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神游物外_教学简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神游物外》教案1
《神游物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庄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神游物外》的第一章。
一、导入新课大约在公元前369年,“天崩地坼”(李泽厚语)血雨腥风的战国,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当时叫“蒙”的小国,一位思想家带着他的第一声啼哭诞生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与老子并称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周。
【知识预设】1.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神游物外》。
3.《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鲁迅: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相关存在的疑难问题(字词)。
四、选三个学生读,随时正音,纠正错误,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即学生谈本段讲了什么。
五、学生再读课文,简要分析课文。
神游物外——精选推荐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神游物外》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全面理解庄子的思想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态度,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3、感受庄子想象丰富奇特、气势非凡、思路纵横、意境开阔、文势汪洋恣肆、富于浪漫色彩的特点。
【学习难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知人论世】时代背景: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
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
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
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汉·刘向《战国策序》 漫话庄周:庄周(约前369~前286),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任漆园吏。
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
生平行事,略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
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
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
一方面社会经历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民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士”这一阶层大量出现。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配套课件:第12课 神游物外
2.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 :名__词__活__用__作___动__词__,__南__行______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名__词__活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南__行___ (3)彼于致. 福者: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到__来__________ (4)德合. 一君: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满__意______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单音字
①北冥. ( mínɡ) ④坳. 堂( ào) ⑦抢榆枋. ( fānɡ) ⑩泠. 然( línɡ) ⑬穷发. ( fà)
②鲲. ( kūn) ⑤蜩. ( tiáo ) ⑧舂. 粮( chōnɡ) ⑪朝. 菌( zhāo) ⑭ . ( yàn)
答案 第一段中对大鹏的描述出自《齐谐》,因《齐谐》是记 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故而,作者引“汤之 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 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 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 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 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 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
《庄子》名言名句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8.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9.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1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必修五12课《神游物外》学案2
《神游物外》学案第二课时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南冥者,天池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去以六月息者也:(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6)而莫之夭阏者:(7)奚以知其然也:(8)而彼且奚适也:(9)彼且恶乎待哉:(10)之二虫又何知:(11)翱翔蓬蒿之间:(12)以游无穷者:6.翻译下列句子(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7.名句填空。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故曰: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2.庄子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理想境界是什么?3.对本文的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精辟,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1)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滑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2)借助寓言说理。
《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神游物外教学设计
神游物外教学设计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国际视野以及语言交际能力,外教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以“神游物”为主题,设计一节英语外教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神游物”的概念及相关知识;2.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神游物”概念的介绍: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和嗅觉;2. 相关知识:不同国家和文化中与“神游物”相关的事物;3. 学生互动:学生分享和讨论各自国家和文化中与“神游物”相关的事物。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PPT或教学素材,用以介绍“神游物”的概念和相关知识;2. 教师准备与“神游物”相关的图片或文字提示,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一:引入神秘物体(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与“神游物”相关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它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步骤二:介绍“神游物”的概念(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教学素材,向学生介绍“神游物”的概念及其与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和嗅觉的关系。
教师可以给出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步骤三:探索不同国家与文化的“神游物”(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和文化中与“神游物”相关的事物,如中国的红色对于喜庆的象征,美国的火鸡对于感恩节的重要性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提示的方式呈现,让学生逐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色“神游物”。
步骤四:学生互动分享(1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各自国家和文化中与“神游物”相关的事物。
学生可以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描述和解释各种“神游物”的特点和意义。
步骤五:语言练习(15分钟)教师设计听力和口语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某个国家的音频,让学生听并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给出一个“神游物”,让学生描述和解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神游物外》学案语文版必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神游物外》学案语文版必《神游物外》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进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激发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并提高对古代作品和古人思想的评判能力。
(2)重点掌握“怒、适、之”等文言词语;学习本文借助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的艺术特色。
二、课前预习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
宋国蒙(一说是今河南商丘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人。
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后世往往把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称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收录在《庄子》一书中,分内、外篇,共有53篇,现存仅剩33篇。
三、基础积累(1)正字音北冥(MíNG)鲲(KūN)抟扶摇而上(TUáN)坳(àO)蜩(TIáO)夭阏(YāO è)抢榆枋(FāNG)舂米(CHōNG)小知不及大知(ZHì)泠然(LíNG)朝菌(ZHāO)蟪蛄(HUì)穷发(Fā)斥鴳(YàN)恶乎待哉(Wū)数数然(SHUò)鯈鱼(TIáO)(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耐)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3)古今异义野马也,尘埃也(古义:游动的雾气。
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动。
今义:海洋运输。
)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是两个词。
今义:连词,是一个词,用于上半句,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蟪蛄不知春秋(古义:四季。
高二语文(语文,必修5)备课课件:4.12 神游物外
你会不会说,这是一个奇异的生物! 岁月的风尘中,多少金字塔被磨平了,多少河流干枯了, 又有多少生命的灯火熄灭了。唯有这朵穿透岁月的神奇之花 仍能温情地拨动人们的情感之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生的门 林国强
门,是一道清晰的界线,跨出意味着离开,无论咫尺还 是天涯;走进意味着归来,无论甜蜜还是苦涩。不是所有开 着的门都是一种迎接,不是所有闭着的门都是一种拒绝;门, 有时不该打开,有时不该关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2 神游物外
山风 戴望舒 窗外,隔着夜的屏障,迷茫的山风大概已把整个峰峦笼 罩住了吧。冷冷的风从山上吹下来,带着潮湿,带着太阳的 气味,或是带着几点从山涧中飞溅出来的水,来叩我的玻璃 窗了。 敬礼啊,山风!我敞开门窗欢迎你,我敞开衣襟欢迎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抚过魂的边缘,抚过崖边的小花,抚过有野兽躺过的岩 石,抚过缄默的泥土,抚过歌唱的泉流,你现在来轻轻地抚 我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生如门,门如人生。我们每个人就是在不停地开门关 门中长大成熟,就是在不停地开门关门中完善自己的一生。
陶渊明弃官归田,谢安拒召高卧,洁身自保。作者用典, 也就表明了自己的心志。自己“世态人情”都经历,一个“多” 更表明饱经(ào) 蟪.蛄(huì) 鲲.(kūn) 蜩.(tiáo)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___________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____________,斯已矣。
(5)____________ , 而 御 六 气 之 辩 , 以 游 无 穷 者 , ____________?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语文版语文必修五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神游物外导学案
12神游物外一、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疏通文句,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核心知识)2. 讨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核心知识)二、课文助读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杂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三、预习题(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 ) 夭阏.( ) 蜩.( ) 决.起( )舂.粮( ) 斥鷃.( ) 蟪蛄..( ) 泠.然( ) 数.数然( ) 恶.乎待(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北冥有鱼( 通, )(2)小知不及大知( 通, )(3)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 )(4)而征一国者( 通, )(5)此小大之辩也( 通, )(6)而御六气之辩( 通, )(7)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 ( 通, )3.作者用鲲鹏和蜩鸠的寓言故事想说明什么道理?答:三、预习题(二)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今义:野生的马。
(3)腹犹果然..古义:();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今义:春天和秋天。
(5)众人..匹之古义:();今义:很多人。
(6)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
(7)神人无功..古义:();今义:无功劳。
2.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答:3.请你提出预习中遇到的一两个问题。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神游物外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
第12课神游物外本课话题——自由一、从课本中积累庄子以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给我们描写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给我们描绘了大鹏搏击风浪的勇气,追求理想的高远境界,表现了它力图摆脱束缚,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崇高志向,让我们从那雄伟的大鹏形象中体会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庄子看来,只有完全摆脱了这些限制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遨游于天地之间达到绝对的精神自由。
二、从现实中积累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一生为自由而战,是个坚强的反种族隔离斗士,并曾因此入狱27年。
他的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人人有平等机会,和谐共处的自由民主社会,他表示愿意为实现理想而牺牲自己。
三、从历史中积累1775年4月19日,饱受英国残酷压制的美国民众再也遏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在莱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开始了追求自由的艰苦斗争。
四、从名言中积累1.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艾伦·金斯伯格2.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罗曼·罗兰3.一个公民的自由是以另一个公民的自由为界限的。
——《法国国民公会宣言》4.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鲁迅5.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6.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
——麦奇生7.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
——英格索尔8.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加缪9.正义和自由互为表里,一旦分割,两者都会失去。
——富尔克一、作者简介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前286),名(庄子周约前369一说子沐(今河南商丘东北),战国时代宋国蒙)子休(,字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神游物外》导学案
《神游物外》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1、文章中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2、文章中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预习案一、基础知识1、字音鲲.()抟.()坳.()蜩.()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小知.()斥鴳.()数数.()然泠.()然2.重点词语怒:奋发例:怒而飞,翻译:()斯:则,就例:风斯在下矣,翻译:()夭阏:阻塞例:莫之天阏,翻译:()枪:触、碰例:枪榆枋而止,翻译:()控:投,落下例:控于地而已矣,翻译:()效:显才能例:知效一官,翻译:()比:合例:行比一乡,翻译:()正:本所应有例:乘天地之正,翻译:()恶wū:何例:恶乎待哉,翻译:()3.通假字冥,通例:北冥有鱼培,通例:而后乃今培风辩,通例:御六气之辩知,通例:小知不及大知辩,通例:此小大之辩也而,通例:而征一国有,通;反,通范例;旬有五日而后反4.古今异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野马也,尘埃也腹犹果然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5.词类活用而后乃今将图南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6.辨析下列句式,并翻译句子。
(1)此小大之辩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4)翱翔(于)蓬蒿之间(5)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6)众人匹(于)之(7)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奚以知其然也(10)彼且奚适也7、变式句(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翻译:(2)彼且奚适也(适奚,)翻译:(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翻译:(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翻译:(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翻译:(6)之二虫又何知(知何,)翻译:7.虚词之 (1)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3)其翼若垂天之云()(4)鹏之徙于南冥也()。
《神游物外》教案
《神游物外》教案教案:《神游物外》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于科幻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能够准确理解和描述小说中的情节和主题;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2.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学鉴赏和分析。
教学准备:1.电子版或纸质版《神游物外》小说;2.音频或视频资料;3.合适的文学理论和批判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科幻书籍封面的图片或播放与科幻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阅读小说(30分钟):将小说的第一章进行朗读,鼓励学生跟读或默读。
然后以小组形式讨论读后感,共享理解和疑惑。
4.分析情节和人物(20分钟):请学生完成一份角色分析表格,以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学生可以讨论每个角色的特点、行为和变化,并推测他们可能发生的发展。
5.总结(10分钟):请学生就刚刚的讨论总结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对小说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请学生回忆上一堂课的内容,简单概述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审视主题和意义(20分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3.文学批评方法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若干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如重层叙事分析法、女性主义批评法等,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4.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分析小说(30分钟):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的喜欢的文学批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一些情节、人物或主题。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并撰写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分享和讨论(15分钟):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对彼此的观点提出批评和质疑,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
【公开课课件】必修五12.神游物外
(1-2):
•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 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 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
• 译文: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 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 《齐谐》 中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 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山野的雾气, 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疏通课文意思(1-1):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 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 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 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它 奋起而飞,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四-2、疏通课文意思(2-1)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 不知晦阴,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螟蛉 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 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 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翻译: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 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一月的 变化,蟪蛄不知一年的变化。楚国的南面有螟蛉树, 以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上古有大椿树,以八 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这是长寿啊。彭祖如今以 长寿出名,一般人羡慕他,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 吗?
(1-4):
• 理解: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 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 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 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 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 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 蝉、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 样。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 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 可笑。蜩与学鸠以为自己是无所依赖的,是 自由的,因此它们嘲笑鲲鹏。蜩和学鸠不是
高二语文神游物外
《神游物外》学案第一模块:认知·探索1.课文探索庄子是先秦时代很具重要性的一位思想家。
他将“道”的观念以寓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将他的生命哲学融入寓言中,使后世的人可以追寻。
庄子的“道”衍生出来的理想人格,是逍遥人格。
从老子到庄子,“道”的本体论落实到人生观上,便是“自然”,即打掉生死、有无、彼此、是非的界限,一切顺归自然本性。
庄子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保存生命的本然状态,一切人为的都是造作的,都将使之丧失原始的淳朴,为人生带来无穷的困惑。
庄子的“我”是原始的、自然的“我”,而且他认为只有原始的、自然的“我”才是真正的本质自我,只有回归到原始、自然的生命状态,才能祛除来自社会的浑浊,来自仁义道德对生命的污染,追求得到本质自我。
庄子告诉我们要忘掉自己,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而现实中的我们,更多的却是还未找到自己,又怎么奢谈忘掉?从找到自己到忘掉自己的心灵历程,正是我们每个世间人解脱自己超越自己的必经之路。
这种解脱和超越吸引了多少曾经有所追求而最终又不得不放弃的人。
苏轼文采斐然,一读庄子,慨然而叹:“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这种一见钟情的知音之感,令人感动。
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财富高度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读庄子的文章,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方向。
2.领悟导析历来“老庄”并称,实际上两者间是有明显区别的。
老子言“道”,偏于客观,庄子则偏于主观。
老子以“道”概括世界,庄子追求的是个体如何与“道”为一,其思想的核心是如何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
《逍遥游》(节选)主要讲的是“无用为用”的道理。
惠施对庄子“无用”之说的指责,代表一般的世俗观点。
他们认为庄子的学说整个就像一棵臃肿卷曲的臭椿,一点用处也没有。
庄子的态度是,有用无用看怎样说。
用外在功利的观点看,狸狌有用,但难免“中于机辟,死开网罟”。
大的犛牛不能捕捉老鼠,也是无用,但那是以捕鼠的功利标准强加在犛牛身上。
庄子的意思是,有用无用不能仅从功利的外在标准看。
神游物外 教学设计
神游物外教学设计神游物外教学设计是指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物体。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物体。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意识,提高其观察和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内容:1.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2.物体:矿物、岩石、器具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动物和物体,询问学生对这些动物和物体的了解程度。
第二步:概念解释(20分钟)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方式,给学生简要介绍生物和物体的概念。
对于生物,可以从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方面讲解。
对于物体,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矿物、岩石、器具等。
第三步:观察和讨论(3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观察和讨论一些生物和物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生物和物体的样本,鼓励学生亲自观察,并自由发表观点和疑问。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观察和讨论。
第四步:实践和体验(30分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环境条件,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和体验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的花园或者实验室进行植物或微生物的观察;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动物的观察和记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物体实验等等。
通过实践和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生物和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展示。
可以通过绘画、口头表达、写作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成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表达。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生物和物体的认识程度和观察分析能力的提高。
2.根据学生的总结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神游物外
教 材: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
单 元:越世高谈,自开户牖
板 块: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难点
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步骤
一、简单介绍庄子及著作。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读三段庄子的文章,分别出自于《逍遥游》《养生主》《秋水》,三段文章都是节选。
二、自读课文。
1.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
2.把不明白意思的词圈画下来。
3.把文章和注解都认真阅读一遍。
三、朗读课文。
1.读出文句的语气。
2.读中揣摩文章大意。
四、讲读《逍遥游》节选
1.梳理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
找出文中的异体字、通假字:
(1) 三餐而反.(返)
(2) 小知.不及大知.(智)
(3) 此小大之辩.也(辨)
(4) 而御六气之辩.(变)
(5) 而.征一国者(耐)
(6) 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7) 北冥.有鱼(溟)
解释加点词意思:
(1)则风斯.在下矣(就)
有土斯.有粮。
(就)
(2)之.二虫又何知!(这)
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而为一。
(这)
(3)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寿命)
(4)且适
..南冥.也。
(将要;到、往;海)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
(5)彼于致福者,未数数
..然也。
(拼命追求的样子)[课文上有注释。
] 找出文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句:
①而莫之夭阏者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奚以知其然也 ⑤彼且奚适也 ⑥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⑦彼且恶乎待哉 介宾后置句。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②翱翔蓬蒿之间
成语。
鹏程万里:鹏,传说中的一种大鸟,能飞万里。
后以“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判断句。
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②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省略句。
①翱翔(于)蓬蒿之间
②众人匹(于)之
反问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 梳理文脉,把握主旨。
第一自然段:
首先,作者大笔挥洒,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巨鲲大鹏,言其背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翼大,“若垂天之云”。
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 与大鹏的 “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
接着,作者以童话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笑与可怜。
语段大意:本段内容阐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
第二自然段:
朝菌、蟪蛄为小年;冥灵、大椿为大年。
二方比较可知:“小年不及大年”。
彭祖以长寿闻名,众人匹之,以小及大,可悲。
汤之问棘,点名了“大小之辩”。
归纳上文,补充印证。
语段大意:小与大等一切关系都是相对的。
第三自然段:
本段作者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以现实社会中四种人的具体论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却“犹有未树”;子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还
是要依赖于风(即“犹有所待”)。
这两个人都比众人高出一筹,但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何谓“逍遥”呢?庄子告诉我们:“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用庄子之言即为“无己”“无功”“无名”。
语段大意:本段中阐明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无所待”的观点。
3.文本品读。
第一段通过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食物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第二段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
第三段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
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
五、讲读《秋水》节选:
1. 梳理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
儵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在。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本来。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已经。
2. 梳理文脉,把握主旨。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诘庄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反诘惠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惠子的推理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的智慧
3.语段大意:记叙了庄子与惠施的一段对话,展示了庄子谈论的机趣,以“耍赖”的方式,挡住了对方的“穷追不舍”。
4.文本品读。
这部分记录的是庄子与其论敌惠子之间一场意趣盎然的哲学对话,内容关乎认识的相对性问题,带有诡辩色彩。
作为展示哲学家生活的文字,却非常具有文学价值。
它突出的是庄子的机趣。
其中的智慧、幽默,以及水中鱼儿“相忘于江湖”的自在与自适相应成趣。
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一)
《逍遥游》节选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
异体字、通假字:
(1) 三餐而反.(返)
(2) 小知.不及大知.(智)
(3) 此小大之辩.也(辨)
(4) 而御六气之辩.(变)
(5) 而.征一国者(耐)
(6) 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7) 北冥.有鱼(溟)
解释加点词意思:
(1)则风斯.在下矣(就)
有土斯.有粮。
(就)
(2)之.二虫又何知!(这)
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而为一。
(这)
(3)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寿命)
(4)且适
..南冥.也。
(将要;到、往;海)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
(5)彼于致福者,未数数
..然也。
(拼命追求的样子)[课文上有注释。
] 宾语前置句:
①而莫之夭阏者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奚以知其然也 ⑤彼且奚适也 ⑥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⑦彼且恶乎待哉 介宾后置句: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②翱翔蓬蒿之间
成语:
鹏程万里:鹏,传说中的一种大鸟,能飞万里。
后以“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判断句:
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②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省略句。
①翱翔(于)蓬蒿之间 ②众人匹(于)之
反问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二)
梳理文脉,把握主旨
逍遥游
1.世间万物有所待:
(1)鲲鹏——形体的变化(描写)
——有所待
——依赖巨风(六月息)
(2)野马、尘埃
也有所待 善用比喻
(3)大舟、草芥想象奇特
(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
2.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鴳之语
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三)
《秋水》节选:
1. 梳理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
儵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在。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本来。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已经。
2. 梳理文脉,把握主旨。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诘庄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反诘惠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惠子的推理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的智慧
(共3张ppt)。