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宣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4月

编制指导:殷君伯(安徽省发改委地区处处长)

董磊(宣城市发改委主任)

李曙光(宣城市发改委副主任)

编制人员:闪辉(安徽省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陈香(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周毅(宣城市发改委地区科科长)

徐振宇(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娄径(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目录

宣城市地处皖江城市带的东部,为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是我省东向发展的重点地区,在我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市包括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和宁国市,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编制大纲)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区位、交通、产业基础、配套条件较好的市县,优化产业分工布局,探索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通过科学承接,形成组团式发展格局,带动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规划范围为全市五县一市一区,规划期为2009—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一、背景及意义

通过近三十年来的高速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外溢性。设立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既是长三角区域内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我国区域经济格局趋优调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是有利于长三角地区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协作。长三角地区目前面临着土地、人力、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多重制约,产业结构亟须升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经济腹地的支撑。在宣城市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区,共建区域经济板块,有利于毗邻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有效地解

决产业同构和内耗问题,进一步提升原创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是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为大规模产业转移提供先行经验。宣城市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中部地区东向发展的“门户”,长三角地区西进的“桥头堡”,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极具潜力的产业基础,依托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设立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既是安徽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示范区建设,为中西部地区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提供先行经验。

三是有利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带动皖南山区经济全面发展。宣城市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三角洲地区的结合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通过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我省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人为本,优化空间开发秩序,探索山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动我省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与发展。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制度,信息技术革命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不断调整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局。同样,这些变化也彻底地改变着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特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背景、条件,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衰落产业、弱势产业的转移。

(一)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调整和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国内外产业转移均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将对国内外产业转移产生深远的影响。

1、亚太地区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

从国际范围来看,亚太地区成为国际资本、跨国公司移理想的投资场所。而我国由于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巨大市场的吸引力,国际产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等途径向中国的转移明显加速,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世界各大经济实体、全球500强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迁往中国。长三角是产业吸纳的重点地区,我国每年约一半的外资流入这一地区,同时,长三角也正在成为世界性的总部经济地区。国际服务业向中国的转移也明显加速,2003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吸纳和承接的外商直接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并出现许多突破性进展:合同外资金额大幅上升,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些跨国公司还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

2、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始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

从国内范围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非均衡发展战略使东部沿海地区依靠政策、区位与劳动力的相对优势,承接了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大规模转移而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得到迅速发

展,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历经十多年的成长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那些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产业已经趋于成熟,受资源、劳动成本和环境、市场等综合因素影响,部分产业开始逐步向其省内发展中地区和国内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地转移。

从总体上看,东部产业转移呈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上海因申博成功,2010年前就将有数千家企业外迁,一批传统产业将退出上海。安徽省驻粤办提供的材料显示,家电龙头美的、科龙、华凌、格兰仕等都通过各种方式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我省,广东碧桂园已经确定将总投资逾180亿元的房地产项目入户安徽,一期20亿元在巢湖兴建度假村的项目已经启动。二是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受产业结构升级和高要素成本的影响,从20世纪末,珠三角、长三角等地部分产业开始进行梯度转移,如广东的建材业、苏南的服装加工等。目前,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皮革、制鞋等产业转移较为迫切,电子信息、家电等也在开始寻求出路。如深圳的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外迁较多,占外迁企业总数的58%。三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如竹木加工、家具制造、矿产品开发及加工、水电开发、旅游开发、药材种植及加工等行业。四是来源地相对集中,大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有关方面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