3日凌展鄂州市政府发布通告从4日起将严格限制居民出行该决定主要出于鄂州市()A. 与疫情首发地间的距离B. 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高低C. 东南季风的影响强度D. 海长江水源地的远近【答案】A【解析】【答案】A【解析】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最大或最高人口B. 合理容量是在有效和持续的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适宜人口数量C. 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D. 合理容量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含义【答案】A【解析】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量合理容量是在有效和持续的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合理容量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含义故选A5.(1)该地最可能是()5.(2)下列提高该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 新疆B. 四川C. 河北D. 海南【答案】【解析】【答案】【解析】6.(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6.(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6.(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答案】B【解析】(1)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经济带来影响因此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是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选B【答案】A【解析】(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故选A【答案】C【解析】(3)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使得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城归现象出现大量青壮年人口回流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故选C7.(1)“胡焕庸线”西北半壁的人口远少于东南半壁的主要原因是()7.(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7.(3)当前为增加西北半壁的人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 土地面积较小B. 生态环境脆弱C. 生育政策严格D. 矿产资源缺乏【答案】B【解析】(1)“胡焕庸线”西侧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气候较干旱生态脆弱自然条件差东侧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自然条件好 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故选C【答案】D【解析】(3)“胡焕庸线”西侧气候较为干旱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增加该地区人口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大该地区的人口承载量故选D8.(1)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①空间距离②交通方式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地形阻隔8.(2)图中甲省(区、市)是()8.(3)该图说明()A. ①③B. ③④C. ①②D. ②④【答案】A【解析】(1)图示反映出人口首位流指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而且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①③对交通方式、地形阻隔不能从图中读出实际中也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②④错故选A【答案】B【解析】(2)图中甲省是人口流入区因此应对应经济发达区域结合选项与流向甲省的省区可知 B正确故选B【解析】(3)该图说明经济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基本是周边地域或环渤海地区并不复杂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广东、上海、北京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故选D9.(1)某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承载人口40万耕地的承载人口为67万森林的承载人口40万矿产资源的承载人口为115万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9.(2)有些学者以每平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m²农业时期为40人/m²工业时期为160人/m²该资料反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 40万B. 42万C. 67万D. 115万【答案】A【解析】(1)某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承载人口为40万耕地的承载人口为67万森林的承载人口为42万矿产资源的承载人口为115万则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为40万该现象为木桶的“短板效应”故选A【答案】A【解析】(2)不同时期陆地可承载人数不同主要因为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故选A10.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 中高纬度B. 南半球C. 欧洲D. 平原【答案】D【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选D1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都市区人口整体上由中心向外围地区分散逐渐推进②中心城核心区人口持续下降但始终为人口高密度区③1990—2010年中心城边缘区人口密度增长较远郊区快④2010年近郊区与远郊区成为都市区人口的主要贡献区域11.(2)造成上海市人口空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春运不属于人口迁移B. 疫情期间我国各省市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属于政治因素人口迁移C.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D.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答案】B【解析】春运大多为人口短期流动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A不符合题意疫情期间我国各省市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只是人口短期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B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加大人口流动限制放宽因此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 C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机会较多生活条件较好吸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人口迁入因此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确定一个地区合理的人口容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小的是()A. 华北平原B. 四川盆地C. 长江三角洲D. 青藏高原【答案】D【解析】A.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合理容量大故A错B.四川盆地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较大故B错C.长江三角洲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合理容量大故C错D.青藏高原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合理容量小故D对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4.(1)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 写出沙特阿拉伯吸引外籍劳工的拉力条件14.(2)印度、巴基斯坦劳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分析其原因14.(3)简述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对自身、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积极影响【答案】(1)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多政府吸引外来人口的优惠政策经济发展快收入高生活富足【解析】(1)沙特阿拉伯吸引外籍劳工的拉力条件可结合材料从就业、收入、生活、政策等方面回答沙特阿拉伯人口较少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多由于石油资源的开采经济发展快生活富足政府制定相关的人口政策吸引外力人口迁入等【答案】(2)巴基斯坦和印度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巴基斯坦和印度距沙特阿拉伯较近巴基斯坦和印度经济落后工资较低而沙特阿拉伯的工资较高吸引力强都以白种人为主语言和习俗相似方便工作交流(任答3点【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人文地理特征等)印度、巴基斯坦都是人口大国人口多、剩余劳动力丰富距离沙特阿拉伯较近有利于人口的迁入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工资较低印度、巴基斯坦也与沙特阿拉伯一样以白种人为主人们的生活习惯基本类似工作生活方便【答案】(3)对自身的影响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生活等对迁入地的影响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等对迁出地的影响减轻迁出地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解析】(3)分析沙特阿拉伯人口迁入的积极影响需从对迁入地对迁出地和对迁入人口三方面展开对外籍劳工的积极影响迁移到沙特阿拉伯的人们可以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对沙特阿拉伯的积极影响可以缓解沙特阿拉伯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促进国家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等对人口迁出国的积极影响对印度巴基斯坦等人口迁出国来说人口迁出可以减轻自身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获得外汇收入等人口迁移还有利于加强人口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交流15.(1)概括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15.(2)说出20°N~40°N人口比重较大的主要原因15.(3)分析赤道至10°S间平原地区人口较少的原因【答案】(1)分布不均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地区少 20°N~30°N比重最大【解析】(1)据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地区少 20°N~30°N比重最大【答案】(2)气温适宜降水适中陆地面积大平原、低地面积广开发历史早经济发达【解析】(2)20°N~40°N为北半球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该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陆地面积大平原、低地面积广开发历史早经济发达【答案】(3)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平原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居住【解析】(3)赤道至10°S间平原地区人口较少的主要原因为该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平原地区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居住16.新疆巴音布鲁克地区的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世界五分之三的野生天鹅(下图)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富牧业区为防止生态的退化必然需要逐渐将牧民外迁他处合理安置从事其他产业活动分析保护区内牧民外迁与不外迁的利与弊【答案】【解析】17.(1)据表格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当地带来哪些影响?17.(2)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有哪些?【答案】(1)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解析】(1)人口流动的影响注意客观地评价人口大量涌入当地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入手可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细化其中有利影响可从劳动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细化不利影响主要从对社会的交通、环境、社会秩序、治安管理等方面分析【答案】(2)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就业机会增多【解析】(2)考查区域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根据表中数据得知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大西南、大西北和黄河中游等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在增加说明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原因可从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政策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差距减小等入手分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2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4cfa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1.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1.(2)“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A. 气候湿热B. 地形复杂C. 资源匮乏D. 地处内陆【答案】A【解析】(1)亚马逊河流域由于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闷热潮湿且雨林茂密故不利于人类生存故人口分布稀疏故选A【答案】C【解析】(2)寿命的长短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另一方面是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等个人差异影响着寿命的长短一般而言“长寿村”人口寿命较长或百岁老人较多主要是由于当地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水质较好等因素而形成的与山区是否闭塞关系不大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只能说明当地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生活水平较低不利于长寿故选C2.(1)有关南非人口分布、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2.(2)该时期南非人口重心变动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③国家倡导移民政策④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A. 人口分布处于不平衡状态B. 西部的人口密度高于东部C. 人口重心位于南非东南部D. 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答案】A【解析】(1)由图可知南非人口重心位于南非几何中心的东北方向且1996~2011年人口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故选A【答案】D【解析】(2)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带动人口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迁移寻求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南半球越往北温度越高全球气侯变暖不会导致人口向北迁移材料中没有提到南非倡导移民政策故选D3.(1)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3.(2)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 社会因素B. 自然因素C. 经济因素D. 技术因素【答案】B【解析】(1)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水热条件好的地区生物量大人口合理容量、合理密度大 B对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与气候类型没有必然联系 A、C、D错故选B【答案】D【解析】(2)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热带雨林气候目前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密度很小 D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人口密度大 A、B、C错故选D4.(1)杭州吸纳中高端人才较多的原因是()①新兴产业发展②自然环境优越③人才政策吸引④基础设施完善4.(2)互联网企业吸纳中高端青年人才多的原因是其()4.(3)人才互相流动最活跃的是()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B【解析】(1)由所学知识知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据材料可知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行业是互联网企业所以杭州吸纳中高端人才较多的原因是杭州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另外优惠的人才落户政策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故①③正确自然环境优越和基础设施完善是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不是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故②④错误故选B【答案】D【解析】(2)互联网企业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并因此获得收入的企业互联网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工作主要依靠网络和电脑办公方式灵活多样故D正确互联网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大部分是高端人才所以吸纳的就业人口少故ABC错误故选D【答案】B【解析】(3)综合实力强的城市一般是人口输入地区综合实力弱的城市一般都是人口输出地区综合实力弱的城市流向实力强的城市人才单向流动最频繁 A错误综合实力强的城市之间人才互相流动最活跃 B正确综合实力强的城市流向实力弱的城市人才流动不活跃 C错误综合实力弱的城市之间由于经济不发达人才相互流动也不活跃 D错误故选B5.(1)引起“城归”返乡的主要因素为()5.(2)“城归”的出现有利于()A. 经济B. 文化C. 政治D. 自然【答案】A【解析】(1)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故选A【答案】B【解析】(2)“城归的出现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经济差距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但人口老龄化提高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但不会超过城市故选B6.(1)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方向为()6.(2)大规模的人口迁移()①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 由南向北流动B. 由北向南流动C. 由沿海向内陆流动D. 由内陆向沿海流动【答案】D【解析】(1)分析材料可知我国人口迁出省区主要为内陆地区人口迁入省区主要为东部沿海地区所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就是由内陆向沿海流动故选D【答案】B【解析】(2)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来说由于迁出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会加快其人口老龄化进程故①错误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故②③正确人口迁移加大了交通压力故④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故选B7.(1)根据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图中属于国际迁移的是()7.(2)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A. 甲、乙B. 乙、丙C. 丙、丁D. 甲、丁【答案】A【解析】(1)由所学知识知人口迁移按迁移的范围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由图文信息可得图中甲陆路线亚洲人口迁往美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乙路线美国人口迁往亚洲属于国际人口迁移丙路线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丁路线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综上分析 A正确 BCD错误故选A【答案】B【解析】(2)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而大量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导致美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故B正确其他选项无法比较 ACD错误故选B8.(1)东京都市圈占比最高的迁入人口中迁入动因除就业外还可能为()8.(2)为了应对人口迁移数量的变化东京市当地政府采取的最优方案可能是()A. 旅游B. 探亲C. 访友D. 升学【答案】D【解析】(1)由所学知识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由材料信息知东京都市圈迁入人口的50%以上是15~29岁的年轻人是经济因素另外与15~29岁的年轻人迁入密切相关的因素应该是升学故选D【答案】D【解析】(2)日本东京都市圈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大给东京都市圈带来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及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为缓解城市环境问题东京市当地政府采取的最优方案可能是建设功能齐全的城市副中心缓解城市压力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9.上海市2018年以来拆除一些违章建筑改变部分建筑的功能该年的外来人口总数972.68万人比起上一年的外来常住人口980.20万人外来人口总数下降了7.52万人这一现象主要与下列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哪个因素有关()A. 自然资源与环境B. 科学技术水平C. 地区开放程度D.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拆除一些违章建筑改变部分建筑的功能导致上海外来人口下降说明上海环境人口容量下降只有人均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所以D正确10.(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没有人均生态赤字(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去人均生态足迹的差数)的是()10.(2)与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相比河北人均生态足迹最小其主要原因是()10.(3)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A. 新疆B. 西藏C. 山西D. 河北【答案】B【解析】(1)读图可知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人均生态足迹即没有人均生态赤字故选B【答案】C【解析】(2)生态足迹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河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河北有相当大一部分位于华北平原地形较平坦耕地资源较多因此其人均生态足迹相对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要小故选C【答案】B【解析】(3)西藏生态承载力低但人口密度非常小导致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11.(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11.(3)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²目前已达13人/km²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 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答案】(1)水资源相对丰富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解析】(1)准噶尔盆地南部为天山山脉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准噶尔盆地南部石油、煤等资源富集说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有国际铁路通过同时区域首府乌鲁木齐也位于这里说明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答案】(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解析】(2)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必须围绕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及区域环境、资源特点分析【答案】(3)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解析】(3)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实际的人口密度必须低于这一数值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从环境角度分析新疆气候干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较差因此环境承载力低12.(1)描述巴西的人口分布规律12.(2)试分析巴西利亚比玛瑙斯人口多、密度高的自然原因12.(3)评价人口向亚马孙雨林迁移带来的影响【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南部人口多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少密度小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巴西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而且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答案】(2)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凉爽适宜居住玛瑙斯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潮湿闷热不适宜居住【解析】(2)巴西利亚比玛瑙斯人口多、密度高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凉爽适宜居住玛瑙斯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潮湿闷热不适宜居住【答案】(3)有利影响促进雨林的开发带动就业促进巴西的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导致雨林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3)人口向亚马孙雨林迁移带来的影响从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分析首先人口迁移能够促进雨林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力的就业进而促进巴西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开发力度的增大会进一步加大雨林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同时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的出现13.新疆巴音布鲁克地区的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世界五分之三的野生天鹅(下图)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富牧业区为防止生态的退化必然需要逐渐将牧民外迁他处合理安置从事其他产业活动分析保护区内牧民外迁与不外迁的利与弊【答案】【解析】14.(1)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状况川东地区人口________(填“稀疏”或“稠密”)且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形区)川西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形区)14.(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四川省农民工外出主要的流入地是________ 流入地吸引四川省农民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4)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当地为吸纳这部分劳动力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稠密, 盆地, 海拔较低的谷地【解析】(1)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而该线以西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口稀少川东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川西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答案】(2)农民工外出务工和经商【解析】(2)四川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答案】(3)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 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解析】(3)造成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因此成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答案】(4)给出优惠政策让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吸纳回乡农民工参加工作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解析】(4)当地为吸纳返乡农民工可采取的措施有可通过政策优势吸引返乡的农民工在家乡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等。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6fc4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5.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1.(2)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C.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1)图中曲线代表我国劳动力人口比例的是()2.(2)图中显示()2.(3)2015年后,与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变化密切相关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在1980年左右,但随着计划生育的国策,老龄化加重,印度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可能超过我国,曲线丁符合我国劳动力人口比例变化的情况。
【答案】A【解析】2025年前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相等,人口自然增长由正降为零,A正确。
图中无印度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统计,无法确定印度人口峰值出现的时间。
我国人口总数在1960年前后是负增长,所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再减少波动变化。
不能确定印度人口总数变化状况,D错误。
【答案】B【解析】从甲图象分析,2015年后出生率下降。
老年人口抚养比迅速上升,养老负担加重。
丁图象显示,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
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就业压力减小。
3.(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3.(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3.(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答案】D【解析】(1)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经济带来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1-2题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2.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回答3-4题:3.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4.图②最有可能的国家是()A.澳大利亚B.巴西C.德国 D.美国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5-6题: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 5.0425.1414.68 4.94 1.76女性人口(万人) 3.8437.1011.63 4.01 1.78 5.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C .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 .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 .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 .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 .改善城市环境D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2001年3月28日,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公布的结果表明:我国总人口12.95亿,十万人中,文化程度与90年代相比,如下表: 阅读表中数据,回答7-8题:7.A ~D 栏反映我国基本国策的哪个方面( ) A .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B .人口素质逐步提高C .小学失业率上升D .文盲增多 8.对E 栏的说明,错误的( )A .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社会问题逐渐严重B .老年人口增加很快C .人口寿命延长,这是我国的人口政策的实施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D .农村生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地区9.读下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A 大学程度 +154%B 高中 +39%C 初中 +45%D 小学-4% E大于65岁人口+1.3%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10~11题:10.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A.韩国B.印度C.新西兰D.俄罗斯11.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读右图(a、b、c 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回答11~12题:1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13.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措施是:A.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14.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A.水资源B.耕地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1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叙述正确的是()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16.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17.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B.非洲与欧洲C. 欧洲与拉丁美洲D.亚洲与大洋洲18.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图是印度、尼日利亚、中国、英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 表示我国的是()A. aB. bC. cD. d20. 急需引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国家是()A. aB. bC. cD. d读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据此回答21—23题。
21. 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A. 33‰B. 43‰C. 27‰D. 15‰2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A. 1960—1961年间B. 1959—1960年间C. 1957—1958年间D. 1949—1950年间23. 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A. 人口总量稳定B. 人口老龄化加速C. 人口自然增长率约在17‰左右D. 人口总量逐渐减少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24—26题。
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06500l 50010000死亡率(%)0. 60. 6 2. 5乙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死亡率(%)0. 80. 7 2. 20. 8124. 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A. 0. 775%B. 3. 7%C. 0. 885%D. 0. 95%25.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 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 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 发展中国家总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之比例高26.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 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 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27. 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城市曾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 交通条件的改善B. 政府政策的影响C. 大量耕地的开垦D. 矿产资源的开发28. 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B. 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C.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D. 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29. 在我国“民工流”的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 改革开放政策B. 交通运输不能满足需要C.经济增长的地区不平衡D. 人口增长快30. 将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目标(即人口承载量的最大数)定为16亿左右,其主要是以什么资源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是()A. 水资源B. 矿产资源C.土地资源D. 耕地资源读英国首都伦敦的人口增长图,回答31-32题:31.伦敦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现在()A.1800年~1851年B.1800年~1900年C.1950年~1960年D.1970年~1983年32.20世纪70年代伦敦城市人口有所下降,其原因为A、其他区域的大规模开发B、经济水平下降C、严重的自然灾害D、环境质量下降33. 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小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大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34. 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为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C、环境承载力D、每平方千米200人35. 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C.造成人才流失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二、综合题(30分)36. (10分)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1)读图12-10,并分析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人口的流动对城市的影响。
37.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问题:(10分)年龄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总计人口数2005502501000甲死亡率(%)0.50.62人口数350600501000乙死亡率(%)0.80.7 2.2(1)表中空白处分别填出甲乙两地区总人口死亡率,甲为________ 乙为__________(2)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高”或“低”);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_(“高”或“低”)。
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型,乙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型(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省有(写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低的直辖市是(写简称)______________。
(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地理试卷答案1—5 BDCCC 6—10 DBDBB 11—15 CDDBC 16—20 CBDABA21-25 ABBCD 26-30 BDCCC 31-35 BDCAC二、36、(1)C(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影响:利,给城市带来丰富的劳动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城市增加社会活力.弊,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管理,就业,交通等的压力.37、(1)低(2)高(3)甲组人口中老年人比较多,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4)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38.(1)鲁豫苏台(2分)渝(2分)(2)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2分);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2分)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