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鉴别及处理(参照材料)
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鉴别
过敏与输液反应鉴别2007-1-2621:06 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我们常说的输液反应是由热源引起的反应,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
严重者体温可达40℃~42℃,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有的出现多脏器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严重输液反应多数非死即残,预后很差,脑损坏致残成痴呆或植物人,给家庭造成的悲剧是可想可知的。
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的主要因素1. 输入液体与加入药物质量大批量液体虽经严格的质量检查出厂,但仍有不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的液体进入临床。
如:在运输过程中瓶子之间发生碰撞、挤压,造成裂痕和封口松动而污染。
药物贮存的环境不当也会发霉长菌。
放置时间过久,药物可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
许多静脉用针剂也常有不溶性微粒,可通过输液进入体内引起输液反应。
秦新华等对其所在医院2年间发生的33例输液反应进行了调查,结果输液反应均是由于一批氨基苄青霉素和辅酶A热原不合格引起。
由于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引起发热反应。
2 输液器具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
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
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3 配液加药中的污染3.1 安瓿的切割与消毒不当造成的污染。
安瓿的切割、消毒方法不同,造成的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也不同。
割锯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痕越长,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
严重输液反应、速发性过敏反应诊断及治疗(雷禹)
患者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如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 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
治疗措施
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抗过敏药物、激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病情变 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出现休克等严重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02 严重输液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心肺功能状况等,以评估
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 吸、心率、血压等,以及皮 肤黏膜是否有异常表现。
实验室检查
特殊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尿 常规、生化等相关检查, 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如心电图、胸片等,根据 具体情况选择,以进一步 评估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发病机制
主要涉及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IgE结合,引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导致全身性过敏反应液、动物皮 毛等,其中药物是最常见的过敏原之 一。
识别方法
主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皮肤点刺试 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进行识 别。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输液史、药物使用情况等,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相关辅助 检查,可以对严重输液反应进行诊断。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 的疾病。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
预防措施
为预防严重输液反应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严 格掌握输液指征、合理选择药物和输液器具、严格执行无菌 操作、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等。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和特殊情 况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
疗方案。
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 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科学
的依据。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如 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为难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应急预案
可能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及输 液速度过快或气候及患者身体素质等因素引 起的非治疗所需的反应
输液反应
症状 分类
发热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最常见 肺水肿
静脉炎
空气栓塞
输液反应—发热反应
原因
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 成分不纯)、输液器污染;输入药液质量;输液过程中无 菌操作不规范引起
心肺复苏、 吸氧、气 管切开
地塞米松10mg加入5% 葡萄糖液100ml静滴
对支气管明显痉挛者,给予氨茶碱0.25-0.5g加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滴。呼吸困难, 用尼可刹米0.25-0.5g肌注或洛贝林3-6mg静注
补充血容量:林格氏液、 盐糖水
血压仍低者,可使用血管活性药,应用多巴胺20-4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 250ml中静脉滴注,使收缩压保持在90~100mmHg。开始每分钟20滴左右, 根据血压调整滴速。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休克后常有代谢性酸中毒, 5% 碳酸氢钠溶液100-250ml静点)
必须保持静脉通路,以备用。立即换上生理盐水,更换输液器,继续输液。 不能因为惊慌或家属等原因拔除静脉通路,错过抢救时机。
1 输液反应
目
2 过敏反应
录3 输液反应与过Fra bibliotek反应的鉴别4 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的鉴别
共同点:二者在刚发生时都有面色苍白、胸闷、恶心等前 驱表现。
差 异 点
输液反应:发冷寒战更突出,约输液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 潮红、寒战过后或同时出现高热、超高热,临床发展以分钟计, 与后者相比相对较平稳;
2. 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 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输液反应的诊断与处理
输液反应的诊断与处理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不注意则会发生输液反应,现将其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1 输液反应因素(1)热原:即输液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原反应,严重者可以出现昏迷。
出现热原的原因是:①溶媒放置超过24h;②原辅料被污染;③活性炭吸附不彻底;④灭菌不完全;⑤输液器具清洗不净或者灭菌不完全;⑥大量输液。
(2)致敏物质:高敏性体质病人输注含异性蛋白的液体如右旋糖酐、水解蛋白、复合氨基酸、血浆等,或者配伍青霉素类、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磺胺药等易致过敏药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3)不溶性微粒:包括橡胶微粒、涤纶薄片、薄屑、色点、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以及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所产生的化学微粒等,如果在制备时混入大输液中,于临床应用时就会引起输液反应。
据报道,输液中如果含有大量大于12μm的微粒即可以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或静脉炎。
如果异物侵入组织,可以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微循环障碍等,甚至引起死亡。
(4)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者灭菌不完全:有人对出现热原反应的25批液体连同输液器具进行检查,发现原液体均合格,而通过输液管的液体则热原反应阳性率达84%,说明散在热原反应主要与输液器具消毒不完全有关系,应引起注意。
(5)输液技术:如果输液前未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尽,输入机体后可导致组织缺氧;排液太少,输液管中可能存在的异物和热原进入机体可引起炎性或热原反应;注射局部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反复进针的机械性刺激以及针头在血管内停留超过48h等,可以引起静脉炎;针头未全部进入血管,液体外渗,可以导致局部红肿,甚至坏死2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1)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所用管道器具应清洗干净,溶媒原辅料应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
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灭菌应该完全彻底,并作有关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
(2)输液器具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清洗消毒,尤其是管道部分。
(整理)输液反应的诊断与处理
输液反应的诊断与处理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不注意则会发生输液反应,现将其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1 输液反应因素(1)热原:即输液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原反应,严重者可以出现昏迷。
出现热原的原因是:①溶媒放置超过24h;②原辅料被污染;③活性炭吸附不彻底;④灭菌不完全;⑤输液器具清洗不净或者灭菌不完全;⑥大量输液。
(2)致敏物质:高敏性体质病人输注含异性蛋白的液体如右旋糖酐、水解蛋白、复合氨基酸、血浆等,或者配伍青霉素类、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磺胺药等易致过敏药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3)不溶性微粒:包括橡胶微粒、涤纶薄片、薄屑、色点、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以及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所产生的化学微粒等,如果在制备时混入大输液中,于临床应用时就会引起输液反应。
据报道,输液中如果含有大量大于12μm的微粒即可以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或静脉炎。
如果异物侵入组织,可以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微循环障碍等,甚至引起死亡。
(4)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者灭菌不完全:有人对出现热原反应的25批液体连同输液器具进行检查,发现原液体均合格,而通过输液管的液体则热原反应阳性率达84%,说明散在热原反应主要与输液器具消毒不完全有关系,应引起注意。
(5)输液技术:如果输液前未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尽,输入机体后可导致组织缺氧;排液太少,输液管中可能存在的异物和热原进入机体可引起炎性或热原反应;注射局部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反复进针的机械性刺激以及针头在血管内停留超过48h等,可以引起静脉炎;针头未全部进入血管,液体外渗,可以导致局部红肿,甚至坏死2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1)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所用管道器具应清洗干净,溶媒原辅料应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
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灭菌应该完全彻底,并作有关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
(2)输液器具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清洗消毒,尤其是管道部分。
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及处理
九、常见的抗过敏药物
36
常见的抗过敏药物
• 1、抗组胺类 (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扑尔敏而产生过敏反应。 (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37
常见的抗过敏药物
• 2、变态反应介质阻释剂 色甘酸纳(咽泰)、酮替芬,能稳定过敏细胞膜,阻止组胺类过敏介质, 如5-羟色胺、肽的释放。
• 血压:由于心脏兴奋,心排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 或下降;此时脉压加大,使身体使身体各部位血液重新分配,有 利于紧急状态下机体能量供应的需要.
• 平滑肌 :能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发挥强大的舒张作用。 并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组胺等)。 还可使支气管粘 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 肿。
• 主要讲过敏性休克,症状越早,病情越重 • 一、过敏性休克的症状特点: • 1、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下,出现意识障
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
16
静脉用药过敏反应
• 2、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出现过敏相关症状:
• 皮肤粘膜表现:皮肤潮红,痛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 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
12
输液反应
•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
原因:输液过快,循环血量剧升,心脏负担过重而引 起. 症状:突然(没有任何先兆)出现呼吸困难,气促, 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严重时痰可从口鼻涌 出,肺部出现湿罗音) 处理:①立即控制输液速度。立即取端坐位,两腿下 垂。吸氧(30%酒精湿化)。②立即吗啡5-10mg肌注 。③生理盐水20ml+西地兰0.2mg,IV。④速尿2040mg,IV。⑤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或用血压 计袖带适当加压。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鉴别及处理
论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与处理要点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一般情况下凭经验作出诊断不难,但有些比较模棱两可,真正鉴别比较困难,两者本身也有重合,输液反应中的一个类型就是过敏反应。
两者有许多共同点,所以这个话题颇为复杂,但临床也有规律可循,同仁们一起来深入学习一下吧,相信会对于大家有好处的。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过敏原种类繁多,植物(花粉、枯草等)、动物(恙螨、蜂毒等)、药物(青霉素、磺胺等)、食物(菌类、草莓、牡蛎等)的某些成分对于敏感的人都是过敏原。
过敏原与呼吸道粘膜或皮肤接触或食入消化道,就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发生必须有过敏原与相对应的抗体(主要是IgE)接触。
IgE抗体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之变为敏感细胞。
其中的肥大细胞广泛而大量的存在于皮下、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粘膜中,细胞质中富含分泌颗粒,当敏感的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遇到过敏原时,便开始大量分泌组织胺等具有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使血管舒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大,渗出液体增多,形成局部红肿、灼热、流涕、流泪、喷嚏等,假如这个时候及时给予抗组织胺药,可使症状缓解。
另一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哮喘),肥大细胞分泌的不是组织胺,而是慢反应肽,其作用是使平滑肌持续收缩,抗组织胺药无效,但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可得缓解。
临床上,对于频繁引起过敏的药物应作过敏试验,阳性者应放弃使用。
对已知过敏原的过敏患者,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对已知过敏而又不得不使用的药物(如外伤患者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需作脱敏治疗。
输液反应临床上常见类型:1.发热反应:这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了致热物质(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其他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生紊乱引起,其机制是输液过程中某种因素直接或反射性的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鉴别
1 输液反应就是由于输液所引起得不良反应得总称,因药物引起得属药物不良反应。
输液反应一般可以预防与减少,但不能完全避免、常说得输液反应就是由热源引起得反应,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
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体温可达40℃~42℃,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有得出现多脏器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严重输液反应多数预后很差,可因脑损坏致残成痴呆或植物人。
ﻫ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得各种非治疗效应,为医源性不良反应。
由于输液反应所涵指得临床反应症状较多,导致输液反应得因素也较多,而这些因素如个体差异等得变异性较大,因此,输液反应无可预见得规律性、由此而导致得医患纠纷也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医患双方得利益,现在特别关于处置医疗纠纷“举证倒置”得办法。
因此,充分认知、分析临床输液反应发生得原因,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得发生,对医护人员避免此类医患纠纷就是十分必要得。
输液反应得参考诊断标准如下: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2输液反应机制热原就是指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物质得总称。
广义得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得热原通常就是指微生物得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就是微生物得一种内毒素,它就是由脂多糖、磷脂与蛋白质组成得复合物。
微粒异物也就是引起输液反应得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得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得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得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3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
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
ﻫ与过敏反应鉴别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得鉴别,一般情况下凭经验作出诊断、但有些比较模棱两可,真正鉴别比较困难。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应急预案PPT课件
12
输液反应—空气栓塞
原因
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 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
拔出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
症状
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
严重紫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 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过敏性鼻炎 血管神经性水肿 轻微胸闷
严重性过敏反应
窒息 哮喘 过敏性休克
18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以数秒内发生,既可发生
于皮内试验过程中发生,也可发生于初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内 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
临床表现
1. 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 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2. 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 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 搐或大小便失禁等。 4. 其它过敏反应表现: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
心肌、增加心排出量以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3. 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 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药。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实行气管切开。 4.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 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 海拉明40mg。 5. 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
输液反应处理方法
输液反应处理方法输液反应是指在给药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不适反应的现象。
输液反应的类型较多,临床上常见的有过敏反应、血栓形成、感染和输液部位问题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输液反应,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输液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首先是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之一,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红斑、呼吸困难等。
处理过敏反应的方法主要有停止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予以氧气吸入。
可以根据患者症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皮质激素等。
严重过敏反应时,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必要时按急救流程处理。
其次是血栓形成。
输液过程中,可能会有血栓形成的发生。
对于血栓形成的处理,首先要停止输液,保持患者休息,减少活动,避免血栓的进一步扩散。
可以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肝素、华法林等。
严重血栓形成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血栓切除术或放置血管内支架等。
感染是输液反应的另一种类型。
输液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消毒、无菌操作,就会导致细菌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处理感染的方法包括停止输液,及时更换输液管,提取外周血培养,根据细菌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营养支持,增强自身免疫力。
另外,输液部位问题也是常见的输液反应。
输液部位可能出现局部炎症、静脉炎、渗漏等情况。
对于输液部位问题的处理,可以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注意局部消毒,使用热敷、冷敷等措施缓解症状。
如果有渗漏情况,可以尝试重新插入针头或更换输液器具。
此外,不良反应还可能与药物的选择和给药速度过快有关。
在给药前要认真核对药品,避免发生药品选错。
给药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累积过多,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在给药时要遵循缓慢给药的原则,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要特别慎重。
总的来说,根据输液的不良反应类型,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要及时停止输液、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根据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同时,还要注重预防,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消毒、无菌操作的质量,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
临床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关的化验检查(主要是磷酸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排除下列可 能导致高代谢状态的原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感染、输血反应和某些非特异性诱发药 物反应如神经安定综合症等
发生输液反应应急流程图
过敏性休克治疗
过敏性休克是严重的过敏反应,其发病突然、难以预见。过敏性休克与其他类型休克不同之处,在 于其会发生急性喉头水肿、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多、肺泡内出血、非心源性高渗出性的肺水肿等一 系列可迅速导致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的严重病变。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图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患者平时无异常表现,在全麻过程中接触挥发性吸入麻 醉药(如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等)和去极化肌松药(琥珀酰胆碱)后出现骨骼肌强直性收缩,产 生大量能量,导致体温持续快速增高,在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一般的临床降温措施难以 控制体温的增高,最终可导致患者死亡。
药物过敏反应是异常的免疫反应,仅发生于少数人。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与人的过敏体质有关,与 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药剂量无关,基本原因在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临床表现可有发热、皮 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综合征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 )是指由某些麻醉药激发的全身肌肉强烈收缩、并发体温 急剧上升及进行性循环障碍的代谢亢进危象。一般认为多有恶性高热家族史,及肌肉细胞存在遗传 性生理缺陷。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
定义
输液反应,广义上包括最常见的致热源反 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血清样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心力衰竭、 肺水肿)、空气栓塞、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针)、静脉炎(化学性、感染性)、 菌血症或败血症等;而临床狭义上的输液 反应仅仅指致热源反应(发热反应)。
确诊金标准:咖啡因氟烷离体骨骼肌收缩 试验。接受检查的对象包括:临床上高度 怀疑恶性高热的患者、恶性高热患者的一 级亲属、麻醉中出现咬肌痉挛者。北京协 和医院麻醉科现在已经可以进行该项检查。
需要指出的是: 最早出现异常即最敏感的指 标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的增高。 PETCO2 的升高往往先于体温升高。
输液反应与药物过敏反应,如何来鉴别?
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下面是发 热反应与药物过敏反应的鉴别要点:
发热反应的病因
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 (1)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 (2)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 (3)输液器及各种用具消毒不严或被污染; (4)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
基因突变导致了骨骼肌细胞膜上RYR1 异常。 RYR1 的结构改变,则使得细胞膜上钙离子 通道持续开放,钙离子持续、大量外流, 远远超过细胞膜等处能量泵的摄取能力, 从而导致肌肉持续收缩,大量ATP使用,导 致高热。ATP耗竭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破裂, 释放钾,肌酸,肌红蛋白,并最终导致肌 肉僵直。
(2)a-MH除体温不够以上标准外,余者同上。 a-MH考虑为f-MH的前期状态,两者有类似和 不同点,其差异为: PaCO2 f-MH比a-MH明显低,f-MH者未见有 PaCO2>100mmHg PH、BE ,f-MH显著降低; 血清K+、肌红蛋白,f-MH明显高
如何鉴别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
如何鉴别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输液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菌污染反应,因此想要了解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的区别,就要了解不同种输液反应的区别。
在输液反应中较常见的为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两大类,且二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都可以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低血压休克等,因此下面讨论一下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
1热原反应一、引起热原反应的原因热原反应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致热原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反应,是致热原的存在而引起的反应,主要致热原是细菌代谢物(内毒素),具有耐热性、不挥发性、水溶性、滤过性和吸附性的特点,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破坏。
二、临床表现热原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皮肤灰白色、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一般发生在输液后20分钟左右,也有发生在2~4小时内,一般持续约0.5~1小时。
三、液体中出现致热原的原因①药物原料本身含有热原,或在配制过程中污染,储存期间产生热原或发霉变质。
②输液器及各种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③输液前液体配制及输液时的操作不规范,引起液体污染。
四、热原反应的处置一旦出现热原反应立即停止输液,但不能撤除输液针或导管,要立即更换输液器,予地塞米松5mg~10mg(小儿0.25mg~0.3mg·kg-1)静滴或静注,或应用氢化可的松100mg~200mg静滴,或予苯海拉明、扑尔敏肌注。
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寒战者予保温,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治疗。
山莨菪碱(654-2)是有效的治疗药物,静脉应用20mg~30mg (小儿每次0.3mg·kg-1)可迅速缓解热原反应,其治疗机制为改善微循环,缓解组织缺氧,同时也有利于热原的清除。
五、对输液器具及所输注液体的处理应将输液器具及所输注的液体尽快送检验科进行热原检测及细菌学培养。
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与处理
输液反应<<具体的输液反应的处理流程是怎么样的?1、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果断处理一,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二,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三,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加入5%或25%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9静脉滴注0.3~0.5mg/kg)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异丙嗪0.5~1mg/kg肌注,】;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20mg(小儿0.1--0.5mg/kg.次).>>[如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和昏迷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01~0.03mg/kg,并每隔15~30分钟反复用药。
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5mg/kg,24小时内可达3~4次。
血压过低时快速补充胶体及晶体液,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滴。
对气管持续痉挛并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氨茶碱静注、喷雾吸入布地奈德、0.5%沙丁胺醇并配合吸氧。
喉头水肿引起呼吸道梗阻时应紧急行气管切开。
对急性肺水肿者立即停止输液,取坐位或半坐位,减少静脉回流;给予经20%~30% 酒精湿化的氧气,必要时给予氨茶碱5mg/kg缓慢静滴或速尿1mg/kg缓慢静注,甚至可用西地兰等强心治疗、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等]<<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输液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应如何处理?⑴临床表现:①多发生在输液开始1~2小时内;②先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39~40℃;③血压无变化;④四肢厥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与处理要点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一般情况下凭经验作出诊断不难,但有些比较模棱两可,真正鉴别比较困难,两者本身也有重合,输液反应中的一个类型就是过敏反应。
两者有许多共同点,所以这个话题颇为复杂,但临床也有规律可循,同仁们一起来深入学习一下吧,相信会对于大家有好处的。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过敏原种类繁多,植物(花粉、枯草等)、动物(恙螨、蜂毒等)、药物(青霉素、磺胺等)、食物(菌类、草莓、牡蛎等)的某些成分对于敏感的人都是过敏原。
过敏原与呼吸道粘膜或皮肤接触或食入消化道,就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发生必须有过敏原与相对应的抗体(主要是IgE)接触。
IgE抗体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之变为敏感细胞。
其中的肥大细胞广泛而大量的存在于皮下、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粘膜中,细胞质中富含分泌颗粒,当敏感的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遇到过敏原时,便开始大量分泌组织胺等具有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使血管舒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大,渗出液体增多,形成局部红肿、灼热、流涕、流泪、喷嚏等,假如这个时候及时给予抗组织胺药,可使症状缓解。
另一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哮喘),肥大细胞分泌的不是组织胺,而是慢反应肽,其作用是使平滑肌持续收缩,抗组织胺药无效,但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可得缓解。
临床上,对于频繁引起过敏的药物应作过敏试验,
阳性者应放弃使用。
对已知过敏原的过敏患者,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对已知过敏而又不得不使用的药物(如外伤患者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需作脱敏治疗。
输液反应临床上常见类型:
1.发热反应:这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了致热物质(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其他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生紊乱引起,其机制是输液过程中某种因素直接或反射性的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2.急性肺水肿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其机制是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3.血栓性静脉炎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所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反应,或是在输液过程中没有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所致。
4. 空气栓塞输液导管内的空气未排尽或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输液时导管气体未排尽而使气体进入血液循环,如果气体量小,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达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
但是如果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可造成立即死亡。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从机制上是有别的,而且大多是可以避免的。
尤其是输液反应,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提到的几点就可以减少发生,对于过敏反应一定要掌握好试敏的阳性判断标准,对于不能定准的要视为过敏,另外要详细问清过敏史和家族史,这样也会减少过敏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再就是平时做好这方面的预案,让大家知道什么是过敏反应,什么是输液反应,知道如何解释和处理反应的发生,这点也是相当重要的。
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一般情况下凭经验作出诊断不难。
但有些比较模棱两口,真正鉴别比较困难。
两者本身也有重合,输液反应中的一个类型就是过敏反应。
所幸两者治疗有许多共同点。
所以这个话题颇为复杂,但临床也有规律可循。
过敏反应首先应明确的是与药物的种类和病人的体质差异有明确的相关性,而输液反应与输液的环境、护理操作关联较大。
其次:从时间窗内的发生率来分析:过敏反应是散发的,而输液反应在某段时间内是集中发生的,如果不能去除诱发因素,则会持续发生。
再次:从症状上分析:过敏反应多见于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诱发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而输液反应绝大部分表现为寒颤,体温骤升,一般出现于输液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有些可在15分钟内发生。
寒颤往往是患者再次寻求医生的首发原因。
过敏反应引起的药物热,发生比较缓慢,不停药则顽固。
发生体温骤升的情况机率很低。
最后:在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情况下,临床医生都有这样一个概念:有些药物
比较容易过敏,有些药物则很少发生过敏。
举个例子:同一个病人,第一次因感冒输液青霉素,出现皮疹,那么首先考虑过敏反应。
第二次,因急性胃炎输液西咪替丁,过程中发生寒颤高热,那么首先考虑输液反应。
所以顺着药物这个滕去摸瓜,也是比较有指导作用的。
治疗方面:两者都需要抗过敏和激素使用。
但过敏反就注重于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
而输液反应则注重于退热处理,各有特点。
在实际治疗中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①处理中要注意控制周围人群的情绪:在发生两者反应时,家属和病人都比较惊慌,情绪激动,其甚至会火拼。
此时应该立即处理,在一边治疗的同时要安慰病人和家属的情绪,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则可大胆的安慰。
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②必须保持静脉通道:病人和家属都有这样一个毛病:一旦发生输液或过敏反应,他们会很惊恐的要求立马终止输液,拔除静脉针。
如果定力不足的医务人员遇上,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正确的方法是:必须保持静脉通路,以备紧急情况下用。
立即更换上生理盐水,更换输液管,继续输液,这样做是为了下一步的治疗比较顺利进行。
③④做好早期准备工作:如果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小儿肾上腺素1:1000怎么配,剂量是多少,我们会立即准备吗?这些都是实际问题,就早作准备。
而不是像一部分医生或护士一样,平时做输液治疗时依据经验出发,拿老主意自以为是,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就会手忙脚乱
找不到肾上腺素或找到了过期的肾上腺素或遇到儿童患者不会稀释肾上腺素等一系列问题。
这样会遗误抢救的时间,同时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最后注意:遇上紧急问题,首先要冷静,然后立即查体,紧抓四大生命体征,其次治疗,再次:安慰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